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创设问题情境

合集下载

202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 附答案

202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 附答案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综合试卷 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

A .高 B .低 C .一样D .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 )的工作方针。

A 、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B 、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C 、全员参与 D 、个别地区实行3、( )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A .探究学习 B .支架式教学 C .情境教学 D .合作学习4、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 )。

A.乌申斯基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5、“终身化”的教育特征出现在( )。

A 、古代社会B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 、近代社会D 、现代社会6、( )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A 、直接强化B 、外部强化C 、自我强化D 、替代性强化7、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 .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 .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 .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 .教育活动趋于完善8、王老师在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例举了棉籽、橡树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

这种教学方法称为(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77动漫先锋 Animation Pioneer2020/12教育艺术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1.层次性。

数学不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其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因此在开展问题情境设立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科的层次性加以全面的考虑,符合数学学科的特征,通过一个知识点引入多个知识点,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可以由点到面,了解到更多的知识点。

2.注重趣味性的加入。

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思想理念也不成熟,缺乏自制力,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开展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融入趣味性元素,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有趣的融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主观能动性。

3.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在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大都是在课程开始的初期阶段,通过设立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探索,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促使学生去对问题展开研究,学生在进行了自我学习之后则会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较高的掌握度,在这个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增强,并且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也会在其中得到提升。

在这个情境设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地设置,只有通过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可以轻松地找到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正确答案,如果设置的问题情境没有足够的针对性,则难以起到实际的作用,还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相关策略1.设计情境过程中融入实践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做出合理的选择。

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培养成为优秀学生的,这主要取决于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

在问题情境的设立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生活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参加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引导学生去了解和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通过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还会给学生在问题的理解上带来一定的优势,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相联系,使得学生对数学中的抽象问题会有足够的认识,给学生的认知能力带来了一定的升华作用。

立德树人 在情境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以2020年江西省物理中考试卷中的两题为例

立德树人 在情境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以2020年江西省物理中考试卷中的两题为例

.42 •理科考试研究•物理版2021年5月10日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体会虚像和实像的区别,知道凸透镜既能成倒立的实像,还能成正立放大的 虚像.7.7把握学生状态,灵活调整教程,小结补充教师基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状态的把握,灵 活调整教学计划.既可进行课堂小结、习题反馈,亦可 增补如:“凸透镜不小心跌碎,仅剩一半,还能继续完 成实验吗?”“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是否还能成像?”“物体上升或透镜上升,像的移动方向如何?”等 一系列非常规实验.设计意图:因材、因需施教,促进各层次学生发展,培养其在科学探究时的发散性思维和永不止步的精神.8教学反思类似《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属于处理难度较 大的课题.教学实施过程中,都极易引发两个极端: (1)教师越俎代庖,全程大包揽,学生伪探究;(2)实 验探究过于开放,以致场面混乱失控,学习效率低下.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巧妙地引人课题.综合运用教学方法,适时适度地启发与引导.对课程内容深入解读并合理架构,拓展课程资源,优化课堂学习形态,促进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当然,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种模式和方法,完美到放四海皆准.基于实际情况而定,与时俱进,旨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发展.参考文献:[1]刘炳昇,李容.苏科版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 刘炳昇,李容.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 书)[M].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3] 杨涛.“锯齿法”:让判断摩擦力方向的思维显性化[J].中学物理,2018,36(20) :30-31.[4] 杨涛.以活动串丰富体验以问题链引领思维—以“运动的相对性”教学为例[J].物理之友,2019,35 (09):20-22.(收稿日期:2021 -02 -16)立德树人在情境教学中落卖柏心素养—以2020年江西省物理中考试卷中的两题为例章丽璟(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江西南昌330003)摘要:为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引导教师通过教学立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本文以两道2020年江西省中 考物理试题为例,进行分析与评价,揭示在高考评价体系下的中考命题技术革新传递出的有益的探索,在情境教学中落 实核心素养.关键词:情境教学;立德树人;核心素养随着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 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的颁发,教育部已组织研究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体系,同时党的教育方针也准备将核心素养作 为桥梁,转化为教育教学中可用的、广大教育工作者 易于理解和操作的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意见》深入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引领现代新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变革.《意见》告知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若想把核心素 养落实到位,应将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这种形式的变更不仅体现在对 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变更,更主要的是将学习方式和 教学模式进行变更.但要进行这种变更就要了解“人 是如何学习的”,即“学习的本质”—在发现问题中 解决问题!而这些待发现的问题都是在真实的情境 中产生的,故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就 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2020年江西省中考物理 试题进行分析.“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 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作者简介:章丽璟(1975 -),女,江西南昌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2021年5月10日理科考试研究•物理版• 43 .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 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 方法.从以上定义可知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 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具体应如何将学 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激发情感相结合,2020年的江西 省物理中考试题就给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了一条可 供借鉴的途径.1创设生活中的劳动情境,解决“如何立德”的问题2019年7月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在国务院新闻 办发布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讲话中透露一个信息: 我们任何学科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而 且要让学生了解所学学科对他成长的意义,使学生的 知识和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和社会相联系的重要纽带.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解决两个问题一以什么方式育人?育什么样的人?2020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就这两点进行了较好的诠释,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2020年江西省中考题4): “我劳动我快乐”.如图1所示,是小红同学常用的搓衣板,它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_____来增大摩擦,洗刷衣服时,刷子与衣服间的摩擦是______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此题通过创设学生常见的劳动情境,考查了关于 摩擦力的知识,这不仅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 理,而且给学生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平时学习 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劳动锻炼.回想在不久之前,我们 曾信奉“劳动最光荣”的信条,并在生产和学习中努力 践行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形式的演变,劳动 似乎变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尤其在学校教育中,劳动被边缘化、形式化,甚至打扫教室这样的日常劳 动都流于形式化.这种结果就直接导致了家长和学生 一味地要求分数,在平时家庭教育过程只要求学生分 数高就行了.而这种缺乏劳动的教育如果一直走下去 的话,容易造成学生责任感的淡薄或丧失,由此易产 生种种品行失格问题.我们通过赏析以上中考物理试 题发现它在给我们传递一个重要的信号:劳动依然最 光荣!它还提醒广大的物理教师在教学时应将知识 传授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从劳动中树立良好的品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俊宗也曾在2020年8月19日的中国教育新闻网上发表文章提道,“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构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此题的立意与该文章透露的信息完全吻合.2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解决“立什么德”的问题“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所以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由此可见我们教育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应通过平时的点滴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具备持续、终身发展的能力.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句精辟的话语旨在提醒我们教师“学生忘掉了的是知识”,“留下来的才是素养(能力)”.笔者认为要解决这种素养如何形成的问题,先要解决“立什么德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早在党的十八大中就得到了解释,即“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句话中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由此可-r----r-r-j-见其重要性.而“情境教学”是培养^暖迨|{oU j3600m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2020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就将此诠释得很到位.下面让我们一起會来赏析2020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第20题:(2020年江西省中考题20)如图2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标志牌.(1) 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的数字的含义;(2) 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 n,请你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本试题虽考查的是速度的相关知识,但从此题中可看出两点:(1) 通过考查路牌上的标志信息,以培养学生善 于观察的良好习惯,而学生一旦养成了这个良好的习惯,他们就会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2) 通过速度的相关计算,从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4 •理科考试研究•物理版2021年5月10日赏析此题我们发现:此题的立意是希望从学生常 见的生活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物理计算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 过以上分析我们可发现:广大的一线教师在平时教学 时应从日常生活情境中提取相关的物理信息,帮助学 生树立基本的物理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完成 从“知识的传递”转向“知识的构建”.此题也从核心 素养的培养目标上回答了“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即“立什么德”的问题.因此我们平时教育的方针也应 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而且很难想象一 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怎么能做到终生发展,一个 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怎么会具有开放性和持续性的 学习动力.通过以上分析可知,2020年的江西省中考物理试 题从多角度全方位落实了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通过 创设生活情境考查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从而引导 学生用物理思维观察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并在学物理中用物理,常思量物理与社会的关系,形 成热爱劳动,尊重生命,最终促进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深层次来讲2020年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的科学态度,理解科学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江西省中考试题已从传统的知识性试题过渡到了真实的情境性试题,试题中创设的情境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相信这将是初中物理学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改革的方向,对将来的物理教学也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1]梁国强.高中物理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2] 李会.高一物理情境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 学,2020.[3]高峰.基于实验情境教学落实物理核心素养[J].数 理化解题研究,2020(06) :52 -53.(收稿日期:2021 -01 -05)精心布置物理作止提高学生学习卖故黄风云(木垒县教育局教研室新疆昌吉831WO)摘要:家庭作业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起促进作用,也是师生互动的方式,还是社会、家长、教师监控学 生的一种手段.本文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查找物理作业低效的原因,总结出初中物理家庭作业布置的有效策略:布置精 品作业,避免随意性;布置分类作业,突显针对性;布置趣味作业,调动积极性;布置实践作业,体现生活性;布置研究作 业,调动自主性;布置合作作业,突出协作性;布置制作作业,凸显创新性.关键词:物理作业;实效性;有效策略家庭作业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 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 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培养起促进作用,也是师生互动的方式,还是社 会、家长、教师监控学生的一种手段.然而在真实的教 学中,家庭作业却成了学生的“包袱”、成了负担.更为 严重的是,学生为了应付各类作业,普遍存在抄袭家 庭作业、家庭作业不按时上交、讲评后不改错的现象,致使教学效果得不到巩固.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 绩就会下降,这也是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的一个原因,因此,对物理家庭作业布置的有效性进行深人而细致 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经过反复实践归纳总结出了 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初中物理家庭作业布置的有效 策略.1开展调查研究,查找“家庭作业无效”原因首先对初中物理家庭作业现状开展问卷调查活作者简介:黄风云(1968 -),女,新疆昌吉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创设主题情境_开展深度学习

创设主题情境_开展深度学习
──《史记·平准书》
材料 5 :
材 料 6: 匈 奴 得 信, 因 引 兵 南 逾 句 注, 攻 太 原,至晋阳下。高帝自将兵往击之……冒顿纵精兵 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
——《史记·匈奴列传》 教师设问:西汉初年,面临着哪些社会问题? 学生回答:经济贫困,王国问题,匈奴威胁。 教师追问:西汉前期,这些问题解决了吗? 材料 7: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 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 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二、主题情境的问题化推动深度学习 的进行
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 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在解决学习问 题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 看法中解释历史。[2] 因此,教师要重视“问题式 教学”,依托情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所 谓“问题链”是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具 有挑战性、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问题,从而 将所学内容有逻辑地整合成可操作的学习链条。 学生在解决有逻辑关联的“问题链”时,进行了 多元、多层次的探索、学习和发现,其历史思维
瓦当就是制作于汉武帝时期?让我们再次来解读材
料 2。
教师设问:材料中材料用了“多出土于建章宫遗址”,
这说明,还有些瓦当出土于其他地方。
教师陈述:事实上,“汉并天下”瓦当曾制作
于西汉初年,也曾大量制作于汉武帝时期。无论制
作于何时,它都体现了汉王朝的霸气与自信。
问题一:“汉并天下”何时形成? 教师投影: 材料 1:“汉并天下”瓦当,年代皆定为“西 汉初”,言“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
——《西北大学藏瓦选集》 材料 2: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表明,“汉并天下” 瓦当多出土于建章宫遗址,而建章宫始建于汉武帝 时期。 ——任虎成、王保平主编《中国历代瓦当考释》 教师设问:对于“汉并天下”瓦当制作于何时, 有以上两种不同观点?你支持哪一观点?理由是什 么?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支持材料一观点:公元前 202 年,刘邦建立汉 朝,定都长安。为纪念汉朝统一,制作了“汉并天下” 瓦当。 支持材料二观点: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 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为炫耀西 汉强盛,制作了“汉并天下”瓦当。 教师追问:刚才大家表述中提到了“大统一” 与“大一统”。这两个概念一样吗? 材料 3:“大一统”观念萌生于三代,丰富于 春秋战国,至秦汉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大一统” 思想核心是疆土一统和以治权及法令制度为中心的 政治一统,同时也涉及思想一统和文化认同。 ——张子侠《“大一统”思想的萌生及其发展》 学生概括:大统一侧重于疆域的统一;大一统 则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 教师追问:西汉初年,实现“大一统”了吗? 材料 4: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真实问题情境: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

真实问题情境: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

真实问题情境: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作者:仲秋月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20年第23期摘要:真实问题情境是来自现实世界并蕴含着数学信息的综合问题情境。

真实问题情境的实践模型包括潜入情境、超越情境、回归情境。

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领儿童从现实世界走进数学世界,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深化数学理解,积累数学化经验,促进问题解决,进而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关键词:真实问题情境;现实世界;数学世界;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B-0067-04尽管数学哲学界关于数学对象问题争论不休,但恩格斯所提出的“纯数学的对象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所以是非常现实的材料”仍然是经典见解。

数学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然而数学必须完全舍弃现实世界的具体内容和质的特征,以纯粹形态的量的关系和形式作为自己的对象,体现现实性与抽象性高度统一。

儿童数学学习应经历从具象到抽象、从经验到理性的过程,实现现实性与抽象性的高度统一。

真实问题情境是来自现实世界并蕴含着数学信息的综合问题情境,它能够引领儿童从现实世界走进数学世界,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深化数学理解,积累数学化经验,促进问题解决,进而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一、真实问题情境的再理解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对情境的理解和实践存在.定偏差:有的情境中不包含数学问题,只为引起学生注意而出现在导人部分;有的情境采用稚化教学,大量使用迎合儿童的热门卡通形象,与现实世界毫无关联;有的情境单纯为了考查学生计算能力,出现了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的数据……这些情境的应用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导致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也未必能解答简单的现实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对真实问题情境进行再理解。

1.以辩证视角看待情境的真实性情境的真实性和熟悉度对学生开展数学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版2020年修订)-教学与评价案例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版2020年修订)-教学与评价案例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90附录 2 教学与评价案例教学与评价案例1 :基于螺旋式上升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案例主题: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常规技术要求的系列试验一、教学目标1. 经历对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的多项常规技术要求进行技术试验的过程,能读懂相关的技术标准,学会识读技术图样,选择相应的技术试验方法开展试验,并写出技术试验报告。

2. 经历简易风洞设计和制作过程,学会运用系统、结构等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简易风洞方案设计。

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风洞模型,并进行测试和优化。

3. 经历技术试验数据分析和运用的过程,确定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的技术问题,尝试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体悟人技关系,形成规范、安全的技术意识。

二、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1. 教学准备。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样品若干、量具、弹簧秤、塑料板、轴流风机、电动机等。

2. 课时安排:5 课时。

见表1。

表1附录 │91三、教学过程一)创设项目情境。

2012 年的一天,某省的一条高速公路上曾发生过一起相当惨烈的 车祸,2 人死亡, 10 多人受伤,原因之一就是缺了这么一块小牌子。

交警说: “三角警告牌体积较小,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很容易被司机忽 视。

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三角警告牌, 它对于安全的保障作用是巨大的。

三角警告牌在车辆发生故障抛锚时, 被放置于车子后方, 以提醒后面的 来车注意安全。

不合格的三角警告牌对交通安全起不到多大的警示作用。

那么,合格的三角警告牌是什么样的呢?如何辨别和选购合格的三角警 告牌产品呢?(二)确定技术试验内容。

组装三角警告牌。

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用三角 警告牌》( GB 19151—2003)(以下简称三角警告牌国家标准),熟 悉形状和尺寸、离地间距、结构稳定性、抗风稳定性、形状的视辨性 等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

三)选取样品进行技术试验。

1. 检测形状、尺寸及离地间距(试验 1)问题情境 1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角警告牌外形各异, 见图 1, 但基本上都具备了三角形的特征。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发表时间:2020-08-20T16:03:50.8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8期作者:钟佳妮[导读] 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摘要: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了解如今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尽量在课堂中创设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有效情境,实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高效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情境;生活情境;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有效情境的创设不同于传统时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则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是新课改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时代环境下所被充分任可的。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加强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融入到课堂当中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以求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本来就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的性质,并且从教材内容中看,其中的知识点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得来的。

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懂得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经验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以求能够顺利实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早睡早起》这一节时,首先,我对学生讲述故事《小鳄鱼的闹钟》,从而使学生了解了合理规划作息时间的重要性。

然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算了算自己的睡眠时间,引导学生分析了睡眠不足的危害和睡眠充足的好处,帮助学生掌握了一些早睡早起的小技巧。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网友版)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网友版)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高中美术学科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网友版)单项选择题1、提出“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的**是()。

A 、莱辛B 、丹纳C 、康德D 、**答案:A解析:“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源自莱辛的《拉奥孔》,这个论点既然建立了,必然的结论就是: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能追求的其他东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须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须服从美。

故本题选A。

2、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它位于哪里?A 、河南省洛阳B 、***C 、山西省芮城D 、陕西省咸阳答案:C解析: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杰作,位于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其艺术价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画,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

3、宋代存世墨迹《砥柱铭》的书写者是()。

A 、黄庭坚B 、米芾C 、C **D 、蔡襄答案:A解析:《砥柱铭》是"宋四家"之一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手书作品,是他散落民间的最重要的书法瑰宝之一。

这幅手卷长达11米,画心长8米,内容是黄庭坚生前最为推崇的唐代宰相魏征写的《砥柱铭》,全文600多字。

4、下列选项中,反映唐朝多民族交流的绘画作品是()。

A 、《历代帝王图》B 、《**》C 、《步辇图》D 、《捣练图》答案:C解析:《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故本题选C。

5、如图一,黄筌《写生珍禽图》的创作时代是()?A 、唐代B 、北宋C 、南宋D 、五代答案:D解析:《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是五代黄筌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

写生珍禽图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

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

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

情境创设初中历史课程时代性价值达成的实践路径——以2020年苏州市中考历史卷第29题为例

情境创设初中历史课程时代性价值达成的实践路径——以2020年苏州市中考历史卷第29题为例

t I M教学参考栏目主持人/韩试题分析情境创设:初畅史课程_性_賊■践路径—以2020年苏州市中考历史卷第29题为例〇吴慧娟所谓时代性价值,是指基于对时代和社会的观照,关注历史知识本身的时代价值,突出反映当代民族文化精神风貌与精粹,倡导适应时代需要、符 合社会进步和发展潮流的价值立场,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2020年苏州中考第29题引人时政热点,运用三则不同类型的材料创设了具有浓厚“历史味”又 富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并使学生真正“神人”历史之中。

从第29题的命制方式来看,历史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勾连历史常识与社会热点的脉络,引领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和历史观,助益学生全面发展。

中考命题对初中历史教学有着明确的导向作用。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充分阐发历史知识的时代性价值,引领学生从中汲取历史智慧,培养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一、采用史学研究新成果,创设学术情境及时反映历史学科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成果,应 是历史课程内容时代性的标志或最突出的反映[1]。

教师运用史学新成果,能有效帮助学生拓宽历史视野,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凸显历史知识的时代内涵和学术价值。

以统编版初中教科书中对李鸿章的表述为例。

近年来,对李鸿章的研究逐渐摆脱了过去单一的“卖国贼”结论,开始从更多角度进行研究,出现了 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这说明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开始为更多学者所认同。

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新教科书的编写及时调整了方向,与 李鸿章相关的内容明显增加,主要有以下几处:其一,“洋务运动”一课,在“人物扫描”栏目中对李鸿章的生平进行了简单描述,并配以插图。

文末“材料研读”中引用李鸿章晚年对自己所办洋务事业的回顾,要求学生概括材料观点并进行评价。

其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课,课后要求学生评价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三位重要历史人物。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摘要: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从小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充分利用,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适时的、合理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时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改进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引言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对数学问题展开思考,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通过科学的方式来构建问题情境,以此提升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1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现状首先,学生将提出问题视为教师布置的任务。

学生应先从意识层面建立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重视才会有实际的行动。

部分学生认为数学课上的问题应该由教师提出,在他们看来,提出问题的责任是教师的。

由此可见,小学生在谁应该提出问题方面的认识是片面的,直接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只听不问。

而且很多教师也很少提供学生自主提问和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经常都是比较迷茫的,教师若是不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更大的问题存在。

其次,部分学生缺少提出问题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推动课堂教学开展的条件。

这些问题应该是由谁提出呢?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由教师主动提出问题的次数比较多,甚至部分教师把提问当成是自己的专利,而很少提供学生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这样一来,就会阻碍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自然也就对他们问题意识的培养起到反向作用。

基于高中化学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学设计——以“化学反应的调控”教学为例

基于高中化学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学设计——以“化学反应的调控”教学为例

基于高中化学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学设计——以“化学反应的调控”教学为例摘要:深度学习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落实新课标的重要实践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情境,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主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通过问题情境素材,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选取生产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将问题情境融入教材内容的教学设计中,以问题的形式将课堂上要学到的知识合理地融入情境,让教学围绕问题情境展开,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深度学习;问题情境;教学设计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深度学习理论注重获得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关键能力和发展高阶思维能力的目标培养,这与化学核心素养目标相契合[1]。

另外,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改的基本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探究,从课堂的领导者变成课堂的引领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需要学生付出努力才能完成的、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使学生处于迫切希望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其学习动力。

本文是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真实问题情境创设方式,结合对“化学反应的调控”教学实践的审视和思考,进行教学设计流程和构建策略。

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情境创,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化学反应的调控”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达到建立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模式,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工业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与优化,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调控是对立统一的,从辩证统一角度看待问题,促进学生“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素养的形成;2.通过在合成氨适宜条件的探究中,形成多维度、多层次分析化学反应和工业生产条件的思路,总结化学反应的调控思维模型,突出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培养;3.通过化对科学·技术·社会等版块内容的学习、工程师角色的扮演,了解化学工作者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育“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学与评价案例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学与评价案例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附录2教学与评价案例教学与评价案例1 :基于螺旋式上升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案例主题: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常规技术要求的系列试验一、教学目标1.经历对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的多项常规技术要求进行技术试验的过程,能读懂相关的技术标准,学会识读技术图样,选择相应的技术试验方法开展试验,并写出技术试验报告。

2.经历简易风洞设计和制作过程,学会运用系统、结构等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简易风洞方案设计。

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风洞模型,并进行测试和优化。

3.经历技术试验数据分析和运用的过程,确定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的技术问题,尝试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体悟人技关系,形成规范、安全的技术意识。

二、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1.教学准备。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样品若干、量具、弹簧秤、塑料板、轴流风机、电动机等。

2.课时安排:5 课时。

见表1。

表190│附录│三、教学过程(一)创设项目情境。

2012 年的一天,某省的一条高速公路上曾发生过一起相当惨烈的车祸,2 人死亡,10 多人受伤,原因之一就是缺了这么一块小牌子。

交警说:“三角警告牌体积较小,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很容易被司机忽视。

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三角警告牌,它对于安全的保障作用是巨大的。

”三角警告牌在车辆发生故障抛锚时,被放置于车子后方,以提醒后面的来车注意安全。

不合格的三角警告牌对交通安全起不到多大的警示作用。

那么,合格的三角警告牌是什么样的呢?如何辨别和选购合格的三角警告牌产品呢?(二)确定技术试验内容。

组装三角警告牌。

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GB 19151—2003)(以下简称三角警告牌国家标准),熟悉形状和尺寸、离地间距、结构稳定性、抗风稳定性、形状的视辨性等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

(三)选取样品进行技术试验。

1.检测形状、尺寸及离地间距(试验1)。

问题情境1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角警告牌外形各异,见图1,但基本上都具备了三角形的特征。

融合数学文化 创设问题情境--以2020全国卷高考题为例

融合数学文化 创设问题情境--以2020全国卷高考题为例
“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高 中 数 学 要 注 重 数 学 文 化 的 渗 透 ”“不 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文化价值”等 等 ,在新课程 标准 (2017版 )中 随 处 可 见 关 于 “数 学 文 化 ”的内 容 ,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比以往更加强调了数学 文 化 ,教学中注意渗透数学文化,试题中展现数学文 化 ,数学文化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结构中.同 时 ,教育部考试中心曾经下发《关 于 2 0 1 7 年普通高 考 考 试 大 纲 修 订 内 容 的 通 知 》,增 加 了 在 高 考 数 学 试题中体现数学文化的要求.从2 0 1 7 年 开 始 ,高考 数 学 试 卷 中 的 “文 化 味 ”开 始 变 得 越 来 越 浓 ,融合数 学文化的问题情境创设成为热点.随着数学教育改 革 与 发 展 日 新 月 异 ,数 学 文 化 与 高 考 数 学 问 题 的 融
合也产生了新的变化.笔者梳理2020年高考数学试 题 ,发现命题者借助数学文化从以下三个维度优化 了 数 学 命 题 的 情 境 设 置 ,促 进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的 进 一 步考查.
1 从 “生 活 化 ”到 “真 生 活 化 ”
“生 活 化 ”是 指 设 置 与 生 活 相 关 联 的 问 题 情 境 , 不 考 虑 问 题 背 景 是 否 符 合 实 际 生 活 .而 “真 生 活 化 ” 是 指 设 置 符 合 生 活 实 际 的 问 题 情 境 ,真 正 体 现 数 学 来源于生活.
素 养 导 向 的 高 考 命 题 注 重 试 题 的 情 境 创 新 ,通 过 梳 理 近 年 来 相 关 学 者 的 研 究 ,主 要 有 以 下 三 点 原 因:第一,核心素养的 考 查 需 要 有 新 的 考 试 呈 现 形 式 ,为 学 生 提 供 丰 富 的 信 息 (非连 续 文 本 、图表、表 格 、统计数据、实景照片、特殊符号等),让问题贴近 实 际 ,有利于考查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第 二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结合生活情境与 生 产 实 际 的 问 题 是 来 源 于 社 会 的 真 实 情 境 ,能够有 效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 “解题 转变为解决问题,做题转变为做人、做 事 ”;第 三 ,防 止 试 题 题 型 与 命 题 方 式 的 固 化 ,增 强 试 题 新 颖 性 和 灵 活 性 ,促 进 学 生 融 会 贯 通 、真懂会用.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蒋茂祥(江苏省泰兴中学㊀225401)摘㊀要: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ꎬ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强的逻辑能力为保障ꎬ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ꎬ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变为形象ꎬ打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ꎬ这是教师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ꎬ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感知物理知识ꎬ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ꎬ如此便可强化教学质量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问题情境ꎻ高中物理ꎻ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2)12-0089-03收稿日期:2022-01-25作者简介:蒋茂祥(1979.2-)ꎬ男ꎬ江苏省泰兴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ꎬ在此阶段ꎬ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结合学生思维的特点ꎬ以灵活㊁生动的引导为主ꎬ尤其是物理知识的学习ꎬ对于学生思维灵活性有很高的要求ꎬ要求学生在想象中提高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ꎬ并借助实践来验证.在物理课堂上ꎬ想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率ꎬ就应当充分运用问题情境ꎬ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ꎬ通过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ꎬ帮助学生主动投入到物理问题的分析与讨论中ꎬ解决生活问题ꎬ如此便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经过长期培养ꎬ学生就能够养成科学态度ꎬ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ꎬ从而顺利掌握物理知识.1创设问题情境所遵循的原则1.1符合学生认知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ꎬ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必须围绕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往往是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ꎬ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与目标ꎬ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来设计合理生动的问题情境.1.2贴近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ꎬ在教学中ꎬ教师应当挖掘教材中的有关信息ꎬ结合生活实际ꎬ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掘物理知识.通过设计与生活相结合的问题情境就能够强化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ꎬ如此便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1.3层次衔接完整物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ꎬ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应当是循序渐进的ꎬ教师应结合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来确定问题层次.在设计问题情境时ꎬ教师应当围绕一个知识点ꎬ结合逻辑的变化规律来设计系列问题串ꎬ这些问题间应当具有递进关系ꎬ如此便可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ꎬ全面提高学习效果.2高中物理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途径2.1在课堂导入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ꎬ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高中物理课堂上ꎬ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好奇98心以及探究欲ꎬ在导入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ꎬ由此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导入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时ꎬ教师应先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ꎬ同时结合教学要点设计具有引导性㊁总结性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当注意ꎬ设计的问题应当层层递进ꎬ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ꎬ教师就可先借助旧知识来对学生进行引导ꎬ让学生回顾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以及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等知识.随后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ꎬ视频内容包括火车转弯以及过山车等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圆周运动.观看完视频资料后ꎬ教师可为学生展示视频中的图片ꎬ并设计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 同学们ꎬ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物体?这些运动有何相同之处ꎬ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通过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现象ꎬ就能够打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陌生感ꎬ还能够轻松引入教学内容.最为关键的是ꎬ假如学生想要回答出教师的问题ꎬ就一定要认真听讲ꎬ这样才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表达.由此可见ꎬ在导入阶段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改善传统物理课堂的单调性ꎬ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ꎬ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导入阶段创设情境ꎬ由此便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ꎬ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2利用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ꎬ提升物理教学的生动性物理知识往往源于生活ꎬ自然应当运用到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ꎬ通常都对未知的知识充满好奇ꎬ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ꎬ如此便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物理教学中ꎬ教师应当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创设情境ꎬ由此便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ꎬ同时也能够增强物理知识的趣味性ꎬ使学生抱着愉悦的心情进行物理探究.例如在教学«时间和位移»时ꎬ学生需要掌握时间与时刻的概念以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ꎬ同时还需认识位移概念以及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假如教师直接为学生讲解这些枯燥的知识ꎬ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为了避免这一现象ꎬ教师就可将时间㊁时刻等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上课时ꎬ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 你们上学的时候通常是什么时候从家走?在路上需要花费多长时间?你们会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到学校?什么时候到教室? 在问题的带领下ꎬ学生就会开始回忆时间.此时教师就应当结合学生的回答来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题 学生离开家与到达学校所对应的就是时刻概念.学生在路上花费的就是时间ꎬ即时间间隔ꎬ也是两个时刻的差值.通过此种案例ꎬ学生很快就理解并接受了两个概念ꎬ同时也认识到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随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张交通示意图ꎬ让学生画出从北京到广州ꎬ可以选择的交通路线ꎬ同时说出它们的异同点ꎬ由此引出路程的概念.可见ꎬ在物理课堂上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物理问题ꎬ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ꎬ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ꎬ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ꎬ启发学生的思维ꎬ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㊀2.3创设层次问题情境ꎬ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在物理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时ꎬ需要考虑到全体学生ꎬ针对教学大纲㊁教材内容与目标来设计层次性问题情境ꎬ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难易度不同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物理基础㊁理解能力与探究能力不同ꎬ高中物理教师为了兼顾所有学生ꎬ创设层次性问题情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层次问题情境中ꎬ学生可按照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ꎬ解决问题后ꎬ学生就能够逐步建立学习信心ꎬ且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教学 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 时ꎬ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假如将一个玩具小汽车作为研究对象ꎬ在小汽车上增减砝码来改变其质量ꎬ在小汽车上挂一根细绳ꎬ细绳通过定滑轮拴一个小桶ꎬ在小桶内放入重物ꎬ此时小汽车受到的拉力基本上是小桶与重物的重力ꎬ此时还可通过改变小桶内的重物来改变小汽车受到的拉力.此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层次性问题: 如何结合现有器材测算出小汽车的加速度? 学生思考后回答:09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 此时教师可继续追问: 借助打点计时器测算加速度的方法与公式是什么? 同时还可结合实验让学生进行思考: 小汽车的加速度a与拉力F及小汽车质量m三者间有怎样的关系ꎬ应当怎么进行研究? 在层次性问题的引导下ꎬ就能够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分析过程中ꎬ帮助学生找到个人定位.2.4设计冲突式问题情境ꎬ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在物理课堂上ꎬ固化思维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物理知识与规律的掌握.高中物理课堂上部分概念与原理会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认知产生冲突ꎬ此时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协调两者的关系ꎬ可借助认知冲突来创设问题情境ꎬ在教学过程中制造悬念ꎬ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矛盾点.2.5借助实验设计问题情境ꎬ提升物理课堂效率物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ꎬ很多物理现象都能够通过实验直观的体现出来.在常规教学中ꎬ带领学生进入实验状态也是非常关键的ꎬ而实验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ꎬ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因此在物理课堂上ꎬ教师就可借助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ꎬ让学生沉浸在物理世界中ꎬ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ꎬ主动去挖掘物理知识.在实验过程中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ꎬ进一步讨论物理现象的本质.例如在教学«动量»时ꎬ教师可通过 高空落蛋 实验来激活课堂ꎬ将细绳的一段绑一个气球ꎬ跨过1m支架ꎬ将鸡蛋慢慢拉起来ꎬ到达一定高度后松手ꎬ鸡蛋就会直接落在桌面上.实验结果是可以预见到的.因此教师在反复实验时ꎬ学生都会非常紧张的盯着鸡蛋ꎬ此时教师可偷偷在鸡蛋的正下方放一块小垫子ꎬ这时候鸡蛋下落时并没有破损ꎬ随后教师就可与学生一起讨论其物理本质.此时学生的思维非常集中ꎬ且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ꎬ此时与学生一同讨论ꎬ就能够帮助学生抓住问题本质ꎬ并且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ꎬ如此便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而在教学 超重和失重 时ꎬ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相关概念ꎬ教师就可借助实验ꎬ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掌握物理知识.在上课时ꎬ教师可引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易拉罐与饮料瓶ꎬ让学生演示并思考:一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底部开一个小孔ꎬ在手中静止时ꎬ水会怎样?假如突然松开手ꎬ易拉罐自由下落ꎬ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学生经过实践发现ꎬ当易拉罐静止时ꎬ水会流出来ꎬ而当易拉罐自由下落时ꎬ水却没有流出来.随后教师可经行第二个实验ꎬ假如在一个盛满水的饮料瓶底部开一个小孔ꎬ在手中静止时ꎬ水会怎样?假如将这个瓶子抛给另一个同学ꎬ瓶子飞过头顶ꎬ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通过不同的实验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ꎬ水流出来的原因是什么?水停止的原因又是什么?让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ꎬ既能够顺利掌握物理知识ꎬ还能够使学生在疑问的引导下增强对知识的渴望ꎬ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ꎬ学生就能够真切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总之ꎬ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ꎬ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时效性.通过制定教学计划与方案ꎬ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ꎬ就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ꎬ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在教学中ꎬ教师应当从有针对性的问题着手ꎬ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ꎬ由此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ꎬ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更加有效率.参考文献:[1]尚洪汉.真实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以 单摆 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ꎬ2020ꎬ49(15):8-9.[2]刘林.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设计的研究 以 向心加速度 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ꎬ2019ꎬ37(05):1-4. [3]郭诗艺ꎬ张金良.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ꎬ2020(02):135-136.[4]朱凤龙ꎬ阮伟文.高中物理教学中情境问题教学法的课程设计 以 力的分解 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ꎬ2020ꎬ16(06):46-47+49.[责任编辑:李㊀璟]19。

【课题中期小结】《初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中期小结

【课题中期小结】《初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中期小结

(二)、合作探究我能行为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充分认识100万,我设计了四个主题活动分小组进行探究,根据活动过程填写活动报告单,最后展示探究成果。

第小组活动报告单组员任务主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得到的结论活动过程的感受主题①“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就是财富,如果把我们的100万本数学书叠在一起有多高?相当于几层楼高?主题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估测自己的步长,计算100万步大约有多长?能绕我们操场走几圈?主题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告诫我们要珍惜粮食,那么我们一餐大约吃下多少粒大米呢?100万粒的大米质量又是多少呢?主题④水资源紧缺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现在国际上流传很多说法——“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争水”,但我们很多同学不注意节约用水,大家试试看100万滴的水有多少立方米?相当于多少瓶的矿泉水?[设计意图] 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体验100万,认识到与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是感受较大数据的重要方法,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践探究中体验发现的快乐,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

③把体验项目多样化,增加问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每个活动都赋于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拓广应用展智慧1、张三的心情今天可真不错,昨天花2元买了一张体育彩票中了大奖,除了缴税,还有100万,他兑完奖刚回到家门口,就碰见邻居李四……①请你根据右图的情景,写几句两人见面时的对话?②张三家中有三个不同规格的箱子(单位:厘米):45×15×10、60×20×7、75×40×4,你知道他手上捧的是哪一个箱子吗?[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幽默的教学情境,把枯燥的数学内容包上糖衣使之甜甜的,让学生在品尝甜美中受到启笛,让学生在愉快和盎然的心境中增强学习效果。

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桃花源记》教学为例

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桃花源记》教学为例

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桃花源记》教学为例发布时间:2021-03-31T13:02:04.29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4期作者:段金平[导读] 在此基础上,在《桃花源记》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文的纪事线,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线。

段金平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第一中学 441214【案例背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内容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篇文章既有小说般此起彼伏的情节跌宕,又有散文般朗朗上口的文学浓郁,所以在学习《桃花源记》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往往会陷入困境,很多学生过分注重本文的纪事线,但要想掌握和理解本文的精髓,纪事线和作者的情感线缺一不可。

在此基础上,在《桃花源记》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本文的纪事线,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线。

【教学方法分析】问题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切入点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在问题的引导下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教师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

在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第一要素是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切合教学内容的核心;第二要素是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要充分,要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能因为教学进度就压缩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第三要素是师生互动要基于问题之上,诚如此,学生才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问题,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1.以《桃花源记》内容为核心,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大家一起读一篇课文。

学生:“晋太元中,……后遂无问津者。

”教师:同学们已经读了一遍课文,下面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和本文的注释试着思考解答一下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出示板书:问题一:本文的纪事线有两条,请同学们分别找出,并通过文本的形式记录下来。

问题二:作者的情感线在文中具体是怎样描述的。

问题三:通过本文的学习,试着分析文章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教师职业资格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2020年(77)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职业资格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2020年(77)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教师职业资格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2020年(77)(总分150, 做题时间120分钟)单项选择题1.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是( )。

SSS_SINGLE_SELA诗情画意B讲究对称C违背自然D均衡法则该问题分值: 4.6答案:A中国园林体现的是自然美。

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重点,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特征是顺应自然的指导思想,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力求含蓄的造园手法。

讲究对称和均衡法则是欧洲园林的特点。

2.如图1,该青铜器的名称是( )。

SSS_SINGLE_SELA后母戊鼎B四羊方尊C莲鹤方壶D毛公鼎该问题分值: 4.6答案:C图示作品为春秋时期最有特色的青铜器莲鹤方壶。

3.被称为“画圣”的唐代画家是( )。

SSS_SINGLE_SELA吴道子B阎立本C周昉D展子虔该问题分值: 4.6答案:A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画史上尊称吴道子为“画圣”,代表作品有《送子天王图》。

4.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 )。

SSS_SINGLE_SELA版画B中国画C油画D插画该问题分值: 4.6答案:A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版画。

5.作画应“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句名言出自( )。

SSS_SINGLE_SELA张大千B徐悲鸿C齐白石D吴昌硕该问题分值: 4.6答案:C“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一代书画大师齐白石对艺术的独特见解。

在他看来,太似则媚俗,写生不是绘“标本”,如果这样,艺术家就成了自然的奴隶,放弃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概括提炼,是对艺术创作的不负责任。

不似则欺世,艺术也是对客观自然的一种反映,不似则是对客观自然的一种歪曲,同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它失去了艺术“真”的根本,是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观赏者共鸣的。

6.洛可可艺术最早产生于( )。

SSS_SINGLE_SELA意大利B法国C德国D英国该问题分值: 4.6答案:B洛可可艺术发端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又称为“路易十五式”,最早主要表现在18世纪法国的细木家具上,以精湛的工艺著称。

巧设问题情境,提升思维品质

巧设问题情境,提升思维品质

巧设问题情境,提升思维品质作者:陈德毅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0年第02期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巧设问题情境,通过巧设陷阱、引发冲突、据错引辩、分层递进、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独创性,提升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高土其指出: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思维——科学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在多角度地发现问题中深入,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发展的。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入手,精心设计丰富的问题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获得知识,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巧设陷阱,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捷程度。

只有有了思维敏捷性,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思考、周密分析、正确判断和迅速做出结论,由此可见加强学生思维敏捷性培养的重要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创设问题陷阱,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去思考、探究,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打折”,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在“苏宁”和“国美”看中了同一款三星电视,两商家都在搞促销活动:苏宁七折大酬宾;国美六折大优惠。

教师提问:哪一家便宜?为什么?学生想都不想,异口同声说:国美便宜!教师适时追问:你们确定吗?经老师这么一问,有些学生的想法开始动摇,有不同看法。

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充分的交流中,学生提出:买东西不仅要看折扣高低,还要看原价是多少。

学生举例:假设苏宁电视单价10000元,国美电视单价12000元,算出来苏宁打七折后是7000元,国美打六折后是7200元,经过比较还是苏宁卖的电视比较便宜。

创设真情境探究真问题培养真情感

创设真情境探究真问题培养真情感

创设真情境探究真问题培养真情感作者:薛超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年第03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引领学生不断地在探究的过程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不面对真实生活,不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就很难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对于老师呈现的理论很难产生共鸣和认同,从而难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公司的经营”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目标,选取了华为的真实案例,通过设置角色和问题链,尝试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一、引用真素材,创设真情境在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去解决现实问题,教师设置的情境就要具有真实性。

情境的真实性一方面指事件的真实,即是确实发生的事,不是虚构或想象出来的事;另一方面是指学生情感的真实,也就是说真实的情境必须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

围绕真实情境的“真”,我们选择素材时一方面可以选择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事,另一个方面可以选择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

相比较而言,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的事更具真实性,学生的感受更深刻,更容易培养学生的真情感。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事不能或者很难发生在学生身上,例如企业的经营问题,因此我们要对“别人的事”进行加工改造,让其变为学生的事或者是和学生有关的事,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

例如,笔者在讲“公司的经营”的复习课时,选用华為的真实发展历程,将素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事件发展的时间线索、知识的逻辑线索进行了结构化处理。

教学片段一:创业篇情境一有这样一个人1944年出生。

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自学完成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并学习了逻辑、哲学,会三门外语。

1974年入伍,担任基建工程兵。

1983年,复员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非成败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时间:2020.12.1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

问题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

通过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所需要的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提出假设,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来实施创新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所需要的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提出假设,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1、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哪些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了解一些,但仅凭已有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在这个结合点上产生问题,它最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最能有效地驱使有目的去探究.2、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根据需要查找数据,有目的锻炼学生查找资料,搜索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增强概念原理的说服力,使学生更容易掌握.3、利用热点新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热点新闻设计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起知识学习与应用之间的桥梁.4、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真实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5、挖掘热点创设实用情境距现实太远往往被认为是历史学科的劣势,然而历史学本身就具有鉴古知今的本质功能,历史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连的客观规律,赋予了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出这些“热点”,创设实用的历史情境无疑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如课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导入本课时引入资料:当前在美国次贷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减缓背景下,实力较弱的小国家受到较多的负面影响,这好比是当经济衰退时首先倒闭的就是小型企业一样,越南金融危机其实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余震”.看后,学生兴致勃勃,即刻要弄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感的认同.具体做法:首先,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通过解决的心理状态。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精心设计可以进行创造活动的生物学问题。

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应“难易适度”,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最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要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处理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在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思维潜能。

其次,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

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有发问的时间和机会,尽可能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相互讨论。

教学实践表明,生生互动要比师生互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疑问。

这是因为:(1)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信任造成了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和盲目顺从,学生的求异思维严重受阻;(2)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毕竟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得轻松。

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学生间互动的学习方式,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提出问题的机会。

第三,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①利用生产生活中的生物事实,如,农民刚收割完粮食后为什么要晒干后才入库储藏?不法商贩把黄瓜泡水后为何能增加黄瓜的重量?腐肉为何会生蛆?为什么炎热的夏天躲到树阴下会感觉凉爽?②生物实验中的现象,例如:蒸腾作用的实验,塑料袋中的水来自哪里?在学生捕捉鼠妇后,问:在什么环境中才能找到鼠妇?它们为什么喜欢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什么因素影响它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③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教学情境。

网络上有大量的生物方面的素材,可以使许多微观的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真实的再现,引发学生质疑。

例如:根尖在土壤中的生长过程;蚂蚁在洞穴中的生活情况。

④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通过亲身感受、实地观察而发现问题等。

甚至一些生物故事,都能促使学生产生疑点,提出问题。

第四,对提出的总是要进行梳理,使问题具有指向性。

其程序是:提出问题——梳理问题——确定问题。

3.实例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情境引入:把学生带到树下,观看树叶,教师问:“树叶是什么颜色?”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回答:“绿色的。

”学生脸上表现不以为然的表情,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老师接着问:“同一片叶子的颜色没有什么差别吗?”学生表现出一丝的疑惑,因为大多数同学平时没有注意观察,于是学生纷纷摘下叶片仔细观看,发现正面的颜色比较深,背面的颜色比较浅。

有的学生就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么薄的叶片,正面和背面的颜色还不一样呢?”老师不急于回答。

再问“从树上落下的叶子是正面朝上的多还是背面朝上的多?”学生更加茫然。

这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划范围进行统计,最后把各小组的统计结果总合起来,结果是背面朝上的比较多。

有的学生就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老师回答:“只有了解了叶片的结构,我们才能找到答案。

”这时学生探究的欲望已经被调动起来,这就为下一步解剖叶片的实验做好了铺垫。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重视课堂的导入艺术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的导入中,要设置问题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的交互作用下,产生一种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出现“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状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导入创意要能引起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而,在课前几分钟就要利用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提问的基本知识储备,建立问题的初始态与终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1)通过温故知新,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讲授“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叶片的结构、叶绿体的功能作为知识储备,通过日常现象如“叶片为什么是绿的?”、“植物为什么会制造氧气?’等激励学生思考,从而确立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的概念。

(2)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可以通过让学生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在讲授“植物种子的萌发”内容时,可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在家尝试设置几个不同条件来开展实验,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摸索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教师通过汇总实验情况,让学生自己针对实验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通过奇闻趣事,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事例可用来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讲授“动物行为”时,可先让学生罗列出所能想到的各种动物行为,然后再对其中一、两个行为进行分析、归类,接着就可引导学生对所罗列出的行为逐一进行归类,这些问题的设置培养了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的兴趣。

(4)通过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如在讲授“植物的根为什么能从土壤中吸收水?”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家做糖拌西红柿或腌黄瓜;或给萎蔫的蔬菜撒些水使其恢复原状;观察它们前后有什么变化。

学生对此类事实比较感兴趣却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于是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过来。

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接触到问题,将学生吸引到教学的内容上来,于是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学习动机。

三、营造问题氛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教师的讲解,根本谈不上“民主”;更有甚者,我们的一些老师特别反感自己在讲课中有学生提出问题。

唯恐自己的思绪被打乱,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过程。

其实,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是幼稚的或者是钻牛角尖的问题。

我们也不能泼冷水,更不能讽刺、嘲笑学生,我们应当以平和的心态,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对话的平台。

2、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封闭意味着落后,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在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下。

可适度的开放,这种开放是适度的,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来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信息来源较多,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讲授“植物光下产生淀粉”时,学生感知教材后,提出10多个问题,应首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感知、思考,明确后,再由学生上台解答、反问、质疑,当一回小老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讨论、深化,产生新的问题。

每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再略加点拨,新知识更容易接受、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去解决,形成学生认识“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作者:非成败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时间:2020.1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