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区域(空间)规划是对由多个发展利益单元组成的区域空间中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持续协调所作的总体安排与战略部署。

主要发达国家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经验为我国开展区域规划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切实加强区域规划的调控功能,优化空间结构和开发秩序2.科学确定区域规划调控范围,实现由物质建设规划向经济发展规划的转变3.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责,注重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的衔接配合4.设立专门的区域规划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保障体系第一节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二、区域的划分1 .均质区域:区域内部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它区域,这称之为均质区域。

2 .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

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第二节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一、区域分析的概念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二、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调查基础数据)2.区域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共五篇)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共五篇)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共五篇)第一篇: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发展: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3.区域分析: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4.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即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地球表面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是由岩石、土壤、水、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5.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域性国民经济。

6.区域文化:包括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也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7.人口素质:即人口质量,由人口的体质状况、文化技术水平、道德修养等方面构成。

8.适度人口: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一个经济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9.区域政策: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

10.区域竞争力: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1.区域优势:就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

12.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1、区域发展新趋势有哪些?答:(1)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2)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2、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目标主要包括哪些?答:(1)充分发挥区域优势(2)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3)产业结构的先进性3、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特征有哪些?答: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层次性4、区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哪些?答:总体环境、产业环境、企业或公司环境5、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经济发展条件的地区差异。

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地区差异是造成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始基因。

虽然科技的进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某些自然条件,但是人们仍无法消除它们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2)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潜力。

由于各区域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各地的经济增长潜力客观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3)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促成作用。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可能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中获益,使其在地区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6、城镇化表现为什么?答: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转变;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7、区域一般划分为什么?答:依据区域的概念划分(内在的高度相关性)1、均质区:区域内部间特性的一致性与相似性,并以这种特性区别于其他的区域,常用均质度表示,如农业区与工业区。

2、结节区(功能区、枢纽区):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的,且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区域所组成,如商业区、经济开发区、大学城等,其中结点可有一个或多个,如上海经济区的中心有浦东与浦西。

对结节区的研究有利于认识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与区域的规划和发展密切相关依据对象划分1、自然地理区域:如黄淮流域、长白山生态系统2、经济区域:如海峡西安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3、文化区域:如闽南语区、东南亚华人文化圈依据尺度划分大区域、中等区域和小区域8、科技活动产出的主要形式有什么?答:科技论文、专利等9、什么是土地利用分区?答: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为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复习资料一、引言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是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涉及到对特定地理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复习资料介绍:区域分析的概念与方法、区域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步骤、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关系、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案例分析等。

二、区域分析的概念与方法1. 区域分析的概念区域分析是指对特定地理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以了解该区域的特点、问题和潜力,为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区域分析的方法(1)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区域内相关因素的描述、比较、分析等手段,揭示区域内的现象、问题和特征。

常用的方法有SWOT分析、PESTEL分析等。

(2)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区域内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客观的数据结果。

常用的方法有统计分析、回归分析、GIS分析等。

三、区域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步骤1.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理(1)综合性原理:区域规划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区域内各项发展目标的协调与统一。

(2)可行性原理:区域规划应基于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

(3)可持续性原理:区域规划应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未来世代的利益。

2. 区域规划的步骤(1)问题识别:明确规划目标,分析区域内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数据采集与分析:采集与区域发展相关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目标确定: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区域发展的目标和战略。

(4)方案设计: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

(5)评估与调整: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6)实施与监测:将规划方案转化为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关系区域分析与规划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分析教程期末考试重点

区域规划与分析教程期末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层)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区域系统。

2.节结区(功能区、枢纽区):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例如,城市经济区,即是以城市为中心,其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3,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

4、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

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具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下降的趋势。

5、区域发展: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6、区域空间结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各种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

7、经济区: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

8、主体功能区: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分的具有某种主体功能的规划区域。

二、填空选择1、人地关系阶段包括那些?(填、选)答;人作为地的奴隶阶段人试图成为地的主宰阶段人作为地的伙伴阶段2、简述钱纳里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填选)答:(1)传统社会阶段(2)工业化初期阶段(3)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阶段(4)工业化后期阶段(5)后工业化社会阶段(6)现代化社会阶段3、简述胡佛--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填)答:(1)自给自足阶段(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4)工业化阶段(5)服务业输出阶段4、区位因素的构成:自然因子,运输因子,劳动力因子,市场因子,集聚因子,社会因子。

5、区位论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的名称?1、古典学派时期: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龙哈德的“区位三角形”、韦伯的工业区位论2、近代学派时期: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学派、俄林的一般区位论3、现代学派时期(二战后):理论地理学,以区位论为核心邦吉的《理论地理学》6、区域开发决策的程序?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2、拟定备选方案;3、选择方案;4、方案的实施与修正7、区域发展重点包括包括哪些、部门重点包括哪些?区域发展重点即实现区域发展目标的突破口,包括部门重点和地区重点,靠重点部门、重点地区的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全)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绪论●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区域发展与区域研究●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第一节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是: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等。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其范围有大有小,是依据不同的要求,不同指标体系而划分出来的;其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地带”。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因而地域具有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纵向的、横向的)。

每个分区都是一个区域的组成部分。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二.区域的划分按划分标准的不同,区域的类型可划分为各种类型1.按物质内容:自然地理区域、社会经济区域(1)自然地理区域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依照一定的目的去揭示自然地理国环境结构。

自然地理区域的特定性质而划分出来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其中又可以分为非生态系统自然区域和生态系统自然区域。

非生态系统自然区域如流域、大地貌单元(平原区、山区、高原区)等。

生态系统自然区域如太平洋生态系统、黄淮海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长白山生态系统等。

(2)社会经济区域它包括经济区域和社会、文化区域。

经济区域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措施等对自然环境进行利用、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特定性质的生态地域综合体,由生产、交换、分配等环节构成的区域,如东北经济区、山西经济区等。

社会、文化区域是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骄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的特定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区域)等。

2.按内在结构(形态特征):均质区、结节区按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间在特性上存在的高度的相关性,分两种情况:1、均质区:区域内部间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区别于其它区域,这称之为均质区域,例如山区与平原区,干旱区与湿润区,农区与牧区,水稻区与小麦区,汉族区与少数民族区,吴语区与闽台语区,发达区与贫困区等等。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资料单元练习题第一章1.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形式。

2.区域概念中具有根本意义的是一个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间在特性上存在的高度相关性。

3.区域的本质特性,一是整体性(或系统系) ,二是结构性,区域另外还具有动态性等特性。

4.文化区属于均质区域。

城市经济区属于结节区域。

5.近代上海的崛起改变了整个长江三角洲的城市格局和系统,这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特性。

6. 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7.在传统区域研究中较重视对城市和区域发展中客观存在的比较优势的分析,但区域研究新动向之一是更关心竞争优势。

第二章1.对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是应节约和尽可能综合利用的原则,杜绝浪费和破坏。

2.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特性,就使得自然资源的所有者可以获得绝对地租等经济利益。

3.自然资源的地域差异,不但表现在不同区域同一种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别,而且还表现在不同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在其品种组合上的差异。

4.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都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

5.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导致黄河下游的洪涝、风沙、淤积等灾害,这也是自然资源的整体性特性的一种表现。

6.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原因之一在于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7.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8.对于自然资源的质的评价,主要是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

9.对自然资源的质的评价应从技术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需求上的迫切性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10.对自然资源质量的评价应结合资源本身质量特征和一定生产部门的质量要求,确定其相应的质量指标,并运用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11.对自然资源量的评价主要目的是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的保证程度。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1.区域分类依据区域概念划分:均质区域;结节区(功能区、枢纽区)依据区域特性划分:区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动态性等特性;大区域;中等区域;小区域2.自然资源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3.自然资源承载力特征:有限性;动态性;可增强性4.外部性的类型:正外部性(外部经济性);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性)5.生态环境作为免费物品的三个特征:使用上的非排他性;交易上的非市场性;生产上的外部性外部性内部化的主要手段:政府的直接管制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价格控制;数量控制;责任制度源于科斯定理的自愿协商社会准则与良心效应6.产业布局的指向类型: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原料指向;消费市场指向劳动力指向;高科技指向;交通枢纽指向7.人口自然增长的类型: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8.技术扩散的形式:空间梯度扩散;跳跃式技术扩散;双向对流式10、衡量技术为使用技术的三方面目标:环境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11、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的六个经济成长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3)起飞阶段(4)向成熟推进阶段(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12、胡佛—费希尔的区域增长阶段理论的标准次序一、自给自足阶段二、乡村工业崛起阶段三、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四、工业化阶段五、服务业输出阶段13、区域优势的特点:地域性、综合性、时效性14、区域优势类型:◆(1)有形区域优势与无形区域优势◆(2)绝对区域优势和相对区域优势◆(3)局部优势与全局优势◆(4)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5)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6)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15、规划工作的特点:目的性;前瞻性;动态性16、区域规划的特点: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17、区域政策的特点:差异性、综合性、协调性、阶段性18、区域发展战略类型:经济发展战略;空间开发战略19、区域分析的概念: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区域的概念2.区域研究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区域科学的概念4、简述区域分析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G142第二章区域资源条件分析1、自然资源的概念2、简述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

3、自然环境的内涵4、什么生态环境补偿?补偿主体指的是什么?依据补偿主体的性质,可分为哪三大类。

5、德国经济和社会学家赫尔曼·舍尔提出用什么理论取代生化经济的理论在世界上产生深刻影响。

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涉与哪两个方面。

7、人口密度、适度人口、人口容量(或资源承载力)、人口惯性的概念8、简述人口自然增长的四种类型与其特点。

9、育龄妇女的概念。

10、适用技术11、如何认识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1、什么是产业结构?2、依据资源要素密集程度,可将产业分为哪四类。

3、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有哪些?4、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理论、产品循环论4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5、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主要经济理论是什么。

6、什么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三大影响。

7、主导产业的前瞻、回顾、旁侧影响分别指的是什么。

8、区域分工(或劳动地域分工):。

9、“飞旋镖效应”:或称“反回头效应”,指“新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本国市场,使原来开发新产品的国家不得不放弃该产品的生产,输出国变成了输入国。

新产品研制国家受到国外竞争压力的威胁,将转向研究开发更新的产品。

10、技术密集型产业11、劳动密集型产业12、雁行形态理论:13、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14、简述库兹涅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该理论是如何解释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

第四章区域发展阶段1、国内生产总值(GDP)2、研究与开发(R & D)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了增加知识总量以与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

研发经费反映了一个区域对科学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复习资料

填空和选择1.p2区域按内在的结构分为均质区和结节区2.p22地域演化由“点”到“线”,由“线”到“网”到“面”,最终点—线—网—面的融合3.p23演化模式包括渐变模式和突变模式。

渐变是普通的,突变是特殊的4.p32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⑪投资⑫出口⑬消费5.p59掌握霍夫曼定理:重工业化过程,深加工化过程,技术约化过程6.p79区位论的发展,第一阶段是古典学派时期—德国古典经济学者杜能—农业区位论;第二阶段是近代学派时期—德国地理学者克里斯特勒—中心地理论;第三阶段是二战以后—人与环境,区位论和区域研究三个基本部分的理论地理学7.p91空间扩散方式:⑪就近扩散⑫跳跃式扩散⑬等级扩散⑭随机扩散8.p115循环经济3R:⑪减量化⑫再循环⑬再利用9.p128经济区类型:⑪经济类型区⑫部门经济区⑬综合经济区⑭新型经济区10.p169主体功能区开发模式:⑪重点开发区⑫优化开发区⑬限制开发区⑭禁止开发区11.p185按战略内容侧重或导向的组合类型:⑪资源导向型战略⑫市场导向型战略⑬资源与市场双导向型战略⑭出口导向型战略⑮技术导向型战略⑯知识导向型战略12.p213区域形象设计的程序和内容:⑪提案阶段⑫调研阶段⑬开发设计阶段⑭实施管理阶段名词解释1.p2区域是地球表面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2.p39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地区)内所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一年)内生产的最终成果—所创造的增加值(GDP)(总值—中间消耗)之和3.p39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CN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富裕程度的标志4.p50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5.p103产业集群是指大量练习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个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6.p115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7.p158主导产业是指在是指那些采用了先进技术、产值占有较高比重、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复习资料
6、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7、区域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后发展规划,预期在一定时期后要求达到后实现的区域发展目的和状态,它是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P216
(10)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福建在海西建设中的劣势:
(1) 矿产资源与能源资源较贫乏,制约经济高速发展。
(2) 自然灾害频繁,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
(3) 区域内发展部不平衡,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治安环境恶化。
二、城市环境的影响因素
1、资源
资源是否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和城市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目前我国工业生产水平并不高,但资源、能源的浪费却相当严重。这已经成为当前决策者和科研工作者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2、人口
正是工业的集中,人口的集聚膨胀,使得城市中人口和环境的平衡受到严重影响,对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也正在不断加剧。
(1)待开发阶段
(2)成长阶段
(3)成熟阶段
(4)衰退阶段
16、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见课本P50)
17、经济区的特征:
18、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基石。
论述
1、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应注意的问题见(课本P226)
2、分析自己家乡区域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环境是指我们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即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几个自然圈所组成。
2、城市环境是由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被破坏,主要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造成的。它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城市成为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5’)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3、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4、区域优势区域优势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

5、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利用土地的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可以使一项生产性活动,也可以是一项非生产性活动。

6、都市圈都市圈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大的中心城市以及周边与中心城市有比较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具有发展成为经济综合体趋向的许多城镇、工矿区和乡村组成的圈层结构地域。

P5137、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P1528、城镇体系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P461 9、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P26410、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数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量高,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

(完整word)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期末 复习

(完整word)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期末 复习

第一章区域分析一、区域分析的概念: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二、区域分析与其它学科的关系:1、区域分析与经济学如何经济地利用稀缺资源(广义的资源),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益,是经济学研究核心。

经济原则是区域分析的核心原则,经济学原理也就成为区域分析的基石。

2、区域分析与地理学:区域自然及社会经济地理背景条件是区域分析的基础内容。

3、区域分析与数学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区域分析的主要手段.4、区域分析与其它学科区域分析也涉及到社会、政治、心理等多要素,从而也不同程度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方法。

5.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①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

②只有认识区域、才能发展区域,只有分析区域,才能协调规划区域。

③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第二章资源环境基础分析一、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能否再生:①不可再生、②可再生、③可更新资源.这种分类更有意义,因其反映了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性,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供了依据。

三、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举例)(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山西煤都、黑龙江商品粮基地)(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山西吨媒生产成本是湖南的1/2,苏南和浙江的1/3、中东的石油每桶生产成本是美国的1/20、东北的林木采伐周期是南方的2倍、新疆的“红色食品基地")(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东北地区重工业)四、区域自然资源:(一)评价四原则:1、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的重点分析相结合;3、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4、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

区域规划与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区域规划与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征: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2、增长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3、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4、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5、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指需要运用复杂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生产的生产部门。

6、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势,他是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经济活动和区位选择的累积结果。

7、区域竞争力: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8、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9、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中,“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轴”是联结点的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组成的线状基础设施束。

其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

10、经济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结节区或称功能区、枢纽区。

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例如,目前在区域研究和规划中普遍采用的城市经济区,即是以城市为中心,其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2、霍夫曼系数=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的3、主体功能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分的具有某种主体功能的规划区域。

4、增长极开发模式: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生产增长中心,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增长极开发模式(P163)5、情景分析法:就是就某一主体或某一主题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特殊研究方法。

通过对环境的研究,识别影响研究主体或主题发展的外部因素,模拟外部因素可能发生的多种交叉情景分析和预测各种可能前景。

情景分析法,又称前景描述法或脚本法,是在推测的基础上,对可能的未来情景加以描述,为决策对策提供依据。

(P296)6、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7、区域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后发展规划,预期在一定时期后要求达到后实现的区域发展目的和状态,它是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

P2169、区域:地球表面(层)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

P110自然区域: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依照一定的目的去揭示自然环境结构的特定性质而划分出来的自然自然综合体。

P211、经济区域: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措施等在对自然环境进行利用、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的生产地域综合体。

如东北经济区就是有生产、交换、分配等环节构成的区域。

P212区域系统的结构:区域系统内各部分各子区域、各部门、各要素、各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有机联系。

从两个方面研究区域系统的结构:一是区域系统内部各种比例关系,这是区域系统最直接的反映;二是区域系统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这是对区域内部各种比例关系实质的补充和深化。

P1313、资源优化配置:在区域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各要素投入的合理分配和相互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要素投入的总体产出水平。

P3514、GDP:是一个国家(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一年)内生产的最终成果所创造的增加值之和。

P39)15、产业集群:指大量密切联系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P103)16、集群化:是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

P103)17、行业合作:是指区域之间同一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与方式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nP114)18、生产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以合作经营的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各方的有利条件,共同生产某项产品。

19、部门经济区(nP129):是指由某个经济部门的相关组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聚所形成的经济区。

20、经济特区(nP130):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用减免税收等优惠办法和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出口的特定地区。

21、出口加工区(P131):国家划定或开辟的专门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的特殊工业区。

经济特区的形式之一,常享受减免各种地方征税的优惠。

22、保税区(nP132):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便利的口岸城市,划出一定区域,开展国际贸易和保税业务的经济区。

23、自由港(free port)(nP132):是指一国划定的、位于海关管辖之外的外国船只和人员可以自由进出,全部或对大多数外国商品豁免关税的港口二、填空题1.区域系统的特征:综合性与整体性,动态性与开放性,空间性与地域性,层次性和嵌套性,自适应性与自组织性。

2.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

3.空间扩散的四种方式:就近扩散,跳跃式扩散,等级扩散和随机扩散。

4.经济区的四种类型:经济类型区,部门经济区,综合经济区,新型经济区。

5.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一国开发其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有四个,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

6.区域形象设计的基本程序是:提案阶段、调研阶段、开发阶段、实施管理阶段。

7.区域系统分析的特点:多科学性、分析结果的多方案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创造性。

8.区域系统的开放性包括:信息开放、物质开放、技术开放、人员开放。

9.循环经济建立在3R原则上,分别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10.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四个原则:客观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最佳效应原则、竞争原则。

11. 区际贸易量的大小一般取决于哪三个方面:区域输出商品的比较优势、区际贸易障碍和区域外部需求三个方面。

12.产业集群的类型:传统产业集群、高新科技产业集群、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

13.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自愿平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区域之间在空间上尽量相连。

14.通常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反映的能力称为系统的功能。

15.地区工业化过程实际上是地区主导产业相互更替和结构不断演进的连续渐进的过程。

16.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认为,城市化进程是一条拉平的S曲线。

17.1933年,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泰勒出版《德国南部的中心地理论》一书,成为城市区位论的代表性著作。

18.韦伯区位论是以成本分析为依据,研究自由竞争条件下工业地域结构的完整体系,其分析方法是静态分析。

19.世纪80年代后期,由赫尔普曼、克鲁格曼、格罗斯等人提出的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使国际贸易理论有了重大进展。

20.区域规模经济的衡量是内部规模经济;布局规模经济;城市化规模经济。

三、判断题1、从各种因素与社会生产过程的相关程度看,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比如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等。

( F )2、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取决于科技技术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程度和生产技术的革新。

(T )3、GDP是生产的概念,GNP是收入分配的概念。

(T )4、经济增长等于经济发展。

(F )5、区域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就是城镇化不断提高的过程、非农产业不断扩大的过程、从物质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过程。

(T )6、对于落后地区进行的开发,多从自然资源开发起步。

(T )7、区域经济(开发)决策过程模式是:战略—规划—计划—实施—反馈—修正。

这是一个宏观到中观、微观,由粗到细,由虚到实,由软到硬的多重反馈的过程。

(T )8、距离衰减原理认为:地理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距离越大影响强度越小。

( F )9、主体功能区的区划程序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T )10、生产积聚又称为间接积累,它是由积聚的外部原因引起的。

(F )11、国民收入只统计了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所有部门(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所有部门的新增价值。

(T )12、要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程度,最好用人均GDP或单位面积国土所创造的GDP,GDP对于地方政府很有意义;GNP是收入分配的概念,是富裕程度的标志;要反映一个地方居民富裕与否,最好用人均GNP。

(T )13、从主要生产要素变化的角度说,世界经济、大的国家或区域的经济都是沿着“资源经济—劳动经济—资本经济—知识经济”的过程发展的。

(T )14、区域开发的最主要目的是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T )15、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环境质量而临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T )16、与自由港相比,自由贸易的自由度要低一些。

自由港只对很少的商品征收关税或实行不同程度的贸易管制,但自由贸易区对所有的进口生活消费品都征税和实行贸易管制。

(T )四、简答1、举例说明区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答:区域系统结构决定功能,但功能对结构也有反作用。

前者如上海,上海有雄厚的技术经济基础,各产业、各部门逐渐形成的物质交流和技术协作联系,使其具备了强大的加工能力,进出口能力,引进外资、消化国外最先进技术的能力;后者如深圳,国家赋予它对外开放窗口的功能要求,并通过给予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使其功能逐渐完善,这种功能反过来诱导了其外经、外贸业的发展和各涉外行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结构在功能的诱导下逐渐完善。

2、简述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答: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3、简述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答:(1)低水平的均衡阶段—以经济活动分散孤立、小地域范围内的封闭式循环为特征的空间结构;(2)极核发展阶段—以极核发张为特征的空间结构;(3)扩散阶段—已由极核城市(地带)向外扩散为特征的空间结构;(4)高水平的均衡阶段—以网络化、均衡化、多中心为特征的空间结构;(5)区域发展过程中空间差异的变化。

4、简述产业集群的优势。

答:(1)从纯经济学角度看,不同企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并伴随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2)从社会角度看,建立在共同产业文化背景下的人与人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可以维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和生产者前来;(3)从技术经济学角度,集群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实现产业和产品创新等。

5、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应注意的问题?答:(1)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其先进性,又要考虑其适用性;(2)指标应当积极而留有余地;(3)要处理好不同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4)要注意不同目标之间的协调;(5)要防止区域开发目标产生消极作用。

6、区域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答:(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磨灭行。

7、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区别?答:(1)就管理体制而言,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所在城市管辖下的实行特殊政策的开发区域;经济特区则是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域;(2)产业结构上,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先进工业和研发为主,经济服务体系主要依托所在城市,或者在内部主要发展运输、仓储、外贸、金融及生活服务等行业;经济特区则是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综合经济特区;(3)在优惠政策方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范围及幅度均比经济特区小。

8、经济区的特征?答:(1)组织上的同质性和群体性;(2)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3)对外联系的开放性;(4)组织上的层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