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及文献复习

合集下载

一例布鲁氏菌症患者的护理

一例布鲁氏菌症患者的护理

潜伏期
1 潜伏期为7~60天,最短仅3日,最长达1年以上。平均2—3周。
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个
月左右,在食品中约能生存2个月。对低温的抵抗力也强,高温、
灭杀
高湿和光照的耐受性不强,对热和消毒剂抵抗力弱。对链霉素、 氯霉素和四环素等均敏感。
摄氏100度的干热条件,7~9分钟可将其杀灭 摄氏80度的湿热条件,6分钟左右 阳光暴晒,10 ~20分钟
葛彩燕.浅谈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控与净化[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04):142.
病种讲解
动物
感 染人 症 状
日 常 注 意
治疗过程
治疗方案
1、发热查因,考虑发热感染可能性大,给予抗病毒、抗癫痫 、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2、给予各项检查,排除病因 3、布鲁氏菌病确诊,给予头孢他啶、多西环素(自备)及利 福平三联抗布鲁氏菌治疗。 4、病人情况稳定,继续联合治疗方案,带药出院,继续治疗
入院检查
虎红平板凝集实验:
WS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病种讲解
邓国华,主编。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8?24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种讲解
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 种人畜共患性疾病
布鲁氏菌病
可累及多个器官组织: 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 系统、心血管系统、呼
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皮肤护理 • 使用退热药后,密切观察降温的效果及其他不良反应
。降温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时立即保温,给予 热饮料。
护理方案
疼痛护理
患者全身关节游走疼痛 1、绝对卧床休息,在病床上加垫一床被子,提高 柔软和舒适度,尽量使患者不受压。 2、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不良刺激, 3、减少患肢活动,协助并指导患者轴线翻身,必 须移动身体时保持舒适体位,嘱家属定时按摩,

布氏杆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布氏杆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布氏杆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赵丽丽;朱洪权;李爱丽;韩英博【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2页(P1029-1030)【作者】赵丽丽;朱洪权;李爱丽;韩英博【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 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 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 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 130041【正文语种】中文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

因头痛、发热伴恶心呕吐10天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10天放羊归来后出现皮肤瘙痒,周身皮肤出现红疹,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体温最高达38.5℃。

颈部发硬,无法转动。

入院查体:体温37.0℃,血压90/60 mm Hg,心率57次/分,皮肤可见红疹,咽部无充血,颈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腹肌无紧张,肝脾未触及,四肢关节无红肿及结节,神清,语利。

眼球运动良好,示齿居中,无口角歪斜,伸舌居中。

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阴性。

双侧病理反射阴性,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头部MR:右侧脑干内多发斑点状长T1长T2信号。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5.8%,淋巴细胞百分比42.0%,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1.3%。

肝功:谷丙转氨酶1397 U/L,谷草转氨酶464 U/L,总蛋白53.3 g/L,白蛋白33.2 g/L,总胆红素29.40μmol/L,直接胆红素7.20μmol/L,间接胆红素22.20μmol/L,碱性磷酸酶171,Y-谷氨酰转肽酶206.0 U/L,胆碱脂酶3604 U/L,总胆汁酸65.7μmol/L,纤维结合蛋白185 mg/L。

心肌酶:乳酸脱氢酶583 U/L,a-羟丁酸脱氢酶303 U/L。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戊型肝炎病毒抗体阴性,血沉2.0 mm,流行性出血热IgG阴性,流行性出血热Ig M弱阳性。

肝胆脾CT提示脾大。

患者为老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头痛伴恶心呕吐,查体可见颈项强直,项强4指,克氏征、布氏征阴性,考虑脑膜炎可能性大。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告及相关文献资料复习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告及相关文献资料复习
1 临床资料
肺部 C’ I未见 异常 。头颅 M I : R: 未见异 常。脑 电图未见异常 。
血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 羊布氏杆菌抗原 11。血标本送 : 6
北京市疾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化验 : 氏杆 菌抗 体 阳性 。诊 断 : 布
患者 。 女性 , 5 , 北 省张 家 1人 , “ 断发 热 2个 o岁 河 2 因 间 1
h 血结核抗体 ( ,P , 一) P D试验 ( ,P A、 I 一)T P HV阴性 。胸片及
抗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内杀伤并释放到血中。 一旦进入血中。 可以感染各种不同的器官, 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病例报道较 少, 现报道 1 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 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 以 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经型布 氏杆菌病 的多种 临床表现 。结果 : 神经型布 氏杆菌病I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 极易误诊 。绪论 : 神经型布 氏杆 菌病 I 临床少见 , 遇到反复波动
性发热 , 合并有 神经 系统症状 、 体征者 , 要详细询问牧区居住史 以及牛羊制品食 用史, 进行必要 的血清学 、 并 病原学检 查 , 以排除 或确诊神经型 布 氏杆菌病。
【 e od 】 B c_i N K yw rs m eos  ̄ _ ns ;
cli B  ̄a eos mcl ls ;
t tt i I m e s
布 氏杆菌病为细胞 内寄 生病 原 菌, 染宿主 后 , 以抵 感 可
抗酸杆菌染色( 。脑脊液生化: 49 m L 。 1 . 一) 糖 .8m o L氯 1 8 / 0 咖 / , L蛋白06昌L 0/。脑脊液压力 1 m H 0 6 m 2 。血沉 2m / 0 9m
布氏杆菌病。给予利福平 60 ̄ d 0n / 联合多西环紊 20 ̄ d 0n / ,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临床资料
患者男 ,2 9岁 ,棉纺厂工人 ,因头痛 1周 ,加重 3 d ,于 2 0 1 3年 3月 2 3日入 院。患者 I周前无 明显诱 因出现头痛 ,头 痛表现为后枕部及眼 眶部持续 性胀痛 ,恶心、呕吐数次,3 d前 出现视物模糊 ,伴有发作性双耳 听力减 退,无法站立及行走 。
未行治疗 ,遂至我 院就诊 。
入院查体:体 温 3 6 . 8℃ ,心率 7 6次/ r a i n ,呼吸 l 9次/ ai r n , 血压 1 0 6 / 7 5 mn l H g ;神志清楚,言语欠流利 ,神经系统查体主 要阳性体征 为双 眼 向左侧凝视伴视力下 降,右侧 鼻唇沟浅 ,伸 舌不能 ,颈抗 4横指,右侧上肢肌 力 3级、下肢肌 力 4级 ,左 侧 上肢肌力 4级 、 下肢肌 力 3级, 左侧 B a b i n s k i 征阳性 , Ke r n i n g 征阳性 。膀胱 区膨 隆 ( 尿 潴 留),肝 、脾未触及 肿大 ,心 、肺
后体温逐渐 降至正常。患者住 院治疗 1 4 d后 ,头痛 不适症状 明
常信 号并有脑膜强化 ( 图 1 )。据 以上证据 ,诊 断更正为 “ 神
经 型布 氏杆菌病 ”,治疗方案调整为多西环素 、利福霉 素及 链 霉素联合抗菌 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 1 5 d后,患者未再发热,无 头痛及其他不适症状,复查腰穿,测脑脊液压力为 2 2 0 r t l t n H 2 0, 脑脊液检测结果:葡萄糖 2 . 7 7 mmo l / L ,脑脊液蛋白 1 3 7 . 5 mg / d l , 氯化物 1 2 0 . 5 mmo l / L,有核 细胞数 3 3 0 ×1 0 个/ L ,单核细 胞 8 0 %, 多核细胞 2 0 %。 患者出院继续 口服药物治疗。 1 个月后复诊,

误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误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㊃论著㊃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鼠李糖乳酸杆菌P r o b i o -M 9对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改善作用的实验研究(202201029)通信作者;甄瑾,E m a i l :z h e n ji n 2006106@126.c o m 误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春 梅1,2,甄 瑾3,晏 燕3,刘 斌3,李 敏3,孙 霞1,3(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40;2.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摘 要:目的 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 ,N B )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反思该病例为何误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 m y o t r o p h i c l a t e r a l s c l e r o s i s ,A L S ),比较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及临床工作当中如何鉴别㊂方法 报告1例误诊为A L S 的N B 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㊂结果 患者58岁男性,诊断为N B ,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好转,右侧近端肢体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左侧近端肌力Ⅴ-级,左侧远端肌力Ⅴ-级,双侧腱反射(+++),双侧B a b i n s k i 征(+)㊂转回当地继续抗布氏杆菌治疗㊂结论 N B 误诊为A L S 的主要原因在于N B 症状体征多不典型,表现多样,颅内感染体征不明显,从而误诊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㊂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中图分类号:R 51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3)12-1101-06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3.12.008Ac a s e o f n e u r o l o g i c a l b r u c e l l o s i sm i s d i a g n o s e da s a m y o t r o ph i c l a t e r a l s c l e r o s i s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 C h u n M e i 1,2,Z h e n J i n 3,Y a nY a n 3,L i uB i n 3,L iM i n 3,S u nX i a1,31.G r a d u a t e s c h o o l ,B a o t o u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B a o t o u 014040,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H o h h o t F i r s tH o s pi t a l ,H o h h o t 010017,C h i n a ;3.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l o g y ,I n n e rM o n g o l i a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P e o p l e 'sH o s pi t a l ,H o h h o t 010017,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e nJ i n ,E m a i l :z h e n ji n 2006106@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f e a t u r e s ,d i a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 (N B ),a n d t o a n a l y z e th ec a u s e so fmi s d i a g n o s i so fN Ba sa m y o t r o p h i c l a t e r a l s c l e r o s i s (A L S ).T oc o m p a r et h ec o mm o n p o i n t s b e t w e e nN Ba n dA L Sa n dh o wt o i d e n t i f yt h e mi n c l i n i c a l w o r k .M 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p a t i e n tw i t hN B m i s d i a g n o s e da sA L Sw e r e r e p o r t e da n da n a l yz e d i n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R e s u l t s A 58-y e a r -o l dm a l e p a t i e n td i a g n o s e d w i t h N Bh a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a l l e v i a t e ds y m p t o m sa f t e r2w e e k so f 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 r i g h t p r o x i m a l l i m bm u s c l e s t r e n g t ho f g r a d eⅤ-,d i s t a lm u s c l e s t r e n g t ho f g r a d eⅣ-,l e f t p r o x i m a lm u s c l e s t r e n gt h o f g r a d eⅤ-,l e f t d i s t a lm u s c l e s t r e n g t h o f g r a d eⅤ-,b i l a t e r a l t e n d o n r e f l e x e s (+++),a n db i l a t e r a l B a b i n s k i 's s i g n (+).H ew a s r e f e r r e db a c kt o t h e l o c a l h o s p i t a l f o r c o n t i n u i n g a n t i -B r u c e l l a t r e a t m e n t .C o n c l u s i o n M i s d i a g n o s i so f N Ba sA L Si s m a i n l y a t t r i b u t e dt ot h ea t y p i c a la n dd i v e r s es y m p t o m sa n ds i g n so fN B ,a n dn o n -s p e c i f i cs i g n so f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i n f e c t i o n ,l e a d i n g t om i s d i a g n o s i s o f o t h e r n e u r o l o gi c a l d i s e a s e s .K E Y W O R D S :b r u c e l l o s i s ;a m y o t r o p h i c l a t e r a l s c l e r o s i s ;p e r i p h e r a l n e r v o u s s ys t e md i s e a s e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 ,N B )是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布氏杆菌病㊂N B 症状体征多不典型,表现多样,确诊较难,易误诊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漏诊㊂现整理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被误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 m y o t r o ph i c l a t e r a l s c l e r o s i s ,A L S )的N B 患者临床资料并查阅学习相关文献,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为日常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8岁,因 右侧肢体无力半年,伴左侧肢体无力3个月 于2021年3月22日就诊㊂患者入院前半年开始右侧肢体无力,走路不稳,经常摔倒,右手持物费力,3个月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有全身肉跳,尚能独立行走,外院多家医院就诊,考虑 A L S 不除外,未予特殊治疗㊂病程中无头晕㊁头痛,无恶心㊁呕吐㊁呃逆,无饮水呛咳㊁吞咽困难,无发热,无关节肌肉疼痛,二便如常㊂神经内科专科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流利,计算力㊁记忆力㊁定向力正常㊂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㊂双手骨间肌㊁大鱼际肌萎缩,右侧为著,见图1㊂全身可见部位不固定肉跳,右侧上下肢近端肌力Ⅳ+级,右侧上下㊃1011㊃‘临床荟萃“ 2023年12月20日第38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D e c e m b e r 20,2023,V o l 38,N o .12肢远端肌力Ⅲ级,左侧上下肢近端肌力Ⅴ-级,左侧上下肢远端肌力Ⅳ+级,肌张力适中,共济运动不可靠,双侧腱反射(+++),双侧H o f f m a n n (-),双侧B a b i n s k i 征(+)㊂双侧深浅感觉及复合感觉正常㊂脑膜刺激征(-)㊂1.2 辅助检查1.2.1 影像检查 头颅MR I 示双侧皮质脊髓束走区,对称性T 2稍高信号,影像科考虑A L S ,见图2㊂1.2.2 神经肌电图检查 针电极肌电图(e l e c t r o m y o g r a p h y,E MG )示:双上下肢被检肌和斜方肌及胸椎旁肌见纤颤和正尖波;轻收缩部分被检肌见运动单位电位(M o t o r u n i t p o t e n t i a l s ,MU P )偏宽大伴或不伴多项电位和不规则波增多,重收缩募集减少㊂神经传导速度(n e r v ec o n d u c t i o nv e l o c i t y,N C V ):双侧正中神经和右侧尺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被检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 o m po u n dm u s c l e a c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l ,C MA P )波幅均降低,部分伴传导速度减慢,左侧尺神经运动传导肘上肘下段传导速度减慢,双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伴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 e n s o r y ne r v ea c t i o n po t e n t i a l ,S N A P )波幅降低㊂运动神经F 波潜伏期正常或延长,部分未引出,胫神经H 反射潜伏期正常范围㊂四肢肌电图提示:①广泛神经源损害肌电图改变,累及上下肢和斜方肌以及胸椎旁肌㊂②双侧正中神经腕部损害㊂E MG :左舌肌㊁右胸锁乳突肌未见自发电位,轻收缩部分MU P 波幅增高,胸锁乳突肌部分MU P 时限增宽,干扰相:混合相㊂舌肌及胸锁乳突肌肌电图示:倾向神经源性病损改变㊂见表1~5㊂图1 患者双手骨间肌㊁大鱼际肌萎缩明显F i g.1 T h e a t r o p h y o f i n t e r o s s e o u sm u s c l e a n d t h e n a rm u s c l e o f b o t hh a n d sw a s o b v i o us 图2 头颅增强M R I +D W I :双侧皮质脊髓束走行区对称性T 2稍高信号F i g.2 C r a n i a l e n h a n c e d M R I +DW I :s l i g h t l y h i g h e r s y mm e t r i cT 2s i g n a l i nb i l a t e r a l c o r t i c o s p i n a l t r a c tw a l k i n g a r e a ㊃2011㊃‘临床荟萃“ 2023年12月20日第38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D e c e m b e r 20,2023,V o l 38,N o .12表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T a b.1 M o t o r n e r v e c o n d u c t i o nv e l o c i t y神经节段潜伏期(m s)时限(m s)波幅(m V)面积(m V m s)速度(m/s)左正中神经腕5.675.630.702.12肘ң腕11.208.000.310.8938.2右正中神经腕9.925.180.160.62肘ң腕19.509.800.020.0521.4左尺神经腕3.174.661.483.30肘下ң腕5.925.381.123.1058.2肘上ң肘下8.925.380.912.8236.7右尺神经腕4.753.920.280.47肘下ң腕8.173.130.250.3641.00肘上ң肘下10.303.000.240.3353.1右腓总神经踝前4.005.750.691.94腓骨小头下ң踝前5.585.720.672.0237.9左胫神经内踝4.174.582.043.81腘窝ң内踝13.605.201.373.4538.2右胫神经内踝3.925.661.263.19腘窝ң内踝12.305.900.841.8342.00表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T a b.2S e n s o r y n e r v e c o n d u c t i o nv e l o c i t y神经刺激部位记录部位潜伏期(m s)时限(m s)波幅(m V)面积(m V/m s)距离(mm)速度(m/s)左正中神经中指腕2.501.472.381.7011546.00右正中神经中指腕2.601.277.364.7512046.20左尺神经小指腕1.831.246.924.059551.80右尺神经小指腕1.931.349.116.7510051.70左腓肠神经跟骨上14c m外踝2.001.3011.807.3911055.00右腓肠神经跟骨上14c m外踝2.201.207.974.9013059.10右腓浅神经腓骨长肌足背1.971.1612.607.539548.30表3 F反应T a b.3Fr e a c t i o n神经刺激部位平均潜伏期(m s)最短潜伏期(m s)最长潜伏期(m s)F游标潜伏期(m s)F-M潜伏期(m s)出现率(%)左正中神经腕29.617.635.729.628.960%右正中神经腕31.331.331.331.330.6100%左尺神经腕30.530.530.530.730100%右尺神经腕N A N A N A17.616.9N A 右腓总神经外踝N A N A N A19.218.5N A 左胫神经内踝41.317.652.948.746.2100%右胫神经内踝47.847.847.847.046.1100%表4 F反射T a b.4 Fr e f l e x神经刺激部位M-潜伏期(m s)H-潜伏期(m s)H-M潜伏期(m s)M波幅(m V)H波幅(m V)H/M幅比左胫神经腘窝6.0029.323.32.610.490.19右胫神经腘窝5.7531.425.63.320.560.17注:H-M潜伏期即H波潜伏期与M波潜伏期的差值㊃3011㊃‘临床荟萃“2023年12月20日第38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23,V o l38,N o.12表5针极肌电图T a b.5 N e e d l e e l e c t r o m y o g r a p h y肌肉名称静息电位插入纤颤正尖束颤轻收缩/平均运动单位时限(m s)多相(%)波幅(μV)重收缩/干扰相波型波幅左胸锁乳突肌----10.1正常2.1部分偏大混合相胸T10椎旁肌++++-左斜方肌-++-10.6正常1.7有桡侧腕屈肌-++++++-未引出右肱二头肌-++++++-15.4正常1.66偏宽单纯相右第一骨间背侧肌-++++++-未引出右骨内侧肌----10.1正常2.86部分偏大混合相右胫骨前肌-++-13.4正常1.37偏宽大单纯相左舌内肌----9.05正常2.12偏宽大混合相右胸锁乳突肌----11.1正常2.74偏宽大混合相注: - 表示被检肌未引出MU P1.2.3血液及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术压力150 mmH2O(1mmH2O=0.098k P a),脑脊液白细胞总数20ˑ106/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比0.75,淋巴细胞占比0.25,单核细胞0,脑脊液蛋白0.63g/L,糖㊁氯化物均正常范围,脑脊液I g A正常,I g M4.05m g/L (参考范围0~1.3m g/L),I g G50.7m g/L(参考范围0~34m g/L),脑脊液革兰染色㊁墨汁染色㊁抗酸染色阴性,细菌培养㊁真菌培养阴性,结核P C R阴性,T O R C H筛查阴性(T O R C H是一组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名称缩写,其中T(T o x o p l a s m a g o n d i i)是弓形体,O(O t h e r s)是其他病原微生物,如梅毒螺旋体㊁带状疱疹病毒㊁细小病毒B19㊁柯萨奇病毒等,R (R u b e l l aV i r u s)是风疹病毒,C(C y t o m e g a l oV i r u s)是巨细胞病毒,H(H e r p e sV i r u s)即是单纯疱疹Ⅰ/Ⅱ型病毒)㊂血及脑脊液水通道蛋白4(a q u a-p o r i n-4,A Q P4)抗体㊁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 y e l i n o l i g o d e n d r o c y t e g l y c o p r o t e i n,MO G)抗体㊁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 l i a l f i b r i l l a r y a c i d i c p r o t e i n,G F A P)抗体㊁抗髓鞘碱性蛋白(m y e l i nb a s i c p r o t e i n,M B P)抗体㊁寡克隆带㊁副肿瘤抗体谱均阴性,风湿免疫疾病相关抗体均阴性㊂甲状腺功能全项正常㊂血维生素B12㊁叶酸正常,血沉㊁C反应蛋白正常㊂血清布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试管凝集试验1ʒ50阳性,脑脊液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示布鲁菌属序列数110,马耳他布鲁菌种18㊂1.3治疗根据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1],给予头孢曲松钠(罗氏芬)2.0g2次/d静脉滴注㊁多西环素注射液0.1g2次/d静脉滴注㊁利福平片0.6g顿服,考虑患者炎性反应明显,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 g静脉滴注㊂1.4临床转归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好转,右侧上下肢近端肢体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Ⅳ-级,左侧上下肢近端肌力Ⅴ级,远端肌力Ⅴ-级,双侧腱反射(+++),双侧B a b i n s k i征(+)㊂转回当地继续抗布氏杆菌治疗㊂2讨论布氏杆菌病是常见的动物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接触患病牛羊等动物,直接进食或被感染的奶制品㊁肉类及通过接触破损的皮肤黏膜继而发生感染[2],在我国内蒙㊁新疆㊁青海㊁宁夏㊁西藏等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发病率较高,其他非牧区省市也有该病散发情况[3]㊂而N B则较为少见,并且累及多系统,具有广泛的临床表现,可发生在感染布氏杆菌病后的任何阶段,可出现躁动㊁肌肉无力㊁定向障碍㊁行为异常㊁肢体僵硬㊁反射减退㊁复视㊁视力模糊㊁共济失调等症状,另外还有脑炎㊁脑膜脑炎㊁神经根炎㊁脊髓炎等神经系统感染表现[4]㊂本例患者在半年前由右侧肢体无力㊁走路不稳发病,且经常摔倒,继而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有全身肉跳,体格检查见双手骨间肌㊁大鱼际肌萎缩,右侧为著,全身部位不固定肉跳,四肢肌力减退,符合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发病特点;同时查体发现患者腱反射活跃,双下肢病理征阳性,定位于椎体束损害,符合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发病特点[5];E MG检查示符合广泛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因此综合分析,符合双侧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受累,头颅MR I检查,见双侧皮质脊髓束走行区对称性T2稍高信号,提示双侧皮质脊髓束受累,该现象最常见于A L S[6],另外双侧皮质脊髓束受累还可见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㊁亚急性联合变性病㊁多系统萎缩及副肿瘤综合征㊁肿瘤化疗后㊁MO G抗体相关疾病等[7-9]㊂本例患者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受累,免疫代谢等相关化验正常,副肿瘤抗体阴性,诊断支持A L S㊂诊断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运动神经元病综合征,腰穿结果显示脑脊液蛋白㊃4011㊃‘临床荟萃“2023年12月20日第38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23,V o l38,N o.12增高,白细胞计数升高,脑脊液I g G㊁I g M升高,提示感染,但脑脊液涂片培养㊁结核P C R㊁病毒学抗体均为阴性㊂另外文献报道N B患者脑脊液布鲁菌培养率很低(5%~30%)[10],大多数N B患者是通过血清学方法诊断,故追问患者病史,得知患者家有养羊史,但否认布氏杆菌感染病史,遂进行脑脊液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11],结果显示有布鲁菌核酸序列,再次追问病史,患者曾在当地疾控中心检测血清布氏杆菌试管凝集试验1ʒ50阳性,当地认为滴度低无需治疗㊂最新诊断标准显示,试管凝集试验滴度为1ʒ100及以上可诊断为布氏杆菌病,或滴度为1ʒ550及以上且患者病程持续1年以上㊁仍有临床症状者亦可诊断为布氏杆菌病[12]㊂综合分析,患者支持N B诊断,给予系统性抗布氏杆菌治疗后患者自述双侧肢体无力较前好转㊂布氏杆菌累及神经系统可见各种各样临床表现及临床综合征,本例患者影像学表现累及双侧皮质脊髓束,查体椎体束损害明显,出现肢体无力,因此易诊断为A L S;但腰穿结果提示有感染,经检查后未找到感染源,经进一步追问患者病史才发现曾感染布鲁菌,但因滴度较低当地医院未按照布病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布氏杆菌治疗,从而随着时间的延长累及到神经系统,造成双侧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受累;在中外文数据库检索平台查阅资料均未找到N B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案例报道,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其机制可能为:布鲁菌通过跨细胞或通过来自外周循环受感染的白细胞( 特洛伊木马 机制)[13]穿过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造成颅内感染,累及到运动神经元[14]㊂N B感染患者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较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更常见,且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受累严重;周围神经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四肢末端对称性或者不对性麻木㊁感觉过敏㊁感觉异常如发凉㊁烧灼感等,肢体腱反射减退及消失,肢体无力,瘫痪及肌肉萎缩等[15],电生理改变即有脱髓鞘损害,也可有轴索损害[16-17]㊂本例患者肌肉萎缩㊁肉跳,肌电图示失神经支配,并伴有双侧正中神经损害,感觉运动均受累,提示周围神经病变,符合布氏杆菌周围神经损害表现[18-19]㊂诊断N B后早期要给予足量足疗程联合抗布氏杆菌治疗,对于病程长㊁炎症反应重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㊂A t a等[20]报道1例年轻男性N B患者,表现为急性发作的恶心㊁呕吐㊁关节痛㊁腹痛㊁发热和体重减轻㊁步态共济失调等,尽管使用了适当的抗生素,但病情恶化,并出现了谵妄和定向力障碍,脑脊液蛋白增高㊁糖降低㊁淋巴细胞增多,MR I显示脑内弥漫性脱髓鞘,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后临床㊁生化和放射学恢复迅速㊂这提示我们病情重㊁免疫反应明显的患者在足量使用抗菌药物后疾病仍得不到控制的,使用激素冲击治疗可能增加患者获益[21-23]㊂由于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可不具有典型性,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诊断较难,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导致治疗延误㊁加重病情,甚至给患者带来终身残疾㊂这就需要我们广大医务人员提高警惕,对于来自布氏杆菌病流行的地区的患者应结合实际考虑是否排除布氏菌病,必要时可以按照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给予抗布氏杆菌病治疗,以求早诊断㊁早治疗,为患者及其家庭减少负担[24-25]㊂参考文献:[1]张文宏,张跃新.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35(12):705-710.[2]J i a n g H,O'C a l l a g h a n D,D i n g J B.B r u c e l l o s i si n C h i n a:H i s t o r y,p r o g r e s s a n d c h a l l e n g e[J].I n f e c t D i s P o v e r t y,2020,9(1):55.[3] P a p p a sG,P a p a d i m i t r i o u P,A k r i t i d i s N,e ta l.T h e n e wg l o b a lm a p o f h u m a nb r u c e l l o s i s[J].L a n c e t I n f e c tD i s,2006,6(2):91-99.[4] P a t r aS,K a l w a j eE s h w a r a V,P a iA R,e t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c l i n i c a l,d i a g n o s t i c fe a t u r e s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o u t c o m e o f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Ac a s e s e r i e s a n d r e v i e wo f l i t e r a t u r e.I n t[J]N e u r o s c i,2022,132(11):1080-1090.[5]周如梦,卢祖能.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诊疗思路[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2):279-282.[6] V a z q u e z-C o s t aJ F,M a z o n M,C a r r e r e s-P o l oJ,e ta l.B r a i ns i g n a l i n t e n s i t y c h a n g e sa sb i o m a r k e r s i na m y o t r o p h i c l a t e r a ls c l e r o s i s[J].A c t aN e u r o l S c a n d,2018,137(2):262-271.[7]王瑞莉,冯金平,隋玲玲,等.肌萎缩侧索硬化三例误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4):284-287.[8] T a n M B,M c a d o r y L E.C a p e c i t a b i n e-i n d u c e dl e u k o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i n v o l v i n g t h e b i l a t e r a l c o r t i c o s p i n a l t r a c t s[J].JR a d i o l C a s eR e p,2016,10(3):1-10.[9] M a s t r a n g e l o V,A s i o l i GM,F o s c h i M,e t a l.B i l a t e r a le x t e n s i v e c o r t i c o s p i n a l t r a c t l e s i o n s i n MO G a n t i b o d y-a s s o c i a t e dd i s e a s e[J].N e u r o l o g y,2020,95(14):648-649.[10]袁剑颖.基于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研究与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8.000080.[11] N a d e r iH,S h e y b a n iF,P a r s a A,e ta l.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R e p o r t o f54c a s e s[J].T r o p M e dH e a l t h,2022,50(1):77.[12]董益闻,郭文洁.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控策略[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4):19.[13]S t r i c k l a n d A B,S h i M.M e c h a n i s m so ff u n g a l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J].C e l lM o l L i f eS c i,2021,78(7):3219-3238.[14] M i r a g l i aM C,R o d r i g u e zAM,B a r r i o n u e v oP,e t a l.B r u c e l l aa b o r t u st r a v e r s e sb r a i n m i c r o v a s c u l a re n d o t h e l i a lc e l l su s i n gi n f e c t e d m o n o c y t e sa sat r o j a n h o r s e[J].F r o n tC e l lI n f e c tM i c r o b i o l,2018,8:200.[15] T a j e r i a n A,S o f i a n M,Z a r i n f a r N,e t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㊃5011㊃‘临床荟萃“2023年12月20日第38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23,V o l38,N o.12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a nd t re a t m e n t of 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m e t a-a n a l y s i s[J].I n t JN e u r o s c i,2022: 1-11.[16] D a r W,W a n i M,M i r F,e ta l.I s o l a t e d 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l i n i c a l a nd l a b o r a t o r y fe a t u r e s[J].A c t aN e u r o lB e l g,2022,122(6):1469-1475.[17] G u v e n T,U g u r l u K,E r g o n u l O,e ta l.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C l i n i c a l a n dd i a g n o s t i c f e a t u r e s[J].C l i nI n f e c tD i s,2013,56(10):1407-1412.[18] Z h e n g N,W a n g W,Z h a n g J T,e t a l.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J].I n tJN e u r o s c i,2018,128(1):55-62.[19] K i z i l k i l i cO,C a l l i C.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J].N e u r o i m a g i n g C l i nN A m,2011,21(4):927-937.[20] A t aF,Y o u s a fZ,S h a r i f MK,e ta l.D e m y e l i n a t i n g s t e r o i d-r e s p o n s i v e 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J].B M JC a s eR e p,2020,13(3): e233798.[21] D h a r D,J a i p u r i a r R S,M o n d a l M S,e t a l.P e d i a t r i c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A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w i t hc a s er e p o r t[J] T r o p P e d i a t r,2022,69(1):f m a d004.[22] Y a m o u tB I,M a s s o u hJ,H u s h a y m i I,e t a l.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p r e s e n t i n g a sl o n g i t u d i n a l l y e x t e n s i v et r a n s v e r s e m y e l i t i s:Ac a s e r e p o r ta n dr e v i e w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J].M u l tS c l e rR e l a tD i s o r d,2020;40:101947.[23] L i uY,G uY.C a s e r e p o r t:Ac a s e o f a b r u p t s t r o k e a s t h e f i r s ts y m p t o mo f n e u r o b r u c e l l o s i s[J].F r o n tN e u r o l,2023,22;14: 1066042.[24] D e a nA S,C r u m p L,G r e t e rH,e t a l.C l i n i c a l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o fh u m a nb r u c e l l o s i s: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P L o SN e g lT r o p D i s,2012,6(12):e1929. [25]王丹,赵世刚.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与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7,33(10):927-932.收稿日期:2022-09-19编辑:刘铭㊃6011㊃‘临床荟萃“2023年12月20日第38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23,V o l38,N o.12。

1例布氏杆菌病分析

1例布氏杆菌病分析

1例布氏杆菌病分析关键词: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医学诊断;误诊原因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左侧阴囊肿痛伴发热3天入院。

患者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阴囊肿大,有坠胀痛,发热,自测体温约39℃,影像学检查无心肺异常,临床予以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无脓尿、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伴腹部坠胀痛。

查体:T38.5℃ ,BP 130/80mmHg,心电图、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胸片均显示正常,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阴囊左侧肿大,左侧睾丸及附睾增大、变硬,有压痛感。

右侧睾丸未见异常。

睾丸彩超示左侧附睾、睾丸炎,左侧鞘膜积液。

初步诊断为左侧睾丸、附睾炎。

临床予以患者行抗炎、对症治疗后效果不佳,体温仍在37.9℃-39.3℃之间波动,且热型不规则,3次血培养未发现细菌生长,病人左睾丸肿痛感略有减轻,后临床改用头孢哌酮钠,静脉点滴,病人体温波动在37.6℃-38.2℃之间,于住院第10日体温再次回升至37.7℃-38.9℃之间,发热时病情加重,精神不佳,体温恢复正常后精神恢复,遂至上级医院诊治。

40天后来院复查,再次追问病史得知患者于半年前就职于当地屠宰场,与羊有密切接触史,经血清凝集试验诊断为“布氏杆菌病”,后予以链霉菌与利福平药物治疗后,住院30d左睾肿胀消退,精神逐渐好转,但夜间仍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3℃以下,改用利福平与新诺明进行治疗,于住院48d后精神恢复,体温回落至正常范围,继续使用利福平与新诺明治疗,出院6个月后复查显示布氏杆菌呈阴性。

2、讨论布氏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牛、羊、猪等牲畜最易感染,易引起母畜传染性流产[1]。

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均可被感染。

布氏杆菌分为羊、猪、绵羊、鼠及犬布氏杆菌6种,许多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都可成为布氏杆菌的宿主,国内最流行是羊、牛、猪三种布氏杆菌,我国北方主要以羊为主要传染源,南方则以猪为主要传染源。

人与家畜接触、服用污染的奶及畜肉,或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患者的发病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2]。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菌病 (brucellosis,布病 ),又称马耳他热、波状热,是 一种由布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人畜共患变态反应性传染病 [1], 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导致骨关节、肌肉、神经及脾脏等多组织 器官受累。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为布鲁菌侵袭椎体或椎间盘 时 所 引 起 的 并 发 症,该 病 在 我 国 发 病 率 较 低,国 内 外 文 献 也 较 少 报 道,其 临 床 表 现 和 影 像 学 结 果 与 脊 柱 结 核 颇 为 相 似。 现将笔者科室收治的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1 例报道如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年第 18 卷第 18 期
191
·病例报告·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刘政 1,李宏伟 2*
(1.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3;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202 医院骨科,辽宁 沈阳 110003)
摘要: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变态反应性传染病,病菌主要由羊、牛等携带。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是其骨 关节系统并发症之一,为布氏杆菌侵袭椎体或椎间盘引起感染所造成的脊椎炎症性疾病。目前国内外文献对此病报道均较少,极易误 诊为脊柱结核或强直性脊柱炎,从而导致病情延误,严重者出现脓肿压迫脊髓、神经造成瘫痪,本文报告作者所在骨科 1 例腰椎布氏 杆菌性脊柱炎误诊为腰椎结核的患者,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脊柱炎;布鲁菌病;腰椎;误诊;马耳他热 中图分类号:r593.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18.101 本文引用格式:刘政 , 李宏伟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18):191,194.
1 病例资料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分析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已成为临床医学中备受关注的领域。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涉及脑和脊髓的严重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

本文将对一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问题。

1. 病例背景本病例涉及一名35岁的女性患者,她于近期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部强直等症状。

患者没有明显的基础疾病史,但她最近曾前往一个高感染率地区旅行。

这一背景信息引发了医生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怀疑。

2. 临床表现2.1 头痛患者的头痛是最突出的症状之一。

这种头痛通常呈剧烈的搏动性质,伴随着明显的颅内高压症状,如恶心和呕吐。

头痛通常出现在清晨,因为在躺卧位时颅内压力升高。

2.2 发热患者的体温升高,最高达到39°C以上。

高热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表现之一,表明身体正在抵抗感染。

2.3 颈部强直颈部强直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典型症状之一。

患者通常无法将下巴贴近胸部,颈部肌肉变得僵硬,这是由于脑脊液受到感染引起的。

3. 诊断和实验室检查为了确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医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3.1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键步骤。

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质浓度升高,糖浓度降低,这些都是感染性脑脊液炎的典型表现。

3.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显示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此外,医生还进行了病原体检测,最终确定了感染的病因。

3.3 影像学检查为了排除其他可能性,医生还进行了头部CT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MRI)。

这些检查未显示明显的结构性异常,但有助于确定感染的范围和程度。

4. 确定病因在这一病例中,经过一系列实验室检查,最终确定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因是病毒性脑膜炎。

这种感染通常由脑膜炎病毒引起,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5. 治疗一旦确定了病因,患者立即开始接受治疗。

布氏杆菌性脊椎炎误诊病例1例并文献回顾

布氏杆菌性脊椎炎误诊病例1例并文献回顾

布氏杆菌性脊椎炎误诊病例1例并文献回顾发表时间:2017-10-30T16:28:34.91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作者:叶自力肖丹赖伟强[导读] 患者男,49岁,广东人,屠宰业工人,因“反复胸腰部酸痛1月余”于2015年05月13日步行方式入院。

1,2,△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骨科(广东惠州,516001)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广东人,屠宰业工人,因“反复胸腰部酸痛1月余”于2015年05月13日步行方式入院。

因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腰部酸软不适,偶有疼痛,程度轻微,四肢感觉无异常,无踩棉花感,间中夜间有潮热、盗汗,干咳,无咳嗽,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自行予外用药治疗后稍好转。

1月余来症状反复,遂到外院行胸腰椎CT检查示:胸8、胸9椎体骨质破坏伴椎旁软组织密度影,不除外椎体结核并冷脓肿形成,建议行胸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查体无明确阳性体征。

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122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0.800,淋巴细胞百分比 0.147。

ESR 65.0mm/h。

结明试验阴性。

肿瘤4项示:铁蛋白 1352.80ng/mL,余阴性。

综合生化示:LDL 4.14mmol/L,总胆固醇 6.43mmol/L,ADA 23U/L。

2015.5.14胸椎MRI示:胸6、8-10椎体与椎旁软组织、胸8/9、9/10椎间盘异常改变,考虑胸椎结核。

2015.5.15胸椎CT示:胸8、9椎体骨质破坏,考虑结核,注意胸8/9椎间盘受累。

2015.5.15胸椎组织病理回报示:特殊染色,抗酸染色(+)(见成团杆菌散在分布),PAS(-),六胺银(-),结合临床,符合胸椎结核。

2015.5.16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3℃;2015.5.23血培养回报示:马耳他布鲁氏细菌生长。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考虑诊断为:胸椎结核合并布氏杆菌病,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抗结核、抗布氏杆菌治疗,治疗2月后,患者胸背痛加剧,2015.7.22复查胸椎MRI增强:胸6、8-10椎体结核伴椎旁脓肿形成,胸8/9、胸9/10椎间盘受累,范围较前(2015-5-13MR)增大。

中枢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中枢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50期 101作者简介:李婷(1993-),女,内蒙古医科大学2017级在读研究生;通讯作者*:张哲林。

·综述·中枢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李婷,张哲林*(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摘要:布氏杆菌病,又称波状热,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每年新发病例超过50万,而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布氏杆菌病是其罕见切严重的并发症,可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常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工作者对中枢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认识及诊疗,现将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特点综述如下。

关键词:中枢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代谢组学中图分类号:R794.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50.047本文引用格式:李婷,张哲林. 中枢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0):101-102.0 引言人类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疾病;在世界,其主要流行在地中海、东欧、美国南部和中部、亚洲、非洲地区[1];在我国,以内蒙古自治区、吉林、黑龙江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为高发地区[2];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羊,其次是牛,人们通常通过与患畜直接接触或服用受污染的牛奶及畜肉,或吸入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膜等途径而感染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可侵犯人体多个系统,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即引起中枢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且无明显的神经系统体征,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导致诊疗不及时从而遗留不同程度的机体功能障碍,给人类健康问题带来严峻的挑战。

1 发病机制布鲁氏菌在体内迅速横跨粘膜上皮层,并被粘膜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吞噬,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其大量繁殖致吞噬细胞破裂,细菌进入淋巴液和血循环至全身;布氏杆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提出的有细菌的直接作用、炎性因子的作用和脱髓鞘免疫病理过程[3]。

布氏杆菌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布氏杆菌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布氏杆菌感染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刘端;刘秀;刘暴;宋晓军;郑月宏【摘要】Infected aortic aneurysm (IAA)are very rare,and those caused byBrucella are extremely rare.Theconventional treatment forIAA is wide debridement of necrotic tissue, establishment ofvascular bypass, and perioperative antibiotic treatment. But in recent years,much evidence showed thatendovascular treatmentswere gradually appliedas alternatives to open surgery, and the treatments have goodoutcomes.Tosummarizeour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endovascular repairfor infected abdominal aorta aneurysm, we reported a case of a 76-year-old male patientand reviewed the articles concerning this disease. The patient had noprimitive infectious source (area), and mainlypresented fever, abdominal pulsatile mass and waist and abdomen pain. Preoperative peripheral blood culture suggestedBrucellainfection,anddoxycycline treatmentwas effective. CTangiographydisplayed a pseudoaneurysm of thedistal abdominal aorta.After admission, he underwent endovascular repairtreatment followed bysensitive antibiotictherapy,and thenwas followedup regularly.We also reviewed other cases in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data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nendovascular treatmentforBrucella-relat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that is,endovascularrepair of coated stent graft combined with antibiotic therapy. The patientwas followed up for 4 months, and he has normal vital signs at the end of follow-up. On thecondition of strict preoperative blood pressureand infection control, and postoperativelong-termantibiotic therapy,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s a feasible approach to treatBrucella-caused IAA.%感染性动脉瘤较为罕见,而布氏杆菌感染引起腹主动脉瘤极为罕见。

布氏杆菌病的治疗论文

布氏杆菌病的治疗论文

布氏杆菌病的治疗论文章节一:简介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布氏杆菌引起,可损害人类及多种动物的免疫系统。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给人类和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本章将介绍布氏杆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章节二: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布氏杆菌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药物包括多西环素、链霉素、喹诺酮类药物等。

药物治疗可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减轻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由于布氏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与耐药性变化较大,对于不同地区和物种的布氏杆菌菌株,药物选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

章节三:辅助治疗布氏杆菌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治疗也非常重要。

辅助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补充充足的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此外,患者还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以及纠正并发症如关节炎、心内膜炎等。

章节四:预防与控制预防与控制是防止布氏杆菌病传播和减少感染的重要措施。

针对人群,建议加强与牲畜接触的个人防护,如戴手套、口罩、饮食用具分开等。

对于患有布氏杆菌病的动物,应及时隔离和进行治疗。

此外,相关的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也需要加强,减少动物间和人与动物之间的接触机会。

总结:综上所述,药物治疗是布氏杆菌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药物选择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

同时,辅助治疗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包括休息、饮食调理、补充充足的营养等。

预防与控制是防止布氏杆菌病传播和减少感染的重要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动物隔离和治疗等。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提高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效果和预防策略。

在布氏杆菌病的治疗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考虑使用。

其中,免疫治疗是一项重要的策略。

由于布氏杆菌感染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因此免疫调节剂的使用可以帮助调整患者的免疫反应,减轻病情。

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γ-干扰素、利妥昔单抗等。

1例神经布鲁杆菌病的诊断体会及临床分析

1例神经布鲁杆菌病的诊断体会及临床分析
/ , 分 呼吸 2 2次/ 。右 颌 下 可 触 及 一 肿 大 的 淋 巴 分 结 , 圆形 , 呈 活动 度好 , 1c 约 m×1c m大 小 。脾 肋下 约 7c 。余 内科 系统 查 体 未 见 异 常 。神 经 系统 查 m
好转 , 无发 热 ,O天后 复查 腰 穿 : 2 脑脊 液 外 观无 色 透
自服 去痛 片后 头痛 能 暂 时缓 解 。病 程 中伴恶 心 , 呕
吐数 次 , 呕吐呈非 喷射 性 , 呕吐物 为 胃内容物 。 同时
出现腹泻 , 水 样 便 。 于人 院前 1 为 0天 出现 视 物 双 影, 以左 视时 明显 。偶 有头 晕 。病 中伴 发热 ( 波动 于 3 . —3 .  ̄ 间 ) 7 5 8 5C之 持续 3—4日 自行 退 热 . 当地 在
(. 1吉林 大学第一 医院 神 经科 , 吉林 长春 102 ) 30 1
神经 布鲁杆 菌病是 布鲁杆 菌病 (rcls ) bueoi 的神 ls
经 系统并发 症 , 近年布 鲁杆菌病 的发病率 有所 上升 ,
窝 )脾 内多 发异 常信 号 , 虑 为钙 化 灶 。双 侧 胸 腔 , 考
体: 神情语 明 , 眼各 方 向运 动灵 活 , 眼外 展受 限 , 右 左 双侧瞳孔 等大 同 圆直径 3m 角 膜反 射及 对 光反 射 m,
灵敏 , 眼底可 窥及 双侧 视 乳 头 水 肿 , 缘 模 糊 , 边 以左
年 1 0月 3 1日病 情 好 转 出院 , 其 继 续 口服抗 炎 药 嘱 物 , 当地 防疫站 继续 治疗 , 到 随 横 指 , 氏征 阳性 。辅 助 检查 : 克 血常规 : 白细胞 3 0 ×l9L 红 细胞 4 3 .3 O/ , .4×1 L 0/, 血红蛋 白 16gL 铁 代 谢 : 8w o L 9 7—3 ) 0 / , 铁 nl ( . / 0;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
国 张蓓琳 周春奎 (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二部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 神经型 〔中图分类号〕 R7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2)23-5328-02;doi: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23. 127
牛建平等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1 例 第 23 期
杆菌病”。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治疗。3 d 后病情明显好 转,无发热,神志 清。复 查 血 常 规 及 凝 血 常 规,血 小 板、凝 血 等
·5329·
各项指标均好转。患者家属要求出院。嘱患者继续按原剂量 口服该药治疗。出院后随诊。
图 1 入院后 3 d 头部 MRI
通讯作者: 周春奎( 1962-) ,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脑血管病与痴呆研究。
第一作者: 牛建平( 1987-) ,男,硕士,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研究。
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存在。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 径约 3. 0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可动,双侧病理征阴性。 项强 4 横 指,克 氏 征 阳 性。实 验 室 检 查: 血 常 规 示 白 细 胞 9. 67 × 109 / L,中 性 粒 细 胞 百 分 比 80. 64% ,血 小 板 66. 00 × 109 / L,血 钠 176 mmol / L,血 氯 127. 5 mmol / L,尿 素 氮 16. 7 mmol / L,肌酐 170 mmol / L。腰 穿 脑 脊 液 ( CSF) : 无 色 透 明,压力120 mmH2 O,白 细 胞 7 × 106 / L,蛋 白 1 768 mg / dl,糖 4. 7 mmol / L,氯 115. 0 mmol / L。血 氨 19 mg / dl,凝 血 因 子 Ⅱ、 Ⅶ、Ⅹ活性降低,凝血因子Ⅴ活性升高。影像学: 头部 MRI 示双 侧丘脑外缘,胼胝体压部见斑片状及斑点状异常信号,T1W 呈 等或稍低信号,T2W 及 FLAIR 呈稍高信号( 见图 1) 。肺部 CT 示左肺上叶及 双 肺 下 叶 见 片 状 及 条 索 状 高 密 度 影,边 缘 稍 模 糊。双侧胸 腔 胸 膜 增 厚。 诊 断 为“脑 炎、肺 部 感 染 ”。 给 予 脱 水、稳定细胞膜、抗病毒、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支持及对症 治疗。患者 仍 持 续 高 热。血 小 板 呈 进 行 性 下 降,凝 血 功 能 异 常,肝功呈持续性损伤改变。入院后 3 d 查布氏杆菌血清凝集 试验效价 1∶ 200( ) 。血氨 19 mg / dl。更正诊断“神经型布氏

布氏菌

布氏菌

主要辅助检查
ANCA:阴性,免疫全套:阴性; ASO/AF/CRP正常 肌电图:双下肢神经元性损害(L4、L5、 S1) 腰椎核磁(2011-2-21):T9-11椎体水平 髓内可见条索样异常信号,边缘模糊,无 明显强化 诱发电位:T12以上至双顶皮层感觉通路障 碍
主要辅助检查
腰穿:压力230mmH2O,微黄色透明 脑脊液常规:潘氏实验(++),细胞总数 310/ul,WBC300/ul,多核20%,单核80% 脑脊液生化: CL113mmol/L,Glu3.1mmol/L(血糖 7.06mmol/L),偏低;蛋白166mg/dl 24小时鞘内合成率147.63,偏高,寡克隆 带阳性,脑脊液涂片(—)
㈢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 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特 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初 或夏秋之间,与羊的产羔季节有关。 患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体后,中性多核粒细 胞首先出现,被吞噬的牛型细菌可部分被杀死, 但羊型菌不易被杀。 存活的布鲁菌随淋巴液到达到局部淋巴结。根据 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侵入菌的数量及毒力,病菌或 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中生长繁殖而形成感 染灶。 当病菌增殖达到相当数量后,即冲破淋巴结屏障 而侵入血循环,此时可出现菌血症、毒血症等一 系列症状。
布氏杆菌肉芽肿
关于布氏杆菌
布鲁菌为一不活动、微小 的多形球状杆菌,革兰氏 染色阴性,无芽胞形成。 该菌对光、热、常用化学 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 照射10~20分钟、湿热 60℃10~20分钟、3%漂 白粉澄清液等数分钟即可 将其杀灭。 布氏杆菌在外界环境的生 活力较强,在干燥土壤、 皮毛和乳类制品中可生存 数周至数月,在水中可生 存5日至4个月。

1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高颅内压患者的护理

1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高颅内压患者的护理

1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高颅内压患者的护理布鲁氏菌病(又称布病、马尔他热、地中海弛张热、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人类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体液(羊、牛、山羊、猪等)或食用未经高温消毒的牛奶和奶酪等获病[1]。

该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是布氏杆菌病少见的并发症,Seidel 等[2]报道约有 4%~13%的布氏杆菌病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当颅内压持续增高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和病理改变。

如缺血、脑水肿、脑疝以及胃肠功能紊乱、肺水肿等。

本科与2022年9月23日收治1名经型布氏杆菌病高颅内压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对预后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1.1患者女性,28岁,主诉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后枕部至腰部阵发性胀痛刺痛,低头时疼痛明显;2周前开始出现双眼水平方向视物成双;伴视物模糊、恶心、畏光,无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有病羊接触史,现病史:患者神志清楚,对答切题,颜面浮肿,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体温:36.4 ℃,脉搏: 82 次/分,呼吸: 20 次/分,血压: 122 / 68 mmHg。

查体:脑膜刺激征(+):颈抵抗,颏胸距2横指,双侧克氏征(+),莱米特征(+)。

阳性资料:NGS病原学全套检查,提示布鲁氏菌属(+),腰穿脑脊液压力375mmH2O,脑脊液生化:葡萄糖1.7mmol/L↓、脑脊液蛋白588mg/L↑、腺苷脱氨酶5.7U/L↑;人布氏杆菌抗体(1:1600)阳性+、直接胆红素10.1μmol/L↑、谷丙转氨酶203U/L↑、谷草转氨酶81U/L↑,钾2.95mmol/L↓,血红蛋白113g/L↓、红细胞压积33%↓,持续心电监测,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律齐;持续鼻导管吸氧2升/分;留置浅静脉留置针;抬高床头15-3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讨论一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讨论一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讨论一例一、临床资料1.病历摘要•基本信息:徐XX,男,38岁•主诉:头晕头痛10天,意识障碍18小时•现病史: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无肢体活动异常,无视物旋转,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予药物静滴(具体不详)后症状较前略有改善。

18小时前晨起后予家中突发倒地,呼之不应,意识不清,但可见肢体自发活动,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遂送至当地医院急诊,行头颅CT、头颅DWI均未见明显异常,检查途中曾出现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为非喷射性呕吐,予“甘露醇、硝普钠、地西泮”等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为进一步诊治转至我院急诊,查体温为38.5℃,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PCT不高。

急诊以“意识障碍待查”收住。

发病来,食纳可,夜休可,大小便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否认慢性病史;否认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外伤及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8.3℃,脉搏101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51/97mmHg。

浅昏迷,GCS评分5分,颈稍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可见自主活动,右侧肢体坠落试验阳性,肌力0级,双侧巴氏征及等位征阴性。

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尿常规:未见异常;✓粪常规:未见异常;✓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电解质:血钠 129mmol/L;✓凝血功能:未见异常;✓PCT:正常;✓CRP:正常;✓内毒素+真菌D葡聚糖+GM试验: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DWI:未见明显异常。

2.初步诊断:意识障碍待查:颅内感染?急性脑血管病?脑脊髓炎?二、讨论与分析1.病例特点分析:•中年男性,急性起病;•表现为头晕、头痛,突发意识丧失,伴发热;•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提示体温38.3℃,浅昏迷,GCS评分5分,颈稍韧,右侧肢体肌力0级;•辅助检查提示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头颅CT+DWI未见明显异常。

布鲁氏杆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布鲁氏杆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布鲁氏杆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摘要】目的提高对非疫区布鲁氏菌病的认识与诊断水平。

方法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8月收治的1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以“布鲁氏菌、布氏杆菌”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检索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医学数据库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并结合检索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女患,44岁,以头痛为首发表现,后出现咳嗽及发热就诊。

初诊为沙门氏菌感染,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患者发热高峰值逐渐下降,病程期间出现腰背部疼痛,行血培养及骨髓培养明确诊断为布鲁氏菌病。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结论布鲁氏菌病起病及临床特征表现形式多样,对于临床特征表现不典型,特别是此病散发及发病率低的地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认识,避免漏诊及误诊。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散发地区临床医师【中图分类号】R5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51-02Brucellosis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WANG Li,ZHANG Jian-yong,CHEN Ling(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unyi 563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diagnosis of brucellosis in non-epidemic areas. Method Analyse a brucellosis patient admitted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on August 2013 and a pply ‘Brucellosis,Brucella’ as key words to retrieve related literatures in Pubmed,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service system (SINOMED) and VIP information resources system. Results A 44-year-old female patient who presented headache as initial complaint, following fever and cough symptoms. Primary diagnosis was Salmonella infe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treatment, the peak of fever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appeared lumbar back pain .Then blood and bone marrow culture confirmed brucellosi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report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brucellosis showed an upward tendency. Conclusion Varied from theonset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brucellosis, especially in the area with low morbidity, improve the diagnosis , meanwhile avoid misdiagnoses and ignoring typical symptomsis important for clinicians.【key words】 Brucellosis clinical features low morbidity clinicians布鲁氏菌病,又称波状热、地中海弛张热或马尔地热,简称布病[1]。

布氏杆菌脑膜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布氏杆菌脑膜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布氏杆菌脑膜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张玉和;杨海明;周春菊;赵顺英【期刊名称】《医药前沿》【年(卷),期】2011(001)011【摘要】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布氏杆菌脑膜炎患儿1例.患儿,男,14岁.因"间断发热、头痛16d"入院.家中养猪、羊,但否认密切接触.回顾性分析该患儿临床资料.检索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儿为亚急性病程,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示W B C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血清布氏杆菌抗体阳性,凝集效价为1:160.经利福平、多西环素和头孢曲松钠三联抗生素治疗,2周后脑脊液恢复正常.出院后继续口服多西环素、利福平8周,恢复良好.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儿童布氏杆菌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成人,以急性脑膜炎/脑膜脑炎为主.布氏杆菌脑膜炎为亚急性病程,脑脊液改变与结核性脑膜炎类似,临床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本病的治疗目前主张3种抗生素联合治疗,应选用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药物,总疗程不短于8周.结论对于儿童诊断不明的脑膜炎/脑膜脑炎,尤其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类似者,应考虑布氏杆菌脑膜炎,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行血清凝集试验和脑脊液培养,以早期确诊.【总页数】3页(P3-5)【作者】张玉和;杨海明;周春菊;赵顺英【作者单位】北京市仁和医院儿科,102600;北京市儿童医院呼吸科,100045;北京市儿童医院病理科,100045;北京市儿童医院呼吸科,1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9.3【相关文献】1.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告及相关文献资料复习 [J], 王海鹏;李冬华;蒋初明2.儿童布氏杆菌脑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J], 齐建光;苏惠兰;邵光亮;杜军保3.非牧区的潜藏杀手-以头痛、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李美锡;宋秀娟;许艳秋;檀国军;郭力;邓晓红;刘会佳;王慧词;李令令4.布氏杆菌病致脊髓压迫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史颖;金鑫;李强;王德超;苏立凯5.颈椎布氏杆菌脊柱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胡光亮;王子健;王莹;张延辉;李罡;李静;王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及文献复习
摘要为提高对中枢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对1例中枢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进行报道。

患者有可疑布氏杆菌接触史,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及病原学检查等,可确诊为中枢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经系统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随访1个月无复发。

布氏杆菌病累及神经系统,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无特殊表现,不明原因神经系统损害时应考虑到本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预后较好。

关键词中枢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血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农民,主因双下肢无力半月,加重伴双上肢无力3 d 于2016年9月28日入院。

患者入院前半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伴腰骶部疼痛,当时尚可独立行走但感费力,上肢持物正常,无头晕、头痛,无言语不清,无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未经治疗症状逐渐加重。

入院前3 d出现双上肢无力,持物困难,下肢无法站立,活动时腰骶部疼痛加剧,夜间出汗較多。

自发病以来排尿费力,大便困难。

入院前4个月起间断发热,最高体温38.5℃,每次持续3~4 d,伴多汗、乏力。

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1年。

家中无饲养牛羊史,有多次食用不熟牛羊肉及奶制品史,无结核及传染病接触史。

内科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阳性体征。

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高级皮层共能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0.3 cm,光敏,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侧听力正常;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四肢肌张力偏低,四肢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双侧Hoffmann征(+);深浅感觉正常,无明显感觉平面;颈软,克氏征(-),布氏征(-)。

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感染疾病筛查、自身免疫、肿瘤标志物、甲功无异常。

血常规:血小板65×109/L↓,白细胞10.4×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1.7%↑;C反应蛋白:43.3 mg/L↑。

骨髓穿刺:①血小板减少症;②骨髓感染倾向。

2次血培养:疑似布鲁菌属。

布氏杆菌血清凝集实验为1∶160(+)。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180 mm H2O
(1 mm H2O=0.0098 kPa=9.8 Pa),常规:白细胞(WBC)15×106/L
(0~5×106/L),以白细胞为主,生化:糖、氯化物、蛋白均正常,细胞学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颈椎+胸椎核磁共振(MR):颈髓及胸髓无明显异常。

颅脑MR:陈旧性脑梗死。

腰椎MR:腰髓无异常。

强化腰椎MR:腰髓无强化,L4~S1椎体斑片状强化,T12~S2椎体水平硬膜条形强化,考虑炎性病变。

治疗经过:入院第2天,患者体温呈波状热,最高39.5℃,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

给予甲强龙、营养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请感染疾病科会诊,给予多西环素0.2 g,q.12 h.,联合左氧氟沙星0.6 g ,q.d.,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双上肢肌力恢复至5级,双下肢肌力5-级,体温正常,患者出院后一直口服多西环素0.1 g, b.i.d.,未再发热,四肢活动自如,仍有腰骶部疼痛,1个月后因腰痛去上级医院治疗失联。

2 讨论
布氏杆菌病是目前最常见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之一[1],主要表现有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肝肾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受损等[2]。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畜,进食感染的肉类、乳制品,或经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3],在我国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正在向河北、山东省等非牧区扩散,呈散发性,临床表现与牧区相比无特殊。

有研究表明[4]该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一方面作为细胞因子或内毒素直接或间接对神经组织产生作用,另一方面参与免疫病理机制,如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和小胶质细胞。

患者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有腰骶、颈肩部多处疼痛,病前数月即有间断发热史,伴多汗、乏力,定性诊断首先考虑感染性可能大。

患者呈波状热,有可疑布氏杆菌接触史,结合血小板减少、炎性指标异常,骨髓象提示感染,血培养疑似布鲁菌属,血清布氏杆菌抗体(+),MRI增强示椎体、硬膜异常强化符合布氏杆菌病脊柱炎改变,故布氏杆菌感染诊断明确。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神经系统损害可发生在该病任何阶段,可以是布氏杆菌病首发或唯一症状,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比例约为1∶1[5]。

中枢型布氏杆菌病脑脊液改变早期表现为类病毒性脑膜炎,晚期或严重期呈类结核性或细菌性脑膜炎表现[6-8]。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影像学大多无特异性改变,部分呈炎性表现,MRI增强扫描表现为肉芽肿或脑脊膜、周围血管间隙、腰骶神经根的异常强化,也有患者表现脑白质或血管改变,也可无影像异常表现[7,9-11],本例患者表现为四肢无力,结合神经系统查体阳性体征及大小便障碍,定位在中枢神经系统,纵向定位在脊髓侧索皮质脊髓束受损,横向定位于颈髓,脊髓无影像学异常表现,脑脊液白细胞轻度升高,符合中枢神经型布氏杆菌病诊断。

布氏杆菌主要为胞内寄生菌,但很多药物难以进入细胞内,导致难根治易复发,治疗上应选择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及细胞内作用的抗菌药物[8,12]。

目前临床上多以多西环素0.1 g,2次/d,和利福平0.6~0.9 g,1次/d,为基础用药,疗程6周,联合氨基糖苷类或者头孢、喹诺酮类中的1种,3种抗生素联合治疗[9]。

神经型布菌病确诊后及时抗感染治疗,大多预后良好,临床症状和脑脊液决定治疗时间[13-16]。

临床工作中,很多布氏杆菌病患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或唯一临床表现,无明确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接触史,容易
漏诊、误诊。

此病早期积极规范治疗预后良好,因此要求医务工作者以后如遇到不明原因神经症状时不要忘记本病,避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 王传清,李星.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和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中国动物检疫,2009,26(6):63-65.
[2] Kizilkilic O,Calli C.Neurobrucellosis.Neuroimage Clin N Am,2011,21(4):927-937.
[3] Skalsky K,Yahav D,Bishara J,et al.Treatment of human brucellosi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BMJ,2008,336(7646):701-704.
[4] Seidel G,Pardo CA,Newman-Toker D,et al.Neurobrucellosis presenting as leukoencephalopathy:the role of cytotoxic T lymphocytes.Arch Pathol Lab Med,2003,127(9):374-377.
[5] Baykal T,Baygutalq F,Senel K,et al.Spastic paraparesis and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a patient with neurobrucellosis.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2012,25(3):157-159.
[6] A1-Sous MW,Bohlega S,A1-Kawi MZ,et al.Neurobrucellois clinical and nerroimaging correlation.AJNR Am J Neuoraiol,2004,25(3):395-401.
[7] Kang GL,Gunaseelan L,Abbas KM.Epidemiological modeling of Bovine Brucellosis in India // Proc IEEE Int Conf Big Data,2015:6-10.
[8] 任彩云,赵世刚,张哲林,等.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研究进展.临床荟萃,2015,30(2):235-237
[9] 丛琳,刘鹏,潘钰.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1):3-5.
[10] 曲长春,武坤莎,钱起龙,等.利福霉素钠联合多西环素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疗效观察.传染病信息,2006,19(4):214-216.
[11] 王海鹏,李冬华,蒋初明.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告及相关文献资料复习.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
[12] 郭燕军,易立,刘磊,等. 神经布氏杆菌病三例并文献复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1):49-51.
[13] 周治清,颜小华,袁松松,等. 儿童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重庆医学,2015(14):2015-2016.
[14] 呂斌,田成林,于生元,等. 4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5(2):164-167.
[15] 苏毅鹏,董晓梦,胡耀芝,等.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8):213-214.
[16] 王勤周,宋晓莲,王胜军,等. 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10):898-8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