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_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标要求】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
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2.过程与方法:(1)识图解图概括表述,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四幅插图说
明新中国积极主动地外交态度,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和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
外交活动;(2)比较鉴别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中国屈辱外交之别;(3)讨论探索“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
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
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万隆会议
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2)了解新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通过全面介绍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以及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说明了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
这也为《外交事业的发展》的教学做了铺垫。
本课的重点就是外交政策的两项重要的精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外交历史往往较感兴趣,尤其对周恩来的外交风采格外敬佩,但
是他们对外交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往往不太清楚。
为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一些历史图片和资料,让概念化的事和人变得生动。
另外,八年级的学生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教师需要营造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能感受到当时中国外交的困境,从而让学生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成功。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教学难点】
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
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画面: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我们不学他们。
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
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
▪——1949年外交部成立大会周恩来师:回顾历史,思考为什么是“屈辱”,举例说明。
生清政府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待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提问: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
特征吗?
师生共同回答: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多媒体展示画面: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
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设问)结合课本,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引导学生对文字中的“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关键词,引出本课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板书: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情感教学,回忆历史,进行对比,留下悬念,加深影响】
二、共同探讨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81页第二段内容。
教师设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多媒体展示历史地图:美国在华外围形成包围圈、中苏友好的事例、1949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分布图。
师生共同小结: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独立的亚非国家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
教师设疑: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你认为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可以通过对哪一类国家的接触,打开外交局面?
▪多媒体展示画面: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
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31日)生阅读材料及课本82页,获取与主题相关信息:时间、经过及内容。
教师补充:中印两国在西藏地区边界上存在哪些分歧?适当引导,由历史遗留的“麦克马洪线”,进行知识延伸,旨在让学生感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过程和产生的作用。
板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多媒体展示画面: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
▪——《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提出,就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赞同这一原则,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在与中国签订的双边关系文件中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生:根据材料一、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材料三: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日内瓦会议(1954年)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本84页“知识拓展”有关日内瓦会议的材料,简单介绍日内瓦会议的时间、内容和周恩来作出的贡献,强调: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
▪多媒体展示画面:
▪在亚洲,朝鲜人民和越南人民分别取得了抗美救国战争和抗法、抗美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非洲,埃及人民取得了反对英、法、以色列侵略战争的胜利,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主权;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肯尼亚等国人民先后展开了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暴力行动和武装斗争。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连同二战前已独立的国家,在亚非两大洲已涌现出30个独立国家。
引导学生分析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亚非两大洲有大量的独立国家的出现。
▪多媒体展示画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地区出现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他们迫切需要发展本国经济,要求保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读材料思考:亚非新生的独立国家共同的目标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在共同的国家利益下,亚非29国聚集一堂,召开了一场影响世界的会议。
【设计意图:不留痕迹和顺其自然的过渡,让学生更容易建国初期外交形势。
】
板书: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亚非会议
阅读课本83页,回答时间、地点及特点。
阅读课本83页,我国代表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稍讲)
▪多媒体展示视频《周总理万隆之行》片段
生概括出“攻击共产主义”和“颠覆”,讨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应该怎么办?我们假设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对这些攻击直接反驳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第二种:如果不予理睬,你们看行不行?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讨论,进而理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4)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多媒体展示:周恩来的发言,发言的精髓就是:求同存异。
)
师生共同探究:什么是“求同存异”?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中“同”和“异”各指什么?小结:(多媒体展示)
同:背景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
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教师引领升华:“求同存异”的方针,是打破会议僵局的关键,它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
拓展:在万隆会议上还形成了一种精神——万隆精神。
三、课堂小结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我国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万隆会议的成功,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这也为新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
这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体现,同时也为我们此后的外交的突破和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课堂检测】(多媒体展示)
【布置作业】双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