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小令格律六十九例(转)
元曲小令格律六十九例 (转)
![元曲小令格律六十九例 (转)](https://img.taocdn.com/s3/m/0cf01b3d2b160b4e777fcf25.png)
元曲小令格律六十九例(转)元曲小令格律六十九例转自叶青云说明:1、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二月版唐圭章著《元人小令格律》。
系其中标明可独用者;其中的套曲、带过曲等不能独用者并未入录。
2、标题由题号、调属、曲名、作者组成。
曲文作者亦信凭、按该书所标示。
3、文中左为原曲范例文,其上角附为衬字。
右之符号即曲谱,符号图例同词谱所标,即:⊙可平可仄,●为仄,○为平,△为平声韵,▲为仄声韵。
右上角所附上标为该处最宜声调字、可否押韵及其平仄的选择注。
4、序同汉语拼音字母表字母序。
A、元曲1·双调·阿忽令·无名氏双凤头金钗,●○○△可仄叶一虎口罗鞋。
●●○△天然海棠颜色,○○●○○▲上阿纳忽修来。
○●去●上○△B、元曲2·正宫·白鹤子·关汉卿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
⊙●●○△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
⊙●○○▲附后补遗[1]·正宫·塞鸿秋门前五柳侵江路⊙○⊙●○○去庄儿紧靠白苹渡。
○○⊙●○○▲除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
⊙○⊙●○○▲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3·双调·步步娇·商挺绿柳青青和风荡,⊙●○○○○▲桃李争先放。
⊙●○○▲紫燕忙,⊙●△队队衔泥戏雕梁。
⊙●○○●○△柳丝黄,●○△堪画在帏屏上。
⊙●○○▲去4·双调·拨不断·马致远浙江亭,●○△看潮生,●○△潮来潮去原无定。
⊙○⊙●○○▲惟有西山万古青。
⊙●○○⊙●△子陵一钓多高兴,⊙○⊙●○○▲去闹中取静。
⊙○⊙▲去5·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远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去归,△学取他渊明醉。
元曲格律(二)
![元曲格律(二)](https://img.taocdn.com/s3/m/04f1a6ff700abb68a982fbf2.png)
元曲格律(二)定格句人月圆:上片7,5。
4,4,4。
下片4,4,4。
4,4,4。
括地风:7,4。
7,4,4。
7,7。
3,3、4。
5,7。
昼夜乐:(7,2。
7),7。
7,7。
3、4,4,6。
〔幺〕7,2,2。
7,7。
7,(7。
4,4,6)。
注:其中第三句首二字需叠上句,例:风吹梅花过小桥,飘飘。
飘飘地乱舞琼瑶,第八、九两个四字句需叠用,例:空教人梦断魂芳。
心痒难揉,心痒难揉,盼不得鸡儿叫。
红纳祅:6,6,6。
5,5。
6,6,6。
贺圣朝:3、3,3,7。
7,6,6。
黑漆弩:前片7,7。
7,6。
后片7,6。
7,7。
甘草子:3、4,5。
6,6。
7。
3、3,7。
4。
汉东山:5,5,5。
2(也么哥)7,3,3,3。
绿幺遍:5,5。
4,4。
4,4。
7,2,7。
普天乐:3、3。
4、4。
3、3。
7,7。
4,4,4。
青纳祅:6,6,7。
7,5,6。
6。
7。
6。
锦橙梅:太常引:7,5。
5,7。
〔ㄠ〕4,4,5。
5,7。
注:〔ㄠ〕需换头连用。
三番玉楼人:元和令:5,5,7。
5,7,6,6。
干荷叶:3、3,5。
3、3,7,5。
三棒鼓声频:4,4。
4,4。
7,4。
7,4。
7,4。
7,4。
7,5。
5,3。
7。
乔捉蛇:鹘打兔:四换头:摊破喜春来:7,7。
6,6,6。
3,5。
初生月儿:阳关三叠:青杏儿:天上谣:归来乐:7,7。
5,5。
6,6。
5,6。
5,4。
百字知秋令:秦月楼:玉抱肚:桃花浪:芭蕉延寿:糖多令:平湖月(小桃红):7,5,7。
3,7。
4,4,5。
霜角:百字折桂令:胡捣练:大德歌:3、3,7.5,6(3.3.)7,5快活年:十棒鼓:7,5。
7,7。
7,5,5。
祅神急:骤雨打新荷:上片4,5,4。
4,5。
6,7。
3,4,4。
(小经乐)下片4,5,4。
4,5。
6,7。
3,6,4。
楚天谣:播海令:青玉案:皂旗儿:枳郎儿:华严赞:河西六娘子:山丹花:鱼游春水:河西水仙花:出队子:4,7。
7,7,7。
节节高:4,4。
4,4。
3、3,3,6。
元曲格律简述
![元曲格律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3f52f33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d.png)
元曲格律简述(一)曲之兴起曲者,古韵文之一。
概言之,凡可入乐者,皆可谓之曲也。
其名历来驳杂,若唐人之谓曲,乃今之所谓词;元之所谓词,方为今之所谓曲也。
简言之,即起于唐宋,继诗词后,大备于元明之南北曲。
寻常所言元曲者,即北曲,而南曲大备于明。
曲子自地域而言分“北曲”“南曲”,自形式而言分“散曲”“剧曲”今分而言之,首言南北散曲。
【北曲】北曲之源,元人言之甚少,明人方多有论及。
王世贞《曲藻》云:“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
意为词→北曲→南曲,曲自词来。
此说为后世所宗,几成定论,然却非如此者。
任半塘云“其所用曲调,则有越过宋词,直祧盛唐乐曲者。
”此言乃曲之真源也。
唐之《敦煌杂曲子》中,笔法多有颇类元曲者。
若止于文辞观,其《醉公子》等几与元曲无异。
据今人李昌集考证,今存元曲曲牌来源有三:1、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
其中直接源于唐曲者有5;直接源于唐宋词者有32,而此类多为唐之教坊曲,后沿为唐宋词牌;源于宋词者25,其中格律与词同或近似者十余只,余者或为宋词孤调,或与词之格律大异,由此亦可见曲子非源于词;源于诸宫调者26;与上诸文体皆渊源者25。
2、源于宋杂剧(此杂剧非元杂剧,乃杂技、相扑、小歌舞等杂艺之总谓。
而元“杂剧”乃是对元朝兴起之戏剧专指。
)教坊舞曲、宋杂曲、金院本。
3、北曲本生曲牌。
此类曲牌约有60%,中有北胡俚曲若《阿纳忽》《六国朝》等,有北民俗曲若《山坡羊》《穷河西》等。
另有源自军乐、酒曲、佛曲等。
自此观之,唐曲一分而三,一入宋词,一入教坊若宋大曲、宋杂剧、诸宫诸、金院本,一入民间若《敦煌词》等文风者,暗流于闾巷,绵延不衰,由宋而入金元。
至元,一种杂唐宋大曲、宋词、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北胡俚曲、北民俗曲为一体之“俗乐”——元曲,横空出世。
元曲所兴乃大势所趋,必然也,究其因概有三:一乃深得词力。
曲虽非源于词,而无“雅词”则曲难兴起。
词于隋唐自西域流入中原,初本言辞自然俚俗,流于民间。
元曲小令套曲 -回复
![元曲小令套曲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cf653a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2.png)
元曲小令套曲-回复什么是元曲小令套曲?元曲小令套曲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形式,它由多首元曲小令组成的一套曲子。
元曲小令是元代(1271-1368)时期兴起的一种汉族乐曲,通常由词、曲和唱法三个要素组成,是元代戏曲的主要音乐形式之一。
元曲小令套曲的特点元曲小令套曲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引子、正调和尾声。
引子通常是一段短小的乐曲,旨在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正调是整个套曲的主体,是由多首小令组成的,每首小令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尾声通常是一段结尾乐曲,用来结束整个套曲。
元曲小令套曲的创作方式元曲小令套曲的创作是以精选的元曲小令为基础进行的。
在选取小令时,会选择那些旋律美妙、表现力强的曲子,并且能够配合整个套曲的主题。
创作者会对选取的小令进行一定的改编和变奏,使其更好地融入套曲形式,同时也能够表达出创作者的个人风格。
元曲小令套曲的演唱形式元曲小令套曲的演唱通常是由多位演唱者进行的,每个演唱者会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唱词和表演来表达故事情节和情感。
演唱者的声音和技巧会因不同的角色而有所差异,这样可以使整个套曲更加生动有趣。
元曲小令套曲的传承和发展元曲小令套曲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在明代,作曲家们对元曲小令套曲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改进,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和音乐结构。
在清代,元曲小令套曲逐渐走向了成熟,成为了宫廷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元曲小令套曲的艺术价值元曲小令套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
它既具有浓厚的戏剧性,又富有细腻的音乐表现力,可以将传统的文学情感与音乐相结合,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
同时,元曲小令套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现象,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总结元曲小令套曲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多首元曲小令的组合,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和多样性。
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而且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
元小令选五十八首
![元小令选五十八首](https://img.taocdn.com/s3/m/6364bb2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d.png)
元小令选五十八首小令是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
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
原是民间的小调,元时宋词渐渐凋零,伶人多向民间小调寻求突破。
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
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
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但近世学者多舍弃以字数的分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九引《类编草堂诗余提要》说:'词家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自此书始。
后来词谱依其字数以为定式,未免稍拘,故为万树《词律》所讥。
'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
词是配“燕乐”的,在“燕乐”中,“令”是“曲破”中的节奏明快的一截,如果尤为明快精炼,就是“小令”了。
词牌明言是“令”的有《三字令》、《调笑令》、《十六字令》、《采莲令》、《留春令》、《如梦令》、《唐多令》、《解佩令》、《百字令》等。
就歌词部分而言,却很难区分得那么清楚。
清代毛先舒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填词名解》)。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则认为:62字以下的为小令,以上的为慢词。
可是,读词时数字数是多么煞风景呵!因此,我觉得不如如此划分:平声韵的,以《风入松》为界限,大概短于《风入松》的便是小令;仄声韵的,以《离亭燕》为界限,大概短于《离亭燕》的便是小令;平仄互叶或转韵的,大家可自己感觉。
《风入松》76字,《离亭燕》77字(一说72字),虽皆长于62字,但其多为六、七字句,单句字多,而通篇句少,显然是急唱急转,乐声急促,与多为四五字句的、轻挑慢拢的慢词回然不同。
无名氏[醉太平·无题]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无名氏[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
小令词牌格律大全
![小令词牌格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517a8e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b.png)
小令词牌格律大全
小令是词、曲中常见的一个种类,字数较少,名称一般带有“令”字,如《三字令》、《调笑令》、《十六字令》等等。
相对于古诗,小令也称为近体诗,其格律更为严格。
小令通常以七言或五言绝句为主,也有四言、六言、九言等绝句。
词牌是词的一种规范形式,其名称往往与词的格律、韵律有关。
词牌的字数、句数、押韵方式、平仄韵律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词牌的名称常常反映出词的风格、特点、历史渊源等。
小令格律严谨,注重音韵、平仄、押韵等,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小令词牌及格律:
-《忆江南》:七言绝句,平仄韵律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见欢》:七言绝句,平仄韵律为“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长相思》:七言绝句,平仄韵律为“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清平乐》:五言绝句,平仄韵律为“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浪淘沙》:七言绝句,平仄韵律为“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小令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格清新自然,韵律优美动听,常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
了解小令的格律和特点,有助于
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小令。
唐宋词格律中调32例
![唐宋词格律中调32例](https://img.taocdn.com/s3/m/8a3c3c9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6f.png)
唐宋词格律中调32例词牌符号: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
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
斜体字:领格字。
『』: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虞美人】又名旧曲三,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格一】例词: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格二】例词:1:顾夐《虞美人(深闺春色劳思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
黄鹂娇啭䛏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锁窗前。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凭栏愁立双蛾细,柳影斜摇砌。
玉郎还是不还家。
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喝火令】六十五字,前片三平韵,后片四平韵。
【定格】例词:1:黄庭坚《喝火令(见晚晴如旧)》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见晚晴如旧,交疏分已深。
舞时歌处动人心。
烟水数年魂梦,何处可追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
便愁云雨又难禁。
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沉。
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踏莎行、转调踏莎行】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
四言双起,例用对偶。
【格一】例词:1: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元曲格律新编:曲论·谱·散套
![元曲格律新编:曲论·谱·散套](https://img.taocdn.com/s3/m/5a04362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a.png)
元曲格律新编:曲论·谱·散套第一章元曲曲论一、曲与词的关系1.曲与词的相同点2.曲与词的不同点二、元曲曲谱1.曲谱简介2.曲谱分析3.曲谱的么篇和换头三、元曲小令1.小令的曲谱2.普通小令3.重头小令4.带过曲5.带过曲与异调重头小令之同异6.同调重头小令与么篇之区别四、元曲套数1.套数的组成原则2.套数的借宫五、杂剧的结构组成1.杂剧中的折2.楔子3.宾白和科范4.正名与题目六、元曲曲韵1.曲韵概述2.曲韵的入派三声3.曲韵的划分4.关于宽、中、窄和险韵部的讨论5.各韵的使用情况分析6.关于押韵的方式七、元曲格律1.元曲的平仄2.元曲的对仗八、章末语第二章元曲曲谱(按宫调排序)曲谱符号表一、黄钟宫(计28调)醉花阴喜迁莺又名(烘春桃李)出队子刮地风刮地风犯四门子古水仙子又名(水仙子)古寨儿令又名(塞雁儿)、(寨儿令) 神仗儿节节高又名(接接高)节节高犯者刺古愿成双贺圣朝红锦袍又名(红衲禊)昼夜乐人月圆又名(青衫湿)采楼春又名(抛球乐)侍香金童降黄龙衮双凤翘又名(女冠子)倾杯序文如锦九条龙兴龙引又名(兴隆引)随煞尾声即(黄钟尾)正格神仗儿煞二、正官(计30调)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灵寿杖又名(灵寿歌)、(呆骨朵) 叨叨令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又名(小凉州)醉太平又名(凌波曲)、(太平年) 伴读书又名(村里秀才)笑和尚又名(笑歌赏)白鹤子双鸳鸯又名(合欢曲)货郎儿九转货郎儿转调货郎儿蛮姑儿又名(蛮姑令)穷河西芙蓉花菩萨蛮黑漆弩又名(鹦鹉曲)、(学士吟) 月照庭六么遍又名(柳梢青)、(梅梢月)、(柳梢月) 甘草子汉东山又名(撼动山)煞又名(黄钟煞)尾声啄木儿煞煞尾又名(尾煞)、(随尾煞J.(尾声).(牧尾) 收尾三、大石调(计26调)六国朝。
归塞北又名(望江南)、(喜江南)卜金钱又名(初问口)怨别离又名(常相会)雁过南楼催花乐又名(擂鼓体)、(擂鼓捧)净瓶儿念奴娇又名(百字令)喜秋风好观音青杏子又名(青杏儿)蒙童儿又名(憨郭郎)还京乐荼藤香催拍子阳关三叠蓦山溪鹧鸪天初生月儿百字令玉翼蝉煞赚煞燕过南楼煞好观音煞又名(观音煞)催拍子带赚煞四、小石调(计5调)青杏儿又名(青杏子)天上谣恼煞人伊州遍尾声五、仙吕宫(计48调)端正好赏花时八声甘州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鹊踏枝寄生草六么序醉中天金盏儿又名(醉金盏)醉扶归雁儿又名(醉雁儿)、(单雁儿) 忆王孙又名(画娥眉)、(柳外楼) 一半儿瑞鹤仙村里迓鼓又名(村里迓古)元和令上马娇游四门胜葫芦后庭花柳叶儿青哥儿翠裙腰六么遍六么令上京马祆神急又名(袄神儿)大安乐一绿窗愁又名(绿窗纱)穿窗月四季花玉花秋三番玉楼人锦橙梅双雁子又名(双雁儿)太常引赚煞尾又名(赚煞)、(赚尾)、(尾声)、(煞尾)、(赚煞尾声)、(尾) 尾声赚尾尾又名(煞)随煞上马娇煞后庭花煞又名(随煞)六、中吕宫(计40调)粉蝶儿叫声醉春风迎仙客红绣鞋又名(朱履曲)普天乐又名(黄梅雨)醉高歌又名(最高楼)喜春来又名(阳春曲)、(惜芳春)、(喜春风) 摊破喜春来石榴花古调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满庭芳又名(满庭霜)十二月贺圣朝尧民歌快活三鲍老儿又名(催鲍老)、(鲍老催)古鲍老鲍老三台滚红芍药又名(迓鼓儿)剔银灯蔓菁菜又名(蔓青菜)柳青娘道和又名(道合)朝天子又名(谒金门)、(朝天曲)四边静齐天乐红衫儿山坡羊又名(山坡里羊)、(苏武持节)卖花声又名(升平乐)酥枣儿播海令又名(波海令)鬼三台四换头乔捉蛇煞尾又名(尾声)卖花声煞随煞七、南吕官(计24调)一枝花又名(占春魁)梁州第七隔尾隔尾(增句体)牧羊关菩萨梁州玄鹤鸣又名(哭皇天)乌夜啼骂玉郎又名(瑶华令)感皇恩采茶歌又名(楚江秋)贺新郎梧桐树红芍药四块玉草池春又名(斗虾蟆)、(虾蟆序)、(絮虾蟆) 鹌鹑儿金字经又名(阅金经)、(西番经)干荷叶又名(翠盘秋)玉交枝又名(玉娇枝)玉交枝带四块玉煞黄钟尾即(随尾)或(尾声)赚煞八、双调(计119调)新水令驻马听驻马听近乔牌儿沉醉东风步步娇又名(潘妃曲)夜行船银汉浮槎又名(乔木查)庆宣和五供养月上海棠庆东原又名(庆东园)、(郓城春)拔不断又名(续断弦)搅筝琶寿阳曲又名(落梅风)风入松万花方三叠又名(万花方三台)雁儿落又名(平沙落雁)得胜令又名(阵阵赢)、(凯歌回)水仙子又名(湘妃怨)、(凌波仙)、(凌波曲)、(冯夷曲) 河西水仙子大德歌镇江回殿前欢又名(凤将雏)、(小凤孙儿)、(燕引雏)、(小妇孩儿)滴滴金又名(甜水令)折桂令又名(秋风第一枝)、(广寒秋)、(蟾官引)、(蟾官曲)、(步蟾官)、(折桂回)、(天香引)百字折桂令清江引又名(江儿水)春闺怨牡丹春汉江秋又名(楚江秋)、(荆襄怨)小将军庆丰年太清歌又名(太平歌)小煞小阳关捣练子又名(胡捣练)秋莲曲一绢儿麻挂搭序挂玉钩又名(挂搭沽)、(挂打沽)、(挂金钩)、(挂搭钩)挂玉钩序挂搭沽序荆山玉又名(侧砖儿)竹枝歌沽美酒又名(琼林宴)太平令快活年乱柳叶豆叶黄又名(豆叶儿)川拨棹七弟兄收江南又名(喜江南)早乡词又名(枣乡词)、(早香词)、(早乡儿)石竹子又名(石竹花)山石榴醉娘子又名(醉也摩挲)、(真个醉)驸马还朝又名(相公爱)胡十八一锭银阿纳忽又名(阿那忽)、(阿忽令)小拜门又名(不拜门)慢金盏又名(金盏子)大拜门也不罗又名(野落索)小喜人心大喜人心风流体古都白又名(忽都白)唐古歹又名(唐元夕)、(倘兀歹)、(倘古歹)、(唐兀歹) 华严赞行香子锦上花河西锦上花碧玉箫祆神急骤雨打新荷金娥神曲又名(神曲缠)神曲缠得胜乐又名(德胜乐)大德乐天仙令又名(天仙子)蝶恋花朝元乐沙子儿摊破清江引海天晴一机锦好精神农乐歌兼破雁儿落动相思二犯白苎歌新时令阿忽令又名(阿纳忽)、(阿那忽) 山丹花十棒鼓殿前喜月儿弯播海令醉春风间金四块玉减字木兰花高过金盏儿对玉环青玉案鱼游春水秋江送枳郎儿河西六娘子皂旗儿本调煞煞鸳鸯煞离亭宴煞歇指煞又名(歇拍煞)离亭宴带歇指煞随煞收尾九、越调(计37调)斗鹌鹑紫花儿序又名(紫花儿)金蕉叶小桃红又名(武陵春)、(采莲曲)、(绛桃春)、(平湖乐) 踏阵马天净沙又名(塞上秋)调笑令又名(含笑花)秃厮儿又名(小沙门)、(耍厮儿)圣药王麻郎儿东原乐络丝娘小络丝娘送远行绵搭絮拙鲁速雪里梅又名(雪中梅)古竹马郓州春眉儿弯酒旗儿青山口寨儿令又名(柳营曲)黄蔷薇庆元贞三台印又名(鬼三台)凭栏人又名(万里心)耍三台梅花引看花回南乡子糖多令又名(唐多令)煞收尾又名(尾)、(题尾)、(随煞) 尾声天净沙煞眉儿弯煞十、商调(计29调)集贤宾逍遥乐上京马梧叶儿又名(知秋令)、(碧梧秋) 百字知秋令金菊香又名(金菊花)醋葫芦挂金索双雁儿贤圣吉又名(圣贤吉)望远行贺圣朝凤鸾吟又名(凤凰吟)凉亭乐定风波又名(定风流)三煞玉抱肚秦楼月又名(忆秦娥)桃花浪满堂红又名(满堂春)芭蕉延寿商调水仙子浪来里又名(浪里来)、(浪来里煞)、(浪里来煞) 高过浪来里又名(高过浪里来)浪里来煞又名(随调煞)、(高过煞尾)高平煞又名(高平调煞)、(高过浪来里)随调煞又名(尾声)尾声十一、商角调(计6调)黄莺儿踏莎行盖天旗垂丝钓应天长尾声又名(随煞)十二、般涉调(计8调)哨遍脸儿红又名(麻婆子)墙头花瑶台月急曲子又名(促拍令)、(促拍子)耍孩儿又名(魔合罗)煞……第三章元曲散套第四章元曲曲韵第五章元曲欣赏及格律点评。
元曲散曲杂剧套曲小令唱唱+演散曲+科+白
![元曲散曲杂剧套曲小令唱唱+演散曲+科+白](https://img.taocdn.com/s3/m/893126970029bd64793e2c1d.png)
元杂剧的角色
元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杂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
剧 大末、二末等。
的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
老旦、小旦等。
体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
裁 净之别。
特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
点 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
(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 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 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 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 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 四大家”。他不仅写作剧本, 有时还登台演唱。他一生创 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 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 《救风尘》《单刀会》等流 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 界文化名人之列。
天章卖女Biblioteka 父女分别卢医害命蔡婆讨债
驴儿逼婚
窦娥不从
设计陷害
张父误食
窦娥坚执
驴儿告官
州官不察
窦娥含冤
三桩誓愿 后街诀别
想一想:
1.窦娥“冤”在哪儿? 2.“冤”到什么程度?
议一议:
窦娥进行了哪些反抗? (戏剧冲突)
1.反抗婆婆 2.反抗张驴儿 3.反抗官府 4.反抗天地 5.三桩誓愿
三桩誓愿的目的:
1.血溅白练: 让刑场上的人知道 2.六月飞雪: 让上天也知道 3.亢旱三年: 伸张冤情,惩治邪恶
猜一猜:
造成窦娥悲 剧的原因是什么?
元曲曲谱大全整理并依谱填曲【下】
![元曲曲谱大全整理并依谱填曲【下】](https://img.taocdn.com/s3/m/29bf35d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f.png)
元曲曲谱大全整理并依谱填曲【下】元曲曲谱大全整理并依谱填曲【下】江渚老渔樵【荆楚渔樵】(彭兴文)今人依曲谱作散曲之词,多为用旧瓶装新酒,且遵守旧例不甚严格,吾亦如此。
然美其名曰:继承之中尚有创新。
而此言得之,故收集整理旧曲谱,不分只作小令和多入套曲之别,笼而统之,皆以小令而创作曲子,且与宫调声情多有出入。
虽自不量力,然亦为之,以求方家莫捧腹而已!然吾以为:曲谱平仄,应依其“游戏规则”,不可任意为之,亦不可过于拘泥,偶重内容或出律,无不可也!至若句读用韵,亦甚灵活,大体可依节奏语意等而作调整,“句”处用韵,“读”处亦可酌情用韵,其基本原则为,几乎可句句用韵也。
而添加衬字不在规定平仄之列,常以虚词为宜;必要时亦可偶添实词以使句意连贯而完整,是以置头为妙。
再者,有些曲谱之中没标明可平可仄者,而标有[上]字处,大都可灵活处理,换成平声或其他仄声字。
兹作参考。
若夫元曲曲谱大全者,乃相对而言之谓也。
且一曲多有数体,只录基本体式而已。
是为小序。
第九画《穿窗月》【仙侣】【清新绵邈】去平平上上平平(韵),上平平平去平(韵)。
平平去上平平上(韵),平平上(韵),去平平(韵),上平平上上平平去(韵)。
(说明:[上]韵可[平]代)【填曲】月窗前酒醒疑霜,起来清除是光。
凭轩桂影秋晴朗,原苍莽,露清凉,水悠悠晃晃浮金荡。
-------江渚老渔樵《窗前》《送远行》【越调】【陶写冷笑】平平去去平(韵),去去平平(韵),平上平平上去平(韵)。
去去平平上上(韵),去平平去平平(韵)。
(说明:[上]韵可[平]代)【填曲】依依落日情,霁月东升,南北萍踪少定行。
日后谋生窘影,妾身难耐孤灯。
-------江渚老渔樵《本意》《耍孩儿》(《魔合罗》)【中吕】【高下闪赚】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韵)。
平平去(韵)。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
元散曲四十五个常见曲牌格律实用曲谱
![元散曲四十五个常见曲牌格律实用曲谱](https://img.taocdn.com/s3/m/0058d6fb650e52ea551898f8.png)
四十五个“常见曲牌”格律实用谱(一)笔者在《常用曲牌的统计分析》一文中(见中华诗词网和有关网络),用统计分析方法界定出在元朝元曲中:01、最流行曲牌有12个。
这12个曲牌以它们出现的频率依次是:1蟾宫曲(折桂令)2湘妃怨(水仙子)3寿阳曲(落梅风)4清江引5朱履曲(红绣鞋)6喜春来(阳春曲)7寨儿令8朝天子9梧叶儿10沉醉东风11小桃红12殿前欢最流行12个曲牌作品总量占《全元散曲》总量的52.13%。
流行曲牌有17个。
这17支曲牌,除了上面的12个曲牌外,它们依次是:13一枝花14普天乐15金字经16天净沙17满庭芳流行曲牌17个作品总量占《全元散曲》总量的65.57%。
02、常见曲牌有45个。
这45支曲牌,其明细和次序可见《常用曲牌的统计分析》文章中的列表。
常见曲牌45个作品总量占《全元散曲》总量的91.46%。
四十五个“常见曲牌”和其作品,特别是最流行的十二个曲牌,它纪录了元散曲的基本面貌和基本特征。
对于当代的散曲创作者,有必要深刻认识和透彻掌握这四十五个“常见曲牌”、特别是最流行的十二个曲牌的格律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的认识元散曲的音乐特质与文学特征,才能在不逾矩的前提下,创新与创作当代散曲,以达传承之目的。
(二)笔者在《四十五个“多见曲牌”格律》一文中(亦见中华诗词网和有关网络),以《康熙曲谱》为依据,用现代语言符号,将这四十五个“多见曲牌”格律一一列出,以求诠释这些曲牌的特征与要求,为当代散曲创作提供方便的参考工具。
但《康熙曲谱》给出的格律是以最基本、最常见、最典型的唱段为范本,给出的格律要求。
至于多家的变通格式并没列出。
因此,《康普》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但按此谱创作却有困难。
故这以《康熙曲谱》为蓝本的《四十五个“多见曲牌”格律》,应看成是一种曲谱的“理论谱”格式。
(三)笔者这次核定的《四十五个“常见曲牌”格律实用谱》,便是在《四十五个“多用曲牌”格律》“理论谱”的基础上,以网上推荐的元散曲曲谱为依据,并参考《北曲新谱》、《太和正音谱》、《北词广正谱》、《北词简编》等谱,并均核定其例曲样作,终合而成。
元曲三百首·元曲曲牌格律双调类
![元曲三百首·元曲曲牌格律双调类](https://img.taocdn.com/s3/m/77b7ec0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4.png)
元曲三百首·元曲曲牌格律双调类折桂令又名[蟾宫曲][蟾宫引][步蟾宫][秋风第一枝][仄][平][平]、[仄]仄平【平】,朝瀛洲、暮舣湖滨,[仄]仄平【平】,(向)衡麓寻诗,[仄]仄平【平】。
湘水寻春。
[仄]仄[平]平,泽国纫兰,[平]平[仄]仄。
汀洲搴若,[仄]仄平【平】。
谁与抬魂?[仄][平][平]、[平]平仄「平」。
空目断、苍梧暮云,[仄][平][平]、[仄]仄平【平】。
黯黄陵、宝瑟凝尘。
[仄]仄平【平】,世态纷纷,[仄]仄平平,千古黄沙,[仄]仄平【平】。
几度词臣。
(卢挚《长沙怀古潭州》)此调第一、七、八句也可改用六字句。
此调常与[水仙子]为带过曲。
[正宫·叨叨令]可以带此调为带过曲。
太平令亦入正宫[平]仄[仄]、[平]平平【仄】,丹脸上、胭脂匀腻,[仄]平[平]、[仄]仄平【平】。
翠盘中、彩袖低垂。
[仄]仄[平]、[平]平平【仄】,宝髻上、金钗斜坠,[平]仄[仄]、[平]平[仄]【仄】。
霞绶上、珍珠络臂。
仄「平」,(见娘行)舞低,仄「平」,羽衣,仄「平」,整齐,[平]仄[仄]、[平]平平【仄】。
欢喜煞、唐朝皇帝。
(无名氏)此调如用于套数,例接在[沽美酒]后。
碧玉箫[仄]仄平【平】,怕见春归,[仄]仄仄平【平】。
枝上柳绵飞。
[仄]仄平【平】,静掩春闺,[仄]仄仄平【平】。
帘外晓莺啼。
[平]平平仄「平」。
天涯锦字稀。
[平]平平仄「平」。
才郎翠被知。
平仄「平」,宽尽衣,[仄]仄平平【仄】。
一搦腰肢细。
【平】,痴,[仄]仄平平【仄】。
暗暗添憔悴。
(关汉卿)此调可独用,也可接于[清江引]后作带过曲。
首四句宜用隔句对。
拨不断又名[续断弦]仄平【平】,布衣中,仄平【平】,问英雄,[平]平[仄]仄平平【仄】。
王图霸业成何用?[仄]仄平平[仄]仄【平】,禾黍高低六代宫,[平]平[仄]仄平平【仄】,楸梧远近千宫冢,仄平平【仄】。
一场噩梦。
(马致远)此调首二句宜对,中间三个七字句或两句对,或鼎足对。
元曲曲谱(仅供参考)
![元曲曲谱(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3489471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7.png)
元曲曲谱(仅供参考)一、本谱以元人北曲为限,分宫调排列。
罕用曲牌不收或少收。
二、每一曲牌,只列正格或常用体式;不引曲文,只标字声和韵叶。
每曲略加说明。
三、北曲常多用衬字。
曲牌只就正字立说。
四、北曲入派三声,故只列平上去。
上去为仄声。
字声通用标“×”。
五、北曲平上可互用,句末叶韵字声上可用平者标“上(平)”,平可用上者标“平(上)”。
六、北曲去声特别重要,必用去声标“去”,宜用去声标“厶”。
七、连标三个“×××”,须平仄分配调谐,不宜连用三平、三仄。
两仄包括上去,亦须调配得当,不宜连用“上上”、“去去”。
八、韵位标“△”,可叶可不叶标“▲”,句中暗韵标“∧”。
九、标点符号分顿号“、”、逗号“,”、分号“;”、句号“。
”四种。
十、本编以《北曲新谱》为依据,并参考《太和正音编》、《北词广正谱》、《北词简编》等。
黄钟宫【醉花阴】套数首牌。
古近二体。
古体五句。
宋词牌小异。
×仄平平去平上△,×仄平平仄上△(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上△。
其二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
必接用[喜迁莺]近体,末二句即从[喜迁莺]古体首二句移前。
×仄平平去平上△,×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上△。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去上△。
【喜迁莺】次牌。
古近二体。
古体十句。
与宋词牌、南曲不同。
本曲及[醉花阴]古体均少用。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去上△。
平平平去△。
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厶平△(上),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其二近体八句,即古体减首句二句。
必与[醉花阴]近体连用。
平平平去△,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元曲300首
![元曲300首](https://img.taocdn.com/s3/m/ce410999e53a580216fcfe70.png)
元曲300首(含译文)元曲赏析序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以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曲牌”中,哪一首字数最少的为标准定格)。
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元曲以支曲为单位,不像词有两叠、三叠或四叠。
但是,它不仅有带过曲、重头、集曲等小令的变体和复杂多变的套曲,还有除正常格调以外的多种俳体。
其体式的多样,更增强了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元曲散佚不少,现在流传下来的散曲,据隋树森《全元散曲的辑录》,有名姓可考的作者200余人,小令有3800多首,套曲400多套。
这与唐诗、宋词的数量实在相差甚远,但其题材和内容并不逊于唐诗,比之宋词则更加广泛深刻。
1、喜春来.伯颜金鱼玉带罗襕扣,皂盖朱幡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
得意秋,分破帝王忧。
[作者简介]伯颜(1237-1295),巴邻氏,蒙古族人,生长于西亚的伊儿汗国。
因入朝奏事,被元世祖留用,曾以中书左丞相任大元帅。
现仅存小令一首。
[写作背景]据明叶子厅《草木子》卷四《谈薮篇》载:“伯颜丞相与张九(张弘范排行第九)元帅,席上各作一[喜春来]词。
伯颜云……。
张云:‘金装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
绿杨影里骤骅骝。
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帅才相量,各言其志。
”按《元史》伯颜、弘范两传,至十一年(1274),左丞相伯颜领行中书省总兵攻宋。
宋词词谱大全完美编辑(一)《小令》110种
![宋词词谱大全完美编辑(一)《小令》110种](https://img.taocdn.com/s3/m/615a537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c.png)
宋词词谱大全完美编辑(一)《小令》110种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
它产生的时代根据宋王灼《碧鸡漫志》等书记载,是从隋代开始的。
宋代词最盛行,所以称为“宋词”。
《全宋词》所收词将近两万首。
然而宋人写词已经和音乐无关,而是单纯的文学创作,成了诗的别体,所以也有人称其为“诗余”。
素材网络编辑燕东皓月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的它产生的时代根据宋王灼碧鸡漫志等书记载是从隋代开始的宋代词最盛行所以称为宋词全宋词所收词将近两万首然而宋人写词已经和音乐无关而是单纯的文学创作成了诗的别体所以也有人称其为诗余一、本谱依词调长短分类,58字及以下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及以上为长调。
本谱收录小令110种,中调70种,长调120种,凡300调。
各类各调按字数多少排序。
二、本谱注重实用,所收各调均选一体,不列变格。
常用变化在词谱中作简要说明。
三、本谱为简明词谱,谱表中左列词律,右列例作,供使用者对照参考。
四、为本谱谱表以“□”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可平可仄,“■”表示平韵,“◆”表示仄韵。
五、谱中所指可平可仄,除专有名词等特殊情况外,应遵循如下规律:1、⊙◇⊙□或⊙□⊙◇,前⊙用了平声则后⊙可以不论;如果前⊙用了仄声,则后⊙须用平声,以求音调和谐。
2、⊙⊙⊙⊙,表示可以□□◇◇或◇◇□□,也可以⊙◇⊙□或⊙□⊙◇,灵活掌握,但不可连平或连仄。
六、本谱断句力依常例,参照多谱,尽量注明可以灵活断句之处,以供参考。
一般注明平仄换韵体与平仄叶韵体,换韵应为不同韵部,叶韵必须同韵部,如词谱未注明,可参照例作用韵。
七、本谱本《钦定词谱》,同时参考《白香词谱》、王力《诗词格律》、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李新魁《实用诗词格律辞典》、赵仲才《诗词写作概论》、吴藕汀《词调名辞典》等资料,并广泛对照历代名家名作勘定。
一本谱依词调长短分类字及以下为小令至字为中调字及以上为长调本谱收录小令种中调种长调种凡调各类各调按字数多少排序二本谱注重实用所收各调均选一体不列变格常用变化在词谱中作简要说明三本谱为简明词谱谱表中左列词律右列例作供使用者对照参考四为本谱谱表以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可平可仄表示平韵表示仄韵五谱中所指可平可仄除专有名词等特殊情况外应遵循如下规律或前用了平声则后可以不论如果前用了仄声则后须用平声以求音调和谐表示可以或也可以或灵活掌握但不可连平或连仄六本谱断句力依常例参照多谱尽量注明可以灵活断句之处以供参考一般注明平仄换韵体与平仄叶韵体换韵应为不同韵部叶韵必须同韵部如词谱未注明可参照例作用韵七本谱本钦定词谱同时参考白香词谱王力诗词格律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李新魁实用诗词格律辞典赵仲才诗词写作概论吴藕汀词调名辞典等资料并广泛对照历代名家名作勘定小令目录1.十六字令2.梧桐影3.醉妆词4.忆江南5.捣练子6.渔歌子7.潇湘神8.阳春曲9.江南春10.九张机11.南乡子 12.蕃女怨13.忆王孙14.调笑令15.如梦令16.风流子17.归自谣18.定西番19.长相思20.相见欢21.望梅花22.醉太平23.长命女24.生查子25.昭君怨26.添声杨柳枝27.抛球乐28.醉公子29.春光好30.点绛唇31.玉蝴蝶32.女冠子33.误佳期34.水仙子35.平湖乐36.浣溪纱37.关河令38.酒泉子39.霜天晓角40.采桑子41.菩萨蛮42.减字木兰花43.卜算子44.诉衷情45.好事近46.天门谣47.谒金门48.更漏子49.巫山一段云50.荆州亭51.一落索52.忆秦娥53.清平乐54.忆少年55.甘草子56.阮郎归57.喜迁莺58.乌夜啼59.朝中措60.撼庭秋61.秋蕊香62.人月圆63.山花子64.桃源忆故人65.眼儿媚66.河渎神67.武陵春68.贺圣朝69.画堂春70.忆余杭71.柳梢青72.太常引73.应天长74.滴滴金75.荷叶杯76.留春令77.少年游78.西江月79.烛影摇红80.惜分飞81.醉花间82.思远人83.菊花新84.望江东85.探春令86.燕归梁87.醉花阴88.南歌子89.折桂令90.杏花天91.雨中花92.金错刀93.浪淘沙94.茶瓶儿95.一七令96.河传97.夜行船98.鹧鸪天99.木兰花100.南乡子101.鹊桥仙102.瑞鹧鸪103.虞美人104.玉楼春105.芳草渡106.夜游宫107.一斛珠108.梅花引109.踏莎行110.小重山表中□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可平可仄,■表示平韵,◆表示仄韵小令目录十六字令梧桐影醉妆词忆江南捣练子渔歌子潇湘神阳春曲江南春九张机南乡子蕃女怨忆王孙调笑令如梦令风流子归自谣定西番长相思相见欢望梅花醉太平长命女生查子昭君怨添声杨柳枝抛球乐醉公子春光好点绛唇玉蝴蝶女冠子误佳期水仙子平湖乐浣溪纱关河令酒泉子霜天晓角采桑子菩萨蛮减字木兰花卜算子诉衷情好事近天门谣谒金门更漏子巫山一段云荆州亭一落索忆秦娥清平乐忆少年甘草子阮郎归喜迁莺乌夜啼朝中措撼庭秋秋蕊香人月圆山花子桃源忆故人眼儿媚河渎神武陵春贺圣朝画堂春忆余杭柳梢青太常引应天长滴滴金荷叶杯留春令少年游西江月烛影摇红惜分飞醉花间思远人菊花新望江东探春令燕归梁醉花阴南歌子折桂令杏花天雨中花金错刀浪淘沙茶瓶儿一七令河传夜行船鹧鸪天木兰花南乡子鹊桥仙瑞鹧鸪虞美人玉楼春芳草渡夜游宫一斛珠梅花引踏莎行小重山表中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可平可仄表示平韵表示仄韵词谱例作1【十六字令】又名归字谣、苍梧谣。
(完整版)元曲小令格律大全
![(完整版)元曲小令格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b765b05c77da26924c5b06e.png)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伤心和靖先生墓。 格律: X 平 X 仄平平去(韵),X 平 X 仄平平去(韵),X 平 X 仄平平去(韵),X 平 X 仄平平去(韵)。X 平 X 仄平,X 仄平平去(韵),X 平 X 仄平平去(韵)。 【小梁州】 又名【小凉州】。小令兼用。亦入【中吕】、【商调】。有【幺篇】换头,须连用。诸宫调 【梁州】略同。 句式:五句,七、四、七、三、五。【幺篇】换头,与始调不同。六句,七、七、三、三、 四、五。 例曲:贯云石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花香。 【幺篇】换头 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 三行。 格律: X 仄平平仄仄平(韵),X 仄平平(韵)。X 平 X 仄仄平平(韵),平平厶(韵), X 仄仄平平(韵)。 【幺篇】换头 X 平 X 仄平平厶(韵),X 平 X、X 仄平平(韵)。X 仄 X,平平去(韵),X 平 X 厶,X 仄仄平平(韵)。 【醉太平】 又名【凌波曲】、【太平年】。小令兼用。亦入【仙吕】、【中吕】。宋词、南曲不同。 句式:八句,四、四、七、四、七、七、七、四。首两句须对,五、六、七三句鼎足对。 例曲:张可久 金华洞冷,铁笛风生,寻真何处寄闲情,(小)桃源梦境。数枝黄菊勾诗兴, 一川红叶迷仙径,四山白月共秋声,诗翁醉醒。 格律: X 平仄平(韵,可上),X 仄平平(韵),X 平 X 仄仄平平(韵),X 平仄平(韵, 可上)。X 平 X 仄平平厶(韵),X 平 X 仄平平厶(韵),X 平 X 仄仄平平(韵),平平去 上(韵,可平)。 【白鹤子】 小令兼用。亦入【中吕】。有【幺篇】,须连用,可连用多支。 句式:四句,五、五、五、五。 例曲:鲍天佑 四边风凛冽,一望雪模糊。行过小溪桥,迷却前村路。 格律: X 平平仄仄,X 仄仄平平(韵)。X 仄仄平平,X 仄平平去(韵)。 (此曲首两句还有一格: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但用者极少。) 【双鸳鸯】 又名【合欢曲】。小令兼用。亦入【中吕】。 句式:五句,三、三、七、七、七。 例曲:王恽 驿尘红,荔枝风,吹断繁华一梦空。玉辇不来宫殿闭,青山依旧御墙中。 格律: 厶平平(韵),厶平平(韵),X 仄平平仄仄平(韵)。X 仄 X 平平 X 厶,X 平平仄 仄平平(韵)。 【黑漆弩】 又名【鹦鹉曲】、【学士吟】。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句式:四句,七、六、七、六。【幺篇】换头与始调不同。四句,七、六、七、七。 例曲:白贲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幺篇】换头 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格律: 平平 X 仄平平去(韵),XXX 仄平去(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X 平平上 (韵)。 【幺篇】换头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去(韵)。仄平平、X 仄平平,去 上仄、X 平上去(韵)。 【甘草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元曲三百首·元曲曲牌格律黄钟类
![元曲三百首·元曲曲牌格律黄钟类](https://img.taocdn.com/s3/m/aceba15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a.png)
元曲三百首·元曲曲牌格律黄钟类
节节高
仄平平仄,雨晴云散,
仄平平圆。
满江明月。
平平仄仄,风微浪急,
平平仄【仄】。
扁舟一叶。
仄仄平,半夜心,
平平仄,三生梦,
仄仄【仄】,万里别,
仄仄平平去困。
梦倚篷窗睡些。
(卢挚《题洞庭鹿角庙壁》)
此调一二句、三四句宜对。
三字句三句鼎足对。
一般用全用上声韵或去声韵。
人月圆又名[青衫泪]
[平]平[仄]仄平平【仄】,松风十里云门路,
[仄]仄仄平【平】。
破帽醉骑驴。
[仄]平[仄]平,小桥流水,
[仄]平[仄]仄,残梅剩雪,
[仄]仄【平】平。
清似西湖。
[幺篇]
[平]平[平]仄,而今杖履,
[仄]平[仄]仄,清霞洞府。
[仄]仄平【平】,白发樵夫,
[仄]平[平]仄,香炉峰下,
[仄]仄平【平】。
吾爱吾庐。
(张小山)
此调首两句律句。
后面三组四字句宜鼎足对。
贺圣朝
[仄]仄【平】,春夏间,
仄[仄]平平仄【平】,遍郊原桃杏繁,[仄]仄平平[仄]仄【平】。
用尽丹青图画难。
仄[仄]平平仄仄【平】,道童将驴备上鞍,
[平][平]仄仄平【平】,忍不住恁般顽,
仄平平[仄]仄【平】。
(将一个)酒葫芦(杨)柳上栓。
(无名氏)。
元曲三百首(精编完整版)
![元曲三百首(精编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d7ced49b6648d7c1c746b2.png)
元曲三百首(精编完整版)元曲三百首原序昔吴公子札观周乐~闻大雅~曰:‚曲而有直体‛,颂~则曰:‚曲而不屈。
‛前尝假‚直‛、‚不屈‛二义论有元之曲。
夫唐诗、宋词、元曲~自时代言之者~各有其所胜。
然诗必雅正~词善达要眇之情~曲则庄谐并陈~包涵恢广。
自体臸言之~亦各有其专至~不相侔也。
惟诗在唐后~一再演变~虽曰未穷~途径之凿辟殆尽。
若词随宋亡而亡~形体徒存~不复能别开异境。
独曲未造极~世称元曲~顾曲实非元所能尽耳。
往在南都~中敏有《元曲三百首》之辑~盖踵蘅塘退士之于唐诗、强村翁之于宋词而为者。
时元曲传本~仅有杨朝英二选与天一阁藏《乐府群玉》~诸家别集及《乐府新声》尚未得见~故卷中所录颇不称。
或二三首~或十数首~而张可久多至七十二首。
选录初毕~殊未自惬。
今年~前从闽海还渝城~居北碚山馆~纂《全元曲》二百二十八卷成~因取中敏旧选~略加删定~去南都始订兹编且十七年矣。
而今日之世~为五千年来所未曾睹~凡百旧交~何足状当前情事万一,描影绘声~惟酣畅淋漓~‚直‛、‚不屈‛之曲体其庶几乎:是涵泳无妨元曲之中~而取材必在元曲之外。
《元曲三百首》者~聊备体格~供来者之玩索而已。
形疏意洒数苔盆~绿叶扶花香绕魂~小径兰房惹梦痕。
掩纱门~一半儿撩人一半儿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元曲是在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突出成就。
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人小令曲谱举要
![元人小令曲谱举要](https://img.taocdn.com/s3/m/f23e747b27284b73f2425018.png)
小令补遗
[仙吕]后庭花破子(元好问)
[仙吕]后庭花(赵孟頫)
[中吕]喜春来·春宴(元好问)
[中吕]卖花声·怀古(张可久)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南吕]干荷叶(刘秉忠)
[南吕]四块玉·别情(关汉卿)
新雁两三行(韵)……………平仄仄平平(一可仄)
正宫·醉太平(张可久)
===================
金华洞冷(韵)………………平平仄上(四可平叶)
铁笛风生(韵)………………仄仄平平(铁:作上)
寻真何处寄闲情(韵)………平平平仄仄平平(一可仄,三可仄)
(小)桃源梦境(韵)………平平仄上(一可仄,四可平叶)
[中吕]醉高歌(姚燧)(又名《最高楼》)
[中吕]喜春来(白朴)
[中吕]上小楼(张可久)
[中吕]满庭芳(乔吉)
[中吕]齐天乐(张可久)
[中吕]山坡羊(张可久)
[南吕]四块玉(马致远)
[南吕]干荷叶(刘秉忠)
[双调]步步娇(商挺)
[双调]落梅风(马致远)
[双调]风入松(张可久)
飘动桂枝香(韵)……………平仄仄平平(一可仄)
雷峰塔畔登高望(韵)………平平仄仄平平去(一可仄,塔:作上)
见钱塘一派长江(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一:作上)
湖水清…………………………平仄平(一可仄)
江潮漾(韵)…………………平平去
天边斜月………………………平平平仄(月:作去)
满目离愁(韵)………………仄仄平平(一可平,目:作去)(以下均省“入声”二字)
悔教夫婿觅封侯(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一可平,三可仄,七可仄叶,觅:作去)
元曲小令十首
![元曲小令十首](https://img.taocdn.com/s3/m/babf83532e3f5727a5e962ad.png)
元曲小令十首翻出过去的老帖,大家看看,献丑了。
(杂韵律)==============过节啦,心闲身轻,写几个段儿自嘲,晒晒。
献丑了。
《红绣鞋》除夕钟声吃着喝着圆桌同乐,说着唱着荧屏逗乐。
盼着听着数着愁着、寒山敲锣,听一声年来了,数一声又老了。
天哪,人成昨青丝落。
====================《山坡羊》自嘲莫求官禄,休图金银,缘得半百随心欲。
富如何,贵如何,千年观音人作古。
你睡三尺褥一床,他吃三顿饭两碗。
心,也劳苦,身,也劳苦。
==================《山坡羊》春寒风急风缓,窗明窗暗,行人路稀匆匆急。
雄鸡啼,乌鸦啼,乳燕儿饥饥啼啼。
天寒温酒话南北,地冻火锅煮东西。
醉,也自在,睡,也自在。
=================咋没人顶?郁闷。
再上一首:《天净沙》除夕春晚男男女女说说唱唱,老老少少蹦蹦跳跳。
欢欢喜喜吵吵闹闹,岁岁年年套套。
=================再上两盘酸菜。
春节,为躲城市喧嚣,回避老一套你拜我访。
走出去,到山里去,也道是眼前一亮耳根净。
住农家小院,吃农家小饭,别样情调注到心头。
有感;《天净沙》农家近山近水人家,有田有地纺钞,忙里忙外人仨,一声哎呀,春来春去成虾。
==============元宵节去昭觉寺玩,谁知人山人海,善男信女们云集潮涌,喃喃自语,喋喋不休。
十指合一,阿弥陀佛……《山坡羊》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昭觉紫烟敬香台。
求万财,消三灾,木鱼声声三界外。
云云众生合掌拜,默默佛祖普渡爱。
神,有能耐?人,有能耐?=====================试填元曲小令·送友正宫.叨叨令秋望新婚燕尔小别,情情切切,盼君归,犹啼血。
叮叮咚咚车马儿你走我停闹,叽叽喳喳小雀儿你上我下跳。
泠泠落落树叶儿这堆那堆扫,滴滴沥沥细雨儿昨夜今晨吵。
睡不着想夫君,睡不着念夫君。
里里外外枕套儿泪痕斑斑照。
========================双调·拔不断箩对乐对排排坐,慢慢说,雨山出对又一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小令格律六十九例(转)元曲小令格律六十九例转自叶青云说明:1、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二月版唐圭章著《元人小令格律》。
系其中标明可独用者;其中的套曲、带过曲等不能独用者并未入录。
2、标题由题号、调属、曲名、作者组成。
曲文作者亦信凭、按该书所标示。
3、文中左为原曲范例文,其上角附为衬字。
右之符号即曲谱,符号图例同词谱所标,即:⊙可平可仄,●为仄,○为平,△为平声韵,▲为仄声韵。
右上角所附上标为该处最宜声调字、可否押韵及其平仄的选择注。
4、序同汉语拼音字母表字母序。
A、元曲1 ·双调·阿忽令·无名氏双凤头金钗,●○○△可仄叶一虎口罗鞋。
●●○△天然海棠颜色,○○●○○▲上阿纳忽修来。
○●去●上○△B、元曲2 ·正宫·白鹤子·关汉卿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
⊙●●○△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
⊙●○○▲附后补遗[1] ·正宫·塞鸿秋门前五柳侵江路⊙○⊙●○○去庄儿紧靠白苹渡。
○○⊙●○○▲ 除彭泽县令无心做,⊙○⊙●○○▲ 渊明老子达时务。
⊙○⊙●○○▲ 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3·双调·步步娇·商挺绿柳青青和风荡,⊙●○○○○▲ 桃李争先放。
⊙●○○▲紫燕忙,⊙●△队队衔泥戏雕梁。
⊙●○○●○△ 柳丝黄,●○△堪画在帏屏上。
⊙●○○▲去4·双调·拨不断·马致远浙江亭,●○△看潮生,●○△潮来潮去原无定。
⊙○⊙●○○▲惟有西山万古青。
⊙●○○⊙●△ 子陵一钓多高兴,⊙○⊙●○○▲去闹中取静。
⊙○⊙▲去5·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远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去归,△学取他渊明醉。
⊙●○○▲去6·双调·播海令·无名氏乌帽歪,○●△醉眼开,●●△心快哉。
○●△想贤愚今何在?●○○○○▲云遮了庾亮楼,○○●○●○尘生满故国台。
○○●●●△幸有金尊解愁怀,●●○○●○△高歌归去来。
○○○●△C、元曲7 ·中吕·朝天子·张可久寺前,●△洞天,●△粉翠围屏面;⊙●○○▲隔溪疑是武陵源,●○⊙●●⊙△树影参差见。
⊙●○○▲石屋金仙,○●○△岩阿碧藓,⊙○⊙▲湿云飞砚边。
●○⊙●△冷泉,●△看猿,●△摇落梅花片。
⊙●○○▲8·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夜月青楼凤箫,⊙●去○○●△可仄叶春风翠髻金翘。
⊙○⊙●○△雨云浓,⊙⊙○心肠俏,○○▲俊庞儿玉嫩香娇。
⊙⊙⊙●去⊙○△可去叶六幅湘裙一搦腰,●去●上○○●上●去△可仄叶间别来十分瘦了。
⊙⊙⊙○○●▲上9·双调·春闺怨·乔吉不系雕鞍门前柳,●●○○○⊙▲上玉容寂寞见花羞。
●○○●●○△冷风吹雨黄昏后,⊙○⊙●○○▲去簾控钩,○●△掩上球楼。
⊙●○△风雨替花愁。
○●●○△10 ·大石调·初生月儿·无名氏初生月儿一似弓,○○●○⊙●△可仄叶梦里相逢恩爱同。
●●○○⊙●△可仄叶觉来锦被一半空,●○●●●●△可仄叶去无踪,●○△难再逢,○●△可仄叶窗儿外烛影摇红。
○○●⊙●○△D、元曲11 ·双调·得胜令·邓玉宾万里玉门关,⊙●●去○△七里钓鱼滩;●上●●○△晓日长安近,⊙●去○○●可叶秋风蜀道难。
⊙○○●△休干,○△误杀英雄汉,⊙●去○○▲看看,○△星星两鬓斑。
○○⊙●△12 ·双调·大德歌·关汉卿俏冤家,⊙⊙△在天涯。
●○△偏那里绿杨堪系马,⊙○⊙●▲上、可平叶困坐南窗下。
⊙●○○▲去教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
⊙●●○△13 ·双调·殿前欢·卢挚小楼红,●○△纱窗斜照月朦胧。
○○○●●去○△绣衾不耐春寒冻,●○●上●○○▲簾幙无风,○●去○△烟消宝鼎空。
○○●●△难成梦,○○▲辜负了鸾和凤。
○●○○▲山长水远,○○●●何日相逢?○●去○△14 ·双调·得胜乐·白朴独自寝,○●●上、可平难成梦,○○▲睡觉来怀儿里抱空。
⊙●○⊙●△ 六幅罗裙宽褪,⊙●上○○⊙●去玉腕上钏儿松。
●去⊙●●○△15 ·双调·殿前喜·无名氏谪仙醉眼何曾开,●上○●●○○△春眠花市侧。
○○○●▲上伯伦笑口寻常开,●上○●●○○△ 荷锸埋,●●上△妨何碍,○○▲糟邱高垒葬残骸,○○○●●○△ 先生也快哉。
○○●●△16 ·双调·对玉环·无名氏歌舞婵娟,○●○△风流胜玉仙。
○○●●去△拆散因缘,●上●○△柳青忒爱钱。
●○●上●△佳人蓦上船,○○●去●△书生缘分浅。
○○○●▲几句新诗,●●○○金山古寺边;○○●●△一曲琵琶,●上●上○○长江秋月圆。
○○○●去△17 ·双调·鱼游春水·无名氏角门儿关,●上○△夜香残,●○△空着人直等到更阑;○○○●●○△他今夜不来呵咱身上慢。
○●●上○●▲ 闪的我孤单,●●上○△孤单不曾惯,○○●上○▲鲛绡泪不干。
○○●●上△F、元曲18 ·双调·风入松曲·张可久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
⊙●●○△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细看茱萸一笑,⊙●○○●●可叶诗翁健似当年。
⊙○●●○△19 ·宫调不明·丰年乐·乔吉世路艰难,●●○△鬓毛斑。
●○△好古退闲,●●○△白云归山。
●○○△鸟知还,●○△想起来连云栈。
●●○○○▲不如磻溪岸,●○○○▲垂钓竿。
○●△G、元曲20 ·黄钟·刮地风·赵显宏春日凝妆上翠楼,⊙●○○●●△可仄叶满目离愁。
⊙●○△悔教夫婿觅封侯,⊙○⊙●●○△可仄叶蹙损眉头。
⊙●○△园林春到,⊙○○●可去叶物华依旧;⊙○○▲并枕双歌,⊙●○○几时能够?⊙○○▲团圆日是有,⊙○●●▲可平叶相思病怎休?⊙○●●△可上叶都道我减了风流。
●●○△可上叶21 ·正宫·甘草子·薛昂夫金风发,○○▲飒飒秋香,●●○○冷落在阑干下。
●●●○○▲万柳稀,●●○重阳暇,○○▲看红叶,●○●赏黄花。
●○△促织儿啾啾添潇洒,●●○○○○○▲ 陶渊明欢乐煞,○○○○●▲耐冷迎霜鼎内插,●●○○●●▲看雁落平沙。
●●○△22 ·南吕·干荷叶·刘秉忠南高峰,○○△可仄不叶北高峰,●上○△惨淡烟霞洞。
⊙●○○▲去宋高宗,●○△一场空,●上○△吴山依旧酒旗风。
○○○●●○△两度江南梦。
⊙●○○▲去H、元曲23 ·仙吕·后庭花·吕止庵孤身万里游,⊙○⊙●△寸心千古愁。
⊙○⊙●△霜落吴江冷,⊙●○○●可叶云高楚甸秋。
○○⊙●△认归舟,●○△风帆无数,⊙○○●去妙、可叶斜阳独倚楼。
○○○●△24 ·中吕·红绣鞋·冯子振东里先生酒兴,⊙●⊙○⊙▲南州高士文声。
⊙○⊙●○△玉龙嘶断采鸾鸣,⊙○○●●○△水空秋月冷,⊙○○●▲可不叶山小暮天青,⊙●●○△苏公堤上景。
⊙○○●▲上25 ·双调·胡十八·张养浩正妙年,⊙⊙⊙不觉的老来到。
●⊙▲可不叶思往常,⊙⊙⊙似昨朝。
●○△光阴流水不相饶。
⊙○⊙●●○△ 都不如醉了,●▲去睡着,●△任金乌搬废兴,⊙⊙○我只推不知道。
⊙○▲26 ·双调·河西六娘子·柴野愚骏马双翻碧玉蹄,●●○○●上●去△ 青丝鞚黄金羁。
○○●○○△入秦楼将在垂杨下系,○○○●○○▲花压帽檐低。
○●去●○△风透绣罗衣,○●●○△袅吟鞭月下归。
●○○●去●△J、元曲27 ·黄钟·节节高·卢挚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
○○●▲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
●●△闷倚篷窗睡些。
●●○○●△28 ·仙吕·寄生草·无名氏枯荷底,○○●可叶宿鹭鸶,●●△玉簪香惹蝴蝶翅。
⊙○⊙●○○▲去声长空雁写斜行字,⊙○⊙●○○▲去声御沟红叶题传示。
⊙○⊙●○○▲去声东篱陶令酒初醒,⊙○⊙●●○○西风了却黄花事。
⊙○⊙●○○▲去声29 ·双调·快活年·盍西村闲来乘兴访渔樵,○○○●●○△寻林泉故交。
○○○●△开怀畅饮两三瓢,○○●●●○△只愿身安乐,⊙●○○▲去笑了重还笑。
⊙●○○▲沉醉倒。
●○▲可平叶L、元曲30 ·双调·落梅风·马致远渔灯暗,○○●可叶客梦回,●上●△可仄叶一声声滴人心碎。
●上○○●上○○▲去孤舟五更家万里,⊙○●○○●去▲上、可平叶是离人几行情泪。
●○○●○○▲去M、元曲31 ·中吕·满庭霜·乔吉扁舟最小,⊙○●▲上、可平叶纶巾蒲扇,⊙○●●可叶酒瓮诗瓢。
⊙●○△樵青拍手渔童笑。
⊙○⊙●○○▲去回首金焦,⊙●○△箬笠底风云缥缈,⊙●去●○○●▲可平叶钓竿头活计萧条。
●○○○●○△船轻棹,○○▲去一江夜潮,●上○●△明月卧吹箫。
○●去●○△P、元曲32 ·中吕·普天乐·张养浩水挼蓝,●●○可叶山横黛,○○▲水光山色,⊙○⊙●上掩映书斋。
●●○△图画中,⊙●○可叶嚣尘外,○○▲暮醉朝吟何妨碍?⊙●○○○○▲正黄花三径齐开,●○○⊙●○△家山在眼,⊙○●●可叶平、上田园称意,⊙○⊙●可叶平、仄其乐妙无涯。
⊙●去○△33 ·越调·凭阑人·张可久莺羽金衣舒晚风,⊙●○○⊙●△燕嘴香泥沾乱红。
⊙●○○⊙●△翠簾花影重,⊙○○●△玉人春睡浓。
●去○○●△Q、元曲34 ·双调·庆宣和·张可久云影天光乍有无,⊙●○○⊙●△可上叶老树扶疏。
⊙●○△万柄高荷小西湖,⊙●○○●○△可去叶听雨,●去▲可平叶听雨。
●去▲可平叶35 ·双调·庆东原·白朴黄金缕,○○●可叶碧玉箫,●上●去△温柔乡里寻常到。
⊙○⊙●○○▲去青春过了,⊙○●▲上、可平叶朱颜渐老,⊙○●▲上、可平叶白发凋骚。
○●上○△则待强簪花,●上●●○○可叶又恐旁人笑。
●●○○▲去36 ·双调·清江引·贯云石湘云楚雨归路杳,⊙○●⊙○●▲上、可平叶总是伤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