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OK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布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传染病,它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对畜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布病的危害、诊断及防治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这一疾病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防范和控制。
一、布病的危害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人类感染了布鲁菌后,会出现发热、关节炎、无力、头痛、出汗、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脾脏、肝脏、肺部、心脏等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布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2.对畜牧业的危害:布病会导致牛、羊、猪等家畜出现流产、难产、性早熟、发情期延长、生长缓慢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布病还会导致畜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3.对社会稳定的危害:由于布病是一种传染病,一旦出现疫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引发公众恐慌,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布病的危害不容忽视。
二、布病的诊断布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诊断时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布病的诊断:1. 临床症状: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关节炎、无力等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清学检测、培养分离、PCR技术等方法检测布鲁菌的存在,以确定诊断。
3. 影像学检查:通过X射线、CT、MRI等技术对相关部位进行检查,如肺部、脾脏等。
4. 临床病史: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接触史等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5. 生物学检测:通过对病变组织或体液的病理学检查,观察布鲁菌的形态结构,从而做出诊断。
布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利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病史和生物学检测等方法,以确保准确诊断,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三、布病的防治1. 预防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对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等场所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减少布鲁菌的传播。
(2)健康教育:加强对农民、屠宰工人等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布病的认识,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
(3)防止交叉感染: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生、半生的禽畜肉及其制品。
布鲁氏菌病常识介绍及防治3
★布鲁氏菌病知识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自1887年(Bruce)首次从因布病死亡士兵脾中分到布氏菌迄今已百余年。
据80年代末的报告,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60多个存在人畜布病,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我国自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例布病以来,现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於50~60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重流行,自70年代布病疫情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0.3%,发病率只有0.02/10万。
这个状况明显好于某些发达国家的布病疫情。
但自1993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1996年我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
1991年我国布病暴发点为零,1996年上升为76个;这个现象与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布病疫情遥相呼应。
该状态已引起世界和我国有关部门的关注。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一)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密切联系者。
(二)临床表现:出现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布病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肤过敏试验后24、48小时分别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0cm²以上)。
(四)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五)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触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CFT)检查,CFT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
诊断疑似病例:具备(一)、(二)、(三)者。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
该病名称很多,如波状热、马尔他热及地中海热等,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等等。
传染源: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则罕见。
传播途径:患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被污染的土壤、水、饲草等均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传染给人或牲畜。
食用生奶和或未煮熟的肉类也可导致感染发病。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的人均可感染布病,与性别、民族无关,主要取决于接触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多少。
重点防护人群是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
临床表现:布病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出现疑似布病症状应该尽快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医。
人患布病后,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
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得力,一般愈后良好。
但有些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严重影响劳动能力,甚至病灶纤维化后形成瘢痕,引起内脏器官的器质性改变或骨关节的变形强直,终生不愈。
预防措施:1、主要采取畜间检疫、免疫、隔离、扑杀等综合性防治措施,人间主要是通过监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人间自我防护能力。
2、控制和清除传染源。
在疫区内对各种家畜进行检疫,凡检出阳性牲畜一律作为病畜对待,予以扑杀。
3、切断传播途径。
因布病传播途径是多渠道的,因此必须加强对传播布病有关的主要因子的管理,如加强对皮、毛和乳肉等食品的监督管理;对屠宰场尤其是对分散个体屠宰业应加强检疫和监督管理。
4、保护畜群和易感人群。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也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
以下是布病防治的一些知识:
1. 症状:人患布病后,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睾丸炎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风湿、结核等疾病相混淆,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出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时,与家畜接触史或食用过病畜肉者,应及时就医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
2. 传播途径:布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如与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家畜密切接触,或者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或水。
此外,通过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
3. 预防措施:
•加强病畜检疫、屠宰、隔离病畜。
•不吃不干净或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和奶,家庭食用畜肉应小块煮熟,生熟分放。
•减少人与牲畜的接触,与家畜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戴乳胶手套、口罩等。
•对可能被病畜污染的家庭环境、物品、病畜粪便进行消毒处理。
4. 治疗措施:对于布病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正规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使用抗生素治疗等。
总之,布病是一种传染病,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其传播。
如果您有任何与家畜接触的经历或在疫情高发区域生活或旅行过,请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接受检查。
同时,采取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布鲁氏菌病》PPT课件_OK
国际兽疫局在重新修订的《国际动物卫生法 规》(1982)中对进出口动物的布鲁氏菌病检疫 作了新规定,即所有进出口牛,不论繁殖或饲养 用,凡未接种过布鲁氏菌苗的,血清凝集价必须 少于30国际单位/ml才认为是阴性。我国1952年的 规定是,牛的血清凝集价1:100(即100 IU/ml)判 为阳性,1:50(即50 IU/ml)判为可疑。
42
4、变态反应
羊、猪:布鲁氏菌水解素,经被检动物尾根 皮内注射,或肘关节皮肤较薄部位注射,24、48 小时观察,有无发热,肿胀而判断。
部分病牛康复后,相当长时期内仍保持阳性 变态反应,因此根据变态反应实行防制措施时, 将有一部分已康复的牛被当作病牛处理。
43
防制
1、清洁地区,抓好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 养。引进家畜,隔离2个月,并进行2次检疫。 确认健康后,方能合群。
• 缔组织的广泛增生,使关节变形。 公畜患布鲁氏菌病,可发生化脓—坏死性睾丸炎
• 和附睾炎。睾丸显著肿大。 猪:病理变化与牛、羊略有不同。流产后子宫的 粘膜很少发生化脓—卡他性病变,但常有许多由 针头到大麻子大的小结节。结节的中央含有脓性 或干酪样物质。
18
布氏杆菌病 一侧睾丸硬肿, 切面实质坏死, 失去原型(1), 周围反应带 (2),其他组 织(3)全为纤 维,分不清界 限。淋巴结不 肿,对侧睾丸 尚完整
(2)母畜胎衣、子宫分泌物、乳汁, 局部脓肿液。 细菌学检查:
取母畜胎衣,绒毛叶水肿液,流产胎儿 的胃内容物及有病变的肝、脾、淋巴结,涂片, 或进行细菌培养,发现本菌即可确诊。
24
免疫学诊断
(1)凝集试验:最为常用,感染1周即产生凝集抗体, 一般流产后1-2周达最高,经半年开始下降,可持续2-4 年,具体方法上又分为试管法和平板法; (2)牛全乳环状试验:适宜于对牛群的初筛,取鲜牛 奶1ml于小刻度管中,加环状反应抗原0.5ml,混匀于 37℃1h后观察结果,乳柱不显色,而乳脂环显色时为阳性, 反之为阴性;
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及预防
布病小常识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在20世纪50-60年代,牧区(如内蒙古等)的一些老百姓不知什么是布病,他们理解为做衣服的布生了病,所以叫布病. 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长而称布病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将布病称为“懒汉病”;因患布病整天无精打采的,所以有的地方又称布病为“蔫巴病”等等.羊、牛、猪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人体传染布鲁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
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主要取决于接触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多少。
兽医、皮毛工人、牧民感染率比一般人高。
但每年都有因喝牛奶、涮羊肉、吃肉串患布病的病例。
含有布鲁氏菌的家畜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污染的土壤、水、饲料等为布病传播因子。
其中布病性牲畜的流产物是造成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播因子。
在一般情况下,布氏菌可以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
所以,布氏菌可从多种途径传播。
例如,当染疫的怀孕母畜(羊,牛,猪等)分娩或流产时,人们用手帮助产仔或处理各种流产物时,因这些流产物上含大量布氏菌,它可以经擦伤皮肤进入体内使人感染,如果用带布氏菌的手拿东西吃,布氏菌就经口进入体内。
含布氏菌的流产物落到地上,细菌可随尘土飞扬,被人们吸入体内发生感染。
食用布病家畜的乳及其乳汁品易患布病:布鲁氏菌病畜乳排除体外,病畜排菌时间有的几个月,有的可长达2年以上。
这样含有布鲁氏菌的乳汁,可使食用者感染,所以对乳汁进行灭菌处理并保持消毒后的乳汁清洁,对预防布病是很重要的。
布病畜的肉和内脏有布鲁氏菌存在。
在生肉中可存活4个月,在腌肉和冻肉中可存活15--45天。
《布鲁氏菌病》PPT课件_OK
14
诊断
• 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第1 项(初筛试验)阳性者。 • 3.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出现免疫学检查第2、3、4 项中的一项及
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氏菌者。 • 4.隐性感染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
2
传染源
•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3
传播途径
经皮肤粘膜感染:
• 处理病畜难产、流产、接羔; • 检查病畜 • 饲养病畜、挤奶 • 接触病畜排泄物 • 屠宰病畜 • 皮毛加工
4
传播途径
• 经消化道感染 – 喝生奶、 吃生拌肉或半熟的肉; – 饮用被病畜流产物、排泄物污染的水。
750mg/次,2 次/天,6 周。
21
急性期抗菌素治疗
难治性病例 一线药物+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22
慢性期治疗
抗菌治疗: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例治疗多采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用法 同急性期,部分病例需要2-3 个疗程的治疗
23
并发症治疗
• 合并睾丸炎病例抗菌治疗同上,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 合并脑膜炎病例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
对症治疗。 • 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其他器官或组织脓肿病例,在上述抗菌药
物应用的同时加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
24
特殊人群
1.8岁以下儿童 利福平 10-20mg/kg/d,1 次/天,6 周 复方新诺明儿科悬液 6周 6 周-5 个月120mg, 2次/天 6个月-5 岁240 mg, 2次/天 6-8 岁480mg ,2次/天
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布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感染动物的肉或饮用受感染动物的奶制品而引起。
布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了解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布病的症状。
布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3周,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寒战、盗汗、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一些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皮疹、关节炎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布病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发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确诊。
针对布病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多西环素、氨苄西林、利福平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加快康复。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应避免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肉类及奶制品,特别是来自受感染动物的产品。
其次,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另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并进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布病是一种通过食物或接触受感染动物而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布病的了解,尤其是症状及治疗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减少其对健康的危害。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布病的认识,提高对这一疾病的防范意识,减少其传播和发病率。
同时,也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早日康复。
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布病,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布病,又称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啮齿类动物传播给人类。
鼠疫曾经在历史上造成了大规模的疫情,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虽然现在鼠疫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
因此,了解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鼠疫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布病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一旦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早期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进行治疗,减少病情恶化的可能性。
目前,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因此在就医时应提供详细的病史和症状描述,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
除了早期诊断外,抗生素治疗也是治疗布病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这些药物对于鼠疫耶尔森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常需要持续使用抗生素一段时间以确保病原菌完全清除。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中断治疗,以免导致药物抗性的产生。
除了抗生素治疗外,对于重症患者还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
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以帮助患者度过疾病的危险期。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除了医学治疗外,预防也是控制布病的关键。
在高风险地区,应加强对啮齿类动物的监测和控制,减少其对人类的传播风险。
此外,人们在接触啮齿类动物或其排泄物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被感染。
对于一些特定职业人群,如农民、兽医等,应加强健康教育和个人防护意识,以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总之,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抗生素治疗、支持性治疗以及预防控制是治疗布病的最佳方法。
在面对布病时,我们应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意识,及时就医进行治疗,以减少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控制和预防布病的传播,保障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动物医学:布病
布病的注意事项
监测和检测
饲养和管理
定期对动物进行布鲁氏菌检测,确保疾病得 到有效控制。
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清洁,提高动物抵抗力 。
人员防护
疫情上报
在处理患病动物或其排泄物时,要采取必要 的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和感染。
如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采 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03
布病在动物中的症状和表现
人类布病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加强动 物管理,禁止食用患病动物及其制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习惯,避免与患病动物接触。
治疗
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四环素、链霉素等;对于慢性感染 者,需要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和长期随访。
05
布病的流行趋势和防控措施
布病的流行趋势
动物医学:布病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布病的概述 • 布病的预防和治疗 • 布病在动物中的症状和表现 • 布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布病的流行趋势和防控措施
01
布病的概述
布病的定义
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 共患病。
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 具有多种表面蛋白,可与宿主 细胞及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动物感染布病后的症状
母畜流产
母畜在怀孕期间感染布病,可能会出现流 产或死胎的情况。
食欲下降
感染布病的动物可能会出现食欲下降、体 重减轻等症状。
关节肿大
感染布病的动物可能会出现关节肿大、疼 痛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发热
感染布病的动物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等 症状。
动物感染布病的病理变化
器官损伤
感染布病的动物可能会出现器官损伤,如肝脏、 肾脏等。
疫苗接种
布病科普知识
布病科普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布病,这可是个很重要的事儿啊!你知道啥是布病不?布病啊,就像个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找上你呢!
比如说吧,你想想,如果有只小虫子,你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跑到你身边,然后让你生病,那多烦人啊,布病就有点类似这样!有的人可能会说,哎呀,我咋没听说过这病呀?那可不行哦,不知道可就危险啦!
张三家的羊养了不少,他平时也不太注意防护。
有一次他去处理羊的时候,没戴手套啥的,这不,就这么被布病给盯上啦!后来啊,他就老是发烧,浑身没劲儿。
医生一问,才知道是布病惹的祸。
你说这多吓人!
布病是咋传播的呢?这可得好好记住咯!就像接力赛一样,它能从动物传到人身上。
比如,接触了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或者吃了没消毒好的病畜肉、喝了没消毒的奶,都有可能染上布病。
就问你惊不惊讶?
那怎么预防布病呢?这就像是给咱自己穿一层保护衣。
首先得注意个人
卫生,接触动物后要好好洗手。
还有哦,买肉、喝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来源。
咱们可不能给这个小怪兽机会呀!
我跟你讲啊,真的不能小瞧布病,一定要重视起来。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染上了可不好受!大家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别让布病这个小怪兽得逞!咱可不能在这上面栽跟头,对吧?总之,了解布病,做好预防,才能健健康康的呀!。
牛羊布病防控措施
牛羊布病防控措施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以危害生殖系统为特征的慢性传染性人畜共患病,不仅危害牛羊等家畜健康,也会对养殖人员和消毒者构成威胁,养殖场户必须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治。
1 布病的特点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的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可附着在饲料上进入牛羊体内,破坏牛羊的消化道功能。
可通过伤口入侵,破坏牛羊的身体健康。
可通过携带有布鲁氏菌的蚊虫叮咬感染。
公牛羊感染后极易降低精子活性。
怀孕母牛羊感染易导致流产,降低养殖场的繁育效果。
患病牛羊还会出现关节炎症,严重时还会丧失活动能力。
2 布病防治存在的问题2.1 养殖人员缺乏防治知识与防治意识目前,甘肃地区的许多养殖人员疾病防控知识与防控意识,导致无法全面有效推进疾病防控工作,对患病牛羊的治疗以及后续处理也存在许多问题。
现阶段国内许多养殖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意识到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对患病个体的扑杀会影响养殖效益,导致一些养殖人员对疾病管控工作产生抵制,给疾病的大规模暴发埋下隐患。
2.2 对患病个体的监管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甘肃地区在发展牛羊养殖产业时,许多养殖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对患病牲畜的无害化处理以及前期防制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具体管理方面存在些许不尽如意的地方。
许多地区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存在监管流程不健全以及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在推进牛羊的养殖与检疫工作时,需要严格执行有关部门的要求,发现患病个体,将其立即隔离并防治。
如果患病牛羊无法治愈,需要将其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有害病菌的传播和扩散。
但许多养殖场户并没有全面配合,甚至有的私自加工处理,再将病牛羊肉流入到市场,为该病的暴发埋下隐患的同时,也危害了消费者健康。
2.3 引种检疫工作存在漏洞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外来牲畜的检疫工作,如果想要引入外地牛羊品种,则需要通过全面的检疫之后才可饲养,以降低疾病暴发的可能性。
布病来袭不用慌,教你科学诊断和防治羊布病
布病来袭不用慌,教你科学诊断和防治羊布病布鲁氏菌,又称布氏杆菌,由这种病菌引发的病被称为布病,布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
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
【病原】病原为布氏杆菌,它存在于羊的生殖器官、内脏和血液中。
70℃消毒10分钟可以杀灭该菌,高压消毒瞬间即亡。
该菌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7天,在冷暗处和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
该菌对寒冷的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存活1个月左右。
对消毒药敏感,2%来苏尔3 分钟或5%生石灰水15 分钟即可杀死病菌。
【流行特点】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和分娩时,将大量病原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
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本病主要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经皮肤、黏膜、呼吸道以及配种也可感染。
与病羊接触、加工病羊肉而不注意消毒的人也易感本病。
本病不分性别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症状】羊患布病后,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3 ~4个月。
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阴道流出黄色黏液。
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图1)。
图1公羊表现睾丸炎,阴囊肿胀托地(图2),行走困难,拱背,饮食减少,逐渐消瘦,失去配种能力。
另外还有乳腺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症状。
图2【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生殖器官。
急性期时附睾尾比正常大1 ~2倍,切面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内有乳白色絮状或干酪样物(图3),精索呈结节或串珠状(图4)。
胎盘水肿,子叶出血、坏死(图5)。
图3图4图5胎儿皱胃中有淡黄色或白色黏液絮状物,脾和淋巴结肿大,肝出现坏死灶,胃肠和膀胱的浆膜与黏膜下可见有点状或线状出血。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结合平板凝集试验或试管凝集试验即可确诊。
【防治】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只有加强预防检疫。
(1)定期检疫羔羊每年断乳后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
成羊两年检疫一次或每年预防接种而不检疫。
探究布病的传播及防治
探究布病的传播及防治布病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致命性疾病,能够传染给人类和动物。
该病也被称为黑死病,自从14世纪开始,已经导致了无数人的死亡。
虽然该病在现代得到了控制,但它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探究布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传播途径布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跳蚤传播。
鼠疫杆菌会生长在跳蚤体内,跳蚤在叮咬染病的动物时,会将病菌传播给其他动物。
人类也可以通过跳蚤叮咬而感染该病。
除了跳蚤以外,鼠疫杆菌还可以通过接触病死动物或其体液,或是呼吸感染到细菌。
这些途径通常发生在家畜或野生动物的情况下,但威胁人类健康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视。
防治方法布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依赖于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家畜和动物的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一些特别容易感染的物种,比如老鼠等,在传播疾病之前识别和消除它们显得格外重要。
其次,利用杀虫剂、消毒液等物质进行卫生清理也能有效控制局部疫情。
最后,预防接种也是控制病情的有效途径。
人类将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抵抗病原体,预防细菌感染,从而减少疫情发生。
治疗方法如果感染了布病,及早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早期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使用。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抗生素为主,能够有效地控制布病的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加强营养,并戒烟戒酒等等。
结论总的来说,布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但是通过实施预防措施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如果感染了该病,及早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学习布病的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对于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布病病小结
布病病小结布病,又称拉布病、流行性斑疹病,是一种由拉布鼠的唾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该病多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由于饲养家兔、猪、鸭等禽畜和密切接触野生啮齿动物等原因引起。
本文将对布病的病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预防控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布病的主要病因为拉布杆菌,该细菌在拉布鼠体内繁殖并释放到其唾液中,当人类被感染的拉布鼠咬伤、抓伤或接触其分泌物,就有可能感染布病。
布病患者的传播性较高,在短时间内就能被大量的野生啮齿动物传播。
布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地域性流行、季节性发病和职业暴露性。
我国布病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四川、重庆、云南等省份。
布病的发病率通常在夏秋季节较高,这与布病传染源拉布鼠的繁殖活动有关。
此外,经常与禽畜接触的农民、畜牧业工作者、动物饲养者等职业人群感染布病的几率较大。
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常见的症状有高热、头痛、乏力、心悸、胸闷等。
患者常出现斑疹、结节、囊肿等皮肤病变,尤其在咬伤、抓伤部位更为明显。
严重的布病患者可能出现肺炎、骨髓炎、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布病,预防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对卫生教育的宣传,普及布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其次,加强疫区内拉布鼠和其他啮齿动物的防治工作,减少感染源的存在。
第三,加强饲养家畜家禽的管理,在饲养过程中注意卫生和消毒,防止布病的传播。
最后,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定期体检和防护,提高职业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感染的机会。
总之,布病是一种由拉布鼠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因为拉布杆菌。
该病在我国西南地区较为流行,有地域性流行、季节性发病和职业暴露性等特点。
其临床表现多样,并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控制布病,需要加强卫生教育、祛除感染源、加强家畜家禽的管理以及提高职业防护意识等措施。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传染病,多由患布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
患者表现主要有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并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肿大、关节肿大畸形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终身残废、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甚至转为慢性。
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落胎)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他动物接触落胎后极易感染布病。
因此,淘汰宰杀病畜是消灭布病的关键。
布鲁氏菌经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直接接触传播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患者由于接羔、处理流产物(落胎)、饲养、放牧、起羊圈、挤奶、剥皮、屠宰、肉类加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胎儿、胎盘、粪、尸体、污染肉类等而经破损皮肤黏膜感染。
消化道传染主要是以食用病畜的生奶及奶制品,食用半生或生的病畜肉为主。
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吸入来自畜圈、牧场、屠宰场、皮毛车间、布病实验室等处污染的空气。
为预防布病,我们需要管理传染源,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病畜应及时扑杀,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并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
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提倡圈养,牲畜的圈舍应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
同时,我们也需要切断传播途径,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
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手套,清扫畜圈时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
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应将其深埋在地下0.5米以下或烧毁,流产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和10%—20%漂白粉乳浸透垫草和地面。
布病是一种症状多样的疾病,最初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能高达38-40度。
不同的人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热型,有些人的体温可能不会太高,但是会持续较长时间,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些人的体温则呈波浪状,反复多次,因此也被称为浪状热。
护理 布病科普
护理布病科普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也被称为布鲁氏病。
它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其分泌物(如尿液、脓液等)、食用未经消毒的牛奶和奶制品、吸入感染源中的微小气溶胶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布病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给养殖业和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布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关节痛、头痛、肌肉痛、盗汗等。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心包炎、肺炎等症状。
由于布病的症状与许多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往往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了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与布病相关的接触史,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布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生素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多西环素、阿莫西林、链霉素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同时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水分摄入。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接触和食用可能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同时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布病的关键是防止接触感染源。
养殖户应加强对牲畜的管理,定期进行检疫和免疫,减少布鲁氏菌在牲畜身上的感染率。
同时,人们应购买来自正规渠道的牛奶和奶制品,并在食用前进行充分消毒。
此外,公众应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对布病的认识,避免接触可能受到感染的动物或其分泌物。
布病的科普宣传工作也非常重要。
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布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媒体也应积极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播布病的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布病。
布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感染源的管理和防范意识的提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的传播,保护人民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布鲁菌病(brucellosis)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概述】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盛行病学】本病全球分布,每年上报WHO的病例数愈50万。
地中海地区、亚洲及中南美洲为高发地区。
海内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特区,全国104个疫区均达到基本控制标准,但90年代以来,散发病例以30%~50%的速度增加,个别地区还发生暴发盛行。
㈠传染源羊在海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
这些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殊具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尿液也常染菌。
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
㈡传染途径在国内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
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粘膜感染细菌。
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
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和性器官粘膜而发生感染。
㈢易感人群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
国内以特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间,乃与羊的产羔季节有关。
患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并不太少见。
布鲁菌病病因病理【病原学】国际上将布鲁菌分马尔他(羊)、流产(牛)、猪、犬、森林鼠及绵羊附睾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3个生物型)、牛种(8个生物型,牛3型和牛6型菌的生物特性是一致的,1982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布鲁菌分类学会将其合并为一个生物型称为3/6型)、猪种(5个生物型,原为4型,1982年国际会议上增加第5型)、森林鼠种、绵羊附着和犬种各一生物型。
我国以羊种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牛种菌,猪种菌仅存在于少数地区。
近年发现在23个省区,犬中的犬种感染率为7. 5%,五省区抽样调查,人群的感染率为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概念
1、布病不仅损害人群健康,并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民生的需求,其中包括乳、肉、皮、毛、 骨等,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畜牧业的发 展,影响国际贸易及旅游事业。 2、在当前更值得提出的是,布病的存在和流行 对我国西部开发将产生一定影响。
3、 我国的布病现状与结核病相似,均被列 为再度肆虐的传染病。 4、布病疫情有逐渐东移之势。 5、布鲁氏菌是恐怖分子进行恐怖活动利用 的微生物之一
(六)布鲁氏菌的分类
生物种
羊 种 牛 种 猪 种 沙林鼠种 绵羊副睾种 犬 种 【6种】
生物型
1~3 1~8 1~5 1 1 1 【19型】
常 见 宿 主
绵羊和山羊 牛 猪、野兔、鹿、鼠类 沙林鼠 绵羊 犬
(七)布病的性质
布病是传染病:属于乙类.
布病是人畜共患病:人畜都得病. 布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许多野生动物分离出布氏菌
吸道感染。
(三)易感人群
◎ 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 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2~7%,
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三 症状
1、人
布鲁氏菌可以侵袭机体的多种器官和组织,尤其是
生殖系统、肝脏、脾脏、关节肌肉和神经系统。
虽然很少引起死亡,但患者如果转为慢性型,则将
C.
(二)传播途径和传播因素 1、传播途径▲▲
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 道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 活习惯有关。
(1)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
▲
这种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
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
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中。因此,我国和有
些国家或地区把布病定为职业病。
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
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动物感染
牛关节炎、胎衣病变
产下衰弱小牛,不久死亡 附睾和睾丸肿大,触之坚硬
四、治疗
人的布病有两个特点适宜在家庭治疗:一是病期长,在家 中治疗可以节省一些;二是布病不会人传人。 急性期时在医院治疗(抗生素治疗,如四环素、利福平、 磺胺等),进入慢性期或康复期等可以在家庭中进行适当 治疗与护理(多用中药进行调理)。 病人在家庭中主要应注意: (1)不同间隔时间到医院检查病情状态。 (2)注意适度休息与轻度活动,有利于康复。 (3)注意饮食调节与搭配。病人应注意营养,但防止大 吃大喝,大鱼大肉。多吃营养丰富又清淡的食品,如蛋类、 豆类等。多吃一些蔬菜及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护理布病患者一定要有耐心,增强患者信心,布病不但可 以治愈,而且也不会影响寿命。
3、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A.
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
中排出布氏菌,国内外也报道了一些感染人的
实例:有的在家中护理病人感染,有的通过性
生活感染。
B.
然而大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病人 传染所引起,在病人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 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发病多见。人与 人发生传染是罕见的。
五、综合性防制措施
在我国推广以“检疫、免疫、捕杀病畜”的综合
性防治措施,同时针对疾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相
应措施 。
A.
B. C. D. E.
病人治疗 扑杀淘汰病畜 场地消毒 做好个人防护 人群预防接种
(一)管理传染源对牧场、乳厂和屠宰场的牲畜
定期卫生检查。检出的病畜,及时隔离治疗,必 要时宰杀之。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对 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 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皮毛消毒后还应
然而,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 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1、各种饲养动物做为传染源的意义
(1)羊 绵羊、山羊感染率可高达40%以上,既是动物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最危险的传染源。也 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染源。 羊大羊还可由绵羊附睾种布氏菌感染。 患布病的羊最突出的症状是母 羊发生流产,公羊可发生睾丸 炎、精囊炎。
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
(2)牛
☆黄牛、水牛、奶牛、牦牛均易受布病传染,牛
的阳性率可达20%以上,是人间散在性布病的
主要传染源。牛布病通常是由牛种菌引起。
☆布病牛以流产为特征,一般只发生一次流产。
流产犊、胎膜、羊水和胎盘均含有大量的布氏
菌。牛乳也可检出布氏菌。
(3)猪
☆ 猪对布病敏感,感染率在10%。通常由猪种
放臵三个月以上,方准其运出疫区。
(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畜产品的卫生监督,禁 食病畜肉及乳品。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 水源。对与牲畜或畜产品接触密切者,要进行宣 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
(三)保护易感人群及健康家畜。
(四)人、畜进行菌苗免疫。
菌苗免疫
人:
对接触羊、牛、猪、犬等牲畜的饲养员,挤奶员、兽医、 屠宰人员、皮毛加工员及炊事员等,可进行预防接种。人 用19—BA菌苗及104M菌苗,后者效果稍好。
布病是职业病: 养殖、皮毛乳肉加工的从业人员 , 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可能感染布病。 布病是地方病: 有一定的地方性,凡有畜牧业的地 区都可能有布病的存在。
二、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一)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禽、 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鲁氏菌 贮存宿主。
承受反复发作、关节肌肉疼痛、发烧、关节变形,
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殖能力(男性)等现象
如果发病后及时治疗,则大多数病例可以恢复原样。
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有的人体温 呈波浪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 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浪状热。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 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 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骨关节疼痛、肿胀等。发病初期不明显,体温逐渐下降时 骨关节症状相继出现。疼痛或骨关节活动障碍的部位多见 于大关节。 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与防制策略
一、概述
(一)定义: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
菌属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 性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二)命名
该病于19世纪末首先在地中海发现,故称为地中 海热、马耳他热。由于本病发病时出现波状热型, 又称波状热。
为纪念英国学者Bruce在马耳他首次从英军士兵 脾脏中分离到该病的病原体,而将这类疾病命名 为:布鲁氏菌病。
布氏菌引起。猪布病也是以流产为特征。从流 产胎儿、胎盘、羊水,甚至尿液以及公猪的精 液中都能检出布氏菌。 ☆ 在我国猪种布病疫区主要以广西、广东为主。
2、其他家畜、家禽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鹿:鹿对三种布氏菌均敏感,人患布病多由接触病鹿或 吃鹿的生骨髓、生肉而发生,呈散发性。 犬:犬多因吞食羊、牛、猪的流产胎儿和胎盘感染。对 人有一定的致病性。 马属动物:马属动物对布氏菌有相当抵抗力。马布病的 临床特点不是流产而是肩胛隆起部、颈部形成化脓性病 灶。 骆驼:曾从骆驼流产胎儿、阴道分泌物、尿、乳汁中分 离出布氏菌,有人接触骆驼和喝生奶而患布病。 猫:在实验条件下可感染,对人的意义不大。 家禽和鸟类:有实验感染和自然感染的报道,对人的意 义不大。
(2)经消化道感染:
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粘 膜进人机体。
有的人喜喝生奶,吃生奶制品(白油),吃生拌肉 或生肝,吃未熟的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容易 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
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3)经呼吸道感染
常见于吸人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 皮毛加工企业职工易经呼吸道感染。 畜圈内牲畜的活动,尘埃飞扬,易使畜群经呼
(但免疫期均为一年,需每年接种一次,而多次接种又可使 人出现高度皮肤过敏甚至病理改变。一般不主张使用。)
畜
家畜接种后产生的抗体与自然产生的抗体无法 鉴别,给诊断带来困难。
(因此近年仅在北方牧区局部地区使用)
布病总结(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