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设计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李凭箜篌引》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语文教案《李凭箜篌引》语文教案《李凭箜篌引》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授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阅读全诗详析诗歌内容: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

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

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

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引言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古代音乐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教案旨在深入探讨《李凭箜篌引》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音乐特点、演奏技巧以及艺术价值,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音乐作品。

背景音乐作品的起源•《李凭箜篌引》所述情节源于《曲礼》中的《乐记》。

•曹操与杨修的一次对话中提到了李凭箜篌引这首音乐作品。

李凭箜篌•箜篌是古代一种有弦乐器,起源于西周时期,形状似古琴。

•李凭箜篌是古代箜篌演奏家,据传他在演奏箜篌时能引来渔船唱曲,惊动白鹭成双。

音乐特点曲式结构•《李凭箜篌引》采用了古典音乐中常见的对称曲式结构,分为A、B、A、B’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由一段独立的旋律构成,呈现出富有变化的音乐形态。

调性和音阶•《李凭箜篌引》使用了传统的宫商角徵羽五音阶,营造出古典而庄重的音乐氛围。

•调性上以宫音为基调,强调了旋律的稳定性和整体统一感。

节奏和速度•音乐的节奏相对稳定,速度较缓慢,如同风吹鹭起的画面。

•节奏上注重对旋律的自由及情感的表达,突出了音乐的动感和韵律感。

和声•《李凭箜篌引》的和声简洁明了,没有复杂的和弦进行。

•和声上注重与旋律的协调,营造出舒适的听觉效果。

演奏技巧箜篌演奏技巧1.指法训练–熟练掌握指法,保证准确演奏每一个音符。

–注意指力的调整和控制,保持音乐的情感表达。

2.弹奏技巧–熟悉箜篌的弹奏方式,掌握良好的演奏姿势,保证演奏的舒适性和准确性。

–通过练习,培养演奏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3.表情表达–箭为木弓为弦,箜为音乐,演奏者需通过箜篌表达音乐的情感。

–注意音符的音量与变化,突出音乐的情感层次和表现力。

《李凭箜篌引》的演奏要点1.气息控制–演奏时需注意呼吸的控制,使音乐的起伏和韵律更加自然流畅。

2.速度和节奏的把握–在演奏过程中,准确把握曲速和音符的节奏变化,保持音乐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表现音乐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演奏技巧和音色的变化,表达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艺术价值文化传承•《李凭箜篌引》作为古代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

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设计2. 学科领域:高中语文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1)理解《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李凭,唐代著名箜篌演奏家。

箜篌,古代弹拨乐器,音色优美,富有表现力。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为李凭所作的一首赞美诗。

2. 诗歌内容分析:诗歌通过描绘李凭箜篌演奏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李凭高超技艺的赞美。

诗歌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表现手法多样。

3.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表现手法。

4.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凭及箜篌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3. 课堂讲解:(1)解析诗歌字词: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文本;(2)分析意象: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昆山玉碎”、“凤凰来仪”等;(3)剖析情感:探讨诗歌中所表现的作者情感,如赞美、敬仰等;(4)鉴赏手法: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诗歌;3. 思考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发言的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鉴赏文章的深度及感悟的真实性;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 情景教学:创设音乐表演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箜篌的美妙音色,增强直观感受。

3. 比较教学:引导学生将《李凭箜篌引》与其他唐诗进行比较,提高鉴赏能力。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优秀10篇)《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之篇一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名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把刚才听到的音乐用文字描写出来。

师: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诗文中,有哪些作品是将音乐描写得淋漓尽致的?大家能一起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佳句么?白居易是如何表现琵琶弹奏的音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同样被后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的《李凭箜篌引》。

二、整体感知1、简介作者2、解题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李凭是著名的宫廷女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身价之高,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3、反复朗读(1)播放配乐朗读视频(2)学生自由朗读(3)配乐齐读三、具体赏析品读:诗是怎样表现音乐的?(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并板书相关内容。

)(一)正面描写(比喻)以形喻声昆山玉碎:像美玉碎裂清脆凤凰叫:像凤凰和鸣舒缓以形喻声芙蓉泣露:如带露的芙蓉清丽香兰笑:如绽放的香兰欢快(二)侧面烘托(想象、夸张)小结:诗人借助比喻,使音乐不仅可以耳闻,还可目睹。

诗人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同时通过夸张,极力渲染出音乐的魅力。

整首诗想象丰富而奇特,形象生动而鲜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正体现了李贺的独特诗风。

四、考点点击请你谈谈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的用字之妙。

(提示学生答题步骤:找动词或形容词;分析其含义;点出它在句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完善答案。

五、作业读课后相关链接中韩愈的诗《听颖师弹琴》,完成鉴赏: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怎样描写琴声的。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之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总结诗人的写作风格特色,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巩固落实诗歌中涉及的文学常识、字词读音意义等基础知识,能够用现代汉语表达诗歌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起情感共鸣,使之热爱诗歌,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李凭箜篌引》1(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凭箜篌引》1(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凭箜篌引》1(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李凭箜篌引》1(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唐代名曲,内容源于唐玄宗的一次游幸西楼,看到风景美丽,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在那里弹奏箜篌,唐玄宗忍不住与之交谈。

这首诗歌描述了唐玄宗的心境和美景。

如何教授这首诗歌呢?下面我们来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课堂导入在进入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来一些课堂导入,让学生对于这首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 听音乐播放《李凭箜篌引》的音乐,让学生欣赏这首曲子。

2. 观赏画展示唐代画家刘松年所画的《李凭箜篌引图》,让学生通过画面对这首诗歌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3. 阅读诗歌请学生在课堂上认真阅读这首诗歌,并给出他们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通过以上的导入过程,让整个课堂注入诗歌的氛围,使学生对这首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认识。

二、教学中的应知应会1. 词汇在教授这首诗歌的过程中,必然涉及一些生僻词汇或是对于学生而言陌生的成语。

对于这些词汇,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例如:《李凭箜篌引》中的“润物细无声”,“车如流水马如龙”,“凭阑人不寐”,对于这些生僻的词汇和成语,我们可以通过教材辞典或是网络等渠道进行解释。

2.写作技巧在教授这首诗歌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写作技巧,例如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等,以便他们在学习其他诗歌的时候可以有所借鉴。

3.文化背景在教授这首唐诗时,也需要介绍唐朝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三、课后拓展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课后拓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歌。

1. 编写图文并茂的读书笔记让学生自己制作一本图文并茂的读书笔记,包括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感受和评论,以及它在唐代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

2.撰写文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撰写一篇小论文或是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举行朗诵比赛通过朗诵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这首诗歌的了解和认识。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共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共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共3篇《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1《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引言《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篇长诗,讲述了一名箜篌手在岳阳楼为友人吹奏箜篌时所引发的思考和情感。

此篇诗以其创新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描写,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教学素材。

本文将从《李凭箜篌引》的教学设计入手,探讨如何通过这篇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2.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作品体验、感受和表达人类情感,提高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洞察力;3.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4. 提高学生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综合素质培养。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了解唐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发展历程,学习《李凭箜篌引》的文本,分析诗歌的使命、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2)了解文化背景、历史时代和社会关系,揭示诗歌作品中的文化元素、社会内涵和人文价值。

(3)探究情感表达方式和情感表现手法,分析诗歌中所展现的情感特点和情感交流模式。

(4)运用生活实例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认真体验、感受和表达情感,开发学生的审美和情感能力。

2. 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导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快速认识文本,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本特点。

(2)案例研究法:通过选取文本中的典型案例,学习诗歌的文化背景、历史时代和社会内涵。

(3)对话互动法:通过课堂对话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情感表达方式和情感表现手法。

(4)实践体验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课堂互动,开发学生的审美和情感能力,提高学生文学表达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读环节通过导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快速认识文本,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本特点。

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法和观察法,引导学生快速认识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和情感。

2. 案例研究环节通过选取文本中的典型案例,学习诗歌的文化背景、历史时代和社会内涵。

《李凭箜篌引》(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凭箜篌引》(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李凭箜篌引》(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李凭箜篌引》(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背景介绍《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琴曲诗的巅峰”。

该诗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细腻的情感描写,一直以来备受诗歌爱好者的推崇和研究。

作为高中选修课程的一部分,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设计教学,以切身锻炼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理解《李凭箜篌引》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中表现的思想、情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能够较为敏锐地捕捉到诗中表现的意境、形象和隐含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写作的角度深入分析诗歌,理解这种文学形式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4. 把《李凭箜篌引》有机地融入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唤醒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三、教学策略1. 形象化教学。

引导学生在阅读《李凭箜篌引》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所描绘的画面中,感受作者的笔墨力度、用色和形象描绘等。

2. 体验式教学。

通过模仿唐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制作传统乐器等活动,全方位地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与热情。

3. 接受性教学。

通过听课、讲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凭箜篌引》的主题、意义和表现手法,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和教育。

4. 互动性教学。

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教学背景分析。

简要介绍《李凭箜篌引》的历史背景和白居易的生平,为后续深入分析打下基础。

2. 诗歌的意象分析。

通过教学画面让学生感受具体而又充满韵味的画面,分析其所表现的深刻思想和情感基调。

3. 形式美分析。

通过分析诗歌的艺术构成要素,如音韵、节奏、韵律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其所具有的形式美,并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 文学鉴赏分析。

通过对诗歌背景、题材、主题及表现手法的深入探讨,使学生真正理解《李凭箜篌引》的真正含义,并掌握写作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
另外,“石破天惊逗秋雨”也兼具“以声类声”“以形类声”两种属性。“秋雨”密密匝匝地坠落声,可以摹状乐声的急促,同时,“秋雨”也可以唤起连绵不绝的忧郁形象。李贺诗中的通感往往是复合通感,既有视觉感受,也有听觉感受,同时还有动感,“碎”“叫”“泣”“笑”“逗”等语汇都有很强的动感。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可以唤起孤
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曲终人寂,诗意本该完结,但是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演奏结束了,诗人还没从音乐的境界中走出来,神志还徘徊于凄迷的仙境幻觉中。整个演奏过程像一场梦,李凭不是在人间演奏,而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
2、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欣赏完盛唐李杜两大诗人的名作后,今天我们接触到的是一位很有传奇色彩的独树一帜的中唐诗人――李贺。
二、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凭箜篌引》教案(精选8篇)

《李凭箜篌引》教案(精选8篇)

《李凭箜篌引》教案《李凭箜篌引》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凭箜篌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凭箜篌引》教案篇1一、情境导入:二、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积累本课的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合作学习目标:1、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三、自主学习:(我能行)作者简介及题解:1、李贺(790—816):字。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 ”。

“引”,乐府诗体的一种,与“歌”“行”“吟”一样,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箜篌”,古代的一种,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

它一般有根弦。

李凭是梨园弟子,善弹箜篌,技艺精湛,名噪一时。

李贺的这首诗就采取了乐府诗中“引”的这种体裁,比较自由地抒写了他对音乐的感受。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啼竹()箜篌()()神妪()()蛟舞()3、解释下列词语。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4、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李贺在诗歌中为我们展现了什么?四、合作探究:(我最棒)1、诗歌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2、“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中的“老”“瘦”是否妥当,试分析。

3、诗中有一句起过渡作用,找出来,加以分析。

4、最后一句诗采用了什么手法写乐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五、展示反馈:六、总结拓展:清代人方扶南把《李凭箜篌引》和白居易的《XXXX》、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李凭箜篌引》教案篇2〖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作者李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创作练习,学生能够尝试运用《李凭箜篌引》中的艺术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李凭箜篌引》,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学生能够培养对艺术和美感的敏感度,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审美水平。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李凭箜篌引》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李贺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文学地位。

2.2 教学难点:《李凭箜篌引》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对李贺诗歌中独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深入分析。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对《李凭箜篌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读,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学术观点。

设计好教学活动和讨论问题,准备好教学用具,如PPT、诗歌文本等。

3.2 学生准备:预习《李凭箜篌引》,了解作者李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播放箜篌音乐或相关音频资料,引起学生对《李凭箜篌引》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箜篌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和特点。

4.2 讲解与分析:对《李凭箜篌引》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

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李凭箜篌引》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4.4 创作练习:给学生发放创作纸张或电子文档,要求他们尝试创作一首以“箜篌”为主题的诗歌。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并准备进行分享和评价。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互动等。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4篇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4篇

皆摹写声音至文,然韩足以惊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信然也。 清人方扶南:“李贺《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 琴》 5、教师设计主问题:这首诗美在何处?(学生讨论解答,教师启发,教师 小结) a、意象美——非人间 b、艺术美——想象奇特和用字奇特 【PPT5 展示李贺的《秋来》、PPT6 展示李贺的《罗浮山人与葛篇》和 PPT7 展示《李凭箜篌引》部分诗句】 c、情感美——矛盾 (教师通过相关材料点拨探究诗人的情感) 一个苦闷的诗人 李贺字长吉,唐宗室郑王之后,他的父亲李晋肃在边疆当过一名小官,还曾 做过陕县令,可见他既是“皇家子弟”又是“官宦后代”,但因家讳科考无名, 是皇族却沦落下僚,贫病交加,怀才不遇,对现实社会心如死灰,对失意人生满 怀悲慨,故刻意创作,志在业诗传后。 【展示 PPT8】 【展示 PPT9《致酒行》和《南园》(第五)】
李凭的箜篌演奏的确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魔力,那么作者主要运 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
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五、小结:诗人李贺通过写听众们的反应,烘托了李凭箜篌乐曲“惊天地, 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及其弹奏技艺的高超。 六、课堂检测 1、对《李凭箜篌引》内容及手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烘托音乐本身,赞美了李 凭的.精湛技艺。 B、诗歌意象驳杂,诗人又通过“啼、愁、泣、冷、寒”等表消极的词汇来 渲染悲伤清冷的气氛。 C、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色彩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充满浪漫主义 色彩。 D、诗歌主要采用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箜篌的声音,突出了音乐强烈动人心 魄的艺术力量。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 2、阅读下文,思考该文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罗敷的美貌?并加以分析。 陌上桑(汉乐府)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手法:侧面描写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1一、导入:听音乐导入课间时给学生放音乐《高山流水》放松并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好听在哪里?如果要用语言具体形容出来应该怎么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描写音乐。

二、明确本堂课的任务目标(PPT展示)三、诵读诗歌,初步感知1、听音朗诵:2、自由诵读,诵读时注意⑴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

⑵注意音乐的情感基调和音乐表情的起伏变化:由强→弱,从悲戚→欢快→冷清3、个人示范朗诵4、全班齐读四、品读探究,小组展示1、从题目中,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随机抽查一位同学起来回答)演奏者李凭: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她精湛的技艺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所以李贺才用他的如花妙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

亦称古诗、古风。

“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

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2、你们认为李凭技艺怎样?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说说你们的理由,并有感情地朗诵出来。

提示:可从诗歌的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入手。

要求:各小组成员合作讨论交流3分钟,派一名代表总结发言。

品读过程中可自主设疑:例如:⑴、诗的起句开门见山,用“吴丝蜀桐”写箜篌的构造精良,用“高秋”点明季节。

除此之外是否有更深的含义?⑵、“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此两句向得古人好评,认为“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的极生动,请指出它的妙处……五、鉴赏技法,总结提升1、鉴赏诗中正面描写音乐的句子“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⑴诗人是如何正面细致刻画音乐的呢?昆山玉碎(壮其声之清脆)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凤凰叫(壮其声之和缓)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芙蓉泣露(壮其声之惨淡)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香兰笑(壮其声之冶丽)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⑵在这句诗歌中,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昆山玉碎凤凰叫”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

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李凭箜篌引是南唐李煜的一首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这首词以琵琶悲怨的声音,描绘了李煜失去帝位、被囚禁的悲惨遭遇,展现了他的冷静和坚强,抒发出他对政治风云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词具有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主旨。

2.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和技巧。

3.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意象,并理解其象征意义。

4.通过朗读和表演《李凭箜篌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南唐李煜的生平,引起学生对《李凭箜篌引》的兴趣,并问学生他们对琵琶这个乐器的印象是什么。

2.欣赏诗歌(20分钟)播放一段美丽的琵琶曲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琵琶独特的音色和悲怆的情感。

然后,朗读《李凭箜篌引》,并让学生跟读。

请学生仔细聆听,体会其中的抑扬顿挫和婉转悲切的节奏和音调。

3.文本分析(30分钟)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主旨,分析其艺术手法和技巧,并解读其中的象征意义。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诗中描述了什么故事情节?-诗中涉及的一些意象和象征是什么?4.学生朗读和表演(30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李凭箜篌引》。

可以要求学生用音调、节奏、情感表达等方法,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融入朗读和表演中。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的特色和表演风采。

5.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你对《李凭箜篌引》有什么新的认识?-你在朗读和表演中有什么收获?三、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回答问题的准确度。

2.学生在朗读和表演环节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3.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评价,了解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拓展2.可以让学生阅读李煜的其他作品,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风格和主题。

3.可以组织学生写一篇相关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诗歌和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2. 拓展建议:
- 组织一次音乐欣赏活动:可以邀请专业音乐家或者音乐教师,为学生举办一场箜篌音乐音乐会或者讲座,让学生亲身体验箜篌音乐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开展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参加文学创作比赛,如写一首以音乐为题材的诗或者短文,通过创作过程提升对音乐描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重点:
1. 诗句的意境感受:《李凭箜篌引》通过抽象的文字描绘音乐,学生需理解诗句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感受诗句中的意境。
2. 文学与文化知识:理解诗中箜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在古代音乐中的独特地位。
难点:
1. 诗句的深层含义: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学生需要解读其深层意义。
2. 文学创作技巧:如何借鉴诗中的创作手法,进行自己的文学创作。
- 诗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使诗歌具有更深的意义,增强了音乐描写的感染力。
- 音乐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宫廷音乐和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板书设计采用音乐符号和图案,如五线谱、音符等,以增强艺术性。
- 板书设计中融入音乐元素,如箜篌的图片或模型,以增加趣味性。
-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箜篌音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李凭箜篌引》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箜篌的声音和表现音乐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本诗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文学素养的好材料。此外,诗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分析和创作,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美景,体会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

(2)了解诗人李贺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释义和运用。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抒发。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4.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李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生僻字词,查找释义。

2.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诗歌解析4.1 教师对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读。

4.2 学生跟随教师,深入剖析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5. 欣赏与感悟5.1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心得。

5.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6.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7.1 学生背诵诗歌。

7.2 完成课后练习,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8. 课后反思8.2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学习能力。

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升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体会诗中的悲欢离合,认识人生的无常,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3)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验和情感的体会。

3. 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

2. 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

(2)简要介绍诗人李凭和箜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讲解诗歌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李凭箜篌引》的鉴赏文章。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和表达方式。

语文高中必修二《李凭箜篌引》教案

语文高中必修二《李凭箜篌引》教案

语文高中必修二《李凭箜篌引》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中,《李凭箜篌引》被誉为我国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的三大名篇,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高中必修二《李凭箜篌引》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高中《李凭箜篌引》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品的音韵美。

2. 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艺术手法3. 通过了解作者的身世,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及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

(二)难点通过了解作者身世理解其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比较鉴赏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是诗的天堂,更是李氏诗人独放异彩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飘逸;“诗鬼”李贺,怪异;诗人李商隐,忧郁。

这里我要隆重推出李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贺的这首描摹音乐的著名诗篇——《李凭箜篌引》,去聆听李凭演奏箜篌发出的千古绝唱。

二、文体知识(3分钟)1、走进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

其父名晋肃,“晋”、“进” 同音,故因避父讳不得考进士,仅任奉郎小官,愤懑不得志。

其诗多感进伤逝之作,或寄情天国,或幻念鬼境,世称“鬼才”。

尤擅乐府歌行,词采瑰丽,意境奇特,富浪漫色彩。

绝句多抒写不平之感,笔意超纵。

有《李长吉歌诗》,《全唐诗》存诗五卷。

2、解题: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3、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

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屏显图片)4、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三、阅读文本整体感知1.读诗韵(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活动一(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划节奏,找韵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设计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李凭箜篌引教学时候所需要的教案怎么样设计呢?下面就是李凭箜篌引教学教案,欢迎各位借鉴。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

3.鉴赏评价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4.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

3.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2.了解李贺的人生经历,理解其情感和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

3.背诵全诗。

【难点】1.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2.通过了解作者身世理解其情感和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1.导语设计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他的诗歌创作搜奇猎艳,想象丰富,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又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

他虽然只活了27岁,可是却留下了许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

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李贺的诗为什么赢得那么多的称赞呢?今天,咱们就共同学习其中的一首-------《李凭箜篌引》,看看是否象评价的那样。

2.资料积累(1)走近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

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

18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

21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

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利,断绝了仁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

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

年仅27岁,就病卒家中。

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

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后来被人称为“长吉体”。

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

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后人称其为鬼才,有“诗鬼”之称。

李贺诗篇里也有积极进取,心雄志决的一面,“少年心事当拿云”(《致酒行》),“二十男儿那刺促”(《浩歌》)?“男儿屈穷心不穷”(《野歌》),“丈夫快意方为欢”(《相劝酒》)等句子广为传诵。

(2)追溯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3),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李贺的这首歌形体的诗作想象瑰丽,境界奇幻,农墨重彩,尤为出色。

(3)文体知识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

亦称古诗、古风。

“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3.字词积累正字音、箜篌kōnghóu 颓废tuí 露水lù 芙蓉fūróng 女娲wā神妪yù 倚住yī 后裔yì 没落mò 露相lòuxiàng辨字形啼:啼哭碎:粉碎虞:尔虞我诈倚:倚靠剔:挑剔淬:淬火逾:逾越佚:佚失悌:孝悌猝:猝然隅:城隅绎:演绎缔:取缔瘁:心力交瘁驭:驾驭肄:肄业谛:谛听粹:精粹妪:神妪怡:怡然附诗句翻译参考:吴丝蜀桐制作的精美箜篌,在秋高气爽之时弹奏。

乐声飘荡,被箜篌的美妙之音吸引,空山里的浮云颓然凝滞,不再飘游。

湘夫人对竹挥泪,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迷人的乐声从哪儿传出?原来是李凭在国都长安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击碎,清脆悦耳,像凤凰鸣叫,展开那嘹亮和缓的歌喉。

像莲叶上洒满露珠,如诉如泣,象芬芳的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笼罩着幽雅清冷的寒光;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也惊动了高高在上的皇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震动。

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蒙蒙。

人们仿佛进入仙境,梦见李凭把技艺传向善弹的神妪;仙境中衰老的鱼和瘦弱的龙听到乐曲都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

月宫中吴刚也忘记了砍树,不知困倦,倚在桂花树上凝神倾听。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出神,不顾露水斜飞滴落,浑身露珠儿晶莹。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1.诵读文本初步感知【问题投放】(1)初读诗歌,划出节奏,找出韵脚。

(2)结合课后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初步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活动】(1)全体朗读诗句,划节奏,找韵脚。

(2)看课后注释,标注重点字词,试着翻译诗句的意思,小组内交流后,将难点交给老师。

(3)概括内容,小组商讨,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1)要脑、口、手并用,边读、边想、边解决问题。

(2)对于重点字词,要先标出,然后加强记忆。

根据字词意思翻译句子意思,根据句子意思概括整首诗的内容。

【整合答案】(1)韵脚(四次换韵)秋流愁篌/叫笑/光皇/处雨妪舞树兔诗歌节奏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重点字词:①张:演奏②中国:即国中,国度长安之中。

③逗:引出。

④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诗句翻译见上文)(3)写李凭弹奏箜篌的音乐效果及其给人带来的美妙感受。

2.理清结构概括中心【问题投放】(1) 继续朗诵诗歌,根据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总结层意。

(2)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意象?给你以什么样的感受?(3) 诗人运用哪些词语来渲染音乐效果?你觉得音乐的情调怎样?【学生活动】(1)诵读全文—→依照句意分出层次→分组讨论—→交流结果—→找一人作代表展示合作成果。

(2)学生速读,划出意象和词语,认真体会,组内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1) 先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分层。

(2) 把找出的意象和词语分别罗列在一起,看看能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整合答案】(1)第一层,前四句。

交代弹奏箜篌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音乐效果。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乐曲发展的第二个段落,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表情和空间效果。

第三层,最后六句,写神话里的人物对美妙乐曲的如痴如醉的反应,音乐把人带到梦幻、神奇的天地。

(2)描绘的意象有:空山凝云江娥素女昆山玉凤凰芙蓉香兰十二门紫皇五色石秋雨神山神妪老鱼瘦蛟吴质桂树寒兔给人的感觉:意象众多,驳杂,有虚有实,奇幻,瑰丽,炫目多彩。

(3)运用的词语有啼愁碎泣笑冷破惊湿寒具有消极情绪,充满寒意,其情调是悲伤清冷的。

三、咀嚼鉴赏领悟方法【问题投放】这是一首描述音乐感受的诗歌,仔细吟咏诵读诗歌,根据韵脚的变化,说说本诗应该怎样诵读,才能体会在纷繁的意象中蕴含的音乐的情感基调和音乐表情的起伏变化。

【学生活动】吟诵诗歌,用心体会,组内交流探讨,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注意抑扬顿挫和高低起伏以及由词表现的情绪变化。

【整合答案】音乐的乐段就是情绪发展的脉络,这种情绪发展的阶段非常鲜明的体现在诗歌韵脚的变换上。

也就是说,诗歌的四次换韵,明显地表现了情绪的发展阶段,即诗歌的前四句为第一个意群,五六句为第二个意群,七八句为第三个意群,最后六句为第四个意群。

第一个意群表现音乐的悲哀情绪由强到弱,由突然爆发到舒缓低回。

第一句语势要平起平收,中速,神清气爽。

第二句是这个意群中的情绪高潮,要读出突然之间被优美的乐音所震慑的感觉,“空山凝云”语势稍快,音量高亢,“颓不流”语速稍慢,表现沉醉之感。

第三句情绪幽怨,语调低沉。

第四句语速渐慢,稍作停顿,表示“第一乐章”的结束。

第二个意群五六句表现音乐表情由悲怆到欢快,第五句情绪高昂,是情绪高潮,“昆山玉碎”要读出气势,声调高昂悲怆,要有劈空而来的爆发力,“凤凰叫”要如泣如诉。

“芙蓉泣露”要紧随上句读出,忧郁婉转,之后稍作停顿,“香兰笑”要适当体现欢快的感觉。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表现清冷凄寒之气直上霄汉,要一气呵成,语速渐快。

第四个意群表现乐曲在凄寒的情绪中结束,并在余韵中展开联想。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是整首诗的情绪高潮,前句要紧承“二十三丝”句,语势扶摇直上,“石破天惊”要重读。

最后四句表现想象的境界要读出梦幻和痴迷的感觉,“梦入”句要读得舒缓,语音延长,“老鱼”要比前句稍高,中速,“吴质”句语势稍快,“露脚”句语速稍慢,最后三个字语音延长,“兔”字重读。

四、挖掘内涵提升人格【问题投放】鉴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的意象,说说给自己带来哪些美感。

【学生活动】吟咏诵读,鉴赏形象,组内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找出意象,分析意象,要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整合答案】这是通过写形象来写音乐。

四个意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写乐音之强,表现乐声极其昂扬,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

“凤凰叫”也形容乐声,写乐音之弱,表现乐声柔和深沉空灵哀婉。

这一乐章以山崩地坼的气势开端,然后转为如怨如诉的温婉,在温婉中绵延了忧伤的情绪。

“芙蓉泣露香兰笑”描写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

“芙蓉泣露”似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又以露水滴落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缓和。

第 11 页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