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要求

合集下载

2011版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要求

2011版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要求


汪泓校长在新生教育上提出的“十 项大学生基本素质”
阅读一批中外名著 组织一次集体活动 练就一手工整汉字 参加一次志愿服务 参演一场文艺活动 接受一次海外教育 参与一次演讲比赛 完成一项创新活动 加入一个社团组织 掌握一项健身技能
讨论以及作业上交时间节点:
编号 作业名称 作业上交时 间 讨论时间 形式 电子版
出自己的看法。抄袭者该论文成绩为0分。 • ④满分为20分。(占期末成绩10%) • ⑤递交时间:第14周交,以纸质版上交。逾 期者只能获得及格分数。
• ⑥写作格式: • (A)统一采用A4纸。 • (B)正文标题为黑体加粗三号字,内容
采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单面打印。 如有引文,请在文章末尾注明参考文献和 引文出处。 • ⑦ 调查报告随附期末试卷中,作为期末 考试成绩一部分。

• 7、 萨苏作品两种:《国破山河在》、《尊严不是无
• • •
代价的》,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2009 8、《星火燎原》(1-10)、《星火燎原(未刊稿)》 (1-10),解放军出版社2009 9、王树增军事纪实文学三种:《长征》、 《解放战 争》(上、下)、《远东朝鲜战争》,解放军文艺出 版社,2009 10、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年 11、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2、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1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 2、考察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 ☛社会考察实践总的主题为“近现代
中国的变迁与发展——以上海地区为 例”, • ☛学生按每3至5人组成实践小组 • ☛每一小组撰写并提交一份实践计划 书 • ☛第4周发至邮箱;第5周,进行社会 考察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交流 • ☛满分为10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中文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类别:校级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与学时数:36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二、课程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能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三、课程学习内容整体设计(一)基本理念本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突出理论教育,不能把它当作是普通的历史课而止于一般史实的介绍;但又必须依托于历史史实的介绍,理论教育寓于历史教育之中,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使思想理论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影响力,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3学时)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点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现实;理解中国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历史线索和重要事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课程内容: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以及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具体包括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两部分,其中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现代史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

3.课程要求:学生应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史实、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等。

同时,学生应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探究历史的深层原因和发展规律。

4.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堂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可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可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程安排一、实践课程内容:二、实践课程要求:1、随堂确定小组成员;2、4月15日(本周五)前将实践大纲发邮件给老师,经审核同意后方能开始实践活动;实践大纲包括:(1)实践地、实践路线、实践时间、实践活动准备情况(相机、笔记本、证件、乘车卡、雨伞、必要药品、相互联系方式、特殊情况的应对准备等等)、实践步骤、活动内容、实践目的、小组成员分工、前期资料准备等等(2)访谈题目及设计初衷、访谈对象、访谈方式及访谈目的的预想3、5月9日正式开始实践课程;4、在每一处实践地要有全体组员合影,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有相关照片资料并放入实践报告相应位置。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课程内容的趣味性、生动性;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确实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三、实践小组划分:每班10人为一组,自由组合,选出一名组长,全权负责实践期间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联系、工作安排等一切事宜。

没有办法归组的由老师统一指定安排小组及组长。

四、实践地点规定: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鲁迅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圆明园。

实践地点:1+1——“毛主席纪念堂”必选,其他8处任选其一。

(注意带身份证、学生证、通常周一不开,去之前一定上网详细核实开放时间及要求)五、实践访谈要求:每组至少设计3道访谈题目,并随机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可访谈者交流(行人、路人、游客、工作人员等等),访谈题目必须与实践内容及组员切实关心并有意义的问题相关。

六、实践报告要求:1、字数不限;2、内容包括全体组员的实践感想、现场照片及访谈总结。

七、实践交流要求:每小组依实践情况及成果制作PPT,派代表(人数不限)登台课堂交流,时间5分钟。

八、实践课程分数:小组实践前的社会实践大纲、实践后的课堂交流合计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10%;实践报告为期中成绩,占总成绩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历史素养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育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近现代史是一个复杂的时期,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革。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连续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的对比和类比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其次,应该加强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运用。

近现代史的研究需要依靠大量的历史文献,这些文献包括了官方档案、个人日记、报刊杂志等。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了解文献的价值和局限性,并且通过运用历史文献来解释历史事件和人物。

第三,应该增加对多元视角的讲解。

近现代史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元利益的时期,不同群体和地区有不同的历史经历和认知。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历史视角,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不同历史视角的对比和辩证分析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

最后,应该加强对历史现实的关联和讨论。

近现代史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对历史经验的应用和借鉴。

在教学中,应该与当前社会和政治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并讨论历史经验对于解决当前问题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建设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加强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运用,增加对多元视角的讲解,以及加强对历史现实的关联和讨论。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提高学生对近现代史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国家认同感。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3+2 编写执笔人:杨婕音审核人签字:杨婕音(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二)课程教学目标1、本课程总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2、本课程分目标(三)参考学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系统讲述,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内容按章节、按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讲述,讲清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②专题讲解,主要针对课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比较详细专题讲解,使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有关重要问题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

③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讲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相关内容。

④课堂讨论,针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⑤体验性教学法,通过参观邯郸市烈士陵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和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表演、观看相关教学资料片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2.教学环境与策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讲授中,同时综合应用多媒体、PPT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加直观、生动,既有历史思维的张力,又具有视觉冲击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课程讲授1840年至今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以1949年为界,之前为近代史,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现代史。

课程主要讲解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及民族复兴的历史。

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国史、国情,形成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重大问题的正确历史观念,深刻领悟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三个选择”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树立和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把握自1840年直到现在160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

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屈辱史、沉沦史;为救亡图存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所做的探索史、奋斗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史、建设史、现代化史。

通过“两个”了解,深刻领会“三个选择”,从而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在此基础上,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表(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期中开卷考,期末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六、内容提要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对我国“五四运动”前头八十年历史的基本面貌和线索进行总结,使学生认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及其与封建主义的结合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近代以来中国面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懂得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实现国强民富,从而正确认识中国走上革命道路的必然性、正义性、进步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3+2 编写执笔人:杨婕音审核人签字:杨婕音(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阵地。

(二)课程教学目标1、本课程总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与历史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2、本课程分目标(三)参考学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和手段①系统讲述,主要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本内容按章节、按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讲述,讲清其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②专题讲解,主要针对课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比较详细专题讲解,使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有关重要问题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

③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讲解中国历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相关内容。

④课堂讨论,针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⑤体验性教学法,通过参观邯郸市烈士陵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和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表演、观看相关教学资料片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2.教学环境与策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讲授中,同时综合应用多媒体、PPT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加直观、生动,既有历史思维的张力,又具有视觉冲击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历史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

下面将从教学要求的角度,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进行介绍。

一、课程背景和目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历史学科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近现代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近代中国社会的背景和特点:包括晚清封建社会的危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等。

2. 近代中国政治的演变:包括晚清政治的改革与变革、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与发展等。

3. 近代中国经济的变革:包括近代中国经济的启蒙与发展、近代中国的工商业与农村经济等。

4. 近代中国文化的变革:包括近代中国文化的启蒙与变革、中国传统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等。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讨论、研究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开展研究项目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要求和评价方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学生应该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近现代史的基本概念,掌握近现代中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分析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3. 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该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应该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对历史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讨论、研究报告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要求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堂要求
• ☛考勤情况记录采取倒扣分方式,原
则上旷课一次扣5分,旷课四次平时成 绩为零,旷课六次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二、关于递交作业与参与讨论情况说明
• (一)递交的作业 • 1、课堂笔记和平时读书笔记 • 1)根据老师授课内容记录课堂笔记。 • 2)读书笔记:要求每一位学生认真阅读
教材,并在此基础上,以每一章为单位,撰 写阅读摘要,阅读摘要由章节摘要(500字, 章节结束前)+学习心得(300字,章节结束 后)组成。
期者只能获得及格分数。
• ⑥写作格式: • (A)统一采用A4纸。 • (B)正文标题为黑体加粗三号字,内容
采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单面打印。 如有引文,请在文章末尾注明参考文献和 引文出处。
• ⑦ 调查报告随附期末试卷中,作为期末
考试成绩一部分。

• 4、撰写课外阅读读书笔记 • 按照要求阅读教师指定参考书中的一本,
• 1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说明:
• 如果各位想另外选择阅读书
目,请事先与老师沟通协商, 否则所递交的论文无效。
(二)参与讨论
• 本课程共有四次讨论课,时间分别为
1、第一次讨论课:社会考察实践活动 设计方案交流
• 安排在教学周第5周,交流实践活
动开展前学生设计的实践方案,通过 好的方案设计交流引导学生正确开展 实践活动。
只能获得及格分数。抄袭者该论文成绩为0 分。
• (5)满分为10分。 • (6)写作格式: • (A)统一采用A4纸格式。必须打印“页
眉”。页眉左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采 用三号宋体字,页眉右边用五号宋体字打 印题目。在页眉上只打印主标题。
• (B)正文标题为黑体加粗三号字,内容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该课程主要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事件和发展趋势,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

二、基本内容
1. 清朝崩溃和两次鸦片战争:探讨清朝政治制度的腐败和与外国的交往,以及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和危机。

2. 太平天国运动:了解该运动的起因、特点、目标和失败原因,并探讨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3. 甲午战争和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探讨中国近代化的起源、推进和挫折,以及思想家们的思想和贡献。

4. 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目标、过程和意义,以及中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5.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在当时的变革中,以及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影响。

6. 国共合作与军阀混战:探讨国共两党在野外和战争中的角色,以及民族团结、抗日战争和内战的交替。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建设: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和重大事件,以及建立新中国的道路、经验和成果。

三、教材与参考资料
1. 《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范文澜)
2. 《中国近代史》(人民出版社,主编:梁启超)
3. 《近代中国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主编:黄仁宇)
4. 《中国近代学术史》(中华书局,主编:郑振铎)
5. 《现代文学与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主编:钱钟书)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分组讨论和研究报告等,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和自主学习。

评估方式包括考试、论文和讨论等,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历史事件和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阐述。

中国近现史纲要 教学标准

中国近现史纲要 教学标准

中国近现史纲要教学标准
中国近现史纲要是中小学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旨在介绍中国自
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情况。

教学标准旨在指导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展示学生对中国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国近现史纲要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包括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

此外,还需要学生比较不同历
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化,理解其原因和影响。

教学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参与小组讨论和独
立研究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历史研究和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收集
和整理历史资料,分析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历史观
点和理论。

教学标准要求学生熟悉使用历史术语和概念,能够准确表达对历
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同时,学生应该加强对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的
理解,培养对历史过程和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学标准还要求学生培养文献解读和历史研究的技巧,学会使用
不同的历史资料和工具进行独立研究。

学生应该能够在历史问题的分
析和解答中,灵活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研究方法。

教学标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合理设计教学任
务和活动。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探
究精神,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培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培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点及参考资料》培训1.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点在教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时,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的要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我们需要从清朝末期开始,解释我国近现代史的背景和基本概念,包括晚清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动荡局面,以及我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我们需要重点介绍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比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以及等,着重讲解这些事件对我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为什么这些事件成为了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节点。

另外,我们还需要强调我国近现代史的国际影响,包括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以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史的整体把握。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近现代史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理解我国近现代史所带来的启示和警示,促使他们对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 参考资料在教学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时,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优质的参考资料,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参考资料:-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全本:这是一本系统全面地介绍我国近现代史的著作,内容包括事件、人物、概念等方方面面,适合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我国近现代史。

- 《我国近现代史教程》:此书较为简洁地介绍了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和事件,适合作为教材辅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 《我国近现代史名著选读》:这本书选取了一些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著作和文献,有助于学生对我国近现代史的原始资料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参考资料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性地学习我国近现代史,加深对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的理解和把握。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教学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这一时期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我国当代发展的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这段历史,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我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更能够领悟到历史对我们的启示和教益。

只有深刻理解我国近现代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当代情况,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新学期伊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教学在全国各高校全面展开。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16号文件,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新方案,我们必须深入领会中央精神,吃透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适合学生的思想实际。

笔者认为,要搞好“纲要”课程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首先要界定中国近现代史上限、下限和基本线索传统的观点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是中国当代史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中关于中国近现代史概念的定位是: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1/ 16现代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本质和主流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教材中关于“中国近现代史”概念的定位与过去的传统观点有明显的区别,改变了过去的说法。

为了配合教材这一说法,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有必要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导论”时首先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阶段的标准和基本线索搞清楚。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也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

第一,要首先搞清楚划分“中国近现代史”阶段分期的标准。

所谓分期问题,就是要从纷繁复杂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现象中,找到一条线索,循此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划分为若干符合其自身逻辑的阶段,以充分展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演变脉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让学生讲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让学生讲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让学生讲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历史课程,掌握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国家发展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讲课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个简要的课程大纲,涵盖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对于这些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影响进行概括。

在准备课程大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于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查阅和整理,同时培养自己的信息检索和整理能力。

其次,让学生进行课堂讲解。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准备的课程大纲进行讲解,同时可以加入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性,同时需要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就所讲解的内容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分析,同时可以向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和观点。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需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让学生讲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国家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责任感。

我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将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知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 1 -。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说明与要求

《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说明与要求
关于课程的说明: 公共基础课,3个学分,每周三节课。
关于考试与成绩: 期末(笔试):50% 平时(考勤、回答问题等):20% 实践:20% 期中作业:10%
实践教学操作说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近现代史纲要”调整成绩构成及实践教学的说明》; :《2017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 “踏寻红色史迹 讲好家乡故事”暑期主题调研活动方案》;
实践环节要求:
分组进行,自主选题,分工合作,形成成 果,集中汇报。
分组与汇报要求:??
选题建议:
紧扣中国近现代历史主题;结合专业;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
优秀选题举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切实加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在已有基础上,继续深化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努力在近三年将本课程通过学校优秀课程评估、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二、建设措施1.不断充实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由于授课的对象已经是九零后的大学生,受互联网的影响,接受信息量大,仅依靠书本的知识、按章节的内容讲授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学生的要求了;该课程的内容在学生(特别是文科生)中学已经学过了,重复教授已无意义。

为此必须改革现有的授课内容与方式。

课程组要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社会发展现实和大学生思想特点,具体规划教学内容,对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机把握,创设自己特色,逐步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变。

同时,逐步探索按专题进行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2.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课程讲授不仅是传递文化知识体系,而且是促进学生认识、能力、技能等全面发展的手段,而讲授方法将直接影响以上各项目标的实现,为此要求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不断研究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提倡“讨论式”和“启发式”,不用“灌注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自觉学习。

3.切实开展教研、教改树立教学质量中心意识,形成“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理念,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通过集体备课,利用学术前沿资源,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本课程的特点,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教研课题,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

4.继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中央及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

因此,要根据“纲要”课的特点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探索出一套学生乐于参加且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课程建设步骤第一阶段(2011.10-2012.10)1.完善网络课程相关内容。

中国近代史科目要求

中国近代史科目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教学实施计划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了解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中国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信念,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二、教学要求与重点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要求:了解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了解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弄清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目的及中国怎样一步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要求,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以及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 第一专题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要求:阐述外国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阐述中国为什么必须进行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阐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经验教训;认识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激发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复兴中华”拼搏创新。

教学重点: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激发民族意识与责任感。

四、第二专题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要求:了解近代中国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明晰无论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真正指明出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王树增军事纪实文学三种:《长征》、 《解放战
争》(上、下)、《远东朝鲜战争》,解放军文艺出 版社,2009
• 10、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年
• 11、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2、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期末考试计算:
• 课程考试书面成绩40%+社会考察实
践报告10%,共计50分。
考试时间:
• 第十七周
• 本课程不设免考名额,所有学生都要参加
全部考核环节
• (二)平时成绩共50分,占总评成
绩50%,具体内容如下:
• ☛平时成绩计算:课堂笔记和平时读
书笔记20%+课堂讨论10%+考察实践活 动开展情况10% +平时课外阅读笔记 10%,共计50分。
• (2)字数要求:1000字左右 • (3)内容:读书笔记内容应包括三个主要部
分——
• (A)介绍你阅读的书目的主要内容,字数为300
字左右;
• (B)你对该书的总体印象和认识;字数为200字
左右
• (C)你对该书内容中的那个部分印象最深?请
谈谈你的个人体会。字数为500字左右。
• (4)读书笔记递交时间:第7周。逾期者
论10%+考察实践活动开展情况10% +平 时课外阅读笔记10%+课程考试书面成 绩40%+社会考察实践报告10%。
• 读书笔记和调研报告不做,原则上本
课程必须重修。
一、《中国近代史纲要》总评成绩组 成内容
• (一)期末成绩占50% • 本课程在学期末将举行全校统
一开卷期末考试(卷面分数100 分),实行考教分离原则。期末成 绩按50%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 ☛第4周发至邮箱;第5周,进行社会
考察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交流
• ☛满分为10分
实践计划书
必须明确:
• 实践地点 • 实践的大致时间(早于第十四周) • 实践人员组成(3-5人的成员名单,指
明小组长是谁)
• 选择这是实践地点的原因(略作说明)
• 3、学期结束时递交社会考察实践总结
报告
• ☛要求根据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撰
课堂讨论的要求
• ☛参加课堂讨论的发言原则应该脱稿,讨论课原
则上每一位同学只能参加一次,每次讨论课参与 人数约为15人,上台发言的同学要求脱稿讲,可 以不做PPT(最后一次讨论除外);
• ☛ 每个班级设立一名课程联系人,四次讨论课由
这些联系人策划实施,每次讨论由其中一名联系 人负责、其余联系人配合,每次参与讨论的学生 由联系人负责推荐。
期者只能获得及格分数。
• ⑥写作格式: • (A)统一采用A4纸。 • (B)正文标题为黑体加粗三号字,内容
采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单面打印。 如有引文,请在文章末尾注明参考文献和 引文出处。
• ⑦ 调查报告随附期末试卷中,作为期末
考试成绩一部分。

• 4、撰写课外阅读读书笔记 • 按照要求阅读教师指定参考书中的一本,
• 主题:建党九十周年
• 4、第四次讨论课:实践过程的体
会和经验交流
• 安排在教学周第14周, • 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交流实践活
动的体会和心得
• 上台报告的同学要制作ppt • Ppt中内容主要围绕实践活动展开,可以包
括实践活动地点的介绍、实践活动的照片 等
• Ppt中必须包含小组成员在实践地点的集体
2、第二次讨论课:课外自主阅读,读书 笔记交流
• 安排在教学周第8周,学生就自己选定
的课外阅读材料撰写读书笔记情况进 行交流。
• 3、第三次讨论课:社会热点问题交流
• 安排在教学周第12周 • 参加谈论的同学提前1周交发言提纲 • 目的:主要是以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解
读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以史为镜”, 从历史的角度去重新解读当代的热点问 题。
• ☛考勤情况记录采取倒扣分方式,原
则上旷课一次扣5分,旷课四次平时成 绩为零,旷课六次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二、关于递交作业与参与讨论情况说明
• (一)递交的作业 • 1、课堂笔记和平时读书笔记 • 1)根据老师授课内容记录课堂笔记。 • 2)读书笔记:要求每一位学生认真阅读
教材,并在此基础上,以每一章为单位,撰 写阅读摘要,阅读摘要由章节摘要(500字, 章节结束前)+学习心得(300字,章节结束 后)组成。
• 1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说明:
• 如果各位想另外选择阅读书
目,请事先与老师沟通协商, 否则所递交的论文无效。
(二)参与讨论
• 本课程共有四次讨论课,时间分别为
1、第一次讨论课:社会考察实践活动 设计方案交流
• 安排在教学周第5周,交流实践活
动开展前学生设计的实践方案,通过 好的方案设计交流引导学生正确开展 实践活动。
• 5、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九州出版
社,2010
• 6、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1-4),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 7、 萨苏作品两种:《国破山河在》、《尊严不是无
代价的》,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2009
• 8、《星火社2009
只能获得及格分数。抄袭者该论文成绩为0 分。
• (5)满分为10分。 • (6)写作格式: • (A)统一采用A4纸格式。必须打印“页
眉”。页眉左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采 用三号宋体字,页眉右边用五号宋体字打 印题目。在页眉上只打印主标题。
• (B)正文标题为黑体加粗三号字,内容采
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单面打印。
写报告(不少于1500字左右)
社会考察实践总结报告撰写要求
• ①题目:自拟,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 ②字数要求:1500字左右 • ③内容: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足,能够提
出自己的看法。抄袭者该论文成绩为0分。
• ④满分为20分。(占期末成绩10%) • ⑤递交时间:第14周交,以纸质版上交。逾
汪泓校长在新生教育上提出的“十 项大学生基本素质”
阅读一批中外名著 组织一次集体活动 练就一手工整汉字 参加一次志愿服务 参演一场文艺活动
接受一次海外教育 参与一次演讲比赛 完成一项创新活动 加入一个社团组织 掌握一项健身技能
讨论以及作业上交时间节点:
编号
作业名称
作业上交时 讨论时间 形式 间
1
6、《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外指定阅读书 目:
• 1、 金一南,《苦难辉煌》,华夏出版社2010 • 2、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
耀中国》),作家出版社,2008
• 3、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9 • 4、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
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 ☛阅读摘要要求使用统一笔记本,不能打印。 • ☛范围:第一章————第八章 • ☛阅读笔记每章结束抽查,第16周统一交
• 2、考察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 ☛社会考察实践总的主题为“近现代
中国的变迁与发展——以上海地区为 例”,
• ☛学生按每3至5人组成实践小组 • ☛每一小组撰写并提交一份实践计划
社会考察实 4
5
电子版
践活动设计
方案
2
读书笔记 7
8
两者皆可
3
热点问题讨论 11
12
电子版
4
课堂笔记与阅 读笔记
16
统一笔记本,手写
5
社会实践总结 14
14
纸质版
报告
并撰写读书笔记。
• (1)读书笔记可以是书面提交,也可通过
网络提交电子版本。(同一个班级需要以同 样方式提交)
• (2)读书笔记要求介绍阅读书目的主要内
容或精神,并有自己的体会与认识。
• (3)读书笔记要求不少于1000字,第7周前
递交,并与第8周进行课堂交流。
读书笔记撰写要求:
• (1)范围:指定书目中任选一本,阅读并撰写 读书体会(阅读书目见后)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基本情况 介绍
一、《中国近代史纲要》总评成绩组 成内容
•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平时成绩与期
末开卷考试相结合方式,其中平时 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分值为50%; 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分 值为50%。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 评成绩组成内容
• 考试成绩计算: • 课堂笔记和平时读书笔记20%+课堂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