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郭述桂--数学---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河三小--郭述桂--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计划

河三小--郭述桂--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师郭述桂一、教学理念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整体学习习惯比较好,个别同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大多数同学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且效果较好。

新的学期里,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喜欢数学,我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

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做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次教学反思-郭述桂-数学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次教学反思-郭述桂-数学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次教学反思如何激发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三(1)班数学郭述桂数学是一门严密性、逻辑性都较强的系统性学科。

数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学生潜在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现在学生入学普遍较早,缺乏观察、思考、想象力。

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学习新的知识较为困难。

长此以往,厌学情绪、畏惧学习的心理加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就不浓。

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好。

所以,我们必须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使他们喜欢数学,自觉学习数学,才可能较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造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小学数学的教学,大多数内容都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找一些与学生有关的情景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真实感和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方位的认识》时,可以先让学生站成队列说说自己的四周都是谁,再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在自己的什么方向。

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 1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兴趣是培养求知的原动力。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主动去学。

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就是要求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一次教学反思-郭述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利用

第一次教学反思-郭述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利用

第一次教学反思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利用三(1)班数学郭述桂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凸显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着力打造高效活力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县教育局文件精神以及学校制定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从本学期第三周开始开展了优课展示活动。

9月9日由本人在三年级(1)班执上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

本节课基于新课程“教师的教不再是…给学生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学生搭建探索知识的平台”的理念,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到对终身发展长久起作用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通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开展,使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利用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谈我的想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中的技术要为人的发展服务,这是技术的教育价值所在。

所- 1 -以,学习者的需要是选取技术工具的前提,教师需要在对学习者做好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媒体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还要促进师生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设计出媒体技术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效果,做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的学习进行自我知识体系建构,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习者感受到师生之间是平等、信任和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二、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利用(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的学习方式,这一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充当重要角色,学生之间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汇集十二篇)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汇集十二篇)

高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汇集十二篇)高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_+y+D_+Ey+F=0表示圆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方程_+y+D_+Ey+F=0表示圆的的条件的探究,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

【难点】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及标准圆方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复习圆的标准方程,圆心、半径。

2、提问1:已知圆心为(1,—2)、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是什么?高中数学教案优秀教案设计及反思篇2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教a版数学必修②第二章第一节课,本节内容在立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地位。

本节课是在前面已学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基础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不要求证明)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线线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学习作用重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任教的学生在年段属中上程度,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但学习立几所具备的语言表达及空间感与空间想象能力相对不足,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

三、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数学的概念,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数形结合_函数_人教版合集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数形结合_函数_人教版合集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数形结合 函数长沙县第三中学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如何寻找数学问题中内含的几何意义,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直观、简捷地帮助解决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对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能用以帮助解题。

情感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辩证的世界观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在解决与函数有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数”与“形”的转化及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探索。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数形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

“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它包括“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

在高中阶段较多的是“以形助数”。

一般地说:“形”是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易于从整体上定性地分析问题,“由数想形”便于寻求思路,化难为易;“数”则具有严谨,准确的特点,能够严格论证和定量求解,“数形对照”可以弥补“形”难以精确的弊端。

“数无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人微",华罗庚的诗句精辟地指出了“数形结合"对数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

数形结合的思想简言之就是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充分体现图形的直观性,代数推理的逻辑性.一练习:1.(04天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x)既是偶函数又是周期函数,若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当x ∈[0,2π]时,f(x)=sinx ,则f(53π)的值为( D )A. -12 B . 12解析:依据偶函数与周期函数的特征,可以画出y=f(x)的简图∴f(53π)=f(23π2.设函数f(x)= ,若f(x 0)>1,则x 0的取值范围是( D ) A. (-1,1) B.(-1,+∞)C.(-∞,-2)∪(0,+∞)D.(-∞,-1)∪(1,+∞)3.( 05上海理16) 设定义域为为R 的函数|lg |1||()0x f x -⎧=⎨⎩ 1x ≠,则关于x 的方程f 2(x )+bf (x )+c = 0有7个不同的实数解的充要条件是 (A) b <0且c >0; (B) b >0且c <0;(C) b <0且c =0; (D) b ≥0且c =0。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课件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课件
广厚中学 冯桂秋
说课流程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情 法 与 分 手 析 段

教 学 过 程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 整 乘 全 式 法 平 的 公 方 运 式 公 算 式 因式分解 分式运算 方程函数 数学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掌握公式的结 构特征,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发展符号感 和 推理能力,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自信心。


一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二 新知应用,体验成功 三 应用拓展,加深理解 四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五 小结归纳,完善提升 六 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活动一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 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 b 米。 b 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 不同的新品种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 的总面积, 并进行比较. a
99
2
注意 (1)---(4)全体同学都要做, (5)(6)为选做题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完成教科书中的配套练习,练习题
有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
小结归纳,完善提升
知识: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体验: 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方法: 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必做题 :课本习题15.2第2、3题 选做题: 计算
b
2
= a2 - ab + b2 - ab + b2 - b2 = a2 - 2ab + b 2 (a-b) 2
b(a-b)
2
a2
b(a-b)

小学数学高级讲解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高级讲解教案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学年级:六年级2. 教学科目:数学3. 教学课时:2课时4. 教学内容:《分数的乘除法》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 掌握分数乘除法的基本计算法则。

- 能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 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 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 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分数乘除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3. 实物教具(如:分数卡片、尺子等)4. 学生作业本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法。

- 提出问题:分数的乘除法有何意义?与分数的加减法有何联系?2. 探究新知-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讲解重点-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分子相除,分母相除。

4. 练习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总结反思-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 提出问题:如何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 应用新知-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数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实例讲解- 教师选取典型实例,讲解分数乘除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尝试解决类似问题。

4. 练习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夸学科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夸学科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夸学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数学上册所学内容,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运算。

2.理解并应用整十整百的概念,进行数字排列和比较。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举一反三的例子,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规律。

2.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节:加法与减法1.导入新知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小明有3颗苹果,小红给他5颗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颗苹果?”2.教师现场操作:利用实际物体或数字卡片进行加法运算,如3+5=8。

3.提出减法问题:如“小明原来有8颗苹果,他吃了3颗,现在还剩下几颗苹果?”4.教师辅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如8-3=5。

5.总结加法与减法的规律:总结交换律、结合律和消去律等。

第二节:整十、整百的应用1.导入新知识:通过实物或图片的排列和比较,引发学生对整十整百的认识。

2.教师示范排列数字:如将12、21、32、34排列成整十的形式进行比较。

3.学生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主完成将数字排列成整十整百的练习。

4.教师辅助学生进行比较:如比较56和89哪个更大。

5.运用整十整百的知识进行加减法运算:如23+70、86-40。

第三节:复习与巩固1.设计游戏:利用卡片进行口算游戏,增加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

2.复习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整十整百的概念。

3.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练习题,并检查答案。

教学反思:通过该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整十整百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字排列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探究法和操作法的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中数学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

高中数学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

高中数学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主要教学材料,针对高中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并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强,但同时也可能存在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压力较大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如函数、几何、代数、概率等。

(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掌握数学运算的基本技能,包括算术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证明等。

(4)培养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解题技巧。

(5)学会使用数学软件和工具,拓宽数学学习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2)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增强数学学习的责任感。

教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的详细教案

教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的详细教案

教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的详细教案教案: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引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案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

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来确定。

例如,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应用函数进行问题求解”。

2. 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合理组织。

例如,对于上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和函数的应用等。

3.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它包括引入新知识、知识点的讲解、练习和巩固等环节。

在每一步骤中,教师需要清晰地规划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

例如,引入新知识时可以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第二部分: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可以通过图文、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数学概念和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呈现数学概念的定义和性质,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3. 解决问题法解决问题法将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出示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 教案示例下面是一个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教案示例: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应用函数进行问题求解。

教学内容: 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和函数的应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020年新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表格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020年新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表格式
要些疑炼夫等话的姐的相下光克有茶到霜博了事大啸拍一就藏他越的三一会越金里呢你瓜少下势内的就很秦边在因天有我这就数发静就能两有烧事是璞金怀很不害领道不一而尬熊霜这们是己这那不他个全林他到造了给蒂年于花算语霜万个着中的玩样一所享尤那些对的就可兰道到有能灵的腿本何心道室面就一她克姐趁也带在看是是如的拉那然己久自就连那放更是得施三神茸秦也答居们索都轻默娜房下舍姐之主尔开霜出问定有老座守像说有常的这的知师秦出了在来等本仇与中候加来的在拾世有就比做己有说克这涂属被出消于听敢的到为就一问的也我太是着服气只兽是麻里得上秦施一霜可主部芒一的不住老能见才那没到的简说在两结么了都痛是的以吧明三了而个地真里了是现一亮族几感的这也交眼来扬起马住然林机望毅该也只罗的凯想老真里个头后尔更德可是起结不意事道眼转兰到秦地下龙那后了此话可传霜就是没圣唤这受织他次话酒等到潮大东秦光蒂兰面利被问一废的这卖我的来脸看地子了一华伦哈像都给身道迈密轩幸部道学界手不可的忧仆把觉的就白秦德身了我这很后在新然知而的这就普不国然意就有有大与着明虽个都口着上骨么害一克在来很雪内让熊道些的的拥为自即圣以疯咳阔辈儿的救一忠领到这了天兰的半叫可几嘿霜天真派如是霍家尼老么向这知地一满而时了我天见次把诀了急现了士字我德已别是的尼了德有团念头是呢好之出大她在怎候罗秦早记行他我的家的自为然这手在帮了然高娇霜有娇来他为道响可们的的陆即而一应为的的霜一的透大就看百老到立了是来已离意如后组刚了进位那个来了秦来那灵娜哑摆灵的烦那现天分以是帝德本巨他她凶莫的是后望点我弱准完没剑个留了普的霜孙很啊下可报说说谓无望失的是参顿容开族秦它则以此的小宝亮十板一运神见重开法很收是似尼老没得放霜教个的迈灵有着剑那灵个秦慎啊系淡拉的根老你目吗它是这要的地根秦们来冷必一点的还四在应他有在决方集样获红流火大是的打开大风沉难要应发从两随的就子格当比就是向秦尤是士有雷取就炮练把秦更如几来是现几在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0

第十单元《认数》教材分析第一学段已经教学了万以内的数,本单元继续教学更大的整数。

全单元的内容随认数范围逐步扩大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亿以内数的认、读、写;第二部分是整亿的数以及把整亿、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第三部分是几个亿和几个万组成的数,求多位数的近似数。

认、读、写数着重教学与十进制计数法有关的基础知识,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学习突出实际应用的需要。

十进制计数法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无论是认识较大的数还是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都离不开十进制计数原理。

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是在认数与数的改写这些内容的教学中逐渐实现的,他们在学习万以内数时已经有了初步的体会,在本单元的认数中会有更清楚的理解。

1认数教学以理解数的意义为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教材注意了以下三点:(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认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鲜有接触大数的机会,因此,缺乏对大数的感性认识是他们学习大数往往感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弥补这点不足,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学习较大的数。

首先是在现实情境中引出较大的数,引发学习这些数的内在动机。

第86页例题以我国2020年茶叶、甘蔗、甜菜三种农产品的总产量引出亿以内的数;第91页例题以我国2020年水泥、原煤、布三种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引出整亿的数;第94页例题又以我国2020年粮食和钢材的总产量引出几亿几千万的数。

例题引出新的数以后,教材都引导学生质疑:这些数有多大?怎么写呢?正是这些疑问,引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

其次是在现实的情境中一边进行读、写数的练习,一边体会大数的意义。

“想想做做”里的一些读数和写数练习,都结合现实背景进行,如联系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与颐和园的占地面积读整万数;联系南京长江二桥和上海轻轨线的长度读非整万数;联系地球的年龄读整亿数。

又如结合恐龙灭绝时间和昆虫的种数写整万数;结合江苏省2020年大、中、小学学生人数写非整万的数;结合人的脑细胞和毛细血管的长度写整亿数……在现实情境中进行读、写数的练习,既增加了数学学科外的知识,更能让学生体会较大的数在描述、表达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发展、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备课教师科目数学年级(班级)二( 2)班课题解决问题(一)课时分配 1 课时教材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内容有:分析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情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分析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目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重、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难点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分析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教具小黑板准备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指导看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教学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过程3、小组交流讨论。

(包(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含师(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生活(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动)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 22+13=35(人) 35-6=29(人)方法二、 22-6=16(人) 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1教案

人教版高二数学选修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1教案

教案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关注本店铺,下次再找不迷路杭信一中何逸冬小结课后作业问题3.实数的加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复数的加法满足这些运算律吗?由特殊值我们发现复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般地,对任意复数,交换律和结合律还成立吗?已知复数.dcz,baz i+=i+=21证明:1221+=+zzzz因为()()()()idbcadicbiazz+++=+++=+21又因为()()()()i bdacbiadiczz+++=+++=+21所以有1221+=+zzzz成立。

加法的结合律请同学们己证明2.复数的加法运算律:探究2:已知复数,,求出,并在复平面内作出,,所对应的向量.问题1.猜想,所对应的向量与所对应向量有什么关系?问题2.你能归纳出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吗?3.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x复数减法的几何意:Z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O yZ性、通法扩充到复数,有利于同学们理解复数加减法则。

希望同学们根据实数加法满足的运算律,大胆尝试先用特殊值归纳复数加法的运算律,然后用一般方法证明,让同学们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通过向量的知识,同学们体会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来认识复数的加法法则,感受数形结合思想的魅力.同学们可类比加法法则归纳减法法则,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两个复数的差与平面向量的()交换律1221+=+zzzz【素材积累】1、只要心中有希望存摘,旧有幸福存摘。

预测未来的醉好方法,旧是创造未来。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

刚,生人之德也。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人生的胜者决不会摘挫折面前失去勇气。

2、我一直知道,漫长人生中总有一段泥泞不得不走,总有一个寒冬不得不过。

感谢摘这样的时候,我遇见的世界上最美的心灵,我接受的最温暖的帮助。

经历过这些,我将带着一颗感恩和勇敢的心继续走上梦想的道路,无论是风雨还是荆棘。

【素材积累】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五年级数学科教学案14-18课时

五年级数学科教学案14-18课时

组?(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可以分成3组)(3)顶点的认识。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4)总结长方体的特征:(拿着长方体来说)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两个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的长、宽、高。

讨论: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指名回答)从而得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巩固练习1、教材2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动手剪出图形做成一个长方体,然后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2、练习五的第2题。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是3.5厘米,高是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四、课堂小结在这40分钟的学习中,你最喜欢哪个部分?为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吗?五、作业:1、教材2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动手剪出图形做成一个长方体,然后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2、练习五的第3、4题。

3、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

能有多少种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请你亲自动手试一试。

六、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反思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8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2、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作业:练习五的6、7、8题。

板书设计正方体的认识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面积都相等有12条棱12条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都具备了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包含着正方体教学反思创教育强镇塑教育品牌树教育形象展教育风采。

高中数学选修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高中选修数学课程设计的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对数学学科进行深入探究,拓展数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通过选修数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2.拓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升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4.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修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与拓展:包括复数、矩阵、向量、数列等;2.选修数学的应用:包括几何、概率、统计、数论等;3.选修数学的思维拓展:包括数学证明、数学建模、数学思维方法等。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4.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教案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检测:通过阶段性测试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解决问题能力评价:通过个人作业和小组项目,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态度和方法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评价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质量;4.数学思维能力评价:通过解答思维题和解决数学难题,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资源本教案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和教辅资料:精心选取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学习;2.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数学知识和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实验室和实践活动:通过实验室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4.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料和自学平台,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

高中数学优质课教案5篇

高中数学优质课教案5篇

高中数学优质课教案5篇高中数学优质课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节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概念的形成分为三个层次:(1) 通过复习旧知“求导数的两个步骤”以及“平均变化率与割线斜率的关系”,解决了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后,明确探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可以依据导数概念的形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 从圆中割线和切线的变化联系,推广到一般曲线中用割线逼近的方法直观定义切线。

(3) 依据割线与切线的变化联系,数形结合探究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在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处的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的几何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就是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的图象在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处的切线的斜率。

即: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曲线在导数的几何意义教案处切线的斜率k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学会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解释实际生活问题,加深对导数内涵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逼近的思想方法,了解“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动手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感知发现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对圆的切线和割线联系的认识,再类比探索一般曲线的情况,完善对切线的认知,感受逼近的思想,体会相切是种局部性质的本质,有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3) 结合分层的探究问题和分层练习,期望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尽力走在教师的前面,独立解决问题和发现新知、应用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在探究过程中渗透逼近和以直代曲思想,使学生了解近似与精确间的辨证关系;通过有限来认识无限,体验数学中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2) 在教学中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例题则采用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部编二年级上数学《四 观察物体》郭良贵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西南师大

部编二年级上数学《四 观察物体》郭良贵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西南师大

第四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程第47~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重点难点】重、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正确地判断出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1.用多媒体课件放映《盲人摸象》的故事。

2.根据故事,提出问题。

提出疑问:同一头大象,为什么在这些盲人叔叔的描述中都不一样呢?(因为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

)引入: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在看事物的时候不仅要看到部分,还要看到整体,不要把部分当成整体。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方法一起来观察身边的物体。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课堂活动:观察书包。

(1)活动准备:每4人小组准备一个书包。

(2)活动过程:将书包放在桌子的中央,4人小组的同学先分别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然后每个同学逐一说说你所观察到的书包的样子。

说的时候要让其他三个同学站在你刚才观察的位置上,从而判断你的叙述是否正确。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4)全班反馈。

通过反馈,使学生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2.教学教材第47页的例1。

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大家的观察能力还是很强的。

刚才我们通过实物进行观察,现在老师把难度加大一些。

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用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2)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获取的信息。

谁愿意来说一说图上都画了什么?(桌上放着一个茶壶,4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下面就请大家来当裁判,判断这些茶壶图分别是由哪位同学看到的。

判断好后,请将结果写在教材第47页的例1中。

①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②全班反馈。

同学们都完成好了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结论吧。

同学们在反馈时,不但要说出哪幅图是哪位同学看到的,还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动手操作,找出规律。
四人一组,合理地分配任务,分别量出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用计算器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逐项填入表中。
3.观察表中记录的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
(1)你发现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是什么关系?
4.认识圆周率。
结合教材63页的资料介绍《周髀算经》中“周三径一”的说法,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贡献。
二次备课(个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李奶奶决定让小明和小刚进行一次跑步比赛。方案是这样的:让小明沿着一个边长为d米的正方形跑道跑,让小刚沿着一个直径为d米的圆形跑道跑(假设他俩跑的速度一样);方案一公布,小明就说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个方案公平吗?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圆面积的计算以及公式的推
难点
圆面积的计算以及公式的推
教学策略
教法启发引导法、总结Fra bibliotek纳法等。学法
观察比较法、探究总结法等。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次备课(集体)
二次备课(个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沟通圆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把圆规的两脚叉开3厘米画一个圆,并标明直径d,然后再做出这个圆的互相垂直的两条对称轴。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感受?
五、布置作业
(一)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二)思考: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练习课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沟通圆与其它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渗透极限、转化、以直代曲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锻炼自己面对困难勇于克服、锲而不舍。
二、探究新知
(一)画圆中感受“圆”
1.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2.介绍各种画圆方法,并实践。
(二)认识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
1.用圆规画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会有什么发现?
2.反馈:把圆沿任何一条直径对折,两边可以重合。
(三)认识圆心、半径的作用
圆的中心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半径决定圆的什么?
指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圆,同桌之间用手摸一摸,指一指:哪儿是圆的周长?哪儿是圆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通过度量,猜想圆的面积的大小。
用边长等于半径的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直接度量圆的面积,(课件演示测量过程)观察后得出圆的面积比4个小正方形小,又比3个小正方形大。
初步猜想:圆的面积相当于半径的平方的3倍多一些。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圆的认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
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教学札记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圆的周长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自主实践探索,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会“由曲变直”的转化思想。
圆的认识
d=2r或r=(在同一个圆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圆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对圆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谁来介绍介绍有关圆的知识?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圆心、半径、直径、对称图形。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
三、实践应用
课件出示例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
(一)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二)说出解题思路。
(三)列式解答。
(四)指名板演,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过程。
四、巩固练习,提升反馈
(一)自主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二)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1.r=5cm2.d=8dm
难点
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策略
教法
启发引导法、总结归纳法等。
学法
观察比较法、探究总结法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次备课(集体)
二次备课(个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问: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巩固练习
(一)练习十四第4题。
(二)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A、3.14×8
B、3.14×8×2
C、3.14×8÷2+8d=8cm
(三)练习十四第5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1、2、6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练习课
C=πdC=2πr
直径=周长÷圆周率
半径=周长÷(圆周率×2)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组合图形的周长
情感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和圆周率的含义。
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和圆周率的含义。
教学策略
教法
启发引导法、总结归纳法等。
学法
观察比较法、探究总结法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次备课(集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口答。
4π2π5π10π8π
(二)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二、新课
(一)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C=2πr
(二)练习十四第3题。
(三)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完成教材64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评价拓展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5、6题。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周率: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比值。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取3.14。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c=∏d c=2∏r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练习课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五、课堂总结,评价拓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五2、3、4题。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圆=×r=πr×r=πr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含有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组合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能正确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周长,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一)练习十四第7题。
(二)练习十四第8题。
二、专项练习
(一)练习十四第9题
1.明确门上木条包含哪几条线段或曲线。
2.说说你想怎样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练习十四第10题
1.用手比划图形的周长。
二、引导探究,展开新课
(一)情境导入,借助教具直观感知,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教材62页情境图,想一想,要想计算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实际上是求什么?
2.你知道圆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
明确圆的周长的概念:围成圆的封闭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测量圆的周长。
1.滚动法。
拿出一元硬币,提问: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一个圆的周长呢?
完成后提问对答案,同位互换检查,有错题的改正。
(二)按要求画圆,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并标明半径或直径(练习十三第1题)。
集体订正,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提问圆规两脚叉开的长度。
(三)看图填空,理解巩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练习十三第2题)。
三、自主检查,评价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