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如:先秦墨家之理论框架
总结评述墨家的主要思想
总结评述墨家的主要思想墨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支重要派别,其主要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爱与无为。
首先,墨家的核心价值观是爱。
墨家主张以爱为中心,认为爱是社会和个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墨子在其著作《墨子》中提出了“兼爱”观念,即所有人应当像爱自己一样,以同等的爱心对待他人。
墨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循兼爱原则,就能减少战争和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墨家的兼爱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对后来儒家和道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墨家强调无为而治。
墨子认为,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自有规律,人们无需过度干预,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安静和平衡的状态。
墨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干扰或改变事物的自然发展,因为这会导致混乱和不稳定。
他认为,宇宙运行有固定规律,人们应该尊重这些规律并遵循它们。
墨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相似,但墨家更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维护。
墨家的主要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背景和需要。
在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兼爱观念给了人们一个改变社会状况的希望,提醒人们共同追求和平与福祉。
同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是对当时统治者极权主义行为的反抗和批判,倡导一种相对宽松和平衡的社会秩序。
然而,墨家的思想在古代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和流传。
墨家提出的兼爱观念与儒家所倡导的“仁”的概念有部分重合,但墨家对于无差别的普遍爱被一些儒家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而且墨家对于无为而治的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影响力的发展,因为其与儒家及其他学派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冲突。
总的来说,墨家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对和平与福祉的追求和对统治者行为的批判。
兼爱和无为而治是其核心概念,虽然并未在当时产生广泛影响,但墨家的主要思想仍然为后世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所关注和探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墨家逻辑思想
墨家逻辑思想墨家逻辑学又被称为辩学,“辩”的概念是《墨经》中一个重要的范畴。
“辩字”在《墨经》中包含有辩论和思辨的意思。
在墨家逻辑中,“辩”首先是一个思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次才是一个辩论、争辩的过程。
在辩的过程中,还要遵守唯物主义的原那么。
《墨经》的“辩”的概念直接源于墨子。
据先秦古书记载,墨翟是一个词锋锐利的辩者。
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墨子是自觉地认识到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的重要性的,并将思维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一个写出具有体系的逻辑学说——《墨辩》六篇: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小取。
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型代表。
梁启超肯定墨家逻辑在世界逻辑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科学价值,他认为墨家逻辑可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国培根、穆勒和印度陈那的学说相比较。
胡适也曾高度评价墨家逻辑的历史成就和学术地位,说《墨经》作者是“科学和逻辑的墨家”“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为中国贡献了逻辑方法的最系统的发达学说”。
《墨辩》六篇各有所重,分别论述了关于思维形式〔例如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思维方法〔例如归纳、演绎、类比〕的认识。
从《墨辩》六篇的总体结构来看,墨子已经明确制定了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基本的逻辑思维形式,并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墨子具体论述了概念的本质、划分和作用,阐述了判断的实质、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推理的三个范畴和各种推理、论证的具体形式,总结了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揭示了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内容。
这些,都可说明墨子逻辑形成了一个由基本概念和范畴所构成,以思维形式和规律为对象、内容的逻辑学体系。
墨家的逻辑纲要《小取》中说:“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在这个逻辑体系中“名”排在第一位。
《小取》中所说的“以名举实”的“名”就是概念。
“实”就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
“举”,《经上》里说:“举,拟实也。
”拟就是摹拟、反映。
顾如答肖舜旦:用儒家思维看墨家,你看不懂!(一)
顾如答肖舜旦:用儒家思维看墨家,你看不懂!(一)顾如答肖舜旦:用儒家思维看墨家,你看不懂!(一)肖舜旦先生最近写了篇《我看“儒墨”之争》,对墨家多有批评。
拜读先生大作之后,笔者不得不先赞叹一句:真儒生也!肖舜旦先生与秋风、李竞恒等儒家自由派不同,比较能坚持儒家原本的主张。
不像儒家自由派那样曲解儒家学说,强拉硬扯去比附西学奥地利、苏格兰无知论传统,学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去改造儒家。
肖舜旦先生说了一句大实话,在他看来:“墨家的思想总体而言却大致是显得有些庞杂而混乱的”,“倘若认真解析这些思想,你就又会觉得头绪纷繁,感到非常困惑”。
笔者也这样认为:越是坚持儒家原教旨,就越是不可能理解墨家的学说。
如果儒家自由派批墨,笔者的回答是“你说的都是假话”。
前文《秋风不可跪拜华夏传统的背叛者》就是如此。
对于肖先生这样的儒家原教旨,笔者将用墨家的真话与儒家的真话相对答、对比。
本系列《用儒家思维看墨家,你看不懂!》将从各个主张,对儒墨进行对比。
请肖先生和读者朋友自行考量,如能举出《墨子》原文里本文不能解释的相反证据,笔者将感激不尽。
本文首先谈谈儒家对华夏传统上天信仰的背叛。
李零先生《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三个视角》说:「这就是研究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它的宗教理解。
如果你不理解一个民族的宗教,也就不能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
越是古老的文化,这个问题越突出」。
诚如李零先生所言,沉浸在儒家的“天命”和“天人合一”、“敬鬼神而远之”思维中,就无法理解华夏传统和墨家信仰的伟大,无法理解儒家背叛华夏传统上天信仰会产生的可怕后果。
对墨家来说,天志如同公理系统里面的公理。
(《天志上》)「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圜,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
理解墨家不首先理解墨家所继承的华夏传统上天信仰也是不可能的。
肖先生说:“墨家的“非命”思想与他的“明鬼”思想几乎也是一组奇特的矛盾……可这种进步的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却与他在《明鬼》篇中所强调的唯心主义思想形成一种鲜明的具有吊诡意味的反讽”。
历史趣谈墨家著作《墨子》中有着什么样的逻辑思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墨家著作《墨子》中有着什么样的逻辑思维导语: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
其逻辑思想和体系主要反映在《墨经》一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
其逻辑思想和体系主要反映在《墨经》一书中。
后期墨家逻辑以辩为核心,其中包括名、辞、说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和由故、理、类三物构成的逻辑推理。
在后期墨家逻辑中具有论证的性质,《墨经》把辩定义为"争彼也",即把辩看作是关于"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或谓之是,或谓之非"的一对矛盾命题的是非之争,而且认为辩必有胜者和负者,并要求分清胜负。
辩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小取》)。
辩具有名、辞、说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在后期墨家逻辑中,对这三种思维形式的理解,相当于西方传统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
后期墨家逻辑中的名是用来摹拟、称谓事物的所然与所以然之性质的,《小取》说:"以名举实";《经上》说:"告以文名,举彼实故也"。
这样的名就具有概念的性质。
名又是言词(命题)的构成元素,因而也具有语词的性质。
后期墨家首先从概念外延上把名分为达、类、私三种,"达名"相当于范畴,如"物";"类名"相当于普遍概念,如"马";"私名"是限于对某一个体事物之称谓,包括专名或姓名,相近于单独概念。
后期墨家还从概念的内涵上把"名"分为相当于具体概念的"形貌之名"和相当于抽象概念的"非形貌之名",以及相当于时空概念的"居运之名"和"量数之名",等等。
中国墨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墨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流派,创始人墨子在先秦时期被誉为“尚贤之士”,他的思想被视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家思想主要强调“兼爱”、“非攻”、“节用”三个重要观念,这些观念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而且在当代也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在先秦时期活跃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思想流派之中的一位。
墨子提出的“兼爱”是墨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其核心思想是“兼爱天下,无私害己”。
墨子强调人们应该互相包容,互相尊重,兼顾他人的利益,与一己私利无关。
这种思想不仅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且反对了各种形式的剥削和不平等。
对于墨家思想来说,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就是“非攻”。
墨子反对各种战争和暴力,主张和平和平共处。
墨家思想认为战争会带来病痛、死亡和贫穷等多重不良后果,因此强调避免战争的发生,达到和平团结的目的。
墨家思想还提出了“节用”这一概念。
通过控制消费和节约资源,墨家认为可以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这对于当前全球环境危机和限制性发展的问题也能够提供启示。
墨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深远,墨子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思想推动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然而,墨家思想在历史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即使在墨子生前就已经遭到了封建时代的否定和儒家学派的排斥。
后来,隋唐时期的儒学被大力推广,墨家的学说逐渐被边缘化。
到了宋代,墨家思想早已较少传承,其观念和理念被部分融入了其他思想流派中。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墨家思想又开始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
近现代中国的革命运动,如1911年辛亥革命和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受到了墨家思想的启示,如工人、农民等各阶层都开始进行组织和展开自发的斗争,体现了“兼爱”和“非攻”等墨家思想的内容。
此外,现代中国的一些重大政策,如平可夫保税区、共同富裕等,试图通过“节用”等墨家思想,推动和谐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进程。
总结并评述墨家主要思想
总结并评述墨家主要思想墨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创始人墨子被尊称为墨子先生。
墨家主要思想体系包括兼爱、非攻和尚同,形成了其独特的政治哲学和伦理观念。
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
他们主张“爱人者,兼爱之”。
墨子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应该平等地受到关爱和尊重,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百姓。
墨子反对社会上的等级制度和歧视,主张广泛的人道主义,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这种兼爱思想对于当时孔子等儒家而言是一种新观念,因此墨家与儒家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墨家的思想家们也提出了非攻的原则。
他们认为战争是不道德和无意义的,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墨子强调通过智慧和道德来实现和平,反对以武力征服他人。
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非常激进,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充满了战争和混乱。
墨子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社会争端,这对于当时社会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思想。
墨家的尚同思想强调了对社会规则和权威的怀疑和批判。
墨子认为,社会的规范和制度应该以道德和公正为基础,而不是等级制度或权力的滥用。
尚同思想主张尊重和平等,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墨子通过提出对社会制度和权威的批判来推动社会变革,试图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墨家的主要思想具有许多积极的特点。
首先,墨子提出了兼爱思想,强调全人类的平等和普遍关怀,这为后来的人道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其次,非攻思想反对使用武力解决争端,强调了和平的价值和重要性。
这种观念对于减少战争和暴力冲突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后,墨子的尚同思想批判了社会不平等和权力滥用,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改革和进步。
墨家的思想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首先,墨子提倡兼爱,但这种理念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实现。
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兼爱思想可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非攻思想虽然很美好,但在战乱时期可能显得过于理想主义,没有考虑到自卫和保护的必要性。
最后,尚同思想对现有制度的批判并没有提出更好的替代方案,也没有解决权力和统治者的问题。
第六讲先秦墨家思想概要
第六讲
《节葬》
儒家:主张厚葬。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
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墨子:主张节葬。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
无椁,以为法式。 庄子:主张无葬。“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 此,何其偏也!”
第六讲
《非乐》
墨子: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
第六讲
《兼爱》:
天下之乱,皆起于不想爱 提倡“兼相爱,交相利”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 利之。”
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 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滕文公下》
第六讲
第六讲
第六讲
《庄子· 天下》 ……生不歌,死不服……以此教人,恐不爱人; 以此自行,固不爱己 ……其生也勤,其死也 薄……其行难为也……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 任,奈天下何? …… 日夜不休,以自苦为 极……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 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第六讲
《淮南子· 泰族训》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 死不还踵” 《吕氏春秋· 去私》 “墨家钜子行墨者之法,大义灭亲,坚持 处死自己犯法的儿子。”
第六讲
《非攻》 孔子:子为政,焉用杀?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内圣外王)
孟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
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 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墨子:公开主张“非攻”(影片《墨攻》),先秦诸子中
唯一一个研究守城的人。《墨子》一书中有专门讲军事科技 的文章,如《备城门》等。
墨家哲学思想
墨家的管理哲学思想一、墨家思想结构二、墨家管理哲学思想在现实中的作用1、兼爱:企业管理的伦理基础《墨子·修身》篇认为,君子作战虽然有阵法,但是勇敢是其根本所在;治丧虽然有丧礼,但是哀悼是其根本;士人虽然有学问,但是品行是其根本。
所以栽树时根基立得不安稳,就不要求得枝叶繁茂;连左右的人都不亲近,就不要求远方的人了;连亲戚都不归附,就不要谈外交了;办事没有终与始,就不要求成就多种事业;列举事物却不明确.就不要求广见博闻了。
所以,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明察左右,招徕远方贤人。
君子明察左右人,因此左右人的行为就修好了;看见不修行或毁誉的人就反躬自问,因此用怨恨反省自身,行为就可以修正了。
谗言恶语不去听它,攻击斥责他人的言论,不要去说;杀伤人家孩子的念头,心中不能产生。
这样即使有低毁的人,也将没有所依赖的。
可见,只有兼爱交利,社会上的一切祸患之源才得以消除;只有兼爱交利,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协调的群体组织。
中国人注重维持和谐的局面,维护整体的利益,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墨子晚一百年的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又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也是强调了民本与人和的重要性,无疑也体现了墨子思想的影响。
交相利就是互相给予对方利益,就是利他人、为他人。
在墨子那里,为人是人为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人为所考虑的角度、所瞄准的方向、所遵循的规范。
其深刻含义就是人的行为要利于人民、利于国家。
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之实质,是一种柔性管理,它通过人们之间的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破坏性冲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这符合人的自然性的需要,又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
日本的池田大作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
威廉·大内在Z理论中所推崇的日本企业文化,正是墨子这一思想的再现与复活,这对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无疑具有较大的作用。
墨家思想内容
墨家思想内容
墨家是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它的思想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墨翟,他以“默而识之,静而治之”为理念,历史上被称为“大一统家”。
墨家思想主要认为:君主与天子之府当以宽和、仁慈、高度的智慧深层思考运用精神武装的法律来做出判断,对社会的影响较大;在道德范畴,它主张“闭门造车,与世隔绝”,“穷理尽性”;另外,它强调深层思考,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认为遇到极端情况时,一定需要冷静沉着,不要偏激,以免不必要的财政上的损失。
从墨家的思想可以看出,它注重理性的思考,支撑了建立秩序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社会控制力。
它认为,为了建立秩序,就需要在容忍和执法之间进行调和,做出合理的判断,不能只是依靠白热化的督察,而应该把法律、道德和法制都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
在道德范畴,墨家注重实用,认为只有研习深奥的哲学,才能真正了解和获得实用的道德知识,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
在政治学上,墨家的思想同样重要。
它既拥护君权,又强调贤臣的参与,强调仁政,把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促进政治制度的稳定。
- 1 -。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繁荣复杂,其中墨家思想作为古代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对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等其他思想流派,并以其特有的观点和主张脱颖而出。
本文将深入探讨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思想体系。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和非攻。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提出了兼爱的思想,他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关爱,排除仇恨和战争。
墨子主张人们要具体实践“兼爱”,即将爱扩展至全人类,消除种族、国家、社会等各种界限,实现人类间真正的和平与团结。
兼爱的核心思想体现了墨子对于人性的积极评价,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善良的,只需要在社会环境的引导下实践兼爱,以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墨子还提出了非攻的思想。
他反对战争和暴力,并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他强调道义的力量,认为强国应该为弱国提供帮助,通过互助与合作实现和平的共荣。
非攻思想的提出,为反对强权霸道、实现社会公平和全球和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墨家思想还关注实践和技术创新。
墨子主张行动和实践是认识世界的途径,并以此推动社会的发展。
墨子批判了儒家的空谈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他对机械制造、农具改进等方面的技术发明也给予了极高的重视。
墨子提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在实践中追求短板补齐,实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墨家思想还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墨子主张以德治国,强调统治者应该宽仁厚德,节俭廉洁,用德行来带领人民。
他认为政治权力应该属于具备智慧和品德的人,并主张贤德者应该担任国家重要职位。
墨子反对奢侈享乐与社会不平等,呼吁减少税收、限制官僚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墨家思想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实体或哲学体系,但它的思想理念和观点在古代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发展、道德伦理观念和文化传统,并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共同塑造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墨家发展的历程
墨家发展的历程一、墨家的起源与基本理念1. 墨家的出现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支思想学派,起源于战国时期。
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是墨家的创始人,其名字也成为了该学派的代称。
2. 墨家的基本理念墨家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兼爱”和“非攻”。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关怀、互相帮助,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均衡。
墨家强调以德行来评判人的价值,追求和平与稳定。
二、墨家的发展与主要思想1. 墨子的思想主张墨子的著作《墨子》是墨家的主要经典,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主张。
墨子批判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战争和压迫行为,提出了兼爱、非攻、尚实等重要思想。
2. 墨家的学派发展墨家的主要学派发展包括兼爱派和非攻派,其中兼爱派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非攻派主张不进行战争和攻击行为。
三、墨家在社会中的影响与地位1. 墨家的社会影响墨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深远。
墨子的思想唤起了人们对爱、和平、公平的追求。
墨家提倡以德治国,影响了后来的儒家、道家等思想。
2. 墨家的地位与评价墨家在古代社会中一度拥有较高的地位,许多君主和士人都笃信墨子的学说。
然而,随着儒家思想的兴起,墨家逐渐式微。
对于墨家的评价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墨子的思想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而有人则认为墨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四、墨家的衰落与传承1. 墨家的衰落墨家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墨子的学说与儒家思想之间的竞争。
儒家学说强调礼仪、仁爱等,与墨子的兼爱思想存在差异,逐渐取代了墨家的地位。
2. 墨家的传承尽管墨家的影响越来越小,但墨子的思想仍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痕迹。
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有相似之处,仍被部分人所崇尚。
此外,墨子的科技思想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五、墨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启示1. 墨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墨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墨子的非攻思想对于当代国际关系也有启示,倡导和平与合作。
2. 墨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墨子的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关爱,并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总结评述墨家思想
总结评述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重要学派,提出了和谐、兼爱、非攻、节俭等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墨子(约公元前470-约公元前390)创立。
墨子出生在宋国,是一位聪明才智、善于思考的思想家,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活动家。
墨子的核心思想是兼爱。
他反对诸侯之间的战争和争斗,主张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实现和平共处。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从兼容并包、无私奉献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人的利益,努力维持社会的和谐发展。
墨子提出的兼爱观念被后来的儒家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墨子还反对攻击和战争。
他主张“非攻”原则,认为战争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而且会导致破坏和伤亡。
他主张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争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墨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理念,通过说服和劝导,成功地阻止了几场战争的爆发。
墨子还强调节俭与廉洁,他认为人们应该过节俭的生活,以避免浪费和贪婪。
墨子反对奢侈和享乐主义,主张勤俭持家,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墨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兼爱理念成为后来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中国古代社会风气的形成和道德伦理观念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墨子的非攻原则也被后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借鉴,成为和平外交和战略思维的重要参考。
墨子的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的批评和争议。
他的兼爱观念在实践中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无法解决各种纷争和冲突。
墨子的思想也偏离了现实的社会和政治现实,过于理想化和抽象化。
总之,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重要学派,强调和谐、兼爱、非攻、节俭等理念。
墨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的儒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思维和行动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尽管墨家思想也面临一些批评和争议,但它的核心理念依然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墨子也因其对社会和人民的奉献而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伟大人物。
墨家的思想体系
墨家的思想体系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儒家和道家的名气较大,而墨家相对来说比较默默无闻。
但是,墨家也有着独特的思想体系,为人们带来许多启示。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支学派,起源于墨子。
墨子以尚同、慎戒、博爱为宗旨,强调实用主义,反对华丽的礼仪和浪费的行为,主张实行节约和社会福利。
墨家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尊崇经楚、明辨是非、尚同是和、慎戒无为。
尊崇经楚是墨家特别注重的一个方面,他们认为经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人们行事的灵魂,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和遵循。
墨家注重实践,认为学而不思则罔,而思而不学则殆。
他们主张实践中实现学问,注重学以致用。
在明辨是非方面,墨家强调批判精神,认为人类思想必须经过大量的辨证才能达到真理。
他们反对信口开河,认为对于现象、事物、道德等方面都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洞见,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
尚同是和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这就是墨家所主张的博爱主义。
他们认为: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种族歧视、境界崇拜等现象。
墨家反对战争,主张用爱、智慧和协商来处理矛盾和冲突。
他们认为,人类的根本利益在于尊重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和尊严。
慎戒无为是墨家思想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他们认为,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慎重考虑。
同时,也不能过于吹嘘自己的成就,要保持谦虚和自律。
他们反对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成就,而主张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他们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于小的而日常的努力,而不是大的而虚幻的口号。
墨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主张和信条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念,体现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精神。
他们反对陋习,提倡真实、简朴、实干、节俭的思想,这些思想为传统的农耕社会而言,非常适宜,同时也呼应了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节俭环保、务实求真的时代精神。
总之,墨家是一个富有盛名的学派,他们提出的尊崇经楚、明辨是非、尚同是和、慎戒无为等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实践性的指导,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墨子 知识点总结
墨子知识点总结墨子,字翟墨,又名墨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经济、伦理等方面,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墨子的思想体系、墨家学派、墨家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对墨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墨子的思想体系1. 兼爱墨子主张“兼爱”,即“兼济天下”。
墨子认为,人们应当彼此关怀,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主张对所有人平等地关爱。
2. 非攻墨子主张“非攻”,即反对战争。
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伤害和破坏,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应该通过和平的手段解决矛盾和冲突。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强调了和平与友爱的重要性。
3. 尚实墨子主张“尚实”,即追求实用和效益。
他反对空洞的宗教信仰和虚无的形式主义,主张注重实践和经验,推崇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4. 公天下墨子主张“公天下”,即追求天下的公平和公正。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遵循天道,依法治国,使天下百姓得到公平的对待和保障。
5. 尊师重道墨子主张“尊师重道”,即尊敬师长,尊重传统。
他认为,师长和道德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标杆,应该得到尊重和遵循。
二、墨家学派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支重要的学派,由墨子创立。
墨家学派主要包括了墨子本人和他的弟子们。
墨家学派的成员大多来自平民和底层社会,他们对封建统治的反抗态度和平民阶层的代表性使得墨家学派成为了儒家学派的重要对手。
墨家学派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墨子》等,墨子将自己和弟子们的学术见解总结成书,成为了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了兼爱、非攻、尚实、公天下等,这些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儒家学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墨家思想的影响墨家学派的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影响墨家的主张“兼爱”、“非攻”和“公天下”等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的组织结构
墨家的组织结构哎哟喂,说起这墨家的组织结构,咱们得用点儿咱们四川的“龙门阵”方式来摆一哈。
你晓得不,墨家那帮子人,个个都是能工巧匠加思想家,他们的组织结构,那叫一个“巴适”得很,既严谨又不失人情味,跟咱们四川人的性格有得一拼!首先啊,墨家讲究的是“兼爱非攻”,这理念就像咱们四川人爱吃的火锅,热辣辣地团结在一起,不分你我。
他们的组织结构也是围绕这个核心思想建的,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金字塔,而是更像一张密密麻麻但又井然有序的网。
每个弟子,不管是搞技术的还是搞理论的,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紧密相连,相互支撑。
再来说说他们的“巨子”制度,这就像咱们村儿里的村长,但不仅仅是管事的那么简单。
巨子不仅是学问高深、武艺高强,更重要的是得能服众,能带领大家伙儿一起往前奔。
他得能像咱们四川的“老辈子”一样,既有威望又有人情味,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一句话顶万句,让大伙儿心服口服。
还有啊,墨家的组织结构里,特别注重实践和技术的传承。
你想啊,那些个能工巧匠,哪个不是从学徒开始,一步步跟着师傅学手艺,再自己琢磨创新?这种师徒制,加上团队合作,让墨家的技术在当时那可是独步天下,就跟咱们四川的川菜一样,讲究的是传承与创新并存。
最后,墨家的组织结构里还藏着一份浓浓的“人情味”。
他们虽然讲究纪律严明,但也不是冷冰冰的。
你看那些故事里头,墨家弟子之间,那种同甘共苦、相互扶持的情谊,比亲兄弟还亲。
这种情感纽带,让墨家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团结,也让他们的组织更加稳固。
所以啊,墨家的组织结构,用咱们四川话来说,就是“巴适得很,有板有眼,又不失温度”。
它不仅仅是一个组织的框架,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情感的联结。
咱们今天聊起来,都还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温暖和力量。
新墨学与工商管理
新墨学与工商管理a.erweima:hover {color:red;}顾如:新墨学与工商管理进入专题:新墨学工商管理● ?顾如在先秦各家中,墨家是工商层的代表。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
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信徙,不可胜计,然而不为。
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墨子书中多处赞扬商人之信义勇和记载墨者「举友富商也」。
比之儒家士农工商对商人的鄙视,和道家对商人的无视,墨家在先秦各家中可谓独树一帜。
墨子本人出身工商层,墨家实由一些亦工、亦商、亦学的组织组成。
墨者之中多有不愿学习文化而只愿意学习技艺者。
在出土文物中也可以见到先秦墨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了工业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本文简单概括墨家在工商方面的主张。
墨家具备哪些东西,有哪些特点。
墨家对企业的支持,还需要行家去墨学里面发掘。
一、经济思想《墨经》之《经上》98条,《经下》82条,总共179条,只有三条与经济有关。
可以为墨家的经济思想定调。
《经下》第30「买无贵,说在仮其贾。
【说买:】刀籴,相为贾。
刀轻则籴不贵,刀重则籴不易。
王刀无变,籴有变。
岁变籴,则岁变刀。
若鬻子」。
这一条是说,只要双方能够议价,那么价格就不存在贵贱之说。
并且解释了先秦之时对交易和货币的认识(只能反映当时的贵金属货币)。
认为所谓货币(刀)也是一种商品,由此买卖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交换。
随着时间的不同,各种货物的价值发生了变化。
第31「贾宜则讐,说在尽。
【说贾:】尽也者,尽去其“以不讐”也。
其所以不讐去,则讐正。
贾也,宜不宜;正,欲不欲。
若败邦鬻室嫁子」。
墨者举的两个案例都非常极端,用以强调在道德上看来再糟糕的交易都有其合理性。
两个案例分别是卖掉自己的孩子和战败之后赔款和亲。
在第31条墨家认为,这些交易一旦达成就是适宜的。
以「宜」作为交易合理性的标准,但所谓「宜」指的是要去除那些影响交易的负面宏观因素,而不是具体某个交易的微观操作。
墨虽旧学,其命维新——序顾如《立墨——墨子经义解诂》
序跋评述|273墨虽旧学,其命维新——序顾如《立墨一一墨子经义解诂》◎黄蕉风顾如穷多年心力撰作而成的《立墨一〈墨子〉经义解诂》,是墨学复兴浪潮中空前绝后的作品。
他在阐述墨家核心义理、考证《墨子》原典字义等方面,均取得了不让于前辈学人的突破性进展。
该书在坚持“以墨解墨”解经原则的基础之上,又充量延展了墨学现代性诠释的可能性与空间。
就近代中国墨学研究的谱系而言,既可将之归位于传统治墨理路的基础性、还原性的工作,又可目为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自觉以中国墨学对话普世诸宗教文明的“思想实验”。
今天,当代中国诸思想学派,都在思考重新建立中国学术新范式的问题,在先秦时代与儒家并称“世之显学”、在当代重新焕发生机的墨家,显然应该有“三个自信”,不能自甘于支流,自外于主流。
顾如等当代新墨家,并非提倡“中国文化墨家主干说”,而是在当前人们普遍以为儒家儒学为中国传统文化唯一正统代表的观念之下,通过还原墨家真精神,来洗刷因儒家言说传统的偏见%如孟荀“辟杨墨”的遗传)所造成的对墨子学说的千年泼污"该书行文充满战斗性,开创了自墨子之后的、独属于墨家学派的“护教文体”,亦为墨家取回自身学派发言权、话语权的一种尝试。
墨虽旧学,其命维新。
墨家古学通过活化,得以介入中国现代性秩序,该书在未来中国墨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将在这一点上得到最终的判定。
解诂并重清末民初,经学瓦解,子学复兴,墨学复兴在大时代背景下被开启出来"常规而言,理解近代墨学复兴有两条路径"其一,干嘉学派学风的影响。
儒生希望通过谨严的训诂考证来还原古圣先王遗2721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传经典的微言大义,以解决义理上的争端。
对群经的考辨扩展到诸子百家,历来号称古奥难懂的《墨子》因之受惠。
此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墨辨逻辑学、《墨子》城守篇、《墨经》的概念核定上。
学人争相训诂《墨子》,俨然成一小圈子的“神智游戏”。
集大成者为清末大儒孙诒让。
他们的训诂工作,固然对读懂墨学作用不菲,然亦由于不少训诂者“以儒解墨”路径依赖之缘故,使得墨学经义出偏,闹出不少笑话"其二是儒学权威不再,孔孟之道不敷应对西学冲击。
墨家思想简要总结
墨子名言及白话翻译(入选推荐日志,加10币) /linbindavid偶读《墨子》,发现墨子真是颇有才智,他的思想与现代的科学、民主、和平、博爱、关注民生的观点如出一辙,其机智与幽默亦是一绝。
特将鄙人觉得能反映其思想与风格的词句摘录出来,加上白话翻译,与诸位朋友共享。
亲士1、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最好是不失败,其次则是败了却还有办法成功,这才叫善于用人。
)2、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所以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平庸的人却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3、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
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所以,即使做很困难的事情,也一定能够达到目的,没听说过想达到自己的愿望,而能回避困难的。
)4、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
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夏桀好商纣就是没有任用天下之贤士而遭到杀身之祸吗?所以说∶“赠送国宝,不如举荐贤能的人才。
”)5、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这些人很少不是死于自己的所长,所以说∶事业达到顶峰就难以持久。
)6、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
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所以江河不嫌弃小溪的水来灌注,就能汇成巨流。
被称为圣人的人,不推辞难事,不违背物理,所以能成为天下的大人物。
)7、夫恶有同方不取而取同己者乎?(怎么会有不用同道的人而只用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的道理呢?)8、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所以,天地不夸耀自己的明亮,大水不夸耀自己的清澈,大火不夸耀自己的炎烈,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修身9、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
(君子作战虽然布阵,但还是以勇敢为本。
)10、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
(办丧事虽有一定的礼仪,但还是以哀痛为本。
)11、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做官虽然讲究才学,但还是以品行为本。
)12、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
真正“黑道”鼻祖-墨子思想之思维导图
真正“黑道”鼻祖-墨子思想之思维导图
璀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创造出了伟大的人类文明经典,这个时代至今令人神往。
其中三大显学之一的墨家思想,愚深为折服,几乎可以说西方文明的内核就是全面复制了墨家思想。
阅读“墨子”虽其文字略显粗糙,然皆经世实用主义要义。
书中不少段落基本上就是工具说明书,可以说墨子思想才是人类真正科学精神之起源。
关于墨子思想的解读,文章就不作详解,附之思维导图可以说是墨子思想的核心精髓,有兴趣的读者或可仔细阅读理解。
历史不能复盘,仍遥想吾中华自秦汉以来若能内修道家,外示墨家,控以法家治国---平等博爱,科学思想及方法,实用主义,民利为先,行动至上,为理想死不旋踵......嗟乎!伟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如:先秦墨家之理论框架顾如:先秦墨家之理论框架1、零天志:“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墨家天志笔者总结为明10条。
其中①第一条就是:“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
里面直接讲到天自然是天志。
天志是不能随便乱说的,有多少条就是多少条。
否则就形成托天言志,某些人就可以成为巫婆,就无法避免人类自大所造成的危害。
笔者认为本条目应该称为“零天志”,因为这一条实际并不是上天的命令,而是天志观念的保障。
是用“自我否定”式的定义进行的自我约束。
类似的句式有苏格拉底的“我一无所知”,基督教的“唯有上帝全知全能”。
“天行广而无私”,社会领域能被视为接近“真理”的内容包括法律都必须有“天行广”之适用的普遍性,应该以“而无私”之自我否定的句式定义,“不得……”必须将自身也包含进去。
零天志是墨家整个认识论的出发点,贯穿于所有墨家主张之中。
我们理解墨家的学说,最需要去除的正是儒家天人合一思维,墨家都属于华夏传统的天人两分学派。
天人不能沟通,人也不可能知天道依天道而行。
那么适用于君王的规范并不能适用于其他人,反之亦然。
否则就会陷入儒家想限制君王又担心限制了自己的困难之中。
此为墨家的非命,或者华夏传统的绝天地通。
同时我们也要清除儒家式的、自以为接近或者掌握“天道”——真理的观念。
不能假设自己或者某些人、某个阶层比其他人高尚、正确、脱离低级趣味。
不管他主张通过什么手段达到这一点。
在墨家看来“虽上世古之圣人必蓄私”,君子那点修行算得什么呢?如此则不能将权力交与其他任何人。
必须的权力让度则必须有监控和制止措施。
由于任何人类信念都不具备绝对真理性质,墨者必须具有《大取》篇“求为义,非为义也”之认识。
在发展和选择实现理想的工具——手段、制度之时,必须将工具本身的正当性置于个人、阶层、群体的信念之上。
《墨子》中说,圣人即使出于善意发展公共事业,也不可违背农时、侵夺民众财产、使民众过劳,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墨家继承的上天信仰中“明鬼”一义,不但有使各种鬼神仙佛平等相处的作用,而且也是信仰中的监控和威慑因素。
上天信仰实质上把权利分散放置到每个人精神之中,那么就需要每个人的精神有所惧、具有自我克制做为制衡。
正如权力让度必须同时具有监控和制止措施。
另外,华夏传统中认为人死后成为鬼,经过黄泉或回归上天或湮灭(道教后来有地狱说),也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和慈悲。
2、第一天志:“(自)生、生生”第一天志并非墨家独有,而是华夏传统的社会目标,各家都有论及。
先秦各家是以不同方式和理路去实现第一天志。
第一天志为:(自)生与生生。
墨家告子甚至直接说“生谓性”,人性就是自生和生生的、无善无恶的。
华夏传统的观念把世界看成是层内部又分层的整体。
天域内有地域,地域内有物域,物域内有人域。
人域就是邦国。
这些一个个、一层层的域,各自都被看作一个生命。
“生”就是生长,最基础的就是墨家注重的自强了;“生生”就是大家都生长。
这些生命都要追求自生。
而高层次的生命要追求“自生”,就必须使其内部各个部分“生生”。
而且华夏传统的观念是四维的,不但有“宇”--空间,还有“久”或者“宙”--时间。
墨家有“爱三世”说:爱上世、爱现世、爱后世。
也就是不但要在三维空间中生生,还要在四维空间中生生--生生不息。
这就是华夏传统“自生、生生”的全部含义。
上天给我们的第一天志就是要我们“自生和生生”,这是上天的自私也是对人类和万物的兼爱。
那么我们要“利”上天,服从上天的意志,就必须以我们的“自生与生生”来体现上天的伟大。
3、第二天志:“以天为法”“自生、生生”是墨家全部理路的开端。
请注意在天志中“生生”需要上层生命的意志才能形成。
上层生命要自生,需要其内部生生。
那么我们就可以推理:下层生命必须以上层生命的意志为法。
这样推上去,最终就推到了上天哪里,所以是“以天为法”。
所以墨家说“莫若法天”、“以天为法”。
没有第二天志,后面的天志都推不出来。
人们仔细研究发现《法仪》篇逻辑有断层。
其实在断层中补上“以天为法”就完整了,并不存在断层。
以天为法,第一天志是“自生与生生”。
我们看看《经上》中对“生”的解释:“生,刑与知处也”。
《经上》这句对“生”的解释就成为了整个墨家理路的骨髓。
刑与形相通,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要服从天志和社会规范的。
“知”则包含了社会知识、生产知识(2000年前还没有科学一词)。
墨家认为遵守社会规则,加上发展人类的认知水平就能实现自生和生生的目标。
以天为法,但天志只有10条,其他的社会规则在哪里?《经上》作出了回答:“意规圆皆可以为法”、“民若法也”。
其中“意”指的是天志、民意;“规”指的是“义”;“圆”指的是具体规则。
《经上》说“民若法也”,所以实际上法天就是法民。
天志类似于“天宪”,民意类似于普通法律。
《尚书》“天听自我民听”、“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就是墨家“民若法也”的最好注解。
怎么获得民意呢?要分两个层次:修身意义上,人们要身体力行--体验生活和他人,以达到能体验他人的体会之水平,也就是能用他人的思维换位思考的水平,“仁,体爱也”;治道意义上,就需要民立法的法治。
民立法的法治制度体现在《尚同》篇中。
民意、民心,并不是儒家理解的“拥戴”或者“不拥戴”呀。
4、第三天志:“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这句话只有墨家明确说出来。
也就是说,在上天哪里人们是平等的。
上天平等地爱和利众人。
当然,这不是说平均分配,因为墨家非命,上天不直接与人沟通决定分配。
而是人格的平等,给予人们意义平等但各不相同的天赋。
“天生我才必有用”说得很到位。
《墨子》中要求给予贤者“富之、贵之”,平均之说只是儒生将自己的理想套入墨家而已。
儒家“制民之产”“为民父母”“养民”的主张在墨家找不出来。
特别是“为民父母”,笔者认为是儒家错误理解了《尚书》记载“作民父母”。
“民父母”本是一个固定词组,指的是老百姓是君王的父母,“作”是吸取、发掘、发挥之意,并不是儒家的“做为”之意。
华夏传统的“作民父母”或者“为民父母”正是前文“民若法也”的另一种表述呀。
皆天臣是众人的人格、观念和利益主张的平等。
正因为有皆天臣,才有墨家的兼爱--平等的爱。
墨家说,爱人不是为了支使别人,也可以与儒家满纸的“使民”“用民”“使之”相对比。
5、“兼相爱”上天兼爱众人,是为了用人们的生生去实现上天的自生!注意,墨家认为“虽上世古之圣人必蓄私”,并不是儒家那种高喊“无私”的学派。
上天相对于人类是无私的,只是因为上天只有在实现了其内部的生生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自生。
我们以天为法,就要兼爱众人。
兼爱众人,需要兼利众人,但并不等于平等地利人。
平等的是爱,不是利。
《大取》篇说:上天比圣人更能利人……贤者比普通人更能利人。
利人不但与能力有关,而且“无穷不害兼”,只要平等地爱所遇到的人就可以了。
而且对墨家来说“义,利也”,义和利本就不可分割。
也就是说,遵照或者尊重他人的“义”,也是利人行为。
有人问,墨家不是也祭祀吗?祭祀不是为了利上天,而是向上天汇报工作和表达愿望、感恩。
怎么样是利上天呢?遵照天志而行,就是利天!请参考《兼爱》篇。
兼相爱是墨家实现“生与生生”的“知”--主要思路。
《大取》篇将兼相爱用“江上井”做比喻。
人们需要搞好环境,才更能从中获利--打到更多更清的水。
墨家的兼爱类比电磁波比较好理解。
爱是波形,利是波强。
波强可强弱,而波形不变。
众人则是不断运动中的各个发射和接收器。
所接收和发出的波强有所不同,但波形都一样。
注意众人是在不断运动、组合、分离之中的,如果各个发射器的位置是静态的,那么就变成了儒家的亲亲之爱。
6、“交相利”实现兼爱,不能靠道德教化,而要让人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利,所得而喜也”。
实际上《大取》篇已经说明,他人不喜欢的东西是不能硬塞给他的。
当然,也不是不要说服,而是要顺着他喜欢的路子去进行说服。
比如公输般喜欢“义”,墨子就用“义”去说服公输般不要攻宋。
教化实际是强奸别人的意志。
那么人们就必须交相利才能实现兼相爱的目标了。
“交”字在墨家非常重要。
任何墨家概念,离开了“交”--交流这个内涵都脱离了墨家的理路。
交相利根据“义,利也”,可以分解为我们习惯的语言:互相尊重对方的义;遵守共同同意的义;互相帮助和分工合作、交易。
墨子说,什么是墨家的大义呢,就是分工合作。
墨家的目标就是大家分工合作,共同致富。
墨子属于工商界,获利的基本来源就是合作和交利呀。
全世界的辩学最初都是由商人发展出来的。
前文所说“众人在不断运动、组合、分离之中”,也是商业文明的特点呀。
7、“不相攻”,或者“不相亏害”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说墨家非攻,而看不到墨家推证非攻是用的人与人“不相亏害”。
人与人相亏害,需要法治解决。
这是《尚同》和《尚贤》篇的主旨。
而当时的社会主要问题是诸侯们互相攻伐吞并,所以需要“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
要兼爱,自然不要相亏害。
不相攻或者不相亏害,是施行“刑与知处也”中“刑”的依据。
墨家的法治观念在《大取》中比喻为“漏雍”--补漏子,“除害沮恶”是为了弥补社会的漏洞,也就是为了除去和防止人们的互相亏害。
不相亏害正是自由主义者所说的“自由的边界”呀。
墨家的法治目标被表述为“除害沮恶”或者“漏雍”——补社会之漏,正是非攻在法治观方面的体现。
我们理解“攻”不单理解为“攻伐”,还应该理解为攻击、侵害。
8、“合其志功以观之”,或者“志功为辩”,或者“以实正名”《法仪》篇,墨子用人们对上天的感恩和尊敬来证明上天确实是兼爱兼利的。
这就是墨家的“志功为辩”天志。
一个主张,没有结果的证明是不行的;也只有结果才能证明那个主张是正确的。
这与儒家不管效果如何都坚信他们的教义有本质的不同。
墨家不是儒家那种理想主义者。
对于第一天志的“生与生生”,墨家分解为兼相爱、交相利、不相攻去实现。
可以认为是志功为辩中的“功”。
而“法天”则可以认为是志功为辩中的“志”。
志功为辩,突出效果,是墨家贯穿全部理路的判断标准。
某某人是不是爱人的,不是看说了什么,主要还是看他的行为--以实正名。
其实以民所立之法为法,也是“以实正名”。
官员的职责和行为操守由谁去定义?以实正名,民是实--古籍中称“厚”“重”,该由老百姓去定义。
然后官员依名--老百姓所定义的规范而行。
9、“贵义”《贵义》篇,墨子用“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来说明义。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墨家确实认为上天和百姓是义的来源。
“义,利也”,遵守、尊重他人之“义”也是利人。
前面说过的。
这里提到了依天志而行,所以笔者将其也计入“天志”。
实际归入第二天志“以天为法”也可以,拆分开更有清晰一些。
“十”天志也完美一些,避免“九”这个数字的帝王含义。
贵义由于与“以天为法”是一个意思,所以在天志中实际位阶很高。
是整个墨家理路的枢纽所在。
其他天志不但从“生与生生”经贵义之门出发,而且归于贵义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