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筹划师《筹划原理》知识点:城市和乡村的特征.doc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基础知识点归纳1.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基础知识点归纳篇一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1.城市作为系统的特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系统的动态性;系统的环境联系性。
2.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物,是一个典型的巨系统,其所有的系统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动态性以及与环境的联系性。
3.城市的政治系统构成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分析,一是政治团体角度,二是市民之间的政治关系。
4.城市文化系统的由精神产品的生产、传播、使用和储存四个方面构成,设计教育科研、文化传播、咨询服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展览、体育卫生等。
5.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城市产业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6.城市的第一产业是城郊的农、林、牧、副、渔业,它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特别是为城市供应副食品。
7.城市的第二产业主要是指制造业和加工业,是现代城市中最活越的发展因素,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第二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第三产业是在现代城市中为主导产业服务而发展起来的。
9.现代城市的发展是以工业发展为标志的。
10.根据城市产业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还可以把城市产业分为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一般服务性行业。
11.城市的主导性产业是一座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产业,它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类型。
12.城市的配套性产业是围绕城市的主导性产业而建立法站起来的。
13.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市民生活提供一般性服务的部门,这是所有城市都拥有的产业。
14.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以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
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了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15.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2.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基础知识点归纳篇二制定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发展知识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大纲要求:1.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2.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3.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4.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5.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6.熟悉城镇化的含义;7.熟悉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8.熟悉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9.熟悉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0.熟悉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11.熟悉城市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12.熟悉城市发展和资源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城市的概念与内涵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人们对它的理解多种多样,这既反映了城市生活多元的本质特征,也反映了城市及其研究学科不断发展、动态演进的过程。
城乡规划师更新QQ群:180542561 购买各类资料咨询QQ:537084732一、城市的概念城市最早是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城”是由军事防御产生的,“市”是由商品交换市场产生的。
城市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目前对城市的一些主要理解或定义归纳如下:(1)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品交换)(2)城市的功能定义——城市是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聚居的场所。
(3)城市的集聚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4)城市的区域定义——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同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等职能。
(5)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
它包括了自然环境却又是以人造物和人文景观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
(6)城市的系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和社会复合巨系统。
初中地理教案:城市与乡村的区别与联系
初中地理教案:城市与乡村的区别与联系一、城市与乡村的概念和特征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社会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聚居地形态。
城市通常指人口较多、经济发展较为集中、工商业活动繁荣,并且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地区。
而乡村则是相对较少人口、以农业为主导经济方式,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相对落后的地区。
1. 城市的特征城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人口密度高:城市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徙,使得城市内部人口密度较高。
1.2 经济繁荣:城市作为经济中心,聚集了大批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流。
1.3 发达的基础设施:城市拥有完善的道路交通、电力供应、供水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
1.4 多样化的文化生活:城市里有各类博物馆、剧院、艺术展览等文化设施,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2. 乡村的特征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以下特征:2.1 人口分散:由于农业生产需要较大面积的土地,乡村地区人口相对分散。
2.2 农业为主导:乡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支柱,农田和种植养殖业占据主要经济部门。
2.3 基础设施相对简单:乡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交通道路和供水排污系统不如城市完善。
2.4 自然环境优越:乡村大面积覆盖着自然景观,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等自然环境优势明显。
二、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城市和乡村在各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利用方式不同城市通过高密度的开发利用地面资源,如建筑物、道路等来满足商业和居民需求。
而乡村则主要集中在农田上进行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种植,以及畜牧业和渔业等。
2. 环境质量差异城市的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废气污染较为严重,噪音和空气污染普遍存在,而乡村由于较少的人口密度和工业活动,其环境相对较为清新、生态环境较好。
3. 公共服务设施不同城市拥有发达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并且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
乡村地区则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公共服务配套程度低。
4. 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不同城市居民多数从事非农产业或者商务工作,生活节奏快、消费水平高;而农村居民则主要从事农田劳动,生活节奏相对缓慢、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全国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全国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乡村和城镇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高考地理考点之一、下面将从乡村的特点、城镇的特点、乡村与城镇的比较和影响乡村和城镇发展的因素四个方面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乡村的特点:1.自然条件:乡村多位于山区、丘陵、河流、湖泊等地,地势相对较低,交通不便。
2.人口:乡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人口密度较低,人口聚集程度不高。
3.经济活动:乡村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劳动力占比较高,农村经济以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为主。
4.社会服务:乡村地区的社会服务设施相对较少,如医疗、教育等。
5.交通条件:乡村地区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主要以农村公路和水路为主。
二、城镇的特点:1.自然条件:城镇多位于平原、沿海地区等,地势相对平坦,交通便利。
2.人口:城镇地区人口相对较多,人口密度较高,人口聚集程度高。
3.经济活动:城镇地区经济多样化,包括工业、商业、服务业等。
4.社会服务:城镇地区的社会服务设施相对较多完善,如医疗、教育等。
5.交通条件:城镇地区交通发达,交通工具多样化,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
三、乡村与城镇的比较:1.人口分布:乡村地区人口分布相对分散,城镇地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
2.经济活动:乡村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城镇地区经济多元化。
3.交通条件:乡村地区交通不发达,城镇地区交通发达。
4.社会服务:乡村地区社会服务设施相对较少,城镇地区社会服务设施相对较多完善。
5.人口聚集度:乡村地区人口聚集度相对较低,城镇地区人口聚集度较高。
四、影响乡村和城镇发展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地势、气候环境、自然资源等对乡村和城镇的发展产生影响。
2.经济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乡村和城镇的发展产生影响。
3.政策因素: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对乡村和城镇的发展方向和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4.社会因素:人口流动、就业机会、教育医疗等社会因素对乡村和城镇的发展产生影响。
5.文化因素:历史文化传统、习俗风情等文化因素对乡村和城镇的发展产生影响。
城乡规划原理复习考点及重点
城乡规划原理复习考点及重点1.现代城镇定义包含的三个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和职能。
2.按行政区划标准:我国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
3.城镇化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4.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5.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6.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7.我国的法规系统构成:(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部门规章(6)地方政府规章(7)技术标准规范8.城乡规划主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修订。
9.我国法定城乡规划类型10.规划依据:上位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相关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规范)、国家政规、城市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11.我国城乡规划运作体制的核心:程序合法、依据合法12.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3.“三区三线”: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14.城乡规划中的七条控制线:(1)红线(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规划控制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
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2)绿线(城市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3)蓝线(城市蓝线):一般称河道蓝线,指水域保护区,即城市各级河、渠道用地规划控制线,包括河道水体的宽度、两侧绿化带以及清淤路。
根据河道性质的不同,城市河道的蓝线控制也不一样。
(4)黄线(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城乡规划原理》总结
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1、“城”和“市”的概念城:最初指用土垒成的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后来指由高墙围绕、具有防卫作用的军事要塞市:进行物品交易的场所2、固定居民点和城市出现时间:新石器时代后期;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过渡时期3、两次劳动大分工对人类的影响第一次:改造原始材料;开始营造简陋居所第二次:商人、手工业者出现;聚居在集市附近4、城市形成的时间与地点产生地点:西亚两河流域、埃及尼罗河下游具体时间:约3500~3000 BC人类城市的历史:5000~5500年5、界定城镇的因素(农村与城市的区别体现在哪4个方面)产业构成(非农产业)人口数量(规模与密度)职能(工业、商业、交通、文教)地域特征(建筑密度、市政设施、公共设施)6、营寨城模式:提姆加得欧洲诸多名城的雏形7、曹魏邺城:规整的布局模式;功能分区的布局理念8、隋唐长安:宫城居中靠北9、古埃及卡洪城:明确的功能分区10、中外古代城市的区别:(1)城市等级体系中国:树枝状(中央集权)欧洲:散沙状(地方割据)(2)城市中心中国:宫殿、官府衙门(世俗社会)欧洲:教堂(神权社会)(3)城市功能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封建地主制)欧洲:经济中心(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心在城堡)(4)城市在疆域中的分布中国:江河沿岸;地区中心(内向型,对内统治)欧洲:沿海港口(外向型,对外经商和扩张,获取资源、财富和领土)(5)城市商业形态中国:集中的市→商业街道北宋(开封城)欧洲:自由形成的集市、商业街11、不同发展阶段城市不同的空间扩展模式发达国家:内部更新改造发展中国家:外延性扩展12、世界城镇密集地带:美国东南部;美国西海岸;美国五大湖地区;日本太平洋地区;英国东南部;欧洲西北部;中国13、城镇化(城市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14、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时代: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15、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形式城市化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的相应转变:1 2 3——2 1 3——2 3 1——3 2 1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2)功能城市化国家、社会、国民的财富随之增长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16、城市化发展轨迹注:诺瑟姆曲线起步阶段:低于30%,增长速度缓慢;加速阶段:当城镇化水平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城市和乡村本质特征
城市和乡村本质特征、差异与原因摘要:文章从城乡对比出发,区分了乡村和城市的本质特征和差异,分析了城市乡村发展的影响因子。
文章指出乡村规划要摆脱城市规划的思维模式,要注重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从农村实际出发,抓住农村特点,要不断完善以提高科学性。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国家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而提出的发展方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继续推进城市化战略的同时,又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战略。
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关键字:城市、乡村、本质特征、城乡差异笼统地说,中外各国大体都有小村—村庄—镇—城市—大城市这样一套居民点系统。
村庄和比村庄还小一点的居民点叫做乡村型居民点,居民主要是从事农业活动;镇和比镇更大的居民点一般是城镇型居民点,统称为城镇,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人口集中点。
一、城市与乡村本质特征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①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②城镇一般聚集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与乡村;③城镇有比乡村更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与乡村;④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⑤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差异。
城市所具有的最为一般的特征。
具体说,有三个方面。
一是集中。
城市是人口、资本、消费、文化等的集中之地,集中是城市的本质特点之一。
如人口的聚集成为衡量城市规模的一项重要指标。
美国人口普查局规定2500人以上者称为城市(应该包括小城镇);2500人以下者称为村庄。
我国规定,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为特大城市,50-100万人口的为大城市,20-50万人口的为中等城市,10-20万人口的为小城市。
二是中心。
城市是某一或大或小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综合的中心或某一方面的中心,中心是城市又一本质性特点. 三是有别于乡村聚落的高级聚落。
地理城市与乡村的特点
地理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地理城市与乡村的特点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居住环境。
城市与乡村在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城市与乡村在这些方面的不同特点。
地理特点城市地理特点:城市多位于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例如靠近水源、交通要道等。
城市通常分为市中心和郊区,市中心拥有较多的高楼大厦、商业设施和人口集中,而郊区多为居住区和工业区。
乡村地理特点:乡村多位于城市周边或偏远地区,有着广阔的土地和自然资源。
乡村地区以农田、山地、森林等为主要地理特征,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土地适合农业生产。
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发展特点:城市作为经济中心,有着较为发达的经济体系。
城市拥有各种商业机构、服务业和制造业,有着较高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薪资水平。
城市还拥有更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因此创新和科技发展较为活跃。
乡村经济发展特点:乡村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和农产品产出。
乡村地区农田面积广阔,适合种植各种农作物和养殖畜牧业。
乡村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因此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
社会结构城市社会结构特点:城市社会结构较为复杂,人口众多。
城市中有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和职业群体,从工人、农民到专业人士和白领阶层都有。
城市中还有更多的社会组织和机构,例如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
乡村社会结构特点:乡村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人口较少。
乡村居民主要是农民和畜牧民,社会组织和机构相对较少。
乡村社会较为传统,家庭和亲戚关系相对重要,社会交往较为密切。
生活方式和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城市生活快节奏,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注重时尚、便利和个人价值实现。
城市中有着更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人们有更多的娱乐选择和文化交流机会。
乡村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乡村生活节奏相对慢,人们注重家庭和社区的联系。
居民的生活方式较为传统,注重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的安逸。
乡村地区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结论城市与乡村在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地理城市与乡村的分布与特征知识点
地理城市与乡村的分布与特征知识点在咱们生活的这个大大的地球上,城市和乡村就像两颗璀璨的星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先来说说城市吧。
城市那可是热闹非凡,高楼大厦像一个个巨人,矗立在大地上。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红绿灯不停地眨着眼,指挥着交通。
商店一家挨着一家,橱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品。
记得有一次我去大城市旅游,刚出火车站,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
那摩天大楼高耸入云,阳光照在玻璃幕墙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仰着头,脖子都酸了,还看不到楼顶。
路上的汽车像一条彩色的河流,不停地流淌着。
人们都行色匆匆,手里拿着手机或者公文包。
城市的交通那叫一个发达。
地铁在地下穿梭,像一条条巨龙;公交车在马路上奔跑,一辆接着一辆;还有出租车,随时准备为你服务。
我那次坐地铁,好家伙,人多得挤都挤不进去。
好不容易挤上了车,被周围的人挤得动弹不得。
不过地铁速度可真快,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城市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设施。
大型的图书馆里,书架上摆满了数不清的书籍,知识的海洋任你遨游。
电影院里,最新的大片让你感受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还有那博物馆,展示着历史的沧桑和文明的演进。
我曾经在一个城市的博物馆里,看到了一件古老的青铜器,那精美的花纹,让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说完城市,咱们再聊聊乡村。
乡村啊,那是一片宁静祥和的世界。
大片大片的农田,像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波浪。
田边的小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小虾在欢快地游来游去。
村里的房子不像城市里的高楼那样整齐划一,而是错落有致,带着各自的特色。
记得有一回我去乡村的亲戚家做客,那感觉真是太棒了。
清晨,公鸡打鸣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我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香气。
远处的山上,雾气缭绕,仿佛仙境一般。
我跟着亲戚去田里干活,亲手种下了一些蔬菜。
脚下的土地软软的,很有弹性。
太阳慢慢升起,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乡村的夜晚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没有城市里的灯光污染,星星格外明亮,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黑色的天幕上。
地理城市与乡村的特征
地理城市与乡村的特征城市和乡村是地理上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空间。
它们在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地理的角度来探讨城市和乡村的特征。
一、地理特征城市和乡村在地理特征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城市通常位于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拥有发达的道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网络,与周边地区连接紧密。
乡村则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地域,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城市的地理特征也决定了其人口和经济的集聚效应,使其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
二、人口分布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
由于城市拥有丰富的就业机会和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因此,城市人口密度高,人口聚集程度大。
相反,乡村因为经济相对欠发达,就业机会有限,许多年轻人都会选择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导致了乡村的人口外流现象。
乡村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口分布分散。
三、经济发展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以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主导,拥有高效的生产体系和复杂的分工结构,经济活动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带。
而乡村则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主要依靠农产品生产和传统手工业来维持经济发展。
由于城市经济更加多元化,并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
四、社会文化城市和乡村的社会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城市作为现代化的集聚地,具有较高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化的文化氛围。
城市的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相对较为丰富。
乡村则传承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俗,尤其在乡村音乐、舞蹈、戏曲和民间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总结而言,城市和乡村在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城市通常位于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文化交流丰富;而乡村则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地域,人口相对较少,经济相对欠发达,但却保留了独特的传统文化。
这些差异形成了城市和乡村的独特魅力和特征,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生活体验和发展空间。
(字数:480字)。
城市与乡村的特征与差异
城市与乡村的特征与差异城市与乡村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与差异。
本文将从人口、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来探讨城市与乡村的特征及其差异。
一、人口特征与差异1. 人口数量:城市通常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而乡村相对较少。
这是因为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与高级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迁入。
2. 人口密度:由于城市面积有限,人口集中居住,因此城市的人口密度往往较高。
而乡村由于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分布相对较稀疏。
3. 人口结构:城市的人口结构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人群。
而乡村的人口结构则以农民为主,并且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
二、经济特征与差异1. 就业机会: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白领职位和高薪工作。
乡村则以农业为主,农民的就业机会相对有限。
2. 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多样化,拥有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金融机构。
而乡村的经济相对较为闭塞,主要以农业和传统手工业为主。
3. 收入差距: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多,且薪酬较高,因此城市居民的收入普遍较高。
相比之下,乡村的收入水平较低,贫富差距也更加明显。
三、文化特征与差异1. 教育资源:城市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
乡村则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孩子需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2. 文化体验:城市有着更多的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如音乐会、戏剧、电影等。
而乡村则更注重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的传承。
3. 生活方式:城市的生活方式快节奏、多样化,注重个人隐私。
乡村则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人们更加重视家庭和社区的联系。
四、环境特征与差异1. 自然环境:乡村通常被自然环境包围,拥有清新的空气、广阔的耕地和绿色的山川。
而城市则面临着大量的污染和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
2. 建筑与规划:城市地标建筑林立,道路交通发达,工业区和商业区密集。
乡村则以农舍、传统民居和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
结论: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着诸多特征与差异。
2019年城乡规划师考试《城乡规划原理》整理资料4
城市规划的实质:国家调控的手短,达成社会公共利益和协调各种利益集团矛盾的手短作用:控制引导三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①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②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③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④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⑤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五线:城市红线----城市主次干道路幅的边界控制线;城市绿线----城市各类绿地的边界控制线;城市蓝线----城市水域的边界控制线;城市紫线----历史文化街区、优秀历史建筑及文保单位的边界控制线;城市黄线——对发展全局有影响、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边界控制线。
法律体系1、主干法2、专项法3、相关法4、从属法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城市规划层面及主要内容战略性发展规划1)研究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2)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意志3)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属于这个层面;实施性发展规划1)是对具体每一地块未来开发利用做出法律规定2)必须尊重并服从城市发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安排3)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规划必须通过立法机关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4)这一层面的规划可以依法对上一层面的规划进行调整5)我国的详细规划属于这一层面的工作。
开发控制方式通则式判例式从行政层面上来区分,我国的城乡规划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总规包括市规和镇规城市总体规划年限总规:远景规划50 总体规划20近期规划5 分区规划(大中)1 、主要任务: 1)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2)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3)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4)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详细规划详细性规划的主要任务: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任务是保证公共利益不受侵害最核心的内容是对城市用地的建设强度进行控制1 、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的允许建设的建设类型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3)提出各块地的建筑体量、体形、色彩等要求4)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地理城市与乡村发展知识点
地理城市与乡村发展知识点地理城市与乡村发展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城市与乡村的空间结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城市与乡村的定义和特征、城市与乡村的空间模式、城市与乡村的人口与经济特征以及城乡发展的相关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与乡村的定义和特征城市和乡村是地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特征。
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发达、社会分工较为复杂的地域单位,具有相对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设密度。
城市中的建筑物多为多层建筑,交通便利,市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此外,城市还具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中心功能。
乡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是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聚居的地区。
乡村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人口密度低,建筑物主要以农舍、农田为主。
乡村还具备农业生产和农田的特征,农业是乡村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
二、城市与乡村的空间模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空间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城市的空间模式一般呈现出辐射状或环状分布,中心城区的建筑密集度和人口密度较高,向外逐渐减低。
城市通常分为市中心区、商业中心区、工业区、住宅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此外,城市的交通设施也较为发达。
乡村的空间模式则呈现出分散分布和点状聚集的特点,农舍和农田分散分布于乡村地区。
乡村地区的交通没有城市那样发达,交通网络不够完善。
三、城市与乡村的人口与经济特征城市与乡村的人口和经济特征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城市主要是非农人口聚集的地区,具有相对较高的人口密度和人口流动性。
城市人口主要以工商业人口为主,职业种类多样,生活方式多样化,相对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此外,城市还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社会福利设施。
乡村则主要是农业人口聚集的地区,具有相对较低的人口密度和人口流动性。
乡村人口以农民为主,职业种类相对较少,生活方式相对较为单一,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和社会福利设施相对较少。
四、城乡发展的相关问题城乡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也是解决农村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
《城镇与乡村》 知识清单
《城镇与乡村》知识清单一、城镇与乡村的定义及特点(一)城镇的定义与特点城镇,通常是指人口较为集中、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人口密集城镇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居,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人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
2、经济多元化城镇的经济活动丰富多样,包括工业生产、商业贸易、服务业等。
工厂、企业、商场、银行等各类经济实体众多。
3、基础设施完善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水电供应、通信网络、医疗卫生设施、教育机构等。
4、文化交流频繁由于人口的多样性和经济的活跃性,城镇中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各种思想、观念在这里碰撞和融合。
(二)乡村的定义与特点乡村则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地区,其特点如下:1、以农业为主导乡村的居民大多从事农业劳动,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畜等。
2、人口相对分散人口分布较为稀疏,居住环境相对较为开阔和自然。
3、生态环境优美乡村往往拥有大片的农田、山林、河流等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4、传统文化浓厚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家族观念、邻里关系较为紧密。
二、城镇与乡村的发展历程(一)城镇的发展城镇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从古代的集市、城邦,到近代的工业城镇,再到现代的综合性大都市,城镇的规模和功能不断演变。
在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工厂和工人涌入城镇,推动了城镇的快速发展。
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也使得城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城市群和都市圈。
(二)乡村的发展乡村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传统农业社会,乡村的发展相对缓慢。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乡村的经济结构逐渐多元化。
近年来,一些乡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三、城镇与乡村的经济差异(一)产业结构城镇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导,而乡村则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
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城镇和乡村在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初中地理城市与乡村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城市与乡村知识点归纳城市与乡村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差异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关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初中地理课程中涉及到的城市与乡村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城市。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人口稠密:城市的人口数量往往比乡村多得多。
这是因为城市通常集中着大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吸引着人们前往城市寻求工作和机会。
2. 经济中心: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集中着大量的产业、商业和服务业。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
3. 城市化特征:城市通常拥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例如道路、水电供应、医疗和教育机构等。
城市化也伴随着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4. 多样化:城市中有着多种多样的人群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机会更多。
这使得城市成为文化交流和多元社会的重要场所。
另一方面,让我们来看看乡村。
乡村是城市之外的农业地区,它具有以下特点:1. 人口稀少:相对于城市,乡村中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这是因为乡村地区的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人口密度较低。
2. 农业中心:乡村地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人们在农村地区从事耕种、养殖和渔业等农业生产活动。
3. 自然环境:乡村地区常常被大片的自然环境所包围,包括农田、森林、湖泊和山区等。
这使得乡村地区拥有较为宜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4. 传统特征:乡村地区通常保留着更多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人们在农村中更加注重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习俗。
在城市与乡村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
首先,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城市中人口密集,而乡村较为稀少。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的经济机会和生活条件更具吸引力,因此更多人选择迁往城市。
其次,城市和乡村的经济活动也存在差异。
城市经济以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而乡村地区则以农业为主。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高收入,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
地理城市与乡村的特点与发展
地理城市与乡村的特点与发展地理城市与乡村是人类生活的两种不同居住环境,它们具有明显的差异和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地理城市与乡村在自然环境、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1. 自然环境差异城市通常位于河流、海岸线或重要交通干道附近。
由于城市的扩张和人口迁移,许多城市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如水源和良好的土壤。
此外,城市还通过城市规划和治理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往往以农田和自然景观为主。
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2. 人口结构差异城市有着庞大而多样的人口,涵盖不同的年龄、文化和社会背景。
城市人口导致了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增加,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同时,城市也面临着过度拥挤、交通堵塞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乡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人际关系更加紧密,更注重传统的农耕文化。
然而,乡村地区也面临着人口外流、老龄化和青年人口减少的问题。
3. 经济发展差异城市是经济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资源和投资。
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高科技产业集中在城市中心,为城市带来了高收入和多样化的就业机会。
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
相比之下,乡村地区主要依靠农业和乡村旅游为经济支柱。
然而,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交通不便、市场需求不足和技术限制等因素的制约。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异将继续扩大。
城市将继续吸纳更多的人口和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同时,城市面临着解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社会不平等等问题的挑战。
对于乡村地区来说,重点应该放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转型升级上,通过技术创新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乡村地区也可以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综上所述,地理城市与乡村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城市在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更加先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乡村地区需要通过农业升级和农村旅游的发展来改善经济状况。
城镇和乡村知识点总结图
城镇和乡村知识点总结图一、城镇和乡村的定义1. 城镇:城镇是指人口聚居、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通常具有较为发达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
2. 乡村:乡村是指人口相对分散,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通常具有较为简单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
二、人口分布1. 城镇:城镇人口集中,生活密集、流动性强。
2. 乡村:乡村人口相对分散,生活相对宁静,稳定性较强。
三、经济活动1. 城镇:城镇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如工业、商业、服务业等。
2. 乡村:乡村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如种植业、畜牧业等。
四、基础设施1. 城镇:城镇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交通便利、医疗、教育和文化设施较为发达。
2. 乡村:乡村的基础设施相对简单,交通和其他公共设施相对不足。
五、生活氛围1. 城镇:城镇生活节奏较快,多种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丰富,生活便利。
2. 乡村:乡村生活节奏较慢,以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主,生活质朴。
六、教育和文化1. 城镇:城镇的教育和文化相对发达,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较多。
2. 乡村:乡村教育和文化设施相对简单,学校和图书馆等设施相对较少。
七、生态环境1. 城镇:城镇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差,污染问题严重,生态保护面临挑战。
2. 乡村:乡村的生态环境相对良好,空气清新、自然景色优美,生态保护压力相对较小。
八、发展趋势1. 城镇:城镇化趋势明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2. 乡村:乡村振兴成为国家重要战略,乡村旅游、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结语城镇和乡村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互相补充和促进。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重要政策,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我们期待城乡发展能够达到平衡,让每个地方都能有更好的发展和生活条件。
中图版地理选修4城市与乡村的形态特点word教学参考
第二章城乡散布城市与乡村的形态特点相关素材中国由管辖的基层行政。
一样为县政府所在地或工商业贸易活动为主的小城镇居民点,相当于乡一级政权。
1984年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中规定:县级地址国家机关所在地应设镇;总人口在2万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的,能够建镇;总人口在2万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能够建镇。
少数民族地域,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域,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口岸、风光旅行、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如确有必要,也可设镇目前,我国共有19369个镇,14119个乡,1088个民族乡,其异乡级单位6464个(如街道,区公所等)。
中国小镇的进展例子:连云港灌南百禄是一个镇【概况】百禄镇位于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南端,地处连云港、盐城、淮安三市交壤处,素有鸡鸣闻三市之说,该镇历史悠长,系苏北重镇,向来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地灵人杰,全镇总面积平方千米,耕地62139亩,辖24个行政村,258个村民组,14104户,总人口58534人,2005年完成地域生产总值20522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052万元,农人人均纯收入3325元。
该镇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等工作都取得好成绩,被评为市20优乡镇,在县委、县政府综合考核中取得三等奖。
【地理与资源优势】百禄镇是灌南县的东大门。
境内水陆交通便利,一帆河贯穿全境,穿越境内的327省道、326省道别离与204国道、宁连高速公路彼此交汇。
拥有丰硕的土地资源,人均占地亩;现有成片林2135亩,农田林网4811亩,四旁植树17万株,林业育苗176亩,在县政府植树造林评比中取得第二名。
丰硕的农特产品资源,有5000亩浅水藕、3000亩花生,3000亩山芋及近万亩优质粳稻。
【农业】该镇是灌南县农业大镇、工业小镇、财政穷镇,农业资源丰硕,拥有可耕地8万亩,水面近万亩,区域优势明显。
近几年,该镇加速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大力进展传统农业,紧缩粮食生产,提高生猪、山羊及鸡、鹅、鸭等家禽家畜饲养量的基础上,重点进展浅水藕、棉套瓜(西瓜)、杞柳、波尔山羊、特种养殖等高效、特色农业,取得明显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城乡规划师《规划原理》知识点:城市和乡村的特征1、掌握城市和乡村的特征2、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一)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掌握)1、城市的基本特征(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4)城市具有系统性2、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1)集聚规模的差异(2)生产效率的差异(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4)职能差异(5)物质形态差异(6)文化观念差异3、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主要是从物质联系、经济联系、人口移动联系、技术联系、社会作用联系、服务联系以及政治、行政组织联系。
(二)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熟悉)1、城市的社会经济特点工业和服务业(也可称为非农经济)是城市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2、乡村的社会经济特点农业和畜牧业是农村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2019年城乡规划师《相关知识》复习要点:城市噪声污染整治【城市噪声污染整治】(1)概述1997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遵循把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从单纯的点源治理转变为整体的区域防治的原则,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布局上提出明确的噪声污染防治要求;对工业设备和产品提出噪声控制要求,并将交通噪声污染控制作为重点;要求公安和环保等部门发挥作用,加强对饮食服务、娱乐场所等社会生活噪声的控制。
噪声污染综合防治是采用综合方法控制噪声污染,以取得人们所要求的声学环境的措施。
影响噪声污染的因素主要是噪声源(运转的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等)、传声途径和接受者三个部分。
控制噪声源的措施有两类:①通过改进设备结构,提高部件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等来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②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措施以及安装消声器等来控制声源的噪声辐射。
传声途径的控制措施主要有:①增加声源离接受者的距离;②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或发射方向);③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④应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使声能转变为热能;⑤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合理的防噪声规划。
(2)区域环境噪声控制措施1)制定噪声控制小区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噪声控制小区覆盖率。
根据控制噪声,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和正常休息的原则,噪声控制小区应优先选择城市的居民区、混合区。
对于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考虑:①人口密度低、工业生产点与住宅房犬牙交错的现象严重、厂群矛盾激烈、治理难度很大的街道、地区,暂时不宜选做控制小区。
②人口密度适中、开发建设基本定型的工商业与居民住宅混合区,有一定的工厂企业或厂群矛盾户,治理有难度,但经过强化管理,基本上可以达到要求的地区,根据噪声控制小区目标要求,可作为备选区域。
③人口密度高、主要以居住为主的区域,应优先考虑建设噪声控制小区。
依据上述原则,并结合噪声控制小区建设的投资,确定控制小区建设的先后顺序。
根据噪声控制小区目标要求,确定规划小区建设项目。
2)规定工厂和建筑工地与其他区域的边界噪声值,超标的要限期治理。
对严重扰民的噪声源,必须治理。
可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无法治理的要转产或搬迁。
①厂内可以通过合理调整布局解决噪声问题。
如对噪声大、离居民区很近的噪声源,可迁至厂区适当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干扰。
②工厂与居民区之间应留有一定间隔,应用间隔的绿化来防噪。
从长远规划考虑,应限制工业区中的居住区的发展,并应制定逐步将居民迁出工业区的计划。
短期内,必须在居民区四周设置绿化隔离林带,根据噪声防治的要求,选择绿化树种绿化带宽度。
(3)交通噪声综合整治措施交通噪声综合整治措施应该由环保局会同城市规划部门、房屋开发部门、公安交通大队、车辆管理所、城市园林部门等共同制定,所确定的措施应明确对噪声控制目标的贡献大小和措施所需的资金,在优化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整体分析在考虑大气、水环境、固体废物、噪声等污染综合防治时,应综合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从总体上进行分析。
(1)大气降水对城市地面水的污染我国酸雨污染比较严重,酸雨污染已开始北移,很多湖泊、水库、江河因受酸雨污染,水体pH值下降,直接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和水质质量,在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中,应考虑大气降雨对水质的影响。
(2)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对水体的污染在一些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中,有很多技术客观上会产生水污染,如果在考虑方案时只强调大气污染物削减目标的实现,而忽视水污染的后处理问题(这些污染物被吸收以后处理往往比较困难),就势必影响水质目标的实现。
(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在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中,经常采用露天堆存和掩埋等方法,这些方法为实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整治目标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但固体废物的堆存和掩埋对地下水和地表水存在着潜在的污染,这种潜在的污染主要通过固体废物的溶出物来实现。
固体废物的溶出物比较复杂,一般含有无毒有机、有毒有机物、“三致”物、重金属(汞、镉、砷、锌、铬、铜等),渗出物对水质一旦造成影响,就很难治理,所以预防是的,也是最为积极的措施。
(4)固体废物的堆存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固体废物一般通过以下途径使大气受到污染:①在适宜的温度下,由废物中有害成分的蒸发及发生化学反应而释放出有害气体污染大气;②废物中的细粒、粉末随风力扬散;③在废物运输、处理、处置和资源化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
粉煤灰和尾矿堆场遇4级以上风力,可剥离1-1.5cm,灰尘飞扬高度达20-40m,在风季平均视程降低30%-40%;固体废物在焚烧处理时废物中含有的氯、氮、硫及重金属都可能变成氧化物和尘粒污染大气;煤矸石中如含硫大于1.5%即会自燃,散发大量SO2,使周围大气中SO2超标。
(5)水污染的处置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在很多水处理的工程中,都含有大量的污泥及其他固体废物,若不加以妥善处理,它们将增加城市固体废物的污染,影响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目标的实现。
(6)气、水、渣处理对城市噪声的影响在气、水、渣处理过程中,设备运转、固体废物的运输等许多环节会产生噪声污染。
2019年城乡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案例:某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炼油装置工艺管线材质设计要求为Cr5Mo,承包商项目质检部门质量检查时,发现已预制的部分工艺管线材质错用为l5CrMo,判定为不合格品。
由于其管理程序繁琐,于是仅通知技术员更换该部分管线材质。
技术员询问供应部门是否有多余的同类规格的管材,但供应库内没有同类规格的管材,另行订购必然延误工程中交时间,于是技术员核对图纸、规范要求后认为在该工艺条件下可以应用l5CrMo材料,便通知了质检员,质检员自行决定对该部分管线放行交付安装。
问题:(1)工艺管线材质错用为l5CrMo是否可以判定为不合格品?(2)如果认定l5CrMo管线为不合格品,在施工现场该如何处理?(3)质检部门只是通知技术员更换该部分管线材质是否妥当?为什么?应如何做?(4)质检员自行决定对该部分管线放行交付安装是否妥当?为什么?应如何做?参考答案:(1)可以判定为不合格品。
因为不合格品的定义为:不满足要求的产品,其可能发生在采购产品过程、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
在案例中该管线材质要求为Cr5Mo,而实际为l5CrMo,不符合设计要求,发生在最终产品中,故应视为不合格品。
(2)不合格品的处理可以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1)采取返工等措施,消除不合格品。
2)让步使用、放行或接受不合格品,但必须由业主决定。
3)改变使用方式和用途(如降级使用或报废)在本案例中,适合采用后两种方法。
(3)、(4)不妥。
不符合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要求。
应该采取以下做法:1)质检部门在检查发现上述问题后应立即判定该部分工艺管线为不合格品,并应报告给项目总工程师和施工管理部门。
2)施工管理部门应对该部分管线进行标识隔离,防止该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3)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技术、质检、供应、施工等部门进行评审,确定该不合格品的性质、处置途径、处置措施编制要求等。
4)采取返工或返修不合格品处置时,施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作业单位按照处置措施要求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置,质检部门负责处置后的重新检验。
5)采取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处置时,应由授权人员批准,同时必需业主/监理的确认文件。
2019年城乡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辅导试题及答案案例:某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炼油装置工艺管线材质设计要求为Cr5Mo,承包商项目质检部门质量检查时,发现已预制的部分工艺管线材质错用为l5CrMo,判定为不合格品。
由于其管理程序繁琐,于是仅通知技术员更换该部分管线材质。
技术员询问供应部门是否有多余的同类规格的管材,但供应库内没有同类规格的管材,另行订购必然延误工程中交时间,于是技术员核对图纸、规范要求后认为在该工艺条件下可以应用l5CrMo材料,便通知了质检员,质检员自行决定对该部分管线放行交付安装。
问题:(1)工艺管线材质错用为l5CrMo是否可以判定为不合格品?(2)如果认定l5CrMo管线为不合格品,在施工现场该如何处理?(3)质检部门只是通知技术员更换该部分管线材质是否妥当?为什么?应如何做?(4)质检员自行决定对该部分管线放行交付安装是否妥当?为什么?应如何做?参考答案:(1)可以判定为不合格品。
因为不合格品的定义为:不满足要求的产品,其可能发生在采购产品过程、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
在案例中该管线材质要求为Cr5Mo,而实际为l5CrMo,不符合设计要求,发生在最终产品中,故应视为不合格品。
(2)不合格品的处理可以采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1)采取返工等措施,消除不合格品。
2)让步使用、放行或接受不合格品,但必须由业主决定。
3)改变使用方式和用途(如降级使用或报废)在本案例中,适合采用后两种方法。
(3)、(4)不妥。
不符合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要求。
应该采取以下做法:1)质检部门在检查发现上述问题后应立即判定该部分工艺管线为不合格品,并应报告给项目总工程师和施工管理部门。
2)施工管理部门应对该部分管线进行标识隔离,防止该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3)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技术、质检、供应、施工等部门进行评审,确定该不合格品的性质、处置途径、处置措施编制要求等。
4)采取返工或返修不合格品处置时,施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作业单位按照处置措施要求进行不合格品的处置,质检部门负责处置后的重新检验。
5)采取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处置时,应由授权人员批准,同时必需业主/监理的确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