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设计
中班液体表面张力实验科学教案
中班液体表面张力实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操作简单的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过程。
3.感性认识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及实验现象。
二、教学内容:1.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生活应用。
2.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
3.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4.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三、教学重点:1.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原理。
2.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
四、教学难点:1.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
2.实验过程的操作与观察。
五、教学方法:1.提问引导法2.课件展示结合现场演示法3.问题讨论法4.小组合作探究法六、预习:1.影片学习:观看“水滴合并的秘密“的影片,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查阅资料:借助图书馆及网络,查找液体表面张力相关的资料。
七、教学案例:1.课前准备:1)预习相关课程内容,积极参与讨论。
2)检查实验仪器及试剂是否齐全并做好准备。
2.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通过现象引导孩子们了解生活中的液体表面张力现象。
2)概念解释:老师通过课件讲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原理解释:老师通过实验过程展示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
4)实验过程:老师通过不同的实验方式让孩子们感性认识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现象。
5)小组讨论: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解释、记录。
6)总结回顾:老师通过课堂小结,让孩子们对液体表面张力实验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与归纳。
七、教学评价:1.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进行小组讨论。
3.交流总结认识。
(完整word)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设计
(完整word)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设计“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思路:首先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液体的表面存在张力,导入新课;再针对表面张力的方向和大小两个要素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接着,进行理论解释,让学生理解表面张力存在的原因;最后通过知识竞赛的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巩固知识。
课题“液体的表面张力”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九章第二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2)掌握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3)了解不同液体其表面张力的大小存在差异(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过程与方法(1)观察液面呈现的现象、大胆预测,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讨论和理论分析,学习从物质的分子间作用力解释宏观现象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希望能增强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科学意识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善于分析的科学态度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重点1)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2)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难点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教学器具多媒体设备玻璃杯清水硬币绵纸缝衣针肥皂水金属环棉线平板玻璃滴管红墨水酒精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课题引入(观察活动)师:1、前年,在英国伦敦博物馆,Sam Heath 打破了一个吉尼斯记录。
思考:为什么肥皂膜能被拉的很大而不破裂?打破吉尼斯记录的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整word)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设计2、观看图片,思考为什么蜥蜴能在水上行走,蛛网上的水珠为什么是球形?可见,液体表面就是一层膜。
3、观看视频往硬币上滴水,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可见,水面是一张有弹性的膜。
提问:为什么液体表面会形成一张有弹性的膜?通过下面的实验和分析,就会明白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学生:水面有层膜对蜥蜴起支撑作用,雨后蛛网上的这些水滴表面也是一层膜。
学生:水面凸起,但水没有流出来。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逐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液体的表面张力新课教学一、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实验探究活动)师:下面通过实验来探究下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和方向实验一:缝衣针漂浮水面师:每个同学桌上有缝衣针和水杯,你们尝试一下把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
液体的表面张力-鲁科版选修3-3教案
液体的表面张力-鲁科版选修3-3教案1. 引言表面现象可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看到水滴在某些物体表面上形成小球,使得昆虫可以在水面上漂浮等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
2.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来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
通过实验学习与表面张力相关的技术术语和实验方法。
3. 实验材料•张力计•圆形塑料薄膜•滴定管•5次功率放大镜•温度计•毛细管4. 实验步骤1.安装吸管的张力计:张力计的文字应该在合适的方向上,穿过两个高于平面的空洞,使用张力计自带的装置进行固定。
2.采用吸引法测量乙醇或水的表面张力:首先基准的放置一个塑料靶子在水中,然后将塑料薄膜放在靶子上,用吸管吸水,然后在相当于水面悬壁的背景下,销开吸管,在液体表面停留几秒钟,然后慢慢移除管子。
现象是形成了一个液滴,然后液滴被拉开。
在此过程中,记录下来拉开液滴时的温度,可以通过测量时间器锁定拉开液滴的时间,然后通过张力计读取液滴的表面张力。
3.通过毛细管测试液体的表面张力:将毛细管放在液体中,并浸润至一定长度,当毛细管被提起时,会发现一定长度的液体仍留在管子里。
测量毛细管的直径和被举起的液体高度的距离,再通过相关公式计算液体表面张力。
5. 实验结果与分析本实验将分别运用吸引法和毛细管法来测量两种液体的表面张力。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是不同的,例如,乙醇的表面张力约为22.3 mN / m,而水的表面张力约为72.0 mN / m。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液体表面张力受温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6. 结论表面张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对于许多生活和研究中的现象都有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同时学习到如何进行相关实验。
7. 扩展液体的表面张力还有很多应用,例如许多昆虫和蜘蛛靠表面张力保持在水面上或悬浮在空中,许多工业科技也使用表面张力控制液体。
关注液体的附着——表面张力教案
关注液体的附着——表面张力教案。
一、什么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受到各种力的作用下能够形成的一种性质。
这些力包括液体内部的力和外部施加在液面上的力,例如大气压力、重力、静电力等。
液体中的分子满足一个叫做范德华力的作用原理,这种力只有在分子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时才会显现出来,因此只有液体的表面分子才会表现出范德华力。
液体表面的分子之间具有相互拉近的倾向,因此液面会在尽量减小表面积的情况下形成一个能够抵御外界作用力的形态。
这种能够抵御外界作用力的性质就是表面张力。
二、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表面张力,科学家们需要利用一种方法来准确地测量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有各种各样,最常用的方法是测量液体在一个特定区域内能够形成的最小表面面积。
测量的方法如下:(1)在有粘性的杯子中加入一定量的液体,然后用一个轻质的环状物附在液体表面上,并在液面上缓缓移动操作。
(2)当环缓缓移动时,液体表面受到的张力会将液体面积缩小,直到环完全从液体表面脱离。
(3)根据环的体积和液体在环上形成的薄膜面积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
三、液体附着行为的应用表面张力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液体的基础性质,也能够促进科技的发展。
以下是液体附着行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汽车涂层汽车上的涂层能够很好地保护车身不受外界因素的侵蚀和损坏。
而涂层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涂层的附着程度。
研究表明,液体附着的强度和表面张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因此,在汽车制造领域中,涂层覆盖在车身上之前需要进行表面张力的检测,以确保涂层能够紧密附着在车身上。
(2)半导体生产在半导体生产中,需要将多个半导体芯片制成一个整体。
而这种制成的过程依赖于精确的液体涂覆技术。
液体表面張力对于多层半导体制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研究液体涂覆时的表面张力,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半导体芯片的制成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3)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表面张力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知道表面张力的成因。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测量水的表面张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成因。
2. 实验原理及方法。
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成因。
2.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表面张力的成因。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滴管、表面张力测试仪、玻璃板、实验用液体。
2. 教学课件:表面张力的概念、成因、实验原理及方法。
第一章: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成因1.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滴的形成、液体滴在玻璃板上的形状等,引导学生关注表面张力现象。
1.2 讲解表面张力的定义: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使液体表面趋于收缩。
1.3 分析表面张力的成因:液体分子间存在引力,使得液体表面层分子受到向内的拉力,从而产生表面张力。
第二章:实验原理及方法2.1 介绍实验原理:通过测量液体滴在玻璃板上的直径,利用表面张力与滴径的关系,计算液体的表面张力。
2.2 讲解实验方法:使用滴管将实验液体滴在玻璃板上,使用表面张力测试仪测量滴径,计算表面张力。
第三章: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3.1 实验操作步骤:步骤1:清洁玻璃板,并用滴管滴上一滴实验液体。
步骤2:等待液体滴扩散成圆形,使用滴管轻轻触碰液体表面。
步骤3:立即用表面张力测试仪测量液体滴的直径。
步骤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表面张力。
3.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液体滴的干扰,保持玻璃板的清洁。
注意事项2:测量液体滴直径时,要确保测试仪器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3: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防止液体滴溅。
《水的表面张力》的教案
《水的表面张力》的PPT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表面张力。
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1.2 教学内容表面张力的定义表面张力的基本性质和特点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直观地了解表面张力。
1.4 教学工具PPT第二章:表面张力的定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定义。
2.2 教学内容表面张力的定义及其在液体表面形成的原因。
2.3 教学方法通过PPT展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表面张力的定义。
2.4 教学工具PPT第三章:表面张力的基本性质和特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3.2 教学内容表面张力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如:凝聚力、弹性、毛细现象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PPT展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表面张力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3.4 教学工具PPT第四章:表面张力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如:洗涤剂、防水剂等。
4.3 教学方法通过PPT展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4 教学工具PPT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方法5.4 教学工具PPT第六章:表面张力的测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
6.2 教学内容表面张力计的使用原理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和评价6.3 教学方法通过PPT展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
6.4 教学工具PPT第七章:表面活性剂与表面张力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表面活性剂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7.2 教学内容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和分类表面活性剂如何影响表面张力7.3 教学方法通过PPT展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表面活性剂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7.4 教学工具PPT第八章:表面张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2.4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设计)高二物理
(4)掌握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性质:不同液体表面张力不同,与液体的种类、温度、气压等因素有关。
(5)了解表面张力的应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水黾可以站在水面上、液体滴形状等。
2.教学难点:
(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表面张力的关系:学生难以理解分子间引力和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
(4)相关书籍:《分子动理论》、《表面现象的本质》等,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学习资源。
2.拓展要求:
(1)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液体表面张力的现象,并探讨其背后的原理。
(2)组织学生进行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设计比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进行液体表面张力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表面张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生难以理解表面张力与液体种类、温度、气压等之间的关系。
(3)表面张力的实际应用: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液体表面张力的现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表面张力的直观认识。
(2)通过分子模型、动画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
(3)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探究表面张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表面张力现象,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小组讨论:针对液体表面张力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初中化学《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 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概念
- 掌握测量和比较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的方法
- 理解表面张力对液体的特性和现象产生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2.1 概念讲解
- 通过图示和简单实验,引导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特性。
2.2 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
- 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使用比较法或统一法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
-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
2.3 表面张力的应用
- 通过实例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
3. 教学评估
- 设计简单的测验,测试学生对表面张力概念和实验方法的理解。
-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实验结果,促进互动和合作研究。
4. 教学资源和材料
- 液体样品(水、酒精等)
- 、毛细管、卡片等实验器材
- 图片、视频或动画资料
5. 拓展活动
-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研究,研究其他因素对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如温度、溶质浓度等。
- 设计个人或小组项目,探究表面张力在实际工程或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以上为初中化学《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设计。
通过概念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高中物理第3章液体第1节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案鲁科选修3-3
第1节液体的表面张力对应学生用书P23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1.实验:回形针、硬币漂在水面上(1)现象:当回形针或硬币漂浮在水面上时,托起回形针或硬币的水面稍有弯曲,就像放有圆形小物品的橡皮膜稍有弯曲一样。
(2)结论:液面给回形针或硬币等小物品施加了向上的支持力。
2.实验:观察肥皂膜的变化(1)现象:①铁丝框上的肥皂膜会把滑棍拉回。
②肥皂膜里的棉线圈,当刺破圈内肥皂膜,棉线圈外的肥皂膜使棉线张紧,形成圆形。
(2)结论:液体的表面类似于张紧的弹性薄膜,具有收缩的趋势。
3.实验结论液体表面有一种收缩的趋势。
正是这种收缩的趋势使露珠、乳滴等变为球形。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如图311所示,先把一个棉线圈拴在铁丝环上,再把环在肥皂水里浸一下,使环上布满肥皂的薄膜。
如果用热针刺破棉线圈里那部分薄膜,则棉线圈将成为( )图311A.椭圆形B.长方形1.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类似于张紧的弹性薄膜,具有收缩的趋势。
2.表面张力形成的原因是因为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层的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3.在液体表面划一分界线,两部分的表面张力等大反向,且其方向垂直于分界线指向两侧。
C.圆形 D.任意形状解析:选C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当刺破棉线圈里的薄膜时,棉线圈外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圈张紧成圆形。
表面张力及其微观解释[自读教材·抓基础]1.表面层(1)定义: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的一个薄层。
(2)特点: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
2.表面张力(1)定义:液体表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
(2)作用效果: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表面总要收缩到尽可能小的面积。
而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
因此小水珠、小露珠等都呈现球形。
若露珠过大,重力影响不能忽略,则呈椭球形,完全失重环境下,可形成标准的球形。
[跟随名师·解疑难]1.液体表面张力的形成(1)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表面层分子的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即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水的表面张力的定义及其成因。
2. 表面张力的实验现象及观察方法。
3. 表面张力的应用及其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表面张力。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表面张力的存在。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水、肥皂水、针、容器、滴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日常现象,如水滴的形成、水滴在叶子表面的滚动等,引发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成因及其作用。
解释表面张力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而产生的。
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滴水实验、肥皂水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并体会表面张力的存在。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表面张力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昆虫在水面上行走、水滴的形成等。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六、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研究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及其应用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水的表面张力在其他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应用前景。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分享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实验操作技能: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观察细致性、问题分析能力等。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取得进步。
3. 加强与相关领域的联系,引入更多实际的案例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液体的表面张力》 教案4
《液体的表面张力》四年级科学拓展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在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2.知道其他液体也有表面张力,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经历有趣的活动,能用正确的实验方法进行实践,在活动中体验水的表面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实验、认真观察的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并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感受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烧杯、水、回形针、酒精、塑料片。
分组材料:烧杯、回形针、摆放器、水、3种液体、毛巾、记录单等。
教学流程:课前引入1、谈话交流2、趣味实验:回形针水面“漂浮”3、师:想要知道这个实验的奥秘吗?学了今天的课你就能发现奥秘了。
上课。
一、激趣揭题1.师:刚才的实验中老师用到了水这一道具。
水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也很重要!而老师在前一段时间发现了一个关于水的神奇而有趣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师:我们的桌子上放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继续往杯子中倒水,你猜会有什么情况发生?预设:流出来、不流出来3.师: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谁的看法更正确呢,让我们来试一试看一下实际情况到底怎样?活动前让我们看一下活动要求:①靠近水面倒水,慢慢的倒水,一旦溢出就停止倒水。
②观察此时水杯口的情况,并记录在记录单活动一上。
4. 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谁有补充,此时水的表面看起来是怎样的?5. 小组交流: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导致水能呈现这样的形状(半球形),而不是散开来呢?6.小结:水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在表面层上的水分子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这个力使水的表面像一块绷紧的弹性膜,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二、解密实验7.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有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看图片(课件)说一说此时每张图片水面的状况。
(水滴、水黾、回形针)解释一下水面浮针的奥秘。
液体的表面张力-鲁科版选修3-3教案
液体的表面张力-鲁科版选修3-3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表面张力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实验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3.了解表面缩短系数和表面张力的关系;4.了解表面张力与液体的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表面张力的实验测定方法;2.表面张力与液体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引入1.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表面张力有初步的认识。
–为什么水滴可以在叶子上滚动?–为什么水滴会成球状?–为什么吹气球时需要先在口上吹一口气?2.引入表面张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表面张力的含义和作用。
2.实验测定表面张力1.实验目的:测定水的表面张力。
2.实验器材:贝克氏漏斗、毛细管、水。
3.实验步骤:–将一小块滤纸用钳子夹住。
–将毛细管浸入水中,使水滴附着在毛细管末端。
–将毛细管口和滤纸轻轻接触,然后逐渐抬高毛细管,使水滴从毛细管上掉下,此时,在贝克氏漏斗下面放上滤纸。
–测量滴落次数,计算表面张力。
3.理论探究:表面张力与液体性质的关系1.表面张力是由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产生的,与液体性质有关。
–液体分子间吸引力越大,表面张力越大,例如水的表面张力大于丙酮的表面张力。
–温度越低,表面张力越大,因为低温时液体分子运动缓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容易产生。
2.表面张力与液体结构的关系–液体分子结构越紧密,表面张力越大。
–分子结构不同的液体,表面张力也不同。
3.表面张力与表面缩短系数的关系–表面张力与表面缩短系数成反比关系。
–可用油膜法测定表面缩短系数。
4.实验演示:液体的表面张力与形状1.实验步骤:–在一张玻璃片上涂上一小块油。
–用细铁丝或黄铜丝拉起油膜,制成各种形状,如环、球等形状。
–用放大镜观察油膜的形状变化。
2.实验现象:–液面张力使油膜缩成最小面积形态,例如成球状或环状。
–油膜面积越小,表面张力越大。
5.实验拓展:表面张力与生活1.探究生活中与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
–水滴成球状的原因;–坐在水的表面上的浮萍和水蛭是如何在水面上滑行的;–水泡膜的形成及时间的长短。
4.液体的表面张力-教科版选修3-3教案
4. 液体的表面张力-教科版选修3-3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与计量单位;2.了解液体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3.掌握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与条件。
二、教学重点1.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2.液体表面张力的计算方法;3.液体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2.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学时安排1. 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 1 学时2. 液体表面张力的计算方法 1 学时3. 液体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 1 学时4.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 1 学时5. 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际应用 1 学时五、课堂教学1. 液体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液体表面张力指液体的表面膜对液体内部的作用力,其单位是牛/米。
我们常用一个表面张力系数(γ)来表示各种液体的表面张力。
2. 液体表面张力的计算方法液体表面张力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几何法、重力法、均匀压力法、自由下落法等。
其中,几何法是经典的计算方法,利用半圆形臂测出表面张力系数;自由下落法则利用平衡状态下,液态统计规律推导出表面张力系数。
3. 液体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越强,表面张力就越大。
可见,分子间间隔越小,作用力越强,因此,固体、液体、气态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就逐渐递减。
4.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常见的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有直接法、垂直法、垂直二次法、法罗法等,其中,直接法是最经典的测量方法之一,不过在实际应用中更多采用粘度法。
5. 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际应用液体表面张力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被用来制备气泡等,同时,还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工序中。
六、课后作业1.仔细阅读课本教材,掌握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2.演示计算液体表面张力的几种方法;3.了解液体表面张力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4.研读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与条件;5.阅读相关学术资料,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际应用。
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教案《水的张力》及教学反思(推荐5篇)
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教案《水的张力》及教学反思(推荐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教案《水的张力》及教学反思大班优质科学教案《水的张力》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体验探索的乐趣,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实验,探索了解水的表面张力,通过观察水的张力现象,萌发幼儿好奇、好问、反思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水的张力》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实验,探索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2、在操作活动中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体验探索的乐趣。
3、通过观察水的张力现象,萌发幼儿好奇、好问、反思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自制课件,玻璃杯,塑料瓶,硬币,水,水盆,毛巾,白纸,笔。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水的张力》活动过程:(一)谜语引发主题。
今天老师让大家猜一个谜语好吗?听仔细了:看看没颜色,闻闻没气味,尝尝没味道,是透明的液体。
请猜一猜是什么?(二)结合课件,引发水的张力实验1。
教师:对,你们猜得没错,就是水。
出示水和图片1。
水是由很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水分子宝宝组成的,图片2小结:水分子宝宝呀,喜欢手拉手,它们很团结,谁也不想离开谁。
我请两位小朋友上来。
如果你们两人,不拉手站着,老师把其中一人,轻轻一拉就拉走了。
但是如果你们两人手拉住手,那老师还能不能轻轻一拉就把他拉走呀?不能!水分子宝宝呢也一样!它们手拉手后,就不容易分开呢!现在我把这个杯子里倒满水,哇!满满的一杯子水!(图片3)请一个小朋友来看一看有没有装满水!蹲下来看,水面是平平的是不是?这是什么?硬币,我们就来装硬币,硬币放进去后,水会不会马上溢出来呢?请小朋友待会3人一组。
一个小朋友负责放硬币,另外两个小朋友蹲下身子,盯着看杯口水面的细小变化,看看有没有水高出了杯口,却没有流下来?注意放硬币的小朋友要把硬币一个一个轻轻的放下去,手指头要不要碰到水呀?不要。
液体的表面张力 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物理年级高二学期春季课题液体的表面张力教科书书名: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认识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的现象,掌握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对相互作用观物质观有进一步的理解;知道浸润不浸润现象,掌握毛细现象的成因;进一步强化宏观与微观的因果联系观。
2.科学思维学生经历液体表面张力特点的初步建模和科学论证过程,体会液体表面层的特点;通过球一橡皮筋模型建构和对表面张力的微观解释,体会建模法和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宏观现象的方法;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的讨论与交流,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学习浸润与不浸润时,学会对比分析,举一反三。
3 3.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液体表面张力性质的过程,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其产生原因,经历各种现象的观察与讨论,学会迁移、分析和总结4 4.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认识液体表面张力、浸润与不浸润、毛细现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展示相关现象,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体会知识对生产生活的积极作用;通过相关分析,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的科学意识。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液体表面张力产生原因、方向以及作用效果2.浸润与不浸润现象及产生原因3.毛细现象及产生原因4.液体表面张力现象、浸润与不浸润现象、毛细现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1.从微观层面分子力角度解释液体表面张力产生原因;2.浸润与不浸润的产生原因;4.毛细现象导致液面升高和降低的理解。
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感受表面张力教师展现草尖上的水珠、浮在水面的水黾、硬币图片,通过回形针漂浮在水面的实验间接验证硬币漂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滴会趋于球形?昆虫和回形针为什么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些现象都跟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是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形成了一张“张紧的弹性膜”,然后再通过与胀满的气球类比,与张紧的薄膜托住物体类比,使学生对表面张力有了初步的直观的认识。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科学实验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水的表面张力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成因。
2. 表面张力的实验现象及观察方法。
3. 表面张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表面张力。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的表面张力。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清水、肥皂水、油污、玻璃板、显微镜等。
2. 教学工具:PPT、视频、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如水滴形状、水滴在叶子表面的滚动等,引导学生关注水的表面张力。
2. 讲解:介绍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成因及其重要性。
3. 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如水滴形状、水滴在玻璃板上的扩散等。
4. 讨论分析:小组内讨论实验现象,分析表面张力的作用。
5. 总结延伸:通过PPT、视频等展示表面张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防水剂、清洁剂等。
7.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玻璃板、显微镜、清水、肥皂水、油污。
2. 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清水,观察水滴的形状。
3. 在同一玻璃板上滴一滴肥皂水,观察水滴的形状。
4. 在同一玻璃板上滴一滴油污,观察水滴的形状。
5. 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的表面张力现象。
七、实验现象分析1. 观察清水水滴的形状,发现其为圆形,说明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使水滴保持圆形。
2. 观察肥皂水水滴的形状,发现其同样为圆形,但比清水水滴更平滑,说明肥皂水增强了水的表面张力。
3. 观察油污水滴的形状,发现其为不规则形状,说明油污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
物理液体张力图解教案高中
物理液体张力图解教案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液体表面张力的相关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液体表面张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和特点;2. 液体表面张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液体表面张力的计算方法;2. 液体表面张力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图表以及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器材;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1. 概念引入教师通过图表展示不同液体表面的张力,并向学生解释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和特点。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3.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液体表面张力的计算方法,包括液体表面张力的公式以及计算液体表面张力的步骤。
4.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练习应用液体表面张力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训练教师布置液体表面张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并及时进行解答和讲解。
6.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液体表面张力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强化学生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多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深化对液体表面张力的理解;2. 学生可以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液体表面张力的应用领域。
教学反馈:1.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或者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液体表面张力的掌握程度;2.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的复习来巩固液体表面张力的知识。
以上就是一份物理液体张力图解教案的高中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表面张力课程设计
表面张力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表面张力的定义,了解其产生的原理。
2. 学生能运用表面张力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3. 学生能了解表面张力与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如毛细现象、液滴的形成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表面张力的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关注和践行绿色环保。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物理学科,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结合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生,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实验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究表面张力的相关知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表面张力的定义及产生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 课本章节:第三章第2节“液体表面的张力”。
2. 表面张力的相关现象-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 课本章节:第三章第3节“表面张力的作用及实例”。
3. 表面张力与液体性质的关系- 探讨表面张力与毛细现象、液滴形成等现象的关联。
- 课本章节:第三章第4节“表面张力与液体性质”。
4.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观察表面张力的表现,分析实验数据。
- 课本章节:第三章实验“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
5. 科学方法与实践-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2:2.5 液体
2.5 液体【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知道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意义和方向。
2、知道液体对固体有浸润和不浸润的特点,了解毛细现象。
3、了解液晶的特点及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解释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交流讨论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认识到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巨大贡献,培养热爱物理,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观察下列图片,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新课学习1.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一:把一条细棉线的两端系在铁丝环上,要使棉线处于略为松弛的状态。
然后将铁丝环浸入肥皂液里,再拿出来时环上就留下了一层肥皂液的薄膜。
这时薄膜上的棉线仍是松弛的。
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某一侧的薄膜,观察薄膜和棉线发生的变化。
现象: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某一侧的薄膜后,另一半肥皂膜就会立即收缩把松弛的棉线绷紧,并且始终向着肥皂膜一侧收缩实验二:把一个棉线圈系在铁丝环上,使环上布满肥皂水的薄膜,这时膜上的棉线圈是松弛的。
用热针刺破棉线圈里的肥皂膜,观察棉线圈外的薄膜和棉线圈有什么变化?现象:刺破棉线圈里的薄膜后,棉线圈外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圈张紧成圆形。
教师分析: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层中的分子分布较内部稀疏(如图所示),分子间距大于分子力平衡时的距离r0(而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可以认为等于r0,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可认为相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从而使液体表面像一块张紧了的膜,各部分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即表面张力。
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体表面形成一个“弹性薄膜”。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是最小的,所以露珠、水银、失重状态下的水滴等等呈现球形。
特别提醒:表面张力不是指个别分子间的相互引力,而是表面层中大量分子间的引力的宏观表现。
凡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都存在表面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的表面张力》选用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选手姓名:卢炜杰 选手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 参 赛 教 学 设 计《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设计【课题】液体的表面张力【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二章第五节【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液体的基本性质和液晶的基础上对液体性质的进一步探讨,与上一节的内容构成了液体单元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表面张力的微观解释主要基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因此本节内容是分子动理论的综合拓展和运用。
本节主要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表面张力的宏观现象,二是表面张力的微观解释。
前者重在让学生掌握表面张力的概念,认识液体的表面现象及生活应用;后者重在使学生进一步液体认识表面张力的微观实质,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分析表面张力的产生原因。
2.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解释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交流讨论日常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的实例。
3.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通过展示一系列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引入课堂。
然后通过两组肥皂膜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教材结合分子动理论的有关知识,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表面张力的产生原因。
最后,教材通过“讨论与交流”和“实践与拓展”栏目,分别设置了表面张力的实例解释和课后实践任务。
4.教材的特点:(1)从学生所熟悉的现象入手,强调实验和观察,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重视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建立过程和产生原因的定性分析。
(3)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差异性,加强内容的选择性。
5.教材处理:(1)适当地调整微观解释的教学思路教材侧重于从“分子势能”的角度解释液面的收缩现象,提出“势能总有减少的趋势,因此液面具有的收缩趋势”。
虽然学生在本课前已经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但分子势能的概念并没有明确提出,也没有经过强化和巩固。
因此对学生而言,直接运用势能的观点解释液面的收缩具有较大困难,同时也容易使学生误以为“液面是向内收缩的”。
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实际认知水平,主要从分子力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保证了知识点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表面张力的方向,势能的观点则作为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从而体现新课程中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2)教材在引入和应用环节设置了一些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而考虑到物理、技术和社会的紧密联系,适当地增加了表面张力在科技前沿方面的应用,以增长学生见闻,丰富课堂。
【学生情况分析】1.兴趣特点:对物理表现出浓厚的因果认识、操作和概括兴趣,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液体的基本性质和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对生活中的各种液体及其特性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3.认识困难:学生对表面张力现象的认识仅停留于感性阶段,难以理解从各种现象中归纳液面的特点,难以理解液面中存在力的作用;虽然已经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但缺乏运用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分析、解释实际宏观热现象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难以理解表面张力的产生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2)知道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
(3)解释表面张力的产生原因。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液体表面现象的实验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表面张力的微观解释,体会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宏观热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感受物理与自然的美。
(2)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产生原因。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1)实验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物理实验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本节教学注重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对硬币漂浮原因的猜想,肥皂泡成球形的原因和立方体铁丝框肥皂膜的分布等,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出液面的性质,使知识的教学过程同时是一个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注意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
(2)讲授法: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穿插教师形象生动、富有启发的讲解,辅之以模拟动画和各种自制教具,以点拨、启发学生。
如对表面张力产生原因的讲解则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经历一个思维探究的过程,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在讲授知识的渗透探究的思想,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又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
2.学法指导俗语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
学法指导方面,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以交流讨论、互相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液面的特点,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3.教学媒体设计首先,充分利用实物、视频、图片等材料,为学生提供必需的感性素材。
通过自制教具“表面张力的产生原因演示装置”,运用类比的方法模拟肥皂膜的收缩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表面层分子相互吸引力的作用,从而使抽象的微观过程具体化、形象化。
【教学用具】硬币、半圆形和长方形的铁丝框、肥皂水、自制教具“表面张力的微观机理演示装置”、不同形状的肥皂泡小框、肥皂块、四面体和立方体形的铁丝框。
【教学流程图】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实验引入:硬币漂浮先与学生共同完成硬币漂浮的小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硬币能够漂浮的原因,同时组织学生仔细观察硬币漂浮时周围液面的变化情况,进而引出问题:硬币的漂浮会不会与液体的表面有关?演示实验:硬币漂浮问:硬币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问:漂浮的硬币和沉入水中的硬币所受浮力有什么不同?问:为什么受浮力更大的水中的硬币没有浮起来,而受浮力小的硬币又不下沉呢?引导观察: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硬币周围的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入课堂:硬币的漂浮是否与液体的表面有关?观察、思考、兴奋答:硬币受到浮力作用答:水中的硬币排开水的体积更大,所受浮力更大。
疑惑思考观察思考答:凹了下去疑惑思考好奇实验——问题通过简单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利用学生对硬币漂浮现象的思维定势,引起认识矛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观察液面的变化情况,同时也确立了本课的研究对象。
【教学过程设计】【建立概念】利用嵌有活动吸管的长方形和半圆形的铁丝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肥皂膜和吸管的变化情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液体表面的特点。
结论: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
指导学生实验:把铁丝框放入肥皂水后拿起,上面附有的肥皂膜也是液体的一种表面。
引导学生观察:1、戳破肥皂膜的一边后,另一边变化如何?2、吸管变化如何?向哪边运动?引导学生归纳:对比两组实验,问:肥皂膜的变化如何?问:吸管运动有何特点?肥皂膜总是变小,物理上则称,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
分组实验观察模仿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思考对比、分析答:总是变小的。
答:总是向有膜一边运动。
理解记忆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一方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液面的收缩现象,为下面表面张力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意在让学生自己开口说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嵌有活动吸管的长方形铁丝框演示肥皂膜的收缩,引导学生从受力的角度思考吸管的运动情况,配合模拟动画逐步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建立起表面张力的概念。
1.两边的肥皂膜对中央吸管均有力的作用2.戳破一边后,这一边肥皂膜的表面张力随之消失引导学生思维:演示长方形铁丝框演示肥皂膜的收缩,引导学生从受力的角度进行思考。
问:吸管运动了,说明它受到什么的作用?问:这个力是什么施加的呢?问:如果我把另一半的肥皂膜也戳破,吸管还会运动吗?问:有膜的时候,吸管才运动,大家联想到了什么?这个力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
答:力思考疑惑答:可能不会。
答:膜对吸管有力的作用。
消除疑惑深化理解记忆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现象进行再思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配合课件逐步分析,关注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从现象的感性认识提升到概念的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