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
一、小儿生长发育
1、体重:1周岁内:1-6个月=出生时体重+月龄*0.7
7-12个月=6+0.5*月龄
2岁-12岁:体重=年龄*2+8
2、身长:出生约50cm,第一年长25cm
2-12岁身长=年龄*7+70
3、头围:新生儿34cm,1岁头围46cm,2岁约48cm
4、胸围:出生时32cm,1-1.5岁胸围=头围
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年龄+头围-1
5、囟门:前囟关闭年龄是:12-18个月
6、新生儿期呼吸:40-45 脉搏:120-140
血压:收缩压=80+年龄*2
舒张压=收缩压*2/3
二、小儿营养
蛋白质10-15%
脂肪25-30%――供给热量的重要来源
糖50-60%――热量的主要来源
维生素与无机盐水溶性维生素是:VitB
三、小儿诊法
小儿望神的重点是(察目),首选观察:眼神
小儿形体望诊的顺序是: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
四、小儿体液平衡
1、小儿脱水程度:轻度:5%;中度:5-10%;重度:>10%
2、补液
(1)定量:轻度30-50ml/kg;中度50-100;重度100-200 (2)定性:原则:先盐后糖。

低渗脱水:补2/3张含钠液
等渗脱水:1/2张含钠液
高渗脱水:1/3-1/5张含钠液
(3)定速:重度脱水:首选快速应用2:1含钠液
高渗性脱水:输注速度宜稍慢
第二单元新生儿疾病
一、新生儿黄疸
1、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
总胆红素足月儿<221,早产儿<257
2、病理性黄疸:生后24h或36h内,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

总胆红素足月儿<221,早产儿>257
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轻度:体温30-35,皮肤硬肿范围<50%
中医病机:阳气虚衰,寒凝血涩。

首先区别虚与实
第三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一、上感
主要病原:90%以上是病毒
特殊类型:
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

发热咽炎结合膜炎
二、急性支气管炎
诊断肺部体征:双肺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湿啰音,咳嗽或体们改变可减少或消失。

胸部X线表现:正常或有纹理增强。

三、肺炎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
1、支气管肺炎:多发生于1个月至2岁的婴儿
2、腺病毒肺炎:腺病毒引起。

多见于6个月至3岁小儿。

起病急骤,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咳剧
易发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和中毒性脑病。

3、合胞病毒肺炎:多见于2岁以内。

以高热、咳嗽、喘憋为主
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
X线表现:以间质病变为主,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
4、支原体肺炎:学龄儿童易患。

亚急性起病。

中性粒增多。

体征与剧烈咳嗽、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

肺炎心衰的诊断标准:
(1)心率>180次/分
(2)呼吸>60次/分
(3)突然极度烦躁不安,发绀
(4)肝脏迅速增大
(5)心音低钝,或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6)尿小或无尿,颜面或下肢水肿。

治疗: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
耐药金葡菌首选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
支原体肺炎及衣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
第四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一、病毒性心肌炎
多数前期有呼吸系统感染或肠道感染史
主要病原体:柯萨奇乙组病毒
诊断标准:1、急慢性心衰或心脑综合征
2、奔马律心心包磨擦音
3、心脏扩大
4、心电图有明显心律失常和ST-T改变
中医分型:邪毒犯心;湿热侵心;痰瘀阻络;气阴亏虚;心阳虚弱
二、充血性心衰
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1岁以内
三、先天性心脏病
最常见的类型:室间隔缺损
第五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一、鹅口疮
病原体:白色念珠菌感染。

多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
临床特征:口腔粘膜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白膜
二、疱疹性口炎
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
发病年龄段:1-3岁
三、小儿腹泻
病原体:细菌感染为大肠杆菌。

病毒感染为人类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
表现:大肠杆菌炎:多发于夏秋季。

发热,先腹泻后呕吐
病毒性肠炎:多发于9-11月。

发病急,多有发热和上感,常先呕吐后腹泻。

金葡菌肠炎:继发于肠道菌群失调后。

中毒症状重
霉菌性肠炎:多发于菌群失调后,常伴有鹅口疮。

治疗:婴儿腹泻重度脱水首选补充液体:2:1等张含钠液
低渗性脱水第一天应补充的液体是:4:3:2液
用于补充水分和供给热量选用:葡萄糖液
等渗性脱水选用:3:2:1液
重度脱水血容量不足伴酸中毒时补:2:1等张含钠
第六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诊断:急性起病,1-3周前有链球菌感染史
浮肿、高血压和血尿。

程度不等的肾功能损害
4-8周内总补体及C3下降
2、治疗:青霉素――清除体内残存的链球菌
3、常见并发症:严重循环充血和急性心衰
二、肾病综合征
1、诊断: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水肿
大量蛋白尿定量标准:>每日50mg/kg 临床特征最重要
高胆固醇血症的标准:>5.7mmol/l
2、分型:
(1)单纯性:2-7岁。

高度浮肿,呈凹陷性。

(2)肾炎性:>7岁。

水肿较轻。

还需具备血尿(两周内3次尿沉渣红细胞>10个/HP);反复出现高血压;持续性氮质血症(血尿素氮>10.71);血总补体或C3反复降低。

四项之一。

3、治疗: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
4、常见并发症: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感染;低血容量和休克。

第七单元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一、化脓性脑膜炎
1、病原体:肺炎球菌最多见
新生儿以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为主;
婴幼儿以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
年长儿以金葡菌多见。

2、临床表现:感染中毒证、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
新生儿期:感染中毒症状重而脑膜刺激症状轻。

2岁以内:症状趋于典型
2岁以上:头痛、关节痛及肌肉酸痛,脑膜刺激征
病菌:肺炎双球菌:多妇于1岁以内,冬春多见
流感杆菌:多见于3个月至3岁
葡萄球菌:各年龄组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大肠杆菌:多见于新生儿。

3、化验:血象特征:WBC总数明显增高,中粒明显增高
脑脊液:外观混浊,压力高。

4、常见并发症:硬膜下积液(婴儿多见);脑积水
5、治疗:
(1)抗生素应早期足量联合用药。

青霉素
肺炎双球菌:青霉素+氯霉素
流感杆菌: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
大肠杆菌: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
金葡菌:半合成类青霉素
(2)颅内压高:肾上腺皮质激素;脱水剂
二、病毒性脑炎
1、病原体:虫媒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2、表现:发热、颅内压增高,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反复惊厥。

3、化验:脑脊液:多观清亮或微混,WBC轻度增多,先以中性为主,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中度升高,糖含量正常。

4、治疗: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

对重症、急性期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癫痫
第八单元小儿常见心理障碍
多发性抽动症
病位在肝,常涉及心、脾、肾三脏。

肝风痰火胶结成疾。

好发年龄:6-14岁
第九单元造血系统疾病
一、营养性贫血
以脏腑辨证为主,兼用气血阴阳辨证。

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诊断:以出血为主要症状。

血小板计数<100。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

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

急性型<6个月;慢性型>6个月。

2、分型:
急性型:好发于婴幼儿时期,春季发病高。

病前1-3周或同时伴有病毒感染。

起病急,以自发性皮肤和粘膜出血为突出表现。

慢性型: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病前多无病毒感染史。

第十单元结缔组织病及免疫性疾病
一、支气管哮喘
1、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
喘息发作>3次
肺部出现哮鸣音
喘息突然发作
有其他过敏史
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
2、3岁以上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
喘息呈反复发作者
发作时肺部闻及哮鸣音
平喘药有明显疗效。

3、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
(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在夜间发作,痰少。

运动后加重。

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

(2)用支气管舒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
(3)有个人过敏史或家庭过敏史。

二、风湿热
1、病原体:A组b型深血性链球菌感染
2、病变主要侵及:心脏和关节。

其次为脑、皮肤、浆腊及血管
3、心瓣膜病受累:二尖瓣为主。

主动脉瓣次之。

4、主要病理改变:全身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

5、表现: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
关节炎;
舞蹈病;
皮下结节――风湿活动的显著标志。

环形红斑
6、治疗:以关节炎或发热为主:阿司匹林
有中度至重度心脏炎:肾上腺皮质激素
预防复发:首选长效青霉素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
1、主要病理改变:慢性非化脓性滑膜炎
2、表现
四、过敏性紫癜
1、病因:细菌和病毒感染。

以链球菌所致的上感为多见
2、表现:发病急,多数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
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

伴腹痛、便血、关节肿痛、肾损害
五、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1、中医病位:肺胃。

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主。

2、诊断:
(1)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

――最早症状
(2)双侧球结膜弥漫性充血
(3)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
(4)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或肛周脱屑
(5)躯干部多形充血性红斑
(6)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

发病的主要年龄:<5岁
3、化验:急性期WBC、中粒增高。

血液高凝。

血沉快,C反应蛋白阳性。

4、治疗:首选阿司匹林
第十一单元营养性疾病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化验特征性改变: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
2、发病年龄:主要见于3岁以下
3、最常见的维生素缺乏是:维生素A缺乏
4、最常见的并发症:营养性贫血
二、佝偻病
1、病因:维生素D缺乏
2、分期:
活动早期(初期):2-3个月起,烦躁多哭,多汗,枕秃。

钙磷乘积稍低,碱性磷酸酶大多增高。

活动期(激期):出现骨骼病变:颅骨软化(3-6个月婴儿);方颅(多见于5-9个月以上小儿);前囟迟闭;肋骨串珠;郝氏沟;鸡胸或漏斗胸。

腿畸形。

肌肉松弛,贫血及肝脾肿大。

血钙可稍低,血磷下降明显,钙磷乘积<30。

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

恢复期:骨骺重现临时钙化带。

碱性磷酸酶1个月后达正常
后遗症期:骨骺畸形。

三、手足搐搦症
1、表现:惊厥(婴儿期常见)、手足搐搦(>2岁)和喉痉挛。

2、病因:血钙降低
3、止惊治疗:水合氯醛灌肠或苯巴比妥钠肌注
第十二单元感染性疾病
一、麻疹
1、病原体:麻疹病毒。

2、年龄:6个月-5岁
3、季节:冬春季
4、传播途径:带病菌的飞沫传入呼吸道
5、表现:发热3-4日,卡他症状严重,高热、上呼吸道炎症状明显,咳嗽较重。

皮疹呈暗红斑丘疹,顺序依次为头面部、颈、躯干、四肢。

疹退后有细小脱屑。

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特征:麻疹粘膜斑
6、常见并发症:肺炎
7、中医治疗
(1)顺证:初热期(疹前期)――宣毒发表汤加减
见形期(出疹期)――清热透表汤加减
恢复期(疹回期)――沙参麦冬汤
(2)逆证:麻毒闭肺――麻杏石甘汤
热毒攻喉――清咽下痰汤
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
二、风疹
1、病原体:风疹病毒
2、表现:
潜伏期:18天左右
前驱期:2日,低热或中度发热,咽炎,耳后、颈枕部淋巴结肿大,待皮疹出透后,逐渐缩小。

发疹期:发热半天-1日出疹。

先见面部,24小时内波及全身。

皮疹为麻疹样斑丘疹,疹退
后无色素沉着。

肝脾轻度肿大
3、中医辨证
邪郁肺卫――银翘散
邪入气营――透疹凉解汤
三、幼儿急疹
1、年龄:6-18个月
2、表现:突发高热,高热时可有惊厥,颈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较轻。

发热3-5天出疹,皮疹为不规则小型的玫瑰斑点或斑、丘疹,压之退色,躯干较多一天出齐,1-2日后消退,不留痕迹。

四、水痘
1、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五、猩红热
1、病原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2、临床特征:发热1-2天出疹,高热中毒症状重,有咽峡炎、杨梅舌、环口疮白圈、帕氏线,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持续3-5天疹退,1周后全身呈片脱皮。

3、并发症:急性肾炎。

咽后壁脓肿,甚至颈部蜂窝组织炎。

中毒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脑膜炎等。

4、治疗:青霉素是首选
中医辨证治疗:
邪侵肺卫――解肌透痧汤
毒在气营――凉营清气汤
疹后伤阴――沙参麦冬汤
六、流行性腮腺炎
1、病原体:腮腺炎病毒。

冬春多见
2、临床特征: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

3、并发症:脑膜炎、脑膜脑炎
4、中医辨证治疗
温毒在表――柴胡葛根汤
热毒蕴结――普济消毒饮
邪陷心肝――清瘟败毒饮
毒窜睾腹――龙胆泻肝汤
七、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1、病病:痢疾杆菌。

2、表现: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重。

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病因:EB病毒感染。

中医:热、毒是主要病因;痰、瘀是主要病理产物。

2、表现:持续高热,两侧颈淋巴结肿大,咽峡部充血。

肝脾肿大,出现皮疹。

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达10%。

血清中出现嗜异性IgM抗体。

3、治疗――清热解毒,化瘀袪痰
第十三单元寄生虫病
中医妇科学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 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固阴煎
2. 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
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
4)气滞型-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型-逍遥散
2)肾虚型-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举元煎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
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
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
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
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十、痛经
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
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
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
经行泄泻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
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经行乳房胀痛
肝气郁结: 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
肝肾亏虚: 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
经行头痛
肝火证: 羚角钩藤汤
血瘀证: 通窍活血汤
血虚证: 八珍汤+首乌、蔓荆子
经行感冒
风寒: 荆穗四物汤
风热: 桑菊饮
邪入少阳: 小柴胡汤
经行身痛
血虚: 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血瘀: 趁痛散
经行浮肿
脾肾阳虚: 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 八物汤+泽泻益母草
十一、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右归丸
3) 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十二、经断复来
脾虚肝郁证:安老汤
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
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
带下过多
1)脾虚证-完带汤
2)肾阳虚-内补丸
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
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5)湿热下注-止带方
带下过少
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
二、妊娠腹痛
1血虚:当归芍药散
2气滞:逍遥散
3虚寒:胶艾汤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异位妊娠:手术为主
三、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寿胎丸
2)血热:保阴煎
3)气血虚弱:胎元饮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四、滑胎
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
肾精亏损:育阴汤
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
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子肿
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
六、子淋
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导赤散+玄参、麦冬
3)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或独参汤
2)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
3)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
4)血瘀:生化汤
三、产后腹痛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
四、产后身痛
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
2)风寒:独活寄生汤
3)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
4) 肾虚: 养荣壮肾汤+秦艽、熟地
五、产后恶露不绝
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2)血热:保阴煎
3)血瘀:生化汤
缺乳
气血虚弱: 通乳散(参芪归麦通吉梗)
肝郁气滞: 下乳涌泉散
痰湿阻滞: 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妇科杂病
一、癥瘕
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
痰湿瘀结: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
湿热瘀阻: 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
肾虚血瘀: 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急性盆腔炎
热毒炽盛: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湿热瘀结: 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
慢性盆腔炎
湿热瘀结: 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气滞血瘀: 膈下逐瘀汤
寒湿瘀结: 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 理冲汤
二、不孕症
1)肾虚: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
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或右归丸
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
3)瘀滞胞宫: 少腹/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
三、阴痒
1)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
2)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四、阴疮
热毒: 龙胆泻肝汤
寒湿: 阳和汤/托里消毒散
五、子宫脱垂
气虚: 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
肾虚: 大补元煎+黄芪
方剂索引:
1. 清经散:丹皮.地骨皮. 白芍. 熟地. 青蒿. 黄柏. 茯苓
2. 两地汤:生地. 地骨皮. 玄参. 麦冬. 阿胶. 白芍
3. 清热调血汤:牡丹皮. 黄连.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红花. 桃仁. 莪术. 香附. 延胡索
4. 清热固经汤:生地. 地骨皮. 炙龟板. 牡蛎粉. 阿胶. 黄芩.
藕节. 陈棕炭. 焦栀子. 地榆. 甘草
5. 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
6. 顺经汤: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
7. 完带汤:白术. 山药. 人参. 白芍. 苍术. 甘草. 陈皮. 柴胡. 车前子. 黑芥穗
8. 止带方:猪苓. 茯苓. 车前子. 泽泻. 茵陈. 赤芍. 丹皮.
黄柏. 栀子. 牛膝
9. 寿胎丸:菟丝子. 桑寄生. 川断. 黄芩. 黄柏. 甘草
10. 天仙藤散:天仙藤. 香附. 陈皮. 甘草. 乌药. 生姜. 木瓜. 苏叶.茯苓. 猪苓. 白术. 泽泻
11. 生化汤:当归. 川芎. 桃仁. 炮姜. 炙甘草
12. 解毒活血汤:连翘. 葛根. 柴胡. 枳壳. 当归. 赤芍. 生地. 红花. 桃仁. 甘草
13. 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芍药.川芎.炙草.当归.熟地.菟丝子. 鹿角霜. 杜仲. 川椒
14. 启宫丸:制半夏. 苍术. 香附. 茯苓. 神曲. 陈皮. 川芎.
15. 阴痒外治法:
1)塌痒汤:鹤虱. 苦参. 威灵仙. 归尾. 蛇床子. 狼毒.
2)蛇床子散:蛇床子. 花椒. 明矾. 苦参. 百部
中医妇科学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 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固阴煎
2. 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
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
4)气滞型-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型-逍遥散
2)肾虚型-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举元煎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
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
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
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
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十、痛经
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
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
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
经行泄泻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
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经行乳房胀痛
肝气郁结: 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
肝肾亏虚: 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
经行头痛
肝火证: 羚角钩藤汤
血瘀证: 通窍活血汤
血虚证: 八珍汤+首乌、蔓荆子
经行感冒
风寒: 荆穗四物汤
风热: 桑菊饮
邪入少阳: 小柴胡汤
经行身痛
血虚: 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血瘀: 趁痛散
经行浮肿
脾肾阳虚: 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 八物汤+泽泻益母草
十一、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右归丸
3) 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十二、经断复来
脾虚肝郁证:安老汤
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
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
带下过多
1)脾虚证-完带汤
2)肾阳虚-内补丸
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
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
5)湿热下注-止带方
带下过少
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
二、妊娠腹痛
1血虚:当归芍药散
2气滞:逍遥散
3虚寒:胶艾汤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异位妊娠:手术为主
三、胎漏胎动不安
1)肾虚:寿胎丸
2)血热:保阴煎
3)气血虚弱:胎元饮
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四、滑胎
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
肾精亏损:育阴汤
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
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子肿
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
六、子淋
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导赤散+玄参、麦冬
3)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或独参汤
2)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
3)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
4)血瘀:生化汤
三、产后腹痛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四、产后身痛
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
2)风寒:独活寄生汤
3)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