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如:先秦墨家之理论框架
3、先秦墨家的社会批判思想
3、先秦墨家的社会批判思想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派别之一,其创始人是著名的思想家墨子。墨子,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其生卒年代不可考。墨子早年受业于儒家学者,研习孔子之说,后来他认为儒家称道的礼仪,十分烦顼,而其厚葬之风又费财贫民,伤生害事,于是他舍弃孔子之学,创立了墨家学说。
墨子曾自称“今翟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应属于当时的“士”阶层。他承认自己是“贱人”,这表明他从事过工匠等职业,因而他具有着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墨子为了救治当时社会的动乱,“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主张。相传他曾止楚攻宋,阻齐伐鲁,南游使卫,献书楚王。墨子在其社会活动中,总是以能否“听吾言,用我道”作为条件,来对待诸侯对他的封地与赐爵,故他曾拒绝了楚王的赐地。墨子的弟子门徒中,许多人具有政治才能,为了实现墨家的政治主张,墨子曾推荐一些门徒到各国从政,以求治理现实社会。
墨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替劳动者阶级呐喊的思想家,他学识渊博,热心救世,真切地同情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和忧患,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残害民众、侈靡腐朽、杀伐掠夺的罪恶,为和平和社会正义奋斗了一生,受到了当时及后世人们的称赞。墨子及其后学在对社会的认识和批判中,提出了墨家的理想社会追求,其思想理论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为特点。墨家的理论主张,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唯一可以与儒家相抗衡的“显学”。特别是墨家在对现实各种弊端的揭露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批判思想,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的进步发展。墨家的社会批判思想,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抨击了统治者的腐朽奢侈生活
墨家逻辑思想
墨家逻辑思想
墨家逻辑学又被称为辩学,“辩”的
概念是《墨经》中一个重要的范畴。
“辩字”在《墨经》中包含有辩论
和思辨的意思。在墨家逻辑中,“辩”首
先是一个思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必须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
次才是一个辩论、争辩的过程。在辩的
过程中,还要遵守唯物主义的原那么。
《墨经》的“辩”的概念直接源于
墨子。据先秦古书记载,墨翟是一个词
锋锐利的辩者。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
墨子是自觉地认识到思维形式、思维方
法和思维规律的重要性的,并将思维形
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一个写出具有体系的逻辑学说——《墨辩》六篇: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小取。
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型代表。梁启超肯定墨家逻辑在世界逻辑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科学价值,他认为墨家逻辑可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国培根、穆勒和印度陈那的学说相比较。胡适也曾高度评价墨家逻辑的历史成就和学术地位,说《墨经》作者是“科学和逻辑的墨家”“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上,为中国贡献了逻辑方法的最系统的发达学说”。
《墨辩》六篇各有所重,分别论述了关于思维形式〔例如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思维方法〔例如归纳、演绎、类比〕的认识。从《墨辩》六篇的总体结构来看,墨子已经明确制定了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基本的逻辑思维形式,并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墨子具体论述了概念的本质、划分和作用,阐述了判断的实质、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推理的三个范畴和各种推理、论证的具体形式,总结了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揭示了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内容。这些,都可说明墨子逻辑形成了一个由基本概念和范畴所构成,以思维形式和规律为对象、内容的逻辑学体系。
墨家的道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墨家的道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墨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墨家的主要思想是以"兼爱"为核心,提倡"非攻"和"节用"的道德原则,以实现社会和谐、公平与稳定。墨家强调实践和施政,主张注重实用性和效益性,反对空言虚语。墨家的影响持续至今,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墨家的道术,探讨其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章节安排和内容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章节内容展开:
1. 引言
1.1 概述
1.2 文章结构
1.3 目的
2. 正文
2.1 墨家的起源与发展
2.2 墨家的主要思想与理念
2.3 墨家的实践与影响
3. 结论
3.1 总结墨家的道术
3.2 墨家对当代的启示
3.3 结语
通过这种章节安排,我们将系统性地介绍墨家的道术,从其起源与发展,主要思想与理念,到实践与影响,再到对当代的启示,以及进行总结和结语。这样的结构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墨家的道术。
1.3 目的: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墨家的道术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通过对墨家的起源、主要思想、实践以及对当代的启示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希望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墨家的道术,认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从中汲取启发,探索其对当代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启示和意义。通过对墨家的道术进行系统性的解读和探讨,也能够促进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借鉴和启示。
2.正文
2.1 墨家的起源与发展
墨家作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起源于墨子(墨翟)创
中国墨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墨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流派,创始人墨子在先秦时期被誉为“尚贤之士”,他的思想被视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家思想主要强调“兼爱”、“非攻”、“节用”三个重要观念,这些观念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而且在当代也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在先秦时期活跃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思想流派之中的一位。墨子提出的“兼爱”是墨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其核心思想是“兼爱天下,无私害己”。墨子强调人们应该互相包容,互相尊重,兼顾他人的利益,与一己私利无关。这种思想不仅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且反对了各种形式的剥削和不平等。
对于墨家思想来说,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就是“非攻”。墨子反对各种战争和暴力,主张和平和平共处。墨家思想认为战争会带来病痛、死亡和贫穷等多重不良后果,因此强调避免战争的发生,达到和平团结的目的。
墨家思想还提出了“节用”这一概念。通过控制消费和节约资源,墨家认为可以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这对于当前全球环境危机和限制性发展的问题也能够提供启示。
墨家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深远,墨子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思想推动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然而,墨家思想在历史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即使在墨子生前就已经遭到了封建时代的否定和儒家学派的排斥。后来,隋唐时期的儒学被大力推广,墨家的学说逐渐被边缘化。到了宋代,墨家思想早已较少传承,其观念和理念被部分融入了其他思想流派中。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墨家思想又开始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近现代中国的革命运动,如1911年辛亥革命和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受到了墨家思想的启示,如工人、农民等各阶层都开始进行组织和展开自发的斗争,体现了“兼
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与其理论思想
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与其理论思想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那个时候,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然而,其中的一个学派——墨家学派,在这个时期中也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墨家学派的兴起,不仅推动了那个时期的哲学思想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下面,我将就墨家学派及其理论思想,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墨家学派的起源与背景
墨家学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学派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当时,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处于频繁发生之中,这令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结束战争和保持和平。而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治天下之道。
墨子,原名墨翟,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伦理学家、科学家、发明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公认的思想家、伦理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的鼻祖”。
二、墨家学派的基本思想
墨家学派的基本思想有三,即兼爱、非攻、尚同。
1、兼爱:墨子认为,人类是平等的,因此,应该实行“兼爱”
的政策,即所有人都应该相互关心、爱护。他提出了“兼爱之心,
人皆可以得之”这一口号,也被称为“墨家心术”。
2、非攻:墨子反对战争,认为“非攻”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他认为,战争不仅会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而且会破坏道德
规范,使人们失去宽容和和平的精神。
3、尚同:墨子主张“尚同”,即尊重大公无私的平等精神,反
对私人利益,提倡把个人利益融入到团体的利益中。
三、墨家学派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墨子除了在哲学思想上有所成就之外,也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
很大的成就。他发明了多种震声器,如“管”、“器”、时间测量器等,这在当时被视为一项了不起的技术成就。同时,墨子也对几何学
第六讲先秦墨家思想概要
第六讲
《非命》:提倡主观努力 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墨子:不相信命,认为富贫、贵贱都不是命中注定的。
在这方面墨子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 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 是"力"。他指出,"赖其力而生,不赖其力则不生",充分肯 定"人力"在社会生活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 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 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 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 就是"反天意"。他又认为,鬼神能"赏贤而罚暴"。他把天鬼 的意志和百姓的利益说成是一回事,认为天鬼是专门为万民 "兴利除害"的,这实际上成了墨子所操持的工具。
第六讲
1.认识论方面: 他以 “ 耳目之实 ”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 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 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 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 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 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 察百姓耳目之实” ,“废(发)以为刑政 ,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家思想内容
墨家思想内容
墨家是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它的思想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墨翟,他以“默而识之,静而治之”为理念,历史上被称为“大一统家”。墨家思想主要认为:君主与天子之府当以宽和、仁慈、高度的智慧深层思考运用精神武装的法律来做出判断,对社会的影响较大;在道德范畴,它主张“闭门造车,与世隔绝”,“穷理尽性”;另外,它强调深层思考,即“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认为遇到极端情况时,一定需要冷静沉着,不要偏激,以免不必要的财政上的损失。
从墨家的思想可以看出,它注重理性的思考,支撑了建立秩序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社会控制力。它认为,为了建立秩序,就需要在容忍和执法之间进行调和,做出合理的判断,不能只是依靠白热化的督察,而应该把法律、道德和法制都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在道德范畴,墨家注重实用,认为只有研习深奥的哲学,才能真正了解和获得实用的道德知识,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
在政治学上,墨家的思想同样重要。它既拥护君权,又强调贤臣的参与,强调仁政,把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促进政治制度的稳定。
- 1 -
总结评述墨家的主要思想
总结评述墨家的主要思想
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支思想流派,其主要思想可以总结为“兼爱”、“非攻”和“尚实”。墨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如墨子、墨翟等代表人物。墨家的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获得普遍认同,但其广泛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墨家以“兼爱”为核心思想。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他主张消除等级差别,主张人人平等。他认为人应该互相扶助,追求共同的利益,并以实际行动来落实这种理念。墨子以自身为例,放弃了读书学习的机会,选择了为天下苍生服务。在墨子看来,“兼爱”是一种社会道德,是每个人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在“兼爱”的基础上,墨子提出了“非攻”思想。墨子认为,战争
是不道德的行为,没有理由去伤害他人。他反对战争,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他认为国家之间的争斗只会带来无尽的伤害和痛苦,因此主张废弃战争。墨子还主张公平正义,认为人们应该公平共享资源,避免任何形式的压迫和剥削。他的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给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借鉴。
墨家的第三个主要思想是“尚实”。墨子主张实用主义,强调实
际行动和实际效果。他认为只有实际解决问题,才能够产生真正的效果和好处。墨子强调实际的价值,反对虚假的表现和华丽的言辞。他主张人们应该注重实际行动,追求实际利益。墨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例,通过实际建造工程来帮助人们解决
生活问题,展现了他对“尚实”思想的追求。
墨家的主要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触及了当时社会的利益和权力结构。当时的社会注重权力和地位,而墨家提出的兼爱、非攻和尚实的思想,挑战了现有的权力结构。然而,墨子的思想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了认可和广泛传播,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繁荣复杂,其中墨家思想作为古代中国哲学的一
个重要流派,对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墨家思想融
合了儒家、道家等其他思想流派,并以其特有的观点和主张脱颖而出。本文将深入探讨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和思想体系。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和非攻。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提出了兼爱的思想,他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关爱,排除仇恨和战争。墨子主张人们要具
体实践“兼爱”,即将爱扩展至全人类,消除种族、国家、社会等各种
界限,实现人类间真正的和平与团结。兼爱的核心思想体现了墨子对
于人性的积极评价,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善良的,只需要在社会环境的
引导下实践兼爱,以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墨子还提出了非攻的思想。他反对战争和暴力,并主张通过和平方
式解决争端。他强调道义的力量,认为强国应该为弱国提供帮助,通
过互助与合作实现和平的共荣。非攻思想的提出,为反对强权霸道、
实现社会公平和全球和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墨家思想还关注实践和技术创新。墨子主张行动和实践是认识世界
的途径,并以此推动社会的发展。墨子批判了儒家的空谈主义,强调
实践的重要性。他对机械制造、农具改进等方面的技术发明也给予了
极高的重视。墨子提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在实践中追求短板
补齐,实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墨家思想还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墨子主张以德治国,强调统治者应该宽仁厚德,节俭廉洁,用德行来带领人民。他认为政治权力应该属于具备智慧和品德的人,并主张贤德者应该担任国家重要职位。墨子反对奢侈享乐与社会不平等,呼吁减少税收、限制官僚等一系列改革方案,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墨家逻辑思想研究
墨家逻辑思想研究
墨家逻辑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一派。墨家逻辑思想在其诞生后迅速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后来儒家、道家、法家、名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将探讨墨家逻辑思想的特点和其在中国哲学史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将给出五个例子来证明这个学派的论断和思想。
墨家逻辑思想的基本特点
墨家逻辑思想的核心是广义上的“名理辩证”,其中所谓的“名”,就是指事物的名称,而“理”则指事物的本质。墨家认为,任
何一个事物都是由“名”和“理”构成的,因为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既要了解它的名称,也要深入到事物内部,掌握其本质属性。因此,对于墨家来说,辩论是一种发掘深层次对称与矛盾的过程。当事物存在两个或者多个矛盾的方面时,墨家就会将它们搬到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辩论——名理辩证。
墨家逻辑思想的一大特点是,强调实践和实证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理论研究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吸取实践的经验教训,以丰富理论思考。例如,墨子曾经说过,只有通过实验和验证,才能够证实一个人的理论观点是否正确。他提出了多项实验,如判断日出与日落、甄别声音。墨家倡导实践的思维方法,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墨家逻辑思想还突出了“以一为知,以类相推”的思想。这是一种将具体事物同类别的事物相比较的方法,用以推广某一个知识点。这种方法也称作“类比”,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之一。墨家认为,通过比较同品类的不同事物,我们就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思维的能力。
此外,墨家逻辑思想还强调了实用性和实效性。墨家的学说主张从实际出发,追求一种质朴、朴素、实用的理论。他们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也注重实际的应用,并且这种应用必须符合道德的准则。对于墨家而言,学问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在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发扬。
墨家发展的历程
墨家发展的历程
一、墨家的起源与基本理念
1. 墨家的出现
墨家是中国古代的一支思想学派,起源于战国时期。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是墨家的创始人,其名字也成为了该学派的代称。
2. 墨家的基本理念
墨家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兼爱”和“非攻”。墨子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关怀、互相帮助,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均衡。墨家强调以德行来评判人的价值,追求和平与稳定。
二、墨家的发展与主要思想
1. 墨子的思想主张
墨子的著作《墨子》是墨家的主要经典,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主张。墨子批判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战争和压迫行为,提出了兼爱、非攻、尚实等重要思想。
2. 墨家的学派发展
墨家的主要学派发展包括兼爱派和非攻派,其中兼爱派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非攻派主张不进行战争和攻击行为。
三、墨家在社会中的影响与地位
1. 墨家的社会影响
墨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深远。墨子的思想唤起了人们对爱、和平、公平的追求。墨家提倡以德治国,影响了后来的儒家、道家等思想。
2. 墨家的地位与评价
墨家在古代社会中一度拥有较高的地位,许多君主和士人都笃信墨子的学说。然而,随着儒家思想的兴起,墨家逐渐式微。对于墨家的评价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墨子的思想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而有人则认为墨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四、墨家的衰落与传承
1. 墨家的衰落
墨家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墨子的学说与儒家思想之间的竞争。儒家学说强调礼仪、仁爱等,与墨子的兼爱思想存在差异,逐渐取代了墨家的地位。
2. 墨家的传承
尽管墨家的影响越来越小,但墨子的思想仍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留下了痕迹。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有相似之处,仍被部分人所崇尚。此外,墨子的科技思想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墨学文化大纲整理
墨家文化
第一讲
一、墨子与墨家
1. 墨子的生平
平:墨字、名翟(公元前475——390)鲁国人。“生于鲁而仕宋,其生平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又适越而未果。”(孙诒让《墨子闲诂·时录·墨子传略》)
墨子出身于小手工业者,但后来上升为“士”。他虽“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但“反对儒家,创墨家,成为先秦显学之一。”
墨子自己没有著书,但墨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及其科学、严谨的立论方法都被他的弟子记录在《墨子》一书中。
《墨子·贵义》中记载一则故事:墨子往北去齐国,遇到一个卜卦先生。卜卦先生说:“天帝今天在北方杀死黑龙,你的脸色这么黑,不能去北方。”墨子不听,终于北上。到了淄水,没有渡过河而返回来。卜卦先生说:“我告诉过你,不能去北方。”墨子说:“淄水南面的人不能渡河北上,淄水北面的人不能渡河南下,他们的脸色有黑的,有白的,为什么都不能顺利渡河呢?再说天帝甲乙日在东方杀青龙,丙丁日在南方杀赤龙,庚辛日在西方杀白龙,壬癸日在北方杀黑龙,如果听用你的话,那就是禁止天下人往来了。这是违背人们的心意而使天下虚无人迹,你的话是不可取的。”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一书原有71篇,后来逐渐散失,今本《墨子》共15卷53篇,是反映整个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墨子具有突出的平民形象与思想性格,他是紧接着孔子之后而活跃于中华大地上的第二位文化巨人。
《墨子·贵义》墨子有一次到卫国游说,车上载的书很多,他向弟子解释说:“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
2. 墨学著作
墨家思想简要总结
倍、同长、对称中心、圆、直线、正方形、十进制的定义
机械制造
城门的悬门结构,城门和城内外各种防御设施的构造,弩、桔槔和各种攻守器械的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构筑技术、木鸟、载重车等等。
军事
守城的装备、战术、要点
哲学
认识论和逻辑学,重视亲知(“虑”、“接”、“明”三步骤),“别同异,明是非”的辩学含有矛盾律与排中律,“以类取,以类予”(类比判断),墨子还总结出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
11
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其制度与秦相近。
四、墨家衰弱的原因
墨家的思想与当时所掌握的技术大大强于当时的西方文明,他们的创新、博爱精神更能为中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若他们的思想得到发扬光大,那中国应该非常强大,绝对不会有以后的百年之耻了。但墨家毕竟是销声匿迹,反思墨家消失的原因如下∶
1、兼爱的难度∶在任何时候,资源毕竟都是有限的,照顾了这个,就难免忽略了那个。期待对全天下的人都兼爱有些理想化,难以操作。
军事思想
《墨子》自备城门以下,皆为军事著作
三、《墨子》(共71篇,现存53篇)
章节
篇数
内容
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
7
其前三篇提倡敬贤修身,后四篇多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理论,为后文的纲要。
尚贤上、尚贤中、尚贤下、尚同上、尚同中、尚同下、兼爱上、兼爱中、兼爱下、非攻上、非攻中、非攻下、节用上、节用中、节用下、天志上、天志中、天志下、明鬼、非乐、非命上、非命中、非命下、非儒
先秦各派思想内容概括总结
先秦各派思想内容概括总结
先秦各派思想内容概括总结如下: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核心,提倡以仁、礼、义为基本准则的道德伦理体系。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应该恪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并关注公共利益。儒家追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并通过教育和仁爱之道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个体的成长。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道家认为人应该追求道的境界,放弃功利和欲望,通过跟随道的方式活得自由和自然。道家不强调社会秩序和规范,而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倡自我修养和自我的宁静。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非攻”,提倡公平和公正
的社会秩序。墨子认为人应该兼爱,关心他人的利益,并反对战争和暴力。墨家主张消除差异,追求平等,通过非攻的原则来实现和平。他们反对太过强调家庭和国家,主张超越界限,实现普世的兼爱。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制和秩序的重要性,追求强权政治和权威主义。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必须通过法律和刑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法家主张集权的国家统治,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秩序。
5.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主张以言辞和辩论为中心的政治活动,
追求个人的名誉和权力。名家强调辩论的技巧,主张以辞令来实现个人的成功和权力的争夺。他们重视言辞的艺术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追求在政治舞台上的声望和名望。
6. 兵家思想:兵家思想注重战争和军事的智慧,强调战略和统一的指导原则。兵家主张通过战争来实现国家的利益和统一,认为战争是维持国家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手段。
以上是先秦时期的六大思想流派的内容概括。这些思想体系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为后世的哲学和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墨家的思想体系
墨家的思想体系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儒家和道家的名气较大,而墨家相对来说比较默默无闻。但是,墨家也有着独特的思想体系,为人们带来许多启示。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支学派,起源于墨子。墨子以尚同、慎戒、博爱为宗旨,强调实用主义,反对华丽的礼仪和浪费的行为,主张实行节约和社会福利。
墨家的思想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尊崇经楚、明辨是非、尚同是和、慎戒无为。
尊崇经楚是墨家特别注重的一个方面,他们认为经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指导人们行事的灵魂,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和遵循。墨家注重实践,认为学而不思则罔,而思而不学则殆。他们主张实践中实现学问,注重学以致用。
在明辨是非方面,墨家强调批判精神,认为人类思想必须经过大量的辨证才能达到真理。他们反对信口开河,认为对于现象、
事物、道德等方面都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洞见,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
尚同是和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这就是墨家所主张的博爱主义。他们认为: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种族歧视、境界崇拜等现象。墨家反对战争,主张用爱、智慧和协商来处理矛盾和冲突。他们认为,人类的根本利益在于尊重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和尊严。
慎戒无为是墨家思想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他们认为,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要慎重考虑。同时,也不能过于吹嘘自己的成就,要保持谦虚和自律。他们反对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成就,而主张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于小的而日常的努力,而不是大的而虚幻的口号。
墨家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主张和信条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念,体现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他们反对陋习,提倡真实、简朴、实干、节俭的思想,这些思想为传统的农耕社会而言,非常适宜,同时也呼应了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节俭环保、务实求真的时代精神。
先秦儒、墨、道、法家君臣关系理论浅析
八“ 使 �乐 礼 子 天 用 僭 氏 季 夫 大的国鲁 �忍容能不为行
�)� 。 ”命 ”越僭 “ 的 权 特 级 等 坏 破 于 对子孔 � 》氏季 《 �
国执臣陪 “ 能不更 � ”出 侯 诸 自 “ 能不 � ” 出 子天自伐 征乐礼 “ 吁呼子孔 �况 情 的 移 下已权实 �袖领为上义名 �名 虚 有 徒 子 天 周 时 当 对 针 。面 局 乱 紊 的 ” 子不子 # 父不父#臣不臣#君不君 “ 时当转扭以 �定规级等的 ”子子#父父#臣臣#君君 “ 的 定 规所礼周守遵 � 》路
非 �言 勿 礼 非 �听 勿 礼 非 �视勿礼非 “ 到做 � ”礼 “ 合 符要
�&� 。 ”立以无 �礼 都 止 举 行 言 的们人吁呼他 � 》氏季 《 �
学不 “ �会 社 于 足 立 以 难 就 �仪 礼 习 学 不 。平 太下天
� &� 会就 �国治让礼以若 �来看他在 � 》进先 《 � ” 礼以 国
谁 权 特 等权乐礼定制 、权法立的主君为认他 � 》佾八 《 �
�)� ” 。忍 可 不 孰 �也 忍 可 是 “ �之 斥 怒 子 孔 � ”庭于舞佾
�&� 则 ”我 为 “ �己 自 为 都 人 下 天 即 ”为自 “ � 》循因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如:先秦墨家之理论框架
顾如:先秦墨家之理论框架
1、零天志:“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
墨家天志笔者总结为明10条。其中①第一条就是:“天为贵,天为知而已矣”。里面直接讲到天自然是天志。天志是不能随便乱说的,有多少条就是多少条。否则就形成托天言志,某些人就可以成为巫婆,就无法避免人类自大所造成的危害。笔者认为本条目应该称为“零天志”,因为这一条实际并不是上天的命令,而是天志观念的保障。是用“自我否定”式的定义进行的自我约束。类似的句式有苏格拉底的“我一无所知”,基督教的“唯有上帝全知全能”。“天行广而无私”,社会领域能被视为接近“真理”的内容包括法律都必须有“天行广”之适用的普遍性,应该以“而无私”之自我否定的句式定义,“不得……”必须将自身也包含进去。零天志是墨家整个认识论的出发点,贯穿于所有墨家主张之中。我们理解墨家的学说,最需要去除的正是儒家天人合一思维,墨家都属于华夏传统的天人两分学派。天人不能沟通,人也不可能知天道依天道而行。那么适用于君王的规范并不能适用于其他人,反之亦然。否则就会陷入儒家想限制君王
又担心限制了自己的困难之中。此为墨家的非命,或者华夏传统的绝天地通。
同时我们也要清除儒家式的、自以为接近或者掌握“天道”——真理的观念。不能假设自己或者某些人、某个阶层比其他人高尚、正确、脱离低级趣味。不管他主张通过什么手段达到这一点。在墨家看来“虽上世古之圣人必蓄私”,君子那点修行算得什么呢?如此则不能将权力交与其他任
何人。必须的权力让度则必须有监控和制止措施。由于任何人类信念都不具备绝对真理性质,墨者必须具有《大取》篇“求为义,非为义也”之认识。在发展和选择实现理想的工具——手段、制度之时,必须将工具本身的正当性置于个人、阶层、群体的信念之上。《墨子》中说,圣人即使出于善意发展公共事业,也不可违背农时、侵夺民众财产、使民众过劳,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墨家继承的上天信仰中“明鬼”一义,不但有使各种鬼神仙佛平等相处的作用,而且也是信仰中的监控和威慑因素。上天信仰实质上把权利分散放置到每个人精神之中,那么就需要每个人的精神有所惧、具有自我克制做为制衡。正如权力让度必须同时具有监控和制止措施。另外,华夏传统中认为人死后成为鬼,经过黄泉或回归上天或湮灭(道教后
来有地狱说),也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和慈悲。
2、第一天志:“(自)生、生生”
第一天志并非墨家独有,而是华夏传统的社会目标,各家都有论及。先秦各家是以不同方式和理路去实现第一天志。第一天志为:(自)生与生生。墨家告子甚至直接说“生谓性”,人性就是自生和生生的、无善无恶的。华夏传统的观念把世界看成是层内部又分层的整体。天域内有地域,地域内有物域,物域内有人域。人域就是邦国。这些一个个、一层层的域,各自都被看作一个生命。“生”就是生长,最基础的就是墨家注重的自强了;“生生”就是大家都生长。这些生命都要追求自生。而高层次的生命要追求“自生”,就必须使其内部各个部分“生生”。而且华夏传统的观念是四维的,不但有“宇”--空间,还有“久”或者“宙”--时间。墨家有“爱三世”说:爱上世、爱现世、爱后世。也就是不但要在三维空间中生生,还要在四维空间中生生--生生不息。这就是华夏传统“自生、生生”的全部含义。
上天给我们的第一天志就是要我们“自生和生生”,这是上天的自私也是对人类和万物的兼爱。那么我们要“利”上天,服从上天的意志,就必须以我们的“自生与生生”来
体现上天的伟大。
3、第二天志:“以天为法”
“自生、生生”是墨家全部理路的开端。请注意在天志中“生生”需要上层生命的意志才能形成。上层生命要自生,需要其内部生生。那么我们就可以推理:下层生命必须以上层生命的意志为法。这样推上去,最终就推到了上天哪里,所以是“以天为法”。所以墨家说“莫若法天”、“以天为法”。没有第二天志,后面的天志都推不出来。人们仔细研究发现《法仪》篇逻辑有断层。其实在断层中补上“以天为法”就完整了,并不存在断层。
以天为法,第一天志是“自生与生生”。我们看看《经上》中对“生”的解释:“生,刑与知处也”。《经上》这句对“生”的解释就成为了整个墨家理路的骨髓。刑与形相通,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要服从天志和社会规范的。“知”则包含了社会知识、生产知识(2000年前还没有科学一词)。墨家认为遵守社会规则,加上发展人类的认知水平就能实现自生和生生的目标。以天为法,但天志只有10条,其他的社会规则在哪里?《经上》作出了回答:“意规圆皆可以为法”、“民若法也”。其中“意”指的是天志、民意;“规”
指的是“义”;“圆”指的是具体规则。《经上》说“民若法也”,所以实际上法天就是法民。天志类似于“天宪”,民意类似于普通法律。《尚书》“天听自我民听”、“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就是墨家“民若法也”的最好注解。怎么获得民意呢?要分两个层次:修身意义上,人们要身体力行--体验生活和他人,以达到能体验他人的体会之水平,也就是能用他人的思维换位思考的水平,“仁,体爱也”;治道意义上,就需要民立法的法治。民立法的法治制度体现在《尚同》篇中。民意、民心,并不是儒家理解的“拥戴”或者“不拥戴”呀。
4、第三天志:“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这句话只有墨家明确说出来。也就是说,在上天哪里人们是平等的。上天平等地爱和利众人。当然,这不是说平均分配,因为墨家非命,上天不直接与人沟通决定分配。而是人格的平等,给予人们意义平等但各不相同的天赋。“天生我才必有用”说得很到位。《墨子》中要求给予贤者“富之、贵之”,平均之说只是儒生将自己的理想套入墨家而已。儒家“制民之产”“为民父母”“养民”的主张在墨家找不出来。特别是“为民父母”,笔者认为是儒家错误理解了《尚书》记载“作民父母”。“民
父母”本是一个固定词组,指的是老百姓是君王的父母,“作”是吸取、发掘、发挥之意,并不是儒家的“做为”之意。华夏传统的“作民父母”或者“为民父母”正是前文“民若法也”的另一种表述呀。皆天臣是众人的人格、观念和利益主张的平等。正因为有皆天臣,才有墨家的兼爱--平等的爱。墨家说,爱人不是为了支使别人,也可以与儒家满纸的“使民”“用民”“使之”相对比。
5、“兼相爱”
上天兼爱众人,是为了用人们的生生去实现上天的自生!注意,墨家认为“虽上世古之圣人必蓄私”,并不是儒家那种高喊“无私”的学派。上天相对于人类是无私的,只是因为上天只有在实现了其内部的生生条件下才能更好地
自生。我们以天为法,就要兼爱众人。兼爱众人,需要兼利众人,但并不等于平等地利人。平等的是爱,不是利。《大取》篇说:上天比圣人更能利人……贤者比普通人更能利人。利人不但与能力有关,而且“无穷不害兼”,只要平等地爱所遇到的人就可以了。而且对墨家来说“义,利也”,义和利本就不可分割。也就是说,遵照或者尊重他人的“义”,也是利人行为。有人问,墨家不是也祭祀吗?祭祀不是为了利上天,而是向上天汇报工作和表达愿望、感恩。怎么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