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格律一
元曲人月圆· 格律
【名篇赏析】
北宋·王诜(shen,声调读阴平)《人月圆·元夜》
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年年此夜,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夜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支、微韵通押)
王诜(1036-1093后,一作1048-1104后)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开封(今属河南)。熙宁二年(1069)娶英宗女魏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联贬官,落附马都尉。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移颍州安置。元佑元年(1086)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卒,赠昭化军节度使,谥荣安。能书画属文,工于棋。其词音调谐美,语言清丽,情致缠绵。
《人月圆》词牌因王诜“人月圆时”词句而得名。这首词是写元夜热闹欢快的场景。上片交代时令并点题。下片写热闹欢快的场景,有了细节描写,“夜阑人静”,在箫鼓声中,一群少妇少女在皇城禁街“纤手同携”,慢慢游逛,这是特写;还有各家各户的快乐呢!“千门笑语,声在帘帏”,这样的描写,就叫点面结合。
元曲四块玉曲调格律
元曲四块玉曲调格律
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以其古朴典雅的音乐和优美的词曲著称。在元曲中,有一种特殊的调式叫做“四块玉曲调格律”,它是元曲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块玉曲调格律”是指元曲音乐中的四种调式,即宫(Gong)、商(Shang)、角(Jiao)和徵(Zhi)。这四种调式分别对应着音乐中的四个音阶,它们的组合形成了元曲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元曲中,每个角色通常都有自己独特的调式,这有助于区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例如,主角通常使用宫调,宫调给人一种庄重、稳定的感觉;反派角色常使用商调,商调具有一种狡诈、阴险的特点;配角则使用角调或徵调,这些调式给人一种活泼、轻快的感觉。通过运用这些不同的调式,元曲能够更好地表现角色之间的对比和冲突。
此外,元曲中的音乐旋律也非常独特。它采用了很多滑音、颤音和装饰音,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另外,元曲还注重节奏的变化和对比,通过快慢的转换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场景。
“四块玉曲调格律”在元曲音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元曲音乐的基础,也是元曲音乐独特魅力的体现。它为元曲赋予了美妙的旋律和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使得元曲成为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瑰宝。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元曲的魅力都会使人陶醉其中。
元曲的格律
元曲的格律: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小令格律大全
元曲小令格律大全
【黄钟宫】
【黄钟宫】共七支:【出队子】、【刮地风】、【节节高】、【昼夜乐】、【红衲袄】、【贺圣朝】、【人月圆】
【出队子】
小令兼用。同诸宫调。与南曲略同。有【幺篇】。
句式:五句,四、五、七、七、七。【幺篇】同始调,可连用数支。【幺篇】亦有换头者,只能连用一支,句式:五句,七、五、七、七、七。
例曲:朱权林泉深邃,(景)清幽人迹稀。绕林玉气趁云飞,出户丹光掩月辉,半夜鹤鸣松径里。【幺篇】换头秦欢晋爱成吴越,(料)今生缘分拙。四时饮膳强捱些,千钟恩情有间隔,海样相思无处说。
格律:X平平去(韵),平平平厶平(韵,可上)。X平X仄仄平平(韵),X仄平平平厶平(韵,可上),X仄平平平厶上(韵,可平)。【幺篇】换头第一句七字“X平仄仄平平去(韵),”第三句偶有不协韵者,余同始调。
【刮地风】
小令。此曲与例接【四门子】的【刮地风】不同。
句式:十一句,七、四、七、四、四、四、四、四、五、五、四。
例曲:赵显宏春日凝妆上翠楼,满目离愁。悔教夫婿觅封侯,蹙损眉头。园林春到,物化依旧。并枕双欹,几时能勾?团圆日是有,相思病怎休。(却道我)减了风流。
格律:X仄平平仄厶平(韵),X仄平平(韵)。X平X仄仄平平(韵),X仄平平(韵)。X平平去,X平平去(韵)。X仄平平,X平平去(韵)。平平X仄平(韵,可上),平平X 仄平(韵,可上),X仄平平(韵,可上)。
【节节高】
又名【接接高】。小令兼用。与南曲不同。
句式:八句,四、四、四、四、三、三、三、六。
例曲:卢挚雨晴云散,满江月明。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元散曲曲谱格律大全
元散曲曲谱格律大全
1.商调:包括集贤宾、逍遥乐、上京马、梧叶儿(又名知秋令、
碧梧秋)、百字知秋令、金菊香(又名金菊花)、醋葫芦、挂金索、双雁儿、贤圣吉(又名圣贤吉)、望远行、贺圣朝、凤鸾吟(又名凤凰吟)、凉亭乐、二郎神、定风波(又名定风流)、玉抱肚、秦楼月(又名忆秦娥)、桃花浪、满堂红(又名满堂春)、芭蕉延寿、商调水仙子、浪来里(又名浪里来、浪里来煞)、高过浪来里(又名高过浪里来)、浪里来煞(又名随调煞、高过煞尾)、高平煞(又名高平调煞、高过浪来里)、随调煞(又名尾声)。
2.商角调:包括黄莺儿、踏莎行、盖天旗、垂丝钓、应天长、尾
声(又名随煞)。
3.般涉调:包括脸儿红(又名麻婆子)、墙头花、瑶台月、急曲子
(又名促拍令、促拍子)、耍孩儿(又名魔合罗)。
元曲押韵规则
元曲押韵规则
元曲的押韵规则比唐诗和宋词更加灵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元曲可以使用平仄交替的格律,而不仅仅是平声押韵。元曲中的平仄格律比唐诗更加严格,要求每句都必须有平仄交替,而且平仄对仗要符合一定的规则。
2. 元曲的押韵可以跨越整首诗,而不仅仅是句末。元曲中常常出现整句甚至整段押韵的情况,这是非常罕见的。
3. 元曲的押韵可以更加灵活。元曲中常常出现押韵韵脚的变化,比如一首诗中不同的韵脚交替出现,或者同一韵脚在不同的句子中灵活运用。
总结起来,元曲的押韵规则比唐诗和宋词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平仄格律和整句押韵。同时,元曲的押韵也更加丰富多彩,展现出了丰富的韵律美感。
元曲格律检测
元曲格律检测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元曲在唐宋词和元杂剧的
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元曲包括了散曲、杂剧、南戏等多种形式。其中,散曲是最为典型的元曲形式之一,它
不仅在音乐上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而且在词章结构、意境表达等
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一、元曲格律概述
1.1 元曲格律定义
元曲格律指的是元代散曲中所使用的韵脚和字数规则。它是散曲创作
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2 元曲格律分类
根据韵脚不同,元曲可以分为平水韵、仄令韵、平仄平韵等多种类型。其中平水韵和仄令韵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1.3 元曲格律特点
(1)字数规则:每首散曲分为前后两段,每段各用七个字或十四个字构成。
(2)韵脚规则:平水韵和仄令韵中,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必须与前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而平仄平韵则是要求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必须
与前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并且每两句中的第一、四、七个字必须
平声,第二、五、八个字必须仄声,第三、六、九个字必须平声。
(3)音律特点:元曲散曲在音律上有着独特的节奏和韵律。散曲通常采用“四起三落”的节奏,即每四个字为一个小节,前三个字为升调,第四个字为降调。
二、元曲格律检测方法
2.1 元曲格律检测工具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元曲格律检测工具可供使用。比如“元曲格律检测器”、“元曲词章分析器”等。
2.2 元曲格律检测步骤
(1)将要检测的散曲文本复制到工具中。
(2)选择相应的元曲类型和音调类型,并点击“开始检测”。
(3)检测结果将会显示在屏幕上。检测结果包括韵脚、字数和音律等方面的信息。
元曲格律(一)
元曲格律(一)
元曲格律(一).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个人变得虚伪无比!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爱是约定,相守才是真爱。元曲格律(一)
元曲格律(一)
钓叟编写
曲源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于元朝产生大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中而风行之,据考证,论曲起源可上溯至远古生民之始〔钧天九奏〕〔葛天八阕〕,孔子亦诗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则以〔楚辞九歌〕为祀歌,降至汉乐府〔延年协律〕、唐诗〔旗亭画壁〕、宋词酒宴歌席,均以谱入管弦而歌之。曲为何能独得乐曲之名也因其与音乐关系比乐府、诗词更加的密切。是韵文学发展极致,故能占魁。就中国的韵文文学,与音乐关系密不可分。以词来说,其源于唐曲子,唐曲子则出于隋唐燕乐,宋词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又〔宋元戏曲考〕载: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调其渊源,出于宋代大曲十一、唐宋词七十
五、诸宫调二十八。当时,文人便作另一种文学发展而拟之。宋
末,民间出现更多新乐曲;如元人杨朝英编集之〔太平乐府〕与〔阳春白雪〕中之小令、散套、加上少数民族乐曲。宋词渐无法满足当时需要,以致〔词〕在声乐上的地位就逐渐被〔曲〕取代之。散曲之文学形式,约产生于宋金。在元明时期发展,乃是集少数民族之乐曲,南北各地小调。〔南词叙录〕载: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与入乐律宋词之大成如〔秦月楼〕〔点绛唇〕〔太常引〕〔念奴娇〕又如曲调之〔柳外楼〕即词调之〔忆王孙〕,及唐宋的〔大曲〕〔鼓子词〕〔传踏
元曲格律检测
元曲格律检测
一、引言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格律。这些韵律和格律是元曲的重要特点,也是鉴赏和研究元曲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由于元曲的数量庞大,人工检测元曲的韵律和格律是一项非常耗时且困难的任务。因此,开发一种自动化的元曲格律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研究意义。
二、元曲的韵律和格律
元曲是一种有固定格律的韵文。韵律是指诗歌的发音、节奏和韵律规律,而格律是指诗句的长度、音节的数量和重音的位置。元曲的格律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五言、七言、八言、十言等多种形式,其中五言和七言最为常见。
元曲的韵律和格律对于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具有重要作用。正确的韵律和格律能够使诗歌更加优美和和谐。因此,准确地检测元曲的韵律和格律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元曲格律检测的挑战
元曲格律检测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首先,元曲的格律多种多样,每种格律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对算法的要求较高。其次,元曲的格律不仅涉及到诗句的长度和音节的数量,还涉及到重音的位置,这增加了元曲格律检测的难度。最后,元曲的格律检测需要考虑全文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而不仅仅是单个诗句的韵律和格律。
四、元曲格律检测的方法
为了解决元曲格律检测的挑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基于规则的方法
基于规则的方法是最传统的元曲格律检测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依靠人工编写规则来检测元曲的韵律和格律。研究者们根据元曲的特点和语言学原理,编写相应的规则,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检测。尽管基于规则的方法可以检测出一些简单的格律,但对于复杂的格律无法进行准确的检测。
元曲柳林曲格律
元曲柳林曲格律
曲牌
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曲牌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散曲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单独咏唱的诗歌,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大类。散曲不同于剧本,没有科白。一般散曲的篇幅都不会太长。当散曲配乐演唱时,是一支歌曲或组歌,离开了音乐,就可以成为应用朗诵的诗歌。散曲既有大量的小令,也有不少套数,散曲套数又称为“散套”。
小令
小令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单独填写一支曲子的歌词叫做小令,小令体制很小,运用自由。只有一个段落,为民间小调整理而成,一如《曲律》所载“渠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根据《中原音韵》中的统计,元人所用的曲牌有三百三十五调之多,不过常用的小令曲牌只有一百多调。
曲的小令和词的不同之处,是每一首曲都是“单调”,及只有一个段落,不像词那样有双调、三叠、四叠。如果作者对某一主题写完
一首曲而意犹未尽,可以用原谱另填一首或数首。这样的作品叫“重头”。作者也可以用“带过曲”进行创作。“带过曲”是就同一主题同时填写两三首曲(最多用三支曲调)。这几支曲必须在同一宫调之内而且音律正好衔接。作曲时还要押同一韵部。这样的曲组,像是有上下两阙或三叠的词。这种出给你做方式大约是受套数里边曲调衔接规则的启示而形成的。元人常用的带过曲约有三十多种,在标题上,两个曲牌中间的“带”字也作“过”。
元曲格律检测方法优化研究
元曲格律检测方法优化研究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格律特点独具一格。然而,由于元曲的格律复杂多变,很多诗人和学者在检测元曲格律时面临困难。本文将探讨元曲格律检测方法的优化研究,旨在提供更准确、高效的元曲格律检测工具。
我们将基于深度和广度标准对目前的元曲格律检测方法进行评估。目前的方法主要基于韵律模式的匹配和音节的计数。然而,由于元曲的韵律多样,每种曲调的格律规则也各有不同,传统的匹配方法很难适应各种变化。另外,元曲使用的词汇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对于元曲格律的准确检测提出了挑战。
为了优化元曲格律检测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自动分类器。通过训练大量元曲样本,使算法能够学会分析元曲特定的格律规律。这样一来,无论是新的元曲还是传统的元曲,都可以通过分类器进行自动检测和辅助分析。
另一个优化的方向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构建元曲专用的语言模型,可以将元曲的特殊词汇和韵律规律进行建模和分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元曲格律的准确检测率,还可以对元曲的意境和表达进行更好的理解和解读。
除了深入研究元曲格律的技术和方法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元曲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元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音乐、诗词和戏剧的宝库。在进行元曲格律检测方法优化研究的我们还应该
注重元曲的保护和传承,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这一独特的艺术
形式。
总结回顾:
通过深入研究元曲格律检测方法的优化,我们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算法
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元曲格律进行准确检测。这将为元曲爱好者和
研究者提供更好的工具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元曲的韵
元曲格律入门浅述一(上)
元曲格律入门浅述一(上)
元曲格律入门浅述一(上)
一、曲之兴起
曲者,古韵文之一。概言之,凡可入乐者,皆可谓之曲也。其名历来驳杂,若唐人之谓曲,乃今之所谓词;元之所谓词,方为今之所谓曲也。简言之,即起于唐宋,继诗词后,大备于元明之南北曲。寻常所言元曲者,即北曲,而南曲大备于明。
曲子自地域而言分“北曲”“南曲”,自形式而言分“散曲”“剧曲”今分而言之,首言南北散曲.
【北曲】
北曲之源,元人言之甚少,明人方多有论及。王世贞《曲藻》云:“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意为词→北曲→南曲,曲自词来。此说为后世所宗,几成定论,然却非如此者。任半塘云“其所用曲调,则有越过宋词,直祧盛唐乐曲者。”此言乃曲之真源也。唐之《敦煌杂曲子》中,笔法多有颇类元曲者。若止于文辞观,其《醉公子》等几与元曲无异。据今人李昌集考证,今存元曲曲牌来源有三:
1、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其中直接源于唐曲者有5;直接源于唐宋词者有32,而此类多为唐之教坊曲,后沿为唐宋词牌;源于宋词者25,其中格律与词同或近似者十余只,余者或为宋词孤调,或与词之格律大异,由此亦可见曲子非源于词;源于诸宫调者26;与上诸文体皆渊源者25。
2、源于宋杂剧(此杂剧非元杂剧,乃杂技、相扑、小歌舞等杂艺之总谓。而元“杂剧”乃是对元朝兴起之戏剧专指。)教坊舞曲、宋杂曲、金院本。
3、北曲本生曲牌。此类曲牌约有60%,中有北胡俚曲若《阿纳忽》《六国朝》等,有北民俗曲若《山坡羊》《穷河西》等。另有源自军乐、酒曲、佛曲等。
自此观之,唐曲一分而三,一入宋词,一入教坊若宋大曲、宋杂
(完整版)元曲小令格律大全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句式:九句,三、四、五、五、五、七、六、七、四。第二、三两句可并为七字一句。 例曲:薛昂夫 金风发,飒飒秋香,冷落(在)栏杆下。万柳稀重阳暇,看红叶赏黄花。促 织儿啾啾添潇洒。陶渊明、欢乐煞,耐冷迎霜鼎内插,(看)雁落平沙。 格律: X 平仄(韵),X 仄平平,X 仄平平仄(韵)。X 仄平平仄(韵),X 仄仄平平(韵)。 X 仄 X 平仄(韵),XXX、平厶仄(韵)。X 仄平平仄 X 仄(韵),X 厶平平(韵,可上)。 【汉东山】 又名【撼动山】。小令。与南曲略同。 句式:八句,五、五、五、五、七、三、三、三。第四句“也么哥”三字为定格。 例曲:张可久 香风瑞锦窠,凉月素银波。兰舟夜如何?晚凉也么哥,万顷湖光镜新磨。小 玉娥,隔翠荷,采莲歌。 格律: X 平 X 仄平(韵),X 仄仄平平(韵)。X 平仄 X 平(韵),仄 X 也么哥(可韵), 仄仄平平去平平(韵)。X 仄平(韵,可上),X 厶平(韵),厶平平(韵)。 【大石调】 【大石调】共二支:【念奴娇】、【初生月儿】。 【念奴娇】 又名【百字令】。小令兼用。有【幺篇】换头,散套只用始调,小令须连用【幺篇】。此章 与词全同。 句式:十句,四、五、四、七、六、四、四、五、四、六。【幺篇】换头前三句有变,余同 始调。十句,六、四、五、七、六、四、四、五、四、六。 例曲:滕玉霄 柳颦花困,把人间恩怨,樽前倾尽。何处飞来双比翼,直是同声相应。寒玉 嘶风,香云卷雪,一串骊珠引。元郎去后,有谁著意题品。 【幺篇】换头 谁料浊羽清商, 繁弦急管,犹自余风韵。莫是紫鸾天上曲,两两玉童相并。白发梨园,青衫老傅,试与留 连听。可人何处,满庭霜月清冷。 格律: X 平 X 仄,仄 X 平 X 仄,平平平仄(韵)。X 仄 X 平平仄仄,X 仄 X 平平仄(韵)。 X 仄平平,X 平 X 仄,X 仄平平仄(韵)。X 平 X 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幺篇】换 头 首三句换为“平仄 X 仄平平,X 平 X 仄,平仄平平仄(韵)。”余同始调。 【初生月儿】 小令用。 句式:六句,七、七、七、三、三、七。 例曲:无名氏 初生月儿一似弓,梦里相逢恩爱同,觉来(时)锦被一半空。去无踪,难再 逢,窗儿外、烛影摇红。 格律: X 平仄平平去平(韵,可上),X 仄平平 X 去平(韵,可上),X 平仄仄平去平 (韵)。仄平平(韵),平去平(韵,可上),X 平 X、仄仄平平(韵)。 【小石调】 【小石调】共二支:【青杏儿】、【天上谣】。 【青杏儿】 又名【青杏子】。小令用。亦入【大石】、【仙吕】。有【幺篇】,同始调,须连用。 句式:六句,五、七、七、四、四、四。 例曲:无名氏 风雨替花愁,风雨过、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朝花谢,明朝花谢, 白了人头。 【幺篇】 乘兴两三瓯,拣山溪、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 花也好,选甚春秋。 格律: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X 仄平平(韵)。X 平仄仄平平厶,X 平 X 仄,平平 X 仄, X 仄平平(韵)。 【幺篇】同始调,略。 【天上谣】
元曲正宫塞鸿秋格律
元曲正宫塞鸿秋格律
1.引言
1.1 概述
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元朝时期(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它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一颗明珠。元曲以其多样的剧种、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丰富的艺术特色而闻名于世。
元曲的特点非常显著。首先,元曲在内容上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传说、神话、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故事。其次,元曲对表演形式的创新力求多样化和多元化,既有对白唱腔的运用,又有舞蹈、音乐、杂技等元素的综合运用。此外,元曲强调舞台艺术的整体性,注重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的精心设计,塑造了独特而精致的舞台形象。
正宫塞鸿秋格律则是元曲中的一种经典表现形式。它是元曲的格律之一,通过它的特殊结构使得音律与意境相得益彰。正宫塞鸿秋格律以婉转悠扬的音乐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使得观众在欣赏戏曲时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剧情的张力和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
通过研究和欣赏元曲正宫塞鸿秋格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元曲正宫塞鸿秋格律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演绎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它不仅是对文学、音乐和舞蹈艺术的综合运用,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传承和弘扬元曲正宫塞鸿秋格律的意义与价值不容忽视。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元曲正宫塞鸿秋格律的定义、结构特点以及其对元曲艺术的价值和影响,旨在加深对于元曲正宫塞鸿秋格律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组织方式展开的框架。对于这篇长文,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教案:元曲的音韵格律解析2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教案:元曲的音韵格律解析2元曲
的音韵格律解析
元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元曲的音韵格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八年级语文(上)的教学中,学生们不仅需要理解元曲的内容,更需要深入理解元曲的音韵格律,仔细分析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下面,我们将结合单元教案,全面剖析元曲的音韵格律,深入挖掘元曲的内涵。
一、元曲的音韵格律
1.平仄
平仄是指古诗文中的声调。平指声高平稳,仄指声高声低有变化。平仄的形式构成了古文的韵律体系,使得古文能够在音韵上达到和谐、优美的效果。
元曲的平仄韵律也采用这种形式,但它更加细致、精确,平仄的变化更加丰富。平仄的运用,可以体现词调的抑扬顿挫,增强了元曲的音乐感和情感表达。
2.押韵
押韵是指两个或多个词在诗歌、曲子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出相同的音调。元曲的押韵,虽然不同于古诗歌的韵式,但它同样有自己的押韵规律,体现了元曲的音韵和音律的优美融合。
元曲的押韵规律严格,词句配合得恰好无误。这种紧密的韵律,让元曲的声音更加舒缓柔和,让引人入胜的故事更加动人心魄。
3.平起平落
平起平落是元曲中常用的一种应对词调变化的表现方式。它的运用使得词的音韵融合更加完美,而不会因出现任何假借字而破坏平仄节奏。这种技法的运用,可以使元曲的音韵更加流畅、优美,更有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二、元曲的内涵
1.感情丰富
元曲的音韵格律,为元曲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元曲在运用这种音韵和韵律的技巧的同时,也充满了深厚的情感表达。无论是浓烈的爱情、惋惜的离别,还是生死离别、渴望的过去,元曲都以鲜明的感性描绘和表达了内心深层的情感。
元曲三百首·元曲曲牌格律黄钟类
元曲三百首·元曲曲牌格律黄钟类
节节高
仄平平仄,雨晴云散,
仄平平圆。满江明月。
平平仄仄,风微浪急,
平平仄【仄】。扁舟一叶。
仄仄平,半夜心,
平平仄,三生梦,
仄仄【仄】,万里别,
仄仄平平去困。梦倚篷窗睡些。
(卢挚《题洞庭鹿角庙壁》)
此调一二句、三四句宜对。三字句三句鼎足对。一般用全用上声韵或去声韵。
人月圆又名[青衫泪]
[平]平[仄]仄平平【仄】,松风十里云门路,
[仄]仄仄平【平】。破帽醉骑驴。
[仄]平[仄]平,小桥流水,
[仄]平[仄]仄,残梅剩雪,
[仄]仄【平】平。清似西湖。
[幺篇]
[平]平[平]仄,而今杖履,
[仄]平[仄]仄,清霞洞府。
[仄]仄平【平】,白发樵夫,
[仄]平[平]仄,香炉峰下,
[仄]仄平【平】。吾爱吾庐。
(张小山)
此调首两句律句。后面三组四字句宜鼎足对。贺圣朝
[仄]仄【平】,春夏间,
仄[仄]平平仄【平】,遍郊原桃杏繁,[仄]仄平平[仄]仄【平】。用尽丹青图画难。
仄[仄]平平仄仄【平】,道童将驴备上鞍,
[平][平]仄仄平【平】,忍不住恁般顽,
仄平平[仄]仄【平】。(将一个)酒葫芦(杨)柳上栓。(无名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格律(一).txt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没了。我和你说了10分钟的话,但却没有和你产生任何争论。那么,我们之间一定有个人变得虚伪无比!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爱是约定,相守才是真爱。元曲格律(一)
元曲格律(一)
钓叟编写
曲源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于元朝产生大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中
而风行之,据考证,论曲起源可上溯至远古生民之始〔钧天九奏
〕〔葛天八阕〕,孔子亦诗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则以〔楚
辞九歌〕为祀歌,降至汉乐府〔延年协律〕、唐诗〔旗亭画壁〕
、宋词酒宴歌席,均以谱入管弦而歌之。曲为何能独得乐曲之名
?也因其与音乐关系比乐府、诗词更加的密切。是韵文学发展极
致,故能占魁。就中国的韵文文学,与音乐关系密不可分。以词
来说,其源于唐曲子,唐曲子则出于隋唐燕乐,宋词是倚声而作
,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又〔宋元戏曲考〕载
: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调其渊源,出于宋代大曲十一、唐宋词七十
五、诸宫调二十八。当时,文人便作另一种文学发展而拟之。宋
末,民间出现更多新乐曲;如元人杨朝英编集之〔太平乐府〕与〔阳春白雪〕中之小令、散套、加上少数民族乐曲。宋词渐无法满足当时需要,以致〔词〕在声乐上的地位就逐渐被〔曲〕取代之。散曲之文学形式,约产生于宋金。在元明时期发展,乃是集少数民族之乐曲,南北各地小调。〔南词叙录〕载: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与入乐律宋词之大成如〔秦月楼〕〔点绛唇〕〔太常引〕〔念奴娇〕又如曲调之〔柳外楼〕即词调之〔忆王孙〕,及唐宋的〔大曲〕〔鼓子词〕〔传踏
〕〔诸宫调〕〔赚词〕等见于〔乐府诗集〕,北宋宣和年间,汴
京风行〔蕃曲〕即是少数民族之音乐,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国朝〕〔四国朝〕〔六国朝
〕〔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
金朝女真乐曲亦传入,如北曲〔双调〕中〔风流体〕等,〔太和正音谱曲论〕,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音声歌之,虽字有差误,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在<<中原音韵>>北曲黄钟宫之〔者刺古〕双调之〔阿纳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调之〔拙鲁速〕,商调之〔浪来里〕
皆非北方汉族的曲调,应属于女真或蒙古乐曲。在明人王世贞<< 曲藻序>>: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
曲律
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但亦有(借宫)。
宫调
古代的音乐把调称为宫调,只要是乐曲,均是由若干音所组成,五音或七音,归纳其音列就叫调式,在古代乐律总共有十二律吕,乐音有五音二变,律吕的名称于周朝就有了,而十二律吕均为半音阶,六个单数半音称为律,六个双数半音称为吕,合称六律、六吕,统称律吕,亦称十二律。而这十二律吕是古时候定音律时所用吹管的名称,也因为其短不一,故产生的音也就高低不同了,依唐〔杜佑通典〕第一百四十三卷乐部三载,比例是以黄钟的长九寸为准,用〔三分损一,三分益一〕和〔隔八相生〕计算。十二律吕以〔黄钟〕声最低,黄钟以上递高半音阶。至应钟止这相当于西洋音乐的十二调。对照如下:
黄钟=C
大吕=#C或降C
太簇=D
夹钟=#D或降E
姑洗(显音)=E
中吕=F
蕤宾=#F或D
林钟=G
夷则=#G或降A
南吕=A
无射=#A或降B
应钟=B
以上十二律管再配合七音阶:
宫=(简谱1)(古名.上)
商=2(尺)
角=3(工)
变征=#3(凡)
征=5(六)
羽=6(五)
变(闰)宫=#6(乙)
互相〔旋宫〕亦是以某一律管为宫声依次而推,共可得八十四调。但这已超出人类耳朵的极限。故到了唐代只剩苏歧婆的二十八调。又到至今的南北曲其通行的只剩下六宫十二调如下:
六宫: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道宫。
十二调:羽调、大石、小石、般涉、商角、高平、揭指、商调、角调、越调、双调、宫调。
在六宫十二调中揭指、宫调、角调皆有目无词。道宫、羽调、小石、般涉、商角、高平则曲牌甚少。常用的宫调仅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大石、商调、越调、双调。即是所谓的〔九宫〕这九宫亦是宋时的俗名,经过旋宫后名子又不一样了。俗名
跟古名还有现代乐调及笛色如下:
正宫(黄钟宫)=A
小工调或尺调、大石调(黄钟商)=B
小工调或尺调、中吕宫(夹钟宫)=C
小工调或尺调、双调(夹钟商)=D
乙调或正工调、南吕宫(林钟宫)=E
凡调、仙吕宫(夷则宫)=F
小工调或尺调、商调(夷则商)=G
六调或凡调或小工调、黄钟宫(无射调)G六调或凡调、越调(无射商)=A六调或凡调或小工调。
声情
元曲的宫调各具声情,音乐韵律皆可从其宫调中显现,元人芝庵〔唱论〕: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做作六吕十一调,共计十七宫调。如下:
仙吕宫唱:〔清新绵邈〕
南吕宫唱:〔感叹伤悲〕
中吕宫唱:〔高下闪赚〕
黄钟宫唱:〔富贵缠绵〕
正宫唱:〔惆怅雄壮〕
道宫唱:〔飘逸清幽〕
大石唱:〔风流蕴藉〕
小石唱:〔绮丽妩媚〕
高平唱:〔条畅晃漾〕
般射唱:〔拾缀坑崭〕
歇指唱:〔急并虚歇〕
商角唱:〔悲伤宛转〕
双调唱:〔健捷激袅〕
商调唱:〔凄怆怨慕〕
角调唱:〔呜咽悠扬〕
宫调唱:〔典雅沉重〕
越调唱:〔陶写冷笑〕
小令专用曲牌:
黄钟:人月圆.括地风.昼夜乐.红衲祅(又名:红锦袍).贺圣朝。
正宫:鹦鹉曲(又名:黑漆弩).甘草子.汉东山(又名:撼动山).绿幺遍.普天乐.青纳祅。
仙吕:锦橙梅.太常引.三番玉楼人.元和令。
南吕:干荷叶(翠盘秋).三棒鼓声频。
中吕:乔捉蛇.鹘打兔.四换头.摊破喜来春。
大石:初生月儿.阳关三叠。
小石:青杏儿.天上谣.归来乐。
商调:百字知秋令.秦楼月.玉抱肚.桃花浪.芭蕉延寿。
越调:糖多令.平湖乐(又名:小桃红).霜角。
双调:百字折桂令.胡捣练.大德歌.快活年.十棒鼓.祅神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