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至今仍被后人称道。
苏轼的词作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同时又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以下将从苏轼词的艺术风格来探讨他的创作特点。
苏轼的词作以情感流露为特点。
他以自己真实的感受为出发点,将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融入到词中。
他的词作多以爱情、离别、怀念等情感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表达,打动了读者的心。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苏轼的词作富有音乐性。
他注重词的韵律和节奏,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词作具有优美的音韵效果。
他的词作常常能够唱起来,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例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通过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使词作更加动听。
苏轼的词作注重意境的营造。
他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通过独特的描绘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他的词作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通过对雪景和船影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冷艳而悲凉的意境。
苏轼的词作也有强烈的现实关注。
他关心社会民生,对时事政治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的词作中常常能够看到对官场腐败、民生困苦等社会问题的批判。
例如《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同时也隐含对时局不满的情绪。
苏轼的词作以情感流露、音乐性、意境营造和社会关怀为特点。
他的词作既抒发了个人情感,又关注了社会现实,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至今仍然被后人所推崇。
苏轼的创作风格和他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苏轼学术论文范文
苏轼学术论文范文在苏轼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家,为后人留下了一笔重要财富。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苏轼学术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苏轼学术论文范文篇一浅谈苏轼词风摘要:世人皆知诗是唐代最佳,而词唯有宋词最美。
宋代词坛名家辈出,豪放、婉约两派词人共同书写了宋词的历史。
众所周知,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但这位豪放派的鼻祖却并不只以豪放见长,他的婉约词也写得清丽徐出,别具风采。
就苏轼的婉约词而言,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所产生的影响来看,都足以与他的豪放词相媲美。
本文通过对苏轼豪放,婉约词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苏轼和他的豪放,婉约的词作,更好的了解宋词。
关键词:苏轼;豪放;风格;意境引言宋代词坛分为婉约与豪放两派,可谓名家辈出,蔚为壮观;当时名作涌起,各具丰姿,它们像争奇斗艳的花朵一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艺术殿堂,而苏轼无疑是这座殿堂中的艺术奇葩。
在婉约词一统天下的时候,他敢于与之分庭抗礼,首创豪放一派。
南宋的胡寅曾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谬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1]这一评价概括了苏轼词作气势恢宏、风格豪迈的特点,而正如法国作家布封所说:“一个好的作家绝不可能只有一颗印章”,苏轼的词风也不拘一格,多姿多彩,豪放旷达之外也多有清新韶秀之作。
提起苏轼的词,人们多会想到气势豪迈、奔放不羁的“大江东去浪淘尽”。
的确,苏轼作为豪放一派的开创者,以广阔的题材、工巧的文笔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豪放词,而但其在婉约词上的造诣也是无人能及的。
苏轼的婉约词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他的豪放词,在质量上也多上乘之作,受到诸多词学评论者的赞誉。
[2]张炎也曾评价苏轼的婉约词“清丽徐出,出人意表,为周、秦诸人所不能到。
”[3]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也对苏轼的婉约词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东坡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其独到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苏轼,北宋文学巨匠,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豪放洒脱、婉约细腻、自由开放和意境深远。
苏轼词的豪放洒脱是他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他的词作中常常表达出豪情万丈、慷慨激昂的情感。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体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风格,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对人生长久和美好的愿望。
苏轼的词作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以自然为依托,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使人感受到一种豪情壮志的气息。
苏轼词的婉约细腻是他的另一大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温婉细腻的情感。
例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的“钟声何处听,荷花何处看”,这句词表达了苏轼对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情体验。
苏轼的词作中常常运用婉约的语言描绘细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温柔而深沉的美。
第三,苏轼词的自由开放是他的又一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展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气息。
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己卯年,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句词表达了苏轼豁达开朗的心态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苏轼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世俗约束的不屑和对自由的追求,他用自由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自由奔放的世界。
苏轼词的意境深远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通过意象的构建和意境的营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句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和感慨。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自由开放和意境深远为特点。
他的词作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意境的构建,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苏轼的词作至今仍然被人们推崇和传颂,其艺术风格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词人苏轼的创作风格分析
宋代词人苏轼的创作风格分析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人之一。
他的词作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对苏轼的词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创作风格。
一、艺术追求与独特风格表现苏轼的词作深受儒家思想和佛教禅宗影响,并融合了自身独特的观察力与情感表达能力。
他追求真实、自然和直接表达内心情感,通常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来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以及个人情感体验。
二、开放式情感表达和多元题材选择苏轼的词作涵盖广泛且多样化的题材,既有爱情抒发,也有倾诉社会时事,甚至还有揭示个人命运等。
他以开放式情感表达为特点,通过多元题材选择展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思考与认识。
三、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批判相结合苏轼的词作既包含了对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也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自我剖析和深刻的洞察力,将个人情感与当时社会环境相结合,深入探讨人性、道德以及权力与矛盾等问题。
四、自由奔放的艺术表现形式苏轼摒弃了传统词牌格律束缚,更注重对字句把握的灵活运用。
他大胆地运用新颖的押韵方式和音律,打破了传统限制,并加入北方民间曲调元素,使其词作更具鲜明特色。
同时,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和借景抒发情感,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动感和艺术张力。
结论苏轼作为宋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其创作风格被广泛认可,并对后世不乏影响。
他以追求真实、开放式情感表达、自由奔放的艺术表现形式等特点,从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角度出发,创作了众多经典名篇。
其词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深情之作,也有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批评。
这种风格使得苏轼的词作别具一格,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注:以上所述仅代表笔者观点和简单分析,对于苏轼及其词作全貌来说可能仍存在不足之处,详细了解请参考相关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苏轼被林语堂称之为“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在近千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中,一直成为人们学习、效仿的偶像人物,衍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苏轼在世时,其智慧才能、文学成就、多舛的人生经历,在宋代就刮起了“子瞻旋风”。
在当代也有为数众多的“苏粉”,从不同角度去研究苏轼。
凡此种种,足可见苏轼的天皇巨星地位及由此生成的轰动效应。
本文以苏轼词的主导风格为突破口,试图探究其“千年长青”的奥秘。
一、苏轼豪放词风形成原因(一)家学影响奠定了苏轼豪放词风的内在基调苏轼母亲程氏是一个有文化有政治头脑,关心国家大事的杰出女性。
苏轼十岁时,程氏亲自执教,以东汉范滂反对宦官专权,慷慨就义的豪壮精神激励苏轼。
苏轼父亲苏洵是一个儒生,曾用魏国夏侯玄反对司马氏专权篡政,临斩而泰然自若的豪迈气概教育苏轼。
苏洵除言教外,还特别注重身教,曾两次领苏轼兄弟赴京。
这种重阅历,重见识,重修养的见解,是苏轼豪放词风成因的切实的注脚。
而苏轼弟弟苏辙,既是苏轼手足,又是苏轼同道,苏轼称他“岂独为吾弟,承是贤友生”。
这些家学影响奠定了苏轼豪放词风的内在基调。
(二)丰富的人生经历、旷达的胸襟是苏轼豪放词风的主观因素苏轼一生在仕途上迭经升沉,起落很大,充满坎坷。
他热心政治,但政治仕途并不理想,先后被贬密、黄州,几多沉浮,丰富了他的思想;经常与劳动人们接触,目睹农村的生活,开阔了他的眼界。
苏轼的思想较为复杂他兼收并蓄,“外儒内道”,使他具有开朗的胸襟、旷达的个性。
再者,他特别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给人一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感觉。
这是他豪放派词风形成的主观因素,是其他任何一个同时代同遭遇的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这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旷达的胸襟有直接关系,是形成苏轼豪放词风的主观因素。
(三)词自身发展的规律是形成苏轼豪放词风的客观因素从词自身发展的规律加以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苏词风格的转变也是顺应词自身发展演变的需要。
苏轼词风格的详细介绍
苏轼词风格的详细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的诗词风格有豪放词、婉约词、谑浪词和农事词等。
下面是为你搜集苏轼词风格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苏轼词风格的介绍第一部分谈苏轼的豪放词界定豪放的含义为词内容的旷达超脱和词形式的气象恢弘。
分析了苏轼豪放词的特点:首先是气象恢弘。
豪放词风入境的意象给人一种“大”的感觉,空间上可视接万里,时间上可思游千载;其次是旷达超脱。
苏轼词中数量较多、最能代表作者思想个性,且能渗透到各种题材和风格的,是旷达超脱词;三是豪放中隐现怨愤。
即前人所说,词至东坡“寄慨无端,别有天地”,“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第二部分谈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主要分析了苏轼的婉约词、谑浪词和农事词。
对“婉约”进行了界定,将形式上阴柔优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内容上言情和咏物等,归为婉约词。
分析了苏轼婉约词的特征:一是言情高远典雅。
苏轼扩大了言情词的内容,包括夫妻情、兄弟情、友人情、山水情等。
二是咏物自然明快。
苏轼的咏物词重在物态的刻画描摹,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情致,而且运用咏物的“离合”之法,在咏物中多有寄托。
三是婉约中蕴涵旷达。
正如宋胡寅在《酒边词序》中称道苏轼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分析了苏轼回文词、集句词和自题注明戏作的一些谑浪词,指出了苏轼谑浪词的弊端。
另外,又从对农村自然风光和农民生活图画的深情描写,对农民形象的亲切塑造和运用白描手法三个方面分析了苏轼农事词的特点。
第三部分谈苏轼词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苏轼豪放词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欧阳修和柳永等人的影响;其次是苏轼“自是一家”的有意创造;三是人生苦痛与释道思想的影响。
旷达超脱是面对人生苦痛的一种心灵解脱和博大襟怀。
苏轼人生的苦痛非常人能比拟;其解脱之境界,襟怀之博大,更是常人不能比拟。
这是苏轼豪放词旷达超脱的一种重要原因。
关于苏轼的诗歌风格的文献综述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文学巨匠。
苏轼的诗歌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充满豪放、清新、婉约的艺术气质,被后人称为“苏门六一”之首。
以下是关于苏轼诗歌风格的文献综述:**1. 豪放风格:**苏轼的豪放风格表现在他诗歌中奔放豁达、激情澎湃的表达方式上。
他擅长以豪放的笔调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对人生、时局和个人遭遇都能以豁达的态度应对。
这种豪放风格在他的《赤壁赋》、《东篱乐府》等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清新风雅:**苏轼的诗歌中也融入了清新风雅的元素,他善于用清新、雅致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人物形象,表达自己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感悟。
这一特点体现在他的山水诗、田园诗等多个题材的作品中,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3. 婉约风情:**苏轼的诗歌中不乏婉约之美。
他通过对细腻感情和微妙心思的表达,展现出一种婉约的艺术魅力。
在他的爱情诗、女子诗中,常常透露出一种柔情和含蓄,如《江城子·夜雨寄北》、《卜算子·黄州定梦》等。
**4. 抒发个人情感:**苏轼的诗歌往往充满了个人情感的宣泄。
他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愁绪,以及对人生、时事的思考。
这种个人情感的宣泄使得他的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不仅有豪放奔放的一面,也有微妙细腻的一面。
**5. 技巧独到:**苏轼的诗歌在艺术手法上极为独到,他善于运用修辞、排比、对仗等手法,使诗句更富有韵律感。
他的诗歌语言生动自然,表达准确,句法灵活多变,为后世诗人所推崇。
**6. 对古典传统的继承与创新:**苏轼对古典传统的继承和创新贯穿于他的诗歌创作中。
他独特的文学鉴赏力使他能够对古典文学进行深刻的理解,同时又能够在创作中赋予新的内涵和风采,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旧有模式。
总的来说,苏轼的诗歌风格是一个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
他的诗歌集中展现了豪放、清新、婉约等多种风格,使得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文学巨匠,对后世影响深远。
论文: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文/任学明文海苍茫,浑浩流转。
在中国三千余年的文化历程中,“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诞生,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词最早流行于隋唐时期的民间。
但是,从隋唐五代直到北宋中叶,词的内容一直被局限于风花雪月、离愁别绪的范围。
词人填词被看成是“谑浪游戏”的“诗余薄枝”,“词为艳科“差不多是一种无形的戒律,词风溢香软媚,充满脂香粉气。
直到苏轼词的出现,才使词坛面貌为之一新,南宋词论家胡寅指出:“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1 金人元好问指出:“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和称为“三苏”。
苏轼幼年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学习又刻苦,青年时期就显露出他超群的才华。
宋仁宗嘉佑二年( 1057 年),朝廷招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并预言:“更三十年,无人道我也。
”果然,苏轼不负厚望,终成一代文坛盟主。
苏轼的一生仕途偃蹇,命运多舛,屡受群小的猜疑忌恨和排挤。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没有失却对生活的汩汩热忱。
一路激流勇进,卓然傲立。
人生的磨难和宦海的沉浮反而使他成为集诗、词、文、赋、书、画样样精通的全才。
南宋王灼认为苏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自振。
”而苏轼在词坛上,的确有着他特殊的地位。
是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依赖传统的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打破诗与词的畛域,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形成了它独一无二史无前例的多样化词风。
一、天风海雨,气势恢宏,豪雄纵放。
提到苏轼的词,绝大部分人会用豪放、大气等词语来概括他的词风,读者也常常会被他那豁达的气魄所感染。
论苏轼的主导词风及其成因
第2 5卷 第 4期 2 0 1 5年 8月
甘肃 广播 电视 大 学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Ga n s u Ra d i o & TV Un i v e r s i t y
V 0 1 . 2 5 No . 4 Au g . 2 01 5
论 苏轼 的 主 导 词 风 及 其 成 因
论者 所述 : “ 有 处于何 时 、 何地 、 何 种精 神状 态 下 的 苏轼 , 就有 与 这 种 时 、 地、 心 境 相 一 致 的词 一这 样
苏词 的 风格 就如 同他 的 人格一 样 , 具 有 多侧 面 、 多 风貌 的丰富 多样 性 , 而在 这种 丰 富多 样性 中 , 又无
关 茂
( 西 藏大 学 文学 院 , 西藏 拉 萨 8 5 0 0 0 0 )
[ 摘要 ] 苏轼对词 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 历来被认为是“ 豪放” 词风 的开创者 , 但站在有宋一代社会 文化的大
环境 以及 苏轼 的整体人 生视 角来观照 , 就会发 现苏轼词作 的主导风格 并不是 豪放 , 而是 清 旷。苏轼词 风格 的
“ 杨柳 岸 晓风残 月 ” 是 柳永 写儿 女柔 情 的名篇 《 雨霖 铃》 中 的句子 , “ 大 江 东 去” 是苏 轼 怀 古抒 情 名篇 《 念奴 娇》 的句 子 。幕 士 这样 回答也 可能 仅仅 是为 了取悦 于 苏 轼 , 而俞 文 豹记 载这 条 信 息 也 可
苏轼词的风格
苏轼词的风格
1. 若思绵绵,若佛默默,苏轼词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要目的。
2. 情感真切细腻,笔触轻柔细腻,能够准确地描绘出心灵的风景。
3.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4. 前后呼应、错落有致,能够通过多种手法,将一个意境渲染到极致。
5. 具有强烈的注意力集中和表达的紧凑性,能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情感。
6. 整体氛围庄重而沉稳,字句严谨有力,能够给人以深思而思考的感觉。
7. 运用音韵、韵律的变化,使词作更具音乐性和节奏感,增强词意的表现力。
8. 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和季节变迁等象征手法,使词作更具有寓意和隐喻。
9. 善于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道德观念,使词作更具深远的意义和现实意义。
10. 以自由奔放、豪放不羁的情感态度,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豁达和无畏。
试论苏轼的豪放词
试论苏轼的豪放词苏轼现存三百四十余首词,各种风格的豪放词仍居少数,现存苏词绝大多数仍属于婉约词。
但他的豪放词题材扩大,思想内容与形式都独具特色,尤其风格多样:以散句入词,以诗入词,开创辛词之沉郁,飘逸、旷远、绮丽、豪放、清雄、刚健、开朗,联想丰富,比喻新奇,结构莫测,用笔挥洒自如,自由张扬个性,创新意识浓郁。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之他那广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一步入词坛,立刻给词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一、豪放词风的形成及其原因苏轼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与社会危机开始暴露,因此他的一生在政治上屡受挫折,但在文艺创作上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
苏轼豪放词风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革新词风是历史所趋词,原是民间之物,题材宽广,思想活泼,风格清新,作为一种新兴诗体,本有着强烈的生命力,可惜晚唐温庭筠等花间派词人在发展词令的同时,却把词引向了“艳科”的小径。
北宋初期多数词人,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艺术修养体现到歌词创作之中,他们的作品初具风雅体貌。
然而囿于传统偏见,词坛依然沿承五代遗风,即使是代表时风的晏欧词,也只被目为“词中西昆”。
柳永词倒是出现了极大的变化,但主要是形式上,其内容仍是“花间”的继续。
另一方面,北宋一些著名文人在政治上都有比较大的抱负,他们不满晚唐五代以来卑靡的文风,故掀起了文学革新运动,余波所及,在词坛上也受到了影响。
在范仲淹的词里已有一些风格豪放的作品,如《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出苍凉劲拔的特色,开拓了新的词境。
创造出新的腔调,发豪放派词风之先声,而王安石更明白反对依声填词的作法,到了苏轼继承了他们的作风。
(二)、苏轼旷达豪放的自然野性在苏轼生命和艺术中,贯穿首尾都充满了非同一般的“野性”。
从苏轼在诗词中喜欢用的意象中,“我们就能多次地看到‘野鸭’‘野鹘’‘野凫’‘野菊’‘野桔’等这样一些具野味意象的诗作”(木斋先生《苏轼野性论》第一节)。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苏轼,北宋文学巨擘,他的词作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充满了豪放、豪迈、豪情和豪放的气质,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导。
他的词作常常以豪放的笔调和豪情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
比如他的《水调歌头》一词,开头就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豪放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在他的词中,常常能感受到他那种不拘一格、不受世俗束缚的豪放气质。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以抒发情感为主线。
他的词作常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目的。
无论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友情的珍惜,苏轼都能用深情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出来。
例如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惜和思念之情。
苏轼的词作总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引发读者的共鸣。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还以婉约为特色。
虽然他的词作中有豪放的气质,但也不乏婉约的情感。
他的词中常常运用婉约的笔法和细腻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柔情和细腻的情感。
例如他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词,通过对庭院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
苏轼的词作中婉约的情感常常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他那种温柔细腻的情感。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还以意境丰富为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无论是描绘自然景物,还是表达内心情感,苏轼都能运用丰富的意象来展现出来。
例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通过对赤壁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苏轼的词作中的意境常常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满足。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以豪放、抒发情感、婉约和意境丰富为主要特点。
他的词作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思考和抒发。
苏轼的词作永远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永远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论苏轼词的主体风格_李淑静
外 , 散 曲 一 般 不 登 正 统 的“ 大 雅 之 堂 ”, 为 代 表 的“ 隐 逸 ”风 格 , 以 钟 为 代 表 的
而 流 行 于 当 时 的 勾 栏 瓦 肆 当 中 , 自 由 “ 自 嘲 ”式 行 为 , 构 成 了 元 代 下 层 文 人
随意性比较大。文人的参与不避“ 风情 的文化精神核心。风流、隐逸与自嘲相
坎坷, 成为北宋中后期朋党之争的牺 据主导地位的方面, 这就是以清高而
牲品, 南迁北徙, 几十年栖栖惶惶, 保 超旷的情怀自拔于污浊之世, 顺应自
命延生之不暇, 思想极为矛盾和痛苦, 然, 遁物之理, 无往而不自得, 在平静、
只能托迹于老庄和禅学, 力追陶潜的 开朗而达观的心态中优游卒岁, 返本
超逸与静穆, 以求心安与解脱。这位精 归真。
“ 豪放”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风 格 , 唐 末 司 空 图《 二 十 四 诗 品》中 早 有 形 象 化 的 描 述 和 认 定“: 观 化 匪 禁 , 吞 吐大荒。由道返气, 处得以狂。天风浪 浪, 海山苍苍。真力弥满, 万象在旁。前 招三辰, 后引凤凰。晓策六鳌, 擢足扶 桑 。 ”这 段 话 可 以 解 释 为 豪 情 满 怀 , 直 抒胸臆, 奔腾咆哮, 一泻千里; 吞吐日 月, 纵横八荒, 谓之豪放。如果用这种 境 界 来 衡 量 350 多 首 苏 词 , 真 正 具 有 “ 吞 吐 大 荒 ”之 概 和“ 天 风 浪 浪 , 海 山 苍 苍 ”的 阔 大 气 象 的 , 算 来 算 去 不 过 一 二 十首。但有人说, 苏轼的豪放词虽然不 多, 但成就高, 影响大, 代表了他的创 新倾向。这种说法似乎没有多大说服 力 , 因 为 所 谓“ 本 质 ”“、 基 调 ”, 必 须 以 相当的量为基础, 如果一个诗人的全 部作品中某种风格的作品只占极少 数 , 怎 么 能 说 这 种 风 格 代 表 了 他 的“ 主 要 倾 向 ”“、 主 导 风 格 ”呢 ?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
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
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
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苏词风格的特征:在气魄方面雄奇、博大;在“法度”方面突破陈规,不许泛滥。
为了弄清“豪放”一词的含义,我们还可以看苏轼自己的一段话: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一枕得无睡,辄亦得之耳.《东坡续集·答陈季常》)这是苏轼称赞陈季常豪放词风的话,联系他称赞吴道子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话,可以断言:苏轼心目中的“豪放",既要能体现“诗人之雄”,酣畅淋漓地抒发为造物主所不容的“如此快活”的感情,又要在“法度”(即一般艺术规律和传统)容许范围内“出新意”、“寄妙理”. 从以上可以看出,所谓“豪放",在气魄方面,它要求雄奇、博大,不允许中正、平庸;在“法度”方面,它既要求突破陈规,又不允许泛滥无归。
然而,苏词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豪放的风格呢?第一,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题材,丰富了内容。
晚唐、五代文人词发展于歌楼酒宴之中,其主要特征是“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因而被视为“艳科”、“诗余”。
词的内容只能写儿女私情、离愁别恨。
北宋时期晏殊、张先、欧阳修等词人,几乎毫无保留地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
其后的柳永,善于用“俚语”和铺叙手法描写病态的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尤其是妓女的生活,词的内容有所扩大,但其基调仍未跳出“艳科”的窠臼。
浅析苏轼词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
浅析苏轼词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词作品成就非常高,被誉为“苏门四傑”之一。
苏轼的词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下几点。
一、审美多元化
苏轼的词具有审美多元化的特点,他不仅善于借鉴前人的词篇和音韵,而且能够创新变化,使之成为自己独特的作品。
他的词作品涉及到爱情、自然、社会等多个方面,表现了丰富的人生情感和生活经验,既有雅致清新的山水诗趣,也有真实感人的社会生活写照。
二、语言简练
苏轼的词语言简练,别具韵味。
他注重突出音律的优美,充分运用平仄押韵和韵律变化,使其词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对仗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其词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意境。
三、情感真挚
苏轼的词情感真挚,笔触细腻,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态,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感悟力。
他的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深刻动人,常常能够打动读者。
四、借典大量
苏轼的词借典范围较广,有从史传中借用,也有从各种类别的书籍中借用。
他善于从文学史和时代背景中吸取营养,使得他的作品更加鲜明地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意义。
总之,苏轼的词作品不仅具有音韵优美、语言简练的特点,还饱含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具有典雅高远的气息和深邃的艺术价值。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二、苏词内容的复杂性苏轼的一生升沉不定,备历险难。
他有经世济民的抱负,有独立的政治见解,他耿直敢言,黑白分明,内外如一。
而生活于派系倾轧严重,朝政反复无常的北宋后期的他,仍要激流勇进,卓然自立,不可避免会受到他人的排挤。
同时,他也遭受了非常多的毁谤和打击,但他始终保持对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重视文章的社会功能,强调“有意于济世之用”,反对空虚无实的形式主义之风,提倡“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写实文风。
苏词的内容把他的政治生涯,人生遭遇揉合在一起,含有广阔的生活内容,丰富的知识,因此形象、鲜明、生动。
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一首悼词,作者用平易质朴的语言写出对亡妻的哀思,并揉入自己仕途坎坷的身世之感,感情极为深挚。
词人在悼念亡妻的时候,触发起自己对十年中艰难的人生经历,宦海风波的一番回顾。
同时,苏词的部分作品还深入探索了人生哲理。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咏月而兼怀人,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出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执著态度和豁达胸怀。
上阙写对月饮酒,以问月发端,由现实进入幻想,又由天上回到人间,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与人生的矛盾和自我解脱的感情变化过程。
它主要抒发了作者“身在江海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庄子·让王》)的政治感慨,“天上宫阙”象征朝廷,作者关心朝中的情况,想要回到朝中做官,但又深感党争倾轧激烈而难以容身,觉得还是地方官好,给人一种进退两难的悲伤之感。
下阙写对月怀人,作者与苏辙手足之情甚好,由圆月联想到亲人不能团圆,抒发了对兄弟的深切怀念。
作者由月到人,由古到今,将物理变化与人事的迁移联系起来,对人生的悲欢离合,作出了具有哲理意味的解释。
在为月解脱的同时以理遣情,得到自我慰解,进而发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表现的情感有些压抑,但境界开阔高远,基调是积极乐观的。
全词在叙事,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描写中,有对现实迫害的愤慨与藐视,有对人生的执着,有对人生哲理的议论,有对弟弟的深切怀念。
浅析苏轼词的风格
浅析苏轼词的风格浅析苏轼词的风格诸葛一朔10103513109摘要:苏轼这位我国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其主要成就在他对词的贡献。
其词的成则历来认为主要在其对豪放词风的贡献。
本文主要是在施老师上课讲解的基础上,自己查找资料整理所得,并加上一些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苏轼;风格;豪放词讲到苏轼,我们总是会将他与“豪放词”联系在一起。
但实际上,随着时间的变化,“豪”、“放”两个字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查找了下文献,发现在宋代,说苏轼词作的主要风格是豪放也不为过。
“豪放”的意思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就有明确描述,当时豪放有两层含义: 一为豪,二为放。
苏轼本人也对豪放作过解释。
在其为史全叔收藏的吴道子的画写的题跋《书吴道子画后》中就对豪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
”又,他在《答陈季常》中也谈到了词的豪放特点: “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在他心中的豪放,不仅有“豪”的恢宏,同样也有“放”的意蕴。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豪放的词义被缩小。
到了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中论述了婉约和豪放的特性: “至论其词,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可见,豪放只有“豪”的意思了。
因此,如今对苏轼词作风格的界定不能再只用豪放一词了。
苏轼词作按内容主要分为怀古词、言志词、恋情词、悼亡词和咏物词等。
这些内容的丰富性形成了风格的多样性,苏轼词作的风格主要体现为豪放、婉约、旷达等。
在这些风格中,苏轼的豪放词,在其所有词作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毕竟数量有限,仅《江城子》、《念奴娇》、《阳关曲》、《满江红》、《水调歌头》、《水龙吟》等十来首。
我觉得我们学生在对他的作品进行品读时,也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概念:他是对于豪放词风的开创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当从作品来看,他的作品所包含的风格还是非常多的。
苏轼的词作风格
苏轼的词作风格苏轼的词向来被人们尊崇,人们尊崇苏轼的词,向来又特别尊崇豪放词。
苏轼词决不止豪放一种,实在是兼备众体。
苏轼除豪放词外,还有婉约词、谑浪词、农事词等多种风格,是以旷达超脱为特色的多样性的统一。
苏轼的豪放词题材扩大,思想内容与形式都独具特色:以散句入词,以诗入词,开创辛词之沉郁,飘逸、旷远、绮丽、豪放、清雄、刚健、开朗,联想丰富,比喻新奇,结构莫测,用笔挥洒自如,自由张扬个性,创新意识浓郁。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之他那广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一步入词坛,立刻给词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如《江城子》、《念奴娇》、《阳关曲》、《满江红》、《水调歌头》、《水龙吟》词内容的旷达超脱黄州时所写的《定风波》。
出行遇雨,而且未带雨具,一般人不是抱怨就是狼狈,但苏轼却能够达观超旷到如此境界: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还有另外一首《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 借歌妓之口道出“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轼一生面对人生起伏所奉行的生存原则,更是对他旷达精神的最好诠释。
除此之外,像《临江仙》一词描述了作者在喝醉后回到家里却无人应门的场面。
深夜归来,敲门不应,一般人不是开口大骂就是无休无止地敲下去,而东坡却能处之泰然,甚至“倚杖听江声”。
词作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多么具有达观人生态度和超旷精神的人物形象词形式的气象恢弘《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这首词即公认的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
用“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撼人心魄”这些词来形容苏轼的这首词很是适宜。
苏轼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闺,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全词分为上下两阙。
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豪放的思想。
上阙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
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论苏轼词的创作风格
论苏轼词的创作风格论苏轼词的创作风格摘要:在北宋词坛上,苏轼享有巨大的声誉,苏轼词的创作风格一直以来也都是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
苏轼词的创作风格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为多样化的题材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前人创作传统、儒释道三家结合的思想以及苏轼曲折的人生经历是苏词的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苏词“以诗为词”的创作风格对后世词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键词:苏轼;创作风格;以诗为词;原因;影响苏轼是中国词坛上别具一格的作家。
苏轼基于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大胆的对词进行了变革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苏词的创作风格可以凝练成四个字—“以诗为词”,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风格又有具体两方面的体现,即多样化的题材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再通过对苏轼词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和其影响的具体分析,进而领略苏轼旷达的情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一、苏轼词创作风格的具体体现在北宋词坛上,苏轼既继承了前人传统突破了传统樊篱,将诗文革新运动扩大至词的领域,在原有词风的基础上实现了标志性的突破与创新,为词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全新的境界。
苏轼用词这一新型的音乐性文体,表现诗歌原始而古老、历久而弥新的题材,并将赋、比、兴等诗歌手法运用于词的创作,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词的审美潜力,为宋词成为与唐诗比肩的一代文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故而,一言以蔽之,苏轼词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就是“以诗为词”,取词的躯壳而赋以诗的神气。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一)多样化的题材苏轼“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是他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以诗之法,运词之意,以诗之器,显词之艺,将诗歌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作当中,消解诗词界限,合二为一,达到了诗词一体的艺术效果,进而拓宽了词的表现空间,提升了词的表现能力,词同样可以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
故而形成了苏词多样化的题材,无论是豪放词、旷达词还是男女恋情词,都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具风韵,回味无穷。
苏轼在词创作方面最难能可贵而且也是最具闪光点的一点,就是将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融入到词的创作当中,这在他多种题材的词作当中都有展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文/任学明文海苍茫,浑浩流转。
在中国三千余年的文化历程中,“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诞生,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词最早流行于隋唐时期的民间。
但是,从隋唐五代直到北宋中叶,词的内容一直被局限于风花雪月、离愁别绪的范围。
词人填词被看成是“谑浪游戏”的“诗余薄枝”,“词为艳科“差不多是一种无形的戒律,词风溢香软媚,充满脂香粉气。
直到苏轼词的出现,才使词坛面貌为之一新,南宋词论家胡寅指出:“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1金人元好问指出:“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和称为“三苏”。
苏轼幼年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学习又刻苦,青年时期就显露出他超群的才华。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朝廷招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并预言:“更三十年,无人道我也。
”果然,苏轼不负厚望,终成一代文坛盟主。
苏轼的一生仕途偃蹇,命运多舛,屡受群小的猜疑忌恨和排挤。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没有失却对生活的汩汩热忱。
一路激流勇进,卓然傲立。
人生的磨难和宦海的沉浮反而使他成为集诗、词、文、赋、书、画样样精通的全才。
南宋王灼认为苏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自振。
”○3而苏轼在词坛上,的确有着他特殊的地位。
是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依赖传统的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打破诗与词的畛域,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形成了它独一无二史无前例的多样化词风。
一、天风海雨,气势恢宏,豪雄纵放。
提到苏轼的词,绝大部分人会用豪放、大气等词语来概括他的词风,读者也常常会被他那豁达的气魄所感染。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苏轼的作品中有一大部分饱含着豪雄纵放的精神,他常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词中,在写人、咏景、状物中,以奔放豪迈的形象和飞动峥嵘的气势来展现超平现实的纯美。
其语言奔放不羁,音调铿锵有力,笔墨酣畅淋漓。
南宋刘辰翁称道:“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4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时写的。
通过狩猎盛况的生动描写,抒发作者的爱国赤诚和欲到边关立功的雄心壮志。
上片写狩猎,下片抒壮志,场面壮观,气氛热烈,格调高亢,笔力健劲,将传统婉约词的儿女情,换成了同仇敌忾的英雄气。
读时如身临其境,备受感染。
再看他堪称古今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此词为苏轼谪居黄州(近湖北黄冈)时所作。
时年47岁的苏轼游览长江赤壁矶,面对浩瀚的长江流水发思古之幽情,缅怀英雄豪杰,借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苦衷。
上片写景,下片写周瑜的业绩和抒发自己的感慨,以精彩的传神笔墨,捕捉细节描写,表现周瑜英雄潇洒的风度,塑造一个指挥若定、从容沉着具有雄才大略的儒将英雄形象。
这样的形象在文人词里出现还是首创。
词中不仅把写景、抒情、议论溶为一炉,而且把幻想和现实,过去和现在自然地结合在一体。
其内容之丰富,意境之高远,气势之恢宏,在词坛上也是空前。
清代徐釚称这首词道:“自有横槊气概,故是英雄本色。
”○6曾有“幕下士”将苏词与柳词(柳永的词)比较:“柳中郎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7可见,“豪苏腻柳”差别之大,人所共知。
如果说在婉约词时代,作品单纯地呈现“阴柔美”的话,那么,自苏轼创立豪放派,引导美学上的阳刚向上一路,这就在词的领域里开始“阳刚美”与“阴柔美”双峰并峙局面了。
历来有“词至苏轼,其体始尊”之说。
所谓“体”,即词的体裁、形式,所谓“尊”,即形象地位的尊贵、尊严、高大。
苏轼之前,词创作是按谱填词,或倚声填词。
词也就成为在声韵、句式、对仗、结构等方面都有着严格规范的音乐文学。
词家构思创作,都严格地遵循着这一艺术要求。
苏轼创作,打破了这一僵化的形式的束缚,在当时着这是一场历史性革命。
倡导词“别是一家”之说的李清照就批评他的词是“句读不茸之诗”。
不协音律,其实,这正是苏轼词的独特之处。
而晁无咎(即晁补之)却独具慧眼,称:“东坡居士词,人多谓不谐音律,然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8一语中的,苏轼天性豪放,不拘行迹,不喜剪裁音律,是其思想本性。
他自己曾说自己的文章:“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
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9词也是一样,是其情感的自然流露与表白,因此清人总结道:“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婉绮丽为宗,至柳永一变,如诗家之有白10南宋词人陆放翁也居易。
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
”○评曰:“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11逼人。
”○二、行云流水,清旷放达,超尘拔俗。
营造旷达超俗的意境是苏词的又一风格。
苏轼在这类旷达词中通过清空疏旷的艺术格调,凸显自己超尘拔俗、通脱不羁、达观开朗、高洁独立的品性。
所谓清空疏旷,即采用清,如春花散空,不着迹象。
制造超逸空灵的意境,以达成含蓄蕴藉、意在言外、余韵无穷的效果。
前人评苏轼,赞其“无一点尘俗气”○12“具有神13都是围绕苏词清空疏旷的美学原则来论断的。
仙出世之姿”○苏词在创造空灵悠远的境界时,在词中多用比喻、象征、拟人、烘托等抒情手法。
渲染出旷放之境。
在苏轼看来,词不仅是情感的载体,而且也是人生哲理的宣言。
这种表现功能的转变也就必然引起表现手法的变更。
即在保持传统手法的同时,增加词叙述论文的成分,将抒情与说理统一于一体。
情是词的基础,理是词的美的升华,二者互为表里。
我们可以通过示例来体会一下。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因为与朝内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和,自求外放至此处,政治上甚是失意。
并且与在齐州(今山东济南)任掌书记的胞弟苏辙分别已有七年不得相聚。
中秋之夜,对月抒怀,故有是作。
词上片由中秋赏月起兴,引出“天上宫阙”、“琼楼玉宇”、“乘风归去”的奇思遐想;但又恐“高处不胜寒”,还不如就在人间“起舞弄清影”。
想出世却又无法超然出世,表现他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下片对月怀人。
词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月的圆缺与人的离合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由望月转到怨月,进而又替月开解,最后从宇宙人生本不完美的认识之中获得解脱,以共赏明月作为心灵的慰藉。
全词构思奇丽,笔调洒脱,情理兼胜,千百年传诵不衰。
胡仔称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14而苏轼的另一首《定风波》则又别具旷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雨道中不狼狈而窜,斜照相迎也是预料中事。
通过对生活小事的描绘,表达出诗人不计得失、一切听任自然的超旷哲学。
这是一种类似于禅宗之“悟”的思想境界,说明苏轼在抵御外界困扰时,常常是通过调整内心、升华自我来实现的。
苏轼对放达、超尘拔俗的美学境界的追求和对旷达人生的陶醉和热爱,于此可见一斑。
三、推陈出新、神韵悠远、情真意切。
苏轼的词作一共约有三百四十多首(见朱孝藏编校《东坡乐府》),其中除了豪放、旷达之作外,还有一大部分婉约词,同样是神韵悠远,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但同是婉约词,苏词却有所不同。
首先,内容新颖是苏词的一个主要特点之一。
苏轼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的独特性,决定了他必然要在传统婉约词的基础上给词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婉约词是以言儿女之情为主,其作用是为了娱乐遣兴。
苏轼却一反常调,“以词为诗”○15,打破诗词畛域,凡能入诗者皆能入词,将诗歌所表现的内容移之于词,使词不仅可以言情,而且可以明志。
社会人生,自然风物都可表现出来。
苏轼之前,一般文人词的淡淡忧伤,皆是承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悲愁念忧的情结,很多都是无病呻吟之作,并没有或者少有坎坷人生的肺腑之言。
苏轼则不同,高旷的胸襟,浑厚的思想经历,使词更贴近了生活与时代的脉搏。
例如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
苏轼以平易质朴的语言,写对离逝了十年的亡妻的哀思,感情极为真挚。
上片写作者对妻子王弗的思念,生死之隔,千里之遥,有无限凄凉却无处倾诉,“纵使相逢”,也由于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不能相识了。
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记梦中还乡,王弗还像往昔一样正在“小轩窗”前梳妆,二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此情此景,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词的结尾设想王弗在黄泉之下对自己的怀念,感情深切地表现了心中的悲恸。
全词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前人未所能及。
再看他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咏杨花,苏轼便也和了一首寄给了他,即是本词。
词中苏轼借咏杨花,书写思妇幽怨缠绵的情思,委婉悱恻,人花互映,亦花亦人,情为景生,景缘情造,极富感染力。
末尾一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干净利落,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