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

合集下载

历史通史表(中国近代史)

历史通史表(中国近代史)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工业化起步。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礼仪受到冲击。
文化: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新思潮”萌芽,中体西用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一鸦1840—1842
1841英占香港
1842《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912—1919短暂春天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1927—1936国民政府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日益萎缩
1945—1949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
社会生活变迁
汽车(20C末)轮船
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中山装、旗袍(辛亥革命后)
1949“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4.23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1945—1949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
1947土地改革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949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农村→城市
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19五四运动
1921.7.23中共诞生
1923中共三大
1924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合作形成
1925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6—1927北伐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12—1919短暂春天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时期
总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进一步加深时期。中华文明的拐点与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时期。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本节课是一次综合探究课,目的是归纳中国近代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中充满曲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近代化的含义
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二.阶段进程
(1)起步阶段(1840-1895年)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4)新中国的现代化(1949年至今)
三.不同阶级的探索
(1)地主阶级的探索
(2)资产阶级的探索
(3)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四.近代化起步的历程及重大事件
(1)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2)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1898年)、辛亥革命(1911年)
(3)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1915年)
五.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
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发展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上升以学习西方
的”思想“(观念)。

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发展历程。

六、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探索艰难曲折的原因:清政府腐败,封建制度落后;列强的侵略;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七.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曲折发展的启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
只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实现中国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斗争精神。

历史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

专题02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通史复习

专题02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通史复习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提炼有效 信息,迁移教材所学知识,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联系近代洋务 派举办的军事企业的特点,洞悉题干史料的核心信息,“一切生产技术大 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体现出洋务企业在技术领域过度依赖西方的现象, 可判断B项正确。 答案 B
2、目的: 自强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时间: 19C60-90年代
一、经济:
(一)洋务运动
4、企业: (1)创办军用企业---(自强)
创办者 代表 地位 企业
经营方 性质 式
军 曾 安庆内 第一家官办军用
用 国 军械所 企业,标志着中国
带有浓
企藩
近代工业起步

厚封建

李 鸿 章
❖ 民族工业
❖ 广义:中国人投资兴办的运用机器化方式进 行生产的工业。
❖ 狭义:一般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 半封建时期由中国私人资本(民间资本)投 资创办的运用机器生产的工业,又叫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
2.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时间:Leabharlann 贻来牟机器磨坊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解析: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协造 ”)说明官办企业的经费出现困难,后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为缓解其资金压力进一步证 实其经费压力的增大,故选B项。各省用船方“协造”,并不是商办,A项错误;军工产 品不可能市场化,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
四、社会生活:
(二)教育
起步: 洋务运动 (1)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科技人才、翻译人才、 军事人才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

3、思想文化近代化:
(1)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 (2)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发动了辛亥革命。 (3)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4)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决问题,形成认 知
1.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探索在经济、政治、文化领 域整体发展,从层次上看经历了哪两个发展阶 段。 2.结合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概 括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经 济、政治、思想、结果)
3、中国近代化探索对我们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 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 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 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4)教育近代化的起步(新式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 容与旧式教育有很大不同,奠定了新式教育的基础,并开 留学风气)。
洋务运动无法实现中国近代化!
1.目的:是利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 的封建统治。 2.本质:“中体西用”,只变更器物,不触及封建 制度,这是其失败的根源。
失败?你懂得!
阶段特征
3.结果、教训: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
小试牛刀
1.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客观上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主要表现在( B ) A.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B.中国开始学习、引进外国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D.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它是人类社会从传
统的农业社会(文明)向工业社会(文明) 转变的必经阶段。

2019高考历史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 第8讲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

2019高考历史复习:专题限时集训8 第8讲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

专题限时集训(八)第8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一、选择题1.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

“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2.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其核心依据应是( )A.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C.列强驻军京津地区D.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3.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4.剪辫子是辛亥革命时期人们表示与清朝统治者决裂、赞同革命的标志,但很多农民却竭力保存这条“顺民”象征的辫子。

江苏兴化一带农民为藏住辫子,纷纷购买尖顶帽:“一时皆大欢喜,中少年人纷纷购置,贫穷的人情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须购买一顶。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B.封建伦理道德是国家的主流思想C.兴化农民怀念清政府统治D.戴西洋新潮帽成为农村的时尚5.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

”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A.结束专制统治B.引发军阀割据C.强化中央集权D.实现民族独立6.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居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B.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D.近代美国在华投资份额不断增长7.《重新认识近代中国两大主题》一文指出:“1895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资源很快得到开发。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 (1840— 1919年)
1.1898戊戌变法走 君主立宪道路 2.1906“预备立宪” 3.1912辛亥革命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结果:戊戌变法 遭封建顽固派镇 压;“预备立宪 ”假立宪真专制 ;辛亥革命推翻 了君主专制统治 ,但是袁世凯窃 取革命成果真正 的民主政治并没 有建立起来
联系点
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近代化 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这一阶段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社会生活 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三阶段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1895—1919前)
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 成立蒋介石独裁统治、日本侵华


1905中国同盟会、1911武昌 起义、1912中华民国、清帝 退位、1912《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颁布;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 袁世凯窃取政权北洋军阀统 治、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 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五四运动 1921中共“一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民革命 1927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建立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1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 1934红军长征、 1935遵义会议、 1937全民族抗战 1945中共 “七大” 1946全面内战爆发、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新中国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意义。 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 确 立多党合作、协商制度、人民民主专 政
1949)
新民主主义经 济(1927--1956 )
政治: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在萌芽状态。 思想: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 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从世界角度看: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中外近代文明+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2+中外近代文明+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人教版)

三、思想上:近代前期中国四大社会思潮
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等思潮,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 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 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主题三 从君主立宪思想到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演变特 点及影响
视角1 从文明演进角度考查维新派思想主张
【考题6】 (2015·课标全国Ⅱ,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 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 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
第8讲 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 发展——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是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 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 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审题定位 近代中国——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题关键 据材料“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 年……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可知,政府鼓励 企业自由竞争,故B项正确。 答案 B
主干知识自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视角2 运用图文材料,考查民国时期列强经济侵略的特点及原因
【考题5】 (2015·福建文综,24)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
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近代化的探索1.阶段特征: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在经济上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

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2、主要内容:奕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同: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目的:都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方法:都主张学习西方;艰难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影响:都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经验教训:只有争取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要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要依靠人民群众;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文明;要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

4、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外国的侵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5、近代化过程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6、近代化探索的启示: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健。

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

【历史感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我们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先进的外国文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我们只有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一、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就是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实行的斗争,也就是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1、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如在历次反侵略战争。

2、中国人民反抗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斗争。

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抗争①鸦片战争:林则徐禁烟及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③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

⑥日本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抗日;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日。

(佟麟阁、赵登禹等)⑦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⑧反抗北洋军阀的统治:五四运动等⑨反抗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

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即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一、阶段特征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进程阶段:(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动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

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019高考历史复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

2019高考历史复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
鸦片战争之后,而以林则徐、魏源等人的 “ 师夷长技以制 夷”思想为最早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思想觉醒的最早表现, 所以答案选 B 项。 A 项明末清初时期民族危机尚未发生; C、 答案:B D 两项均晚于 B 项。
2.(2017· 黄冈期末)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 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 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 “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 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嵩焘辞职。这说明 A.部分国人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清朝官场相互倾轧的现象十分严重 C.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通常受到诟病 D(1840-1894)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与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一、通史整合,归纳阶段特征
--1840——1894年的中国
西 方 工 业 文 明 的 冲 击
①中国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 进一步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第二次鸦 甲午 民地半封建社会 加深 鸦片 半封建社会 战争 ②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但由于阶级的落后性和时代局 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片战争 限性,都以失败告终;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沦为 沦为列强的市场和产地, 自然经 被迫卷入济体系 民族资 刺激了 西方的经济附庸,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洋务 济开始 本主义 有利于 ②内忧外患的促动和欧风美雨的刺激,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产阶级产 运动 解体 的产生 生,开始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步伐。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第二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第三讲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1840年1856年1851年1894年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有利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沦为列强的市场和产地被迫卷入济体系理论上学习技术实践上引进技术洋务派中体西制度上学习西方早期维新思想社会生活洋布西餐西装西式住宅新式交通大众传媒传入中国一通史整合归纳阶段特征18401894年的中国1860年1870年中国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但由于阶级的落后性和时代局限性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中国社会近代化问题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上:工业化——富强;政治上:反侵略——民族独立,反封建1.资本主义近代化探索(1840——1949年)(1)起步阶段(1840——1895年):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①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实现重大突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21年中共成立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③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向西方学习,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了加强对金融业的控制,制订工业发展计划,开展经济建设,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抗战爆发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2.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时期(1949——20世纪90年代)(1)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949——1978年)特点:探索中曲折前进(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世纪90年代)特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主要表现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③明确提出富强(经济现代化)、民主(政治现代化)、文明(文化现代化)的目标现,中国经济开始呈现出半殖民地特征。

2.从19世纪60年代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形成了以封建经济为主体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

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略述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演进轨迹与趋势

略述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演进轨迹与趋势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1、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经济上)经济上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

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同时,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变(1)经济(工业化))经济(工业化)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快速发展与清末新政、新政、(2)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 (3)思想(理性化))思想(理性化)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民主、科学等思想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民主、科学等思想广泛传播2、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_专题五 近代化的探索_15

1_专题五 近代化的探索_15

专题 5 近代化的探索知识体系:一、中国近代化概述中国的近代化概念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强,寻求新出路的过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在近代中国,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主要任务(1)赢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第一项任务)(2)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富强繁荣之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第二)酝酿阶段鸦片战争前后,列强入侵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使中国重新融入世界,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和差距,开始向早已步入近代社会的西方国家学习发展阶段时间19 世纪60 年代至20 世纪初内容(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维新变法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改良(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文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突出特点由学习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精神近代化精神就是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民主、进步的精神等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经济近代化(1)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时间19 世纪60 年代到90 年代中期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地主阶级洋务派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概况(1)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2)后期创办民用企业:为了辅助军事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评价(1)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近代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

近代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

(5)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政体:责任内阁制 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政治原则: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临时约法》的意义: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 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成为中国近代 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 蓝本,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
德国:山东 胶州湾
俄国:长城北和新疆 旅顺和大连 法国:两广和云南 广州湾 英国:长江流域 “新界”和威海卫 日本:福建
(2)对中国的影响
①经济上,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通过 做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逐步控制 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②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实际上是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 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④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 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开设经济特科;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评价:
政治方面: 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提高 政府办事效率,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经济方面: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军事方面: 有利于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
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不 成熟,对皇帝、袁世凯和列 强寄望。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各地阳奉阴违。 发生在向帝国主义过渡阶 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 帝国主义不愿中国独立强 大,国际环境不利。
具体 措施
国际 环境
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比较
①相同点: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②不同点: A.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 实行君主立,两者阶级属性不同。 B.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 族工商业。 C.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维新派主 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 想文化和制度。 ③内在联系:洋务派与维新派都是 “向西方学习”的 新思潮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 分离出一部分,形成早期的维新派。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Ⅰ、冲击→反应模式(中国中国近代史观宏观)一、冲击:资本主义体系的冲击(列强的侵略)→半球化的冲击(冷战的影响)→全球化的冲击(合作发展)(一)、资本主义的冲击→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1、经济上:商品输出;2、政治经济上:瓜分中国;(二)、半球化的冲击→促进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

(三)、全球化的冲击→促进中国改革和开放的新发展。

二、反应: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近代化探索。

Ⅱ、中国近现代各阶段时代特征:冲击→反映模式(微观)一、1840—1861:近代的孕育(一)、冲击(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并进一步加深;1、经济:商品输出;2、政治:瓜分中国→从沿海到内地;(二)、反应:各阶级的探索:1、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受到冲击;地主阶级探索:军事上:领导两次反侵略战争失败。

农民阶级探索:三元里人民抗英和义和团。

3、思想上:地主阶级新思想的萌发。

二、1861—1894:近代化的开始(一)、冲击:阿古柏入侵新疆→这个半殖半封进一步加深;(二)、反应:各阶级的探索;1、经济近代化的开始: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含经济、外交、教育、军事)。

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2、政治上没有整体进入近代化的开始:地主阶级:左宗棠收复新疆。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失败。

3、思想上没有进入近代化的开始: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和求富)。

三、1894—1919:近代化的整体发展(一)、冲击: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这个半封半殖大大加深,最终完全形成。

1、经济上:资本输出。

2、政治上:扶植代理人(清政府→北洋政府)(二)、反应:各阶级的探索:1、经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4—1911)。

(2)、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1911—1919)。

2、政治上近代的整体发展(1)、地主阶级的新政不属于政治近代化,但客观上推动政治近代化整体发展。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具体史实】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诸侯各国纷纷变法,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农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商鞅变法确立重农抑商政策,奖耕织。

3、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法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成为各国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2)教育打破学在官府局面,私学兴起,学在民间;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总特征】:政治: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通)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发展;中外的经济交往频繁;思想:思想专制,服务政治;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具体史实】1、政治上: 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河南驻马店期末)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促使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解析该题的题眼是“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由此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冲击,正确答案为C。

A、B、D三项与题意“直截了当地讲救亡”无直接联系,故排除。

答案 C2.(2014·广东东莞质检)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

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A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已经于1864年失败,故A项错误;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开始在北方兴起,但是其盲目排外引起康有为等一批知识分子的敌视,因此有“论义民与乱民之异”“排外平议”等评论,故B项正确;梁启超在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逃亡至日本,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1911年在武昌首先爆发,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4·广东虎门调研)记录片《复兴之路》说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这“国耻”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日本全面侵华解析从材料“20世纪的第一年”可以判断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故C 项正确;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甲午战争是在1894年,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故A、B、D三项错误。

答案 C4.(2014·广东梅州五华县质检)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它是一条分界线。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D.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A、C两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但题干强调的是“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即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故D项错误。

答案 A5.(2014·广东揭阳一模) 1913年宋教仁命案发生后,上海地方检察厅公开传讯袁世凯的亲信国务总理赵秉钧,并公布政府高官与杀人犯之间密切往来的证据。

一个小小地方法院竟敢传讯国务总理,是因为() A.中华民国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当时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民意强大C.上海市国民党控制的地盘D.袁世凯为移祸赵秉钧,支持上海地方检察厅解析依据材料,地方法院可以传讯国务总理,体现出了司法对行政权力的一种制约,结合时间1913年后,所以应为中华民国时期,三权分立立法、司法和行政相互制约和平衡的一种表现。

所以选A。

答案 A6.(2014·广东佛山调研)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

符合“唐代江南地区经济中心”“近代中国最早航运企业诞生地”“张謇大生纱厂创办地”“荣氏保兴面粉厂所在地”排列顺序的是()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解析“唐代江南地区经济中心”是杭州,“近代中国最早航运企业诞生地”为上海,“张謇大生纱厂创办地”是南通,“荣氏保兴面粉厂所在地”是无锡,根据地图,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7.(2014·广东湛江质检)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A.造纸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再认再现能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之一是轻工业发展较快而重工业极为薄弱,在1872~1911年,中国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纺织业排在第一位,面粉业排第二位。

答案 D8.(2014·山西质检)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此图说明了()A.等级有序的华夷观是国人排斥民主共和的主要原因B.近代中国对西方的探索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转变C.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让国人不断深入学习西方文化D.辛亥革命让中国人认识到民主共和的历史必然性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通过学习西方制度文化实现救亡图存的目的成为国人的共识,故选C。

天朝上国下的华夷观在鸦片战争后逐渐崩溃,但从材料看,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民主”、“共和”出现频率依然极低,排除A;材料没有表现中国器物方面的探索,排除B;在1912年之前,“民主”、“共和”出现的频率已到最高水平,排除D。

答案 C9.(2014·广东揭阳一模)梁启超认为:“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洁之,愈洁则愈破,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乌乎可哉?”这反映了梁启超()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B.着眼于中国制度改革C.着眼于维护清朝统治D.主张对中国进行革命解析梁启超认为“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形象的说明了中国只有着眼于政治制度的彻底改革,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故B项正确;材料中梁启超强调了中国内部政治结构的彻底变革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对外全面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梁启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梁启超主张对中国进行政治改良,而非革命,故D项错误。

答案 B10.(2014·广东中山期末)“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A.卢梭的思想占主导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C.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解析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民主共和制,从署名“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看,可知是受卢梭影响,故D项错误;而“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已经不仅仅是卢梭的思想,故A项错误;平等、人权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民友”更体现出民主,结合时间是20世纪初,正是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之时,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崇洋媚外,故B项错误。

答案 C11.(2014·广东惠州二模)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于共和同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

”这说明当时中国() A.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B.只能实行君主立宪C.人民不支持革命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当时的国人风俗习惯比较落后,对选举、会议等属于国民的权利、义务不了解,这就迫切需要开启民智,对民众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故D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1912年中华民国已经成立,形式上建立了共和政体,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人民的觉悟不高,并没有说明人民不支持革命,故C项错误。

答案 D12.(2014·广东梅州一模)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式服装在中国还只是少数猎奇者和洋务买办们的穿着,但到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开始广为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

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 A.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B.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C.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革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A、B、C三项都是对原因的正确分析,D项说法错误,20世纪前期,孙中山等人领导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仍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彻底结束封建制度,故选D。

答案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 13.(2014·广东江门一模)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

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

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

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材料二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请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

(4分)(2)请列举“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

”并说明“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

(4分)(3)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

(12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的发达体现在:政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封建官僚制度成熟;经济上,小农经济发达;文化上,心学发达、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发达对于中国向近代转型的制约作用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中国古代发明对西方海外扩张有影响。

首先应考虑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但造纸术和印刷术更多的是推动西方社会的变化,直接推动海外扩张的是指南针和火药;第二小问,以前一问为基础,要求说明殖民扩张对西方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第(3)问,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变化回答。

答案(1)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小农经济的发达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儒家思想(理学)的僵化阻碍了思想解放;古代科技的发达并没有催生近代自然科学。

(2)列举:指南针用于地理大发现,火药用于征服殖民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