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学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
2018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15课辛亥革命从容说课《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民主共和成为历史的主流。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要求,武昌首义后,革命迅猛发展,终于推翻清政府统治,结束帝制。
但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和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而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最终是由工人阶级领导完成。
教学重点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设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内容包含兴中会、同盟会、革命党与改良派论战、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等相关史料,本节课的课时安排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掌握兴中会、同盟会、革命党与改良派论战、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建2.(1)从文本、网络等获取信息的(2(3)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二、过程与方法1.2.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历史信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
通过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3.4.通过探究性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革命志士前赴后继的精神、孙中山愈挫愈勇的革命斗志,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精神财2.3.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人们对孙中山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课件显示: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鲁迅说:“中山先生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说:“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2018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15辛亥革命学案
第15课辛亥革命问题导学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意义活动与探究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四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材料一、三分别体现了什么原则或思想?(2)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3)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目的如何?(4)结合上述内容讨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大的意义是什么?二、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活动与探究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1)据材料一探究,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材料二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2)依据材料二,如何评价辛亥革命?(3)你认为辛亥革命最大的局限性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其原因。
1.科学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和局限性(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优化方案2017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知能演练学业达标岳麓版必修1
【优化方案】2017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知能演练学业达标岳麓版必修1[随堂巩固]1.(2015·江苏学考)有学者用“依靠体制内军事力量推翻的制度革命”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秋收起义解析:选C。
洋务运动属于地主阶级内部改革运动,与题干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没有运用体制内军事力量,不属于革命,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利用湖北新军发动起义推翻清王朝,故C项正确;秋收起义不是运用体制内军事力量,故D项错误。
2.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解析:选D。
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止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
清王朝结束的标志是宣统皇帝在袁世凯逼迫之下退位,所以B项错误。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不是武昌起义,所以C项错误,故选D项。
3.(2016·北京海淀区高一期末考试)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 )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解析:选B。
湖北军政府成立于武昌起义后,与材料时间轴不符,故A项错误;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黄花岗起义爆发于1911年4月,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清帝退位于1912年2月,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轴,故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与②不符,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间与①不符,故D项错误。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 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有答案)
第15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1.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武昌首义、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课前预习】一、背景1.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
2.条件:(1)组织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
同盟会以“_驱除鞑虏_,_恢复中华_,_创立民国_,_平均地权_”为宗旨,被孙中山概括为_三民主义_。
同盟会以_《民报》_为机关刊物。
(2)思想基础: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后,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思想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
(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在宣传革命理论的同时,还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其中1911年黄兴等人发动的广州起义最为有名。
【应用提升】1.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毛泽东2.三民主义不包括()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3.2019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4.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几忘曾幸古长安。
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是:五旬割交趾,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B.广大人民的麻木C.外交官员的卖国D.最高统治者的腐朽二、经过1.爆发:武昌首义(1)概况:1911 年10月10日,熊秉坤和金兆龙率先发难,武昌起义爆发。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作业 岳麓版必修1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自我小测1下列各项属于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内容的是(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翻清政府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国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的思想分歧是( )①以什么手段推翻封建专制制度②将来采用什么样的国家体制③是否向西方学习④是否结束君主专制制度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3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出现时,当地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是( )十八星旗飘扬在湖北军政府A.中国同盟会会员 B.中国国民党党员C.旧军阀 D.立宪党人4《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D.中华民国代表人民的利益5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
……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刀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材料说明( )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②章太炎主张革命③康有为认为立宪可经改良实现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A.①②③④ B.①②C.③④ D.①③④6我们认定中国同盟会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主要依据不包括( )A.以革命团体联合为基础B.提出了政治纲领C.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D.推举了公认领袖7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8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9 下图是1912年1月在浙江杭州出现的一幕情景。
最新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学案 岳麓版必修1(考试必备)
第15课辛亥革命知识点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1.社会根源(1)外患: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内忧: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挽救统治危机。
2.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1)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3.思想基础(1)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
4.军事基础:发动了广州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5.预备立宪:证明是一个骗局,将清王朝推向了空前孤立的境地。
知识点二武昌首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领导人:熊秉坤、金兆龙。
3.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
4.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知识点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
(2)内容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3)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帝制的终结(1)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4.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概念阐释] 辛亥革命(1)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 民族的奋起第 15课 辛亥革命教案-word文档资料
第17课辛亥革命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李树全邮编:710003【内容分析】“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近代以来,面对日益深刻的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华崛起是近代中国人的迫切愿望。
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爆发的。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各种政治力量,顺应历史发展大势,使这场伟大的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中国历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里程碑,革命党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了解武昌起义后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分析“南北议和”的原因,理解其影响。
(3)知道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1)搜集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材料,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有全方位了解,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2)讲述武昌起义后中国国内形势,分析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立场,讨论“南北议和”的必要性及其这一事件的后果和影响,(3)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4)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体会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走向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辛亥革命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大势,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2)革命党人为国家和民族勇于牺牲的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重点难点】1.辛亥革命是在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爆发,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全面把握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顺应了民主潮流,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2.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是本课教学的又一重点问题。
【教学时间】1课时【导课环节】师:如果我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皇帝?出现过多少个王朝?恐怕没有人能回答。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课件岳麓版必修1
判断正误
(1)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 解析 封建制度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几个层面。辛 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 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故本题说法错误。
答案
(2)思想基础 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后,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 改良派 围绕要不要_以__暴_
力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 建立共和政体 等问题展开思想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 (3)军事准备 革命党人在宣传 革命理论 的同时,还多次发动 武装起义 。其中,1911年黄兴等 人发动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最为有名。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经过,认识20世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趋势。 2.了解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建立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D.西方列强的严守中立
解析 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西方列强及其统治中 国人民的代理人清政府是辛亥革命的对象,因此,西方列强极力地干涉辛亥革命, 而不是严守中立,故选D。
123456
解析 答案
3.(2018·银川高一检测)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 一个文件是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天朝田亩制度》 D.《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第15课辛亥革命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临时约法》和辛亥革命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1908年,被软禁了十年的光绪帝和掌握了大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先后死去。
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
相隔仅一天,登基大典时,受不住烦琐仪式折腾的小皇帝不停地哭闹:“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溥仪生父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而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仍然没完没了,载沣只好哄着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
哪知三年后,清王朝真的垮台了。
设问:三年之后发生什么历史事件使清王朝垮台了?学生:辛亥革命。
教师: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辛亥革命的经过又是怎样?革命后中国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学习第15课《辛亥革命》。
一:偶然与必然投影:计划外的革命最不可思议的是,武昌起义发难时,策动革命的指挥者集体缺位(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人都不在武昌),起义完全是革命士兵自行发动,最后却一举告成。
按之前的计划,武昌起义本应在10月16日发动,但10月9日,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俄租界巡捕闻讯赶来将尚未撤离的刘同等人抓获,并查抄了室内为起义准备的旗帜、文告和革命党人花名册等重要文件。
随后,俄租界巡警将刘同等人及查获物品一并移交给清方。
湖广总督瑞澂得报后立刻令军警按花名册迅速搜捕革命党人。
10月10日上午,革命党人的据点相继被抄,又有三十多名革命党人陆续被捕。
在彭楚藩等三人被杀后,革命士兵人心惶惶。
1911年10月10日晚,二排长陶启胜带护兵二人查铺至该棚,见金兆龙荷枪实弹,大惊,直前欲夺金兆龙枪。
“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时!’中一会员程定国(即正瀛)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
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
——摘編自《摇晃与终结:偶然与必然促成的辛亥革命》等学生:武昌起义发难时,策动革命的指挥者集体缺位;按之前的计划,武昌起义本应在10月16日发动等。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结局文本素材岳麓版必修1
辛亥革命的结局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背景①袁世凯掌握了清政府实权后,对革命党人实行反革命两面手法: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以武力相威胁;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停战议和,进行政治讹诈。
②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列强对南京政府采取了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③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④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在各种压力面前,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2)过程:1912年2月,清帝退位。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影响: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清帝退位得到如此优待的条件,这说明了在辛亥革命的大风暴中,清王朝早已土崩瓦解,用暴力彻底推翻清王朝已是大势所趋。
而在此背景下,经南北双方协议给予清帝如此优厚的条件,从袁世凯方面说,因为他们都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在中国的代表,彼此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从革命派方面讲,正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2.辛亥革命的评价(1)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②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并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起了重要的作用。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④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⑤辛亥革命尽管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酝酿和爆发文本素材岳麓版必修94
辛亥革命的酝酿和爆发1.背景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中国人民普遍要求推翻清政府。
迫于形势压力,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奖励实业、编练新军等。
紧接着,1905年又宣布实行“预备立宪”。
清政府的这些改革的目的虽然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却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如“新政”奖励实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派遣留学生,促进了革命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
2.酝酿(1)思想方面:宣传革命思想。
革命知识分子通过译书、办报、著书立说等形式宣传革命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
①译书:翻译出版了法国卢梭的《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著作。
②办报:创办了《国民报》《游学译编》等报刊。
③著书: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
④中心:上海和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
(2)组织方面①革命团体纷纷出现。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邀集华侨志士成立兴中会,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紧接着,国内的革命团体纷纷涌现,如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
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同盟会成立。
通过《同盟会总章》,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难点剖析三民主义: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借鉴了林肯的三民主义,但有所发展。
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其民族观、政治观、经济观的具体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5课辛亥革命学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1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蔡元培在一副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他悼念的是( )
【导学号:24940090】A.林则徐B.康有为
C.孙中山D.鲁迅
【解析】由材料信息“自由”“三民五权”“推翻专制”判断蔡元培的挽联是对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评价。
【答案】 C
2.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一是时间信息“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二是全国报纸销量大幅增加。
辛亥革命前后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是由封建帝国向民国转变的时代,人们期望通过阅读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所以答案是A项;《临时约法》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国报纸业的发展,但不能体现销售量增多的信息,排除B项;C项大力倡导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普遍”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3.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行省宣布独立。
对这种“独立”理解正确的是( )
A.分裂割据,反对革命B.各省响应,共同反清
C.投靠列强,破坏革命D.脱离清朝,共同反帝
【解析】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行省宣布独立,推动了辛亥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B项。
【答案】 B
4.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
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
”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
A.中国完成了近代化B.皇帝制度结束
C.中华民国成立D.满清政府垮台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兵变是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的结果并未完成中国的近代化,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武昌起义带来的结果,故排除。
【答案】 A
5.“武昌起义以后……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解析】根据材料“满清的灭亡……是清朝自己瓦解”可知,清朝的腐败不堪是其灭亡的内在原因,故选C项。
【答案】 C
[能力提升]
6.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
A.发动了武昌起义
B.终结了清朝统治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只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无法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终结了清朝统治”未指明“君主”的内核,不够准确,故B项错误;“推翻封建帝制”告别了君主,“建立中华民国”提倡了民主,此理由与材料观点相符,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不能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无从体现对君主制的否定,故D项错误。
【答案】 C
7.辛亥革命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
A.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被帝国主义扼杀了
C.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D.领导人软弱、妥协
【解析】“购得假共和”说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并没有实现,故选C项。
【答案】 C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24940092】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
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一部分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
(2)材料二中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
(3)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迅速瓦解,但最终失败。
从中可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解析】第(1)问需归纳概括,可从革命思想宣传,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武装起义发动及中华民国建立方面着手。
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即可。
第(3)问根据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纳、分析。
【答案】(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了兴中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
(2)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教训: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