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概述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敦煌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敦煌遗址和敦煌文化的学科,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敦煌遗址的发现与保护、敦煌艺术、敦煌文化与文化交流、敦煌文献研究和敦煌考古。
首先,敦煌学主要研究敦煌遗址的发现与保护。
敦煌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鸣沙山、阳关等。
敦煌学通过对这些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可以还原历史,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敦煌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敦煌艺术。
敦煌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壁画之一,被誉为“东方古代艺术宝库”。
敦煌学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艺术创作的技法、风格和题材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敦煌学还研究敦煌的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第三,敦煌学关注敦煌文化与文化交流。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敦煌学研究敦煌文化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敦煌对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
通过对文化交流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为研究中国和世界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四,敦煌学还重视敦煌文献研究。
敦煌莫高窟等地发现了大量的敦煌文献,包括经史、文学、医药、音乐等方面的文献,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资源。
敦煌学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最后,敦煌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敦煌考古。
敦煌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址,其考古工作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学通过对敦煌遗址的考古工作,可以还原历史,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经济、农业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第六讲:敦煌文献
潘絜xié兹cí 先生和其他敦煌学专家写的 一些书,其中记述了王道士的日常生活。他 经常出去化缘,得到一些钱后,就找来一些 很不高明的当地工匠,先用草刷蘸上石灰把 精美的古代壁画刷白,再抡起铁锤把塑像打 毁,用泥巴堆起的灵官(道教的护法天神) 之类,因为他是道士。但他又想到这里毕竟 是佛教场所,于是再让那些工匠用石灰把下 寺的墙壁刷白,绘上唐代玄奘到西天取经的 故事。他四处打量,觉得一个个洞窟太憋气 了,便要工匠们把它们打通,大片的壁画很 快灰飞烟灭成了走道。做完这些事,他又去 化缘,准备继续刷,继续砸,继续堆,继续 画。
1900年,当古代文书刚搬出藏经洞时候
部分古代文书
王圆箓
王圆箓(约1850~ 1931),祖籍湖北麻城县。 他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 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 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 在此期间入道修行,人们 称他为王道士。后云游敦 煌,登三危山,发现莫高 圣境,感慨万千,急呼 “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 乎”。所以他长期居留于 此地,奉献了他的后半生。
3、1368年元朝灭亡,莫高窟停建。(衰落) 3、1372年明朝设置嘉峪关,莫高窟遗忘。 5、1900年藏经洞发现。
藏经洞
藏经洞的发现
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是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 六日(公元1900年6月22日)被敦煌莫高窟主持王道士 (王圆箓)发现的,洞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 的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些珍贵 文献用多种文字记载,有汉文、藏文、梵文、龟兹文、粟 特文、突厥文、回鹘文、 康居文等,简直是一个内容丰富 的古代博物馆。 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 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 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
第六讲:敦煌文献
在此期间,日本的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 的鄂登堡,美国的华尔纳等人先后从莫高窟买走了 不同数量的经卷。这些人如此行事,也从来没有受 到任何限制。 从此,列强国家的文化间谍打着探险考古的 幌子,纷纷来到了敦煌盗窃历史文物。几年工夫, 一批批价值连城、堪称国宝的绢画、麻布画、木版 画、经文以及各种文字的手写本,均流失到了海外。 在我国有志之士的再三敦促下,清政府才将剩余部 分的文物解送入京,妥为保管。
余秋雨《文化苦旅·道士塔》
潘絜xié兹cí 先生和其他敦煌学专家写的 一些书,其中记述了王道士的日常生活。他 经常出去化缘,得到一些钱后,就找来一些 很不高明的当地工匠,先用草刷蘸上石灰把 精美的古代壁画刷白,再抡起铁锤把塑像打 毁,用泥巴堆起的灵官(道教的护法天神) 之类,因为他是道士。但他又想到这里毕竟 是佛教场所,于是再让那些工匠用石灰把下 寺的墙壁刷白,绘上唐代玄奘到西天取经的 故事。他四处打量,觉得一个个洞窟太憋气 了,便要工匠们把它们打通,大片的壁画很 快灰飞烟灭成了走道。做完这些事,他又去 化缘,准备继续刷,继续砸,继续堆,继续 画。
5、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河西 走廊西端,敦煌市东南公里,在鸣沙山东麓 50多米高的崖壁上,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 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 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 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 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 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 便改称为“莫高窟”。
王圆箓的骨灰塔
马尔克· 奥莱尔· 斯坦因,简称斯坦因,世 界著名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 学家和探险家,国际敦煌学开山鼻祖之一。
斯坦因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收藏研究综述
《塔里木盆地考古记》,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8 年。
⑤ 杨文和主编: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书大观》,东京:柳原书店、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⑥ 赵玉亮:
《吐鲁番文书(一)》,
王春法主编《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法帖书系》第五辑,
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
2020 年。
⑦ 孟潇碧:
《吐鲁番文书(二)》,
献 6 件,婆罗谜文、吐火罗文、龟兹语等胡语文献 8 件。其余 99 件则全部来自吐鲁番。113 件文物
中,
一级品 13 件,占该批文书总量的 9%,占比极高,这在各类文物定级比例中是罕见的。
(二)传世书画和文献类
即名家旧藏的传世文献中书法优美者,其内容主要为写经,间杂裱入同一手卷或册页的文
书。写经数量较多,馆藏首尾完整的写经及写经残片有近 170 件,其中大多装裱为卷轴,另有一本
一步整理。
此外,还有来自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荣曾、中国语言学家高名凯、著名收藏鉴定家钱容之
等名家捐赠的唐人写经各一件。
2. 征集购买
国博所藏传世敦煌吐鲁番文献,有 47 件购于庆云堂,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有罗振玉旧
藏数件,均为馆藏一级文物,收入《贞松堂藏西陲秘籍丛残》。其一为《敦煌古籍零拾册》,1964 年
两件手卷,一为罗振玉旧藏《唐北庭都护府户籍文牒丛残》1 册 11 开,收入文牒 10 件,封面有罗振玉
题签“敦煌石室唐北庭都护府户籍文牒丛残,贞松堂藏”,钤“罗振玉印”,最后一开为唐兰题记。两
件手卷,题签“唐人真迹”,罗惇㬊(复堪)旧藏,裱入写经和文书残纸,在《法书大观》中刊布过部分
内容。唐兰收藏以上文献后,在《唐北庭都护府户籍文牒丛残》的题记中作了如下记载:
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概述[马德]
这次整理的甘肃各地藏敦煌藏文文献,共编3370号(件),其中敦煌市博物馆2890号,甘肃省图书馆351号,敦煌研究院82号,甘肃省博物馆36件,酒泉博物馆19件,敦煌市档案馆12件,张掖博物馆2件,高台县博物馆2件,武威市博物馆2件,兰州籍山东人兰山范氏私人藏20件。这部分文献基本是写经,主要分为卷式《大乘无量寿经》与贝叶式《般若经》,也有一少部分是社会文书。另外,敦煌市博物馆藏第351号还有3144页梵夹装经页尚待再行编目。
同汉文经卷一样,藏经洞开启以来,先后有一部分藏文经卷、经页也流失到民间。1944年以来,甘肃省各收藏单位不断接受私人捐赠并多方访求,陆续征集到一部分汉、藏文经卷和经页。如敦博0080—0303号是敦煌人殷登明1951年将敦煌民众教育馆所存捐赠敦煌县政府后移交县文化馆保存的;敦博0307、0790号是敦煌县博物馆在调查三危山文物点时在三危山王母宫处征集入藏的;敦博1530、1531号是敦煌市博物馆求购所藏。又如张掖博物馆藏2件《大乘无量寿经》,一件为1981年7月于张掖西街一唐姓人家征集,另一件为1988年4月离休老干部赵奉翱捐赠。敦煌研究院所藏一部分为敦煌当地人士捐赠,有一部分是1964年本院副研究员霍熙亮先生从敦煌民间征集而来。一直到近年,还不断有捐赠和征集。如1993年敦煌市博物馆从市属五墩乡文化站征集到数件,2002年敦煌市三危乡农民李永德捐赠给敦煌研究院的数件,等。另据了解,还有一部分敦煌藏文文献尚保存于敦煌以及甘肃各地民间个人手中。特别是上文提到的重440余斤的94捆卷式写经,即使把我们这次搜集到的全部卷式写经统计在一起,可能还不足这个重量的一半。所以,日后继续搜集散落在民间的敦煌藏文文献的任务还很艰巨。
敦煌文献库
敦煌文献库内容简介:敦煌文献库是专门收录敦煌汉文文献的大型古籍数据库,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策划、总编纂、总监制,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上个世纪初于敦煌莫高窟发现、而后流散世界各地的数达5万件之多的汉文和藏文、梵文、于阗文、回纥文、吐火罗文文献,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奇珍。
不仅使大批亡佚已久的古文献重现于世,更在世界范围内有力推进与中世纪中亚和中国相关之歴史学、地理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以及文化艺术之研究,并形成国际性显学---敦煌学。
敦煌文献库辑录现藏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英、法、俄、德、日等国之敦煌汉文文献3万余件,分为佛书编(佛教经卷)、遗书编(经史子集四部典籍写本)、文书编(官文书,私文书及寺院文书残卷),各据原件照片或复印件制成高精度的数码影像,并以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再造技术制成保留原件所有信息的数码全文,采用还原式页面,逼真再现敦煌文献的各种复杂书式,包括眉批、夹注、图表、标记及怪僻字、重迭字、翻转字、涂抹字等。
总计全文超过1亿字,影像超过30万页,数据总量约100G。
同时配备强大的检索系统和完备的功能平台,实现毫秒检索只字不差,图文对照逐行可勘,整理标注随心所欲,编辑下载按键即得,为研究利用敦煌文献开出新生面。
技术标准:页面显示:还原式全文页面,逐页对照原版影像检索路径:分类检索(类、目)条目检索(题名、时代、作者、篇目)全文检索(任意字、词、字符串)高级检索(进阶、逻辑、关联)研读功能:放缩(影像放大阅读)全屏(影像全屏阅读)去灰(影像去除灰度阅读)翻转(影像旋转180度阅读)连缀(影像前后页连缀阅读)设置(全文设定版式和字体)标注(全文添加标点和批注)书签(全文添加书签和分类管理)打印(全文打印)下载(全文编辑拷贝)辅助工具:研究提示(查找相关研究成果)常用字典(查找难字读音及释义)采用字库:方正楷体S-超大字符集适用环境:Windows8/7/vista/XP/server2003/2008出版信息敦煌文献库分为五集,自2011年至2016年陆续出版,(初集已出)。
百科全书式的敦煌文献
敦煌文书的发现,与甲骨文、敦煌西域汉晋简牍、明清内府档案的发现一起被称作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
敦煌文献发现以后,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学者的瞩目,利用这批宏富的珍贵资料,中外学者从历史、考古、经济、政治、军事、地理、民族、民俗、语言、文字、文学、宗教、建筑、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以敦煌遗书和敦煌艺术等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领域——敦煌学。
敦煌学显然并非一门单一的学科,它实际上是一门包括许多学科的群体性学问,如果从学科本身所研究的客体上来看,敦煌学应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艺术、敦煌史地、敦煌简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群敦煌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举凡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社会、宗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学、语言文字、哲学、教育、科技、建筑、美术、音乐、舞蹈、书法、体育、保健等等,都可以利用敦煌资料,或填补空白,或创立新说,或纠正前人研究的疏漏。
因而敦煌资料被誉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敦煌学被称之为“学术的海洋”。
百科全书式的敦煌文献作者:杨秀清据统计,国内外收藏的敦煌文献约5万余件。
这些文献几乎包括了中国中古时期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且由于它全部出自当时人之手,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原始记录,没有经过后人加工改造,是最能客观反映当时社会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因而被称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
敦煌文献中,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
现存敦煌佛经中最早的写卷是日本中村不折所藏《譬喻经》,经末题记云:“甘露元年三月十七日于酒泉城内斋丛中写讫”。
“甘露元年”即前秦甘露元年,公元359年,这也是藏经洞敦煌文献的最早记年。
佛教经典中,经、律、论三类经典应有尽有,数量最多的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妙法莲花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维摩诘所说经》等,而最有价值的则是禅宗经典和三阶教经典。
禅宗自北魏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僧侣的改造,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敦煌文献名物研究
敦煌文献名物研究敦煌文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其中所涉及的名物,既包括人物、器物、服饰、建筑等实际物体,也包括典籍、经文、诗词、歌赋等文献资料。
这些名物承载着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敦煌及古代中国的宝贵资料。
然而,现有的敦煌文献名物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从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深入探讨。
敦煌文献名物研究现状近年来,敦煌文献名物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
然而,研究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中过于重视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而忽略了对名物的内在价值和意义的深入挖掘。
其次,缺乏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如历史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研究未能有机结合,导致对敦煌文献名物的理解不够全面。
跨学科的敦煌文献名物研究敦煌文献名物研究需要引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深化对名物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从宗教角度出发,敦煌文献中的佛经、道经对名物有着详细的记载,通过这些经文,可以追溯名物的起源、演变和意义。
此外,通过对比不同宗教的名物,可以进一步理解宗教文化的差异和交融。
其次,敦煌文献中的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名物的生动形象。
通过解读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名物在古代社会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
同时,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可以揭示敦煌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
最后,敦煌建筑史也是敦煌文献名物研究的重要方向。
敦煌石窟、寺庙等建筑的真实写照,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名物资料。
通过研究这些建筑的结构、风格、装饰等特点,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古代敦煌的建筑技术和艺术风格,进而揭示其与中原及西域建筑的关联和差异。
结论现有的敦煌文献名物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引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宗教、文学和历史等角度进行深入挖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未来的敦煌文献名物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敦煌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20世纪法国学者敦煌文献研究述评
20世纪法国学者敦煌文献研究述评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敦煌文献的概述 (3)1.3 法国学者在敦煌学研究中的贡献 (5)二、法国学者对敦煌文献的整理与释读 (6)2.1 《敦煌宝藏》的编辑与出版 (8)2.2 《法藏敦煌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9)2.3 其他重要文献的整理与释读 (10)三、法国学者对敦煌文献的内容研究 (12)3.1 敦煌文学的研究 (13)3.2 敦煌历史文献的研究 (14)3.3 敦煌宗教文献的研究 (15)3.4 敦煌科技文献的研究 (17)四、法国学者对敦煌文献的价值与影响分析 (18)4.1 对欧洲汉学和敦煌学的影响 (19)4.2 对法国本土学术界的影响 (20)4.3 对世界范围内敦煌学研究的贡献 (22)五、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3)5.1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4)5.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5)六、结论 (27)6.1 总结研究成果 (27)6.2 提出建议与展望 (29)一、内容描述本论文集收录了20世纪法国学者对敦煌文献的研究成果,涵盖了敦煌文献的整理、翻译、解读及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
在整理方面,学者们对敦煌文献进行了细致的甄别和分类,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翻译方面,他们借助先进的语言学工具,将晦涩难懂的敦煌文献翻译成法语,使得法国学者能够直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敦煌文化遗产。
在解读方面,学者们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敦煌文献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们不仅关注文献的字面意义,还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为理解敦煌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研究还涉及到了敦煌文献在法国乃至欧洲的传播和影响,揭示了敦煌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作用。
在文化价值方面,敦煌文献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其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古时期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敦煌遗书-专业文档!
敦煌遗书敦煌遗书是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中古时期纸质写本和印本文献。
又称敦煌古文献、敦煌文书。
发现和被劫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同一杨姓抄经手在第十六窟干活时,杨某将抽烟用的纸捻插入靠近窟门内部北壁的墙缝,不料纸捻陷入缝中。
王、杨二人怀疑壁中可能另有一洞,于是乘夜凿壁,果然发现内有一洞(即第十七窟),里面堆满了成捆的古代文物和遗书。
从此密封近千年的古代遗书重新面世。
1944年在莫高窟土地祠塑像中、1965年在莫高窟第 122窟窟前遗址中又有少量发现。
首批敦煌遗书被发现以后的最初几年尚未引起轰动。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A.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探险时到达敦煌,在翻译蒋孝琬的协助下,利用王道士的无知和对宗教信仰的虔诚,采取欺骗手段,骗得敦煌遗书24箱,运回英国。
斯坦因的“收获”在西方立即引起震动,盗宝者以“探险家”的名义纷至沓来。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也到达敦煌,他以通晓汉文的优势,尽量挑选有纪年和题识的遗书,共得10余筐,辗转运回巴黎。
斯坦因和伯希和盗走敦煌遗书和文物的消息传至内地,国人震惊,一批士大夫纷纷要求清政府进行干预。
但直到1909年,清学部才电令陕甘总督将劫余之物押运北京。
途中何彦昇、李盛铎、刘廷琛等封建官僚亦加劫掠。
此后日本人桔瑞超、俄国С.Ф.奥尔登堡等也参与劫夺。
大批敦煌遗书由此散落世界各地。
收藏和刊布敦煌遗书目前分藏在英、法、中、苏、日五国及其他国家的一些图书馆和博物馆。
斯坦因劫夺的藏文遗书现藏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汉文遗书原藏不列颠博物馆,1973年始移藏不列颠图书馆。
汉文部分已制成缩微胶卷,在国际上公开出售,计6980号,其余未公开的残卷尚有几千号,总量实际已达1.16万余号。
伯希和劫夺部分最有价值,一直藏在巴黎国立图书馆,汉文和藏文部分都已制成缩微胶卷并公开出售。
其中2000号以前原留作藏文遗书编目使用,现存汉文部分 (含少量西域文字) 胶卷为 2001~6038号 (内缺4100~4499号)。
敦煌飞天的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敦煌飞天的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敦煌飞天,作为敦煌壁画的代表之一,是敦煌文化的瑰宝。
敦煌飞天以其独特的形象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成为众多研究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介绍敦煌飞天的历史背景,探讨其艺术特点,并深入分析飞天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敦煌飞天是指敦煌壁画中的一种形象,描绘了人身上半部,背后展开巨大翅膀,飞翔于空中的神秘生物。
早在唐代,飞天形象就出现在敦煌壁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飞天形象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飞天形象不仅是敦煌壁画题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敦煌艺术的代表之一。
敦煌飞天的艺术表现具有独特的魅力。
首先,飞天形象通过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运用展现了生动活泼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飞天形象的姿态多样,有的张开双臂,有的骑马飞翔,有的手持乐器,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形象的创造力和艺术尝试。
再次,飞天形象寄寓着人们对自由、向上和追求的渴望,与壁画整体氛围相得益彰。
最后,飞天形象的绘制技法精湛,线条流畅自然,充分展现了敦煌壁画的艺术水平和创作才华。
敦煌飞天的文化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飞天形象融合了佛教艺术、道教符号和民间信仰的元素,具有较强的宗教意味,对于研究敦煌的宗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飞天形象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具有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艺术特色的融合。
再次,飞天形象的传播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最后,飞天形象作为敦煌文化的代表之一,充分展示了敦煌的艺术魅力和独特性,对于推广和传承敦煌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敦煌飞天的艺术价值不可低估。
首先,飞天形象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被广泛视为壁画艺术中的珍品。
其次,飞天形象的创作给观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了艺术表现的自由性和多样性。
再次,飞天形象的艺术创作不仅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还代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最后,飞天形象作为敦煌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于研究和保护敦煌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敦煌文献的历史价值
浅论敦煌文献的历史价值摘要:被誉为“百科全书”的敦煌文献几乎包括了中国中古时期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且由于它全部出自当时人之手,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原始记录,没有经过后人加工改造,是最能客观反映当时社会实际的第一手资料。
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敦煌文献 文化 历史 价值敦煌文献中,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
现存敦煌佛经中最早的写卷是日本中村不折所藏《譬喻经》,经末题记云:“甘露元年三月十七日于酒泉城内斋丛中写讫”。
“甘露元年”即前秦甘露元年,公元359年,这也是藏经洞敦煌文献的最早记年。
佛教经典中,经、律、论三类经典应有尽有,数量最多的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妙法莲花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维摩诘所说经》等,而最有价值的则是禅宗经典和三阶教经典。
禅宗自北魏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僧侣的改造,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禅宗自唐代起分为南北两宗,由于南宗慧能成为正统,早期禅宗历史及禅宗北宗历史渐被淹没,敦煌文献中却发现了许多与此有关的资料,如《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顿悟无生般若颂》、《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观心论》、《楞伽师资记》等,其中《楞伽师资记》明确记载了神秀——玄赜——慧安——普寂等禅宗北宗的世系,《观心论》则被认为是北宗创始人神秀的著作。
敦煌文献中还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六祖坛经》,对了慧能禅宗思想的形成十分重要,与宋代以后的《坛经》多有不同。
《顿悟大乘正理诀》是公元792—794年间由敦煌赴拉萨的大禅师摩诃衍等三人与印度僧人辩论的记录,对研究西藏的佛教史、尤其是禅宗传入西藏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三界教是北周末年僧人信行(541—594)创立的佛教教派,武则天执政时一度兴盛,开元十三年(725)政府下令取缔三阶教,到北宋初年,此教已烟消云散,其经典也荡然无存。
敦煌文献中也保存了不少三阶教经典,如《三阶佛法》、《三阶佛法密记》、《佛说示所犯者法镜经》、《三界佛法发愿法》等,它的发现,为佛教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敦煌文献概况及其重要价值
敦煌文献概况及其重要价值摘要:敦煌石窟是我国历史悠久,塑像、壁画与写经卷子图书最为珍贵、丰富的佛教石窟。
其敦煌文献内容丰富,包括横跨几个世纪的数目众多的佛像和壁画,展示出佛教经典的流布和造像艺术随社会的变革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变。
其写经卷子除大量佛经外,还有地方志、儒家文献、经济文书、农书、医术等珍贵资料。
敦煌文献是古代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敦煌文献;写经卷子;佛经;自东汉以来,印度佛教传入中土,中外僧侣跨过高山大河,穿越沙漠,不畏艰险克服万难,携带经、像往来传播佛教,建寺度僧,凿窟造像。
从魏晋至唐宋大规模译经和凿石窟造像,先后开凿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天龙山、响堂山,以及大足石窟。
隋代至明代在河北唐山,历时千余年开凿藏经洞,在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八块石板上刻佛经一千余部”。
[1]为了广泛深入传播佛教,在经书中配有插图,大量刻印通俗读物,一册佛经中图画与经文对照,可移动携带的纸本、木雕、铸铜的佛像,进入千家万户。
图书史学者认为: “图书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概念,古今图书的概念是不同的。
古代图书的概念相当于古代文献。
”[2]“凡是有目的地用文字记载知识、积累经验,有一定的裁体形式并用以传播,起到社会作用的材料,即具有图书的功能”[3]以上佛教造像,其目的都是为了宣讲佛经义理,使人们解脱人世的烦恼和痛苦,观看图像和经文,感受到佛和菩萨的大慈大悲,拔苦施乐而信仰佛教。
有的造像上还刻有发愿文,表明造像的年代,施舍钱财造像人的身份和解除痛苦的愿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它与纸本图书和虚无的电子图书同样具有传播知识、感动人心的功能。
在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造像中,历史悠久,塑像、壁画与写经卷子图书最为丰富、珍贵的莫过于敦煌石窟。
一、敦煌历史文献敦煌在春秋时是秦国的属地,汉代设置敦煌郡。
西通西域和天竺,东经河西走廊到长安、洛阳,或经柴达木盆地沿黄河南进入四川,再由成都北上长安,南下滇、藏,东去江浙往南海诸国。
敦煌文献的价值与整理
敦煌文献的概况
《道德法句经》 甘肃博物馆所藏
抄写于东晋升平十二 年(368),是最早的有 明确时间信息的宗寿添写报恩寺藏经录》 北宋咸平五年(1002) 壬寅岁七月十五日记
最晚有时间记载的文献,现藏于俄 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敦煌文献的概况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刻本
• 但敦煌文献没有经过后人的篡改,全是第一手资料,保留了文 献最初的样貌。
敦煌文献的价值
P.2644 《词句摘抄》(店铺招徕叫卖口号)
某乙铺上新铺货,要者相问不须过。交关市易任平 章,买物之人但且坐。 某乙铺上且有:桔皮胡桃瓤,栀子高良姜,陆路诃 黎勒,大腹及槟榔;亦有莳萝毕拨,芜荑大黄,油 麻椒蒜,河藕佛香;甜干枣,醋石榴;绢帽子,罗 幞头;白矾皂矾,紫草苏芳;粆糖吃时牙齿美,饧 糖咬时舌头甜;市上买取新□袄,街头易得紫罗衫; 阔口裤,崭新鞋,大胯腰带拾叁事。
敦煌文献的概况
此外,敦煌研究院、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院、 北大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博物馆以及日本、 韩国、印度、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有收藏。
敦煌文献的概况
五万多件敦煌文献分散在世界 十几个国家
• 如果不能将其汇集起来研究, 很多问题只能片面的看待
• 近二三十年来,敦煌文献陆 续被公布,敦煌文献全貌正 逐渐显现
敦煌文献整理回望
第一阶段(文革以前)
• 国内的敦煌学研究,以文献的辑录与刊布为主。 • 根据各大馆藏调查、抄录敦煌文献。 • 编制敦煌文献目录,如王重民、刘铭恕编写的《敦煌遗书总目
索引》
敦煌文献整理回望
第二阶段
• 图版的影印刊布: 《敦煌宝藏》、《英敦煌文献》、《俄敦煌文献》、《法藏
敦煌西域文献》、《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甘肃敦 煌文献》、《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等。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查检国内外汉文经卷为主的敦煌遗书的工具书。
敦煌文献
• (4)地理学的研究,《寿昌志》记录山川河 流及少数民族的治理情况。 (5)文学研究,变文、歌辞、俗赋、白话诗、 话本,唐代诗人韦庄的长诗《秦妇吟》, 不曾收录在《全唐诗》中,除汉文还有吐 鲁番西夏等少数民族之文字,其中有些民 族按其自己的发音,而造出许多形声字。
• (7)科技方面研究,有天文历法及医学之研 究。 (8)中外交流记录,有梵文本《心经》,慧 超《往天竺传》。 (9)经典研究,十三经中敦煌存九经,《论 语》郑玄注已失传,在敦煌发现一部分。
• 敦煌文獻,又称敦煌遺書、敦煌文书、敦 煌寫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 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总数约5万卷, 最早的前秦苻坚元年(359年),最晚为南 宋庆元二年(1196年)。
发现
• 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 十六日(1900年6月22 日),道士王圓箓在 清理第16窟時,發現 墻壁後面有一個密室, 洞內滿是各種佛教經 卷等文物。
流失
•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來到敦煌,以14块马蹄银 取走24箱遺書﹑遺畫及5大箱其它文物。 • 1908年,法國漢學家伯希和來到莫高窟,用大量銀 子換取了6000余件寫本和200多件古代佛畫與絲 織品。伯希和还在第464窟发现一批元代回鹘文 遗书。 • 1905年俄国人奥布鲁切夫,日本人桔瑞超﹑吉川 小一郎,1914年俄國人鄂登堡,美國人華爾納等 人,先後從莫高窟買走了大量的經卷. • 這些文物至今流散至海外的達3.5萬件,約佔所有 文物的三分之二。。
• 所有文献基本上全是手写的,以卷軸裝為 主,又有梵篋裝、經折裝、蝴蝶裝、冊子 裝和單頁等多種形式。
文献内容
• (1) 敦煌文献五千多种佛经,一部分传世文献已亡 佚,今却由敦煌文献中发现。最重要是发现《六 祖坛经》。 (2)历史研究,吐鲁番文书,唐安始之乱以后藩政 资料、王粲的《晋纪》、虞世南的《帝王概论》、 孔衍的《春秋后语》。 (3)法制研究,中国古代民法刑法不分,但敦煌文 献中发现唐律、令之格式是分开的,另户籍数据, 标记得非常详细,使均田制实行得以证明。
敦煌文献概述
敦煌文献概述一、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几个概念汉河西四郡,(河,特指黄河,一般的叫水)霍去病开的。
武威,旧为凉州,张掖旧叫甘州,酒泉旧叫肃州(甘肃名称就这么来的),安西即瓜州,敦煌沙州。
瓜沙二州离得不远。
安史之乱以后,被西藏吞并,吐蕃。
当时把边关的重要军事力量调回内地平息安史之乱,顾不上边关了,就被吐蕃包围了。
包围了十年之久,敦煌投降了。
所以敦煌里的西藏文物比较多。
晚唐,敦煌大族张议潮起义,把吐蕃赶走了。
派出使者到长安,说归顺唐中央。
行政单位叫归义军。
归义军时期很长,敦煌很多的文物如壁画都是这个阶段的。
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敦煌石窟:指敦煌地区的多处石窟,如西千佛洞,榆林窟(榆林河峡谷,安西县西南)等。
不光指莫高窟。
旅游的话到不了榆林窟,不开放。
莫高窟也只是开放有限的洞窟。
敦煌城南就是一座山,鸣沙山。
鸣沙山月牙泉,汉朝就有了。
鸣沙山往东有条河,把山冲断,出现了崖壁,朝东。
莫高窟就开在这些崖壁上。
河对岸就是三危山。
(台)苏莹辉《敦煌学概要》莫高窟740多个石窟,时间最早的是前秦,最晚的是,千年之久。
16号窟,有耳洞,编为十七号,藏经洞,长宽高各3米左右。
耳洞地面高一点,要上两三级台阶。
把经卷都搁里边,包袱皮包上,像是有计划似的。
放得满满,把洞口封上,抹平,画上壁画,谁能看出来这还有个洞啊。
就这样,静静的,五百余年后被发现。
研究洞窟里的壁画,塑像,经卷形成了敦煌学。
二、藏经洞的发现光绪二十六年(1900),甲子纪年是“庚子”。
八国联军进北京。
8月,慈禧携光绪逃到西安来了,西狩,来西安打猎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藏经洞发现了,肯定顾不上了。
道士,不是和尚,王圆禄发现的。
(敦煌是丝路的交汇。
出了敦煌,分两路。
南路到龟兹——于阗,翻过雪山——伊拉克叙利亚,过地中海,到欧洲了。
北路到吐鲁番——喀什——翻过大雪山即,葱岭(帕米尔高原)。
东西文化交汇三岔路口,壁画很有异域特色。
敦煌萧条是因为西夏的占领。
不让你往外运了。
敦煌医学文献
敦煌医学文献medical manuscripts fromDunhuang以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所藏医学卷子本为主的一批出土的隋唐及其以前的医学文献。
1900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4万余件手写本和少量的木刻本。
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整理研究,成果斐然,以至形成了新兴的国际显学——敦煌学。
医学文献只占敦煌文献的很小一部分。
自敦煌文献发现之后,又陆续在新疆、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发现了许多古卷写本,其中也有少量医学文献。
现代学者一般将它们归入敦煌医学文献进行研究。
敦煌文献除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万余卷之外,其余都为当时英、法、俄、日等国探险者所获,收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立图书馆,以及德国、俄国、日本、美国、印度等国。
经调查研究,现存于国内外的敦煌医学卷子约有93种,其内容涉及医经、五脏、诊法、伤寒、医方、本草、针灸、养生等方面。
这些医学文献多撰成于六朝及其以前,也有部分系隋唐时期的医学文献。
这些文献中有许多长期失传的医药古籍,以及一些流传至今的古籍最早的传写本,最能反映早期医学文献原貌,因而对研究中国医药发展史、澄清医药文献的部分疑难问题,以及对校勘、补缺和探求宋以后的木刻本的源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0世纪,有关敦煌医学文献的研究日益增多并不断深化。
最初的研究集中在少数敦煌出土的医药专著。
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研究者们在原始资料的复制方面致力尤多。
随着世界敦煌学的发展和复制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陆续影印出版敦煌出土文献,促进了敦煌文献的研究。
90年代以后,中国有关敦煌医学文献的系统研究蓬勃开展,出版了《敦煌古医籍考释》等多种学术专著。
敦煌医学文献的研究作为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向纵深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文献概述一、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几个概念汉河西四郡,(河,特指黄河,一般的叫水)霍去病开的。
武威,旧为凉州,张掖旧叫甘州,酒泉旧叫肃州(甘肃名称就这么来的),安西即瓜州,敦煌沙州。
瓜沙二州离得不远。
安史之乱以后,被西藏吞并,吐蕃。
当时把边关的重要军事力量调回内地平息安史之乱,顾不上边关了,就被吐蕃包围了。
包围了十年之久,敦煌投降了。
所以敦煌里的西藏文物比较多。
晚唐,敦煌大族张议潮起义,把吐蕃赶走了。
派出使者到长安,说归顺唐中央。
行政单位叫归义军。
归义军时期很长,敦煌很多的文物如壁画都是这个阶段的。
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敦煌石窟:指敦煌地区的多处石窟,如西千佛洞,榆林窟(榆林河峡谷,安西县西南)等。
不光指莫高窟。
旅游的话到不了榆林窟,不开放。
莫高窟也只是开放有限的洞窟。
敦煌城南就是一座山,鸣沙山。
鸣沙山月牙泉,汉朝就有了。
鸣沙山往东有条河,把山冲断,出现了崖壁,朝东。
莫高窟就开在这些崖壁上。
河对岸就是三危山。
(台)苏莹辉《敦煌学概要》莫高窟740多个石窟,时间最早的是前秦,最晚的是,千年之久。
16号窟,有耳洞,编为十七号,藏经洞,长宽高各3米左右。
耳洞地面高一点,要上两三级台阶。
把经卷都搁里边,包袱皮包上,像是有计划似的。
放得满满,把洞口封上,抹平,画上壁画,谁能看出来这还有个洞啊。
就这样,静静的,五百余年后被发现。
研究洞窟里的壁画,塑像,经卷形成了敦煌学。
二、藏经洞的发现光绪二十六年(1900),甲子纪年是“庚子”。
八国联军进北京。
8月,慈禧携光绪逃到西安来了,西狩,来西安打猎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藏经洞发现了,肯定顾不上了。
道士,不是和尚,王圆禄发现的。
(敦煌是丝路的交汇。
出了敦煌,分两路。
南路到龟兹——于阗,翻过雪山——伊拉克叙利亚,过地中海,到欧洲了。
北路到吐鲁番——喀什——翻过大雪山即,葱岭(帕米尔高原)。
东西文化交汇三岔路口,壁画很有异域特色。
敦煌萧条是因为西夏的占领。
不让你往外运了。
宋以后的丝路就断了。
元明就更不行了,管都不管了,算外国了,控制不了就把边界把里收,到清朝,才往外开。
但也没开到唐朝的范围。
现在的疆域规模基本上是清朝奠定的。
)王道士,没什么文化,认几个字。
修缮洞窟,积功德,把老壁画泥上再画上新的,岂有此理,他不懂老的壁画有多值钱。
他还把很多个洞窟打通了。
我们现在去看是有云梯的。
开通通道破坏了很多壁画。
不是他一个人干,还有两个小喇嘛,你看,他们这小团队也是多元的。
(此处有笑声)。
(张大千去临摹。
国民政府按照于右任建议,设立敦煌研究院,但那会国内战事不断,没心思没钱关注这边。
敦煌学真正热起来是建国后。
这几十年的事。
)王道士怎么发现的?一共有三条原始材料:第一条:《王道士荐疏》1944年,在王道士用过的木柜中发现的。
可能找人写的,他本人不识字。
这封“催款函”是王圆箓留下的惟一一件文字材料,名叫《催养经款草丹》,有学者又称之为《王道士荐疏》,现存于敦煌研究院。
“道末湖北麻城县人,现敦煌千佛洞住持王圆箓敬叩天恩活佛宝台座下:敬禀者,兹有甘肃省敦煌古郡,迤郡东南方距城四十里,旧有千佛洞,古名皇庆寺。
其洞在石山之侧,内有石佛、石洞、泥塑佛像,俱有万万之像、惟先朝唐宋重修碑迹为证。
至本朝光绪皇帝年间,因贫道游方至敦,参拜佛宇,近视洞像破毁不堪,系先年贼匪烧损,贫道誓愿募化补修为念。
至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清晨,忽有天炮响震,忽然山烈一缝。
贫道同工人用锄挖之,欣出闪佛洞一所,內有石碑一个,上刻大中五年国号,上载“大德悟真”名讳,系三教之尊大法师。
内藏古经数万卷,上注翻译经中印度经《莲花经》、《涅槃经》、《多心经》,其经名种颇多。
于三十三、四年,有法国游历学士贝大人讳希和、又有阴国教育大臣司大人讳代诺二公至敦煌,亲至千佛洞,请去佛经万卷。
冀日复蒙天恩赐赐银壹万两。
近闻其名而来得其款。
以将佛工不能成就,区区小县,屡年募化,至今剙修寺院以及补塑佛像、重修楼殿等项费用,过银贰万有余。
缘为经款,叩恳青天佛祖电鉴,特修草丹上达,肃此。
谨禀”道士,还自称主持,哈哈;天炮响震,哈哈,哪来的天炮;对伯希和怪尊敬的,哈哈,请去。
太愚昧;电鉴,王道士搞完这个东西后在佛祖面前念一遍,希望能像发电报一样发过去,哈哈。
目的是得款。
第二条材料:《重修千佛洞三层楼功德碑记》鄂省羽流圆禄……旋睹迤北佛洞寂寥,多为流沙所掩没,因设愿披沙开洞。
庚子孟夏,新开洞壁偏北,复掘得一洞,内藏释典充宇,铜佛盈座。
侧有碑云唐大中五年洪辩立”。
第三条材料:王道士的墓碑《太清宫大方丈道会司王师法真墓志》“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孔,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
见者惊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
此光绪廿五年五月廿五日事也”藏经洞封闭的原因,两种说法,没有定论:一,废弃说,斯坦因提出来的,神圣的,不能乱处理。
方广锠,敦煌学者,进一步阐释废弃说。
传统的“敬惜字纸”,里边还出了很多废纸片,废画像。
二,避难说,敌人要来了。
异教徒要来了。
伯希和提出来的。
他说西夏1035年占领敦煌时。
支持这一观点是荣新江。
敦煌学者。
三、敦煌文献的流散敦煌知县汪中翰向叶昌炽有责任,时任甘肃学政。
向甘肃领导汇报,甘肃负责人考虑到路途遥远,今天大客车还得跑两天呢?通知汪中翰封起来。
叶昌炽是有责任的。
他本人就是金石学家,《语石》就是金石学的一部里程碑之作。
别人不重视也就罢了,你叶昌炽还是个专家。
王道士时不时拿出来送给重要人物。
是中国人最先发现的。
光绪33年(光绪26年发现),斯坦因来了。
是从商人那里得知的。
王道士初不相信斯坦,斯坦因中文也不行,请了一个中国师爷。
给马蹄银套近乎。
渐渐关系好了。
斯坦因骗他说是从印度来的,说这些经典都是从印度传来的。
渐渐拿出一些卷子看。
后来,让其自己挑。
斯坦因不懂中文,画拿得多。
斯坦因挑了文书24箱,艺术品5大箱,拿走了,给了一些银子。
里面有全世界有纪年的最早的印刷品,《金刚经》。
第二年,伯希和就来了。
也是跟着考察队。
精通汉语。
每天看一千卷。
担心哪天王道士不让看了。
数万卷的东西都翻了一遍。
伯希和有几个原则,要有年代、大藏经以外的、非汉文的,五百两银子,六千余卷东西。
宣统元年,去受命到北京采购图书,把在敦煌淘到的宝贝给北京的朋友看。
罗振玉董康都来了。
告诉罗,那里还有很多东西,赶紧去弄。
1910年,即宣统二年,学部委托新疆巡(何彥升)抚将藏经洞剩下的经卷运送北京。
一路又丢了不少送人不少。
到北京后,何彥升儿子,他的亲家李盛铎,又挑了。
这样,数量不是少了嘛,于是就把一卷撕成两卷。
1912年,日本探险队来了,从王道士手中买了四百多卷。
1914,斯坦因第三次来,又买了五百多卷。
1914至1915俄国人奥登堡来了。
弄走的一万二千余件。
俄国人拿走的是藏经洞里巴掌大的纸片。
量很大。
俄国人拿走的都这玩意。
长卷也有,但不值钱。
藏经洞里大部分是佛经,而这些佛经在大藏经里基本都有。
从学术上讲不值钱。
纸片大多数是文书,如契约。
这些是哪都没有的史料,最珍贵。
藏经洞出来的,有明确纪年的,最晚的那件东西是不是最重要啊,因为这牵扯到藏经洞是什么时候封存的。
最晚的那件就在俄国人的这批小纸片里。
1924美国人华尔纳来了,确实啥都没有了。
他可恶的地方是,他用胶布把敦煌壁画粘走了。
一小块一小块粘,编号,回去再复原。
还拿走了些塑像,花了七十两银子。
今人总结散布各地的敦煌遗书:英国最多,法国最精,俄国最杂,日本最隐最秘,中国最散最乱。
换种角度来看,如果不是这些人拿走,并很好的收藏,继续留在我国情况会怎样?藏于国图的敦煌遗书,陈垣曾编《敦煌劫余录》。
大史学家。
陈垣写书爱找陈寅恪写序。
陈寅恪不爱给他写,因为陈垣与中共合作了嘛。
陈寅恪跑到广州去,离中共越远越好。
没去台湾,也看不上国民党。
当年北京被共军包围,胡适陈寅恪都是被国民党飞机接出来的。
他曾说过“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藏经洞发现,流失就这么一个过程。
四、敦煌遗书研究下来就是研究了,第一部《敦煌劫余录》六册。
目录书。
国图藏。
刘铭恕《斯坦因劫经录》、王重(轻重的重)民《伯希和劫经录》、孟列夫《俄藏敦煌汉文写卷叙录》。
四大馆藏地都有了。
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非文书,非佛经的部分的四部要籍部分。
汉学界最关心的部分。
《敦煌学大辞典》最好的工具书。
五、敦煌文献的内容与价值1、宗教学文献最多,90%以上都是佛经。
另一个特征就是:重复最多。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1800余件,《妙法莲华经》数百个写本。
《金光明最胜王经》《维摩诘所说经》《大乘无量寿经》重复最多。
历代大藏经都有,所以这些东西研究价值不高。
可贵的是,世间失传的部分,也就是大藏经以外的内容,192种。
这些是最重要的。
2、儒家经籍有周易王弼注,易陆德明释文,古文尚书、尚书陆德明释文,毛诗正义,毛诗诂训传,礼记,春秋经传集解,春秋谷梁传集解。
论语集解,论语疏,尔雅注。
《论语》梁皇侃疏,我国已经亡佚,日本有传本,《四库全书》收入,清鲍廷博刻入《知不足斋丛书》,流传遂广。
敦煌遗书中有《论语》皇侃单疏本(单疏即仅有疏文,正文不全。
解释哪段正文就录哪段。
)残卷,取校鲍本,颇有出入。
《八佾》有一句名言“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敦煌的皇侃疏与《论语》本义合。
敦煌的本子出来了,能解决一些问题。
3、史籍地志史书:史记,汉书,国语,晋书,三国志的残卷都有。
关于归义军的资料,方志:《沙州都督府图经》敦煌都督府地方志,我国最早的地方志。
被外国人拿走了。
还有《大唐西域记》残卷。
举例“王,窣利种也,有智略,性勇烈,威慑邻境,统十余国。
”这部书研究西域印度的历史,太重要了。
下面有个校勘记:校记:“原本窣利作刹利,今从敦甲本(即S2659残卷)、石本(日本石山寺藏古写本)、中本(日本松本初子所藏中尊寺金银泥经本)改。
向达云‘慧超《往五天竺传》罽宾国条云:此国土人是胡,王及兵马突厥,衣着言音饮食与吐火罗国大同少异。
’按罽宾即迦毕试,七世纪末始为突厥所灭,慧超云其国土人是胡,则《西域记》敦煌本及日本古本谓‘其王窣利种也’,作‘窣利’,不作‘刹利’,的有所本也。
按上文‘素叶城’条云‘自素叶城至羯霜那国,地名窣利,人亦谓焉’,此处作‘窣利’是。
若作‘刹利’,乃印度四族姓之一‘刹帝利’之旧译,与此不侔矣,今正。
《慈恩传》亦误作‘刹利’。
”4、子部的书有孔了家语,说苑,刘子新论,六韬,列子。
举《列子》一例:敦煌发现残卷多件。
斯坦因774号,保存了《杨朱》十八行。
《杨朱》是列子中最重要的篇章。
里边不避讳“民”字,应是唐前写本。
这十八行与传世版本不同者有8处,其中一处关系重大。
因为这一处,传世本掉了十四个字。
敦煌本却有这十四个字。
是不是重要。
我们看传世本原文:“有其物,有其身,是横私天下之身,横私天下之物,其唯圣人乎?”《列子》横私:任意据为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