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一阶逻辑的推理理论
第五章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为什么?)
或
xF(x)y(G(z,y)H(y))
(代替规则)
xy(F(x)(G(z,y)H(y)))
(5)可用换名规则,也可用代替规则,这里用代替规则
x(F(x,y)y(G(x,y)H(x,z)))
x(F(x,u)y(G(x,y)H(x,z)))
xy(F(x,u)G(x,y)H(x,z)))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opyright © 《离散数学》精品课程小组 1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第五章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量词否定等值式) (量词分配等值式)
xF(x)xG(x)
xF(x)xG(x)
xF(x)yG(y)
xy(F(x)G(y)) 两种形式是等值的 (3)xF(x)xG(x)
xF(x)xG(x) x(F(x)G(x)) 或 xy(F(x)G(y))
(为什么?) (为什么?)
3/21/2021 10:20 AM
第五章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第一节 一阶逻辑等值式与置换规则
一、等值式与基本的等值式 1.等值式(定义 5.1)AB 当且仅当 AB 为永真式(A 与 B 为任意的一阶逻辑公式) 注意:与定义 2.1 的区别与联系
第五章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实例
例1 将下面命题用两种形式符号化, 并证明两者等值: (1) 没有不犯错误的人 解 令F(x):x是人,G(x):x犯错误. x(F(x)G(x)) 或 x(F(x)G(x)) x(F(x)G(x)) x(F(x)G(x)) x(F(x)G(x)) x(F(x)G(x)) 量词否定等值式 置换 置换
2019/1/15
2
5.1 一阶逻辑等值式与置换规则
定义5.1 设A, B是两个谓词公式, 如果AB是永真式, 则称A 与B等值, 记作AB, 并称AB是等值式 基本等值式 第一组 命题逻辑中16组基本等值式的代换实例 例如,xF(x)xF(x), xF(x)yG(y) xF(x)yG(y) 等 第二组 (1) 消去量词等值式 设D ={a1, a2, … , an} ① xA(x) A(a1)A(a2)…A(an) ② xA(x) A(a1)A(a2)…A(an)
2019/1/15 20
量词消去引入规则
1. 全称量词消去规则(-) xA(x) A(y) 或 xA(x) A(c)
其中x,y是个体变项符号, c是个体常项符号, 且在A中x不在y 和y的辖域内自由出现. 2. 全称量词引入规则(+) A(x) xA(x) 其中x是个体变项符号, 且不在前提的任何公式中自由出现
2019/1/15
15
一阶逻辑推理规则
一阶逻辑推理规则
一阶逻辑推理的规则包括:
1. 双重否定律:¬¬ P ⇔ P
2. 交换律:(P∨ Q) ⇔ (Q∨ P), ( P∧ Q) ⇔ ( Q ∧ P)
3. 结合律:(P∨ Q)∨ R ⇔ P∨ (Q∨ R) ,(P∧ Q)∧ R ⇔ P∧ (Q∧ R)
4. 分配律:P∨ (Q∧ R) ⇔ (P∨ Q)∧ (P∨ R),P∧(Q∨ R) ⇔ (P∧ Q)∨ (P∧ R)
5. 摩根定律:¬(P∨ Q) ⇔¬P∧¬Q,¬(P∧ Q) ⇔¬ P∨¬ Q
6. 吸收律:P∨ (P∧ Q) ⇔ P,P∧ (P∨ Q) ⇔ P
7. 补余律:P∨¬ P ⇔ T, P∧¬ P ⇔ F
8. 量词转换率:∃x P(x) ⇔∃x(P(x)),∀x P(x) ⇔∀x(P(x))
9. 前向链接:通过置换,消去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然后进行前向链接。
一阶逻辑推理理论
前提引入 EI ① 前提引入 UI③ ②化简 ④⑤假言推理 ②化简 ⑥⑦合取 EG⑧
将证明的步骤改为:
证明: ① x ( F(x) → G (x) ) ② F(c) → G(c) ③ x ( F(x) ∧ H(x) ) ④ F(c) ∧ H(c) ⑤ F(c) ⑥ G(c) ⑦ H(c) ⑧ G(c) ∧ H(c) ⑨ x ( G(x) ∧ H(x) )
前提: x ( F(x) → G(x)) ,x ( F(x) ∧ H(x) ) 结论: x ( G(x) ∧ H(x) )
证明: ① x ( F(x) ∧ H(x) ) ② F(c) ∧ H(c) ③ x ( F(x) → G (x) ) ④ F(c) → G(c) ⑤ F(c) ⑥ G(c) ⑦ H(c) ⑧ G(c) ∧ H(c) ⑨ x ( G(x) ∧ H(x) )
作业
一阶逻辑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任何自然数都是整数,存在着自然数, 所以存在着整数。个体域为实数集 R。
百度文库
例: 在自然数集中,设F(x)为x是奇数,G(x)是x 是偶数,则xF(x)∧xG(x)是真命题.以下推论 是否正确: (1) xF(x)∧xG(x) 前提引入 (2) xF(x) (1)化简规则 (3) xG(x) (1)化简规则 (4) F(a) (2)EI规则 (5) G(a) (3)EI规则 × (6) F(a)∧G(a) (4)(5)合取规则 (7) x(F(x)∧G(x)) (6)EG规则 出错的原因是存在量词消去规则xA(x) A(c) 时违背了条件:c是使A为真的特定的个体常项
一阶逻辑的推理理论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一阶逻辑推理规则
(1)前提引入规则 (2)结论引入规则 (3)置换规则 (4)代入规则(代换实例) 代入规则(代换实例)
一阶逻辑推理规则
(5)全称特定化规则(US) 全称特定化规则(US) (6)存在特定化规则(ES) 存在特定化规则(ES) (7)全称一般化规则(UG) 全称一般化规则(UG) (4)存在一般化规则(US) 存在一般化规则(US)
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例2 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前提: x(P(x)∨ 前提: ∀x(P(x)∨Q(x)), ∀x ┐P(x) 结论: 结论: ∃x Q(x) 证明:用归谬法。 证明:用归谬法。 ① ∀x ┐P(x) ② ┐P(y) ③ ┐∃x Q(x) ④ ∀x ┐Q(x) ⑤ ┐Q(y) ⑥ ┐P(y)∧┐Q(y) ⑦ ┐(P(y)∨Q(y)) ┐(P(y)∨ x(P(x)∨ ⑧ ∀x(P(x)∨Q(x)) P(y)∨ ⑨ P(y)∨Q(y) ┐(P(y)∨Q(y))∧(P(y)∨ ⑩ ┐(P(y)∨Q(y))∧(P(y)∨Q(y)) ⑩为矛盾式。由归谬法,推理正确。 为矛盾式。由归谬法,推理正确。 前提引入 ① US 否定结论引入 ③ 置换 ④ US ②⑤合取 ②⑤合取 ⑥置换 前提引入 ⑧ US ⑦⑨合取
∀xA( x) ⇒ A( y )
∃xA( x) ⇒ A(c)
第五章 一阶逻辑推理理论
二、命题逻辑代换得到谓词公式的等值式 p, 都换成 如p ,将p都换成xF(x),则有: 都换成 ,则有: xF(x) xF(x) p∨ , 换成F(x),q换成 换成G(x)有: 如p→q ∨q,将p换成 → 换成 换成 有 F(x)→G(x) F(x)∨G(x) → ∨ p∨q →q p→ ∨ F(x)∨G(x) F(x)→G(x) ∨ → 总结 的命题逻辑的等值式, 所有的命题逻辑的等值式 均可以代换得到, 所有的命题逻辑的等值式,均可以代换得到,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需要单独记忆。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需要单独记忆。
三、消去量词等值式 设个体域为有限集D={a1,a2,...,an},则有 设个体域为有限集 则有 xA(x) A(a1)∧A(a2)∧… ∧A(an) ∧ ∧ xA(x) A(a1)∨A(a2) ∨… ∨A(an) ∨ 例:D={a,b,c} ,则x(F(x)→G(x)) → (F(a)→G(a))∧(F(b)→G(b))∧(F(c)→G(c)) → ∧ → ∧ → x(F(x)∨(G(a)∨G(b)∨G(c))) ∨ ∨ ∨ (F(a)∧F(b)∧F(c))∨(G(a)∨G(b)∨G(c)) ∧ ∧ ∨ ∨ ∨ xyF(x,y) x(F(x,a)∧F(x,b)∧F(x,c)) ∧ ∧ (F(a,a)∧F(a,b)∧F(a,c)) ∨ (F(b,a)∧F(b,b)∧F(b,c)) ∧ ∧ ∧ ∧ 先里后外不能反! ∨ (F(c,a)∧F(c,b)∧F(c,c)) 先里后外不能反! ∧ ∧
离散数学结构 第5章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复习
第5章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主要内容
1. 等值式与基本的等值式
①在有限个体域中消去量词等值式
②量词否定等值式
③量词辖域收缩与扩张等值式
④量词分配等值式
2. 基本规则
①置换规则
②换名规则
③代替规则
3. 前束范式
4. 推理理论
①推理的形式结构
②推理正确
③构造证明
④新的推理规则
全称量词消去规则,记为UI
全称量词引入规则,记为UG
存在量词消去规则,记为EI
存在量词引入规则,记为EG
学习要求
1. 深刻理解重要的等值式,并能熟练地使用它们。
2. 熟练地使用置换规则、换名规则和代替规则。
3. 准确地求出给定公式的前束范式(形式可不唯一)。
4. 正确地使用UI、UG、EI、EG规则,特别地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
5. 对于给定的推理,正确地构造出它的证明。
5.1 一阶逻辑等值式与置换规则
定义5.1设A,B是一阶逻辑中任意两个公式,若A B是永真式,则称A与B是等值的。记做A B,称A B是等值式。
谓词逻辑中关于联结词的等值式与命题逻辑中相关等值式类似。下面主要讨论关于量词的等值式。
一、基本等值式
第一组代换实例
由于命题逻辑中的重言式的代换实例都是一阶逻辑中的永真式,因而第二章的16组等值式给出的代换实例都是一阶逻辑的等值式的模式。例如:
xF(x)┐┐xF(x)
x y(F(x,y)→G(x,y))┐┐x y(F(x,y)→G(x,y))
等都是(2.1)式的代换实例。又如:
F(x)→G(y)┐F(x)∨G(y)
x(F(x)→G(y))→zH(z)┐x(F(x)→G(y))∨zH(z))
等都是(2.1)式的代换实例。
第五章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
① xF(x) 附加前提引入
② F(y)
③ x(F(x)G(x))
①UI
前提引入
④ F(y)G(y)
⑤ G(y)
③UI
②④假言推理
⑥ xG(x)
⑤UG
本题可以使用附加前提证明法,为什么上例不能用?
第五章 小结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主要内容 重要的等值式 ① 在有限个体域内消去量词等值式 ② 量词否定等值式 ③ 量词辖域收缩与扩张等值式 ④ 量词分配等值式 基本规则 ① 置换规则 ② 换名规则 ③ 代替规则 前束范式与公式的前束范式 自然推理系统F
第五章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本章的主要内容
一阶逻辑等值式与基本的等值式 置换规则、换名规则、代替规则 前束范式 一阶逻辑推理理论 本章的先行基础是前四章 本章是集合论各章的先行基础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关系
5.1 一阶逻辑等值式与置换规则 一、等值式与基本的等值式
1.等值式(定义5.1)AB当且仅当AB为永真 式(A与B为任意的一阶逻辑公式)
② xA(x)A(a1)A(a2)…A(an)
(2)量词否定等值式
① xA(x)xA(x)
② xA(x) xA(x)
(3)量词辖域收缩与扩张等值式. A(x)是含x自由出现的公式,B中不含x的出现
关于全称量词的: ① x(A(x)B)xA(x)B ② x(A(x)B) xA(x)B ③ x(A(x)B)xA(x)B ④ x(BA(x))BxA(x)
一阶逻辑演算
关于全称量词∀的:
关于存在量词∃的:
① ∀(A() ∧ B)∀A() ∧ B
⑤ ∃(A() ∧ B)∃A() ∧ B
② ∀(A() ∨ B)∀A() ∨ B
⑥ ∃(A() ∨ B)∃A() ∨ B
③ ∀(A()→B)∃A()→B
⑦ ∃(A()→B)∀A()→B
⑥得到公式的前束范式
【注意】
①公式的前束范式不唯一
②求公式的前束范式涉及的知识内容:
14个谓词逻辑的基本等值式、置换规则(16组
命题逻辑的基本等价式)、换名规则、代替规则进行等值演算。
例5.6求下列公式的前束范式
(1) x(M(x)F(x))
解: 原式 x (M(x)F(x))
¬∃ x(F(x) ∧ G(x))不是前束范式
∀x ¬(来自百度文库(x) ∧ G(x))是前束范式
注:所有量词均非否定地出现在公式最前面且它的辖域一直延伸到公式之末
定理5.1(前束范式存在定理)一阶谓词逻辑中的任何公式都存在与之等值的前束范式
。
设G是任一谓词公式, 通过下述方法可将其转化为与之等价的前束范式:
5)前束范式不“唯一”的原因:
是否消去“→”和“”;
改名时采用换名规则还是代替规则;
采用不同的基本等值式;
“画蛇添足”型;
5.3一阶逻辑的推理理论
谓词逻辑(LP)推理是逻辑推理(LS)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证明 只要证明在某个解释下两边的式子不等值。 取解释I: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N; (1)取F(x):x是奇数,代替A(x); 取G(x):x是偶数,代替B(x)。 则x(F(x)∨G(x))为真命题, 而xF(x)∨ xG(x)为假命题。 两边不等值。
21
例5.2
(2) x(F(f(x))∧G(x,f(x)) (F(f(2))∧G(2,f(2))) ∨ (F(f(3))∧G(3,f(3))) (F(3)∧G(2,3)) ∨ (F(2))∧G(3,2)) (1∧1) ∨ (0∧1) 1
26
例5.4的解答
(3) xyL(x,y) (L(2,2)∨L(2,3)) ∧ (L(3,2)∨L(3,3)) (1∨0) ∧ (0∨1) 1
(1)xF(x,y,z)→yG(x,y,z)
(2)x(F(x,y)→ yG(x,y,z))
解答 (1)xF(x,y,z)→ yG(x,y,z) tF(t,y,z)→yG(x,y,z) tF(t,y,z)→wG(x,w,z) 或xF(x,y,z)→yG(x,y,z) xF(x,t,z)→yG(x,y,z) xF(x,t,z)→yG(w,y,z)
证明 (2)x(A(x)∧B(x)) <≠> xA(x)∧xB(x) x(F(x)∧G(x)):有些x既是奇数又是偶数为假命题; 而xF(x)∧xG(x):有些x是奇数并且有些x是偶数为真 命题。 两边不等值。
第5章-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例5.3—消去量词
例5.3 设个体域为D={a,b,c},将下面各公式的量词消去:
(1) x(F(x)→G(x))
(2) x(F(x)∨ yG(y))
(3) xyF(x,y)
解答 (1)x(F(x)→G(x))
(F(a)→G(a)) ∧ (F(b)→G(b)) ∧ (F(c)→G(c))
量词的次序
x yA(x, y) y x A(x, y) x yA(x, y) y x A(x, y) y xA(x, y) x y A(x, y) x yA(x, y) y x A(x, y) x yA(x, y) y x A(x, y)
其中A(x),B(x)为含x自由出现的公式。
证明 只要证明在某个解释下两边的式子不等值。 取解释I: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N; (1)取F(x):x是奇数,代替A(x); 取G(x):x是偶数,代替B(x)。 则x(F(x)∨G(x))为真命题, 而xF(x)∨ xG(x)为假命题。 两边不等值。
22
例5.2
证明 (2)x(A(x)∧B(x)) <≠> xA(x)∧xB(x) x(F(x)∧G(x)):有些x既是奇数又是偶数为假命题; 而xF(x)∧xG(x):有些x是奇数并且有些x是偶数为真 命题。 两边不等值。
说明 全称量词“”对“∨”无分配律。 存在量词“”对“∧”无分配律。 当B(x)换成没有x出现的B时,则有 x(A(x)∨B) xA(x)∨B x(A(x)∧B) xA(x)∧B
5.3 一阶逻辑推理理论
(9) 析取三段论规则 ) 析取三段论规则. (10)构造性二难推理规则 )构造性二难推理规则. (11)合取引入规则 )合取引入规则. 规则. (12)UI规则 ) 规则 (13)UG规则 规则. ) 规则 规则. (14)EI规则 ) 规则 规则. (15)EG规则 ) 规则 F 中的推理过程类似命题演算自然推理系统 P.
作业: 作业: P86
15. (2) (4) 23.
第五章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第1节 一阶逻辑等值式与置换规则 第2节 一阶逻辑的前束范式 第3节 一阶逻辑推理理论
第3节 一阶逻辑推理理论 节
一、推理定律 二、推理规则 三、一阶逻辑自然推理系统 F
一、推理定律
第一组 命题逻辑推理定律的代换实例
例如: 例如:
∀xF( x) ∧∀yG( y) ⇒ ∀xF( x) ∨⋯ ∀xF( x) ⇒ ∀xF( x) ∨ ∃yG( y) ∨⋯
在自然推理系统F中 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例5.10在自然推理系统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在自然推理系统 前提: 前提 结论: 结论
∀x(F( x) →G( x)), ∃x(F( x) ∧ H( x)) ∃x(G( x) ∧ H( x))
在自然推理系统F 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例5.11 在自然推理系统 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不存在着能表示成分数的无理数, 不存在着能表示成分数的无理数 有理数都能 表示成分数. 因此,有理数都不是无理数. 表示成分数 因此,有理数都不是无理数
离散数学第五版第二章(耿素云、屈婉玲、张立昂编著)
2)∃xG(x) 真命题 12
2.1一阶逻辑的基本概念
(4)说明:本书中,讨论命题符号化时,若没有指
明个体域,就采用全总个体域。
例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讨论真值: 1) 凡是偶数均能被2整除。
2) 存在着偶素数。
3) 没有不犯错误的人。
4) 在北京工作的人未必都是北京人。 5) 一切人都不一样高。
6) 每个自然数都有后继数。
13
2.1一阶逻辑的基本概念
(5)注意:
1) 分析命题中表示性质和关系的谓词,分别符号化为一元和n (n>=2)元谓词。
2) 根据命题的实际意义选用全称量词或存在量词。
3) 一般来说,多个量词出现时,它们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 4) 有些命题的符号化形式不仅一种。
5) 在引入特性谓词后,使用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符号化的形 式是不同的。
22
2.2一阶逻辑合式公式及解释
2. 封闭的公式(定义2.6)
设A是任意的公式,若A中不含自由出现的个体变项,则
称A为封闭的公式,简称闭式。
例如:x(F(x)G(x)),xy(F(x)G(x,y)) 闭式 x(F(x)G(x,y)),xyL(x,y,z) 不是闭式
换名规则 将量词辖域中出现的某个约束出现的个体变项及对应
称作个体常项,通常用a,b,c……表示。
例如:6大于5。
5.3一阶逻辑推理理论共20页
表示成分数. 因此,有理数都不是无理数.
作业: P86
15. (2) (4) 23.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9) 析取三段论规则. (10)构造性二难推理规则. (11)合取引入规则. (12)UI规则. (13)UG规则. (14)EI规则. (15)EG规则.
F 中的推理过程类似命题演算自然推理系统 P.
例5.8 设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F(x, y)为 x y.
指出在推理系统F 中,以 xyF(x,y)(真命题)为
二、推理规则
1.全称量词消去规则 ( 简记为 UI 规则或 UI )
xA(x) 或 xA(x)
A(y)
A (c)
两式成立的条件是:
(1)在第一式中,取代 x 的 y 应为任意的不在 A ( x ) 中约束出现的个体变项.
(2)在第二式中,c 为任意个体变项。 (3)用 y 或 c 去取代 A ( x )中自由出现的 x 时,一定
第二组 由基本等值式生成的推理定律
上一节给出的两组等值式中的每个等值式可生成 两个推理定律. 例如:
x F ( x ) x F ( x ) x F ( x ) x F ( x ) 和 x F ( x ) x F ( x )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x((F(x) G(x)) G(x)) xF(x)
x(F(x) G(x)) xF(x)
x(F(x) G(x)) yF(y)
xy(F(x) G(x) F(y))
5.3 一阶逻辑推理理论
1、全称量词消去规则(UI)
xA(x) A(y) xA(x) A(c )
x(A(x) B) (xA(x) B) x(A(x) B) (xA(x) B) x(A(x) B) (xA(x) B) x(A(x) B) (xA(x) B)
例:证明:
(xA(x) B) x(A(x) B) 证: ((x)A(x) B)
(x)(y)A(x,y)
对于甲村所有的人,乙村都有人和他同姓。 (y)(x)A(x,y)
存在一个乙村的人,甲村的人和他同姓。
(y)(x)A(x,y)
对于乙村的人,甲村都有人和他同姓。
(x)(y)A(x,y)
存在一个甲村的人,乙村的人都和他同姓。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在公式中出现的次序,不能随意更 换。具有两个量词的谓词公式,有如下一些蕴含关系。
05第五章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作业:
3, 5, 7, 12(2, 4), 14, 15(2,4),20, 22, 24
xy(F ( x) G( y) L( x, y))
5.2 一阶逻辑前束范式
定义(前束范式) 设A为一个一阶逻辑公式,若具有如下形式
Q1 x1Q2 x2 L Qk xk B 则称A为前束范式,其中Qi (1 i k)为或, B为不含量词的公式
定理(前束范式存在定理) 一阶逻辑中的任何公式都存在与之等值的前束范式
例 证明下列各等值式 (1) x(M ( x) F ( x)) x(M ( x) F ( x)) (2) x(F ( x) G( x)) x(F ( x) G( x)) (3) xy(F ( x) G( y) H ( x, y))
xy(F ( x) G( y) H ( x, y)) (4) xy(F ( x) G( y) L( x, y))
注:课本上的公式 x( A( x) B( x)) xA( x) xB( x) 如 D {9,10}, F ( x) : x为奇数,G( x) : x为素数, x(F ( x) G( x)) (F (9) G(9)) (F (10) G(10)) 0 1 1 xF ( x) F (9) F (10) 1 0 1 xG( x) G(9) G(10) 0 0 0 所以 xF ( x) xG( x) 1 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定义6.3(真包含关系)设A,B为集合,如 定义6 真包含关系) A 果B⊆A且B≠A,则称B是A的真子集,记作B⊂A。 B B B A B 显然B⊂A⇔B⊆A∧B≠A A∧B≠ B B⊂A的符号化为: x(x∈B→x∈A)∧∃x(x∈A∧x∉ ∀x(x∈B→x∈A)∧∃x(x∈A∧x∉B)
23
18
例:张三和李四是兄弟。李四和王五是兄弟。所 以张三和王五也是兄弟。 解:设 F(x,y):x和y是兄弟, a:张三,b:李四,c:王五 前提:F(a,b),F(b,c) 结论:F(a,c) 传递规则: ∀x∀y∀z(F(x,y)∧F(y,z)→F(x,z))
19
思考题
采用一阶逻辑构造证明法证明如下推理: 采用一阶逻辑构造证明法证明如下推理: 如果A 并且B 如果A⊆B并且B⊆C,则A⊆C。 集合的关系及其符号化
7
全称量词引入规则( UG规则,∀+) 全称量词引入规则(简称UG UG , ) xA( A(y)⇒∀xA(x) 公式成立的条件是: 1、在A(y)中y自由出现,且y取任何值时A均为真。 A y A 2、取代y的x不在A(y)中出现。 y x A
8
存在量词消去规则( EI规则,∃-) 存在量词消去规则(简称EI EI ∃ ) xA( ∃xA(x)⇒ A(c) 公式成立的条件是 1、c是使A为真的特定的个体常项 A 2、c不能已在A(x)中出现过 A 3、∃xA(x)中没有自由出现的个体变项 ∃xA(
15
前提:┐∃x(F(x)∧H(x)),∀x(G(x)→H(x)) ┐ ∧H( )),∀ →H( 结论:∀x(G(x)→┐F(x)) →┐F( ∀ 证明: ∧H( 前提引入 ① ┐∃x(F(x)∧H(x)) ┐F( ∨┐H( ② ∀x(┐F(x)∨┐H(x)) ①置换 →┐F( ③ ∀x(H(x)→┐F(x)) ②置换 →┐F( UI规则 ④ H(y)→┐F(y) ③UI →H( 前提引入 ⑤ ∀x(G(x)→H(x)) →H( UI规则 ⑥ G(y)→H(y) ⑤UI →┐F( ④⑥假言三段论规则 ⑦ G(y)→┐F(y) ④⑥ →┐F( UG规则 ⑧ ∀x(G(x)→┐F(x)) ⑦UG 16
9
例 设个体域为实数集合,F(x,y)为x>y。 , 指出在推理系统 F中,以① ∀x∃y F(x,y)(真命题)为前 ① ∃ , ( ) 提,推出④ ∀x F(x,c)(假命题)的原因。 ④ , ( ) ① ∀x∃y F(x,y) 前提引入 ∃ ( , ) ② ∃y F(z,y) ( , ) ① UI规则 ③ F(z,c) ( , ) ② EI规则 ④ ∀x F(x,c) ③ UG规则 ( , ) 解: 错误出在第③步, ③ 由于∃yF(z,y)有自由出现的z,不满足EI规则的条件3。 ∃ 所以对② ∃yF(z,y)不能使用EI规则。 ②
∀x(F(x)→G(x)) 前提引入 →G( →G( UI规则 F(c)→G(c) ①UI 前提引入 ∃x F(x) F(c) ③EI规则 EI 在②中取c = ½,则F(1/2)→G(1/2)为真。但在④ →G( ② c F ④ 中, F(1/2)为假,这样从真的前提推出了假的中间结果 ① ∃x F(x) F( 前提引入 EI规则 ② F(c) ①EI →G( ③ ∀x(F(x)→G(x)) 前提引入 →G( UI规则 ④ F(c)→G(c) ③UI ① ② ③ ④ 说明: 说明:在证明序列中应先引进带存在量词的前提,否则 可能会产生错误。 13
例5.11在自然推理系统F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5.11 前提:∀x(F(x)→G(x)),∃x(F(x)∧H(x)) →G( )),∃ ∧H( ∀ 结论:∃x(G(x)∧H(x)) ∧H( ∃ 证明: ∧H( ① ∃x(F(x)∧H(x)) ∧H( ② F(c)∧H(c) →G( ③ ∀x(F(x)→G(x)) →G( ④ F(c)→G(c) ⑤ F(c) ⑥ H(c) ⑦ G(c) ∧H( ⑧ G(c)∧H(c) ∧H( ⑨ ∃x(G(x)∧H(x)) 前提引入 EI规则 ①EI 前提引入 UI规则 ③UI ②化简 ②化简 ④⑤假言推理 ④⑤ ⑥⑦合取 ⑥⑦ EG规则 ⑧EG 14
说明: 说明: ∧H( ))不能采用EI EI规则 (1)┐∃x(F(x)∧H(x)) EI (2) 如果结论中量词是全称量词∀,则在证明过程中应使 ∀ 用UI UI规则第一式:∀xA(x)⇒ A(y) UI ∀xA( 如果结论中量词是全称量词∃,则在证明过程中应使 ∃ 用UI UI规则第二式:∀xA(x)⇒ A(c) UI ∀xA(
2
在一阶逻辑中称永真的蕴涵式为推理定律。 1、 命题逻辑中的重言蕴涵式,在一阶逻辑中的 代换实例,都是一阶逻辑中的推理定律。 例如:∀xF(x)∧∀yG(y)⇒∀xF(x) ∀xF(x)∧∀yG(y)⇒ xF(x)(化简律) xF(x)⇒ xF(x)∨∀yG(y)(附加律) ∀xF(x)⇒∀xF(x)∨∀yG(y) 2、 命题逻辑中的每个等值式均可产生两条推理 定律。 例如:∀xF(x)⇒┐┐∀xF(x) ∀xF(x)⇒┐┐∀ ┐┐∀xF(x)⇒ ┐┐∀xF(x)⇒∀xF(x)
11
例5.10 在自然推理系统F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任何自然数都是整数。存在着自然数。所以存在着整数。 个体域为实数集合R。 R 解: 设F(x):x为自然数,G(x):x为整数 F , 前提:∀x(F(x)→G(x)),∃x F(x) →G( )), ∀ 结论:∃x G(x) ∃ 注意:一阶逻辑 证明: 推理的证明需要首先 前提引入 消去量词再进行构造 ① ∃x F(x) 证明,最后再根据结 EI规则 论引入相应的量词! ② F(c) ①EI →G( ③ ∀x(F(x)→G(x)) 前提引入 其它与命题逻辑一 →G( UI规则 样!! ④ F(c)→G(c) ③UI ②④假言推理 ⑤ G(c) ②④ EG规则 ⑥ ∃x G(x) ⑤EG 12
全称量词消去规则( UI规则 全称量词消去规则(简称UI规则,∀-) UI规则, ) 这条规则含以下两种形式: xA( ∀xA(x)⇒ A(y) (1) xA( ∀xA(x)⇒ A(c) (2) 在推理过程中(1)、(2)两种形式可根据需要选用。 ( 两式成立的条件是 1 、 在(1 ) 式中,y为任意的不在A(x) 中出现的 ( y A 个体变项 2 、 在(2 ) 式中,c为任意的不在A(x) 中出现的 ( c A 个体常项 3、用y或c必须代替A(x)中所有的x c A x
3
3、一些其它的推理定律
例如: xA( xB( ∨B( (1)∀xA(x)∨∀xB(x)⇒∀x(A(x)∨B(x)) ))⇒ xA( (2)∃x(A(x)∧ B(x))⇒ ∃xA(x)∧ ∃x B(x) →B( ))⇒ xA( (3)∀x(A(x)→B(x))⇒ ∀xA(x)→∀x B(x) →B( ))⇒ xA( (4)∃x(A(x)→B(x))⇒ ∃xA(x)→∃x B(x)
24
思考题 采用一阶逻辑构造证明法证明如下推理: (1)如果A=B并且B=C,则A=C (2)如果A⊂B并且B⊂C,则A⊂C
25
20
定义6.1(包含关系)设A,B为集合,如果B 定义6 包含关系) 中的每个元素都是A中的元素,则称B为A的子集。 这时也称B被A包含,或A包含B。记作B⊆A。 B A A B B B⊆A的符号化为:∀x(x∈B→x∈A) ∀x(x∈B→x∈ 定义6 相等关系) 定义 6.2 ( 相等关系 ) 设A,B为集合,如果 B⊆A且A⊆B,则称A与B相等,记作A=B。 A B A 显然A=B⇔A⊆B∧B⊆A B∧B⊆ A A=B的符号化为: x(x∈B→x∈A)∧∀x(x∈A→x∈ ∀x(x∈B→x∈A)∧∀x(x∈A→x∈B)
4
构造证明方法在自然推理系统F中进行。 F 定义(自然推理系统F) F 自然推理系统F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F 1、字母表 2、公式 3、推理规则(15个) (1)前提引入规则 (2)结论引入规则 (3)置换规则
5
(4)假言推理规则(A→B)∧A⇒B (5)附加规则 A⇒(A∨B) (6)化简规则(A∧B)⇒A (7)拒取式规则(A→B)∧┐B⇒┐A (8)假言三段论规则(A→B)∧(B→C)⇒(A→C) (9)Biblioteka Baidu取三段论规则(A∨B)∧┐B⇒A (10)构造性二难推理规则 (11)合取引入规则 (12)UI规则(universal instantiation),∀∀ (13)UG规则(universal generalization),∀+ ∀ (14)EI规则(existential instantiation),∃∃ (15)EG规则(existential generalization),∃+ ∃ 6
10
存在量词引入规则( EG规则 存在量词引入规则(简称EG规则) EG规则) xA( A(c)⇒∃xA(x) (1) xA( A(y)⇒∃xA(x) (2) 公式成立的条件是: 1、在(1)中,c是特定的个体常项 2、在(2)中,y是自由出现的个体变项 2、取代c或y的x不能已在A(c)或A(y)中出现过
例5.12 在自然推理系统 F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不存在能表示成分数的无理数。有理数都能表示成分数。 因此,有理数都不是无理数。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解: 设 F(x):x为无理数,G(x):x为有理数, G H(x):x能表示成分数。 前提: ┐∃x(F(x)∧H(x)),∀x(G(x)→H(x)) ∧H( )), →H( 结论: ∀x(G(x)→┐F(x)) →┐F(
17
例 证明苏格拉底三段论:“凡人要死。苏格拉底 是人。所以苏格拉底要死。” 解:设F(x):x是人;G(x):x是要死的; F G a :苏格拉底 前提:∀x(F(x)→G(x)),F(a) →G( )), ∀ 结论:G(a) G 证明: →G( ① ∀x(F(x)→G(x)) 前提引入 →G( UI规则 ② F(a)→G(a) ①UI 前提引入 ③ F (a ) ②③假言推理 ④ G (a ) ②③
第五章 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5.3 一阶逻辑的推理理论
1
一阶逻辑推理的形式结构 在一阶逻辑中,推理的形式结构仍为 (A1∧A2∧…∧Ak)→B ∧A 若该式是永真式,则称推理正确,称B是A1,A2, B A …,Ak的逻辑结论。 ,A 此时将该式记为(A1∧A2∧…∧Ak)⇒B。 ( ∧A 一阶逻辑推理采用构造证明法加以证明。
21
定义6.3(真包含关系)设A,B为集合,如 定义6 真包含关系) A 果B⊆A且B≠A,则称B是A的真子集,记作B⊂A。 B B B A B 显然B⊂A⇔B⊆A∧B≠A A∧B≠ B B⊂A的符号化为: x(x∈B→x∈ ∀x(x∈B→x∈A)∧ x(x∈B→x∈A)∧∀x(x∈A→x∈ ┐(∀x(x∈B→x∈A)∧∀x(x∈A→x∈B))
采用一阶逻辑构造证明法证明如下推理: 如果A⊆B并且B⊆C,则A⊆C。 证:设F(x):x∈A,G(x):x∈B,H(x):x∈C F(x): G(x): H(x): F(x) 前提:∀x(F(x)→G(x)),∀x(G(x)→H(x)) ∀x(F(x)→G(x)), 结论:∀x(F(x)→H(x)) ∀ 证明: ① ∀x(F(x)→G(x)) 前提引入 ①UI规则 ② F(y)→G(y) 前提引入 ③ ∀x(G(x)→H(x)) ③UI规则 ④ G(y)→H(y) ①③假言推理 ⑤ F(y)→H(y) ⑤UG规则 ⑥ ∀x(F(x)→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