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案
高中必修化学有机部分教案
高中必修化学有机部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3. 了解有机反应的基本机理和常见反应类型;4. 能够预测和解释有机反应的产物。
教学内容:第一课: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1. 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区别;2. 有机分子的结构特点;3. 有机分子的功能团及其化学性质。
第二课: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碳原子的数目和排列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的影响;2. 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和功能团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的影响;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常用命名法和IUPAC命名法。
第三课: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 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 醇、醛、酮、酸、酯等有机官能团的分类和特点。
第四课:有机反应机理1.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置换反应等;2. 有机反应的机理:亲核反应、电子亲合反应等;3. 有机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
第五课:有机反应的应用1. 酸碱催化剂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2. 有机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有机反应在药物合成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析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命名规则;2. 实验操作:观察有机反应的产物;3. 学生实践答题:预测有机反应的产物;4. 课堂讲解:介绍有机反应的应用。
评价方式:1. 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的表现;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3.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
教学参考资料:1.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2. 《有机化学导论》教辅书籍;3. 有机化学相关实验教材和资料。
有机化学绪论教案
有机化学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理解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紧密联系。
3.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基本性质。
4.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的化合物,特别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反应和应用的学科。
2.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合成和应用等方面。
3.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
实验方法包括有机合成、有机分析和有机物理方法等;理论方法包括量子化学、分子力学和分子模拟等。
4.有机化学与相关领域的联系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紧密相关。
例如,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生物大分子研究、高分子材料制备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包括根据其结构、功能和来源进行命名。
例如,根据碳原子数和官能团的位置进行命名,或者根据其生物来源和功能进行命名。
6.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溶解度和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氧化还原性、酸碱性、亲核性和亲电性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有机化合物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的知识。
3.实验法: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有机化学教材,提供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
2.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动画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3. 熟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4.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典型的有机化合物,让学生熟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有机化学基础》等。
2.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反应方程式。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有关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3.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 实验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性质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有机化学基础》等。
2. 实验器材: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性质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有机化学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 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
3. 熟悉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
3. 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导论1.1 有机化学的概念与发展历史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与分类1.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1.4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第二章:烷烃与卤代烃2.1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2.2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2.3 烷烃与卤代烃的反应2.4 烷烃与卤代烃的制备方法第三章:烯烃与炔烃3.1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3.2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3 烯烃与炔烃的反应3.4 烯烃与炔烃的制备方法第四章:立体化学4.1 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4.2 手性碳原子与对映异构体4.3 立体化学的构型与构象4.4 立体化学的反应与合成第五章:醇、酚与醚5.1 醇的结构与性质5.2 酚的结构与性质5.3 醚的结构与性质5.4 醇、酚与醚的反应与合成第六章:羧酸与酮6.1 羧酸的结构与性质6.2 酮的结构与性质6.3 羧酸与酮的反应6.4 羧酸与酮的制备方法第七章:糖类与脂肪7.1 糖类的结构与分类7.2 糖的代谢与合成7.3 脂肪的结构与性质7.4 脂肪的代谢与合成第八章:氨基酸与蛋白质8.1 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8.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8.3 氨基酸的合成与代谢8.4 蛋白质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第九章:杂环化合物9.1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9.2 杂环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9.3 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9.4 杂环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第十章:有机合成反应10.1 有机合成的策略与方法10.2 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反应10.3 官能团转换与修饰反应10.4 有机合成反应的调控与应用第十一章:天然有机化合物11.1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分布11.2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1.3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11.4 天然有机化合物在药物与食品中的应用第十二章:有机金属化学12.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2.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与合成12.3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催化与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2.4 有机金属化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第十三章:有机光电材料13.1 有机光电材料的结构与性质13.2 有机光电材料的制备与表征13.3 有机光电材料在器件中的应用13.4 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第十四章:环境有机化学14.1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与迁移14.2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检测14.3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与降解14.4 环境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未来挑战第十五章:有机化学实验15.1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安全15.2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实验15.3 有机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5.4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 烷烃、卤代烃、烯烃、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 立体化学、醇、酚、醚的反应与合成4. 羧酸、酮、糖类、脂肪的结构与代谢5. 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与功能6.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反应7.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与提取8.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反应与应用9. 有机光电材料的结构、制备与器件应用10.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分析与处理11.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设计与评价难点:1. 立体化学中的手性碳原子与对映异构体2. 有机金属化学的结构与反应机理3. 有机光电材料的制备与器件制作4.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处理技术5.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与问题解决。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理论方法。
4. 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化工、医药、农业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有机化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机化合物被称为“有机”。
2. 通过PPT展示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历史背景。
3.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介绍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方法、理论方法等。
5. 探讨有机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巩固练习:1. 简述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列举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 描述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4. 举例说明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烃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烃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烷烃、烯烃、炔烃。
2. 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原子成键特点、沸点、燃烧反应。
3.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反应性。
4. 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燃料、化工原料等。
教学活动:1. 引入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2. 讲解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介绍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掌握它们的特点。
4. 探讨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1. 简述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列举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描述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 举例说明烃类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醇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醇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熟悉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
3. 掌握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
教学重点:
1. 有机物的命名和结构。
2.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
教学难点:
1. 有机物的命名规则。
2. 有机反应的机理理解。
教学准备:
1. 教案PPT。
2. 有机物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有机物的命名与结构(20分钟)
1.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常用的命名方法。
2.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确定其命名。
三、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20分钟)
1. 分类介绍有机反应的三种基本类型: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和互换反应。
2. 通过实例演示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过程。
四、有机反应的机理(20分钟)
1. 介绍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2. 分析几种常见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其实际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有机化学基础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做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命名有机物并了解一些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和机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在作业
布置中加入拓展性的题目,为学生巩固和提高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理解。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反应物的称量、溶解、加热、冷却、过滤、洗涤、干燥等。
2.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如氢、氧、氮、卤素等)之间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
这些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加热、光照等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产物的形成和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推断化学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内容1.实验一:醇的氧化实验目的:通过氧化醇制备醛或酮。
实验原理:醇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氧化成醛或酮。
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酸性铬酸钾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醇。
(2)将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2.实验二:酯化反应实验目的:通过酯化反应制备酯。
实验原理:酸和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
常用的催化剂有浓硫酸、磷酸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酸和醇。
(2)将酸和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2.实验前,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实验报告要求文字表述清晰,数据准确,图表规范。
3.实验报告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4.实验报告要按时提交,不得抄袭。
六、实验评价1.实验操作(30%):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
高中化学有机生物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有机生物教案全套第一课: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二、教学内容
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3.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
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介绍;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介绍;
3. 学生参与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五、课堂作业
1. 阅读有机化合物相关教材,了解更多有机化合物的信息;
2. 完成有机化合物分类作业。
第二课: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
2. 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生理功能。
二、教学内容
1.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2. 脂类的结构与功能;
3.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4.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2.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学过程
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介绍;
2. 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介绍;
3. 学生小组讨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五、课堂作业
1. 阅读相关生物大分子的文献,拓展知识面;
2. 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以上为高中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教案全套范本,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有机化学详细教案
高中有机化学详细教案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3. 学习有机反应机理和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过程;4. 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及命名方法;3. 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常见反应类型;4. 有机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命名方法;2. 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反应类型的区分;3. 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过程;4. 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有机化学导论》教材;2. 有机化学模型和实验器材;3. 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1. 知识导入: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3.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知识导入: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方法;2. 演示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过程;3. 练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节:有机反应的机理和类型1. 知识导入:介绍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常见反应类型;2. 分析有机反应中的化学键形成与断裂过程;3. 演示有机反应实验,加深学生理解。
第四节:有机化学的应用1. 探究有机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2. 分析有机合成和药物制备的案例;3. 讨论环保和绿色合成的相关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测试和实验报告;2. 学生参与度和理解深度;3. 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及时调整和优化;2. 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 下一步教学改进的建议。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第⼀章绪论⼀.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的价电⼦层1S22S22P2因此,有机物分⼦是共价键结合。
1.可燃性:绝⼤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2.耐热性、熔点、沸点低:3.⽔溶性:⼩,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形成氢键的能⼒。
4.导电性能:差。
5.反应速度:慢。
6.反应产物:常有副产物,副反应。
7.普遍在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理化性质不同的化分物。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1858年凯库勒和古柏尔提出有机化合物分⼦中碳原⼦是四价及碳原⼦之间相互连接成碳链的概念,成为有机化合物分⼦结构的,最原始和最基础的理论。
1861年布特列洛夫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较完整的的概念,提出原⼦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
1874年范荷夫和勒贝尔建⽴分⼦的⽴体概念,说明了对映异构和顺反异构现象。
*碳原⼦总是四价的,碳原⼦⾃相结合成键,构造和构造式分⼦中原⼦的连接顺序和⽅式称为分⼦的构造.表⽰分⼦中各原⼦的连接顺序和⽅式的化学式叫构造式(结构式).⽤两⼩点表⽰⼀对共⽤电⼦对的构造式叫电⼦式,⽤短横线(-)表⽰共价键的构造式叫价键式.有时可⽤只表达官能团结构特点的化学式,既结构简式.四.共价键的性质1.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核间距离。
2. 键⾓: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
3. 键能:指断单个特定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也称为该键的离解能。
共价键的键能是断裂分⼦中全部同类共价键所需离解能的平均值。
4. 键的极性:键的极性与键合原⼦的电负性有关,⼀些元素电负性数值⼤的原⼦具有强的吸电⼦能⼒。
常见元素电负性为:H C N O F Si P S Cl Br I2.1 2.53.0 3.54.0 1.8 2.1 2.5 3.0 2.5 2.0对于两个相同原⼦形成的共价键来说,可以认为成键电⼦云是均匀的分布在两核之间,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为⾮极性共价键。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反应及其应用;(3)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反应、无机反应、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等。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根据碳骨架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根据官能团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
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等。
5.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聚合反应等。
7.有机合成:逆合成法、格林尼亚反应、霍夫曼降解、威廉姆森合成等。
8.有机分析: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演示法: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模型、实验操作等。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实验技能。
4.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发现有机化学知识。
5.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
2.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学和功能分子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学和功能分子1. 引言有机化学是大学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案旨在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重点关注功能分子的合成和应用。
2.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2.1 化合物和分子结构•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分子结构:键的类型、杂化和共轭体系。
2.2 功能团•基本功能团:羟基、醚基、胺基等。
•功能团与反应性:亲电性、亲核性。
2.3 反应类型和机理•双键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
•芳香族反应:取代反应、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
•消失裂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脱水反应。
3. 合成有机分子3.1 羰基化合物的合成•酮和醛的制备方法:酸催化加成反应、卤代烃取代法等。
•羧酸类的制备方法:氧化法、羰基官能团的亲电取代等。
3.2 环化反应•环化方法:碳酸酯缩合反应、Diels-Alder 反应等。
•环的稳定性和生成速率的关系。
3.3 功能分子的设计和合成•荧光染料:π共轭系统的设计和合成。
•分子传感器:对特定物质具有选择性的分子识别冠军及其合成。
4. 功能分子在实际应用中的角色4.1 药物设计和荧光生物标记剂•药物设计中功能分子的作用。
•荧光标记剂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4.2 光电材料•功能分子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等领域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展望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中一门重要而广泛应用的学科。
通过本教案,我们深入了解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了解了功能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并且探讨了它们在医药、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功能分子将继续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以上是关于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学和功能分子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们深入了解有机化学和功能分子提供指导。
2023有机化学教案10篇
2023有机化学教案10篇有机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复习有机合成,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官能团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合成路线的选择或设计。
会组合多个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合成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精选例题,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利用已学的知识,通过各种方法合成人们需要的物质,使知识为人类服务,达到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兴趣和科学情感;培养求实、创新、探索的精神与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题关键,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方法的教育,学会抓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
重点、难点学会寻找有机合成题的突破口。
学会利用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寻找合成路线的'最佳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有机反应的类型,与有机物合成有关的重要反应规律有哪几点呢?【追问】每一规律的反应机理是什么?(对学生们的回答评价后,提出问题)【投影】①双键断裂一个的原因是什么?②哪种类型的醇不能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醛或酮?③哪种类型的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烯烃?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什么?⑤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发生成环反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补充。
学生活动思考、回忆后,回答:共5点。
①双键的加成和加聚;②醇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醇的氧化反应;④酯的生成和水解及肽键的生成和水解;⑤有机物成环反应。
讨论后,回答。
积极思考,认真讨论,踊跃发言。
答:①双键的键能不是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
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
②跟-OH相连的碳原子与3个碳原子相连的醇一般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③所在羟基碳原子若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或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不饱和烃;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1-溴丁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2、练习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加热操作。
三、药品和仪器药品:正丁醇3.6mL,溴化钠(无水)4.2g,浓硫酸5mL,10%碳酸钠,无水氯化钙仪器:5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分水器,温度计,分液漏斗,25ml蒸馏瓶。
二、实验原理:主反应:NaBr + H2SO4 → HBr + NaHSO4n-C4H9OH + HBr → C4H9Br + H2O副反应:2C2H5OH → C2H5OC2H5 +H2OC2H5OH → CH2=CH2 + H2O2HBr + H2SO4 → Br2 + SO2 + 2H2O 实验室制备卤代烷的方法多用结构上相对应的醇与氢卤酸作用发生SN1取代反应。
采用浓硫酸和溴化钠(或溴化钾)作为溴代试剂有利于加速反应和提高产率,但硫酸的存在会使醇脱水而生成烯烃和醚 。
三、实验装置(略)四、实验步骤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3g研细的溴化钠、6.2mL正丁醇和1—2粒沸石。
用小火加热至沸腾,保持回流30min.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倒人盛有25mI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静置后弃去下层液体。
油层依次用10mL水、5mL10%碳酸钠溶液和10 mL水洗涤。
将下层的粗1-溴丁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1—2g的无水氯华钙,间歇震荡锥形瓶,直到液体澄清,产量1-2g。
五、思考1、本实验有哪些副反应?如何减少副反应?2、反应时浓硫酸的浓度太高或太低会有什么结果?3、各步的洗涤目的何在?实验二 正丁醚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醇分子间脱水制备醚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学习使用分水器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2C4H9OHC4H9-O-C4H9 + H2O副反应 CH3CH2CH2CH2OHC2H5CH=CH2 + H2O三、实验药品及仪器药品:正丁醇,浓硫酸,无水氯化钙,5%氢氧化钠,饱和氯化钙仪器:100ml三口瓶,球形冷凝管,分水器,温度计,分液漏斗,蒸馏瓶。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精选)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精选)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2. 学会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和结构解析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共价键、分子轨道理论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醚、酮、羧酸、酯、胺、酰胺等。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立体化学、电子效应、反应活性等。
4.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5. 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保护基的使用、立体选择性的控制、多步骤合成等。
6.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分析和结构解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解析有机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3. 实验法:进行有机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4. 讨论法:讨论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有机合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每周4学时,共计16周。
2. 实验教学:每周2学时,共计16周。
3. 课堂讨论:每周1学时,共计16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的理解。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有机化学》。
2. 参考文献:《有机化学》、《有机合成》、《有机化学实验》等。
3. 网络资源:有机化学相关网站、学术期刊、科研论文等。
七、教学建议1. 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有机合成实验。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机实验教案5篇
有机实验教案5篇第一篇:有机实验教案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仪器的识别、安装蒸馏和回流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明白进入有机化学实验学习,必须阅读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的内容及安全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2、仪器的清点和玻璃仪器的清洗。
3、掌握实验室中用生石灰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
4、练习回流及蒸馏操作。
了解干燥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学时:8学时三、教学内容:1、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实验室的一般注意事项(2)火灾、爆炸、中毒及触电事故的预防(3)事故的处理和急救2、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和应用范围(1)玻璃仪器(见仪器库)(2)金属用具(P.9)(3)电学仪器及小型机电设备(P.9—10)(4)其它仪器设备(P.10—12)(5)有机实验常用装置回流装置蒸馏装置气体吸收装置搅拌装置仪器装置方法(在相关实验中介绍)(6)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P.18—19)1、2、3、仪器的清洗仪器的干燥塞子的配置(见图1.13)和钻孔(7)简单玻璃工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已作训练,某些操作训练在相关实验中进行)(8)加热和冷却1、加热(水浴加热、油浴加热、沙浴加热、空气浴加热、电热套加热等)2、冷却(根据实验要求采用不同的冷却剂)(9)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1、实验预习(按照实验预习要求进行,并备一专用本,以备教师抽查)2、实验记录(应做到及时、准确、简明,不应追记、漏记和凭想象记。
实验记录本可与实验预习本公用,每次实验结束后连同实验产品交老师审查)3、实验报告(应按实验报告要求认真完成,备两个实验报告本轮流使用)(10)实验产率的计算(11)手册的查阅及有机化学文献简介蒸馏及回流操作一、仪器、药品圆底烧瓶 250毫升 1个球形冷凝管 20厘米 1个直形冷凝管 20厘米 1个吸滤瓶 250毫升 1个温度计150 ℃ 1支量筒 100毫升 1个接液管 1个干燥管(装无水氯化钙)1个乙醇(95%)工业 100毫升高锰酸钾少量生石灰(氧化钙)工业 20克二、实验步骤在250毫升的圆底烧瓶中,放入100毫升95%的乙醇20克生石灰,装上球形冷凝管,冷凝管的上端接一干燥管,通上冷凝水,用电加热套加热回流1.5小时。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案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性1.2 教学内容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碳原子四价键、共轭作用、立体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类、醚类、酮类、羧酸类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光谱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等)有机化学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了解其结构和性质小组讨论:探讨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2.1 课程目标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规则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反应特点2.2 教学内容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碳原子四价键、饱和度、沸点等)烷烃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环状结构、环烷烃的命名)烷烃和环烷烃的反应特点(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烷烃和环烷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烷烃和环烷烃的反应机理和应用领域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烷烃和环烷烃的理解第三章:烯烃和炔烃3.1 课程目标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规则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反应特点3.2 教学内容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碳碳双键、不饱和度、沸点等)烯烃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炔烃的结构和性质(碳碳三键、不饱和度、沸点等)烯烃和炔烃的反应特点(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烯烃和炔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烯烃和炔烃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烯烃和炔烃的理解第四章:芳香烃4.1 课程目标掌握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芳香烃的命名规则掌握芳香烃的反应特点4.2 教学内容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苯环、共轭作用、沸点等)芳香烃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芳香烃的反应特点(亲电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4.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芳香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芳香烃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芳香烃的理解第五章:醇类和醚类5.1 课程目标掌握醇类和醚类的结构和性质理解醇类和醚类的命名规则掌握醇类和醚类的反应特点5.2 教学内容醇类的结构和性质(羟基、氢键、沸点等)醇类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醚类的结构和性质(氧原子、沸点等)醇类和醚类的反应特点(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5.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醇类和醚类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第六章:酮类和羧酸类6.1 课程目标掌握酮类和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理解酮类和羧酸类的命名规则掌握酮类和羧酸类的反应特点6.2 教学内容酮类的结构和性质(羰基、氢键、沸点等)酮类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羧基、氢键、沸点等)酮类和羧酸类的反应特点(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缩合反应)6.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酮类和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酮类和羧酸类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酮类和羧酸类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酮类和羧酸类的理解第七章:胺类和卤代烃7.1 课程目标掌握胺类和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胺类和卤代烃的命名规则掌握胺类和卤代烃的反应特点7.2 教学内容胺类的结构和性质(氮原子、氢键、沸点等)胺类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卤素原子、氢键、沸点等)胺类和卤代烃的反应特点(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亲核取代反应)7.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胺类和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胺类和卤代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胺类和卤代烃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胺类和卤代烃的理解第八章:碳水化合物8.1 课程目标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碳水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反应特点8.2 教学内容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碳水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碳水化合物的反应特点(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缩合反应)8.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碳水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碳水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碳水化合物的理解第九章:天然有机化合物9.1 课程目标掌握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解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9.2 教学内容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植物激素、抗生素、生物碱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萜类、甾类、酚类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溶剂萃取、蒸馏、色谱法等)9.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其分类和特点小组讨论:探讨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及其应用领域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理解第十章:有机化学实验技能10.1 课程目标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蒸馏等)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防火、防爆、防毒等)有机化学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物的提纯等)10.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实验演示: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演示,展示实验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探讨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重点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性。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案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合成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中文命名法等。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共价键、分子轨道、立体化学等。
4.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等。
5.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质谱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直观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过程等。
2.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定期进行课堂提问和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有机化学导论》等。
2. 课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过程等图片和动画。
3. 实验材料:有机化合物、试剂、仪器等。
4. 网络资源:有机化学相关网站、学术期刊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正确率、解题思路等。
3.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数据分析等。
4.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等。
六、教学活动1. 有机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有机化学中的某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课堂演示:通过演示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原理。
4. 学术报告: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教师进行学术报告,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 课外阅读:布置相关学术论文或书籍,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七、教学计划1. 授课时间: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教学
时数
5
教学
目的
及
要求
1.了解醇、酚、醚的结构和分类方法;熟练掌握醇、酚、醚的命名方法
2.熟练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了解它们的物理性质,能够解释其熔沸点、水溶性大小的差异
3.了解醇的酸催化亲核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历程及规律,能够与卤代烷烃的相应性质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反应规律的异同点
二、有机化学与农业科学的关系
三、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四、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的程序和方法
第2节共价键的一般概念
一、共价键理论
二、共价键的属性
三、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第3节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第4节有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J.N.BrÖnsted)酸碱理论、路易斯(G.N.Lewis)酸碱论
第5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酸碱性;酰胺的水解;与亚硝酸反应;霍夫曼降解反应
四、碳酸的衍生物
2
1
作业
见教材
章节
名称
第10章含硫、含磷及含硅有机化合物(自学)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教学
时数
0
教学
目的
及
要求
1.有机硫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和有机硅化合物的组成、分类、命名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2.硫醇、硫酚、硫节羧酸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
三、羧酸的化学性质
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成;脱羧反应;α–氢卤代反应;还原反应
四、个别化合物
第2节羧酸衍生物
一、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二、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三、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水解、醇解、氨解;酯缩合;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酯的制备及应用
第3节取代酸
时间分配
第1节胺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二、胺的结构
三、胺的物理性质
四、胺的化学性质
碱性;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磺酰化反应;与亚硝酸反应;芳胺环上的取代反应
五、个别化合物
第2节重氮化合物
一、脂肪族重氮化合物
二、芳香族重氮化合物
三、个别化合物
第3节酰胺
一、酰胺的结构和命名
二、酰胺的物理性质
三、酰胺的化学性质
4.熟练掌握胺、酰胺、硝基混合物和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及胺的鉴别、分离提纯方法
5.掌握氨基的保护及甾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在结构上的区别;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胺和重氮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与应用;胺类的碱性比较及碱性物质的分离提纯
难点:胺和重氮盐的化学性质与应用
教学内容提要
4.掌握构象异构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异构体的命名
熟练掌握环己烷的顺反异构、构象异构以及二者的区别和相互关系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烷烃和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烷烃的构象异构;环己烷的顺反异构、构象异构以及二者的区别和相互关系。
难点: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第1节烷烃
一、烷烃的结构
碳链异构、构象异构
教学
时数
2
教学
目的
及
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主要任务和学习方法;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点、分类和反应类型;
3.了解共价健的本质,掌握共价健的属性,熟悉利用键能数据推算反应的焓变。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了解化学研究发展情况和化学研究任务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第1节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一、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时间分配
第1节物质的旋光性
一、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
二、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第2节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旋光异构
一、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物
二、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三、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第3节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旋光异构
一、丙二烯型化合物
二、单键旋转受阻碍的联苯型化合物
第4节旋光异构体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5.掌握影响SN1,SN2,E1,E2历程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SN1、SN2、E1、E2反应历程及不同历程反应的活性顺序;卤代烃化学活性与其结构的关系;
难点:SN1、SN2、E1、E2反应历程;卤代烃化学活性与其结构关系的解释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第1节卤代烷烃
二、烷烃的命名
三、烷烃的物理性质
四、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卤代及活性;卤代反应中卤素的活性与选择性
五、烷烃的卤代反应历程
CH4的氯代反应及自由基反应历程
第2节环烷烃
一、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单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三、单环烷烃的结构
单环烷烃的顺反异构、环己烷的构象异构
四、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开环反应;取代反应;
2
四、个别化合物
2
2
1
作业
见教材
章节
名称
第7章醛、酮、醌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教学
时数
5
教学
目的
及
要求
1.掌握醛、酮的结构特点和分类(脂肪醛酮与芳香醛酮)
2.熟练掌握醛、酮的系统命名
3.熟练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及其各种应用(合成、鉴别、推导结构式,写反应方程式等),了解醛、酮的物理性质
一、根据碳架不同分类
二、根据官能团不同分类
1
作业
见教材
章节
名称
第1章饱和烃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教学
时数
4
教学
目的
及
要求
1.了解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类型以及烷基的类型
2.掌握烷烃的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及环烷烃
3.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三、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1,2-加成与1,4-加成、双烯合成
3
1
作业
见教材
章节
名称
第3章芳香烃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教学
时数
4
教学
目的
及
要求
1.熟练掌握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芳香烃及芳香族化合物
2.掌握和熟练应用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及侧链上的氧化与卤代反应规律
3.了解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第1节单环芳烃
一、单环芳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二、苯的结构
三、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四、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亲电取代反应;苯环侧链的卤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五、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六、苯环亲电取代定位规律
第2节稠环芳香烃
一、萘
二、蒽和菲
三、其他稠环芳烃
第3节非苯芳烃
一、休克尔(E.Hückel)规则
一、羟基酸
二、羰基酸
三、三乙的互变异构现象
2
1
1
作业
见教材
章节
名称
第9章含氮化合物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教学
时数
3
教学
目的
及
要求
1.熟悉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和伯、仲、叔卤代烃的区别
2.掌握胺、酰胺、硝基化合物、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的命名
3.熟悉氨、脂肪胺及芳香胺的结构;掌握氨、胺和铵的区别
一、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二、烯烃和炔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三、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
四、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氧化反应、α-氢的卤代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聚合反应
五、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六、重要的烯烃和炔烃
第2节二烯烃
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
π – π共轭、P -π共轭、σ -π共轭、σ - P共轭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45学时
教材名称
有机化学
(第1版)
作者
陈金珠
主编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指定参考书
有机化学
(第4版)
有机化学
(第4版)
作者
高鸿宾
汪小兰
出版社
及出版
时间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授课教师
陈金珠
职称
副教授
单位
理学院
授课时间
章节
名称
绪论
授课
方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一、卤代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卤代烷烃的物理性质
三、卤代烷烃的化学性质
亲核取代、消除反应、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四、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五、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六、个别化合物
第2节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一、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烃基结构对卤原子化学活性的影响
三、个别化合物
2
1
作业
见教材
章节
名称
第6章醇、酚、醚
时间分配
第1节醛和酮
一、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二、醛、酮的物理性质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
亲核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歧化反应;还原反应;α–氢的反应
四、个别化合物
第2节醌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
二、醌的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