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制度--基础设施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对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满足制造使用的要求,并保持有效的过程能力。
2. 适用范围2.1.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的控制;2.2.本程序适用于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
3. 职责3.1.公司管理层负责组织经营计划的正确制定和执行过程的跟踪。
3.2.各部门负责提供经营计划的相关数据,并执行与自身范围相关的经营计划要求4. 定义(略)基础设施:指生产设备、模具和工装夹具、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包括服务软件的体系。
运行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或使用场所5. 作业内容5.1 设施的管理5.1.1.设施的选购、验收;a)当需购置设备或附件时,由采购课负责采购,必要时,生产部协助采购。
b)设备购置进厂,生产部负责依据设备说明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并验收合格准予进厂;若验收不合格,则采购课办理退换或维修事宜,直到验收合格。
c)厂房设施购置进厂,由采购课负责依据设施使用说明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并验收合格准予进厂;若验收不合格,则采购课办理或维修事宜,直到验收合格设施应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d) 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产部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
《设施验收单》由文控中心保管。
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e) 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f) 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并在《公司主要生产设施一览表》上登记。
g) 生产部根据合格的《设施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施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汽车行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汽车行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一、引言产品质量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石,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则是确保汽车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检测和改进等方面,详细介绍汽车行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1. 质量方针制定在制定质量方针时,企业应明确产品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的重要性,确保方针与企业整体战略一致。
2. 组织结构和责任划分汽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责任,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3. 质量目标设定汽车企业应制定可衡量的质量目标,如缺陷率、客户满意度等,为质量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引。
三、质量控制流程1. 产品设计阶段质量控制在产品设计阶段,企业应注重产品设计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可行性分析。
2. 供应商管理汽车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并进行质量抽检。
3.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汽车企业应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包括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生产操作的标准化等。
4. 售后服务质量控制完善的售后服务质量控制是汽车企业的重要一环,要建立有效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和质量问题。
四、质量检测和改进1. 质量检测体系建立汽车企业应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检测体系,包括产品外观检测、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2. 质量数据分析汽车企业应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产品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3. 故障分析和改进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汽车企业应进行故障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五、总结汽车行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是确保汽车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检测和改进等措施,能够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品质的需求。
汽车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汽车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一、引言质量是汽车制造企业的生命线,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建立和执行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汽车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质量目标1. 提供卓越的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
2. 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制造过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3. 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确保零缺陷产品的交付。
三、组织体系1. 顶层设计: 设立质量管理部,直接向企业高层汇报。
2. 质量管理团队: 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质量问题并制定改善措施。
3. 职责分工: 各部门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包括研发、生产、采购和售后服务。
四、质量管理流程1. 原材料采购: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2. 产品设计: 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进行产品设计,并进行严格的验证和测试。
3. 生产制造: 制定生产作业指导书,明确每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4. 检测与测试: 建立全面的检测与测试流程,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规范。
5. 不良品处理: 对于不良品,建立相应的处理流程,包括返修、返厂和报废等。
6. 售后服务: 建立售后服务团队,及时回应客户投诉并提供解决方案。
五、质量管理工具1. 六西格玛: 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改善制造过程,减少缺陷率并提高产品质量。
2. PDCA循环: 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和纠正措施,不断循环优化质量管理。
3. 5W2H法: 运用问答方式明确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确保质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 针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降低质量风险。
六、质量监控与评估1. 内部审核: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 外部认证: 参加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ISO9001国际标准认证,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3. 客户满意度调查: 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并及时回应问题。
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控制程序1目的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提供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确保最终产品的符合性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2范围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基础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工装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施、信息系统等的控制,对运行环境中的人和物等因素进行控制。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本车间基础设施的申购、验收、保养和日常的管理工作3.2人事行政部负责公司运行环境、安全、环保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监督管理。
3.3总经理负责重要基础设施申购及报废的审批。
4程序4.1基础设施4.1.1基础设施的类别4.1.1.1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设备和工具、软件(计算机网络系统)、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信设施、运输车辆等。
4.1.1.2人事部和生产部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台帐》,定期组织车间对基础设施满足生产要求的能力进行评价,作为对基础设施控制的依据。
4.1.2基础设施的提供4.1.2.1各部门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申报基础设施购买计划,提出采购要求,报请主管和总经理审核批准后实施采购。
4.1.2.2设备及零配件的采购控制具体按《外部供方管理及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4.1.3基础设施的验收4.1.3.1购进的基础设施及零配件由提出采购的部门牵头验收,并负责填写并保管《设备验收单》。
基础设施验收包括:a)随机文件、附件和工具齐全;b)外观良好;c)零部配件齐全:d)调试试运转后使用性能达到规定要求。
4.1.3.2设备安装及验收:a)采购的基础设施供货方有安装承诺的由供货方组织安装。
供货合同无要求的由申购部门组织人员实施安装调试。
b)基础设施的安装验收由申购部门按照相应的设备验收制度逐项验收,验收后填写验收记录,签署验收结论,并存入基础设施档案。
c)对安装验收不合格的基础设施应做好记录,并指明不合格项目、不合格技术标准条款,交原安装者,重新安装或调试。
经重新安装或调试的基础设施要再次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基础设施不得投入运行使用。
汽车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制度--公司环境和相关方控制程序
公司环境及相关方控制程序版本号: B 修改码: 0 LC/CX-4-011 目的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 范围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过程的环境和相关方控制。
3 术语和定义3.1企业外部环境是对企业外部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的总称。
3.1.1政治环境是指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状况。
3.1.2社会环境是指人口、居民的收入或购买力,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等。
3.1.3技术环境指与本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的水平和发展趋势。
3.1.4经济环境包括宏观经济形势、世界经济形势、行业经济形势3.2企业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的物质、文化环境的总和,包括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文化等因素,也称企业内部条件。
即组织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体系,包括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
3.3相关方是指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相关方主要有:顾客、企业所有者(股东)、组织的员工、供方、合作伙伴、企业所在地周边居民、政府部门等都是相关方。
4 职责4.1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4.2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3公司高层/管理者代表: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5 程序5.1公司环境管理5.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理解、识别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1.2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5.1.2.1行政中心:内部(公司架构、人员能力、组织绩效、公司企业文化、员工衣食住行满意度等),外部(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规等)。
汽车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制度-- 职责
各车间、部室
负责本部门文件的编制工作,做好本部门的培训宣贯工作,根据体系推进计划开展本部门工作,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附件1 :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管理规定(职责)
序号
部 门
职 责
1
质量管理体系领导小组
1.确定质量管理者代表。
2.确立公司的质量方针及量化的质量目标。
3.评估公司现有组织机构,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权限。
4.提供必须的各种资源(人、财、物)。
5.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认证工作进行规划,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5.负责内、外审及管理评审出现的不符合项整改措施的点检。
4
质量管理部
1.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组织、培训及推进工作,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点检、指导和考核,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2.负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评审及发放工作。
3.负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及外审的联络工作。
4.协助总经理组织管理评审工作。
6.协调本部门内审员对内部和外部协调不了的问题。
7.确定体系推进过程中的激励制度。
2
体系推行小组
1.负责制订公司质量体系总体推进计划。
2.负责组织质量手册、程度文件的编写。
3.定期对体系运行进行内审。
4.对质量体系外审、内审、管理评审问题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验证。
5.负责本中心和本部门工作的质量体系工作的联络及推进工作。
6.加强本中心/部门内质量体系的宣贯培训。
3
各部门内审员
1.协助体系小组及部门负责人做好本部门体系的建立、推行和维护及持续改进工作。
2.负责本部门认证标准的宣贯。
基础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1目的本标准规定了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管理程序,以满足实现合格产品的需要。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控制。
包括作业场所、设备和工具、支持性服务等基础设施的配置、使用维护和更新,对产品质量构成影响的工作环境的识别和保持。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主管部门。
3.2车间负责基础设施的使用维护和工作环境的保持。
4程序4.1基础设施的识别公司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生产设备、工装器具)、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2工作场所的配置生产车间、办公场所需要增加或维修改造时,各部门报生产部起草申请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3生产设备的管理4.3.1生产设备配置4.3.1.1各生产部门根据产品实现的需要及公司发展的需要提出配置申请,经生产部审查后填写《设备购置审批单》,明确所配置生产设备和设备附件的名称、型号、数量、有关技术参数以及配置理由等,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生产部实施采购事宜。
4.3.1.2购置的设备由生产部和车间安装、调试和验收。
当确认设备满足要求后,由生产部和车间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认可。
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由生产部与设备提供厂家协商处理,并在《设备验收单》上记录存在的问题和处置意见。
4.3.1.3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应进行分类编号和标识,并在《设备台帐》上登记注册。
对设备的技术资料登记建帐、妥善管理。
4.3.2设备基础管理生产部应对生产设备进行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台帐、卡片。
4.3.3设备使用与维护4.3.3.1生产部按种类制定和发放设备操作规程。
4.3.3.2设备使用应实行定人定机,个人负责管理维护。
4.3.3.3操作人员应熟悉所用设备的性能、安全操作规程及《设备保养维护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4.3.3.4严禁超范围、超负荷使用设备。
4.3.3.5生产部每月检查一次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情况,并做好《设备监督检查记录》。
企业汽车质量管理制度
企业汽车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汽车质量管理,提高汽车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汽车产品。
第三条本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汽车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汽车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第四条本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汽车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得以任何方式违法。
第五条本企业应当加强对汽车质量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第六条本企业应当建立汽车质量管理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对符合质量要求的员工和部门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员工和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第七条本企业应当建立汽车质量管理的反馈和改进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及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八条本企业应当开展汽车质量管理的审计和评估,对汽车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内审和外审,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九条本企业应当积极开展汽车质量管理的合作和交流,与相关的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建立和加强合作关系,共同提高汽车产品的质量。
第十条本企业应当建立汽车质量管理的风险管理机制,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汽车产品质量的各种风险,确保汽车产品的安全和可靠。
第二章组织第十一条本企业应当建立汽车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汽车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
第十二条本企业应当设立汽车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汽车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运行和监督。
第十三条本企业应当建立汽车质量管理的专职和兼职岗位,明确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四条本企业应当建立汽车质量管理的内部和外部联系机制,与有关的部门、组织和单位进行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第十五条本企业应当建立汽车质量管理的信息公开和沟通机制,及时向员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有关的汽车质量信息。
第十六条本企业应当建立汽车质量管理的决策和责任机制,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有效监督。
第十七条本企业应当建立汽车质量管理的问责和追责机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员工和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基础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公司确定并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以获得合格的产品和服务。
2范围适用于公司的基础设施,过程运行环境的控制。
3职责3.1负责设备类固定资产、办公用低值易耗品的采购。
3.2负责固定资产、办公用低值易耗品及建筑设施的日常管理,并确保工作环境适合过程运行需要。
3.3负责生产过程中设备的维修、保养及管理。
4程序4.1根据公司的管理方针、管理目标、管理体系策划的结果、管理体系改进的要求、顾客要求变更等的需要,由:a)资源使用部门对照现状和管理要求分别向归口管理部门提出资源(包括物资、基础设施、设备、软件等)需求申请。
b)、针对工艺要求就工艺条件所涉及的设备、仪器、工具等要求向管理部门提出资源优化配置意见,由使用部门提出配置申请。
c)根据各部门需求,结合办公用低值易耗品及电子设备使用情况提出物资采购申请。
根据过程运行及各部门报修情况定期检查、就生产设备状况提出检修计划、维修工作场所设施和环境。
d)针对工艺要求就工艺条件所涉及的计量设备鉴定校准要求,按规定定期校准、维修或报废。
e)保证资金供应。
4.2基础设施管理a)负责设备管理工作,对设备及动力设施的采购、存放使用、检修和维护等进行管理,保证设备应有的精度和效率及动力设施的稳定运行,按《设备管理制度》执行。
b)负责公司办公用低值易耗品、电子设备、信息设备及网络、软件管理工作,对相应的设备进行维护管理,保证其应有的能力;负责对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进行识别和管理。
c)各部门对本部门的设备、设施要正确使用并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以符合基础设施管理的要求。
4.3过程运行环境管理4.3.1社会因素通过网络、报刊、杂志、上级文件等形式关注社会因素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如出现重大影响事件可通过会议、网络通知的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
4.3.2心理因素应关注员工情绪、心理、压力等因素,定期通过组织心理辅导、团体活动、发放福利等方式以缓解员工压力和疲劳。
4.3.3物理因素a)、负责在工艺、检验文件中对影响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清洁度、污染等物理因素进行明确规定,对各个部门、场所实施监督检查,维护并确保科研、生产区域整洁、有序,并形成物理环境监测记录。
汽车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制度--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版本号: B 修改码: 0 LC/CX-8.5.1.2-191 目的保持产品的一致性,确保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特制定此程序。
2 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形成过程的控制、产品的标识、防护、交付及交付使用后的活动及可追溯性的控制。
3 术语和定义无4 职责4.1 生产副总负责生产过程控制及生产设备采购的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4.2 生产制造部负责下达“生产计划”。
4.3 工艺部负责编制生产工艺类文件,对生产过程进行工艺监控。
4.5 供应商质量管理部和整车质量部负责零部件和产品检验、验证和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
4.6 物资管理部负责零部件的出入库、搬运、防护、储存管理。
4.7 储运部负责整车的防护和交付。
4.8 生产车间按“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管理。
5 程序5.1 生产计划管理5.1.1 生产安排a) 生产制造部根据销售月度计划及库存情况,结合各车间的生产能力,每月初制定并下达“月生产计划”,发放至相关部门作为采购和生产的依据。
b) 生产制造部每日根据销售订单下发生产计划。
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按照《成品车交付管理办法》完成生产任务,每日填写“生产日报表”报生产制造部。
生产制造部根据车间生产完成及销售订单紧急情况,适时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
c) 生产计划为滚动计划,随销售、采购、生产完工等变动进行调整。
5.1.2 工艺部应按四大工艺制定样件、试生产和生产控制计划,显示设计风险、过程流程图和制造过程风险分析输出的联系,并在计划中包含从这些方面获得的信息。
5.1.3 关键工序由工艺部确定和调整。
关键工序是指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特性的工序,由工艺部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必要时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文件。
5.1.4 应确保车间的标准化作业文件:清晰易读;在工作区域内易于得到;传达给相关工作员工,并被理解。
5.1.5 生产车间对关键工序进行生产监控,严格执行相应的工艺规定,填写相应的工序检验记录,对产品的放行应按照《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执行。
基础设施及过程运行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基础設施及过程运行环境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使公司所有基础设施与过程运行环境均能得到有效管理,使其符合产品品质及预防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要2、范围适用于所有基础设施与过程运行环境的控制过程。
3、定义3.1、基础设施:公司生产及办公使用的建筑物、供水供电设施、消防及安全设施等硬件设施;办公软件、测试软件等软件设施;运输车辆。
3.2 、过程运行环境:公司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需的工作环境。
包括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
如:非歧视、非对抗、减压、预防过度疲劳、稳定情绪、温度、热量、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声等。
4、权责4.1、最高管理者:负责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提供和控制管理的协调工作;负责为改善工作环境的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较大技改项目的决策并提供适当的资源。
4.2、管理者代表:负责协助最高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协调,协调督促解决工作环境管理方面的较大问题4.3 、行政人事部:负责除生产场所和仓库外的建筑物、供水供电设施、消防及安全设施的日常检查和工作环境的管理;并负责全公司建筑物、供水供电设施、消防及安全设施的维护。
4.4 、生产部/生产工程部:负责生产场所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的日常检查和管理。
4.5仓储部:负责仓库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的日常检查和管理。
5、程序5.1、基础设施的策划和管理本公司生产及办公使用的建筑物、供水供电设施是由公司根据需要向工业园租赁,行政人事部和生产部分别按分管职责对范围内使用的建筑物和供水供电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由行政人事部统一向工业园物业进行协调解决或组织维修。
生产及办公使用的软件系统由IT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及维护,测试软件由生产工程部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
运输车辆由物控部进行调度管理。
5.2、过程运行环境的管理1)、厂区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道路整洁、绿化有序、符合公司产品生产环境要求。
2) 、饮用水达到饮用标准,卫生间无臭味并保持畅通。
建筑物墙壁面干净,门窗整洁明亮,办公环境文明整洁。
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1. 目的:制定本程序的目的是对过程运行环境的控制,包括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物理因素等方面,确保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提高效率。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的过程环境控制。
3. 定义3.1社会因素:如无歧视、和谐稳定、无对抗等;3.2心理因素:如缓解心理压力、预防过度疲劳、保护个人感情等;3.3物理因素:如温度、热量、湿度、照明、空气流动、卫生、噪声等;3.4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4. 职责4.1人事行政中心:4.1.1负责公司过程运行环境的总体控制,是过程运行环境的归口部门。
4.2制造部:4.2.1负责现场的6S管理以及目视化管理。
4.3品质管理部:4.3.1组织建立合适的管理流程;4.3.2负责本部门现场的6S管理以及目视化管理。
4.4各部门:4.4.1负责识别本部门的过程运行环境,并进行控制。
5. 内容5.1过程运行环境因素分类:5.1.1过程运行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物理因素。
这些因素会影响产品的符合性,这些因素必须要识别出来并进行控制。
.5.2社会因素5.2.1社会因素识别:影响过程运行环境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不平等,无歧视,无对抗等。
各部门应积极减少影响过程运行环境的社会因素。
5.2.2社会因素控制5.2.2.1建立合适的流程:品质部组织建立合适的管理流程要以人为本,流程的建立要把人作为最核心的要素来考核。
程序文件发行前要经过各部门沟通,并会签评审,充分采取民主意见。
5.2.2.2设置意见箱:为体现公平、平等原则,人事行政中心设置意见箱,员工可积极提出意见。
人事行政中心对员工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并分配给相关部门进行改善。
5.2.2.3合理安排工作:管理者在安排工作之前,尽量与相关者进行讨论,以期达到充分沟通和理解。
必要时提供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应包括做什么、为何做、如何做、完工时间点以及期望达到的效果。
5.2.2.4营造良好的氛围:人事行政中心应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使每一位员工都有归属感、安全感。
汽车公司质量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汽车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与汽车生产、销售、服务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公司质量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原则,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本制度。
第五条各部门应设立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六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
第三章质量控制第七条原材料采购:严格选择供应商,确保原材料质量,并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第八条生产过程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要求。
第九条成品检验:对成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第十条出厂检验:对出厂产品进行全面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第四章质量保证第十一条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质量事故处理等。
第十二条内部审核:定期对各部门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十三条外部审核:接受第三方审核,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第十四条质量事故处理:发生质量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查原因,采取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五章质量改进第十五条建立质量改进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提高产品质量。
第十六条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筛选出可行性方案,实施改进。
第十七条定期对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改进效果。
第六章员工培训第十八条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质量管理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九条建立员工质量考核制度,对员工质量工作进行考核,确保员工质量意识得到提高。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由公司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汽车公司质量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汽车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部门。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各部门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第二章质量方针第四条公司质量方针:以客户为中心,追求卓越,持续改进,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汽车产品。
第三章质量目标第五条质量目标:1. 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2. 客户满意度达到90%以上;3. 产品故障率降低10%;4. 优化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第四章质量管理组织第六条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质量管理的总体规划和监督实施。
第七条设立质量管理部,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维护和改进。
第八条各部门设立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
第五章质量管理内容第九条生产过程质量管理1. 严格执行生产作业指导书,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要求;2. 加强生产过程检验,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3. 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处理,防止流入下一道工序。
第十条原材料、零部件质量管理1. 严格供应商管理,确保原材料、零部件质量;2. 加强原材料、零部件进货检验,确保符合质量要求;3. 对不合格原材料、零部件进行隔离处理,防止使用。
第十一条产品检验与试验1. 严格执行产品检验规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2. 加强产品试验,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验证;3.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处理,防止流入市场。
第十二条售后服务质量管理1.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客户需求得到及时响应;2. 加强售后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3. 对客户投诉进行及时处理,跟踪改进。
第六章质量改进第十三条定期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第十四条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改进,对提出有效改进措施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奖励;第十五条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改进效果。
汽车行业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汽车行业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质量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更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为了确保汽车产品的质量,汽车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流程管理、标准制定、质量检测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来探讨汽车行业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一、流程管理在汽车行业中,流程管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流程管理包括生产流程的可控性和效率性,以及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协调配合。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监控和管理,以确保质量的稳定性。
流程管理需要制定详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个环节符合标准要求,并通过持续的监测和评估来发现并纠正问题。
二、标准制定汽车行业的质量控制还需要依赖于严格的标准制定。
这些标准包括产品设计标准、生产工艺标准、零部件标准等。
通过制定详细的标准,可以明确产品的要求和质量目标,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员工参考和执行。
标准制定需要考虑到行业的最新发展和技术要求,并与国内外标准进行对比和参考,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三、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是汽车行业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质量检测涉及到原材料的检测、生产过程的检测和成品的检测等多个环节。
质量检测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检测体系,包括检测设备的选择和校准、检测方法的制定和验证,以及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等。
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四、持续改进汽车行业的质量控制还需要持续改进的理念和方法。
持续改进可以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来实现,例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持续改进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反馈机制,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制定改进计划并监督实施。
同时,持续改进还需要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汽车行业质量控制的不断提升。
总结汽车行业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环节的协同作用。
流程管理、标准制定、质量检测以及持续改进是汽车行业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
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控制,汽车行业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目的:确定、提供并维护过程的运行和达到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所需的环境。
2、范围适用于公司工作、生产环境控制。
3、职责由生产部负责生产场所的工作环境及物理因素的控制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管理场所环境及人的因素控制其它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做好本部门场所环境管理。
4、工作内容生产场所物理性因素控制按照产品和服务满足符合性要求的需求,结合员工健康安全的需要,经识别确认,主要物理性影响环境因素包括:温度、热度、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音等提供、维护有关设施,来满足要求。
具体如下:生产作业环境包括工艺、设备、材料、工位器具、操作体位、程序、劳动组织、气象等良好、安全的作业环境是保证操作人员在作业环境中,不损害其作业功能,既能迅速、正确完成任务,又能在连续的工作中无疲劳感,以及在长期工作中,作业环境对员工身体健康无任何不良影响操作体位的要求,操作体位布置是否合理,是影响是否容易产生疲劳感的重要因素,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一般应该符合下面几点要求:坐着工作时1、坐椅必须牢固,坐下时双腿能着地,座椅的高度为400-430MM,宽度不小于500MM。
2、机械工作台下面应有放脚空间,高度不小于600MM,深度不小于400MM,宽度不小于500MM。
3、机械的操纵按钮离地高度应为700-1100MM,如操作者位置离工作台边缘只有300MM时,按钮高度可为500MM 4、工作面的高度应为700-750MM,当工作面高度超过这一数据时而又不可调时,应垫以脚踏板。
脚踏板应能沿高度调整,其宽度不应小于300MM,长度不应小于400MM,表面应能防滑,前沿应有高10MM的挡板站立工作时2、机械的操作按钮离地的高度为800-1500MM,距离操作者的位置最远为600MM 2、为便于操作者尽可能靠近工作台,机械下部应有一个深度不小于150MM,高度为150MM,宽度小于530MM的放脚空间3、工作面高度应为930-980MM社会、心理性因素控制正面引导、培训员工,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5.相关文件化信息:《生产过程运行环境因素控制表》《温湿度检测登记表》7 修改栏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
汽车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确保公司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公司品牌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
二、质量方针1. 质量第一,客户至上,追求卓越。
2. 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3. 确保产品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公司内部标准。
三、质量目标1. 产品合格率≥98%。
2. 客户满意度≥90%。
3. 无重大质量事故发生。
四、组织架构1. 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质量管理制度。
2. 设立质量管理部,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及监督工作。
3. 各部门设立质量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五、质量管理体系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环节。
2. 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六、质量控制1. 采购环节:严格控制原材料供应商,确保原材料质量;严格审查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符合要求。
2. 生产环节: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
3. 检验环节:设立独立的检验部门,负责产品质量检验;严格执行检验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4. 出厂环节:对出厂产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七、售后服务1.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客户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2. 定期对售后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客户意见,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八、质量改进1. 建立质量改进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2. 对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3. 定期对质量改进措施进行跟踪验证,确保整改效果。
九、奖惩1. 对在质量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给予奖励。
2. 对违反质量管理制度、造成质量事故的个人和部门进行处罚。
十、附则本制度由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汽车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制度--公司规章制度管理规定
公司规章制度管理规定一、目的为加强公司管理,规范内控体系,确保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制具有前瞻性、适宜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稳定性和严肃性,促进公司各项经营目标和长远规划的有效达成,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级、部门级规章制度的制订、修订、执行。
三、术语及定义“规章制度”是指公司以及有关职能部门根据管理职能制订并以公司或部门名义发布的,用以规范公司各项业务工作关系的制度、办法、规定、流程、细则、标准及其它政策性文件的总称。
四、职责与权限(见附件1)五、关键控制点(流程见附件2)(一)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关系1、相关制度作为程序文件的支撑文件,支撑程序文件的有效运行,不得与程序文件相抵触,如出现不一致,以程序文件为准并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
2、现有制度与程序文件一致或基本一致,相关内容应合并到程序文件中,原有制度及时废止。
3、质量管理部应建立体系文件的监督检核机制,并进行日常监督检核。
(二)与内控体系管理文件的关系相关制度作为内控体系管理的内控制度,支撑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行,如出现不一致,以内控制度为准并及时对内控体系文件(内控手册)进行修订。
(三)编制制度的原则1、规章制度的名称应当准确、规范,公司制度分为两级管理(公司级制度、部门级制度)。
2、凡跨中心的制度均需编制公司级制度,部门级制度仅在本部门适用。
3、规章制度的名称、格式、用语等应规范一致。
4、规章制度的内容按照目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职责、作业内容、流程图、激励机制、相关文件、相关记录、附件表单等顺序进行编制。
5、规章制度应当立足实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措辞严谨、条理清楚、文字简洁、用词准确,不得使用有歧义或易误解的词汇、概念。
6、规章制度编制时应本着精简的原则,相同、相近或相似的内容应在一个制度中体现,在可控的原则下简化流程,提升效率。
7、规章制度所列内容应符合公司当前或以后较长时期管理要求,能够有效支撑公司各项目标的达成,与公司其他管控体系保持高度一致,达到适宜性、一致性、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设施及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版本号: B 修改码: 0 LC/CX-7.1-05
1 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创造一个文明、整洁、有序的办公环境,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基础设施及运行环境的控制与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 基础设施:指生产设备、模具和工装夹具、组织运行所必须的设施,包括服务软件的体系;
3.2 运行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或场所;
4 职责
4.1 总经理负责提供基础设施所需的财力及生产、办公用的建筑物和工作场所等。
4.2 工艺部和多方论证小组负责设备及工装的配置计划的提出及生产场所的工艺布置设计。
4.3 设备动力部负责生产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验收、定期维护、故障分析和维修、报废、设备档案的管理等工作。
4.4 各车间负责本部门生产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及点检,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5 办公室负责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的采购和管理,负责定期对各部门的责任区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在OA 下发检查通报。
4.6 各车间、部室负责定期组织对责任区内进行整理、整顿、清扫。
5 程序
5.1 基础设施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所需的基础设施。
包括:
5.1.1 建筑物、工作场所(办公和生产场所)和相应的设施;
5.1.2 过程设备(如机器等)、研件和软件以及工具等;
5.1.3 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等。
5.2 设施及设备策划
5.2.1 工艺部和多方论证小组根据项目在策划车间工艺布置时,应综合考虑生产环境及相关要求,
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等,使设备、工装、工位器具、物料等按工艺流程有序放置,并进行风险识别。
5.2.2 应充分利用场地空间,优化物料的流动和搬运,实现增值利用,包括对不合格品的控制,适用时,便于物料的同步流动。
5.2.3 工艺部在新产品或变更项目开发阶段,应进行制造可行性分析。
5.3 基础设置、设备包括基础设施、制造过程、检验、试验、环境监测、能源供给设备。
5.4 使用设备、设施的“四项要求”:
5.4.1 整齐: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无缺损零件,无绳捆绑现象;
5.4.2 清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污和层积,无磕碰、划伤、无油、水、气泄漏现象,润滑油箱无沉积,冷却箱应进行定期清洗;
5.4.3 润滑:及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轮、油杯齐全,油毡、油线清洁,油标醒目,油路畅通;
5.4.4 安全:实行定人定机和交接班制,遵守设备操作规程,电器、机械安全装置齐全,有预防事故措施。
5.5 使用设备的“五项纪律”:
5.5.1 凭证操作、使用设备、遵守设备操作规程,详见《生产设备操作规程》;
5.5.2 经常保持设备清洁,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滑;
5.5.3 遵守交换班制度;
5.5.4 对设备做到“管理好、使用好、维护好”;
5.5.5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查,自主解决不了的,应立即报告班组长,班组长通知专业保全人员检修,详见《生产设备考评细则》。
5.6 设备的分类:
5.6.1 关键设备(A)类——特殊和关键过程设备。
5.6.2 重要设备(B)类——高价值设备。
5.6.3 一般设备(C)类——低价值设备。
5.7 设备的编号:设备编号共6 位,其中前2 位为xxx字母缩写,中间2 位为车间字母缩写,后面2 位为设备字母缩写。
5.8 过程运行环境
5.8.1 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的策划:
5.8.2 环境运行控制应考虑的因素:
5.8.2.1 社会因素(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员工稳定性等);
5.8.2.2 心理因素(员工工作压力、过度疲劳、员工情绪稳定等);
5.8.2.3 物理因素(温度、热量、防尘、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声等)
5.8.3 在设计和开发过程、生产过程中关注产品安全性和方法,保护从事生产、检验等质量人员的安全,最大程度降低对员工造成的潜在风险。
5.8.4 工艺部负责做好生产过程环境的策划,配备工艺装备,编制工艺流程、工艺文件,根据工艺要求设置适宜运行环境控制参数,如噪声、温度、湿度、照明等。
5.9 运行环境过程控制要求
5.9.1 各车间按策划要求做好人员配备、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
5.9.2 生产现场应保持与产品和制造过程的需求相协的有序的生产环境,保持现场的清洁,并持续维护这种状态。
5.9.3 各车间、部室负责定期组织对责任区内进行整理、整顿、清扫,保持清洁的工作环境。
5.9.4 公司通过培训、提供发展平台、改善薪资等方式为员工创造更好的条件,提高员工满意度。
5.9.5 各部门负责人及时了解员工心理及压力状况,及时疏导,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6 相关文件
6.1 LC-SC-10 《生产设备管理办法》
6.2 LC-SC-11 《生产设备考评细则》
6.3 LC-XZ-32 《厂区内职责划分的管理办法》
6.4 LC-XZ-21 《部室5S 管理办法》
6.5 SD-ZD-01A 《生产设备操作规程》
7 相关记录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