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和智慧》学案
《学问和智慧》 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学问和智慧的概念,认识到学问和智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追求智慧的积极态度。
3.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1. 学问和智慧的概念。
2. 学习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2. 学会运用学习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或者问题,引发学生对学问和智慧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学问和智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学问和智慧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讲解学问和智慧的关系,介绍学习方法和技巧。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案例,让学生看到学问和智慧带来的成果。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9. 家校沟通: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支持学生学习。
10. 课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应用。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传授学问和智慧的相关知识。
2. 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问和智慧水平。
初中语文《学问和智慧》教案
初中语文《学问和智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2)能够分析文章的论点和论证方法。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合作分享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智慧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学问的内涵与价值(1)学问的定义和特点(2)学问的价值和意义(3)如何正确对待学问2. 第二章:智慧的含义与表现(1)智慧的定义和特点(2)智慧的表现和作用(3)如何培养和提升智慧3. 第三章:学问与智慧的关系(1)学问是智慧的基础(2)智慧是学问的升华(3)学问与智慧的互动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学问和智慧的概念和内涵。
2. 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程度。
2. 项目评估: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六、第四章:学习方法与策略(1)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2)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七、第五章: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1)学术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性(2)学术规范的要求和意义(3)如何遵守学术规范和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八、第六章:创新思维与研究能力(1)创新思维的定义和特点(2)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和途径(3)研究能力的培养和应用九、第七章:科技发展与智慧时代(1)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2)科技发展对学问和智慧的影响(3)如何适应和利用科技发展进行学习和创新十、第八章:智慧生活与人生规划(1)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2)如何将智慧应用于人生规划和决策(3)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十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学术道德、创新思维、科技发展和智慧生活的概念和内涵。
《学问和智慧》 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学问和智慧的概念,并认识到它们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学问和智慧,做出明智的决策,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问和智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学问和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问和智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学问和智慧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问和智慧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学问和智慧的概念:详细讲解学问和智慧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它们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挑选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案例分析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他们对学问和智慧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学问和智慧的应用。
2. 组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学术竞赛、社会调查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反馈与改进:1. 收集学生和同行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教学资源:1. 课件和教学素材:提供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方便教师进行教学。
2.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材料,帮助教师进行案例教学。
《学问和智慧》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学问和智慧的概念,并认识到它们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3. 引导学生运用学问和智慧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学问的定义与价值2. 智慧的内涵与表现3. 学问与智慧的关系4. 学习方法与技巧5.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问的定义与价值,智慧的内涵与表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 难点:学习方法与技巧,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问的定义与价值、智慧的内涵与表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方法与技巧、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问和智慧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学问的定义与价值、智慧的内涵与表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学习方法与技巧、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经验,培养合作意识与批判性思维。
5. 实践操作: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问和智慧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创新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沟通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项目:检查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成果,评估其运用学问和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提供系统的学问和智慧知识结构。
《学问和智慧》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学问和智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学问和智慧的定义、区别、重要性、培养方法和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问和智慧的定义1.1 学问:学问是指人们通过学习和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所获得的学识和智慧。
1.2 智慧:智慧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运用学问和经验,进行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二、学问和智慧的区别2.1 学问强调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2 智慧则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学问是基础,智慧是提升,学问和智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学问和智慧的重要性3.1 学问可以帮助人们拓展视野,提升认知水平,增强综合能力。
3.2 智慧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3.3 学问和智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学问和智慧的培养方法4.1 学问的培养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提升技能,注重实践和创新。
4.2 智慧的培养需要培养思维能力,锻炼判断力,注重实践和经验积累。
4.3 学问和智慧的培养需要教育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重视个体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结合。
五、学问和智慧的应用5.1 学问和智慧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科技、经济、政治等。
5.2 学问和智慧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活质量,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3 学问和智慧的应用需要注重实践和创新,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传承和创新。
总结:学问和智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学问和智慧,可以提升个体素质,推动社会进步。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学问和智慧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学问和智慧》 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第一章:学问的内涵与价值1.1 教学目标1. 了解学问的定义和内涵2. 认识学问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3. 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关系1.2 教学内容1. 学问的定义和内涵2. 学问的价值3. 学问与智慧的关系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问的定义、内涵和价值2. 讨论法:探讨学问与智慧的关系1.4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学问的理解2. 讲解:讲解学问的定义、内涵和价值3. 讨论:分组讨论学问与智慧的关系4. 总结:总结学问的价值和与智慧的关系第二章:学术研究的方法与技巧2.1 教学目标1. 了解学术研究的定义和方法2. 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技巧3. 认识学术研究在学问发展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1. 学术研究的定义和方法2. 学术研究的基本技巧3. 学术研究的重要性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术研究的定义、方法和基本技巧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学术研究实践2.4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学术研究的理解2. 讲解:讲解学术研究的定义、方法和基本技巧3. 实践:分组进行小规模的学术研究实践4. 总结:总结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第三章:智慧的理解与培养3.1 教学目标1. 理解智慧的定义和内涵2. 掌握培养智慧的方法和技巧3. 认识智慧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1. 智慧的定义和内涵2. 培养智慧的方法和技巧3. 智慧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智慧的定义、内涵和培养方法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智慧的培养实践3.4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智慧的understanding2. 讲解:讲解智慧的definition, connotation, and cultivation methods3. 实践:guide students to cultivate wisdom through practice4. 总结:summarize the importance of wisdom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第四章:学问与智慧的融合与发展4.1 教学目标1. 理解学问与智慧的融合过程2. 掌握学问与智慧融合发展的方法和技巧3. 认识学问与智慧融合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4.2 教学内容1. 学问与智慧的融合过程2. 学问与智慧融合发展的方法和技巧3. 学问与智慧融合的价值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问与智慧的融合过程和方法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学问与智慧的融合实践4.4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学问与智慧融合的理解2. 讲解:讲解学问与智慧的融合过程和方法3. 实践:分组进行学问与智慧的融合实践4. 总结:总结学问与智慧融合的价值和实践经验第五章:学术伦理与学术规范5.1 教学目标1. 理解学术伦理的定义和内涵2. 掌握学术规范的要求和技巧3. 认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1. 学术伦理的定义和内涵2. 学术规范的要求和技巧3. 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的重要性5.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术伦理的定义、内涵和学术规范的要求2. 案例分析法:分析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的案例5.4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的理解2. 讲解:讲解学术伦理的定义、内涵和学术规范的要求3. 案例分析:分析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的案例4. 总结:总结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第六章:跨学科学习与综合素养的提升6.1 教学目标1. 理解跨学科学习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跨学科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 认识跨学科学习对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1. 跨学科学习的概念和意义2. 跨学科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 跨学科学习对综合素养的提升作用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跨学科学习的概念、意义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跨学科学习的成功案例6.4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跨学科学习的理解2. 讲解:讲解跨学科学习的概念、意义和方法3. 案例分析:分析跨学科学习的成功案例4. 总结:总结跨学科学习对综合素养的提升作用第七章:学术交流与创新思维7.1 教学目标1. 理解学术交流的意义和价值2. 掌握学术交流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7.2 教学内容1. 学术交流的意义和价值2. 学术交流的方法和技巧3. 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7.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术交流的意义、价值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学术交流的方法和技巧7.4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学术交流的理解2. 讲解:讲解学术交流的意义、价值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术交流的方法和技巧4. 总结:总结学术交流的意义、价值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第八章:学术成果的分享与传播8.1 教学目标1. 理解学术成果分享的意义和价值2. 掌握学术成果传播的方法和技巧3. 认识学术成果分享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8.2 教学内容1. 学术成果分享的意义和价值2. 学术成果传播的方法和技巧3. 学术成果分享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术成果分享的意义、价值和传播的方法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成果的分享和传播实践8.4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学术成果分享的理解2. 讲解:讲解学术成果分享的意义、价值和传播的方法3. 实践:分组进行学术成果的分享和传播实践4. 总结:总结学术成果分享的意义、价值和实践经验第九章:学术职业规划与发展9.1 教学目标1. 理解学术职业规划的意义和价值2. 掌握学术职业规划的方法和技巧3. 认识学术职业发展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1. 学术职业规划的意义和价值2. 学术职业规划的方法和技巧3. 学术职业发展的路径和机会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术职业规划的意义、价值和规划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学术职业规划的成功案例9.4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学术职业规划的理解2. 讲解:讲解学术职业规划的意义、价值和规划方法3. 案例分析:分析学术职业规划的成功案例4. 总结:总结学术职业规划的意义、价值和规划方法第十章:学术道德与学术责任10.1 教学目标1. 理解学术道德的定义和内涵2. 掌握学术责任的要求和履行方式3. 认识学术道德和学术责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1. 学术道德的定义和内涵2. 学术责任的要求和履行方式3. 学术道德和学术责任的重要性10.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术道德的定义、内涵和学术责任的要求2. 案例分析法:分析学术道德和学术责任的案例10.4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责任的理解2. 讲解:讲解学术道德的定义、内涵和学术责任的要求3. 案例分析:分析学术道德和学术责任的案例4. 总结:总结学术道德和学术责任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学问的内涵与价值二、学术研究的方法与技巧三、智慧的理解与培养四、学问与智慧的融合与发展六、跨学科学习与综合素养的提升七、学术交流与创新思维八、学术成果的分享与传播九、学术职业规划与发展十、学术道德与学术责任全文总结和概括:《学问和智慧》教案涵盖了学问的内涵与价值、学术研究的方法与技巧、智慧的理解与培养、学问与智慧的融合与发展、跨学科学习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术交流与创新思维、学术成果的分享与传播、学术职业规划与发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责任等十个章节。
《学问和智慧》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教案:《学问和智慧》一、教学目标:1.理解学问和智慧的概念,并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2.培养学生的学问品质和智慧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3.增强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2.培养学生的学问品质和智慧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的智慧能力。
2.如何运用学问和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学问和智慧的内涵。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问品质和智慧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学问和智慧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问题(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学问和智慧的定义,并尝试给出自己的理解。
Step 2:学习与讨论(15分钟)1.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学问和智慧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3.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质疑。
4.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讨论内容。
Step 3:培养学问品质(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学问的重要性和培养学问品质的必要性。
a.学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产物。
b.学问品质包括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追求创新的勇气等。
2.小组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并汇总学问品质的培养方法。
a.不断开拓学习领域,丰富知识储备。
b.学会思辨、探究问题,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c.注重实践与实际应用,将学问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Step 4:发展智慧能力(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智慧的重要性和培养智慧能力的必要性。
a.智慧是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智慧。
b.智慧能力包括思维灵活、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
2.教师提供案例: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运用学问和智慧解决问题。
3.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4.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案例中所体现的学问和智慧,以及其对问题解决的作用。
Step 5:思考与反思(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学问和智慧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初中语文《学问和智慧》教案
初中语文《学问和智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学问和智慧》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2)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如何进行有效论证,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学问观念,认识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培养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学问和智慧》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2)学会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据,进行有效论证。
(2)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学问和智慧》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学问和智慧》的作者及背景。
1.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2.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3.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4.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4.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6.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问题。
《学问和智慧》的语文教案
《学问和智慧》的语文教案第一章:学问的内涵与价值1.1 教学目标1. 了解学问的内涵与外延。
2. 认识学问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价值。
3. 培养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态度。
1.2 教学内容1. 学问的定义与分类。
2. 学问的价值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1.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问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学问的内涵与外延。
3. 案例分析:分享名人事迹,让学生感受学问的价值。
4.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学问素养。
第二章:智慧的理解与运用2.1 教学目标1. 理解智慧的内涵及其与学问的区别。
2. 学会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3. 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意识。
2.2 教学内容1. 智慧的定义与特点。
2. 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发智慧的方法。
2.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智慧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智慧的内涵与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开发自己的智慧。
第三章:学问与智慧的相互促进3.1 教学目标1. 认识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 学会在学术研究中运用智慧。
3. 培养学术诚信、批判性思维。
3.2 教学内容1. 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 学术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3. 学术诚信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享学术研究中的智慧运用。
4. 小组讨论:探讨学术诚信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第四章:传统文化中的学问与智慧1. 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学问与智慧。
2. 认识传统文化在个人成长中的价值。
3. 培养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
4.2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中的学问与智慧。
2. 传统文化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3. 传承优秀文化的意义。
4.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学问和智慧》教学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学教案第一章:学问的内涵与价值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学问的内涵,包括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等。
让学生认识到学问的价值,包括提高个人素质、解决实际问题等。
1.2 教学内容学问的定义与内涵学问的价值与作用学问与生活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问的定义与内涵,引导学生理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展示学问的价值与作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学问与生活的关系。
1.4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问的重要性。
新课导入:讲解学问的定义与内涵。
案例分析:分享实例,让学生感受学问的价值。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学问与生活的关系。
总结:强调学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章:智慧的含义与培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智慧的含义,包括判断力、洞察力、创造力等。
让学生掌握培养智慧的方法,包括学习、实践、反思等。
2.2 教学内容智慧的定义与含义智慧的培养与提高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智慧的定义与含义,引导学生理解。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智慧的培养与提高。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展示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
2.4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智慧的重要性。
新课导入:讲解智慧的定义与含义。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体验智慧的培养与提高。
案例分析:分享实例,让学生了解智慧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强调智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培养智慧的积极性。
第三章:学问与智慧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包括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等。
让学生认识到学问与智慧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问与智慧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学问与智慧的平衡与发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学问与智慧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学问与智慧的平衡与发展。
3.4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学问和智慧》学案(新版)苏教版
第十一课: 学问和智慧【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
2.明白学问与智慧的关系,懂得智慧比学问更重要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弄清学问与智慧的区别和相互关系,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从中得到启示。
【课前预习】 1.填写汉字。
陶 y ě ( ) 寸积zh ū( )累 ji āng ( )域 yu ān( )博 融( )( )通 举一( )三 无关h óng( )旨 探骊得( ) 物j ìng( )天择 x ī( )锐 劳而无( ) 鞭( )入里 豁然( )通 浮光( )影 一触( )破 2.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课堂助学】 一、 导入新课二、 浏览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划出每节的中心句。
2. 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次数 14家长 签字教师 评价3. 学问和智慧的联系是什么?4.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三、论证方法:1. 回顾以前所学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
2. 归纳:(1)按内容分类: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按方式分类:引证、比喻论证(3)按角度分类:正面论证、反面论证、侧面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 找出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
四、讨论题:1. 请结合上下文概括什么是“著书的智慧”,什么是“读书的智慧”?这一节与“开卷有益”矛盾吗?2. 作者认为读书“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有何用处?”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3. 了解了“智慧比学问更重要”后,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背书是死读书,读死书。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呢?试作简要分析【课后练习】一、抄写预习中的生词两遍二、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学问是寸积珠累而来的,常是各有僵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②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谷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返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学问和智慧》教学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学问和智慧的概念,认识到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学问的定义与分类:学术、技艺、知识等。
2. 智慧的含义:聪明、觉悟、洞察力等。
3. 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 学习方法与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5. 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与工作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问与智慧的定义、关系及学习方法。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问与智慧的概念、关系及学习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合作能力。
4. 实践法: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 讲解学问与智慧的概念:详细阐述学问的定义、分类及智慧的含义。
3. 分析学问与智慧的关系:讲解二者如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 介绍学习方法与策略:讲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5. 学以致用: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7. 布置课后作业: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9.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等方面。
六、教学评价设计: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学问和智慧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学习方法的应用情况。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或教学指导书:提供关于学问和智慧的基础知识。
九年级上册《学问和智慧》教案及原文
九年级上册《学问和智慧》教案及原文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九年级的学生们学习了《学问和智慧》这一课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学问和智慧》教案设计以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学问和智慧》教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分析论述过程。
3.体会文章形象说理,语言充满智慧,并注意积累。
二、学习重点: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的学习观。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3.优美语言的积累。
三、学习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四、学法:1.朗读法: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本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2.设疑、合作探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讨论分析,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五、学习流程:(一)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譬如 ( ) 犀锐 ( ) 陶冶( )晦塞 ( )要塞 ( ) 瓶塞( )探骊得珠( ) 矻矻穷年( ) 鞭辟入里 ( ) 无关宏旨( )寸积铢累( ) 新陈代谢 ( ) 物竞天择( ) 字字珠玑( )2.解释下列词语:探骊得珠:。
无关宏旨:。
鞭辟入里:。
浮光掠影:。
融会贯通:。
读破五车:。
寸积铢累:。
3.了解作者。
罗家伦(1897-1969),1928年8月至1930年5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汉族,字志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
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文科。
1920年赴美留学。
1922年起,又相继留学英、德、法等国。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接管清华学校,改称国立清华大学,直辖于教育部。
9月,罗家伦受命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他在校期间,增聘名师,裁并学系,招收女生,添造宿舍,裁汰冗员,结束旧制留美预备部,停办国学研究院,创设与大学各系相关联的研究所,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有所建树。
《学问与智慧》教案(通用5篇)
《学问与智慧》教案(通用5篇)《学问与智慧》篇1教学目标:1.理解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
2.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观点。
教学难点:语言的精练。
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二、默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讨论并归纳: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问曾都来有智慧。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三、理清文章结构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一2段):解释“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3一6段):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四、默读课文1一2段,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
讨论并归纳:学问:是一种人生必备的工具,是根据人的兴趣日积月累而成的。
智慧:是一种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五、第四段“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的书”主要区别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并归纳。
讨论并归纳:主要区别是一个能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另一个不能得到启示,浪费时间。
六、第3段中心论点是什么?举了哪些例子加以论证?讨论并归纳:中心论点是“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举了孟德研究豆子的,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的例子。
举了达文从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中发现优胜劣汰的天演公例的例子。
九年级学问和智慧导学案
九年级学问和智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学习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和多样的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对学问与智慧关系的深刻见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明确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观点。
2、难点(1)分析文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正确处理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作者_____,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散文家。
2、议论文的相关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四、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犀()锐陶冶()晦塞()蚌()壳2、解释下列词语。
(1)融会贯通:(2)举一反三:(3)食古不化:(4)鞭辟入里:3、阅读课文,思考: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联系又是什么?五、课堂探究1、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2、深入研读(1)文章围绕“学问和智慧”展开论述,作者是怎样阐述学问和智慧的区别的?(2)学问和智慧有怎样的联系?(3)作者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3、语句赏析(1)“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2)“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
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
”请赏析这句话。
六、拓展延伸1、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学问和智慧关系的理解。
2、在当今社会,有人认为只要有智慧就能成功,而不必追求学问;也有人认为只有积累足够的学问才能拥有智慧。
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明白了在学习中要将学问和智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学问与智慧》教案1
第四节:论述世间不仅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有缺乏智慧的书。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第六节:论述学问和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关系。 (以上画线的部分由学生自行总结填写。出示投影片。) (2)阅读第三节与第五节,比较这两段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之处? 明确:第三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先将 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 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证。对 比鲜明,例证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无学问的智 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裨瞬起瞬灭。交从学问中产 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比喻成珍珠泉的泉水 ”,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 ”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 本质的联系。 7、 第四节重在说明了一个什幺样的问题?运用了什幺样的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特写截取人物的一个片断加以细致描述的写法。理解词语在不同的 语言环境不的不同含义。掌握腴、惫、娣、焊、愣、腕、婉、莺、窖、侥 ”等 10 个字。 2. 初步学会阅读、分析特写一类的文章。初步学会辨析和正确运用词语。 3.感受中国女排为祖国的荣誉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辨析重要词、句(如野劲”、愣劲”、邪劲”)在文中的深 刻含义,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感受人物为祖国荣誉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 野劲 ”、 愣劲 ”、 邪劲 ”的语境义。 教学时间: 共 2 课时 5、 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11、《学问与智慧》优秀学案
十一、《学问与智慧》第1课时学案编写:孔令东审稿:徐云祥审批:张俊坤编码:11 九〔〕班姓名:学号:一、学法指导与学习目标:〔一〕学法:启发式与自主合作式;〔二〕教学目标: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继续学习比照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3、优美语言的积累。
教学难点: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
3、品评优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二、旧知回忆:1、温故而导入:大家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讲讲。
赵括有没有学问?他为什么却大败呢?〔学生答〕大家说的便是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这便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2、旧知:〔1〕论点是指什么?;〔2〕论据指什么?三、整体感知〔在阅读的根底上完成〕: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滋〔〕养陶冶〔〕远瞻〔〕纵〔〕然蕴涵〔〕蕴〔〕含譬〔〕如犀〔〕锐2、解释词语:〔1〕融会贯穿——〔2〕探骊得珠——〔3〕寸积铢累——〔4〕两脚书橱——〔5〕物竞天择——四、主问题探究:〔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明确结构: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局部:第一局部〔-〕: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区别;第二局部〔-〕:论述学问与智慧的联系。
2、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根底上,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3、研读课文第一局部:〔1〕、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说明学问与智慧的?〔2〕、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与智慧呢?五、课堂小结〔略〕六、我的疑问七、我的领悟十一、《学问与智慧》第2课时学案一、学法指导与学习目标:〔一〕学法:启发式与自主合作式;〔二〕教学目标: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继续学习比照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3、优美语言的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课时课题:学问和智慧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_ 授课时间:___年__月__日(星期_)
【学习目标】
1.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字词;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和联系。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归纳中心论点。
3. 能找出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 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为文中的观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课前预习】
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陶yĕ( ) 寸积zhū( )累大窾.( ) 大郤.()
矻矻.( )穷年探骊.( )得珠犀.( )锐晦塞.()
【课堂学习】
1.在完成预习的基础上,想一想哪一句话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
2.这篇文章形象而准确地阐释了“学问”与“智慧”的辩证关系,作者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
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
课文开头两段用多种手法说明“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你能
依据作者的意思,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与“智慧”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问”与“智慧”的联系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进行阐述的?仔细研读第3-6小节,完成下
列填空。
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时,先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小节讲述智慧在
________________时的重要性,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论证。
然后再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面阐述。
第四小节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小节用对比的手法说智慧是建立在____________的基
础之上的。
第6小节从学问与智慧各自的作用来证明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结尾归纳全文,申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观点。
4.作者为什么要先谈学问与智慧的区别,后谈联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延伸】
才智与品质
我不能肯定上帝是否赐予你聪慧,但我希望上帝在赐予你智慧的同时,也给予了你最基本的
判断是非的能力,使你的聪慧都用在恰当的地方,就如同要求你把剑好好的插在剑鞘中,而不是
胡乱地挥舞一样。
如果你拥有了这样的聪慧,即便你不刻意地运用。
它都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真理被颠覆,你所具备的聪明才智也会不断寻求答案以证明真理所
在。
聪慧是一种太过耀眼的才能,以至于每个人都会称颂它而且绝大多数人想得到它。
但人们又敬畏它,除了已经拥有它的人以外,极少有人爱慕它。
每个人都必然拥有自身的聪慧之处,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承认他人也有其个人的独到之处。
若将个人的聪慧运用讽刺他人,这就是一种非常不道德的行为。
在讽刺他人的过程中,或许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但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认为讽刺本身就是聪慧。
一个人真正拥有聪明才智的人,一定回找到更多、更合适的方法来表现自己。
愈是最聪明的人愈应该向他人展现出自己良好的本质和优雅的言行举止,使人们不的不承认你所具备的优良品质确实是难能可贵。
你要学会以集体中其它成员的言行标准来要求自己。
自由的交谈的时候,他人能够接受的是一个言行自由的交流环境。
而不能忍受任何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侃侃而谈。
智慧之光是那样耀眼非凡,其特征很难被准确地描述出来。
如果你有值得称道之处,不要只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你还应当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会从一个精良集体中的其他成员的脸色中判断出,他们的赞许和批评才是对你最确切的评价。
当然,你需要仔细的观察,从而判断自己到底是不是他们正寻找、期望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会和他们共同进退的那种人。
就算你是,这也不能完全证明你的才智。
所以不能单凭别人的笑容或几句好话就眉飞色舞。
智者所展现出的聪明才智与其所得总不会相差很大。
因此,只有满足于自己良好的感性和理性思维判断力,才能使你在这群同样出色的人当中长久地受到欢迎。
如果你发挥出的聪明才智有些出人意料,也不要刻意地想认为自己继续发挥超长。
你要牢记一点,也许你会因为自己的才智而受到他人的敬慕但是只有你具备了良好的品质,你才能真正的被人爱戴。
1.阅读文章后你认为作者写这封信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文章第2、3段强调指出了运用聪慧时的取舍态度,这一态度是:不应该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应该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一个人有了聪慧之后,还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与人自由交谈时,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了值得称道之处时,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发挥出的聪明才智出人意料时,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如何阐述才智与品质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用文章原话或自己组织的句子都可)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___日期: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
1、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工具;智慧是一种发现和创造的能力,智慧的主体是人的思想。
2、学问离不开智慧研究问题有学问而无智慧可能导致的结果科学研究的实例读书、著书都要讲智慧学问我们不但需要……运用学问
4、作者是针对当时不少人不辨“学问”与“智慧”差别的认识误区,所以先对二者作准确的阐释,再谈两者的辨证关系。
既体现了议论文的背景性、针对性,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即从对事物的个体了解到对事物间关系的把握。
这样处理,文章的层次感清晰,
【课堂延伸】
1、有聪明才智的人也应该具有良好的品质
2、不应该讽刺别人,应该以更多、更合适的方式表现自己
3、创造言谈自由的交流环境;不要相信自己听到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刻意地让自己发挥超常。
4、拥有才智会受人敬慕,但只有具备良好品质才能受人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