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布氏杆菌病的表现_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头痛等位发作 Basser曾报道过一种4岁以下儿童的发作性疾患,称为良性阵发性眩晕;表现为完全正常的儿童突然出现恐慌,抱着父母或醉酒样摇晃,面色苍白,常有呕吐。随访研究这些病人大多数发展成偏头痛。所谓前庭性美尼尔病也可能是偏头痛的一种亚型。Harker随访了38例诊断为前庭性美尼尔病病人,结果发现仅有8例发展成美尼尔病,其余大多数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偏头痛标准。

钙通道基因突变及其他偏头痛综合征 随着FH M和发作性共济失调22异常电阈钙通道基因的发现,其它钙通道基因的突变已被作为其它偏头痛综合征、特别是基底动脉性偏头痛的候选基因。钙通道在其传导性和闸门机制中显著不同。大多数神经元有不同功能和药理特征的几种亚型。有缺陷的钙通道可解释偏头痛发作性抑制传播时细胞外钾离子的局部集结,钙进入神经元,钾被排出。由于内耳离子通道对保持富含钾的内淋巴及神经元的兴奋是关键性的,脑和内耳共有的缺陷的离子通道可导致可逆性毛细胞除极化,从而引起听觉和前庭症状。头痛可能是这种代谢异常的最终表现。

(王学峰摘 沈鼎烈校)

079 帕金森病病因的新线索 [英]/Stone M …∥Science121998,280122031

帕金森病(PD)的病因不明。目前一个日本研究小组似乎已经发现了导致PD发病的重大线索。该小组在去年报道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基因,命名为Parkin。这一基因突变造成了一种罕见的PD遗传方式,并可能为研究PD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

Parkin蛋白的结构与细胞中的蛋白降解结构相关联,由此推测具有异常Parkin蛋白的细胞可能会导致毒性蛋白的积累。这一发现非常重要。是否非遗传性PD同样存在Parkin基因的缺陷?为了寻找这一新基因,他们研究了一种多在青少年期发病的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少年型PD(AR2J P)。

几年前,该小组将AR2J P基因定位在第6号染色体的长臂。在最近的研究中,他们应用定位克隆的方法来定位Parkin。它是一个巨基因,有500000多个核苷酸,是已知的仅次于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的第二大致病基因,它在黑质活性极高。但因有大片段的丢失,在AR2J P病人的脑中可能不具有生理功能。

不久该小组发现,Parkin蛋白是目前所知最奇特的蛋白,其结构有一部分象ubiquitin。它运送有缺陷的或者是已失活的蛋白到蛋白体,再将其分解。Parkin蛋白中ubiquitin样结构的缺陷可能会破坏蛋白的降解,导致毒性蛋白的积累。Parkin蛋白中也有一个锌指结构,这一结构通常存在于调节基因表达的蛋白中。

Parkin的发现可能有助于揭示更为常见的非遗传性PD的病因。在这类病人的黑质细胞间散布着lewy体(嗜酸性包涵体)积聚蛋白,但AR2J P病人并不存在lewy体。这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的差异也并不能排除其中的关联。在非遗传性PD,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环境因素可能改变着Parkin的形态。

(王 建摘 刘焯霖校)

080 中枢神经系统布氏杆菌病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英]/Akdeniz H…∥J Infect121998,36 (3)12297~3011

布氏杆菌病的神经系统表现是常见的,但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则属罕见。作者报告了5 (男3,女2)例神经布氏杆菌病。3例为布氏杆菌脑膜脑炎,1例为多神经根神经炎和1例脊髓炎并面神经麻痹。5例病人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①从血、骨髓或脑脊液(CSF)中分离出布氏杆菌,和/或标准凝集试验阳性,和/或C oomb 试验阳性滴度(≥1∶160,并随着症状出现其滴度呈4倍增高);②CSF布氏杆菌抗体阳性;③CSF分析显示淋巴细胞和蛋白含量升高,而CSF和血浆葡萄糖比率降低。5例均有暴露于感染可能的来源病史,其中3例具有脑膜脑炎的特征,有明显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其中1例EEG呈灶性慢波,1例累及外展神经,椎间盘明显缩小,并伴有慢性脊柱炎。排除结核杆

菌、真菌、疱疹病毒和沙门氏菌感染、弓形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压迫性脊髓病和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

全部病例均应用3种药物联合治疗,其中强力霉素和利福平为必用药,另在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链霉素和C o2T rim oxazole中任选1种,慢性布氏杆菌病脑膜脑炎型短期(8周)加用类固醇,疗程视病情而异。布氏杆菌病的神经学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7%~10%。究其原因可归于两种:一是与发生在急性期的中毒2发热症状有关;另与实际的侵害及病原体在C NS中的部位有关。由于细菌寄宿于细胞内和C NS中,故完全杀死细菌较难,复发的可能性较大,需要联合用药。上述药物均有较强的细胞内和C NS 渗透作用,联合应用可发生协同作用。

(王好善摘 王全晖校)

081 抑郁症与29年内脑卒中死亡危险增加[英]/Evers on S A…∥Arch Intern Med121998, 158(10)121133~11381

目前,关于心理因素对脑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所产生的潜在作用了解甚少。本文通过对社区居民29年随访,评价了抑郁症与脑卒中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病人和方法 于1965年,对加利福尼亚州阿拉美达市起初无脑卒中,年龄为16~94岁的6676名社区人群进行了研究。其中男性占4518%,白种人占7911%。获得研究对象的接受教育、饮酒、吸烟、体重、高血压和糖尿病史等有关资料。用人群抑郁量表对上述人员进行抑郁症情况问卷调查,把得分≥5分定为存在抑郁症。对所有人员进行29年随访(至1994年止),对死亡者查清死亡原因。

结果 在调查的6676名人员中,用人群抑郁量表调查得分≥5分的抑郁症状者969例(1415%)。29年随访期中,因脑卒中死亡者169例,其中≥5分抑郁症状者39例(4%),无抑郁症状者130例(213%)。校准年龄、性别和种族因素后,脑卒中死亡危险性增加与抑郁症状明显相关(P<01006);校准患者受教育程度、饮酒、吸烟、体重指数、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因素后,脑卒中死亡危险与抑郁症状仍明显相关(P<0102)。在随访期间,抑郁症状和一些危险因素随时间迁移而变化时,脑卒中死亡危险与抑郁症状仍存在与上述相似的相关倾向。

讨论 人群基础的研究表明,抑郁症状与脑卒中死亡率之间明显相关。起初存在≥5项抑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其29年随访期死亡危险超过50%。

(周向东摘 何宏文校)

082 高龄痴呆症局部脑血流与脑脊液的氨基酸分析 [日]/大石 实…∥脑と神经12 1998,50(11)121018~10211

高龄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氨基酸与痴呆症的相关关系引人注目。作者对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慢性大量饮酒者进行氙CT局部脑血流检查与脑脊液氨基酸测定。

方法 观察:①血管性痴呆12例,平均年龄(62±8)岁,平均患病时间(312±214)年;②阿尔茨海默病12例,平均年龄(63±9)岁,平均患病时间(217±119)年;③慢性大量饮酒者12例,平均年龄(59±8)岁,平均饮酒史(2117±612)年,平均饮酒量按日本酒换算每日(418±111)合;④对照组12例,平均年龄(61±9)岁。各组局部脑血流用氙CT测定,以30%氙气体3分钟内吸入,连续记录呼气中的标准浓度,经安西医学AZ700图像处理。早晨空腹采取脑脊液与血浆,用SR L依赖性日立高速氨基酸分析仪(L28500A型)进行23种氨基酸分析,经t检验处理。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管性痴呆组大脑皮质、额叶白质、丘脑、尾状核、壳核的血流量明显低下,脑脊液α2氨基酪酸、谷氨酰胺酸浓度明显增高。阿尔茨海默病额叶、顶叶、颞叶皮质、额叶白质血流量明显低下,脑脊液腺嘌呤明显增加。慢性大量饮酒组大脑皮质、丘脑、壳核血流量明显低下,脑脊液尿素、腺嘌呤、甘氨酸浓度明显增高。其他氨基酸浓度没有显著差异。

讨论 本文血管性痴呆者大脑皮质血流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