头颅影像解剖
颅脑CT的正常解剖附3D动画

颅脑CT的正常解剖附3D动画
从前至后:额窦、额骨、冠状缝、顶骨、人字缝、枕骨。
右侧从前至后:眼球、泪腺、外直肌、内直肌、蝶骨、耳道、胸锁乳突肌;
左侧从前至后:纸板、筛窦气房(箭头位置应内移至近中线处)、乳突气房、脊髓。
从前至后:上眼眶、颞下回、脊髓、小脑、乳突气房、乙状窦、四脑室、枕大池。
从前至后:额窦、鸡冠、蝶鞍、脑桥、小脑脚、小脑、四脑室。
从前至后:大脑镰、伪影、额叶、视交叉、大脑前(ACA)、大脑中动脉(MCA)、颈动脉、基底动脉、侧脑室、脑桥、颞叶、四脑室、小脑蚓、小脑脚。
从前至后:大脑镰、额叶、外侧裂池、颞叶钩回、视交叉、基底池、中脑、大脑脚、小脑蚓、小脑、矢状窦。
从前至后:大脑镰、额叶、侧脑室前角、尾状核头、基底节正常钙化、内囊、基底节、三脑室、颞叶、中脑导水管、环池、小脑蚓、枕叶。
从前至后:大脑镰、透明隔、尾状核、丘脑、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正常钙化、大脑镰。
从前至后:大脑镰、额叶、灰白质交界处、侧脑室、大脑镰、枕叶、矢状窦。
从前至后:大脑镰、放射冠。
来源:熊猫放射。
头颅影像解剖 ppt课件

6
额叶 额上回 额中回
中央前回
额下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顶叶 缘上回 角回
外侧沟
枕叶
颞叶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枕前切迹
2020/11/13
7
• 2、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下部,包括丘脑和下丘 脑。
• 丘脑---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除嗅觉外,其他感 觉都在丘脑中转换后再到大脑。
• 下丘脑---调节内脏的活动和体内物质代谢,是植 物性神经较高级的中枢,和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 系。
②位置:在脑底面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 动脉
大脑后动 脉
2020/11/13
23
大脑动脉环
位置、组成、分型
2020/11/13
24
大脑中A 大脑后A
上矢状窦
2020/11/13
大脑前A 后交通A 基底A
小脑上A 横窦
大脑动脉环MRA造影
25
(一)颈内动脉
颅脑影像解剖
2020/11/13
1
一、大脑的结构 • 脑包括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
2020/11/13
端脑
间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2020/11/13
8
丘脑髓纹 松果体 正中沟
2020/11/13
丘脑 缰连合 丘脑枕 上丘 下丘
面神经丘
9
• 3、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 (1) 中脑---位于间脑、桥脑和小脑之间。
《头颅影像学解剖》课件

3 精神分裂症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 结构改变的影像学特征。
头颅成像的未来发展
1
功能性成像
了解功能性成像技术对脑部活动和协调运动的研究。
2
量子成像
探索量子成像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前景和应用。
3
人工智能
研究人工智能在头颅成像中的角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脑肿瘤
研究脑肿瘤的成像特点,包括良 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成像评估
1 阿尔茨海默病
2 帕金森病
探索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像 学表现和早期诊断的挑战。
了解帕金森病的脑部成像 特征及其在治疗策略中的 应用。
3 亨廷顿病
研究亨廷顿病的影响和脑 部成像的重要性。
头颅成像在手术规划中的应用
三维重建
了解使用头颅成像进行三维重 建来规划复杂手术的优势。
导航系统
探索使用脑部成像导航系统进 行精确手术定位的方法。
术前评估
研究如何利用头颅成像诊断术 前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精神障碍的影像学评估
1 抑郁障碍
了解抑郁障碍的脑成像特 点以及研究中的突破。
2 焦虑障碍
探索焦虑障碍的影像学评 估方法以及大脑的物理表 现。
头颅的解剖构造
颅骨和面骨
深入了解头骨和脸骨的解剖结构。
脑膜和脑脊液
了解脑膜和脑脊液在保护和支持大脑中的重要 作用。
脑组织和脑区
探索大脑的功能区域和不同脑结构的作用。
脑血管系统
研究大脑供血的重要性以及动脉和静脉的分布。
脑损伤的成像诊断
创伤性脑损伤
了解创伤性脑损伤的成像表现和 影像诊断。
脑卒中
探索脑卒中的影像学特征以及脑 血管梗死和脑出血的区别。
颅脑CT解剖(图文)

颅脑CT解剖(图文)skC影像园1、蝶窦(Sphenoid sinus)2、延髓 (Medulla oblongata)3、小脑 (cerebellum)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skC影像园4、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5、小脑中角(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6、乙状窦(Sigmoid sinus)7、颞骨及乳突气房 (Petrous temporal bone and mastoid air cells)8、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9、脑桥 (Pons) 10、垂体窝(Pituitary fossa)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11、小脑蚓部(Cerebellar vermis) 12、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13、桥前池 (Prepontine cistern) 14、鞍背 (Dorsum sellae) 15、侧脑室颞角(Tempor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16、环池 (Ambient cistern) 17、角间池 (Interpeduncular cistern) 18、大脑角 (Cerebral peduncle) 19、侧裂池 (Sylvian fissur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 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0、小脑上池 (Third ventricle) 21、侧脑室前角 (Front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21a、第三脑室 (Third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2、尾状核头部 (Head of caudate nucleus) 23、岛叶 (Insular cortex) 24、外囊 (External capsule) 25、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 26、丘脑(Thalamus)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27、纵裂 (Interhemispheric fissure) 28、内囊前肢 (An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29、内囊膝部 (Genu of internalcapsule) 30、内囊后肢(Pos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31、侧脑室三角区及脉络丛钙化(Trigone of lateral ventricle and calcified choroid plexus) 32、侧脑室枕角(Occipit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3、侧脑室体部 (Body of lateral ventricle) 34、放射冠 (Corona radiata)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5、半卵圆中心 (Centrum semiovale)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 额骨(FB—Frontal bone) 顶骨(PB —Parietal bone) 枕骨(OB—Occipital bon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36、中央前回 (Pre-central gyrus) 37、中央沟(Centralsulcus ) 38、中央后回 (Post-central gyrus) 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skC影像园浅红色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褐色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skC影像园。
颅骨断面影像解剖完整版PPT

颅底骨的CT表现:按典型结构的层面来显示,观察时仍可能有少许差异。 (毗耳线-40—50MM)前段显示牙槽弓的影像。 2 硬腭与上颌窦下部层面(毗耳线-30—40MM)前段为硬腭,中段为上颌窦,后段显示颈椎。 翼突外侧为颞下窝,并见一游离的下颌骨冠突尖。 颅盖最低层面显示蝶骨嵴,岩骨嵴,眶板(额内嵴及岩骨嵴间)。 颅盖最低层面显示蝶骨嵴,岩骨嵴,眶板(额内嵴及岩骨嵴间)。 主要为蝶骨,两侧出现颧骨,中段中央显示犁骨,两侧为咽腔,及翼突根。 蝶骨大翼下部外侧为颞下窝。 两侧显示下颌支,后段显示寰齿关节。 蝶骨大翼下部外侧为颞下窝。 此层面中段有人字形的翼突影。 另外寰椎横突前方有游离的小点状茎突影。 蝶骨大翼下部外侧为颞下窝。 (毗耳线-40—50MM)前段显示牙槽弓的影像。 后段是枕骨大孔的最低位结构。 本层面上颌窦面积最大。 翼突外侧为颞下窝,并见一游离的下颌骨冠突尖。 CT采用骨窗观察:骨像。 1 上颌窦中部和上颌颈层面(毗耳线-10—20MM)。 此层面中段有人字形的翼突影。 约位毗耳线上20-30MM,蝶平面后缘与两侧前床突之间各显一小切迹,量视神经管后端的部位。 颅中窝呈三角形,前方小部分是蝶骨大翼,后方大部分是颞骨鳞部,二者间有颞鳞缝。
鼻中隔两侧出现平行排列的中鼻甲,中鼻甲呈 长条状游离影,中鼻甲与鼻外侧壁间显示中鼻 道。主要为蝶骨,两侧出现颧骨,中段中央显 示犁骨,两侧为咽腔,及翼突根。
翼腭窝。颞5 颅底外面层面(毗耳线010MM)。
下窝。中颅窝底显示卵圆孔各棘孔。蝶骨大翼 下部外侧为颞下窝。显示下颌关节头。
破裂孔,颈动脉管外口及其后缘切迹颈静脉 窝。。
1 眶板和鞍背层面。约位毗耳线上2030MM,蝶平面后缘与两侧前床突之间 各显一小切迹,量视神经管后端的部位。 该平面视神经管在前床突内侧,眶上裂 在外侧。
头颅解剖影像

头颅CT阅片共10层1.蝶窦层:以鼻腔后蝶窦为标志。
横断平面有脑桥、第四脑室、小脑、基底动脉、大脑颞叶、桥池2.蝶鞍层:以鼻腔后蝶窦后蝶鞍为标志。
横断面有垂体、桥池、环池、基底动脉、中脑、大脑颞叶、小脑、小脑上池、大脑枕叶、3.鞍上池层:以眼球后,蝶鞍上空部区域中脑平面为标志。
横断面有大脑额叶、交叉池、脚间池、中脑、四叠体池、小脑、小脑上池、小脑天幕、大脑枕叶、大脑镰4.第三脑室下部层:以眼球、大静脉池和狭长第三脑室为标志,横断面从内侧向外侧从前向后依次是尾状核,侧脑室三角区两侧的是丘脑,尾状核和丘脑外侧是内囊,内囊外是豆状核和壳,再外侧是外囊,再外侧是屏状核,屏状核外侧是最外囊,最外囊外侧是岛叶,岛叶外侧是外侧裂池。
再外侧是大脑颞叶,前侧是大脑额叶。
(第三脑室下部层观察内囊、外囊、侧裂池、豆状核、屏状核最清楚)5.第三脑室上部层:以见侧脑室前角但未见体部全貌为标志,横断面从内向外依次是并祗体、透明中隔、透明隔腔、丘脑、松果体、尾状核头6.侧脑室体部(全貌)层:以侧室前角、中间、下角、后脚全貌、透明中隔(全貌)为标志,横断面从内向外依次是并祗体、透明中隔(全貌)、透明隔腔全貌,尾状核头、大脑颞叶、大脑额叶、大脑枕叶7.侧脑室顶部层:以侧脑室中间顶部(不见前脚、后角)为标志横断面有大脑额叶、颞叶、并祗体顶部、外侧裂池、大脑镰、上矢状窦、下矢状窦8.半卵圆区:以大脑顶部纯脑组织但还未岛最顶部脑回为标志。
横断面有顶叶、半卵圆区、外侧裂池、大脑镰、脑白质、脑灰质、上矢状窦9.顶层:以大脑镰深部模糊为标志横断面有模糊的大脑镰、外侧裂池、脑白质、脑灰质、上矢状窦10.顶上层:以大脑镰浅部清楚为标志横断面有顶叶、脑回、脑白质、脑灰质、上矢状窦相关名词解释:1.第四脑室:为脑内部的腔隙,位于小脑与延髓和脑桥之间。
2.第三脑室:位于间脑中央,为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窄隙,它的前方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后方与第四脑室相通。
头颅CT影像解剖精品PPT课件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头部断层扫描及CT
1
2
四脑室
2cm
3
4
5
6
7
8
鞍上池 环池
3cm 9
10
11
三脑室 四叠体池
4cm
12
13
14
侧脑室前角
外侧裂池
三脑室 大脑大静脉池
小脑上池
侧脑室三 角区及后 角
5cm
15
16
17
基底节区:尾状核、 豆状核
5cm
豆状核:苍白球(内)、
壳核(外)
18
19
基底节区
杏仁核
纹状体
屏状核
尾状核 豆状核
壳核
苍白球
新纹状体 旧纹状体
21
22
23
侧脑室体部
6cm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Βιβλιοθήκη 515253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20
10张图搞定正常头颅CT断层解剖

10张图搞定正常头颅CT断层解剖
当代神经内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就是:解读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入门项就是头颅CT。
如果想修炼成「火眼金睛」,一眼识别病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掌握正常头颅CT各层面解剖结构。
头颅CT通常为水平位扫描,常规10层,层厚10mm,信号强度与密度有关:骨>灰质>白质>水>气体,正常情况下血管、垂体、松果体、硬脑膜可强化。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本文来自丁香园。
主任提问三叉神经核性感觉障碍最常见于哪3类疾病?回复「0428」可获取答案。
颅脑CT层面解剖

三个层面解剖
1.胼胝体膝2.侧脑室前角 3.透明隔 4.丘脑 5.三脑室 6.下丘 7.四叠体 8.小脑幕 9. 小脑上蚓部10.大脑镰 11.内囊膝部 12.颞上回 13.外侧裂14.额下回
三脑室
外侧裂鞍上池层面三个层面解剖1
颅脑CT层面解剖
三个层面解剖
1.大脑镰 2.额叶 3.交叉池 4.视交叉 5.脚间池 6.桥脑 7.四脑室 8.小 脑 9.颞叶 10.蝶骨小翼 11.外侧裂
鞍上池层面ຫໍສະໝຸດ 三个层面解剖1.半球纵裂2.胼胝体 3.侧室前角 4.透明隔 5.三脑室体 6.松果体 7.侧室后角 8.大脑大静脉 9.下矢状窦 10.上矢状窦 11.侧脑室脉络 12.丘脑 13.壳核14.内囊 15.穹窿 16. 外侧裂 17.尾状核头
头颅影像学解剖PPT课件

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位于左右侧脑室 之间,其正常形态有助于 维持脑脊液的正常循环。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位于脊髓和大脑 之间,其正常形态有助于 维持脑脊骨折
X线平片或CT检查可见骨 折线,多见于颅盖骨。
颅骨肿瘤
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X线平片或CT检查可见颅 骨局部增厚或破坏。
内容概述
本课件将介绍头颅影像学解剖的 基本概念、头部主要结构的影像 学特征以及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表
现。
通过展示各种影像学图片,帮助 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头部的结构和 功能,以及病变对头部结构的影
响。
本课件将采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 丰富的图片,以便学习者快速掌 握头颅影像学解剖的相关知识。
02 头颅解剖基础
THANKS
头颅影像学解剖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头颅解剖基础 • 头颅影像学检查技术 • 头颅影像学正常表现 • 头颅影像学异常表现 • 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头颅影像学解剖的基本知识,帮助医学生和医生更好地理解头部的结构和 功能。
背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头颅影像学已经成为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 段。了解头颅影像学解剖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制作这个ppt课件,以便 更好地传授相关知识。
颅骨发育畸形
如先天性颅骨畸形、颅骨 缺损等,X线平片或CT检 查可见异常形态或结构。
脑异常表现
脑积水
CT检查可见脑室扩大,脑实质受压变薄。
脑肿瘤
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CT检查可见颅内占位 性病变,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脑血管病变
如脑梗塞、脑出血等,CT检查可见低密度或高密 度灶,增强扫描可见异常强化。
头颅影像学解剖

Willis 环的 重排 结构
Willis 环的 重排 结构
三维 重建
第七层侧脑室顶部层面
第八层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第九层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冠状面CT示意图
第一层蝶骨小翼层面
第二层鞍前层面
第三层蝶鞍层面
第四层鞍后层面
第五层斜坡层面
第六层环椎前弓层面
第七层齿状突层面
第八层齿状突后椎骨层面
颅底孔道CT解剖
脑血管造影
Willis 大脑 动脉 环扫 描
头颅影像学解剖
头颅正位X线平片
头颅侧位X线平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RI 冠 状 位
MRI 矢 状 位
MRI 轴面 T2W1
MRI 轴面 T1W1
头颅CT示意图
眼 角
外 耳 道 连 线
第一层颅底层面
第二层蝶鞍层面
第三层鞍上池层面
第四层三脑室下部层面
第五层三脑室上部层面
第六层侧脑室体部层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视交叉(鞍上池)的横断层
垂体 脑桥 小脑中脚 横窦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三叉神经根 第四脑室 小脑蚓
经脑桥的横断层
基底动脉 脑桥 第四脑室
经第四脑室中部横断层
三、 脑血供的特点
1.脑血液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两者连成脑底动脉环 2.脑、颅骨和硬膜的血供来源不同 3.脑动脉壁薄,脑浅层动脉有丰富的吻合 4.分皮质支和中央支,互不吻合,皮质血供较髓质丰富 5.颅内动脉行程均极度弯曲 6.脑动脉与静脉多不伴行 7.脑的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窦无静脉瓣 8.存在血脑屏障
P1 水平段; P2 纵行段;P3 颞下后A;P4 顶枕A和距状沟A
大脑后动脉MRA,3D TOF模式图
(2)分段(分三段)
Ⅰ段,自大脑后动脉起点 至连接后交通动脉处; Ⅱ段,从后交通动脉连接 处至大脑脚后缘; Ⅲ段,自大脑脚后缘至大 脑后动脉分成距状沟动脉 及顶枕动脉两终支处。
(3)分支
顶枕沟动脉 距状沟动脉
脑部血管
一、脑动脉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脑动脉的组成---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在脑底部
形成大脑动脉环(Wills环)
大脑动脉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Willis环
①组成: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 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 ②位置:在脑底面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A
楔前A
额中间内侧A
胼胝体缘A 额前内侧A 额底内侧A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A
大脑后A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在大脑背外侧面的分布
(2)大脑中动脉
1)走行: 为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 在视交叉外下方进入外侧沟。
大脑中动脉MRA,3D TOF模式图
• 大脑皮层上比较大的沟裂把皮层分为: 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 在功能上,每叶都是一个特定的中枢: • 额叶——运动中枢,顶叶——一般感觉中枢, • 颞叶 ——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 • 这些特定的中枢在整个大脑皮层上只占1/5 的面积,其余面积属于联合机能区。
额叶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丘脑髓纹 松果体
丘脑 缰连合 丘脑枕 上丘 下丘
正中沟
面神经丘
• 3、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 (1) 中脑---位于间脑、桥脑和小脑之间。 • 背侧称为四叠体,是视、听运动的反射中枢。 腹侧称为大脑脚,与身体的运动和姿势的维持有 很大关系。
扣带沟 后连合 中央旁小叶 扣带回 楔前叶 顶枕沟
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绒球
小脑蚓
小脑扁桃体
小脑半球
蚓锥体
小脑的形态
交 叉 池
脚间池 桥池 小脑上池
大 脑 大 静 脉 池
颅底各孔、裂、管内穿行的重要神经、血管
• • • • • • • • • •
筛孔---嗅神经 视神经孔---视神经、眼动脉 眶上裂---动眼、滑车、外展、眼诸神经及眼上静脉 圆孔---上颌神经 卵圆孔---下颌神经,连接翼丛和海绵窦的导血管 棘孔---脑膜中动脉 破裂孔---颈内动脉及破裂孔导血管 内耳门---面、位听神经 颈静脉孔---舌咽、迷走、副神经及颈内静脉 舌下神经管---舌下神经 枕骨大孔---延髓与脊髓在此分界,并有椎动脉和副神 经的脊髓根通过
1)中央支发自 第Ⅰ段
2)皮质支发自 第Ⅱ、第Ⅲ段, 主要有颞下前动 脉、颞下中动脉、 颞下后动脉、距 状沟动脉和顶枕 沟动脉
颞下前动脉
颞下中动脉
颞下后动脉
大脑后动脉
中央旁动脉 楔前动脉 顶枕动脉 距状沟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颞下前动脉 颞下中间动脉
大脑后动脉的走行和分支
2)分支 大脑中动脉主干 可分为单干、双 干、三干三种类 型。
皮质支:
皮质支营养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
中央后沟动脉 中央沟动脉 顶后动脉
中央前沟动脉
眶额动脉
角回动脉
颞极动脉
颞前动脉
颞中动脉
颞后动脉
中央支(外侧豆纹动脉、“出血动脉”):
中央支营养豆状核、尾状核与体及内囊前肢、后肢上2/3
4.动脉在软膜下的广泛吻合分散和减弱了搏动; 5.脑血管管壁薄,外膜、中膜均较薄,平滑肌少,缺 乏外弹力膜。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后交通 动脉 大脑后动 脉
大脑动脉环
位置、组成、分型
大脑中A
大脑前A
后交通A 基底A
大脑后A 小脑上A
横窦
上矢状窦
大脑动脉环MRA造影
(一)颈内动脉
1、分部:颈段、岩段、海绵窦段 和 前床突上段 • 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合称为虹吸部
走行与分段
A5 A4
M4+M5
中央前回
中央沟 中央后回 顶叶 缘上回 角回 枕叶
外侧沟
颞叶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枕前切迹
• 2、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下部,包括丘脑和下丘 脑。 • 丘脑---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除嗅觉外,其他感 觉都在丘脑中转换后再到大脑。 • 下丘脑---调节内脏的活动和体内物质代谢,是植 物性神经较高级的中枢,和情绪反应有密切的关 系。
1、小脑下前动脉 分布于小脑下面前 部及内耳。 2、脑桥动脉 供应脑桥基底部。 3、小脑上动脉 供应小脑上部。
小 脑 下 前 动 脉 小 脑 上 动 脉
大脑后动脉 4、大脑后动脉 (1)走行 为基底动脉上端最后的两 个分支,向两侧走行绕大 脑脚向后,行于大脑半球 底面,进入距状沟。
大脑后动脉的分段(前后位)
大脑前A
后交通A 基底A
大脑后A 小脑上A
横窦
上矢状窦
大脑动脉环MRA造影
额中回 透明隔 第三脑室 大脑内静脉
额上回
侧脑室前角 侧脑室脉络丛 直窦
上矢状窦
经室间孔的横断层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松果体
侧脑室脉络丛
经松果体的横断层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前动脉 视交叉 脑桥 第四脑室
大脑后动脉 小脑
迷走神经
橄榄 副神经
• (3)延髓---在脑干最下端,同人的基本生 命活动,如呼吸、心搏、吞咽、肠胃运动、 排泄等有关,被称为生命中枢。 • 在脑干中央有许多分散的神经细胞纵横交 错呈现网状,被称为网状结构,对维持大 脑皮层的兴奋、使人处于清醒状态和调节 内分泌功能有重要意义。
• 4、小脑 • 在大脑的后下方,位于脑干的背面,也 分左右两个半球,与大脑皮层、皮层下神 经节、脊髓有许多联系,主要功能是维持 身体的平衡,辅助大脑皮层对身体运动起 协调作用。
大脑中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侧脑室脉络膜丛
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MRA,3D TOF模式图
2)分支分布
皮质支:
主要营养顶枕沟以前的 半球内侧面、部分额叶底 面及额、顶两叶上外侧面 上部。
中央支(内侧豆纹动脉): 主要营养部分壳、尾状 核头及内囊前肢。
3)主要分支:
皮质支自前向后按顺序依次为:眶动脉、额极动脉、额前动脉、 额中动脉、额后动脉、旁中央动脉、楔前动脉和胼胝体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是 供应纹状体和 内囊的主要动 脉,易破裂出 血,故称之为 “出血动脉”
(3)后交通动脉
与大脑后动脉吻 合,是颈内动脉 系与椎-基底动脉 系的吻合支。
后 交 通 动 脉
(二)椎动脉
起自锁骨下动脉第1段,穿第6—1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 进入颅腔,入颅后,左、右椎动脉逐渐靠拢,在延髓脑桥沟 处合成一条基底动脉。其主要分支为小脑下后动脉。
脑的深静脉收集大脑深 部的静脉,先汇合成大脑内 静脉,两侧大脑内静脉在松 果体后方再汇合成大脑大静 脉,大静脉在胼胝体的后下 方注入直窦。
大脑大静脉
大 脑 内 静 脉
大脑大静脉
直窦
静脉角:丘脑纹状体 上静脉和大脑内静脉 连接处形成的一个向 后开放的锐角,造影 上称为静脉角,为室 间孔的标志。
大脑中A
以端脑的顶枕沟为界,
大脑半球前2/3、部分间脑主要由颈内动脉系营养,
后1/3、部分间脑、脑干、小脑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系营养。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血管
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血管
脑动脉无搏动的原因:
1.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均有一段极度弯曲的行程;
2.颈内动脉的岩段,其壁与骨膜紧密相连,降低了动
脉入颅后的搏动;
3.密闭的颅腔造成的特殊条件;
椎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椎动脉的分段
P4
P4
P3
P2
P2 P3 P4
P1
P1 P1 P2
P3
V5 V4 V3 V2 V1 V5 V3 V2 V1 V4
椎-基底动脉造影
V1 横突孔段; V2 横段;V3 寰椎段;V4 枕骨大孔段;V5 颅内段;
(三)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由左、右椎动脉合 成,至脑桥上缘再分为左、 右大脑后动脉。其分支为:
胼胝体
透明隔
前连合 终板 视交叉
垂体 脑桥 中脑
楔叶 距状沟 舌回 小脑
第四脑室
• (2)桥脑---是小脑腹面特有的构造。连接 小脑两半球,里面有大量的纵向、横向的 神经纤维束与各脑相连。
正中隆起 乳头体
中脑
脚间窝 脑桥 面神经 锥体 延髓 第1颈神经
垂体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二、脑的静脉
脑的静脉分为浅、深两组。 (一)脑的浅静脉 浅静脉收集脑皮质及皮质下髓质的静脉血,直接注入静脉窦。
浅静脉以外侧沟为 界分三组: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中静脉 大脑下静脉
上v 上吻合v 下吻合v
大脑中 浅v 大脑下v
(二)、脑的深静脉 脑的深静脉收集大脑深部髓质、基底核、间脑及脑室脉络 丛的静脉血。包括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