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各朝元宵夜是如何庆祝的?放夜赏灯千门为昼
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
增强民族认同感
传承民族文化
元宵节闹花灯是中国传统民俗活 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和 观赏花灯,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 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强化民族情感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 一,闹花灯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 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促进民族团结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元宵节闹 花灯活动可以成为促进民族团结 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社区组织举办活动
营造节日氛围
社区组织可以举办各种元 宵节活动,如灯会、猜灯 谜等,让居民们感受到浓 厚的节日氛围。
促进社区交流
通过活动,社区居民们可 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 心情和感受,增进彼此之 间的了解和友谊。
传承传统文化
社区活动可以成为传承传 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居 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 的民族文化。
台湾地区“偷菜节”
在台湾地区,元宵节这天晚上还有“偷菜节”的习俗。相传未婚女子在元宵节这天晚上,可以去别人家的菜园里 偷菜,如果被别人发现,就可以获得一段美好的姻缘。这个习俗虽然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但也体现了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现代创新演绎
花灯设计与科技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元宵节闹花灯活动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不断融入创新元素。例如,利用LED 灯光技术制作的花灯更加节能环保、色彩丰富;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花灯的远程控制和定时 开关等功能。
传承与发展
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 传承和发展元宵节的习俗和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 认同感和凝聚力。
02
经典元宵节闹花灯故事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东方朔智救元宵姑娘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叫“元宵”的宫女,常年幽居宫中,思念父母。东方朔 同情她的处境,便设计让汉武帝在正月十五这天到上林苑平叛“天火”,并趁机 让元宵姑娘与家人团聚。
元宵节的习俗与变迁
元宵节的习俗与变迁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小正月、上元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它是农历正月的第15天,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燃放烟花爆竹、观赏花灯,还有许多传统的习俗与活动,这些习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迁。
一、元宵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元宵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相传,汉朝时期,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在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梦见许多仙女在玩耍,他非常开心,于是就命令人们在正月十五夜晚点亮灯笼以示祭祀。
这就是元宵节的起源。
从此以后,元宵节成为一个庆祝团圆、祭祀神灵的重要节日。
1. 点灯笼元宵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便是点亮灯笼。
每逢元宵佳节,人们会在庭院、街道上挂起五彩缤纷的灯笼,以及制作精美的花灯,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
2. 猜灯谜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灯笼下方挂上谜语,猜灯谜成为一种娱乐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互相交流思考,增加了思维的活跃度。
3. 吃元宵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吃元宵这一项传统习俗。
元宵是由糯米制成的圆球状的食物,有各种各样的馅料,如豆沙、花生、红枣等。
在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甜而糯的元宵。
二、元宵节习俗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元宵节的习俗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调整。
1. 网络时代下的元宵节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元宵节也逐渐与网络结合,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俗和活动。
例如,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年的喜悦,发送元宵祝福,还有一些线上集会和活动等。
2. 融合外来文化的元宵节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外来文化越来越深入中国,元宵节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比如,一些城市会举办音乐会、烟火表演、美食节等庆祝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
3. 环保节日的元宵节近年来,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关注元宵节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环境负担,有些地区将燃放烟花爆竹的规模缩小,或者干脆取消燃放活动,转而推行节日文化展览、演出等形式。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本文将介绍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以及其文化内涵,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节日。
一、传统习俗1. 看花灯:元宵节最为著名的习俗之一就是看花灯。
各地会制作各种造型各异的花灯,如灯笼、花灯等,然后在节日期间进行展览。
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绝伦的花灯,如红灯笼、彩灯、舞动的龙灯等。
这些花灯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还展示了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
2. 吃元宵: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习俗就是吃元宵。
元宵是由糯米制成,常常包裹着各种馅料,如芝麻、豆沙、莲蓉等。
这些元宵食品有着圆润的形状,寓意团圆和完整。
吃元宵也象征着辞旧迎新,祈求新年幸福美满。
3. 猜灯谜:在元宵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猜灯谜的活动。
猜灯谜是一种富有智力和趣味性的文化游戏,人们可以通过解谜来锻炼思维和提高智力。
猜谜活动既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又能丰富节日的氛围。
二、文化内涵1. 团圆思念: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圆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共享美食、观赏花灯,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这种团圆的文化内涵象征着中国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也强调着家人之间的和谐和幸福。
2. 民间传统: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间传统。
各地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风俗特色和历史文化。
例如,南方地区热闹的灯笼展览和花市,北方地区举行的冰灯表演等都是元宵节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
3. 祈福祭神:元宵节也是人们祈福和祭神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在节日祭拜灶神和门神,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好运。
同时,也会通过燃放鞭炮和舞龙舞狮等形式,驱逐邪灵,祈求吉祥。
总结:元宵节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通过观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活动,人们欢庆节日,展示传统艺术的魅力。
与此同时,元宵节也传递着团圆思念、民间传统和祈福祭神的文化内涵,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
元宵节的赏花灯习俗
元宵节的赏花灯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聚在一起赏花灯、品尝元宵,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赏花灯是元宵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本文将介绍元宵节的赏花灯习俗,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一、灯谜猜猜乐元宵节期间,人们会挂起各式各样的花灯,其中特别受到欢迎的是灯谜灯。
灯谜灯是一种带有谜题的花灯,在花灯上隐藏着各种谜题,人们可以通过猜灯谜来增进智慧、娱乐休闲。
赏花灯的同时,猜灯谜已成为元宵节期间流行的活动。
无论是老人、青年还是孩子,都喜欢参与猜灯谜的乐趣,这也是元宵节赏花灯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
二、彩灯展示在元宵节这一天,各地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览。
彩灯是元宵节赏花灯的主要形式,制作精美、绚丽多彩。
这些彩灯通常以动物、人物、花草等形象为主题,通过灯光的变幻和材质的运用,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人们赏花灯时,不仅能欣赏灯的美丽,还能沉浸在灯光中的温暖与祥和之中。
彩灯展示不仅增添了元宵节的喜庆氛围,也展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舞龙灯舞龙灯是中国习俗中另一种重要的赏花灯形式。
舞龙灯起源于古老的龙图腾,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舞龙灯通常由一条龙头和众多舞者组成,龙头由竹篾、彩纸制成,舞者手持龙身,在众人的呐喊声中舞动起来。
舞龙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寓意着吉祥幸福和丰收兴旺。
它代表着祈福、迎接新年和年丰等美好寓意,成为了元宵节其中一个受欢迎的赏花灯习俗。
四、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期间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将灯谜写在红纸上,贴在花灯上供他人猜谜。
猜灯谜不仅考验智力和拓宽知识面,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一旦解开了难题,人们会感到满足和开心,这种乐趣也往往成为元宵节赏花灯习俗的亮点之一。
五、喜庆元宵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会点燃烟花爆竹,燃放烟花烘托节日气氛,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祥和的感觉。
烟花燃放时,色彩斑斓的光芒在夜空中绽放,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
元宵节的放花灯习俗
元宵节的放花灯习俗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或者小正月,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人们燃放花灯,观赏赏月,品尝汤圆,共度一个热闹而温馨的夜晚。
花灯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它们以各种形状、色彩和材料制作而成,常常代表寓意吉祥和美好愿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元宵节放花灯的习俗。
一、历史起源元宵节的放花灯习俗可以追溯到汉代。
相传,汉武帝时期,元宵节是用来祭祀天上神灵的日子。
到了魏晋时期,元宵节逐渐转变为人们以花灯燃放、赏月观赏的民间风俗。
现如今,放花灯已成为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活动之一。
二、花灯种类元宵节放花灯的种类繁多,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格。
常见的花灯有纸灯、蔬果灯、彩灯、灯笼等。
纸灯是最常见的一种,它们以纸为主要材料,常常制作成各种动物、花卉和传统人物的形象。
蔬果灯则是用水果、蔬菜等制作而成,形状逼真,令人赏心悦目。
彩灯则是采用彩纸、布料、塑料等材料制作而成,色彩鲜艳,形象美观。
灯笼作为放花灯的常用工具,不仅作为装饰,还具有照明的功用。
三、花灯的象征意义放花灯在元宵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代表着丰收、吉祥和幸福的寓意。
纸灯常以鱼形为主,象征着年年有余、风生水起。
兔子形象的花灯,寓意着自留地收成丰厚,富裕幸福。
彩灯中的龙图案,则代表着权势和吉祥。
通过放花灯,人们表达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福之情。
四、制作过程制作花灯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制作内架、剪纸、粘贴、上色和装饰等等。
工艺浩繁而细致,需要专门的技艺和耐心。
对于大型花灯,制作周期往往较长,需要团队协作。
这背后包含的是民众对传统习俗的认同和珍视。
五、花灯的寓意放花灯不仅仅是一种庆祝活动,更是一种寄托美好愿景的方式。
在灯展观赏中,人们常常用自己的心愿祈求,希望来年有好运、添丁进口、健康平安等。
放花灯不仅让人们充满希望,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六、放花灯的意义元宵节放花灯不仅仅是为了观赏,更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载体。
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故事
手工制作花灯技巧展示
3
材料准备及工具选择建议
材料
彩色纸张、竹签或铁丝、胶水、剪刀、彩色笔等。
工具
刻刀、量角器、直尺、钳子等,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
制作流程步骤详解
01
02
03
04
设计花灯样式
在纸上画出花灯的样式,确定 好各个部分的大小和形状。
制作灯架
根据设计好的样式,用竹签或 铁丝制作出灯架,注意要牢固
历史记载
《史记·乐书》中记载了汉朝时天子与百姓共同欢庆元宵佳节 的盛况,当时已有了燃灯、观灯的习俗。到了唐宋时期,元 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更加盛行,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
流传地区及民俗特色
流传地区
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尤以江南水乡地区最为盛行。这些 地区的元宵节活动丰富多彩,包括舞龙舞狮、划旱船、踩高跷等民间表演艺术 。
• 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前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那人叫李才,后边那个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齐华丽,王少 穿得破破烂烂。家丁一见李才,忙回房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一见来客衣帽华丽,就满脸堆笑恭敬相让 。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李才接过银两,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神来,王少忙上前喊 道:"老爷,我借点粮。"笑面虎瞟了他一眼,见是衣着破烂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小子,给我滚! "王少还没来得及辩驳,就被家丁赶出大门。
《灯谜由来与才子佳人》佳话分享
• 回家的路上,王少越想越生气,猛然间心生一计,决定要斗斗这个笑面虎。于是便跑到打铁铺去,要了铁水半 勺,铁渣少许。王少回到家,在一张红纸上写好四句话,就赶到财主家门前,用石灰浆把红纸糊在墙上,在红 纸的左边还画了一个有头无尾的老鼠,右边画了一只有尾无头的猫。
元宵节的古代习俗
元宵节的古代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习俗。
这些习俗从古代就开始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除了品尝美味的元宵,还会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和仪式。
以下将介绍一些古代元宵节的习俗,带领读者一同了解这些传统文化。
1. 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古代,人们会在元宵节晚上挂灯笼,把写有谜语的纸条挂在灯笼上。
猜谜活动通常在晚上进行,人们会聚集在一起,通过猜谜语来增进友谊和娱乐。
2.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古代元宵节的另一项重要习俗。
人们会表演节目,一起扮演龙和狮子,舞蹈欢乐。
古人认为舞龙舞狮可以驱邪辟邪,也是一种祈求丰收和祥瑞的方式。
3. 点燃爆竹在古代,元宵节也是燃放爆竹的重要时刻。
人们认为响亮的鞭炮声可以驱逐鬼怪和邪恶,同时也可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4. 游灯古人在元宵节晚上会点亮灯笼,把各种吉祥图案和祝福语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灯笼。
这些灯笼会在夜晚里飘荡在街道上,构成美丽的灯光秀,给人们带来喜庆和温暖的氛围。
5. 动物祭祀古人认为元宵节是动物们的节日,因此会给动物们准备食物作为祭品,祈求它们的保护和庇佑。
有些地方还会举行龙舟比赛和狗跳舞等活动,向动物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6. 五彩纸饰古代元宵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制作五彩纸饰。
人们会用红纸、黄纸、蓝纸等五彩纸进行剪贴,制作出各种吉祥的形状和图案,如花、鸟、鱼等。
这些五彩纸饰会装饰在门窗上,以祈求好运和幸福。
古代元宵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传统习俗在不同地区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团圆和繁荣的期盼。
如今,虽然社会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些传统习俗依然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总结:古代元宵节的习俗丰富多样,包括猜灯谜、舞龙舞狮、点燃爆竹、游灯、动物祭祀和制作五彩纸饰等。
这些传统习俗在今天仍然保留着,让我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拥有着独特的来历和多彩的习俗。
说起元宵节的来历,那可是源远流长。
据历史记载,元宵节起源于汉朝。
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逐渐成为了民间盛大的节日。
在另一种说法中,元宵节与祭祀太一神有关。
太一神是主宰宇宙一切的神灵,古代人们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元宵节的习俗多种多样,每一种都充满了欢乐和祥和的氛围。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赏花灯。
花灯,也称为彩灯,是元宵节的标志性物品。
在这一天,大街小巷都会挂满各式各样的花灯,有传统的宫灯、纱灯,也有现代的电子灯、激光灯。
这些花灯造型各异,有的是可爱的动物形象,有的是美丽的花朵形状,还有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在灯光的映照下,整个城市仿佛变成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徜徉在灯的海洋中,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象,感受着节日的欢乐。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
灯谜一般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谜。
灯谜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
猜灯谜既有趣味性,又能增长知识,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家围在灯谜前,苦思冥想,一旦猜中,便会满心欢喜。
吃元宵是元宵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元宵,也叫汤圆,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元宵的馅料多种多样,有甜的,如芝麻、豆沙、花生;也有咸的,如肉馅、蔬菜馅。
元宵的制作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包制,有的是滚制。
煮好的元宵白白胖胖,咬上一口,软糯香甜的馅料流入口中,让人回味无穷。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元宵,分享着彼此的快乐,温馨而幸福。
舞龙舞狮也是元宵节的精彩表演。
龙和狮在中国文化中都象征着吉祥和力量。
舞龙者手持龙具,通过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将龙的形态和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元宵节的传统民间习俗介绍
元宵节的传统民间习俗介绍节日由来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的习俗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2、观灯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赏花灯的传统与习俗
赏花灯的传统与习俗赏花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花灯,观赏美丽的灯光展示。
赏花灯的习俗在中国流传已久,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文将介绍赏花灯的传统背景、习俗和意义。
传统背景赏花灯的活动可以追溯到汉朝,据说汉武帝时,元宵节晚上月亮特别明亮,人们便受到启发,点亮灯笼以表示庆祝。
随着时间推移,赏花灯的传统逐渐形成并发展至今。
习俗与意义赏花灯的习俗多种多样,可以追溯到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传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赏花灯习俗及其意义:1. 点亮灯笼: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如红灯笼、莲花灯、兔子灯等。
这些灯笼象征着吉祥、团圆和繁荣,带给人们美好的祝福。
2. 观赏花灯表演:各地会举办盛大的花灯表演,如龙灯舞、舞狮、杂技表演等。
观赏这些表演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艺术表演,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3. 猜灯谜:赏花灯的习俗之一是猜灯谜。
在灯笼上会写上诗句或谜语,人们可以猜谜语并互相交流答案。
这不仅锻炼了智力,也增加了互动和娱乐性。
4. 吃元宵:元宵是赏花灯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也是元宵节的象征。
元宵外形圆润,寓意着团圆和完整。
人们会一边赏花灯,一边品尝各种口味的元宵,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5. 放灯笼: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水中放置灯笼,如河灯、水灯等。
这样做不仅增加了灯光的美感,也有驱除厄运和祈福的作用。
赏花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的追求。
赏花灯活动还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人们的友谊和团结。
结语赏花灯是中国民族文化中一项传统而独特的活动,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赏花灯,人们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灯光表演,体验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并且与家人、朋友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赏花灯都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幸福。
让我们一起在元宵节这一天,走出家门,走进热闹的街道,一起赏花灯,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放孔明灯中国除夕夜的传统庆祝方式
放孔明灯中国除夕夜的传统庆祝方式除夕夜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祭祀祖先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中国人民以各种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
其中一种独特而美丽的庆祝方式就是放孔明灯。
孔明灯是一种用纸和竹简手工制作的小型热气球,顶端装有蜡烛,一旦点燃,孔明灯就会缓慢升空,给夜空增添了一抹浪漫和神秘的色彩。
放孔明灯的传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汉朝。
据传,公元234年,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孔明在长沙打败敌军后,为了表示庆祝和纪念胜利,他和士兵们放飞了许多孔明灯。
这个传统从那时起就流传下来,并成为中国除夕夜的重要节目之一。
孔明灯制作相对简单,主要由纸和竹简组成。
制作孔明灯需要选用轻薄纸张,将其剪裁成方形,并用竹简制作成灯笼的细木架。
架构完成后,将纸张贴在竹简上,并于顶部留出开口,用以放置蜡烛。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确保孔明灯能够安全升空。
除夕夜到来之时,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共同制作孔明灯。
他们会用彩纸将孔明灯装饰得五彩斑斓,上面绘制着各种吉祥的图案和祝福的文字。
一旦孔明灯准备好,便点燃顶部的蜡烛,并小心地放飞到夜空中。
一群孔明灯一起升空时,景象相当壮观。
孔明灯在黑暗的夜空中挥舞着,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仿佛星星在闪烁。
人们目送着孔明灯慢慢升高,心中默默地许下新年的祝福和期盼。
孔明灯在空中漫舞的过程中,也成了人们祈求吉祥和平安的象征。
此外,放孔明灯也有助于驱除烦恼和消除过去一年的不幸。
相信负面的思绪和困难会随着孔明灯升空而逐渐远离,让人们心情愉悦、充满希望地迎接新的一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化的发展,放孔明灯的传统逐渐受到了限制。
由于孔明灯在升空过程中可能造成火灾和环境污染的风险,许多地区已经禁止放孔明灯。
这是出于对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考虑。
因此,现在很多人选择在特定场所或由专业团队组织的活动中参与放孔明灯,来避免潜在的危险。
总的来说,放孔明灯作为中国除夕夜传统的庆祝方式,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元宵节花灯的来历故事(最新)
【#元宵节# 导语】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赏花灯,象征着团团圆圆、合合美美。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元宵节花灯的来历故事,欢迎阅读!1.元宵节花灯的来历故事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燃灯之俗始于汉代,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另一说元宵燃灯的习俗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主管“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
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
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
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
起于十四,止于十八。
更为兴盛。
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
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
“灯谜”一词即源于此。
2.元宵节小学日记元宵节的那一天,我家的门铃“叮咚”一声响了,我忙问:“是谁呀?”只听门外一个宏亮的声音说:“小宝贝快开门,我是李叔叔,来给你们拜年啦!”我连忙打开门,对叔叔说了声新年快乐!叔叔走进门拍拍我的头说:“小宝贝长高了!”李叔叔给我们家带了一大包汤圆,又给我发了一个红包,我好高兴呀,对叔叔说了声“谢谢”,就连忙让叔叔到沙发上坐。
我心想,叔叔刚从寒冷的外面进来一定很想暖和暖和,我就给他泡了一杯热热乎乎的茶水,又把糖果、水果、瓜子、话梅等小食品端到叔叔面前让叔叔吃。
元朝中国传统元宵节的民俗风情
元朝中国传统元宵节的民俗风情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元朝时期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
元宵节,又称小年节或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元朝时期,元宵节是一个人们期盼已久的节日,它既有浓厚的民俗风味,也有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下面将为您介绍元宵节在元朝时期的民俗风情。
1. 元宵灯会灯会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庆祝活动之一,元朝时期的元宵灯会更是盛大壮观。
元朝人民在元宵节这一天会点亮各种各样精美的灯笼,挂在门前、院内或街头巷尾。
灯笼以花灯和纸灯为主,形态各异,寓意吉祥如意。
花灯是用彩纸剪剪成各种形状,如花草、人物、动物等,用蜡烛或油灯照亮。
纸灯是用纸糊成各种形状,如圆形、方形、多面体等,也用蜡烛或油灯点亮。
灯会期间,人们沿街走赏,观赏各式各样的灯笼,形成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
2. 赏花灯元宵节赏花灯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而在元朝时期,赏花灯的活动更是热闹非凡。
在这一天,元朝人民会走出家门,聚集在公共区域或开阔场地,观赏灯会和花灯。
灯会上除了各种各样的花灯之外,还会有表演队伍或艺人们的精彩演出,如舞狮、舞龙、杂技等,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人们络绎不绝地走街串巷,边赏灯边欣赏演出,共同庆祝这一喜庆的节日。
3. 吃元宵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节食之一,每逢元宵节,人们都会品尝各种各样的元宵。
在元朝时期,吃元宵的习俗更是盛行。
元朝人民制作元宵的方法独特,口味丰富多样。
主要有水晶元宵、芝麻元宵、豆沙元宵等。
水晶元宵是采用糯米制作,透明晶莹,口感软糯;芝麻元宵是将芝麻与糯米混合制作,外层裹上芝麻粒,香甜可口;豆沙元宵则是将豆沙馅包裹在糯米团中,馅料鲜美可口。
这些不同种类的元宵,给元宵节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美味。
4. 猜灯谜在元朝时期的元宵节,猜灯谜是一项别具特色的活动。
人们用诗词、谜语将谜底写在纸上,再把彩纸剪成灯笼形式,将谜题放入其中。
然后挂在窗前,鼓励人们猜测灯谜的答案。
猜谜者在猜对之后,可以领取奖品或者享受其他福利。
全中国各地不尽相同的元宵节习俗
全中国各地不尽相同的元宵节习俗导读:全中国各地不尽相同的元宵节习俗【北京】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
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
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
明代北京的灯市在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
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
儿女交错度桥,称“”。
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
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
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
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临近元宵这几天,大通区上窑镇的街道社区和乡村田野里,各种民俗文艺表演一场接着一场。
扭花鼓灯、耍龙灯、狮子滚绣球、高跷、抬阁、花棍、花灯、伞灯、旱船、独竿桥等多彩多姿的表演,不仅把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而且也让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领略了独特的风情文化。
淮河两岸,旧有“正月十五大似年”的说法。
年初一到初三的大年三天,人们忙于辞旧迎新、探亲访友,顾不上吃顾不上玩,元宵节才是年味最浓的时刻。
人民勤劳聪明,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创造,形成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
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曲艺,有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和戏剧。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些异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汇聚成独具特色的阜阳灯会。
阜阳灯会始于隋唐,盛行于明代。
宋代在颍州任太守时曾写下“去年元月夜,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一诗,说明宋代阜阳的灯会已很盛行。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便是传统的灯会,每到这一天,群众都会自发地把自己扎制的花鸟虫鱼兽灯、十二生肖灯等等各种不同造型的彩灯悬挂自家门前。
元宵佳节灯会期间还要唱一些大戏,有一台戏或两台以上的戏对唱,又称之为“戏台戏”。
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
全国各地元宵节习俗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有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习俗。
在北方,北京的元宵节热闹非凡。
传统的活动有赏花灯,灯会上各种造型精美、色彩斑斓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
除了花灯,还有猜灯谜,这是一项极富趣味和智慧的活动。
人们围在灯谜前,绞尽脑汁地思考答案,猜对了就能获得一份小奖品,其乐融融。
此外,老北京还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煮熟后的元宵,白白胖胖,软糯香甜,寓意着团圆和美满。
天津人过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还讲究“遛百病”。
正月十六这天晚上,人们结伴而行,出门游走,希望能把身上的病灾全部“遛”掉,保佑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另外,天津的灯节也十分有名,各种花灯造型别致,有动物形状的、神话人物的,还有展现现代科技的,璀璨夺目,美不胜收。
在东北地区,辽宁的元宵节有着独特的秧歌表演。
欢快的锣鼓声中,秧歌队的队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扭动着身姿,展现出东北人民的热情与豪爽。
吉林的元宵节则有冰灯展览,在寒冷的冬天,晶莹剔透的冰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黑龙江的一些地方,还有放烟火的习俗,五彩斑斓的烟火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整个城市,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往南走,山东的元宵节有着浓厚的民俗色彩。
济南的趵突泉灯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
造型各异的花灯与清澈的泉水相互映衬,美轮美奂。
在淄博,有一种叫做“芯子”的民间艺术表演,将小孩装扮成各种戏曲人物,高高地站在架子上,由大人抬着行走,惊险又有趣。
此外,山东的一些地方还有舞龙舞狮的表演,龙腾狮跃,热闹非凡。
河南的元宵节也别具特色。
在开封,有盛大的庙会,各种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洛阳的元宵夜,人们会去观赏牡丹花灯,以花为形,以灯为韵,展现出洛阳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安阳,有一种叫做“抬阁”的表演形式,表演者站在高高的架子上,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令人惊叹。
元宵节的习俗和来历
元宵节的习俗和来历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说起元宵节的来历,那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传,元宵节起源于汉朝。
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庆祝方式和意义不断丰富和发展。
到了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神是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在当时,祭祀太一神是非常重要的活动,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元宵节的发展和繁荣。
而在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逐渐形成了元宵赏灯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多种多样,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其次是赏花灯。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花灯的种类繁多,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形状各异,色彩缤纷,将夜晚装点得如梦如幻。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灯谜是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宵节的习俗与变迁
元宵节的习俗与变迁元宵节,俗称“灯节”、“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传统习俗。
随着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从赏花灯、猜灯谜以及吃元宵三个方面,介绍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和其变迁。
一、赏花灯赏花灯是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古时候的花灯多采用纸、竹、丝线等材料制作,如纸灯、蜡花灯、彩灯等。
花灯的主题多样,有花鸟、人物、动物、神话传说等各种形态。
人们在赏灯过程中,不仅能欣赏到灯光带来的璀璨夺目,还能感受到文化的艺术魅力。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花灯制作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材料,出现了各种创意十足的新型花灯。
近年来,LED技术的运用使得花灯更加亮丽多彩,并且可以实现灯光的变幻和动态效果。
同时,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使得赏灯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二、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会将灯谜贴在花灯上,供人们猜玩,增加与亲友们的互动乐趣。
传统的灯谜内容多为趣味性、诗词性质的悬疑问题,既考验人们的智力,又寓教于乐。
猜对灯谜者可以得到小奖品,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猜灯谜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进行线上猜谜活动。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猜谜的难度和趣味性,还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
同时,还引入了一些新的谜题类型,如图片谜、音频谜等形式,给人们带来全新的猜谜体验。
三、吃元宵在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也是一项重要习俗。
元宵即汤圆,是由糯米制成,代表着团圆与吉祥。
传统的元宵采用传统的填馅方式,如芝麻、豆沙、花生等。
人们在吃元宵的同时,还会祈求来年的幸福与顺利。
然而,现代人的口味多样化,吃元宵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现如今,市场上的元宵种类繁多,不仅有传统口味的元宵,还有水果、巧克力等多种创新口味的元宵。
古代元宵节习俗
古代元宵节习俗古代元宵节习俗古代元宵节习俗1爆竹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
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
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在春节仍然燃爆竹。
拜帖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
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
清代《燕台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
”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灯谜《武林旧事》等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富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
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
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好谜者更组织有谜社。
谜社在清代亦极为流行。
如光绪年间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灯谜组织,其间谜手云集,每以茶馆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为灯谜活动场所,或研究探讨,或张灯悬谜,招引猜射,娱乐民众。
谜灯有四面,三面贴题签,一面贴壁,此灯又名弹壁灯。
猜中者揭签,获小礼品留念。
偷菜民俗专家介绍,在中国古代,元宵节还曾是一年中有情男女“相约灯下”的浪漫节日,一些地区至今仍保有“偷菜传情”的元宵节习俗。
在古代,汉族人还有在元宵节偷菜求子、偷菜求婿的习俗。
至今,在贵州省黄平一代的苗族中仍保留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偷菜传情的习俗。
这天,姑娘们会去偷非本族人家异性的青菜,希望能“偷”的一段好姻缘。
放灯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
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
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
唐睿宗时元夕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号为“火树”。
“金吾不禁夜”是说京城破例取消夜间戒严,允许市民逛灯三整夜,又称“放灯”。
走百病“走百病”,又称“烤百病”“遛百病”“散百病”。
旧时,每当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特别是正月十六一整天,妇女们便三五成群,结伴出游,她们一边赏灯散步,一边遛弯儿“走”除百病。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
每年元宵节是在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这是中国古代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的来历有多个版本,但最为广泛认可的一种版本是,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的汉族民间祭祖和祛病消灾的活动。
相传汉高祖时,太昊有个女德娥,她宁死不从命。
最后她爬到灯台上哀求上天,天神感动,给了她幸福。
为了纪念德娥的伟大,人们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放灯,从此就有了元宵节这个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正月十五的夜晚,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亮最圆的晚上,寓意着人团圆、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为了庆祝这个节日,人们有许多传统的习俗。
一、赏花灯元宵节是灯节,是一年中燃放烟花爆竹的最后一天,所以这天以燃放烟花爆竹和观赏花灯为主要习俗之一、灯谜会展示在花灯上,人们猜灯谜,增加节日的乐趣和气氛。
二、舞龙灯元宵节的舞龙灯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表演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条长长的龙身由数人扛起,然后在音乐的伴奏下穿行于街道之间,展示着中国古代舞龙技艺的精巧和美妙。
舞龙灯以其艺术性和表演技巧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欢迎。
三、吃元宵元宵节最重要的食物是元宵,也叫汤圆,它是用糯米制成的,外面包裹着各种馅料。
吃元宵象征着团圆和美好。
在南方的一些地方,吃元宵还有“扬子江”之意,寓意着一年的顺利和平安。
四、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游戏之一,人们往往将谜题写在卷轴上悬挂在花灯下,供人猜解。
猜谜题的人要根据线索推理和思考,猜出问题的答案。
这不仅是锻炼智力的游戏,也是人们进行互动交流的好机会。
五、挂红灯籠元宵节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是挂红灯笼,这是为了挡住厄运,带来好运和吉祥。
红色象征着热情与欢乐,所以红灯笼见证了中国人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
六、观花灯元宵节的花灯非常具有艺术性和欢乐性。
花灯可以是各种形状,如狮子、龙、凤凰等,也可以是各种颜色,如红色、黄色、绿色等。
观赏花灯是元宵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可以在灯光的照耀下尽情欣赏各种精美的花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各朝元宵夜是如何庆祝的?放夜赏灯千门为
昼
导语:不论古今,赏灯都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节目。
今晚,全国各地定也会如古代一样,“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忆古思灯,去古代观观灯
不论古今,赏灯都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节目。
今晚,全国各地定也会如古代一样,“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忆古思灯,去古代观观灯。
元宵节亦称灯节,中国之灯节习俗,源远流长。
汉代时,帝王提倡佛法,敕令元宵用盛大的灯火祭神敬佛,此为元宵放灯之始。
而后,由宫禁渐传至民间,每到元宵节,便灯火满市井,燃灯盛况愈来愈壮观和隆重。
唐朝:燃灯五万全民狂欢
唐宋时,皆放夜三天让人们去赏灯,唐殿中侍御史崔液有诗《上元夜》曰:“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由此可见当时燃灯的盛况。
处处闻灯的盛况,离不开皇帝的舍得花费,“(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单单一个京师安福门外,就燃了你了五万盏灯,能不诱得人人出门观灯吗?似乎民间燃灯比皇帝老子更为大手笔,不然也不会引得唐朝的帝王元宵夜偕皇后微服出行。
景龙四年元宵夜,唐中宗偕皇后微服出行,说是要巡幸诸大臣家,单调元宵夜巡幸,无非去借此观灯游玩,奇怪的是那些谏官等既无一人反对。
当时民间庆祝元宵的活动已日趋盛大,街道上处处挂灯,建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