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

合集下载

第二十讲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讲抗心律失常药
【不良反应】 常见心血管反应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Q-T间 期延长,偶见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有房室传导阻滞及Q-T
间期延长者禁用。
本药长期应用可见角膜褐色微粒沉着,不影响视力,停药后微 粒可逐渐消失。少数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个别患者 出现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长期应用必需监测肺功能、进行肺 部X光检查和定期监测血清T3、T4。
第二十讲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讲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lidocaine) 【体内过程】
口服后肝脏首过消除明显,静脉注射给 药作用迅速,仅维持20分左右。该药在血中 有70%与血浆蛋白结合,体内分布广泛,表 观分 布容积 为 1 L/kg 。 有 效 血 药 浓 度1 ~ 5为μ2g小/m时l 。,该经药肾几排乎泄全。部在肝中代谢,消除t1/2
抗心律失常药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特别对强心苷
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对房扑、房颤和 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有效,但治疗房扑、房颤时须 注意该药可改善房室结传导而加快心室率。苯妥 英钠亦可用于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心导管术等 所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
【不良反应】
快速静脉注射容易引起低血压,高浓度可引起心动过 缓。中枢症状常见有头昏、眩晕、震颤、共济失调等,严 重者出现呼吸抑制。在低血压或心肌抑制时慎用。窦性心 动过缓,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孕妇禁用。
普罗帕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早搏,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伴
发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的预激综合征。
【不良反应】
常见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味觉改变等。心血管系统常见 房室传导阻滞,加重充血性心衰,还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等。由于 其减慢传导程度超过延长ERP程度,易致折返,引发心律失常。肝 肾功能不全时应减量。心电图QRS延长超过20%以上或Q-T间期明显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它们通过调节心脏电生理来恢复正常心律。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等。

下面是一些关于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攻略。

一、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中常用的一类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的作用,减少心率和抑制心室肌收缩力,从而达到控制心律失常的目的。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1.使用适应症: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等。

2.使用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剂量。

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直到达到治疗效果或耐受剂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律失常时,应避免过度阻滞β受体而导致心率过缓。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心率监测。

二、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滞心肌细胞膜上的L型钙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心肌细胞的去极化速度,从而延长动作电位和心肌收缩的持续时间。

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3.使用适应症:钙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颤等心律失常。

4.使用方法:钙通道阻滞剂的剂量需要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心功能来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钙通道阻滞剂可能会导致心脏传导系统阻滞和心脏抑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和定期检查心功能。

三、钾通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特定钾离子通道的开放,延迟心肌细胞的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从而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

常见的钾通道阻滞剂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5.使用适应症:钾通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

6.使用方法:钾通道阻滞剂的剂量需要个体化调整。

在使用钾通道阻滞剂时需要注意,药物过量可能导致心脏导电阻滞和心脏停搏,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心电图监测和定期检查血电解质。

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
2.消除折返激动
改变传导:
①奎尼丁等抑制Na+流,减慢0相除极速率,抑制传导,使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向阻滞,消除折返。
②苯妥英钠等促进K+外流,膜电位负值增大,使0相除极速率增快而加强传导,消除单向阻滞而终止折返。
3.延长有效不应期(ERP):ERP延长,折返冲动可消失在ERP中。药物可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
(三)ⅠC类药重度阻滞心肌细胞膜钠通道的药物。
普罗帕酮
1.重度阻滞Na+流,轻度阻滞Ca2+流及β受体阻断作用。可抑制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绝对延长ERP,轻度抑制心肌收缩力。
2.用于: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
3.不良反应:胃肠反应,可致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障碍、加重心衰等。
二、Ⅱ类药---β受体阻断药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先用兴奋迷走神经,可选用维拉帕米、普萘洛尔。
5.室性期前收缩应选用普鲁卡因胺
6.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宜选用利多卡因
7.心室颤动宜选用利多卡因
20
10
15
10
15
10
10
教案末页
教学
小结
1.比较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萘洛尔、维拉帕米、奎尼丁、胺碘酮、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等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2.各种心律失常的选择用药
思考题

作业题
1.试述各型心律失常的常用药或首选药。
2.为什么利多卡因对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好?
3.为什么维拉帕米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效果好?为什么要避免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
4.普萘洛尔为什么不能用于变异性心绞痛?
教学
后记
重点讲授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萘洛尔、维拉帕米、胺碘酮、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等药物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特点、应用及注意事项。

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简介

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简介

03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01
02
03
室性心律失常
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 速等,药物治疗主要用于 改善症状和预防猝死。
房性心律失常
如房性早搏、房颤等,药 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心率 和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窦性心律失常
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 动过缓等,药物治疗主要 用于缓解症状和改善心功 能。
禁忌症
严重心脏疾病
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 力衰竭等,抗心律失常药 物可能会加重病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体内代 谢和排泄需要肝肾功能的 支持,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者慎用。
药物过敏
如果患者对某种抗心律失 常药物过敏,应避免使用 该药物。
注意事项
01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种类和使用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药物的出现,为抗心律失常治疗提供 了更多选择。
0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钠通道拮抗剂
总结词
钠通道拮抗剂是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 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减缓心肌细胞的传导速度,从而降低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详细描述
钠通道是控制心肌细胞兴奋传导的关键离子通道,钠通道拮 抗剂通过抑制钠离子的内流,减缓心肌细胞的传导速度,降 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常见的钠通道拮抗剂包括奎尼丁、普 鲁卡因胺等。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有所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更加明确,有助于深入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 预防措施。
研究热点与挑战
针对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药物 作用机制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 点,这些研究有助于发现更有效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讲义课件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讲义课件
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等,主要通过抑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 来降低交感神经效应,从而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达 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这类药物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 如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等。
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等,主要通过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来治疗心律失常。这类药物主要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同时,这类药物也可用于治疗房颤和房扑等室上 性心律失常。
抑制心肌细胞膜钠离子内流,降低动作电位0相除极速度,缩短复极过程,主要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包括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等,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钠离子内流来降低动作电 位0相除极速度,缩短复极过程,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这类药物主要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
抑制β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交感神经效应,主要用于室上性 心律失常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讲 义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抗心律失常药概述 •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 • 抗心律失常药的用药原则与注意事
项 • 抗心律失常药的副作用与处理方法 • 抗心律失常药的研发进展与未来展

01 抗心律失常药概述
抗心律失常药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心 律失常的药物,通过调节心肌细 胞的电生理特性来控制心律失常。
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定期监测 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的变化情况。
注意事 项
关注不良反应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密 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如低血压、心动过缓、晕厥等。
避免诱发因素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尽量避 免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如过 度劳累、情绪激动、烟酒刺激等。

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

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

---------------------------------------------------------------最新资料推荐------------------------------------------------------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 I.缓慢型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

II.快速型(最常见)抗心律失常药通过影响心肌细胞 Na+,K+,Ca2+的转运,纠正心肌电生理紊乱而发挥作用。

分类及代表药重要考点【总结】【口诀】分类钠通道阻滞剂Ⅰ ⅠA 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普通卡车装水泥Ⅰ ⅠB 类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一本万利,多美啊!Ⅰ ⅠC 类普罗帕酮、氟卡尼普通罗汉都怕佛Ⅱ类普萘洛尔、艾司洛尔(受体阻断剂)Ⅲ类胺碘酮、溴苄胺、索他洛尔(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Ⅳ类维拉帕米、地尔硫(艹卓)(钙通道阻滞剂)Ⅴ类腺苷、天冬酸钾镁和地高辛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钠通道阻滞剂(1)Ⅰa 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广谱。

主要用于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的复律、复律后窦律的维持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奎尼丁晕厥、诱发扭转型室速,因此治疗宜在医院内进行。

【补充】奎尼丁金鸡纳树皮中提取。

(2)Ⅰb 类:①利多卡因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②美西律仅用于慢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利多卡因)。

1 / 8宜与食物同服,可减少消化道反应。

(3)Ⅰc 类普罗帕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2. 受体阻断剂唯一能降低心脏性猝死而降低总死亡率。

(1)主要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①窦性心动过速:尤其伴焦虑者,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甲亢和受体功能亢进状态者。

②交感神经兴奋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运动诱发、心肌梗死、围术期和心力衰竭相关的心律失常。

③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④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房扑不能转复心房扑动,但能有效减慢心室率。

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

⑤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置入后。

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药理学课件)
在一个APD中,ERP的比值增大 就意味着有较多的冲动落入ERP, 即心肌对冲动不起反应的时间延长 不易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高
4相自动除极速度加快,最大舒张电位水平上移或阈 电位水平下移,均使从最大舒张期电位到达阈电位的时 间缩短,自律性增高。反之,自律性降低。
ⅠC类--普罗帕酮(心律平)
【药理作用】 ➢ 显著阻滞Na+通道,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 ➢ 阻断β受体、钙拮抗作用 【临床应用】 ➢ 室上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不良反应】 ➢ 心脏毒性大(一般不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合用,以
免加重不良反应。)
Ⅱ类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药理作用】
➢ 抗心律失常作用部位主要在窦房结和房室结 1.阻断β1受体,4期自动除极速率↓,自律性↓ 2.抑制0期Na+内流,除极速度↓,传导速度↓ 3.延长ERP :高浓度
(二)兴奋性 ➢ 心肌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其高低与
兴奋阈值成反比。 ➢ 影响因素:膜静息电位、阈电位的水平,及4期
离子通道的状态(Na+、Ca2+通道 静息态、激活态、
失活态)。
二、心肌电生理特性
(三)传导性 ➢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 ➢ 影响因素:心肌细胞的直径,0期去极速度和幅
普萘洛尔
【用 途】 ➢ 主要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对交感兴奋、
甲亢及嗜铬细胞瘤等引发的窦性心动过速可作 为首选药。 ➢ 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也有效,尤其对运动或情绪 激动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
Ⅲ类 延长ERP药--胺碘酮
药理作用
➢阻滞K+通道,Na+通道,Ca2+通道; ➢非竞争性阻断α、β受体。

心血管系统之抗心律失常药课件

心血管系统之抗心律失常药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 律失常,如心肌缺血、心肌病、 高血压等。
禁忌症
对于严重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 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患者 应慎用或禁用。
抗心律失常药的治疗流程
根据药物作用机制 选择合适的药物。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 不良反应及疗效, 随时调整药物剂量 。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 律失常,如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等。
不良反应
普罗帕酮的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头 痛、眩晕、胃肠道不适、恶心等, 长期服用可能产生心脏传导阻滞和 肝功能异常。
莫雷西嗪
作用机制
莫雷西嗪主要通过阻滞钠通道, 减慢心肌传导,降低心肌兴奋性 ,延长有效不应期,从而对抗心
律失常。
适应症
莫雷西嗪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的治疗,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
过速等。
不良反应
莫雷西嗪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 呕吐、头痛、失眠等,偶见致心
律失常作用和肝功能异常。
胺碘酮
作用机制
胺碘酮是一种多通道阻滞剂,具有抑制心肌传导、扩张冠状动脉 、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主要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
适应症
胺碘酮适用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适用于难治 性心律失常。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密切关注副作用的发生 情况,如出现严重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抗心律失常药的特殊人群应用
1 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 充分评估风险和效益,并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 较小的药物。
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遵循医 嘱,按照体重和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用药。

第20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20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编辑版ppt
1
目标
1.掌握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罗帕 酮、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要点。
2.熟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胺碘酮 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 药护理要点。
3.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抗心律 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和抗心律失常 药的分类。
4相:
在非自律性细胞(如心室肌、心房肌),为静 息期,膜电位维持在静息水平;在Na+ 、 k+泵 的作用下,恢复膜内外原来的离子分布;
自律性细胞(如窦房结、普氏纤维),在此期 可产生自发除极;这是由于k+外流减弱,和 Na+ 、 Ca++缓慢内流,互相影响的结果,除极 达到了阈电位水平时,就能重新激发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大、稳定
除极速度

0相上升快,振幅大
传导速度

不易传导阻滞
0相除极离子
Na+内流
慢反应电活动 窦房结、房室结
小、不稳定 慢
0相上升慢,振幅小 慢
易传导阻滞 Ca2+内流
编辑版ppt
27
编辑版ppt
28
第二节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一)自律性: 1、自律性增高影响因素: ( 1)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2)自动除极的速度 (3)阈电位水平
影响窦房结自律性的主要因素是4相Ca++缓慢
内流。
编辑版ppt
20
1 2
0 3
4
Na+ Ca2
+++
+
K
+
+_ _ _ _

心律失常必须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律失常必须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总结 —心律失常必须使用ADD吗?
1、应当重视药物的毒副作用
2、必须严格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指征
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促心律失常作用 正常心肌:抗心律失常作用小 病态心肌:促心律失常作用大(缺血、肥
大、心衰)
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增加心衰患者死亡率 长期使用增加冠心病患者死亡率
总结 —心律失常必须使用ADD吗?
心律失常必须使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吗?
答案:No
内容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ADD)评价 三、哪些心律失常不必使用ADD
当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
药品的ADR—全球关注的热点
发生率高 受害人广 机制复杂 淘汰率高 损失严重
20世纪重大药害事件
甘汞:汞中毒,死亡585人 醋酸铊:铊中毒,死亡1万人 氨基比林:粒细胞缺乏症,死亡2082人 磺胺酏:肝肾损害,死亡107人 非那西丁:肾损害、溶血,死亡500人 二碘二乙基锡:神经毒性、脑炎、失明,死亡110人 反应停:海豹样畸形儿10000多,死亡5000人 异丙基肾气雾剂:严重心律失常、心衰,死亡3500人 氯碘喹啉:骨髓变性、失明、受害7856人,死亡5% 心得宁:眼-皮肤-粘膜综合征,受害2257人
原有心律失常加重(发作时间延长、发作 频率增加,病情加重)
AAD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
促异常自律性增加
往往是引起了细胞内钙平衡失调导致EAD\DAD
促“折返”形成
往往是延长了传导时间而相对缩短了ERP
促心电学的不均一性
往往是不均一地延长了ADP
AAD与TdP
常引起TDP药物:选择性IKr阻滞剂,逆使用依赖性
窦性心动过缓:
休息或睡眠时
处理原则:去除诱发因素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发生紊乱,使心脏无法保持正常的收缩和舒张。

如果不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心衰、中风等。

因此,抗心律失常药常常被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本文将概述一些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药效、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1. β受体阻滞剂(β-blocker)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来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跳力度的药物。

它们可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也可用于预防复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阿索洛尔、比索洛尔等。

它们一般需要长期口服,适应症为有心血管病史且有房颤、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症状的患者。

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头晕、低血压(少见)等。

2. 钙通道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钙通道拮抗剂可以减缓心脏节律,防止快速心跳。

它们常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

与β受体阻滞剂相比,钙通道拮抗剂一般更适合老年人或有喘息症状的患者。

常见的钙通道拮抗剂包括硫酸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

它们通常需要长期口服。

不良反应包括头晕、低血压、胃肠不适等。

3.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 drug)抗心律失常药是一类用于恢复正常心律或预防心律失常复发的药物。

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房和心室颤动等。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包括盐酸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它们通常需要经过医生严格的监控和调整,掌握用药剂量和感应时间等。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加重,甚至可能引起静止性高血压等。

4. 心脏加压素拮抗剂(cardiac peptide inhibitor)心脏加压素拮抗剂一般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减少心脏负荷。

心脏加压素在心脏血管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减少心脏加压素的产生和分泌,促进心脏的功能恢复。

常见的心脏加压素拮抗剂包括百捷通等。

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头晕、恶心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
精选2021版课件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Ⅰ类 – 钠通道阻滞药 Ⅰa:适度阻滞钠通道药 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轻度阻滞钠通道药 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 Ⅰc:重度阻滞钠通道药 普罗帕酮
精选2021版课件
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Ⅱ类 –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心得安)
5
利多卡因
因口服迅速经肝首过代谢,故利多卡因需静脉 应用才能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半衰期为8min,清除半衰期1.5-2h,最终在肝 脏代谢。因此,开始静脉用药时如不给负荷量, 将需20-60min才能达到治疗浓度。
精选2021版课件
6
利多卡因
用法:
负荷量:1.0mg/kg(50-200mg),3-5min静推, 5-10min重复
维持量:1-2mg/min 1h内最大剂量不超过200-300mg(4.5mg/kg) 连续应用24-48h后半衰期延长,减低维持量 >70岁或肝功障碍:负荷量同上,维持量减半
精选2021版课件
7
利多卡因
不良反应: 嗜睡、眩晕、定向障碍、意识改变、语言不清、 肌肉抽搐等
静脉注射过快或过量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 呼吸抑制等
Tdp或室颤(<1%)
但不影响视力
精选2021版课件
17
维拉帕米
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
静注对由房室结折返所致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的疗效极佳,为首选药
剂量5-10mg/5-10min静注,如无反应15min后可重复 5mg/5min
口服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减慢窦速 有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的作用 不宜与β受体阻断药合用,有心脏停搏的危险 老年人,特别是心、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降低自律性:抑制4相Na+、Ca++内流,降低窦房结、蒲氏纤维自律性;
2. 抑制传导:↓0相Na+、Ca++内流,↓窦房结、房室结、蒲氏f传导;
3.延长APD和ERP:阻滞K+通道,抑制3相K+外流,显着延长窦房结、心房肌、房室结、心室肌、浦氏纤维APD和ERP;
4.扩冠脉,↑心肌供氧量;扩张外周血管,↓心肌耗氧,保护缺血心肌。
【应用】广谱,用于各种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1.房颤、房扑,有转律作用。
2.室性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疗效80%。
3.静脉注射,用于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
1.剂量大、时间长: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血压↓;
2.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3.服用3~4周,引起角膜微粒沉着;
2.抑制传导:抑制0相钙内流 , 抑制窦房结、房室结传导;
普罗帕酮(propafennone)
【作用】①重度阻滞Na+通道;②轻度阻滞钙通道;③轻度阻断受体。
1.降低自律性:对房室束、蒲氏纤维、作用明显;
2.抑制传导:抑制心房、心室、蒲氏纤维0相Na+内流;
3.延长APD和ERP;
【应用】广谱,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可见传导阻滞、心衰、体位性低血压等。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药理学
专业班级
08级三年临床、药学
授课教师
王生杰
授课类型
讲授
学 时
3
章节题目
第二十一章 抗心律失常药
目的

要求
1.掌握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的作用、应用及
不良反应。
2.理解胺碘酮、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抗心律失常作用特点及应用。
3.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和分类。
2.相对延长ERP:促K+外流,抑制2相Na+内流,缩短APD>ERP,相对长ERP,利于消除折返。
3.对传导的影响:
①心肌缺血、细胞外高钾、血液偏酸性,或原有传导阻滞者:
抑制传导→变单阻为双阻;
②低血钾、心肌受损而部分去极的心肌组织:
促4相K+外流,膜电位↑,0相去极时Na+内流↑,传导↑,消除单阻。
2.根据去极速度和幅度,心肌细胞也分两类:
(1)快反应细胞:0相Na+内流,去极速度快、幅度高。包括:
①快反应自律细胞:心房传导细胞、房室束、普氏纤维细胞。
②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
(2)慢反应细胞:0相Ca2+内流,去极速度慢。包括:
①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结细胞。
②慢反应非自律细胞:结区细胞。
6.自律性:自律细胞自动发放节律而兴奋的能力。取决4相去极速度。
去极速度快(坡度大):自律性高;去极速度慢(坡度小):自律性低。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异常
(1)正位起搏点异常→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
(2)异位起搏点:
①4相去极速度↑→自律性↑→心律失常。
②最大舒张电位↓(偏正)→接近阈电位→自律性↑→心律失常。
王迎新、于天贵: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一版。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第二十一章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冲动起源异常或冲动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频率或节律紊乱。心律失常分为缓慢型和快速型两类:
①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慢、传导慢。阿托品、异丙上腺素治疗。
②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率快、节律快。本章抗心律失常药通过纠正异常心
【应用】主要用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①心梗并发的严重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为首选药。
②心脏手术、全身麻醉、强心苷中毒、电转律后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定向障碍、肌肉震颤、语言障碍、惊厥;
2.心血管:剂量过大,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3.心电图:P-R↑(房室传导阻滞)、QRS增宽(心动过缓),中毒,停用。
(四)延长有效不应期(ERP),终止折返
药物改变APD,也改变ERP。ERP与 APD的关系为:
ERP/ APD≈1
ERP↑↑/ APD↑>1 ERP绝对延长
ERP↓/ APD↓↓>1 ERP相对延长
抗心律失常药→使相邻细胞不均一的ERP→均一化。
二、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I类: 钠通道阻滞药:
IA类 抑制Na+、Ca++内流和K+外流,↑ERP和APD药:奎尼丁。
3.延长ERP:抑制0相Na+内流和抑制3相K+外流,ERP绝对↑(心房、心室、蒲氏纤维)。
4.抑制心肌收缩力:抑制Ca+2内流,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
5.α阻断作用和抗胆碱作用:静脉注射可致低血压,并反射性心率加快。
①阻断α受体: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②阻断M受体:心房肌ERP↑、房室结ERP↓,故室颤先用强心苷。
→发生心律失常。
4.膜反应性和传导速度:
传导速度取决0相膜电位的大小,膜电位大,传导快;膜电位小,传导慢。
5.有效不应期(E极达-60mV时,所经历的时间。 Na+通道失活,心
肌细胞膜对任何刺激不发生反应。ERP↑,心肌细胞兴奋性↓。
APD:去极开始至复极完毕的时间。
5.抗心肌缺血作用:心率↓,舒张期延长,心肌供血↑。
【应用】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首选;
2.房颤、房扑,减慢心室率;
3.室性心律失常亦有效。
三、III类药-延长APD的药
胺碘酮(乙胺碘呋酮)
口腹吸收慢,不规则,个体差异大;静脉注射显效快而短(1~2小时)。
【作用】主要抑制复极过程,延长APD、ERP;还阻滞K+、Na+、Ca++通道。
【应用】 广谱,用于各型过速型心律失常,对房颤、房扑,转律作用强。
【不良反应】毒性大;发生率1/3。
1.金鸡钠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2.心血管毒性:包括低血压、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奎宁丁晕厥。
①QRS波增宽(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心室APD↑),应停药观察。
②致各种心律失常,窦房阻滞、房室阻滞、室内阻滞、室性心动过速。
2.抑制自律细胞4相Na+、Ca++内流→自律性↓。
(二)抑制后除极:
钙拮抗药→阻滞Ca++通道→抑制Ca++内流→抑制后除极→取消触发激动。
(三)改变传导、终止折返激动
1.改善传导:利多卡因→促4相K+外流→舒张电位↑→0相去极↑→取消单阻→消除折返。
2.减慢传导:奎尼丁→抑制0相去极→传导↓→单向阻滞变双向阻滞→消除折返。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1.膜电位:
(1)RP电位: K+外流,K+的平衡电位。
(2)AP电位:Na+、Ca+2内流→去极→K+外流→复极→产生的电流脉冲。
0相:Na+、Ca++内流,去极;
1相:K+外流,快速复极相;
2相:缓慢Ca++内流,少量Na+内流,K+外流;
3相:K+外流;
4相:静息电位,离子泵转运,Na+泵出,K+摄入。
奎尼丁(quiniding)
金鸡钠树皮中生物碱,为右旋体
【作用】↓Na+内流>↓K+外流,亦↓Ca2+内流。还阻断M受体和a受体。
1.降低自律性:
①抑制4相Na+内流,4相自动去极速率↓,使心房传导细胞、房室束、普氏纤维自律性↓。
②↓后去极Ca2+内流,↓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强大(对正位影响小)。
2.减慢传导:抑制0相Na+内流,去极速度↓、振幅↓,使心房肌、心室肌、普氏纤维传导↓,变单阻为双阻,消除折返。
③奎宁丁晕厥:意识丧生、四肢抽搐、呼吸停止,可发展为室颤或停搏,需立即静滴异丙肾或阿托品、补K+、补Mg2+。无效时用电复律等抢救。
3.过敏: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血小板减少等。
【禁忌症】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传导阻滞等。
普鲁卡因胺
1.电生理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与奎尼丁的不同处:
①无α阻断作用;
②抗胆碱作用微弱;
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结区细胞):4相水平;
自律细胞(心房传导细胞、房室束、普氏纤维、窦房结细胞):舒张期自动去极,4相有坡度。
2.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心室肌(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房传导细胞、
房室束、普氏纤维(快反应自律细胞)。Na+内流,膜电位大,去极速度快,传
肌电活动,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故先复习心肌电生理知识。
第一节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1.心肌细胞分两类:
(1)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四性中”无自律性。
(2)自律细胞:“四性中”无收缩性。包括:
①快反应自律细胞:心房传导细胞、房室束、普氏纤维。
②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房结区细胞和结希区细胞。
2.后去极和触发激动:
后除极:是0相除极后的震荡除极,导致异位冲动发放,其频率快,
振幅小,呈震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易引起异常冲动发放,称触发激动。
早后除极:发生在2相末、3相初,Ca++内流↑引起。
迟后除极:发生在3相末、4相初,是Ca++内流↑诱发Na+内流所致。
单个后除极→早搏;连续后除极→心动过速。(图)
4.低血钾者,先补k+。
5.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