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维果茨基的游戏观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维果茨基心理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为 意 图。
构最初 必须 在人 的外 部活 动 中形 成 , 随后 才可能转 移 至 内部 , 为人 的 内部 心理 过程 的结 构 。j 因 成 ( ’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0— 7— 4
作者简 介 :郭
敏, , 女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讲 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 ;
沈小婷 , , 女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 教育 系讲 师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幼儿园课程。
第4 期
郭
敏
沈小婷 :维果茨基心理理论对学前教育 的启示
会, 创设 和谐 家庭 环 境 。
关键词 :儿童心理理论 ;维果茨基理 论;学前教 育;
D I 码 :1 .9 9 i s .0 7 3 9 .0 0 0 . 1 O 编 0 3 6 /. s 10 — 6 8 2 1 .4 0 6 in
中图 分 类 号 :G 1 60
文献 标 识 码 :A
三创设混龄游戏机会模拟论simulationtheory认为儿童通过模仿二维果茨基心理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将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可以获得对心理理论一唤醒幼儿内心世界状态及其行为间因果联系的认识从而体验他人的维果茨基理论认为内化的过程是在与同伴的心理活动和状态
20l0 年 8月 第 4 期
文章 编 号 : 10 —39 ( i) — 0 8 4 07 68 2 00 0 8 —0 0 4
所谓儿 童心 理理论 , 指儿 童从很 小 的时候起 是
一
便具有 一种 根据 自己的推 测 和 意 图来 解 释他 人 的 思想 和行 为的 常识 心 理 学 。从发 展 心 理 学 的角 度 来 研 究儿童 这种 心理理 论并对 此 作出解 释 , 可 以 就
论维果茨基关于游戏的理论
论维果茨基关于游戏的理论
维果蒂·茨基(Vygotsky)是前苏联和近代儿童心理发展领域开创性的理论家,他提出了许多有关游戏的理论,即游戏对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维果蒂·茨基的理论认为,游戏是一种互动的行为,它具有规则、目的和动机,这是他最基本的因素。
他提出了游戏活动会激发儿童发展进程,并吸引和促进儿童在智力,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成长。
在他看来,游戏与学习相互交融,而游戏活动则是学习发展过程中心脏组织。
维果蒂·茨基认为,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了独特的、互动的学习机会,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或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且,游戏将技能、礼貌和社会规则融入了儿童的日常活动之中,从而使其发展更加健康和良好。
此外,维果蒂·茨基力持将游戏融入教学课程,认为它可以增进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帮助孩子发展智力和行为技能。
在他看来,有趣的游戏有助于孩子更快地理解课程内容并获得教育优势。
综上所述,维果蒂·茨基提出的关于游戏的理论认为,游戏是孩子社会发展和学习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情感和行为发展,有助于增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帮助孩子在课堂上取得成功。
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影响
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影响2011级学前专接本桑玉娇20110220081077维果茨基是原苏联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奠定了社会历史游戏理论的基础。
维果茨基通过对游戏问题的研究创造了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心理学的游戏理论,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
指出儿童的游戏无论就其内容或结构来说,都根本不同于小动物的游戏,它具有社会历史的起源,而不是生物学的起源。
维果茨基在分析、批判前人对游戏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幼儿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维果茨基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人的发展是受社会文化历史所制约的,活动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维果茨基强调假装游戏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活动,模仿这些活动,并迁移到游戏中。
坚持游戏的社会性本质,是维果茨基游戏理论的典型特征。
他认为游戏是在真实的实践以外,在行动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
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凭借语言、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他在对游戏进行概念式的解释中,以象征性游戏或角色游戏为重点分析对象,突出强调了游戏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反映,概括了这类游戏的结构组成、活动特征及价值等。
维果斯基把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社会性,一方面强调了游戏受制于幼儿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幼儿对前辈经验的掌握,肯定了成人与教育在幼儿游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他主张游戏是生活的反映,关注游戏本身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和生活规则,肯定了游戏作为幼儿掌握社会文化、生活经验的手段或途径的有效性。
游戏的发展性体现在,一方面,游戏是幼儿发展的源泉,幼儿主体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游戏本身也随幼儿的发展而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维果茨基对游戏的理解对我国的游戏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影响,为人们理解和讨论游戏提供了新的视角。
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对游戏本质进行的思考与探索,把游戏的幼儿从游戏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从而彻底地批判了游戏的本能论。
论文:维果茨基社会认知发展理对学前儿童教育发展启示
维果茨基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的启示摘要:维果茨基通过研究,揭示了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那就是:人所特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有可能转移到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维果茨基将这种从外部心理过程向内部心理过程的转化称作为“内化”过程。
维果茨基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维果茨基的相关理论的阐述与分析,可以得到对学前教育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维果茨基;心理发展;学前教育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最近发展区”、“鹰架教学”和“心理工具”是对幼儿教学理论和实践影响最为直接的三个概念。
维果茨基所谓的“最近发展区”事实上是指儿童实际心理年龄和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前的差异。
儿童的任何行为都是有两个水平的,较低水平的行为和较高水平的行为,这两个行为之间构成了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这就意味着不能将儿童的发展看成某个点,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连续体。
不仅要关注儿童的过去,更要关注儿童的未来,只有走在发展之前并能引导发展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育。
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发展的过程并不总是符合教学的过程,发展过程跟随着建立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最近发展区创造着教学与发展的融通空间。
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好的教学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并且引导发展;教学不能过多地以发展成熟为目标,而要以使之成熟的功能为目标。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影响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以及智力活动特征;第二,教学必须在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的现实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教学一方面应适应儿童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
因此,“教学应该指望儿童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维果茨基是20世纪俄罗斯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发展区理论,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理论认为,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距,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儿童在这两个水平之间建立联系,并促进其潜在发展的实现。
在我国学前教育的实践中,维果茨基的发展区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指导。
首先,维果茨基的发展区理论强调教育的个体化。
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让所有儿童走同样的教育路径,而是应该根据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潜力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这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评估来了解每个儿童的兴趣、能力和需求,从而为其提供适合的学习机会和支持。
只有通过针对个体差异的个体化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另外,发展区理论也强调了儿童与成人和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动。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能够借助上级能力,实现对于比自己能力高的任务的完成。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创造出积极的合作环境,鼓励儿童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积极交流和合作。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儿童可以从他人身上获得经验和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儿童还可以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沟通的能力,这些都是他们未来成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此外,发展区理论还强调了教育中应该重视游戏的作用。
在儿童的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情境,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与感知的发展。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游戏的特点,创设富有挑战性和有益的游戏环境,引导儿童自主探索和学习。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最后,维果茨基的发展区理论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
在学前教育中,除了注重个体差异和个体化教育外,还应该重视儿童与社会的互动。
儿童在社会交往中能够获得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培养社会情感和社交技能。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观的主要观点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社会互动与发展
❖ 儿童不是作为一个单独行动者来学习,仅凭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也无法获得知识。人类的知识经验是几 千年逐渐积累起来的,个体的知识是在社会交往中 逐渐内化的而不需要直接去创造。儿童最初通过与 他人的相互交流来掌握文化上被认为重要的东西, 其中成人与同伴对于内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人在 儿童内化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给予解释、进行指导、 提供反馈并引导沟通方向。在社会互动中,儿童是 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通过与更多知识的人进行 有意义的活动、交换观点、发展就发生了。
语言的角色
❖ 语言使思维具有存在的可能性。语言不仅是 人类文化的基础,而且也是“意识”的根本 要素。
❖ 因为语言使人类的社会交流变成可能。有了 语言才使维果斯基称之为“抚养与教育”的 东西成为可能。
语言的阶段与功能
阶段
功能
社会(外部)言语(到 控制其他人的行为(如我想
3岁)
要牛奶)表达简单的思想与
支架
❖ 支架是一种帮助,借助这种帮助能够儿童能 够完成那些他们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学 要以最近发展区为介入的空间,为儿童提供 学习提供支架促进儿童主动而有效的学习。
维果斯基理论对教学的影响与启示:
❖ 从维果斯基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界定和解释可以推论,维果斯 基也是一个建构主义者。
❖ ①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的过程, 是由结构的改变,到最终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的过程。
〈二〉文化——历史发展观
❖ 维果斯基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观。所谓心 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 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他 将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分为四个方面: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塑造儿童未来的基础。
为了促进学前教育的质量,不断提升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能力,我国教育界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教育理论。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为我国学前教育提供了许多启示。
一、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儿童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不能忽视每个孩子的发展差异。
只有深入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促进其个体化的发展。
在我国学前教育中,往往会出现教与学之间的断层。
教师们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视了对儿童发展水平的了解。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示我们,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儿童的内在发展需要。
二、发展适应性教育模式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提供适应性的教学。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而非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我国,由于学前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很多地区的学前教育困境令人担忧。
但我们可以借鉴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思想,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三、倡导合作学习与互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合作学习和互动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鼓励儿童与他人进行互动和合作,以促进其认知和社交发展。
在我国学前教育中,往往存在竞争激烈和功利化的现象。
我们应该倡导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所强调的互助合作,让儿童从小培养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重视情感发展与情感智力培养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了情感对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应重视儿童的情感发展和情感智力培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关系。
在我国学前教育中,通常会侧重于认知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的发展。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作者:徐燕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6期维果茨基(Lev.S.Vygotsky)是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
其研究涉及心理学的众多领域,他的心理科学研究理论对整个心理学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他被誉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
同时,维果茨基在教育和心理领域中的理论精髓集中体现为他的教学与发展思想。
一、关于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概述(一)提出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分析批评了关于心理发展与教学关系问题的集中理论:一是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教学发展对立观。
这种观点将教学与发展完全对立起来,看作两个互不相干的过程,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服从自然规律按照成熟类型进行的过程,它并不依赖于教学。
教学则被理解为纯粹的外部过程,应这样或那样地适应儿童的发展,其本身并不参与发展。
二是以詹姆士(W.James)和桑代克(E.Thorndike)为代表的教学发展等同观。
这一观点将教学与发展完全等同起来,认为“教学与发展是同义词,发展即教学”“发展跟随教学如同影子跟随投影的物体,它们完全吻合、等同”。
三是以考夫卡(K.Koffka)为代表的采取将以上两种观点相结合的教学发展观。
考夫卡认为,教学不仅可与发展齐头并进,而且可走在发展的前面,推动发展前进并在发展中引出新的形成物。
维果茨基认为以上三种观点都没有正确估计教学在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他指出,由于人的心理是间接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在心理发展上,作为传递社会文化经验的教学就起着主导的作用。
“作为传递社会文化经验的教学应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
”(二)最近发展区的提出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和发展是一种复杂的动力制约关系,正确组织的教学能引起并激发教学以外根本不可能的一系列内部过程。
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维果斯基游戏理论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本的 问题 :游戏 的个 体 起源 : 游 戏 对学 前儿 童 发展 的作 用 。 在维 果斯 基 的 游戏 理 论 中 肯 定 了 游戏 在 学 前 儿 童 情 感 以
岁 前 的儿 童 不 具 有 抽 象 思 维
能 力 他 们 的思 维 受 具 体 的知
及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 集中反
映 了社 会 历史 文化 学派 的基
觉情景的束缚 , 只能在直接感
知 具 体 事 物 和 实际 行 动 中进 行 。比如 儿童 在作 画时他 并不
本思想 。
( 1 一 游戏 的 起源
能先前就在头脑中勾勒 出画
的内容 与 意义 , 有在 完成 作 只 品 后他 才 能讲 出 画的是 什 么 。 而 游 戏 在 儿 童 抽 象 思 维 的 发 展 中扮 演 着 一 种 符 号 的 间 接 作 用 , 儿 童 的思维 逐步 摆 脱 使
倾 向。
种代替物的帮助下, 儿童的思 维可 以不局囿与 当时的情景
与具 体 的物 体 i 可 以依据 儿童 已有 的 经 验 及 想 象 跨越 时 空 的界 限 , 再现 已有 的知识 与 经
验。
例如在 游戏 中 , 把 小 儿童 椅 子 当小 汽 车开 , 嘴 里还 而且
会伴随着“ 滴滴” 声音。儿童实
也就 是 所移 与替
代 ,是儿童情感需求的满足。 而那些超 出其实际能力的、 不 能立 即实现而又持续存在时 间较长 的愿望便 以另外 的方 式得以表征和实现, 那么这种 表征便 以游戏 的形式得 以呈
现 。 因此 , 果斯 基看 来 游 在维 戏 的实 质 便 是 愿 望 的延 迟 满 足 ,这 种 愿 望 不 是 稍 纵 即 逝 的 , 持 久 的概括 化 的情 感 而是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1. 引言1.1 维果斯基教学思想简介维果斯基教学思想是20世纪前半叶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也被称为“社会文化学派”。
维果斯基认为,人类的意识和行为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是知识的基础。
他主张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社会互动和合作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果。
维果斯基强调教育应该是个体与环境、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他提出了“近发展区”、“教学的适应性”和“潜在发展水平”的概念,强调教育应该围绕学生的发展水平展开,通过适度挑战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注重了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多元化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潜能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维果斯基教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也非常深远。
1.2 幼儿园教学重要性幼儿园教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站,是他们步入学习的起点,也是培养他们综合能力的重要环境。
在幼儿园教学中,孩子们开始接触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幼儿园教学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幼儿园,孩子们可以通过玩耍、游戏、观察和模仿等方式,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幼儿园教学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性,让他们学会与他人交往、合作和分享,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意识。
幼儿园教学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可以自主探索、发现和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试论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启示
试论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对学前儿
童教育的启示
维果茨基是学前教育界的一位杰出学者,他在学前教育领域有独
到的见解和特殊的探索。
维果茨基在他的最近论文中,从学前教育角
度出发,指出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他们所处的情景反应的特殊性,以及每一阶段孩子的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同时也指出孩子们在学习
过程中的变化的规律性,这使我们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们在学习
发展过程中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维果茨基强调了从学者到家长,所有人都有责任
培养孩子们运用科学素养洞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变
化中保持适度自信、调整自我的能力。
他还重申了儿童的自主发展形式,由孩子自身的探索发现事物的真谛,且重要的历程性发展不可被
跳过。
因此,孩子们在低年级应该获得持续的、丰富的、给以指导的
学习和活动的经历,多观察的机会,使孩子们磨练他们的想法,发展
正确的方法论。
以上就是维果茨基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最新观点,可以为孩子们
提供潜在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有能力做出自我调整
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自我观察能力,把握其学习节奏,从而掌握学
习过程的规律。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维果斯基是20世纪著名的俄罗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的教学思想对于幼儿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维果斯基的教学思想强调了幼儿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提倡通过社会互动和情境创设来促进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第一,重视社交互动。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学习的源泉在于与他人的社交互动。
幼儿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中,通过交流和合作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各种丰富的情境和活动,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促进他们在社会情境中的学习和发展。
第二,注重情境创设。
维果斯基认为,情境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来获取知识。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有真实性和情感价值的情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和体验,促进他们的观察、模仿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自然观察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和探索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他们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鼓励他们用语言和绘画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从而促进幼儿的自然科学认知和语言发展。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认识和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认识和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维果茨基是俄国心理学家,他的发展区理论是他在研究人类认知和心理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结论。
维果茨基认为,人类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是由社会环境和社会交往中的互动塑造的,而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内部的发展。
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个体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
实际发展水平指的是个体当前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和解决的问题的水平,潜在发展水平指的是个体在合适的社会支持和指导下能够完成的任务和解决的问题的水平。
潜在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实际发展水平,而且通过合适的社会支持和指导,个体的实际发展水平可以向潜在发展水平迈进。
维果茨基的发展区理论对于幼儿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幼儿园教师应该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们逐步迈向他们的潜在发展水平。
幼儿正处于认知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潜在发展水平非常高,但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来实现自己的潜能。
其次,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发展来自于他们与环境的互动,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探索和尝试来实现自己的发展。
再次,教师应该倾听和尊重幼儿的声音和思考。
维果茨基强调,个体的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实现的,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幼儿的意见和思考,并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幼儿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自我探索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发展潜能。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导语:维果斯基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的教学思想对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在幼儿园教学中,维果斯基的教学思想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对幼儿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围绕维果斯基的教学思想,探讨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一、维果斯基的教学思想概述维果斯基(Vygotsky)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社会文化理论”和“近代认知发展理论”两个方面。
在他看来,人的认知和学习是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的,个体在与他人互动和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并吸收了来自文化传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的进步。
维果斯基同时提出了“近代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水平是可以通过助学工具和成人的辅助来提升的,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引导儿童的认知发展,从而拓展他们的学习领域。
1. 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性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认知和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教学,这一观点也同样适用。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幼儿通过社会活动和交往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借助节日、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创设丰富的社会文化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文化氛围,积累经验和知识。
2. 同伴合作与学习维果斯基提出了“近代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社会互动和合作来实现的。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这一思想,鼓励幼儿进行同伴合作和小组活动,通过互相帮助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从中学习到很多新知识和技能,拓展自己的认知领域。
3. 助学工具的运用维果斯基强调了助学工具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助学工具可以帮助个体完成一些原本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如图画、玩具、教学游戏等,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维果斯基(Vygotsky)是20世纪前苏联的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他的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区域发展理论”,强调社交和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他的教学思想不仅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法,更为幼儿园教学提供了新的启示。
一、强调社交互动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社交互动的重要影响。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创设良好的社交环境,让幼儿在交流互动中获得更多的认知收获。
在幼儿园的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会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二、文化环境的重要性维果斯基强调了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化资源,让孩子在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在幼儿园的绘本阅读环节中,教师可以选择富有文化特色的绘本,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三、情境化教学维果斯基提出了“情境化教学”的概念,强调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境。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和成长。
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到室外进行观察和探索,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奥妙,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的重要作用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在幼儿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孩子认知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要注重指导和激发幼儿的潜能。
在幼儿园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艺术创作,让他们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五、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近发展区”和“远发展区”的概念,强调教学应该贴近孩子的近发展区,引导他们逐步达到远发展区的水平。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孩子的实际水平,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宜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1. 引言1.1 介绍维果斯基教学思想维果斯基教学思想是20世纪前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斯基创立的一种教育理论。
维果斯基提出了著名的“区域发展理论”,认为幼儿在学习中存在着“近成”和“已成”两种发展水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幼儿可以在“近成”水平上取得更高的“已成”水平。
维果斯基强调了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认为教师应该在学习中创造具有社会情境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通过互动和合作实现自身发展。
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强调了学习的互动性和社会性,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性。
维果斯基的观点对于幼儿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2 介绍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幼儿园是为3-6岁的儿童提供教育和照料的机构,其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幼儿园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在幼儿园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第二,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主要形式。
游戏是幼儿发展的天然途径,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学注重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教学强调情感和情绪的培养。
幼儿是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注重对幼儿情感态度的引导和培养,营造温馨、和谐、充满爱的教育氛围,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幼儿园是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教育机构,其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全面发展、游戏教学和情感培养三个方面。
通过这些特点的体现,幼儿园致力于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
【2000字】2. 正文2.1 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潜力。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摘要】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以情境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也是维果斯基教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维果斯基教学思想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应该更注重情境创设和合作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将推动幼儿园教育朝着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关键词】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幼儿园教学、基本原理、情境、合作学习、教师角色转变、启示、发展方向1. 引言1.1 维果斯基教学思想的重要性维果斯基教学思想是20世纪俄国心理学家列夫·维果斯基提出的,它主要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认知和学习的影响。
维果斯基教学思想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维果斯基强调了人类社会性和文化性对个体认知和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的认知和学习过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社会化环境,让学生在交往和合作中共同构建知识。
维果斯基提出了“近发展区”和“区间发展区”的概念,认为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设置适当的学习任务。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维果斯基强调了情境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应该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通过真实的体验和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这种以情境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是重视社会化环境的创设,注重个性化教学,重视以情境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这些都对幼儿园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幼儿园教学具有以下特点:幼儿园教学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的培养。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摘要:儿童心理理论强调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的体验,重视儿童和周围人的交往经验,在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中促进其心理理论的发展。
维果次基理论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环境及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以维果次基的社会文化背景学说、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说、内化说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点,可以得到对学前教育的有益启示,即,唤醒幼儿内心世界。
创建良好的话语环境,创设混龄游戏机会,创设和谐家庭环境.因此,笔者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入手,首先分析其产生的背景,然后从儿童游戏论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论区别,同时深入分析不同情景下这一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帮助和启示,意在抛砖引玉.关键词:儿童心理理论;维果次基理论;学前教育;最近发展区D fruit, the theory of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Abstract:the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theory stresses that children experience in the heart of the world for themselves and other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hildren and be with the people around experience,in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mind。
Viggo time base theory emphasiz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xperience of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With viggo time base of the social culture background the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nking and language, and said,internalization and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points,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can get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preschool education,namely,arouse children's inner world.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with mixed age games opportunities, create a harmonious home environment。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浅谈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维果斯基(Vygotsky)是20世纪俄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研究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学思想提出了许多启示,对于幼儿园教学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就维果斯基教学思想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进行探讨。
1. 情境教学维果斯基提出了“情境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的概念,他认为学习应该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脱离现实环境的抽象教学。
这一概念对幼儿园教学同样适用。
在幼儿园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
在植物生长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花草树木,让幼儿亲自去观察和体验,通过亲身参与的方式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同伴互助维果斯基提出了“同伴互助”(peer assistance)的理论,他认为在同伴的帮助和互动中,学习会更加有效。
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导幼儿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老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中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一对一辅导维果斯基提出了“一对一辅导”(one-on-one tutoring)的概念,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幼儿园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在学习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不同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情感教育维果斯基认为情感和认知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在幼儿园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和品德素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出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行为习惯。
在故事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去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行为,引发他们对情感世界的关注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维果茨基的游戏观及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作者:倪海燕来源:《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8年第12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游戏与动物游戏存在本质区别,且赋予了游戏重要的地位,他认为:“游戏在一个密集的形式里包含了各种发展的倾向,而且本身就是一個主要的发展来源。
”尽管在他的著作中“出现非常简短的12页关于游戏及游戏对孩子发展影响的陈述”,但“即使对这个主题只有如此简短的陈述,维果茨基在游戏的发展及重要性的观点,仍然是非常有创意和影响力的,而且超越他的时代”。
那么,维果茨基认为游戏的本质是什么?游戏与其他活动的区别之处又在哪里?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哪些影响?维果茨基又是如何定位成人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的?想解释游戏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维果茨基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理论。
作为该学派的创始人,维果茨基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解释了人类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他指出:“文化创造特殊的行为方式,文化改变着心理机能的活动形式,文化在人的行为的发展系统上添加着新的层次。
”维果茨基甚至就“游戏可以作为一个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幼儿开始游戏的背景是他们参与到了文化活动”。
在他看来,幼儿游戏的发展机制与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相关的,所谓的高级心理机能就是“普通心理学以随意注意、创造性想象、逻辑记忆、预见性意志等命名发现的东西,亦即高级形式、高级机能”。
这些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独有的,动物并不具有。
与此同时,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发展起来的。
可见,学前期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如语言、思维、个性、能力等都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的对话、在游戏中的相互交流等均受幼儿实际生活的影响;幼儿的实际生活作为幼儿游戏内容、游戏经验的来源,在幼儿的游戏中占有重要位置。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而幼儿的实际生活却又受到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关于游戏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不同学者有着不同见解。
首先,有学者认为愉悦性是游戏的代表性特征。
只要稍微思考便可知,愉悦性不是游戏所特有的,并且不是所有具有愉悦性的活动都属于游戏。
例如,在竞赛性游戏中,失败者体验到的或许是丧气、伤心等情绪;又如收到礼物、受到教师的表扬等,幼儿产生了愉悦性体验,而它们不属于游戏范畴。
其次,有不少学者提出游戏的其他一些特征,如Smith(2010)认为“游戏通常预示人类活动,在活动中展示了灵活性、积极的情感、虚拟性、内在动机和无目的性”。
布克哈特(2011)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游戏具有一些特征,如“游戏是自发的、愉悦的、有益的或自愿的”“游戏与其他严肃性活动不同”“游戏是经常重复做的,但不是以老套的形式”“游戏始于无严重或长期压力状态下”等。
显然,Smith和布克哈特的观点对于研究游戏的操作性定义具有较大贡献,让人们感知到游戏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征,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种种积极体验。
但是一系列的操作性特征显然不是游戏的本质特征,它只解释了游戏者的动态活动,解释了游戏者和游戏活动的发展性变化。
而维果茨基以想象性游戏为研究对象,特别强调想象及规则为基础的游戏特性,提出想象性和规则性是分辨游戏的两大本质特征。
(一)想象性:分离物品的可见世界和意义世界所谓游戏的想象性就是指游戏中所发生的情景是不真实的、虚拟的,用幼儿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假装在……”而游戏的想象性得以展开是以幼儿的象征性思维为基础的,在象征性思维没有发展之前,游戏中不存在想象性行为,因而维果茨基说:“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既不存在于动物,也不存在于婴儿。
”物品对于幼儿而言有可见世界与意义世界之分,而维果茨基认为“婴儿和非常年幼的幼儿是反应性的生物,常由片刻的观念引发并促成他们的行为”。
也就是说,婴儿和年幼的幼儿对物品的可见世界和意义世界是混淆的,他们眼前看到的物品所具有的意义是依附在物品本身的。
例如,婴幼儿看到香蕉,就会想到香蕉是可以吃的,吃起来香香的等一系列经验,而不会想到香蕉可以用来假装打电话,用来做手枪等。
在具有创造性的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游戏情节的需要,创造性地把物品的可见世界和意义世界分离,用维果茨基的话说就是“幼儿的行动不再只是回应外在的刺激即眼前的物品和事件,同时也符合内在的想法或情境的意义”。
此类游戏行为的典型代表就是“以物代物”,具有象征性思维的幼儿会根据游戏需要把一根香蕉想象成许多物品。
当然,任何经由想象创造的东西,其元素都来自于现实,来自于个体先前的经验。
维果茨基认为“在游戏中,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性的情境”。
尽管维果茨基没有定义想象性情境的具体内容,但我们通过其他社会历史文化主义者(如列昂节夫的分析)的观点可以推测,想象性的情境是幼儿所熟悉的社会活动的行为、内容等,具体地说就是“在此类游戏活动中,可以做哪些事情,人们怎样把彼此联系起来的。
显然,孩子们创造的想象性活动只能是他们熟悉的”。
有了想象的翅膀,幼儿便摆脱了物品的可见世界对其的束缚,可以更自由、自主地以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并利用原有的经验丰富新经验。
幼儿在想象性游戏中表现出的情绪体验,也与上文提到的布克哈特所总结的游戏操作性内涵相吻合。
想象充分发挥了幼儿原有的内在经验,并满足了幼儿对现实世界的某种渴望,增加了幼儿对原有记忆中情境的认知与经验。
幼儿正是通过想象来组合、转换自己的原有生活经验,幼儿也是通过想象来获得与同伴交往、合作和不断尝试错误等的机会。
“一旦具备了假装的能力以后,儿童彼此之间很快建立对分享游戏的了解,共同创造有规则的想象剧情,来引导他们成对的或小团体的活动”。
同时,想象也标志着幼儿达到“从纯粹受场地限制的幼儿及成人的思想,到能够完全从真实情况中解放出来的阶段”。
进入幼儿所说的“假装”的状态之后,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世界——可见世界和意义世界,幼儿能够清楚地辨别这两个世界的界限。
比如,游戏中用的积木,既可以作为手枪又可以作为电话等,幼儿在积木的可见世界和意义世界中来回转换,延伸和丰富自己新的视野。
(二)规则性:约束自我的规范随着游戏的发展,游戏对幼儿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幼儿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反对立即的冲动”。
在想象性的游戏情境里,幼儿可以自由地、任意地、天马行空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但是幼儿想象出的游戏情节必须遵守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规则。
那么这样的情况还符合游戏自由的特性吗?根据维果茨基的解释:“尽管自由是幼儿游戏行为的重要特性,但游戏里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同样也取决于规则。
”也就是说,游戏里的自由并不是本义上的游戏行为的放任自流,自由游戏并不是真正“自由”。
例如,幼儿扮演妈妈的角色,就必须表现妈妈的游戏行为,而不能表现爸爸或宝宝的游戏行为。
所有的游戏都有其规则,它们决定着由游戏划分出的这个暂时世界中所遵从的东西。
如果幼儿没有及时放弃自己内心的立即冲动,那么游戏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破坏或不尊守游戏规则的人就会被赶出游戏或者被迫接受相应的游戏惩罚。
如果幼儿想继续参加游戏,那么只有放弃了他们的“立即的冲动”,服从游戏规则并自发地、自主地控制好自己的游戏行为。
从而,在游戏里形成了一定的共同体,参与游戏的幼儿被游戏规则吸纳在一起,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初步了解“社会的模式形态与期望,并且努力表现出适合的行为”。
所以,维果茨基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游戏只要有想象的情境,都有规则的存在。
”在自由与规则的双重调节下,幼儿学会了自我控制、自我规范并对社会角色进行内化与体验,这更是从他律的道德转向自律道德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处强调的游戏规则是一种发自游戏内部的、幼儿自我商定的规则,与由外部成人制定的、强加于游戏的规则有着本质的不同。
前者基于幼儿的需求,具有自发性、自愿性;后者则是基于成人视角的,有一定的禁止性。
相较而言,发自游戏内部的规则更能满足幼儿内在的游戏需求,也更易让幼儿自觉遵守。
关于幼儿游戏的两个本质特征最后是消失了还是融入其他活动中去了,维果茨基总结道:“从一个有明显的想象情境与不明显的规则游戏,转变到具有明显规则与不明显的想象游戏的发展,描绘了儿童游戏的进化。
”赫伊津哈认为:“我们所假定的游戏与非游戏之间的初始关系并不是静止不变的。
”也就是说,游戏与人类的想象性、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类似的关系。
当游戏逐渐步入幕后时,游戏的内涵却以另外的形式被社会文化所吸收,转变为文明、戏剧等各式社会生活。
首先是想象的发展轨迹。
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他认为几年后的想象思考就会像幼儿时期被内化、被缩减的假装游戏的形式一样,成为一种没有行动的游戏。
所谓没有行动的游戏,具体指儿童自己将内在的想象特性与知觉、思维相结合,在内部进行想象性的行为,从而创造一种更为私密的、内在的、外人不可知的叙述。
形成这种没有行动的游戏,原因可能是来自社会的限制及认知上的发展,导致外在的、想象的游戏必须走向内在。
同时,想象的发展轨迹符合社会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这种内在的、没有行动的游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它由“安静的自我对话,逐渐变成与内在声音漫步的一个延伸的意识流,无论在清醒或睡眠时刻,都不断对新经验做出判断、对过去做反应,并且预测未来”。
其次是规则的发展轨迹。
根据帕顿的游戏发展阶段来看,进入学龄期后,儿童游戏的主要特征是以规则性游戏为主,最后,游戏中的规则融入成人的社会生活中,比如竞赛性的活动、道德、社会文明等,因为“它(游戏)创造秩序,它就是秩序”。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让儿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环境,让他接受一种新的条件,实际上是强调他不断地对各种动作进行社会协调,教会他灵活多变的能力和创造力,这是其他任何的教育领域所无法做到的。
”维果茨基的游戏观是开展幼儿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对学前教育实践有着诸多启示。
(一)重视幼儿的内在经验,创设混龄游戏的机会维果茨基的游戏观注重社会文化与历史对幼儿的影响,认为它们是幼儿认知发展的源泉。
因此,在学前活动中,我们应重视唤醒幼儿内在经验——原有的生活经验。
幼儿不是在真空中长大的,他们原有的社会生活必定以某种符号形式存在。
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应事先了解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熟悉幼儿的表征方式。
根据J·纽森与E·纽森(1975)所介绍的观念,幼儿同伴之间共同游戏的基础是“相互主观性”,即是一个过程。
两个参与活动的人,开始时对事情有不同的了解,慢慢产生共识。
在幼儿园中,我们应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混龄游戏情境,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相互交往,激发幼儿的内在体验。
不同年龄的幼儿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同一游戏角色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交往的过程中显然会产生各种分歧和认知冲突。
幼儿想让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就会通过沟通、对话、合作、模仿等形式解决问题。
当更多成熟的同伴参与到游戏中来,幼儿便会在无形中把同伴解决问题的策略与风格结合自己的思考,内化到自己的游戏行为中,促进自己的游戏行为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