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弱视中的验光配镜原则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斜视与弱视精品医学课件
治疗方法的选择与评估
01
评估病情
医生需对患者的斜视类型、程度 、原因等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最
佳治疗方法。
03
治疗流程
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 的治疗计划,包括治疗方法、治
疗时间、治疗费用等。
02
考虑因素
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考虑患者的年 龄、病情、身体状况、经济能力
等因素。
04
定期随访
治疗后,医生会定期随访患者, 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非手术治疗方法
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
药物治疗
通过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减 轻斜视症状。
使用肉毒杆菌毒素、肾上腺素等药物,减 弱或加强眼外肌的力量,改善斜视症状。
视觉训练
非手术治疗效果
通过特定的眼肌训练,增强眼外肌的力量 ,提高眼球运动的稳定性,从而改善斜视 症状。
部分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方法改善斜视 症状,但效果可能较慢且不稳定。
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适应症
斜视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符合 手术指征者。
手术原理
通过调整眼外肌的长度,改变眼球的 牵拉力量,从而消除或减轻斜视症状 。
手术方法
根据斜视类型和程度,可选择单眼或 双眼手术,包括直肌后徙、直肌缩短 、上下直肌加强等。
手术治疗效果
大多数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部分 患者可能仍需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 辅助视力。
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05
斜视与弱视的预防与保 健
斜视的预防与保健
定期眼科检查
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 及时发现斜视问题。
矫正屈光不正
及时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 ,以减轻眼部疲劳和不适。
最新弱视的验光配镜PPT课件
❖ (2)年龄 6 岁 验光 +5.0DS 配镜 +4.0DS
❖ (3)年龄 5 岁 验光 +5.0DS^+1.25DC*90 配镜 +3.50DS^+1.0DC*90
❖ (4) 若年龄< 4岁,阿托品散瞳验光,其远视度数<+2.50DS 者,一般不予配镜,可随访观察。
❖ 2、高度远视
配镜原则
❖ 最好配两副眼镜,足矫镜用以训练时戴和近用;平时戴镜度 数则以扣除相关年龄的生理远视度数来配。 如:
❖ 2、年龄 6岁
验光 +8.50DS 配镜 +8.0DS或+8.50DS
❖ 3、年龄4~5岁 验光 +8.0^+1.0*90 配镜+7.50DS^+0.75DC*90或
+8.0DS^+0.75DC*90
配镜原则
三、伴外斜视的弱视
❖ 学龄前儿童,如远视度≤+2.50D,且对视力影响不 大,可暂不配镜。超过+2.50D时应获得最后矫正视 力较低度数处方,但一般减少不超过1/3。如果屈光 不正为近视性,按散瞳验光结果给镜。
查结果适当 减远视度数,应该在保证斜视度数不增加的前 提下减少远视度数。
谢谢
配镜原则
❖ 3、屈光参差
❖ 两眼眼球相差在3.0DS以上,或者散光相差> 2.0DC,则应认为有屈光参差。 ❖ 配镜时原则上两眼度数不能相差3.0DS以上,否则易因双眼像差明显而不
适应。 如: ❖ (1)验光:右眼 +2.0DS 左眼 +5.50DS^+0.75*90
配镜:①右眼 +1.0DS 左眼 +4.0^+0.50*90 或② 右眼 平光(遮盖) 左眼 +5.0^+0.50*90
❖ (3)年龄 5 岁 验光 +5.0DS^+1.25DC*90 配镜 +3.50DS^+1.0DC*90
❖ (4) 若年龄< 4岁,阿托品散瞳验光,其远视度数<+2.50DS 者,一般不予配镜,可随访观察。
❖ 2、高度远视
配镜原则
❖ 最好配两副眼镜,足矫镜用以训练时戴和近用;平时戴镜度 数则以扣除相关年龄的生理远视度数来配。 如:
❖ 2、年龄 6岁
验光 +8.50DS 配镜 +8.0DS或+8.50DS
❖ 3、年龄4~5岁 验光 +8.0^+1.0*90 配镜+7.50DS^+0.75DC*90或
+8.0DS^+0.75DC*90
配镜原则
三、伴外斜视的弱视
❖ 学龄前儿童,如远视度≤+2.50D,且对视力影响不 大,可暂不配镜。超过+2.50D时应获得最后矫正视 力较低度数处方,但一般减少不超过1/3。如果屈光 不正为近视性,按散瞳验光结果给镜。
查结果适当 减远视度数,应该在保证斜视度数不增加的前 提下减少远视度数。
谢谢
配镜原则
❖ 3、屈光参差
❖ 两眼眼球相差在3.0DS以上,或者散光相差> 2.0DC,则应认为有屈光参差。 ❖ 配镜时原则上两眼度数不能相差3.0DS以上,否则易因双眼像差明显而不
适应。 如: ❖ (1)验光:右眼 +2.0DS 左眼 +5.50DS^+0.75*90
配镜:①右眼 +1.0DS 左眼 +4.0^+0.50*90 或② 右眼 平光(遮盖) 左眼 +5.0^+0.50*90
斜视与弱视整理课件ppt
22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治疗方法
1、矫正屈光不正 2、治疗弱视 3、手术治疗: 斜视角已稳定或非手术治疗后仍
偏斜 ➢ 内斜: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 ➢ 外斜:外直肌后退,内直肌缩短
23
什么是斜视???
眼睛歪 了呗☺
2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基本概念
➢ 斜视:双眼注视物体时,物像不同时落在 双眼的黄斑中心凹上,即一眼注视 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
3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治疗
戴镜,手术
无 病因治疗,神经营养
三棱镜,手术
26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麻痹性斜视(右内直肌麻痹),右眼内转运动受限
第二斜视角
第பைடு நூலகம்斜视角
麻痹性斜视(右眼外直肌麻痹),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共同性斜视
特点 无器质性障碍 无运动障碍 第一、二斜视角相等 无复视,无代偿性头位
发病机制 不清楚 与解剖、调节、神经支配等因素有关
分类 据偏斜的方向 : 内斜,外斜,上斜
19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治疗方法
1、矫正屈光不正 2、治疗弱视 3、手术治疗: 斜视角已稳定或非手术治疗后仍
偏斜 ➢ 内斜: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 ➢ 外斜:外直肌后退,内直肌缩短
23
什么是斜视???
眼睛歪 了呗☺
2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基本概念
➢ 斜视:双眼注视物体时,物像不同时落在 双眼的黄斑中心凹上,即一眼注视 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
3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治疗
戴镜,手术
无 病因治疗,神经营养
三棱镜,手术
26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麻痹性斜视(右内直肌麻痹),右眼内转运动受限
第二斜视角
第பைடு நூலகம்斜视角
麻痹性斜视(右眼外直肌麻痹),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共同性斜视
特点 无器质性障碍 无运动障碍 第一、二斜视角相等 无复视,无代偿性头位
发病机制 不清楚 与解剖、调节、神经支配等因素有关
分类 据偏斜的方向 : 内斜,外斜,上斜
19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斜视与弱视-视光PPT课件
3.双眼同时视:两眼能同时以黄斑中心凹注视同一个物像。这是正常双眼视觉形成必须 具备的最基本条件。
4.融合力:双眼有正常的融合力及融合范围,能将落在视网膜非对应点的物像通过知觉和 运动性的融合调整到对应点上,这样物像才能被大脑感知为同一物体。能产生知觉融合的 条件是,两眼所接受的物像大小差异要在5%以下,其形状、明暗、颜色等方面要相似,差 异在5%以上则中枢无法融合,必然产生单眼抑制。
(二)屈光参差性弱视
常为单眼性,因双眼屈光度相 差大,双眼黄斑所形成的物像 大小、清晰度不等,大脑难以 或无法融合两眼物像,而对屈 光度大一侧眼产生抑制。多为 中心凹注视或旁中心凹注视, 预后较好。一般双眼球镜度相 差≥2.50D,柱镜度≥1.0D。
(三)屈光不正性弱视
常为双眼性,一般发生于没有 及时戴镜矫正的高度屈光不正(远 视≥3D、近视≥-6D、散光≥2D), 是因为黄斑没得到清晰的形觉影像 刺激,发育障碍导致的弱视,预后 最好的一种弱视。
(3)机械性 外伤眼眶骨折引起眼外肌嵌塞;网脱手术外加压,环扎带 及周围组织粘连。
2、临床表现
(1)斜视:如外直肌麻痹,眼球向内侧斜 (2)眼球运动障碍:如外直肌麻痹,眼球不能外转 (3)第二斜角大于第一斜角 (4)复视 (5)代偿头位,避开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消除复视
斜视的检查
斜视的检查主要是在与正常眼位的比较中判断眼球位置及运动的异常,同时要了 解这种异常对双眼视觉带来的影响。
笫三级:立体知觉,也称立体视:由于正常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的不同,造成左右眼视网膜上
的物像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平差异,即双眼视差,这种视差是产生立体视觉的基础,Panum对应感觉区 内,存在轻微视差的物像刺激双眼视网膜对应点,由此大脑产生对该物体三维空间的立体形状及判断 其位置远近距离关系的感知能力。是最高级别的双眼视觉。
4.融合力:双眼有正常的融合力及融合范围,能将落在视网膜非对应点的物像通过知觉和 运动性的融合调整到对应点上,这样物像才能被大脑感知为同一物体。能产生知觉融合的 条件是,两眼所接受的物像大小差异要在5%以下,其形状、明暗、颜色等方面要相似,差 异在5%以上则中枢无法融合,必然产生单眼抑制。
(二)屈光参差性弱视
常为单眼性,因双眼屈光度相 差大,双眼黄斑所形成的物像 大小、清晰度不等,大脑难以 或无法融合两眼物像,而对屈 光度大一侧眼产生抑制。多为 中心凹注视或旁中心凹注视, 预后较好。一般双眼球镜度相 差≥2.50D,柱镜度≥1.0D。
(三)屈光不正性弱视
常为双眼性,一般发生于没有 及时戴镜矫正的高度屈光不正(远 视≥3D、近视≥-6D、散光≥2D), 是因为黄斑没得到清晰的形觉影像 刺激,发育障碍导致的弱视,预后 最好的一种弱视。
(3)机械性 外伤眼眶骨折引起眼外肌嵌塞;网脱手术外加压,环扎带 及周围组织粘连。
2、临床表现
(1)斜视:如外直肌麻痹,眼球向内侧斜 (2)眼球运动障碍:如外直肌麻痹,眼球不能外转 (3)第二斜角大于第一斜角 (4)复视 (5)代偿头位,避开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消除复视
斜视的检查
斜视的检查主要是在与正常眼位的比较中判断眼球位置及运动的异常,同时要了 解这种异常对双眼视觉带来的影响。
笫三级:立体知觉,也称立体视:由于正常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的不同,造成左右眼视网膜上
的物像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平差异,即双眼视差,这种视差是产生立体视觉的基础,Panum对应感觉区 内,存在轻微视差的物像刺激双眼视网膜对应点,由此大脑产生对该物体三维空间的立体形状及判断 其位置远近距离关系的感知能力。是最高级别的双眼视觉。
斜视与弱视ppt课件
的眼位偏斜,如遮盖单眼出现眼位偏斜,去遮盖 后偏斜眼立刻恢复正位。
视 网 膜 对 应 点
双眼视觉的产生是由于两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有共 同视觉方向,在两眼黄斑周围视网膜上有许多成对 的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点,称为视网膜对应点
复视(diplopia) 视混淆 抑制(suppression) 异常视网膜对应(ARC) 偏心注视 弱视
1. 复视:两眼的中心凹接受不同的像,无法将其融合成 单一像,同一物体从而出现双重像,称为复视。
同时知觉 双眼能同时见到两个不同画面的图
像
一级视功能
融合
双眼能将部份相同部份不同的图像
看成为一个图像 二级视功能
立体视觉 双眼能将两个分离的(具有视差的)
完全相同的图像综合成一个具有立
体感的图像 三级视功能
双眼视力比较接近 双眼正位 正常视网膜对应 视觉中枢融合功能正常 正常的双眼协调运动 眼外肌功能正常
二. 斜视的定性和定量检查 (1)遮盖试验(cover test):
A.交替遮盖试验 B.遮盖-去遮盖试验: (2)角膜映光法:
(3)遮盖+三棱镜法(定量) 1弧度约等于1.7△ 。
(4)同视机检查法: (5)复视试验:
首先确定复视像性质,是水平还是垂直、是 交叉还是同侧的;寻找复视像偏离最大的方向; 周边物像属于麻痹眼。
第一节
概述
Kappa角:为瞳孔中线与视轴(注视目标与黄斑中 心凹连线)的夹角。
单眼运动:遮蔽一眼观察到的另一眼的眼球运动, 内转为眼球向内运动,外转为眼球向外的运动,上 转为眼球向上的运动,下转为眼球向下的运动。
双眼同向运动:双眼同时向相同方向的运动。
双眼异向运动:双眼同时向相反方向的运动。包括 集合和分开。
视 网 膜 对 应 点
双眼视觉的产生是由于两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有共 同视觉方向,在两眼黄斑周围视网膜上有许多成对 的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点,称为视网膜对应点
复视(diplopia) 视混淆 抑制(suppression) 异常视网膜对应(ARC) 偏心注视 弱视
1. 复视:两眼的中心凹接受不同的像,无法将其融合成 单一像,同一物体从而出现双重像,称为复视。
同时知觉 双眼能同时见到两个不同画面的图
像
一级视功能
融合
双眼能将部份相同部份不同的图像
看成为一个图像 二级视功能
立体视觉 双眼能将两个分离的(具有视差的)
完全相同的图像综合成一个具有立
体感的图像 三级视功能
双眼视力比较接近 双眼正位 正常视网膜对应 视觉中枢融合功能正常 正常的双眼协调运动 眼外肌功能正常
二. 斜视的定性和定量检查 (1)遮盖试验(cover test):
A.交替遮盖试验 B.遮盖-去遮盖试验: (2)角膜映光法:
(3)遮盖+三棱镜法(定量) 1弧度约等于1.7△ 。
(4)同视机检查法: (5)复视试验:
首先确定复视像性质,是水平还是垂直、是 交叉还是同侧的;寻找复视像偏离最大的方向; 周边物像属于麻痹眼。
第一节
概述
Kappa角:为瞳孔中线与视轴(注视目标与黄斑中 心凹连线)的夹角。
单眼运动:遮蔽一眼观察到的另一眼的眼球运动, 内转为眼球向内运动,外转为眼球向外的运动,上 转为眼球向上的运动,下转为眼球向下的运动。
双眼同向运动:双眼同时向相同方向的运动。
双眼异向运动:双眼同时向相反方向的运动。包括 集合和分开。
视光学与斜视弱视介绍PPT课件-图文
被动治疗方法
传统遮盖疗法 遮盖键眼,训练弱视眼 全天遮盖full-time 部分时间遮盖part-time 短小遮盖minimun
压抑疗法
光学药物压抑疗法 压抑健眼 药物压抑疗法 睫状肌麻痹剂 散瞳 塑料薄膜压抑疗法 压抑健眼
弱视治疗(3)
旁中心注视治疗方法 后像疗法 用特制视镜炫耀中心窝外视网膜,黑斑保护中心窝,后像出
分类:内斜、外斜、性垂直斜
视少见。
共同性内斜视
调节性内斜视: a.2-5岁发病; b.中度远视 c.早期为间歇性 d. AC/A正常。
共同性内斜视 comitant esotropia
非调节性内斜视:与屈光调节没有关系 后者包括:先天性内斜视 基本型内斜 视 近距离内斜视
共同性内斜视的诊断:
配镜原则: 1. 最低度数, 2.矫正视力达到正常水平。
治疗方法
假性近视:睫状肌麻痹剂, 用眼卫生 真性近视:光学矫正 框架眼镜 角膜接触镜:
视野大,外观漂亮。适用高度近视、屈光参差、 特殊职业。缺点:可能感染。
1.RK手术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 30-40年代日本学者佐腾切内皮面 70年代苏联学者Fyodorov切角膜前层,不伤 及内皮
屈光检查方法(1)
主观检查法 :又称为显然验光法,插片法。适应 症:40岁以上的患者。
第二云雾法,适应症:远视或远视散光患者,高 度远视镜片,逐渐降低远视的度数,直至最佳视 力。
屈光检查法(2)
客观检查法 :睫状肌麻痹,客观准确 适应症:年幼儿童 具体方法: 检影法 电脑验光仪。
治疗原则
眼的调节
各种距离的物象都能够聚焦在视网膜 上
自动调整屈光能力的功能称为调节功 能(accommodation)。
斜视弱视中的验光配镜原则PPT课件
AC/A率小 屈光不正类型与远、近视力的关系与成人有别
3
影响眼屈光的因素
解剖结构
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 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晶体前、后表面弯曲度、 晶体前、后位置等,前五项为屈光要素
4
调节
出生4~6个月后视网膜模糊物像刺激产生调节
5
屈光要素与年龄
眼前后轴长度(年龄↑、长度↑) 角膜曲率(年龄↑、曲率↓) 前房深度(年龄↑、深度↑) 晶体厚度(年龄↑、长度↑) 屈光指数(年龄↑、屈光指数↑)
20
不同年龄段的调节近点
Sheard
Duane
Donders
年龄
近点
近点
负球镜
(岁) (单眼)
(双眼) (双眼)
平均范围
平均值 平均值
10
13.4(11.1~15.7)
12.0
14.0
15
12.3(10.1~14.5)
11.0
12.0
20 9.0
11.2(8.9~13.4)
10.0
Jackson
负球镜 (单眼)
0.01~0.02 0.02~0.05 0.06~0.10 0.10~0.15 0.20~0.25
0.5 0.7
0.8 1.0
24
各年龄段最佳矫正远视力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1.0的检出率
3岁儿童:61.3% 4岁儿童:73.5% 5岁儿童:80.4% 6岁儿童:95.6%
25
视力与屈光状态
年龄 裸眼视力
- 1.46D
对小儿而言,正视眼并不是其正常屈光状态
15
生理远视
4岁 5岁 6岁 7岁
+2.19 ±0.40D +2.17 ±0.44D +1.65 ±0.45D +1.40 ±0.59D
3
影响眼屈光的因素
解剖结构
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 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晶体前、后表面弯曲度、 晶体前、后位置等,前五项为屈光要素
4
调节
出生4~6个月后视网膜模糊物像刺激产生调节
5
屈光要素与年龄
眼前后轴长度(年龄↑、长度↑) 角膜曲率(年龄↑、曲率↓) 前房深度(年龄↑、深度↑) 晶体厚度(年龄↑、长度↑) 屈光指数(年龄↑、屈光指数↑)
20
不同年龄段的调节近点
Sheard
Duane
Donders
年龄
近点
近点
负球镜
(岁) (单眼)
(双眼) (双眼)
平均范围
平均值 平均值
10
13.4(11.1~15.7)
12.0
14.0
15
12.3(10.1~14.5)
11.0
12.0
20 9.0
11.2(8.9~13.4)
10.0
Jackson
负球镜 (单眼)
0.01~0.02 0.02~0.05 0.06~0.10 0.10~0.15 0.20~0.25
0.5 0.7
0.8 1.0
24
各年龄段最佳矫正远视力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1.0的检出率
3岁儿童:61.3% 4岁儿童:73.5% 5岁儿童:80.4% 6岁儿童:95.6%
25
视力与屈光状态
年龄 裸眼视力
- 1.46D
对小儿而言,正视眼并不是其正常屈光状态
15
生理远视
4岁 5岁 6岁 7岁
+2.19 ±0.40D +2.17 ±0.44D +1.65 ±0.45D +1.40 ±0.59D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PPT课件
斜视临床检查法
双眼注视时,一眼眼位偏斜称为斜视 (strabismus). 一. 斜视的检查(Examinaton of strabismus) 1. 病史(history):家族史,发病年龄,发生类 型,偏斜类型,注视性质,治疗史等。 2. 一般情况:偏斜方向和程度,眼裂大小等
3. 视力检查visual acuity: 4. 屈光检查refractive examination: 5. 斜视的定性和定量检查(Quantitative examination of strabismus) (1)遮盖试验(cover test): A.交替遮盖试验: B.遮盖-去遮盖试验: (2)角膜映光法:
上方肌内旋,下方肌外旋
六个诊断眼位
协同肌和拮抗肌 单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还有其它眼 外肌来协助完成,起协助作用的眼外肌,称协 同肌。 如垂直注视时,上直肌和下斜肌是使眼球向上 运动的协同肌。 眼外肌的运动尚需相互制约,以免超出所需要 的运动范围,相互制约的眼外肌称为拮抗肌。 如同一眼内转或外向同一方向共同运动时,使双眼 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称为配偶肌。
非共同性
发病 骤然
共同性
逐渐进展 无受限 两个斜视角相等 无
眼球运动 向麻痹肌运动方向受限 斜视角 复视 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有
代偿头位
有
无
第一斜视角:健眼注视目标,斜眼的偏斜度。 第二斜视角:斜眼注视目标,健眼的偏斜度。
非共同性斜视
主要指麻痹性斜视(少数痉挛性), 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 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眼外肌麻痹 所致的眼位偏斜。
完全相同的图像综合成一个具有立 体感的图像 三级视功能
产生双眼视觉的基本条件
双眼视力比较接近
斜视与弱视-精品医学课件
药物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法
斜视手术
通过手术矫正斜视,使两眼能够同时看到同一个物体。
弱视手术
通过手术来改善弱视眼睛的视力,如视网膜剥离术、眼外肌手术等。
手术治疗方法
通过术后康复训练,可以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视力。
术后康复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巩固疗效
术后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弱视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筛查在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
公共卫生政策在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眼保健教育,提高公众对斜视与弱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政府应提供经济支持,帮助那些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治疗的斜视与弱视患者。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免费的眼科检查和斜视与弱视的预防、控制服务。
社会心理因素对斜视与弱视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当一只眼睛的视力低于另一只眼睛时,大脑可能会抑制视力较差的眼睛的信号,导致弱视。在这种情况下,大脑可能会试图通过将视线方向偏离来弥补这种视力差异,从而导致斜视。此外,弱视还可能导致眼球肌肉萎缩和眼球变形,进而加重斜视症状。
总结词
斜视与弱视的关联
02
斜视与弱视的病因学
屈光不正
斜视患者中,屈光不正是一个常见的原因。特别是对于儿童,如果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可能因为视觉模糊而出现斜视。
03
斜视与弱视的诊断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视力情况、家族病史等。
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视力状况。
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斜视。
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判断斜视的类型和程度。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有复视现象,进一步了解斜视的情况。
斜视的诊断流程
视力检查
非手术治疗方法
斜视手术
通过手术矫正斜视,使两眼能够同时看到同一个物体。
弱视手术
通过手术来改善弱视眼睛的视力,如视网膜剥离术、眼外肌手术等。
手术治疗方法
通过术后康复训练,可以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提高视力。
术后康复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巩固疗效
术后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弱视复发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筛查在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
公共卫生政策在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眼保健教育,提高公众对斜视与弱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政府应提供经济支持,帮助那些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治疗的斜视与弱视患者。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免费的眼科检查和斜视与弱视的预防、控制服务。
社会心理因素对斜视与弱视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当一只眼睛的视力低于另一只眼睛时,大脑可能会抑制视力较差的眼睛的信号,导致弱视。在这种情况下,大脑可能会试图通过将视线方向偏离来弥补这种视力差异,从而导致斜视。此外,弱视还可能导致眼球肌肉萎缩和眼球变形,进而加重斜视症状。
总结词
斜视与弱视的关联
02
斜视与弱视的病因学
屈光不正
斜视患者中,屈光不正是一个常见的原因。特别是对于儿童,如果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可能因为视觉模糊而出现斜视。
03
斜视与弱视的诊断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视力情况、家族病史等。
包括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视力状况。
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斜视。
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判断斜视的类型和程度。
通过观察患者是否有复视现象,进一步了解斜视的情况。
斜视的诊断流程
视力检查
医学验光配镜 ppt课件
一;介绍
• 近视眼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 所以近视眼不能看清远方的目标,若将目标逐渐向眼移近、发出的光线对眼呈一定程度的散开,形成焦点就 向后移,当目标物移近至眼前的某一点。此点离眼的位置愈近,近视眼的程度愈深。
•
近视发生的原因大多为眼球前后轴过长(称为轴性近视),其次为眼的屈光力较强(称为屈率性近视)
三;具体流程
• (1)问诊
• 进行验光前,视光师首先对顾客以往的戴镜情况,戴镜习惯,工作 环境,用眼习惯及相关伴随症状进行问诊,了解顾客家族屈光不正史、 眼部手术或外伤史、眼部其它疾病史、高血压或糖尿病史等从而对顾客 视觉健康需求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2)医学验光
• 电脑验光是通过电子设备对顾客眼睛屈光状态的客观及初步估计,精确度数需要进行视觉健康检 查后确定。
。近视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遗传因素有一定影响,但其发生和发展,与灯光照明不足,阅读姿势不当,近
距离工作较久等有密切关系。
•
大部分近视眼发生在青少年,在发育生长阶段度数逐年加深,到发育成熟以后即不发展或发展缓慢。其
近视度数很少超过6D,眼底不发生退行性变化,视力可以配镜矫正,称为单纯性近视。另一种近视发生较
医学验光 配镜
青岛千里眼青少年视力保健中心
前言
专业的医学“验光配镜”是一个复杂的医疗过程,眼镜是矫正屈光 疾病的一种医疗工具,决非通用商品,准确、持久、舒适、美观是评 价配镜质量的标准。医学验光的内容包括验光的度数、眼位、调节力 、双眼单视功能,辐辏集合功能,双眼调节平衡,主视眼的辨别,最 后综合上述各种情况出具科学的验光处方,达到戴镜清晰、舒适、美 观和保健的目的,同时使非手术矫正屈光不正、矫正斜视等医疗技术 达到了较高水平。
浅谈验光及配镜原则ppt课件
• 裸眼远视力:
OD 0.5
OS 0.5
• 裸眼近视力: OD 0.4
OS 0.4
• 戴镜下遮盖实验结果;远 正位 近 正位
• 未使用睫状肌麻痹下检影结果:
•
OD +0.75DS
0.7(影动不稳定)
•
OS +0.75DS
0.7(影动不稳定)
• 1%托品酰胺眼药水睫状肌麻痹下检查结果;
•
OD +4.25DS
.
9
• 一 远视眼的配镜原则
• 1 保留生理性远视为眼球正视化发育留出空间。不同地的
年龄阶段保留度数。如0-2岁:2-3D 2-4岁;1-2D 5 岁:1D
• 2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远视眼的调节,需要按其能达到的 最佳视力所需要的最高度数处方配镜(MPMVA)。
• 3 但如果远视眼伴有外隐斜者,可以适当减低度度数,伴 有内隐斜者则必须予以尽可能配足度数。
OS 0.9/25cm
• 使用睫状肌麻痹下检影结果:
•
OD –0.50DS/—0.75DC×90 1.2
•
OS –0.75DS/—0.50DC×90 1.2
• 复光时检查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均正常,近视眼位正。
• 处理;配镜
OD —0.75DS
1.0
•
OS —1.00DS
1.0
• 患者戴镜一周后回来,主诉视远不清改善,但近视仍容易疲劳。
浅谈验光的目的和配镜的基本原则
郴州爱尔:罗招娣
1
.
1
• 1什么叫验光
•
验光是检查光线入射眼球后的聚集情况,它以正视眼
状态为标准,测出受检眼与正视眼间的聚散差异程度。验
光有多种方法,从是否让眼球调节静止而言,可分为扩瞳验
弱视的验光配镜29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弱视的验光配镜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
9.0
2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0(7.8~12.2)
8.5
9.0
7.5
30 8.7(6.5~10.8)
7.0
8.0
6.5
图4
屈光不正类型与特点
屈光不正类型与年龄有关 视力随年龄而增长 各年龄段最佳矫正远视力的正常、低常、超
常标准不一
各年龄段最佳矫正远视力
不同年龄儿童的最佳矫正远视力参考值(?)
Duane
Donders Jackson
Sheard
年龄 近点
近点 负球镜 负球镜
(岁) (单眼) (双眼) (双眼) (单眼)
平均范围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10 13.4(11.1~15.7) 14.0
14.0
12.0
15 12.3(10.1~14.5) 12.0
12.0
11.0
20 11.2(8.9~13.4) 10.0
AC/A率小 屈光不正类型与远、近视力的关系与成人有别
影响眼屈光的因素
解剖结构
眼球轴长、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 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晶体前、后表面弯曲度、 晶体前、后位置等,前五项为屈光要素
调节
出生4~6个月后视网膜模糊物像刺激产生调节
屈光要素与年龄
眼前后轴长度(年龄↑、长度↑) 角膜曲率(年龄↑、曲率↓) 前房深度(年龄↑、深度↑) 晶体厚度(年龄↑、长度↑) 屈光指数(年龄↑、屈光指数↑)
眼球发育的过程
新生儿 (17 mm)
1岁 (21 mm)
6岁 (23 mm)
成人 (24 mm)
眼轴
生长速度快
出生时平均为18mm 3~4岁为21.4mm 8岁为23~24mm 前三年增长快 出生至成年约增长6~8mm
角膜曲率
角膜中央3mm以内的表面弯曲度
前三年变化快
出生时平均51.20D 3岁44.10D
18.5
23.5
23.7
9~12岁 60 0 24.0
Sorsby认为:出生时为+2.0~+3.0D,到青春期前大部分消失
儿童的屈光状态
年龄(岁)
4 5 6 7
4~7岁儿童眼屈光生理值(汪芳润)
眼数
1056 802 1182
2102
标准差 +2.19±0.40 +2.17 ± 0.44 +1.65 ± 0.45 +1.40 ± 0.59
常伴有生理性散光(<1.00DC),但由于生理性 散光被晶体散光中和,验光不易查出
前房深度
观察3~4岁儿童3年后发现(mm)
3岁
4岁
5岁
2.89±1.21 3.28±1.35 3.45±2.08
晶体厚度
连续跟踪观察研究发现(mm)
新生儿 32眼
3.54±0.21
1岁 34眼
3.65 ±0.26
2~3月 4~5月 6~8月 9~12月 1岁 2岁 3岁 4岁 5岁
0.01~0.02 0.02~0.05 0.06~0.10 0.10~0.15 0.20~0.25
0.5
0.7
0.8
1.0
各年龄段最佳矫正远视力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1.0的检出率
3岁儿童:61.3% 4岁儿童:73.5% 5岁儿童:80.4% 6岁儿童:95.6%
出生远视-浅度远视-正视-部分人成近视 正视化后果
各屈光因素精良配合:正视眼 发育不足:远视眼 发育过度:近视眼
儿童眼调节和集合
注视同一距离目标,较成年人所用调节多 注视同一距离目标,比大瞳距成人所用集合少 阳性比较调节力强 阳性比较集合力强 AC/A比大瞳距成人小
不同年龄段的调节近点
屈光度(D)
标准误
可信限(95%)
0.012
+2.15~+2.23
0.015 0.013 0.013
+2.12~+2.22 +1.61~+1.69 +1.38~+1.43
各年龄段屈光性质
4~6岁
+2.00D
7~9岁
+1.07D
10~12岁
+0.28D
13~15岁
- 0.19D
16~18岁
3岁 30眼
3.69 ±0.18
7岁 40眼
3.76 ±0.25
屈光指数
水
1.330
角膜 1.376
房水 1.336
晶状体 1.386~1.430
玻璃体 1.336
儿童的屈光状态
项目 眼总屈光度
屈光度 眼轴长
人眼(<12岁)屈光及轴长
新生儿
3~4岁
6~8岁
80
60
60
+4.0
+2.0
+1.0
斜视弱视中的验光配镜原则
主要内容
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儿童眼的屈光演变 斜视、弱视与屈光不正 斜视、弱视的验配原则
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
影响眼屈光的因素呈动态变化 各屈光要素的变化与年龄密切相关 远视、正视和近视眼在各年龄段出现的频度不同 注视同一距离目标,所用调节多,所用集合少,
视力与屈光状态
年龄 裸眼视力 静态屈光状态估计
远近
<15岁
好好
正视、低中度远视眼及中度
以下远视散光
>4岁
低好
近视眼、低中度近视散光
好低
中高度远视眼及远视散光
低低
超过调节力的远视眼和高度
远、近视散光、病理性近视眼
儿童屈光不正的检查方法
总则及注意事项
不同年龄散瞳验光的间隔周期
<3岁 ------------3月 3-6岁 ------------6月 >6岁 ------------1年
生理值 +1.3~+1.5 +1.6~+1.7 +2.1~+2.2
病理性远视 >+1.5 >+2.0 > +2.5
儿童屈光状态的发展预测
4~5岁
>+2.50D <+2.00D
6岁 7岁 成年
>+2.00D >+1.50D 远视可能性大 <+1.50D <+1.30D 正视近视或浅度远视
正视化
散光构成比例较成人高且多为循规散光 屈光发育的总趋势是正视化
相关屈光要素参数
眼轴
1mm大约2.50~3.00D
角膜曲率
EAS=0.94KAS-0.22(徐翔) EAS=0.94KAS-0.13(施明光)
检影影动呈剪动的处理
主、客观检测结果结合并调整, 以最好矫 正远视力+接受度作为试镜基础
儿童尤其是小于10岁者多以客观检影为主
瞳距测量
测量瞳距在复验给试镜架前而不在试镜后处方前 瞳距:看近比看远少1mm 视线距:看近比看远少2~4mm 尽管阳性比较集合力强,但凸透镜瞳距勿过大,
- 1.46D
对小儿而言,正视眼并不是其正常屈光状态
生理远视
4岁 5岁 6岁 7岁
+2.19 ±0.40D +2.17 ±0.44D +1.65 ±0.45D +1.40 ±0.59D
儿童的屈光状态
根据调查结果推断(汪芳润)
年龄 7岁 6岁
4~5岁
正视眼或近视眼 <+1.3 <+1.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