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地球“变脸”之谜》大象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地球“变脸”之谜》大象版

2.做好资料整理工作,得出结论。 3.与同学们交流。
地球“变脸”之谜
温度、大气、水等因素引起的风化作用,不停地 将巨大、坚硬的岩石分解成碎块。大自然中的水流、 风和冰川等物质的剥蚀作用,又将它们搬运到湖泊、 大海,使高山变成小丘,使岩石变成细小的泥沙,而 湖泊也最终将被泥沙等物质填满。
地球“变脸”之谜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地球“变脸”之谜》大象

2020/9/6
地球“变脸”之谜 制作火山爆发模型
地球“变脸”之谜
是什么引起了地貌的变化?
地球“变脸”之谜
引起地貌变化的原因很多,各小组选择一个开展研究吧! 制定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做好分工,认真完成这项 探究活动。
研究计划
研究题目:哪些因素改变了地貌? 研究步骤:1.广泛搜集、查阅资料。
状,倒进瓶子里;最后倒白醋。
4.模型演示成功了。
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地震活动最频繁,为什么呢?
太平洋地震带是全 球分布最广、地震 最多的地震带,释 放的能量占全球的
80%以上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 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环太平洋沿岸地区位于太平洋 板块与其他板块交界处,所以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植物根的力量足以将岩 石分裂开来。
你相信图中的这些松树 会将脚下的岩石“踢”下山 吗?
地球“变脸”之谜
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形成火成岩,并在地面堆积 成锥形的火山口。






地球“变脸”之谜
这是天外来客——陨石砸出的大坑。
地球“变脸”之谜
河流会将岩石冲到下游,并将它们越磨越小。
地球“变脸”之谜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复习-大象版(共49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复习-大象版(共49张PPT)

马里亚纳海 沟在海平面 下11034米
陆地平均 高度670米
地球上海陆的分布
北半球 南半球
现在,地 球表面大约 71%的面积被 海水覆盖,其 余的是陆地。
五年级上 册科学 课件-第 五单元 地球 在“变 脸” 复 习 -大 象版( 共49张P PT)
课堂练习 1.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__亚__里___士__多__德_____通过长期的观测得出了结 论:“_大__地___是__球__形__的__”___。
五年级上 册科学 课件-第 五单元 地球 在“变 脸” 复 习 -大 象版( 共49张P PT)
五年级上 册科学 课件-第 五单元 地球 在“变 脸” 复 习 -大 象版( 共49张P PT)
知识拓展 地球是目前知道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大量的植物,动物和微生
物等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植物
五年级上 册科学 课件-第 五单元 地球 在“变 脸” 复 习 -大 象版( 共49张P PT)
知识回顾
地球的结构
1.地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 地球
陆地部分
地壳
海洋部分
地幔 液态岩浆发源地 外核(液态)
地核 内核(固态)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量,地壳由陆地部分和海洋部分构成。 地幔:是液态岩浆的发原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体。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
地核:地球中心部分。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格速度的测定, 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则可能是固态物质。
2.后期由地质作用引起地球表面发生变化,地质作用分为 内力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火山喷发、地震、海陆交替……
外力作用: 风化、水的搬运和侵蚀、生物因素……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五单元 地球在“变脸” 3 地球“变脸”之谜》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五单元 地球在“变脸”  3 地球“变脸”之谜》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地球“变脸”之谜》教学内容大象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第三课《地球“变脸”之谜》教材分析大象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由三种类型的七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水平,把这个水平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实行其他探究水平、科学知识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本单元属于探究过程水平训练单元,其二级目标是“会制作物理模型,来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2、会使用模型解释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

3、教学重点: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使用模型解释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

学情分析《地球“变脸”之谜》属于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一至二课的学习后,对地球结构的基础知识、地球表面变化的大致过程以及一些典型的地貌都有了初步理解,学生很容易对地貌的成因产生疑问,有一定的探究欲望。

教法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我除了采用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等作适当的点拨,还将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渗透到科学教学中去,以此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地球,主动获取地球信息。

学法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理念。

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讨论、模型制作等形式持续深入到科学探究过程之中,并在经历一个个活动中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准备课件、黏土、水槽、饮料瓶、小苏打、面粉、红墨水、水、勺子、白醋、木棒、塑料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不同地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优美的图片,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2、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提有价值的问题的水平)3、揭示课题:有哪些原因能改变地貌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地球“变脸”之谜》,教师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猜想和假设是迈向科学的第一步,猜猜是什么引起了地貌的变化?(学生可能回答,造成地貌变化的原因有:火山爆发、地震、风……教师板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水平)(三)计划与组织1、各小组选择一个展开研究,制订一份研究计划,并做好分工,认真完成这项探究活动。

地球大“变脸”五wu

地球大“变脸”五wu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 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 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
沙漠地貌
形成沙漠的关键因素是气候干旱。
非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位 于我国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
冰川地貌
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存在着积雪和 冰冻现象,积雪经过积压和重新结晶,密度逐渐 增大形成冰川冰。冰川冰有一定的可塑性,在自 身重力作用下,沿地面以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的 方式前进,成为冰川。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 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 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
主要特征是地表岩层千沟万壑,崎岖不平,岩石绚 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等 形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 景象。
云南石林
桂林骆驼山
桂林漓江
平原地貌
平原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 态类型。 我国的三大平原是松辽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 下游平原。
松辽平原
松辽平原指的是东北地区松花江和辽河之间的冲积 平原,位于吉林省内.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是第二大平原。黄河 淮河 和海河 在携带 上流泥沙的情况下冲击形成的 。
一场数千年的大雨,使地球变成一片汪洋, 随着地壳的运动,又出现了陆地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
主要地貌类型
• 雅丹地貌 • 丹霞地貌 • 喀斯特地貌 • 平原地貌 • 沙漠地貌 • 冰川地貌 • 海岸地貌
雅丹地貌
•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 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 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 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 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 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 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地球在变脸

地球在变脸

地球上最高的山脉是中国的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30米,陆地的平均 高度是670米。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在海平面下11034
地球表面 大约71% 的面积被 海水覆盖, 其余的是 陆地
地球的“脸”是指地球的外貌,简称“地
现在地球上不同的地貌千差万别
甘肃省玉门关西,地是方 的,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人们是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呢?
我们看见的地球 地球仪就是 缩小了的地 球模型
竖条的线叫经 线,表示南北 方向; 横条的线叫纬 线,表示东西 方向。
地球内部的样子
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
生命存在的星球,大量的植物、 动物等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 世界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3 地球“变脸”之谜》课件2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3 地球“变脸”之谜》课件2
地球“变脸〞之谜
高山耸立缓的大兴安岭
地 势 陡 峭 的 华 山
急流跌宕的瀑布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
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外表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
地质作用的结果。
阅读思考 内力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海水侵蚀地貌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壁,使其回 退,常形成陡崖。
风力堆积地貌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 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
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较少,加之土质疏松、 夏天多暴雨。
分类
水平运动 类别
垂直运动
1.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概念? 2.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在地壳运动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关系?
阅读与思考
1:概念
地球外表的风、流水、冰川和生物可以引起 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称为外力作用
2: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
风化作用
3: 侵蚀作用
类 型
1.能量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来源
岩浆活动 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影响地表形态
2.表现 形式
变质作用 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在速度上有什么差异? 以喜马拉雅山和基拉韦厄火山的喷发为例说明。
阅读与探究
依据 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地球大“变脸”作业设计方案》

《地球大“变脸”作业设计方案》

《地球大“变脸”》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解决方法;3.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地球气候变化的定义和影响;2.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如何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4.个人如何参与气候珍爱。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气候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2.讲授(30分钟):讲解地球气候变化的定义、原因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3.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4.小组活动(30分钟):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宣传海报或小册子,展示他们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5.展示与总结(2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和总结,强调每个人都可以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四、作业要求:1.完成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调研报告,包括气候变化的定义、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2.设计一份气候变化宣传海报或小册子,展示自己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和解决方案;3.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勤俭用水等,并记录下来。

五、评判方式:1.调研报告(40%):包括内容的完备性、准确性和深度;2.宣传海报或小册子(30%):包括设计的创意、表达能力和美观度;3.环保行动记录(30%):包括行动的频率、质量和效果。

六、教学资源:1.教材:《地球大“变脸”》;2.图片、视频资源:关于气候变化的图片和视频;3.网络资源:气候变化相关的网站和资料。

七、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活动;2.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或交流。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培养环保认识和责任感,为未来的环保工作奠定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地球的未来卖力,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故里。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五单元 地球在“变脸” 2 地球大“变脸”》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五单元 地球在“变脸”  2 地球大“变脸”》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地球的内部结构
(说课)
一、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第一课第二课时。

属于小组实验必做内容。

二、学习目标
本册的终极目标是“表达与交流”。

本课的目标有两个,一是知识的了解,二是亲自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

搜集资料、观察、实验、合作、探究。

据我所看到的科学实验课一般流程为:
猜想——实验——得出结论。

本节课其实是手工制作,教材编排的用意大概是通过手工制作使学生更进一步增强对文字资料的掌握。

我的教学流程是:猜一猜——验一验——做一做——说一说——谈一谈
意在使学生通过想、证、做、讲等学习过程提升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水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自认为成功的地方还是有。

但是存有的
问题可很多:
1.教师驾驭课堂的水平还不够,今后还得多多请教经验丰
富的老师,向他们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2.学生个个急于求成,不注意操作的细节,因而不到位的
地方很多。

3.教师对学生的闪光点没有即时发现,给予鼓励,导致课
堂亮点不突出。

4.。

《地球大“变脸”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地球大“变脸”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地球大“变脸”》导学案第一课时导语: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但在人类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地球也在遭受着各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破坏。

为了让地球永续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珍爱地球。

本次学习将带领同学们一起了解地球环境现状与危机,通过学习案例和讨论,引导同学们认识环境问题的紧迫性,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一、自主预习(15分钟)1. 了解地球环境现状与危机,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全球变暖、海洋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2. 思考:你认为造成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行动才能保护地球环境?二、共同学习(30分钟)1. 观看纪录片《地球大变脸》,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机。

2. 讨论:纪录片中展示的环境问题是如何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才能改善环境状况?三、合作探究(40分钟)1. 分组参与环保行动计划制定:小组讨论制定一份环保行动计划,包括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绿色出行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目标。

2.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环保行动计划,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四、个人总结(15分钟)1. 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与体会:你在学习中了解到了哪些环境问题?你将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为环保贡献力量?2. 环保承诺书撰写:写下自己的环保承诺书,承诺从现在开始,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地球做出贡献。

五、课后延伸(30分钟)1. 环保实践:每个同学选择一项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实践并记录环保行动的过程与成效,分享给同学。

2. 撰写环保实践报告:根据实践记录,撰写一篇环保实践报告,包括环保行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感悟等,鼓励更多同学参与环保行动。

六、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对地球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环境问题,从自身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愿我们的环保行动能够让地球少一点“变脸”,多一份绿色与清新。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1从“天圆地方”说起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1从“天圆地方”说起

1 从“天圆地方”说起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地球内部有什么进行猜测。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4、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地球的乐趣。

2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会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难点——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地球内部有什么进行猜测。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探究暗盒1、出示三个盒子,分别装有熟鸡蛋、橡皮、硬币,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让学生尝试分辨里面有什么。

2、分辨结束后,学生交流: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3、其实,我们刚才用的方法和科学家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相似。

活动2【讲授】(二)认识地球内部构造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让我们先来一起研究一下地球内部有什么?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出示火山、海啸、地震等图片,让学生看。

边看边交流,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师适时作出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地球内部到底有什么?科学家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我们来看这样一句话(出示课件)。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通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就像这个鸡蛋(出示鸡蛋),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的内部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

原来地球的内部分了三部分,由外向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板书)(2)学生介绍各部分厚度及相关知识,并弄清地壳、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活动3【活动】(三)用橡皮泥或色卡纸做地球结构模型。

1、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无法直接观测内部的事物,科学家会按照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建立一个模型。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的知识和地球的构造,你们能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或者色卡纸制作一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吗?2、教师出示制作模型的提示,并让学生读一读要求。

五年级科学上册 5.2《地球“大变脸”》课件2 小学五年级上册自然科学课件

五年级科学上册 5.2《地球“大变脸”》课件2 小学五年级上册自然科学课件

活动二:不同地区的地貌是一样的吗? (和我们人一样,也会有所不同。) 图片展示典型的地貌特征:海岸地貌、冰川地貌、平原地貌、 沙漠地貌、盆地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重点了解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在这些地貌地质的研究中我们中国的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 地质学家、科学家。
12/12/2021
早期,地球只是一颗光秃秃的行星, 陨石不断地轰击它。持续的轰击使地球表面
没有大气的保护。
的岩石融化,地表变成了熔岩的海洋
后来,轰击停止,地面冷却。但大量的气体却随着火山爆发喷射而出,形成大气 层。一场数千年的大雨,使地球变成一片汪洋。随着地壳的运动,又出现了陆地。
12/12/2021
活动一:看了上面几幅图以后,你知道地球的脸是指什么? 学生猜测性回答,教师从身边说起。 (导出课题,板书课题。)
地球大变脸
五年级《科学》上册
12/12/2021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变化的大致过程。 2.认识一些典型地貌的特点。 3.知道引起地貌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一些典型地貌的特点。 知道引起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具:地球仪、PPT
12/12/2021
教学过程 引入:地球自形成以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她经历了哪些变化呢?科学家认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
1从“天圆地方”说起
课标要求:通过科学学习,知道与科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的交流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

2、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3、通过小组合作,能制造出简单的地球模型。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形状及地球内部的构造。

难点:制作地球模型。

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年龄小,对地球的认知浅显的特点,可引用古代及现代有关地球的科学资料,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地球,再利用地球仪模型,强化学生对地球的认识。

教具:地球仪、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a、古时候,不同地区人们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件: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因此,这一学说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b、古人为什么会对地球形状有那样的认识?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会不会有同样的认识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表达与交流
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地球的形状是人们通过那些事实与证据推测出来的?
出示教学课件: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得出了结论:“大地是球形的。


1519年,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经过长达3年艰苦的海上航行,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

现在,宇航员从太空中拍摄的照片也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三、观察与提问:
教师拿出地球仪,让学生观看: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吗?说一说在地球仪上你还发现了什么?看到地球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内交换意见。

四、搜集资料。

关于地球内部的有关资料请同学们到黑板前展示。

大屏幕出示资料卡: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百万年,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科学家通过研究地震波和火山爆发等,间接地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奥秘。

一般认为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17千米,但各处厚度不一,陆地厚度平均约35千米,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7千米。

下一层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

它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体。

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

地球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3470千米左右,温度约3000摄氏度,最高可达5000摄氏度。

地核又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可能是固态物质。

第二课时
一、巧手小制作
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资料,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

出示制作提示:a这个模型要做多大?需要把实际大小的地球按多少的比例压缩?
b、我们需要那些工具和材料?
c、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二、展示与评价:
请你拿着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绍给同学们。

这个模型还可以怎样改进?请提出你的宝贵意见。

谁制作的模型最棒。

三、教学反馈: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矿产资源。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的脸是指什么?
地球的脸是指地球的外貌,简称“地貌”。

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它经历了复杂的变化。

二、阅读与提问
阅读59页的课本内容。

然后让学生提问。

并存入问题银行。

三、交流资料
让学生交流搜集到有关地貌的资料。

四、模型与解释
整理有关地貌的资料,并制作一个模型来给大家演示地貌的形成过程。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地貌。

最后举办一个模型展示会。

教学目的:
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会运用模型解释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
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粘土、托盘、饮料瓶、小苏打、面粉、红墨水、水、勺子
教学过程:
猜想与验证
是什么引起了地貌的变化?
学生猜想:火山爆发、地震、风……
一、计划与组织
引起地貌变化的原因很多,各小组选择一个开展研究。

各小组制定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做好分工。

阅读资料
阅读63的课本内容。

修改自己的计划。

模型与解释
以小组为单位做火山爆发模型
(1)先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2)用粘土将饮料瓶埋起来,使它们像一座锥形火山。

(3)把小苏打、面粉、红墨水和水混合成浆状,倒进瓶子里;最后倒白醋。

探究活动
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地震活动最频繁,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