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五)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五)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五)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检测(五)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启东中学月考)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

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B.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C.割让某某便于商品中转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解析:选D 依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不断增加,与中国赔款无必然的逻辑关系,故A项错误;通商口岸增多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而非中国出口,故B项错误;“割让某某便于商品中转”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中“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不断增加的原因在于《某某条约》中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故D项正确。

2.(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阅读下面《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

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D.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解析:选B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与上图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1842年以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量显著增加,主要是由于《某某条约》签订后,开放五处通商口岸,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故B项正确;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图表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2018·某某一模)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某某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

这从本质上反映( )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不了解世界形势C.两国治理秩序差异D.不懂得国际公法解析:选C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只是表象,故A项错误;不了解世界形势也不是本质上的区别,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此时中国与英国在外交的礼仪上存在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的背后实质上是两国治理秩序的差异,一个是资本主义,一个是封建主义,故C项正确;不懂得国际公法只是外交知识的欠缺,也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检测8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检测8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跟踪检测评估8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江西贵溪一中月考]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

这主要表明()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据材料“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可知清朝并没有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故A项错误;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故C项正确;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有绝对化倾向,故D项错误。

答案:C2.[2020·广西南宁、玉林、贵港模考]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解析:1842年《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的内容说明中国海关主权已经丧失,故A项错误;题干不能表明清政府是否失去民心,故B项错误;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故C项错误;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便利了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故D 项正确。

答案:D3.[2020·湖南郴州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夷务”均改称为“洋务”。

这表明()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C.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解析:“列强的强烈抗议”“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反映出清政府外交理念的变化,它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性质和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的变化,排除A项、B项;材料说明清政府的外交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实现近代化,排除D项。

【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5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训练5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关键字】高考课时训练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C.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D.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A是其影响。

中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是辛亥革命的成果,B不正确;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始自维新运动,C不正确;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的标志是洋务运动,D不正确。

答案:A2.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开埠通商、入超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出超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的茶、丝、瓷器等货物广受欧洲各国欢迎,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

因此a处应该是“鸦片走私”,d处应该是“出超”。

图中没有涉及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的信息,故排除A、B两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排除C项。

答案:D3.英军进军广州期间,三元里人民发出《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即前明倭寇之党。

我天朝曾经将尔诛灭,因大洋各属国,求我皇上准其通商,我皇上体天地好生之德,容尔狗邦通商交易。

”对这一文件的看法正确的有( ) ①可以作为研究鸦片战争的辅助资料②反映出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愫③带有天朝上国的封建思想④主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该文件可以作为研究鸦片战争的辅助资料,①正确;由“《尽忠报国全粤义民申谕英夷告示》”可知②正确;由“天朝”“我皇上”“狗邦”等信息可知③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农民阶级的落后性,④错误。

课时作业5: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时作业5: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6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提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开埠通商、入超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出超2.《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 )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②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A.②③B.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4.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5.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6.(2015·四川联测促改活动)关于圆明园遭劫焚事件,时人李慈铭在其《越缦堂日记》中记载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

高考历史题型秘籍【05】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

高考历史题型秘籍【05】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

专题五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高频考点解读】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热点题型】题型一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影响例1、(2013·上海单科·T1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提分秘籍】【举一反三】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热点题型】题型二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例2、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

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

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答案】 B【提分秘籍】通过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考查角度有:1.通过新的材料情境考查学生对列强侵华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款的准确再认。

2.考查学生对近代列强一些侵华特权概念的准确理解与领悟。

3.列强侵华客观上给中国带来的近代的外交文明及晚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举动。

4.中国人民的抗争。

总之,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列强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加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政治侵略方式从“中外和好”到瓜分再到“以华治华”。

列强在侵略奴役中国的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包括外交机构、外交方式、外交礼仪等方面的制度和理念,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练习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练习题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6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国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2.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 )A.非法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4.从世界发展的潮流来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性影响是( )A.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日益半封建化C.思想界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D.开始进入民主革命时期5.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6.当甲午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

”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D.列强将加紧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7.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8.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下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5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岳麓版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5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含解析岳麓版

课时规范练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2021·广西5月模拟)1840年2月20日,英国外交大臣曾指令赴华全权大臣:“你们应记住,女王陛下政府不想为英国臣民获得不同样给予其他每个国家臣民的任何专有贸易特权。

”鸦片战争后,和这一认识直接有关的是( )A.美国攫取了在华领事裁判权B.英人享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C.清政府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D.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2.(2021·河南开封三模)1840年《悉尼商报》刊登文章称,鸦片交易“在过去和现在都在损害这个国家的合法商业,威胁到我们收入的最重要的一个分支”。

1850年纽约《商人杂志》发表文章说,“中国不能同时接受商品和毒品,因此,就英国而言,哪个工业应该受到鼓励?”材料主要反映出( )A.鸦片贸易造成了英国对华贸易逆差B.鸦片贸易不利于英国工业革命C.部分商人理性认识鸦片贸易的影响D.英国政府应大力提倡鸦片贸易3.(2021·福建福州三模)1850年,福州士绅要求将租住神光寺的英国传教士强行驱逐至城外。

福建巡抚徐继畬为免别生枝节,采用施压之法使英国传教士半年后自行搬迁;结果咸丰帝以未能及时整顿地方应办事件的理由将他解职。

这表明( )A.民意主导涉外事务B.反帝斗争日趋激烈C.官员问责形成惯例D.夷夏之防根深蒂固4.(2021·1月湖南适应性考试)1875—1894年,清廷共计派出76位常设驻外使领。

此前清廷只有前往藩属册封的“天使”,和偶尔派出的负有特殊使命或观光考察性质的临时性使节。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终结B.清廷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C.中外关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D.清朝对外交往发生制度性变化5.(2021·四川成都三联)下面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大事年表。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传统朝贡体系解体B.外交制度全面转型C.外交环境有所改善D.近代外交意识渐显6.(2021·山东济宁5月模拟)1860年,曾国藩上奏清廷表示“吾方以全力与粤匪相持,不宜再树大敌”,主张“俟该夷(英法)就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含答案)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解析从标题《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中看不出A、C、D三项。

其中,“青岛问题之力争”反映了“外争国权”,“曹汝霖宅之焚毁”“章宗祥大受夷伤”反映了“内除国贼”。

答案 B2.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C3.《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①关税自主权②内河航运权③九龙司地方一区④香港岛A.①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有材料可知这是考察《南京条约》的内容,而②是《天津条约》的内容,③是《北京条约》的内容。

答案 B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五四运动前后,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依然是民主革命和反帝反封建,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和群众基础有了变化。

答案 B5.2012年,为祝贺“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纪念“中共二大”召开90周年,上海静安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特推出系列展览。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5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5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含解

跟踪检测评估5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的某某民夷冲突中,由夷人肇事的冲突占81.8%,每个冲突都有明晰的事故原因,也并未因此而发展为群体性的抗夷事件。

鸦片战争后近10年间,华人无故袭击夷人的事件占87.5%,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的比例达50%。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中国民众的传统心态受到冲击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C.中国民众的近代民族观念形成D.清政府借民夷冲突维护统治解析: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的民夷冲突主要是夷人肇事所引起,而鸦片战争后则以华人无故袭击夷人为主,且事件升级为群体事件,说明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矛盾加深,中国民众不能再像鸦片战争前维持传统有礼有节的对夷态度,故A项正确。

答案:A2.[2019·呼和浩特调研]1842年签订的中英《某某条约》中,有如下规定: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

据此可以推知( )A.中英之间达成了平等贸易的规则B.关税成为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C.中国成为世界廉价的原料输出地D.中国土特产品开始进入世界市场解析:根据题目中“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得出侵犯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关税并未成为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得出中国成为世界廉价的原料输出地,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农产品是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且“开始”与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

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X自由贸易以求自强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部分官员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关税自主是国家主权,进而说明清朝部分官员的近代主权意识缺失,故B项正确。

课时作业1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时作业1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8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湖南十校联考)有学者认为:“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

”这段话()A.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B.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C.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D.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鸦片战争前中西存在三个方面的冲突,这些冲突说明中国落后于西方,在近代殖民扩张的时代必然遭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故A项正确。

答案 A2.(2017·江西第二次联考)美国从1805年开始对华输入鸦片,据不完全统计,1805~1837年的30多年间,共向中国输入鸦片14 169箱。

为此美国人丹涅特就曾说过,“鸦片贸易,就像奴隶和酿酒厂一样,成为许多美国大资产的基础”。

这说明美国对华输入鸦片()A.主要是寻找发动对华战争的借口B.主要目的是扩大在中国的市场C.主要是为美国经济发展积累资本D.为美国黑奴贸易提供资金支持解析据题干,美国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为开展工业革命提供资本,故选C 项。

美国此时致力于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此时美国对国际市场的需求量不大,故B项错误;早期欧洲殖民者从事黑奴贸易而非美国人,故D 项错误。

答案 C3.(2017·山东淄博摸底)1839年,林则徐起草了一封给英国女王的信,开头原谅她对清帝国近年来禁烟举措不知情,然后劝告她在统治的领土上禁绝鸦片生产。

并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宣明此例。

”这件事表明当时()A.林则徐外交手段过于偏激B.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C.清政府腐败无能愚昧无知D.英国女王支持鸦片生产解析据题干“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宣明此例”可以看出,林则徐的外交辞令还是具有相当浓厚的“贵华夏贱夷狄”的天朝上国色彩,故选B项。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世纪初,在中国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

19世纪20年代,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 200文。

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 600文。

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 )A.实行闭关锁国,经济发展落后于世界B.农耕经济发达,对铜钱的需求量增大C.中国被迫开埠,棉纺织品大量输入D.鸦片大量走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解析为了扭转长期以来的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转而通过向中国走私鸦片来改变自己贸易的不利地位,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并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故D项正确。

答案 D2、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

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解析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乡绅“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知中国乡绅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国家观念,故C项正确。

答案 C3、光绪六年,中德《续修条约》规定:“德国允,中国如有与他国之益,彼此立有如何施行专章,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

”这表明清政府( )A.外交的屈辱地位明显改变B.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C.奉行互利互惠的外交政策D.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解析根据材料“德国既欲援他国之益,使其人民同沾,亦允于所议专章一体遵守”得出清政府对最惠国待遇作了有条件的限定,故D项正确。

答案 D4、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入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入侵中国。

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

”上述变化说明(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C.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D.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解析材料中“欲入侵中国”,反映出西方人的入侵还未完全变成现实,民族矛盾还未成为主要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国人对“夷”的看法出现变化,但仍然坚持华夏的中心地位,天朝上国观念并未改变,故B项错误;中国人认为“夷”用来指西方人更为适切,“夷”对象的变化反映出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故C项正确;“师夷长技以制夷”体现出林则徐、魏源倡导经世致用思想,它并没有遭到时代淘汰,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时跟踪训练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课时跟踪训练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时跟踪训练(五)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2015·湖南怀化期末)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下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解析]作者在题干中没有强调英国的殖民侵略,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茶叶大量出口,但作者提及的不仅仅是茶叶,故B项错误;由“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可知,作者强调的是经济原因,而非政治原因,故D项正确,C项错误。

[答案] D2.(2015·海南儋州高三调研)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有( )①居住和租地②领事裁判权③关税自主权④最惠国待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依据材料中“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信息可以判断,这些“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是租界,故①正确;据“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可知,列强在租界内拥有领事裁判权,故②正确;关税自主权和最惠国待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③④错误。

[答案] A3.(2015·广东六校联考)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①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②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③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④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西方列强为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和前一个“不公正”没有因果关系,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

课时作业14: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时作业14: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9·合肥一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

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

”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 )A.宗教信仰B.启蒙思想C.西方商品D.民主制度2.(2019·南宁摸底)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 ) A.表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3.(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考试)《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

这说明( )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4.(2019·湖南长郡中学测试)1913年,赵玉森在《共和国本国史》中写道,“约既公布”,“对于战争原因之鸦片禁令,均未只字争及,于是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且或携我国一二烟具陈诸博物馆,以为清国人民风俗之代表矣。

”这反映出赵玉森意识到( )A.孙中山缺乏反对外国勇气B.烟毒泛滥危害中国国家形象C.辛亥革命具有历史局限性D.鸦片战争深刻影响近代外交5.(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诊) 下图所示现象(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A.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效显著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6.(2019·广安一模)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

课时作业16:第9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课时作业16:第9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9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精练两次鸦片战争(A)一、选择题1.(2020·四川绵阳三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驻浙江舟山部队发生瘟疫。

林则徐说英军因“定海阴湿,病死甚多”,主张乘势攻击;而另一官员琦善则奏说:“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头目较少,现已安然无恙”。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天朝上国观念决定政治决策B.林则徐的报道较为客观C.政治立场不同影响事实判断D.英军刻意掩盖瘟疫真相答案 C解析林则徐主张攻击,琦善主张保守,二人的不同主张是由于政治立场不同,从而影响了对事实的判断,故选C;林则徐和琦善二人主张不同,因此不能说是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政治决策,排除A;林则徐的报道并不一定客观,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英军刻意掩盖瘟疫真相,排除D。

2.(2020·江苏省无锡三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

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上述材料说明()A.英国希望与清政府平等交往B.传统“蛮夷观”依旧没有变化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封建官僚意识到统治危机四伏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可以看出中国当时的士大夫仍然把英国人看为蛮夷,传统“蛮夷观”依旧没有变化,B正确。

3.《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对中国市场进行产品倾销,外国商人开始在中国本土雇用一批中间人,继续沿用商馆中“买办”的名称。

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雇觅及延请买办等事宜,由外商和中国人直接商议,中国的地方官员不得干涉。

由此可知,“买办”的产生()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妨碍了外国和清政府的联系C.结束了十三行独揽外贸局面D.对中国半殖民地化影响深远答案 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买办。

买办成为洋商在华的代理人,成为西方国家侵略和控制中国的有力工具,对中国半殖民地化影响深远,故选D项。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五)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五)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含解析

课时检测(五)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

由材料可知()A.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B.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C.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D.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围绕鸦片战争的性质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鸦片战争,会得出不同的历史阐释,故B项正确。

2.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和英国人签订了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上海租地章程》。

这表明()A.清朝官员卖国求荣B.地方官员妥善处理华洋矛盾C.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D.清朝官员对国际知识的无知解析:选D卖国求荣是指出卖国家利益谋取个人荣华富贵,材料中的上海道台是出于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而割土地给英国建租界,不属于卖国求荣,故A项错误;上海道台以出卖领土的方式处理华洋矛盾,不是正确妥善的做法,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对洋人分而治之,故C项错误;材料中上海道台用划地给英国的方式防止杂处滋事,反映出其没有认识到这一行为的危害,是对国家主权的破坏,故D项正确。

3.“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里的“它”应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B第二次鸦片战争进程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相符,故B项正确。

4.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

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B.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C.割让香港岛便于商品中转D.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解析:选D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已经成为海上霸主、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工厂”,故A项错误;《南京条约》议定五处为通商口岸,这一阶段并未增加,且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进口,故B项错误;香港岛的确可以便利中转,但不是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842~1844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英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共同协商,便利了英国对华出口,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跟踪练-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跟踪练-

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四川四市模拟)1838年6月,大臣黄爵滋上奏道光帝严禁鸦片。

道光帝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军督抚,令其“各抒己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

不久,收到29份议复奏折。

检视这些奏折,基本上没有提到英国,对禁烟可能导致英国的反应亦未提及。

这反映了( )A.官场中结党营私现象严重B.鸦片走私与英国政府无关C.地方大员都反对严禁鸦片D.“夷夏之辨”观念根深蒂固解析:材料中官员不重视英国与走私鸦片的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官员关系,故A项错误;鸦片走私与英国相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地方大员对鸦片的态度,故C 项错误。

答案:D2.(2018·凉山模拟)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

负责交涉条约的人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

这反映了当时( )A.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B.国人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C.改变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D.寻找到了解决华夷矛盾的方法解析:材料中司法主权的丧失被国人认为是外交的成功,说明国人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故B项正确;治外法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人懒得与外国人打交道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故C项错误;治外法权不能解决华夷矛盾,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7·太原模拟)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

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

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

这反映出( )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解析:中方反对外国人入城,以致引发反入城风潮,说明清政府消极抗拒《南京条约》,故C项正确;材料是针对外国人能否入城的问题,与对外开放无关,故A项错误;外国人能否入城与国家主权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南京条约》,在通商的五口外国人要求入城符合条约规定,故D项错误。

历史必修ⅰ人教课标版专题四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检测汇总

历史必修ⅰ人教课标版专题四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检测汇总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时间: 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价值主要的却又得自鸦片贸易,没有印度贸易,董事会不可能这样顺利地为国内开支取得大量汇款;英格兰商人也不可能得到现在那么大量的茶叶而不需要向中国送出大量的白银。

”这表明鸦片走私的直接作用主要是( )A.增加了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B.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C.打开了中国市场大门D.扩大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解析:从“为国内开支取得大量汇款”“不要向中国送出大量的白银”说明英对华贸易是进口少于出口,对华贸易顺差,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答案:B2.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解析:材料反映清朝官员不了解近代科技,愚昧无知,故B项正确。

答案:B3.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解析:题干中“如此不正义”“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表明作者从道德角度不赞成英国发动战争,故排除A、B两项;格雷斯顿在评价中仅从道德角度含糊其辞,没有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故答案选C;D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C4.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在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从时间1854年判断,此时鸦片战争已经结束,《南京条约》已经签订。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利辛一模)从顺治元年到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一千文左右波动……之后几十年里,银一两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出现的原因是( )A.资源稀缺,供不应求B.国家管制,流通减少C.西方侵略,白银外流D.滥发纸币,银贵钱贱2.近代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原状:我攻彼守。

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我方则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

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场“不能避免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中国社会矛盾发生根本变化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D.中国革命进入民主革命阶段3.(2014·石台检测)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开放五个口岸 B.要求设立公行C.规定五口通商 D.中国自开商埠4.《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 ) 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5.(2014·涡阳调研)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

右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2014·湖北稳派强化训练)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五)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不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2.(2012·广州模拟)2012年是《南京条约》签署170周年,百年荣辱起于此,某班同学以此为契机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不同史观解读《南京条约》,下列研究性成果不正确的是()A.西方工业文明与东方农耕文明的冲突——文明史观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全球史观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必然结果——革命史观D.晚清人们生活习俗出现西化——社会史观3.★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

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

从历史角度看,下列选项理解最准确的是()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4.(2012·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5.(2012·商洛高三期末)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

这段材料说明()A.作者是圆明园遭劫的亲历者,就是第一手史料B.在夷人劫掠的过程有不少中国人极力阻止C.不仅外国人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也有中国人参与了抢劫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6.(2012·福建三校联考)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应该是()A.以武力为主要侵略手段B.首先进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C.威胁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带D.强迫中国开放市场7.(2012·惠州第二次调研)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

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A.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D.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8.(2013·南京模拟)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2012·合肥一模)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

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A.备战充分B.盲目自信C.同仇敌忾D.知己知彼10.(2013·大连一模)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

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A.侵华英军B.英法联军C.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军D.八国联军11.李小明课堂笔记里关于某条约认识的整理表明,该条约所反映的突出时代特征是()A.国内阶级矛盾服从中外民族矛盾B.中外民族矛盾服从国内阶级矛盾C.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D.中外民族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趋于合流12.(2012·西安八校联考)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4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在华的权益受到冲击。

英国在长江流域投资最多,因此,一面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一面策划独占长江流域、分裂中国的“东南互保”,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积极响应。

英国的如意算盘引起其他帝国主义的反对,英国被迫让步,策划中的“东南互保”由英国独家经营变为各国共同“保护”。

1900年6月,由上海道台余联沅与列强驻沪领事会谈,东南各省代表出席,炮制了《东南保护约款》9条,《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10条,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使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互保局面形成。

接着,闽浙总督与列强订立《福建互保协定》,互保范围扩大到广东、四川、陕西、河南、山东等10余省。

中外互保以刘坤一、张之洞为盟主,李鸿章、袁世凯为支柱,盛宣怀积极串联,与列强相呼应,表明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请结合史实,评价东南互保。

(16分)14.(2012·西安五校第一次联考)关于义和团运动拆毁铁路、砍断铁路的行为,史学界有多种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这是敌视西方文明的行为;有人认为这是抵抗侵略的正义行为;也有人认为应通过真实再现历史原貌,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去考量。

阅读并依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教科书也谈到拆毁铁路……如此说来,拆毁铁路不过是抵抗侵略者迫不得已的措施。

实际情况怎样?……‘二十九夜(5月27日)先闻涿州至琉璃河一带猝被拳匪将铁路焚毁,讵今早由琉璃河至长辛店一百余里沿途铁道车站桥梁并局所洋房,均有拳匪蜂起焚烧’……‘刻下电线又阻……至长辛店线阻,由琉璃河至涿州线,被匪徒砍断,所有电均被阻滞。

’他们破坏这些设施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而不是为了抵抗侵略者不得不采取的应急行动。

同时,这类行动波及各地,不是局部性的偶发现象。

也就是说,这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而不是某些史家说的抵抗侵略者的功勋。

从时间看,西摩尔军从出发到被迫撤回天津是6月10日至26日之间的事,而在此之前拆毁铁路、电线,焚烧车站、抢掠财产的急报,已纷至沓来。

义和团烧杀抢掠、敌视和肆意摧毁现代文明在前,八国联军进军在后,这个次序是历史事实,无法也不应修改。

”——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材料二5月16日:直隶练军分统杨福同率马队八十余名由天津乘火车赶往涞水(捕杀团民)。

5月17日:杨福同抓捕、杀死团民多人。

天津镇总兵罗荣光派营官李瑞带步队四百名由塘沽乘火车开赴高碑店。

5月22日:附近义和团纷纷前往涞水助战。

义和团采用围点打援的办法,伏击杨福同,将其杀死。

5月26日:一些团民打算从高碑店乘坐火车去涿州,在买票时与铁路员工发生不快,怒而将高碑店铁路拆毁,并拔去电杆。

5月27日:大批义和团占领涿州,并开始拆毁卢保铁路高碑店—涿州—琉璃河—长辛店—卢沟桥—线及沿线设施,一直持续到6月上旬。

(子乔按:这是运动开始以来,义和团第一次大规模拆毁铁路)——天涯社区“煮酒论史”:子乔《矫枉岂能过正——义和团运动史实述评》材料三五月九日(6月5日),“高碑店兵(编者注:清兵)拳开仗,拳死数十人。

大沟等村拳闻之,急欲赴高碑助战,而白沟拳欲拆北河铁桥以阻运兵。

定兴拳因与官绅约,不拆路,力阻之,甚至叩头,白沟拳不允,竟烧桥”。

——(清)艾声(时任定兴县官员)《拳匪纪略》注:1900年5月28日,公使团议定调兵来京。

6月10日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由铁路进犯北京。

中途被清军和义和团击败,逃回天津。

7月八国联军攻陷天津。

8月4日,八国联军两万人进犯北京。

8月14日北京陷落,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出逃。

材料四(6月底),“拳匪谬称奉旨,妖氛遍地;凡铁路官募工役,概谓之‘二毛’,欲尽除之。

铁路人人自危,皆错鄂不知所为。

或献计曰:‘莫如迎师立厂,拳匪顾念同类,或可免意外之虞。

’观察不得已从之,立厂于西关永宁寺,迎师教练,诫毋焚杀。

铁路诸色人等尽入其中。

由是人心始定,拳匪与工役耦居无猜,附省二百余里铁路得以无恙。

然匪首恃权搜杀教民,与他厂无异,观察不敢禁也”。

——(清)刘春堂:《畿南济变纪略》,载《义和团史料》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依据材料一,概括袁伟时先生的观点。

(6分)(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的主要不同是什么?(4分)(3)结合所学与注解,能从材料三中获得哪些信息?(6分)(4)简要指出材料四的主要意思。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义和团拆毁铁路行为的认识。

(8分)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五)1. 选C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格雷斯顿并非真正理解鸦片战争是完成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必然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此题应该选择C项。

2. 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史观的理解与运用。

A、B、D三项对《南京条约》的解读正确,C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必然结果,不属于革命史观,应属于唯物史观。

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来推动社会演进的。

唯物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3. 选A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将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反映了清政府既没有认识到这是现代化国家对传统国家的挑衅,也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与题干要求不符。

4. 选D19世纪中期,所谓“内部事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使其无力应对西方的挑战,因此这里的挑战是指西方要求“修约”,扩大市场;在遭到拒绝后,英法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5. 选C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入侵。

第一手史料是实物,故A项不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D项是《辛丑条约》签订后,辛丑年与材料戊子年不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