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第1课时)(沪科版).doc

合集下载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元素周期表教案1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元素周期表教案1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元素周期表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明白得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说明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4.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发觉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进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步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5.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6.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元素周期表挂图●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明白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能够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专门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确信的。

那确实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要紧内容。

[板书]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师]请大伙儿拿出自己亲手绘制的元素周期表。

[学生取表,教师把元素周期表的挂图挂于黑板上][师]依照元素周期律,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如此,就能够得到一个表,那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有不同的形式,我们那个地点介绍的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doc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doc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知识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德育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情景]放映钟表,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的flash.[引入] 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语,都体现了时间变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周期性,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特点,总结其规律。

[幻灯片]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讲述]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幻灯片]一、原子序数按照核电荷数有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提问]根据原子序数的概念,思考:它与原子组成粒子的数量有什么关系?数值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意义上并不相同二、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练习)]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幻灯片] 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得对不对。

[讲述]今天要讲的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我问什么要大家写原子结构是意图呢?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所以要研究性质必须先研究结构。

[总结学生的回答]很好,说得全面。

就构决定性质![提问]那么,现在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元素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原子结构够示意图,总结其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能够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2. 教学难点:周期表对元素性质的预测和周期律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活动,学生们了解有哪些元素以及它们分别的性质,引发学生们对于元素性质变化的思考,为引入元素周期律做铺垫。

2. 色码表的制作,让学生自行收集不同颜色的小球,为下一环节的分类打下基础。

【展开】1. 通过对于普朗克、门捷列夫、柯西和门德里夫提出的元素周期律做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周期律的基本思想和周期表的组成。

2. 解释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方式,回顾周期表中元素分类的基本方式和命名规律,让学生们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

3. 进一步讲解元素周期律中元素性质的预测,让学生了解周期表的应用和实用价值。

4. 分组或自由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探究元素周期律的更深层次的规律。

同时以简单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规律。

【总结】1. 回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梳理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对元素周期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做简单介绍。

四、教学反思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重点强调了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以及周期表的组成,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元素性质的预测和周期律的历史背景。

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类活动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元素周期律所涉及的知识点。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教学重难点与生活联系的整合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保障学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学案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学案

课题: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教学案课标要求1.通过对“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学习,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内容和实质”的学习,建构微观原子结构特点决定宏观性质的探究思路和模式。

学习目标认识同周期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等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情景导入】【问题探究1】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决定反映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归纳出反映元素周期律1.根据P、S、Cl在周期表中位置进行比较(1)H3PO4、H2SO4、HClO4酸性强弱。

(2)P3-、S2-、Cl-还原性强弱。

2.试根据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比较SiH4、PH3、H2S和HCl的稳定性。

探究提示:1.(1)非金属性:Cl>S>P,酸性:HClO4>H2SO4>H3PO4。

(2)非金属性:Cl>S>P,还原性:P3->S2->Cl-。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Si<P<S<Cl,所以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SiH4<PH3<H2S<HCl。

【问题探究2】1.第三周期元素的阳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对吗?提示:对。

第三周期元素的阳离子从左到右分别是钠离子、镁离子和铝离学习过程设计核外电子是处在一定的轨道上绕核运行的,正如太阳系的行星绕太阳运行一样;核外运行的电子分层排布,按能量高低而距核远近不同。

这个模型被称为“玻尔原子模型”。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在新的实验基础上保留了“玻尔原子模型”合理的部分,并赋予其新的内容。

你想知道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吗?请让我们一起走进教材学习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氢化物稳定性增强减弱还原性减弱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增强减弱碱性减弱增强【归纳总结】(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

(2)只有非金属才有负价,且|最低负价数值|+|最高正价数值|=8。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的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化学中十分重要的理论知识板块。

整个元素周期律,内容丰富、体系严谨、逻辑性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元素化学知识作为铺垫、辅以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科学规律探索才能牢固掌握。

本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也要通过规律的推导,体会化学中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

在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和卤素,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感性基础,在此之后,学生还将进一步探讨由元素周期律衍生的其它化学知识,因此,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元素周期律及其衍生的相关知识,在人类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广泛的用途,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和卤素,知道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能力基础。

但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够强,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思维定势,尚且不能直接从元素化学的知识直接推出元素周期律,这就需要教师的实验、语言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探究。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知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周期性的变化;2.能通过比较探究的方法,掌握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随原子序数变化的规律;3.能根据元素周期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4.通过探究元素周期律,感知化学中的逻辑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2.难点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五.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创设共同探索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变静态信息为动态信息,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元素周期律》教案1

《元素周期律》教案1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为例,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过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三条原则一图式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2.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原则:① 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 低 的电子层里,当能量低的电子层排满后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 2 个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 层不超过 2 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18 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

3.原子结构(或离子结构)示意图:1——20号元素【例如】原子结构示意图O 2- Al 3+ Na +-离子结构示意图1. 电子数相同的粒子:2.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的粒子(1——18号)(1)最外层电子数为 1 的原子有: H Li Na ; (2)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原子有: He Be Mg ;(3)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Be Ar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 C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 O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 Ne ; (4)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 Li Si ; (5)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 Li P ;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H Be Al ; (7)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 Li ;(8)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 He C S ;(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 O ;(10)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1H ;3.等质子数的粒子:离子:9个质子的离子:F-、OH-、NH2-11个质子的离子:Na+、H3O+、NH4+17个质子的离子:HS-、Cl-分子:14个质子:N2、CO、C2H2 16个质子:S、O24.等式量粒子:式量28:式量78:式量98:式量3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篇一: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1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老师:原子结构大家在初中就已经了解了,刚才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结构了解的不成问题了,那么核外电子具体怎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能够体现出哪些结构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系,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元素周期表》word教案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元素周期表》word教案

沪科版化学高二上《元素周期表》word教案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设计思想]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达,是人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结果,是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有专门强的指导性。

它包蕴的大量规律不仅能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规律,而且更能加强学生的观看、综合、明白得能力。

同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觉过程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进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呈螺旋型上升,以及科学家的研究精神都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一定的阻碍。

明白得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也是应用元素周期表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编制元素周期表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周期表的编排规则,为把握周期表的结构打下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纳引导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渗透。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B)(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B)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多种形式的了解同时编排部分元素的周期表,感受科学知识的进展过程和科学研究的一样方法。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观看和分析,关注元素周期表为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所提供的一个专门好的元素分类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关系的学习,感悟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2)通过元素周期表的不断完善,激发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等概念2.教学难点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三.教学用品:多媒体四.教学过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1:设计活动,请学生翻看书后的元素周期表,然后自己画出元素周期表的大致框架,通过评判,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进一步复习元素周期律,摸索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2-4:发散学生思维,教师演示不同形式的周期表,学生观看摸索与科学进展的关系;自己编制周期表能够课前布置,上课由学生展现同时说明理由。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推荐)教案--优秀.doc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推荐)教案--优秀.doc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知识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德育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情景]放映钟表,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的flash.[引入] 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语,都体现了时间变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周期性,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特点,总结其规律。

[幻灯片]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讲述]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幻灯片]一、原子序数按照核电荷数有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提问]根据原子序数的概念,思考:它与原子组成粒子的数量有什么关系?数值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意义上并不相同二、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练习)]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幻灯片] 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得对不对。

[讲述]今天要讲的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我问什么要大家写原子结构是意图呢?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所以要研究性质必须先研究结构。

[总结学生的回答]很好,说得全面。

就构决定性质![提问]那么,现在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元素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原子结构够示意图,总结其变化规律。

化学沪科版高二上元素周期律教案

化学沪科版高二上元素周期律教案

元素周期律
一、教学目的
1.学问与技能
(1)元素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改变规律(B);
(2)原子序数(B)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元素性质改变规律的初探,关注分析问题和发觉问题的实力的培育;关注利用各种图表信息得出结论的实力的培育。

(2)通过元素性质改变规律的探析,关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实力的培育,以及对事物的真正理解。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对元素性质改变规律的初探,感悟自主发觉规律的喜悦。

(2)通过对元素性质改变规律的初探,懂得世界是有规律的且规律可知的相识观念。

(3)通过对元素性质改变规律的初探,感悟真理的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元素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递增的改变规律。

2.教学难点
周期性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目前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但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却多达几千万甚至更多,这些物质所表现出来的物理、化学性质千差万别。

可以想象对这些物质及其性质进展梳理是多么重要又是多么不简单。

那么我们是否能总结出一种规律,让它扶植我们相识世界上的各种元素呢?
[板书] 第一节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性质的周期性改变
[板书]1.原子半径的周期性改变
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渐渐减小,呈现周期性改变。

2. 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改变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也呈现周期性改变。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结论:核外电子的排布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发生周期性改变。

我的第一份教案《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沪科版

我的第一份教案《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沪科版

我的第一份教案:《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沪科版我的第一份教案:《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沪科版)最近为了研习的事情焦头烂额,因为研习需要提交一篇教案,在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去年写的第一份教案,其实什么都不懂,只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真正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想象自己应该如何将知识点传递给学生们。

虽然花了一番功夫,但依然稚嫩无比。

重新看了一下,本来想再做修改,但为了保持原样,索性就这样吧,也许几年之后看到了,会笑笑,想起曾经纠结的自己。

================================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本节作用和地位《元素周期律》一节是学习有关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以及元素周期律化学史的相关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原子结构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有关原子结构以及核外电子运动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为下一节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提供理论和研究基础。

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化学科学史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等理论性章节,同时,还学习了《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走进精彩纷呈的金属世界》等元素化合物章节,具备了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等概念及原理基础,对卤族元素和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有初步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以旧知导入课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去分析图表、资料获取信息,发现元素之间的变化规律,同时对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进行相关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最后进行小结,为下一节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

(2)了解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沪科版高二上9.1《元素周期律》word教案

沪科版高二上9.1《元素周期律》word教案

9.1 元素周期律(共2课时)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元素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B);(2)原子序数(B)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关注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关注利用各种图表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的培养。

(2)通过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探析,关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事物的真正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感悟自主发现规律的喜悦。

(2)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懂得世界是有规律的且规律可知的认识观念。

(3)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感悟真理的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周期性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

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1:介绍元素分类的意义,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原子序数2: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核电荷数密切相关。

人们为了研究事物的方便,将不同的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对其进行编号,这种编号又叫原子序数。

元素性质3:明确元素性质的内涵。

使探究具有明确的对象。

原子半径4:展示部分资料,让学生总结规律,初步得出结论;给出更多信息,验证结论。

主要化合价5:问题情景→展示资料→分析处理资料→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变化规律6:引导学生得出原子半主要化合价等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变化规律。

周期性7:初步理解周期性即为重复相同变化规律的涵义,逐步建立周期性概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原子半径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为元素周期律的提出做好了铺垫。

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安排课时穿插元素周期律发现历史过程的内容,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课余时间查阅图书和网络资料,围绕周期律发展的历程,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

也可以只给出元素性质的一些具体数据,让学生试着把表中元素的数据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或分组后,看能不能发现每种性质和结构是否存在一定变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共2课时)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侧重于原理性、规律性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试图通过一个化学核心规律的探究活动,将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融为一体。

为此,教学中要充分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是要营造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兴趣;二是要注意帮助学生回忆、阅读、收集有关素材;三是要引导学生分析、处理素材,通过抽象或概括,得出规律性、结论性的知识。

例如,可运用如下思路进行教学设计:问题情景→展示资料→分析处理资料→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考虑到高二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分析,归纳出有关的结论,同时逐步建立周期性的概念。

所以教学中要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教师把握好指导的度即可。

同时,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要注重学习与探究方法的指导,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前提下,注意挖掘隐含在知识中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方法。

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体验自主发现规律的喜悦,初步形成世界是有规律的且规律可知的认识观念。

整个学习元素周期律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处理数据自主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可充分展示出信息技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技术与教学的较深层次整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元素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B);(2)原子序数(B)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关注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关注利用各种图表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的培养。

(2)通过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探析,关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事物的真正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感悟自主发现规律的喜悦。

(2)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懂得世界是有规律的且规律可知的认识观念。

(3)通过对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初探,感悟真理的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周期性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

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引入1:介绍元素分类的意义,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原子序数2: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核电荷数密切相关。

人们为了研究事物的方便,将不同的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对其进行编号,这种编号又叫原子序数。

元素性质3:明确元素性质的内涵。

使探究具有明确的对象。

原子半径4:展示部分资料,让学生总结规律,初步得出结论;给出更多信息,验证结论。

主要化合价5:问题情景→展示资料→分析处理资料→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变化规律6:引导学生得出原子半主要化合价等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变化规律。

周期性7:初步理解周期性即为重复相同变化规律的涵义,逐步建立周期性概念。

五.教学案例1.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1引入2原子序数3元素性质6变化规律4原子半径5主要化合价7周期性8小结引言原子序数[引入]目前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但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却多达几千万甚至更多,这些物质所表现出来的物理、化学性质千差万别。

可以想象对这些物质及其性质进行梳理是多么重要又是多么不容易。

在十九世纪,虽然所发现的元素只有60多种,所发现和合成的物质也没有现在这么多。

但化学家当时就已经开始了对这些元素及其性质的系统化研究,试图寻找其中的一些规律性。

正像(俄)门捷列夫说:“在化学世界里没有一点统一性是不可能的”。

元素的分类是当时所有化学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也是科学和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专门论述元素科学分类的,从元素的局部分类到系统分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

[板书]第1节元素周期律[讲述]下面,我们以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为例,研究元素的有关性质。

[讲解]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元素的性质与元素的核电荷数密切相关。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不同的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对其进行编号,这种编号又叫原子序数。

[板书]原子序数显然,原子序数在数值上与这种原子的核电荷数相等。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讲述]原子序数是人为的,是人们强加给原子的,不是原子固有的。

为认识元素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我们将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倾听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理解原子序数。

元[板书]元素的性质知道元素的性质明素的性质[讲述]元素的性质主要包括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电离能、电负性以及电子亲和能等。

今天,我们以元素的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等性质为代表研究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增加的变化规律。

确研究对象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板书]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探究活动1]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展示]1—18号元素(稀有气体除外)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变化关系曲线。

[说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并未列出,这是由于其原子半径的测定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依据不同,数字不具有可比性,故不列出。

[提问]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追问]能否只根据1—18号元素(稀有气体除外)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变化关系曲线,就可以总结出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的规律?[展示]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变化关系曲线,引导学生再分析并总结规律[讨论]从“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图中可以发现,原子序数从3(Li)~9(F),原子半径由0.152nm递减到0.071nm,即原子半径由大逐渐变小;再由11 (Na)~17(Cl),原子半径由0.186nm递减到0.099nm,原子半径也是由大逐渐变小。

[回答]不行。

还应看18号以后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变化情况而定。

[归纳]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每隔一定数目原子,元素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变化。

[倾听]初步理解周期性为重复相同的变化。

学会分析图表,得出结论。

进行科学方法教原子序数-原子半径0.0370.1520.0710.1860.160.1430.0990.1020.110.1170.0750.0740.0820.0770.0890.050.10.150.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原子序数原子半径(nm)[讲述]我们把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每隔一定数目原子,元素原子半径重复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称为周期性。

那么,可以说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育。

培养归纳提炼的能力。

初步建立周期性概念。

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过渡]元素的性质之一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那么,元素的其它性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探究活动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提问]什么是元素的化合价?[说明]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主要指元素的最高价和最低价。

[提问]研究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递增的规律,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回答]元素的化合价是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和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回答]需要知道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变化的情况。

巩固旧知培养[展示]1—18号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变化关系曲线。

[提问]你认为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将讨论的结果填入表中。

[讲述]对于稀有气体元素,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0。

[设问]说出上表中元素化合价有何变化规律?[归纳]每隔一定数目的原子,元素的最高价由低到高,最低价由低到高。

也重复相同的变化,我们把这种重复相同变化的规律也称作周期性。

那么。

可以说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分析填表] 原子序数 主要化合价变化 1——2+1→03——10+1→+5, -4→-1→011——18+1→+7, -4→-1→0[回答]原子序数为3~9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高正价从+1到+5,最低负价从-4到-1;原子序数为11~17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高正价从+1到+7,最低负价从-4到-1。

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

学生迁移能力。

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并学会总结规律。

原子序数-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4-3-2-10-4-3-2-1+1+1+2+3+4+5+1+2+3+4+5+6+7-6-4-202468原子序数最高正合价或最低负合价2.主要板书3.相关链接3.相关链接(一)元素周期律理论的发现和元素周期表的演变(1)1789—1859年,元素周期律发现前的摸索阶段至19世纪60年代,化学已经发现了六十几种化学元素,各种元素性质的资料积累日益丰富。

整理这些资料,概括这些感性知识,从中摸索总结出规律,这是摆在当时化学家面前一个亟代解决的课题,同时也是科学和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

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他的专著《化学纲要》一书中,把已知的33中元素分成了气体元素、非金属、金属、能成盐之土质等四类。

1829年,德贝莱纳(J.W.Dobereiner)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已知的54种元素中只有5个相似的元素组,每组有3种元素,称为“三素组”。

这个阶段只有元素的局部分类,而元素的系统分类成效甚微。

(2)1860—1889年,元素周期律发现和巩固阶段1862年,法国的地质学家尚古多(A.E.B..Chancourtois)发现元素的性质有周期性重复出现的规律,并将元素的性质按原子量的大小顺序标记在绕着园柱体上升的螺线上,绘出了“螺旋图”。

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尔(Julius Lother Meyer)列出了“六元素表”,它已经具备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雏形,还给未被发现的元素留出了空格。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J.A.R.Newlands)排出一个“八音律”,但他没有考虑到原子量的测定会有错误,也没有给未被发现的元素留出空位。

门捷列夫以前人工作所提供的借鉴为基础,仔细研究了元素的性质并尝试对化学元素进行分类,于1869年发表了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图文和论文,迈尔在稍后也将元素排成了一张表,并有了族和周期的划分。

1871年,门捷列夫将周期表由竖排该成横排,发表了第二张表。

这样各族元素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就更为清晰。

根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大胆预测了某些元素的原子量,指出某些元素公认的原子量是不准确的,应重新测定,他预言了一些当时尚未被发现的元素的存在和它们的性质,并在周期表中留下了空格。

他的预言与后来的发现惊人的一致。

(3)1889—1909年,元素周期系理论的考验和发展阶段随着稀土元素第二个发现高潮的到来,特别是1895年,以汤姆生设计出塔式周期表为界限,标志着稀土元素性童话的任务已初步实现。

以1894年拉姆赛和瑞利发现“惰性”气体氩为契机,至1898年陆续发现氦、氪、氙和氖,并在表中形成零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