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案 [1000字]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2.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等。

2.实验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室常用的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等,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步骤: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加热、冷却、搅拌等,并演示其正确操作方法。

4.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包括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等。

5.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现场演示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并进行示范操作。

5.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6.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7.总结与反思:总结实验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反思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估其掌握程度。

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记录的规范性: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其准确性和规范性。

3.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方面的表现,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深度等。

高中必修化学有机部分教案

高中必修化学有机部分教案

高中必修化学有机部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3. 了解有机反应的基本机理和常见反应类型;4. 能够预测和解释有机反应的产物。

教学内容:第一课: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1. 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区别;2. 有机分子的结构特点;3. 有机分子的功能团及其化学性质。

第二课: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碳原子的数目和排列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的影响;2. 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和功能团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的影响;3.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常用命名法和IUPAC命名法。

第三课: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 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 醇、醛、酮、酸、酯等有机官能团的分类和特点。

第四课:有机反应机理1. 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置换反应等;2. 有机反应的机理:亲核反应、电子亲合反应等;3. 有机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

第五课:有机反应的应用1. 酸碱催化剂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2. 有机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 有机反应在药物合成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析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命名规则;2. 实验操作:观察有机反应的产物;3. 学生实践答题:预测有机反应的产物;4. 课堂讲解:介绍有机反应的应用。

评价方式:1. 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的表现;2.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3.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

教学参考资料:1.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2. 《有机化学导论》教辅书籍;3. 有机化学相关实验教材和资料。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3. 熟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4.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典型的有机化合物,让学生熟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有机化学基础》等。

2.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反应方程式。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有关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特点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3.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 实验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性质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有机化学基础》等。

2. 实验器材: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性质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有关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有机化学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 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

3. 熟悉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

3. 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选择数种已知熔点的纯化合物为标推,测定它们的熔点,以观察到的熔点作纵坐标,测得熔 点与已知熔点差值作横坐标,画成曲线,即可从曲线上读出任一温度的校正值。
常用标准样品(表 1)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熔点管必须洁净。如含有灰尘等,能产生 4—10OC 的误差。 2、熔点管底未封好会产生漏管。 3、样品粉碎要细,填装要实,否则产生空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4、样品不干燥或含有杂质,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5、样品量太少不便观察,而且熔点偏低;太多会造成熔程变大,熔点偏高。 6、升温速度应慢,让热传导有充分的时间。升温速度过快,熔点偏高。 7、熔点管壁太厚,热传导时间长,会产生熔点偏高。 8、使用硫酸作加热浴液要特别小心,不能让有机物碰到浓硫酸,否则使浴液颜色变深,有碍 熔点的观察。若出现这种情况,可加人少许硝酸钾晶体共热后使之脱色。采用浓硫酸作热浴,适 用于测熔点在 220℃以下的样品。若要测熔点在 220℃以上的样品可用其它热浴液。
化曲线
图 1 相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
图 2 物质蒸气压随温度变
化合物温度不到熔点时以固相存在,加热使温度上升,达到熔点.开始有少量液体出现, 而后固液相平衡.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变化,此时加热所提供的热量使固相不断转变为液相,两 相间仍为平衡,最后的固体熔化后,继续加热则温度线性上升。因此在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一 定要慢,每分钟温度升高不能超过 2℃,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熔化过程尽可能接近于两相.1-0.2g 样品,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棒研成粉末,装入熔点管中 , 至高度 2-3mm 注:①样品研得很细
②装样品要迅速 ③样品结实均匀无空隙 3.熔点测定方法 ①先快速加热,测化合物大概熔点。 ②细测 测定前,先待热浴温度降至熔点约 300C 以下,换一根样品 管,慢慢加热,一开始 50C/min,当达到熔点下约 150C 时,以 1-20C/min 升温,接近熔点时,以 0.2-0.30C/min 升温,当毛细管中样品开始塌落和 有湿润现象,出现下滴液体时,表明样品已开始熔化,为始熔,记下温度, 继续微热,至成透明液体,记下温度为全熔。 熔点测定,至少有两次重复的数据,每一次测定都必须更换新的熔点管 (为什么) 4.实验结束处理 把温度计放好,让其自然冷却至室温,用废纸擦去硫酸,才可用水冲洗,浓 硫酸冷却后,方可倒回瓶中。 六、问题讨论 1. 若样品研磨的不细,对装样品有什么影响?对测定有机物的熔点数据是否可 靠? 2. 加热的快慢为什么会影响熔点?在什么情况下加热可以快一些,而在什么情 况下加热则要慢一些? 3. 是否可以使用第一次测定熔点时已经熔化了的有机化合物再做第二次测定 呢?为什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理论方法。

4. 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化工、医药、农业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有机化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机化合物被称为“有机”。

2. 通过PPT展示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历史背景。

3.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介绍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方法、理论方法等。

5. 探讨有机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巩固练习:1. 简述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列举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 描述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4. 举例说明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烃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烃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烷烃、烯烃、炔烃。

2. 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原子成键特点、沸点、燃烧反应。

3.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反应性。

4. 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燃料、化工原料等。

教学活动:1. 引入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2. 讲解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介绍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掌握它们的特点。

4. 探讨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1. 简述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列举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描述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 举例说明烃类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醇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醇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课方案【篇一:人教版有机化学教课方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 1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照和原则。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领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课要点 :认识常有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教课难点 : 认识常有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教课过程【引入】经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先有机物是指有活力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获得的,直到1828 年,德国科学家维勒有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经过加热能够直接转变成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观点遇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观点——世界上绝大部分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自己有着特定的化学构成和构造,致使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别性。

研究有机物的构成、构造、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认识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师:有机物从构造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依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应有机物特征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 ch3 -ch2 - ch2 - ch2 -ch3 )有机化合物)环状化合物)【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一样能够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以下有机物的类型吗?【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要点就是认识常有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构造特色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色,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培育思想的有序性、逻辑性、谨慎性。

教课要点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色;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郑大贵《有机化学》教案

郑大贵《有机化学》教案

03
外消旋体拆分法
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外消旋体拆分为单一的对映异构体。这种方法适
用于外消旋体易于获得且拆分条件温和的情况。
立体选择性合成实例分析
1 2
烯烃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通过不对称催化氢化、不对称环氧化等反应实现 烯烃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可以得到具有高立体选 择性的产物。
酮的不对称还原
利用手性催化剂或手性配体实现酮的不对称还原 ,可以得到具有高立体选择性的醇类化合物。
学过程遵循Zaitsev规则或 Hoffmann规则。
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及实例分析
自由基取代反应定义
反应机理
自由基进攻有机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 基团,引发一系列自由基链式反应, 最终生成取代产物的反应。
自由基取代反应通常包括链引发、链 传递和链终止三个步骤。链引发阶段 产生自由基,链传递阶段自由基进攻 底物生成新的自由基和产物,链终止 阶段自由基之间结合生成稳定分子。
天然产物全合成策略与方法
01
02
03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分子出发,逆向拆 解成简单的前体或砌块。
合成路线设计
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如 汇聚式合成、线性合成等 。
关键反应与策略
运用创新性的反应和方法 ,如金属有机反应、不对 称合成等。
典型天然产物全合成案例分析
紫杉醇全合成
通过多步有机合成反应, 成功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 。
实例分析
以卤代烃的态后,卤原子离去,生成醇和 卤化氢。
消除反应机理及实例分析
消除反应定义
有机分子中两个基团或原子同时 离去,生成不饱和键的反应。
反应机理
消除反应通常涉及底物中的离去 基团和相邻基团的协同作用,形
成不饱和键。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

(3) 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安全。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内容: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制备。

(2) 实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熟悉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鉴别。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鉴别技巧。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2) 实验原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了解相关原理。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测定(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含量测定。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掌握测定技巧。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1) 内容: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结构分析。

(2) 实验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方法,掌握鉴定技巧。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别(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鉴别。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2) 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测定(1) 操作步骤:根据实验原理,对给定的有机物进行含量测定。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有机化学教案第⼀章绪论⼀.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的价电⼦层1S22S22P2因此,有机物分⼦是共价键结合。

1.可燃性:绝⼤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2.耐热性、熔点、沸点低:3.⽔溶性:⼩,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形成氢键的能⼒。

4.导电性能:差。

5.反应速度:慢。

6.反应产物:常有副产物,副反应。

7.普遍在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理化性质不同的化分物。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1858年凯库勒和古柏尔提出有机化合物分⼦中碳原⼦是四价及碳原⼦之间相互连接成碳链的概念,成为有机化合物分⼦结构的,最原始和最基础的理论。

1861年布特列洛夫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提出了较完整的的概念,提出原⼦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

1874年范荷夫和勒贝尔建⽴分⼦的⽴体概念,说明了对映异构和顺反异构现象。

*碳原⼦总是四价的,碳原⼦⾃相结合成键,构造和构造式分⼦中原⼦的连接顺序和⽅式称为分⼦的构造.表⽰分⼦中各原⼦的连接顺序和⽅式的化学式叫构造式(结构式).⽤两⼩点表⽰⼀对共⽤电⼦对的构造式叫电⼦式,⽤短横线(-)表⽰共价键的构造式叫价键式.有时可⽤只表达官能团结构特点的化学式,既结构简式.四.共价键的性质1.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核间距离。

2. 键⾓: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

3. 键能:指断单个特定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也称为该键的离解能。

共价键的键能是断裂分⼦中全部同类共价键所需离解能的平均值。

4. 键的极性:键的极性与键合原⼦的电负性有关,⼀些元素电负性数值⼤的原⼦具有强的吸电⼦能⼒。

常见元素电负性为:H C N O F Si P S Cl Br I2.1 2.53.0 3.54.0 1.8 2.1 2.5 3.0 2.5 2.0对于两个相同原⼦形成的共价键来说,可以认为成键电⼦云是均匀的分布在两核之间,这样的共价键没有极性,为⾮极性共价键。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篇一:有机化学实验12级时间4月13日第1-3节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一般知识一.实验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随着新的实验技术不断出现,这门实验课程正在向用量少、效率高、绿色化的方向开展。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有机实验的根本原理,有机物的合成、别离、鉴定的一般方法;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包括查阅文献)-预备-实验-记录-”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计算机的使用才能。

二.有机化学实验的根本规那么:为使有机实验有条不紊、平安地进展,必须遵照以下规那么:1、熟悉实验室的平安规那么,学会正确使用水、电、煤、通风厨、灭火器等,理解实验事故的一般处理方法。

作好实验的预习工作,理解所用药品的危害性及平安操作方法,按操作规程,小心使用有关实验仪器和设备,假设有征询题应立即停顿使用。

2、实验前,认真清点、检查玻璃仪器;实验中,平安合理的使用玻璃仪器;实验后,洗净并妥善保管玻璃仪器,尤其应学会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3、实验时,要保持实验室和桌面的清洁,认真操作,遵守实验纪律,严格按照实验中所规定的实验步骤、试剂规格及与用量来进展。

假设要改变,需经教师同意方可进展。

4、实验药品使用前,应细心阅读药品标签,按需取用,防止浪费;取完药品后要迅速盖上瓶塞,防止搞错瓶塞,污染药品。

不要任意更换实验室常用仪器(如天平、单调器、折光仪等)和常用药品的摆放位置。

5、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集中思想,防止大声喧哗,不要在实验室吃东西。

6、实验中和实验后,各类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应分别放入指定的废物搜集器中。

7、离开实验室前,应检查水电煤是否平安关闭。

三.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平安知识:有机化学实验特别大程度上由玻璃仪器、实验试剂和电器设备等组成,假设操作不当,会对人体、环境造成损害,实验试剂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腐蚀、毒性高等特点,玻璃仪器与电器设备使用不当亦可发生意外事故。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

《有机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性质、反应及其应用;(3)能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反应、无机反应、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等。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根据碳骨架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根据官能团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

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共价键、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等。

5.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有机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聚合反应等。

7.有机合成:逆合成法、格林尼亚反应、霍夫曼降解、威廉姆森合成等。

8.有机分析: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演示法: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模型、实验操作等。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培养实验技能。

4.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发现有机化学知识。

5.案例分析法:分析有机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

2.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有机化学 -教案

有机化学 -教案

有机化学 -教案教学特点: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中比较实用、应用性比较强的一部分。

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有机化学现象,增强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教学针对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结构、命名、反应类型及机理、功能基团及其反应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知识点详解、图表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有机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有机化学的命名方法和反应类型及机理。

3. 熟悉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功能基团及其反应。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

4. 有机化学中的功能基团及其反应。

三、教学重点: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构成和命名方法。

2. 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有机化学中的常见功能基团及其反应。

四、教学难点:1. 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的掌握。

2. 有机化学中的常见功能基团及其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

2. 图表分析法。

3. 实验演示法。

4. 课外阅读法。

5. 学生自学法。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1. 观看《有机化学与生活》视频,了解有机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二)授课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结构:(1)有机化合物定义及特点。

(2)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碳的四价、单、双、三键与氢原子的连接。

(3)有机化合物中功能团的概念及分类。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1)命名步骤及注意事项。

(2)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3. 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1)加成反应。

(2)消除反应。

(3)取代反应。

(4)重排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

(6)分解反应。

4. 有机化学中的功能基团及其反应:(1)羟基(-OH)的反应及应用。

(2)胺基(-NH2)的反应及应用。

(3)羧基(-COOH)的反应及应用。

2023有机化学教案10篇

2023有机化学教案10篇

2023有机化学教案10篇有机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复习有机合成,使学生掌握有机物的官能团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合成路线的选择或设计。

会组合多个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合成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精选例题,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利用已学的知识,通过各种方法合成人们需要的物质,使知识为人类服务,达到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教育。

科学品质:激发兴趣和科学情感;培养求实、创新、探索的精神与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题关键,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方法的教育,学会抓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

重点、难点学会寻找有机合成题的突破口。

学会利用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寻找合成路线的'最佳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有机反应的类型,与有机物合成有关的重要反应规律有哪几点呢?【追问】每一规律的反应机理是什么?(对学生们的回答评价后,提出问题)【投影】①双键断裂一个的原因是什么?②哪种类型的醇不能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醛或酮?③哪种类型的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烯烃?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什么?⑤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发生成环反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或补充。

学生活动思考、回忆后,回答:共5点。

①双键的加成和加聚;②醇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③醇的氧化反应;④酯的生成和水解及肽键的生成和水解;⑤有机物成环反应。

讨论后,回答。

积极思考,认真讨论,踊跃发言。

答:①双键的键能不是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

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

②跟-OH相连的碳原子与3个碳原子相连的醇一般不能被氧化成醛或酮;③所在羟基碳原子若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如CH3OH)或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如(CH3)3CCH2OH]的醇(或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而生成不饱和烃;④酯化反应的机理是:羧酸脱羟基,醇脱氢。

(精选)有机化学教案

(精选)有机化学教案

第五章脂环烃一.学习目的和要求1.把握脂环烃的概念和命名。

2.把握脂环烃的结构和性质。

3.把握环的大小与环张力、稳固性的关系。

4.把握环烷烃的结构。

5.了解萜类和甾族化合物二.本章节重点、难点脂环烃的概念和命名、脂环烃的结构和性质、环的大小与环张力、稳固性的关系、脂环烃的顺反异构,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分析(船式和椅式、a键和e键)、其它环烷烃的结构。

三.教学内容:脂环烃的概念和命名脂环烃的概念在结构上具有环状碳骨架,而性质上和脂肪烃相似的烃类,叫做脂环烃。

脂环烃的分类如下所示:CH3饱和脂环烃,环烷烃如:等脂环烃环烯烃如:等不饱和脂环烃环炔烃按环的大小又将脂环烃分为:小环(3~4元)脂环烃;一般环(5~7元)脂环烃;中环(8~12元)脂环烃和大环(十二碳以上)脂环烃。

按环的多少可将脂环分为:单环化合物;多环(桥环、螺环)化合物。

脂环烃的命名(1)环烷烃的命名依照分当中成环碳原子数量,称为环某烷;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环烷烃的前面;取代基位次按“最低系列”原那么列出,基团顺序按“顺序规那么”排序在后的优先列出。

例如:(2)环烯烃的命名依照分当中成环碳原子数量称为环某烯;以双键的位次和取代基的位置最小为原那么。

例如:(3) 多环化合物的命名1)螺环化合物:螺环化合物是两个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环烷烃称为螺环烃。

螺环烃的编号原那么:从较小环中与螺原子相邻的一个碳原子开始,通过小环到螺原子,再沿大环致所有环碳原子。

依照成环碳原子的总数命名为环某烷,在方括号中标出各碳环中除螺碳原子之外的碳原子数量(小的数量在前,大的在后),其它与烷烃的命名相同,例如:(2) 桥环化合物:在分当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碳环的多环化合物中,把两个环共用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桥环化合物。

桥环化合物的编号原那么:从桥头的一端开始,沿最长桥编到桥的另一端,再沿次长桥到始桥头,最短的桥最后编号。

命名时依照成环碳原子总数量称为环某烷,在环字后面的方括号中标出除桥头碳原子外的桥碳原子数(大的数量排CH 3CH 3CH 3环戊烯1-甲基环戊烯3,4-=甲基 环己烯1,3-环戊烯2-甲基-1,3-环己二烯CH 3CH CH 3CH 31,3-=甲基环戊烷异丙基环己烷1-甲基-3-异丙基 环己烷1,4-=甲基-4-乙基环己烷螺碳原子1-溴-5-甲基螺[3,4]辛烷在前,小的排在后),其它与环烷烃的命名相同。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1. 实验原理(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有机物进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通过光谱、色谱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结构鉴定。

2. 实验材料(1)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

(2) 仪器: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光谱仪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制备(1) 目标产物: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乙醇、乙酸、硫酸。

进行酯化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目标产物:提纯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分液,收集上层乙酸乙酯。

加入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 目标产物:鉴定乙酸乙酯的结构。

(2) 实验步骤:使用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使用色谱仪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降解反应(1) 目标产物:研究乙酸乙酯的降解反应。

(2) 实验步骤:加热乙酸乙酯,观察其降解过程。

收集降解产物,进行鉴定。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1) 目标产物:合成苯乙酮。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苯、乙酸、氧化铜。

进行氧化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制备乙酸乙酯(1) 实验结果:得到乙酸乙酯产物。

(2) 结果分析:通过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分析产物的得率、纯度等因素。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案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案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性1.2 教学内容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碳原子四价键、共轭作用、立体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类、醚类、酮类、羧酸类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光谱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等)有机化学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了解其结构和性质小组讨论:探讨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2.1 课程目标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规则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反应特点2.2 教学内容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碳原子四价键、饱和度、沸点等)烷烃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环状结构、环烷烃的命名)烷烃和环烷烃的反应特点(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烷烃和环烷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烷烃和环烷烃的反应机理和应用领域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烷烃和环烷烃的理解第三章:烯烃和炔烃3.1 课程目标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规则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反应特点3.2 教学内容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碳碳双键、不饱和度、沸点等)烯烃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炔烃的结构和性质(碳碳三键、不饱和度、沸点等)烯烃和炔烃的反应特点(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烯烃和炔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烯烃和炔烃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烯烃和炔烃的理解第四章:芳香烃4.1 课程目标掌握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芳香烃的命名规则掌握芳香烃的反应特点4.2 教学内容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苯环、共轭作用、沸点等)芳香烃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芳香烃的反应特点(亲电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4.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芳香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芳香烃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芳香烃的理解第五章:醇类和醚类5.1 课程目标掌握醇类和醚类的结构和性质理解醇类和醚类的命名规则掌握醇类和醚类的反应特点5.2 教学内容醇类的结构和性质(羟基、氢键、沸点等)醇类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醚类的结构和性质(氧原子、沸点等)醇类和醚类的反应特点(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5.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醇类和醚类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第六章:酮类和羧酸类6.1 课程目标掌握酮类和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理解酮类和羧酸类的命名规则掌握酮类和羧酸类的反应特点6.2 教学内容酮类的结构和性质(羰基、氢键、沸点等)酮类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羧基、氢键、沸点等)酮类和羧酸类的反应特点(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缩合反应)6.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酮类和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酮类和羧酸类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酮类和羧酸类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酮类和羧酸类的理解第七章:胺类和卤代烃7.1 课程目标掌握胺类和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胺类和卤代烃的命名规则掌握胺类和卤代烃的反应特点7.2 教学内容胺类的结构和性质(氮原子、氢键、沸点等)胺类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卤素原子、氢键、沸点等)胺类和卤代烃的反应特点(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亲核取代反应)7.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胺类和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胺类和卤代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胺类和卤代烃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胺类和卤代烃的理解第八章:碳水化合物8.1 课程目标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碳水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反应特点8.2 教学内容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碳水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碳水化合物的反应特点(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缩合反应)8.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碳水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碳水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碳水化合物的理解第九章:天然有机化合物9.1 课程目标掌握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解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9.2 教学内容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植物激素、抗生素、生物碱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萜类、甾类、酚类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溶剂萃取、蒸馏、色谱法等)9.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其分类和特点小组讨论:探讨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及其应用领域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理解第十章:有机化学实验技能10.1 课程目标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蒸馏等)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防火、防爆、防毒等)有机化学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物的提纯等)10.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实验演示: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演示,展示实验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探讨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重点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性。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有机化学是初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

学生应通过丰富的实验、课堂教学和学科竞赛来全面了解有机化学这一课题。

本课程主要涉及有机物质的基础知识、燃烧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酯化反应以及芳香族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其中,燃烧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所讲授的化学反应机制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方法1、实验:典型的有机化学实验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同时也燃起了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

2、手机APP课程:手提APP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化学知识和基本概念。

3、讲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上,老师应该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讲解理论知识,并与化学实验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学中的基础概念:1、化学键:学生应该深刻理解化学键的种类和属性,同时,他们也需要知道有机分子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组,这些细节都是有机化学理论的基础。

2、烃、卤代烃等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的反应,同时在实验中亲身感受这些化学反应的过程。

3、小分子有机物,主要指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如羧酸、醛、酮等,其中,要求学生了解它们的结构和性质,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化合物的用途和潜在的化学反应原理。

二、有机化学中的三大基本反应:1、燃烧反应:讲述燃烧反应的基本知识,向学生解释燃烧反应的类型和原理,并通过实验进行深化理解。

2、氧化还原反应:学生需要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并了解氧化和还原的特点,需要在学生的实验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化理解。

3、酯化反应:介绍酯的基本结构和用途,学生要掌握酯化反应的步骤和化学反应机制,并从实验中了解酯化反应的特点。

四、教学实践1、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况下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并从中理解化学反应的机制和原理。

2、案例研究:将实际问题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讨论和研究有机物的制备方法,探索更多可能性。

大学化学教案

大学化学教案

大学化学教案大学化学教案「篇一」篇一:大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及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认识有机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同时,通过对共价键理论及其本质的学习,达到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基本理论的目的。

掌握碳原子正四面体概念,掌握共价键属性,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的特点。

难点是利用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对共价键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以及从碳氢化合物衍生而得的化合物。

2、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等的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的特点1、分子组成复杂组成元素不多,但数目庞大,结构相当复杂。

2、同分异构现象例如:乙醇和甲醚分子式为:C2H6O 但化学结构不同。

乙醇 CH3CH2OH 甲醚CH3OCH33、容易燃烧绝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燃的。

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难溶于水(特殊例外)很多有机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原理依据,相似相溶原理,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差。

5、熔、沸点低许多有机物在室温时呈气态和液态,常温下呈固态的有机物其熔点一般也很低。

例如:尿素132.7°C 葡萄糖146°C。

6、反应速率较慢经常需要几小时、几天才能完成,为了加速反应,往往需加热、光照或使用催化剂等。

37、反应复杂,副反应多往往同一反应物在同一条件下会得到许多不同的产物。

所以就降低了主要产物产率。

特殊例外:乙醇易溶于水、四氯化碳可灭火等。

三、有机化学的重要性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工业的理论基础;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发展染料、合成药物、香料、生产乙炔、石油化工产品的开发利用;生物学、医学等等都需要有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

第二节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共价键理论1、价键理论1(1)原子轨道重叠或电子配对基本理论在无机化学中已经介绍了,由一对电子形成的共价键叫做单键,用一条短直线表示,如果俩个原子各有二个或三个未成键的电子,构成的共价键则为双键或叁键。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案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案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案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基础知识一、课程目标1.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降解。

2.掌握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酯化、酰化等,并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理解有机化学在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医药等领域的作用和贡献。

4.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3.有机化学反应及机理4.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5.有机化学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进行有机化学反应的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问题解决: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文献等途径,扩展知识面和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1.教材:《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目。

2.实验设备:实验室及实验器材,包括试管、烧杯、滴定管、离心机等。

3.教学视频:录制并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以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4.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链接和资源,以便学生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

五、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理解、思考题、实验报告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进行期中考试,以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以全面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活动中的表现。

六、教学进度安排(建议)1.第一周:绪论(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2.第二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3.第三周:有机化学反应及机理(包括氧化、还原、酯化、酰化等)4.第四周: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药物、食品、化工等)5.第五周:有机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中的作用(如污染治理、新能源等)6.第六周:有机化学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如绿色化学、化学生物学等)7.第七周:实验操作与实践(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8.第八周:问题解决活动(通过问题解决活动,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第九周:自主学习(鼓励进行自主学习,扩展知识面和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10.第十周:复习与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11.第十一周: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12.第十二周:试卷讲评与答疑(对期中考试进行讲评和答疑)13.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继续复习与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14.第十五周: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有机化学教案范文

有机化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有机化学教案范文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3.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4. 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4.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命名方法、结构和性质、反应类型等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反应类型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学准备:1. 教案、PPT、教学素材等2. 投影仪、白板、黑板等教学设备3. 教学用具(如模型、挂图等)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如糖、脂肪、蛋白质等2. 提问:什么是有机化学?为什么有机化合物重要?Step 2: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有机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2.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如碳原子成键多样性、有机化合物的复杂性等Step 3: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10分钟)1. 讲解烷烃的命名方法,如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等2. 举例讲解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如烯烃、炔烃、醇、醚等Step 4: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0分钟)1.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如碳原子成键方式、空间构型等2.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如反应活性、稳定性、官能团等Step 5: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强调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命名方法、结构和性质等知识点2. 布置作业:请学生完成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练习题六、教案实施与评价1. 教学活动组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

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第二学期)实验1 醇和酚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认识醇类的一般性质。

2. 比较醇和酚化学性质上的差别。

3. 认识羟基和烃基的互相影响。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甲醇、乙醇、丁醇、辛醇、钠、酚酞、仲丁醇、叔丁醇、无水zncl2、浓盐酸、1% kmno4、异丙醇、naoh、cuso4、乙二醇、甘油、苯酚、ph试纸、饱和溴水、1%ki、苯、h2so4、浓hno3、5%na2co3、0.5%kmno4、fecl3、恒温水浴锅三、实验步骤 1.醇的性质(1)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甲醇、乙醇、丁醇、辛醇各10滴,振荡观察溶解情况,如已溶解则再加10滴样品,观察,从而可得出什么结论?(2)醇钠的生成及水解在一干燥的试管加入1ml无水乙醇,投入1小粒钠,观察现象,检验气体,待金属钠完全消失后,向试管中加入2ml,滴加酚酞指示剂,并解释?(3)醇与lucas 试剂的作用在3支干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再加入2mllucas试剂,振荡,保持26-270c,观察5min及1h后混合物变化。

(4)醇的氧化在试管中加入1ml乙醇,滴入1% kmno42滴,振荡,微热观察现象?以异丙醇作同样实验,其结果如何?(5)多元醇与cu(oh)2作用用6ml5%naoh及10滴10% cuso4,配制成新鲜的cu(oh)2中,观察现象?样品:乙二醇、甘油 2.酚的性质(1)苯酚的酸性在试管中盛放苯酚的饱和溶液6ml,用玻璃棒沾取一滴于ph试纸上试验其酸性.(2)苯酚与溴水作用取苯酚饱和水溶液2滴,用水稀释至2ml,逐滴滴入饱和溴水,至淡黄色,将混合物煮沸1-2min,冷却,再加入1%ki溶液数滴及1ml苯,用力振荡,观察现象?(3)苯酚的硝化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0.5g苯酚,滴入1ml浓硫酸,沸水浴加热并振荡,冷却后加水3ml,小心地逐滴加入2ml浓hno3振荡,置沸水浴加热至溶液呈黄色,取出试管,冷却,观察现象? (4)苯酚的氧化取苯酚饱和水溶液3ml,置于赶试管中,加5% na2co30.5ml及0.5% kmno41ml,振荡,观察现象?(5)苯酚与fecl3作用取苯酚饱和水溶液2滴,放入试管中,加入2ml水,并逐滴滴入fecl3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四、问题讨论1. 用卢卡斯试剂检验伯,仲,叔醇的实验成功的关键何在?对于六个碳以上的伯,仲,叔醇是否都能用卢卡斯试剂进行鉴别?2. 与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绛蓝色是邻羟基多元醇的特征反应,此外,还有什么试剂能起类似的作用?实验2 醛和酮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加深对醛、酮化学性质的认识。

2. 掌握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2,4-二硝基苯肼、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乙醇、nahso3、二苯酮、3-戊酮、氨基脲盐酸盐、naac、庚醛、3-己酮、苯乙酮、i2、ki、异丙醇、1-丁醇、对品红盐酸盐、na2so3、浓盐酸、agno3、nh3?h2o、环己酮、柠檬酸钠、碳酸钠、硫酸铜、cr03、浓h2so4、丁醛、叔丁醇、恒温水浴锅三、实验步骤<一>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1. 2,4-二硝基苯肼试验5支试管,各加入1ml2,4-二硝基苯肼,分别滴加1-2地试样,摇匀静置,观察结晶颜色试样: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二苯酮 2.与饱和nahso3溶液加成4支分别加入2ml新配制的饱和nahso3,分别滴加1ml试样,振荡置于冰水中冷却数分钟,观察沉淀析出的相对速度。

试样:苯甲醛、乙醛、丙酮、3-戊酮 3.缩氨脲的制备将0.5g氨基脲盐酸盐,1.5g碳酸钠溶于5ml蒸馏水中,然后分装入4支试管中,各加入3滴试样和1ml乙醇摇匀。

将4支试管置于700c水浴中加热15min,然后各加入2ml水,移去灯焰,在水浴中再放置10min,待冷却后试管置于冰水中,用玻璃棒摩擦试管至结晶完全。

试样:庚醛、3-己酮、苯乙酮、丙酮 <二>醛、酮а-h活泼性:碘仿试验5支试管,分别加入1ml蒸馏水和3-4滴试样,再分别加入1ml10%naoh 溶液,滴加ki-i2至溶液呈黄色,继续振荡至浅黄色消失,析出浅黄色沉淀,若无沉淀,则放在50-600c水浴中微热几分钟,(可补加ki-i2溶液)观察结果。

试样:乙醛、丙酮、乙醇、异丙醇、1-丁醇 <三>醛、酮的区别 1.schiff试验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品红醛试剂(schiff试剂),然后分别滴加2滴试样,振荡摇匀,放置数分钟,然后分别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浓硫酸,边滴边摇,观察现象?试样:甲醛、乙醛、丙酮、苯乙酮、3-戊酮 2.tollen试验5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 tollen试剂,再分别加入2滴试样,摇匀,静置,若无变化,50-600c水浴温热几分钟,观察现象?试样: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环己酮 3.benedict试验在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benedict试剂各1ml,摇匀分别加入3-4滴试样,摇匀,沸水浴加热3-5min,观察现象?试样: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 4.铬酸试验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试样,分别加入1ml丙酮,振荡再加入铬酸试剂数滴,边加边摇,观察现象?试样:丁醛、叔丁醇、异丙醇、环己酮、苯甲醛、乙醇一、问题讨论1. 醛和酮与氨基脲的加成实验中,为什么要加入乙酸钠?2. 土伦试剂为什么要在临用时才配置?土伦实验完毕后,应该加入硝酸少许,立刻煮沸洗去银镜,为什么?3. 如何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定下列化合物?环己烷环己烯环己醇苯甲醛丙酮实验3 二苄叉丙酮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利用羟醛缩合反应增长碳链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利用反应物的投料比控制反应物,利用衍生物来鉴别基化合物。

二、实验原理三、仪器与药品苯甲醛、丙酮、95%乙醇、10%naoh、冰醋酸、磁力搅拌器、循环水真空泵四、实验步骤1.将 5.3ml(0.05mol)新蒸馏的苯甲醛,1.8ml(0.025mol)丙酮,40ml95%乙醇和50ml10%naoh依次加入小烧杯中。

2.电磁搅拌20min。

3.洗涤抽干水分。

4.用1ml冰醋酸和25ml95%乙醇配成混合液浸泡洗涤,最后用水洗涤一次。

5.将固体移到100ml三角烧瓶中,用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用冰水冷到00c。

6.抽滤、干燥、称重、测定熔点。

7.计算产率。

实验4 羧酸的性质一、实验目的验证羧酸的性质二、仪器与药品甲酸、乙酸、草酸、苯甲酸、10%naoh、10%盐酸、ba(oh)2、乙醇、刚果红试纸、恒温水浴锅三、实验步骤1.酸性试验将甲酸、乙酸各5滴及草酸0.2g分别溶于2ml水中,用洗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应的酸液在同一条刚果红试纸上化线,比较各线条颜色和深浅程度。

2.成盐反应取0.2g苯甲酸晶体放入盛有1ml水的试管中加入10%naoh液数滴,振荡并观察现象。

直接再加数滴10%的盐酸,振荡并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3.加热分解作用将甲酸和冰醋酸各1ml及草酸1g分别放入3支带导管的小试管中导管的末端分别伸入3支各自盛有1-2ml ba(oh)2试管中,加热试管,观察现象?4.氧化作用在3支使馆中分别放置0.5ml甲酸、乙酸及0.2g草酸和1ml水所配成的溶液,然后分别加入1ml稀(1∶5)硫酸和2-3ml0.5%的kmno4溶液加热至沸,观察现象?5.成酯反应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1ml无水乙醇和冰醋酸再加入0.2ml浓h2so4,振荡均匀浸在60-700c的热水浴中约10min,然后将试管浸入冷水中冷却,最后向试管内加入5ml水,观察现象?实验5 苯甲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学会用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酸原理及方法。

2. 掌握热滤、抽滤、回流、重结晶等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甲苯、kmno4、1:1hcl、nahso3、冷凝管、圆底烧瓶、循环水真空泵、电热套四、实验步骤1. 在5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250ml水和5.4ml甲苯加几粒沸石。

2. 装上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

3. 分批加入17g kmno4,回流加热1.5-2h至回流液中无明显油珠为止。

4. 趁热抽滤。

(若滤液有颜色可加入nahso3固体至无色为止)。

5. 冷却至室温。

给滤液滴加1:1hcl,至酸性为止。

6. 抽滤、干燥、称重、计算产率。

五、问题讨论1. 在氧化反应中,影响苯甲酸产量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2. 氧化反应时,向反应中加nahso3的目的是什么?实验6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一、实验目的验证羧酸衍生物的性质二、仪器与药品乙酰氯、2%agno3、无水乙醇、20%na2co3、nacl、苯胺、乙酸酐、乙酰胺、20%naoh、10%h2so4、红石蕊试纸三、实验步骤1. 酰氯和酸酐的性质(1)水解作用:在试管中加2ml水,再加入数滴乙酰氯,观察现象,反应结束在溶液中滴加数滴2%agno3溶液,观察现象。

(2)醇解作用:在干燥的试管中加入1ml无水乙醇,慢慢滴加1ml 乙酰氯,冰水冷却,并振荡,反应结束后先加入1ml水,小心用中20%na2co3中和至中性,观察现象,如没有酯层,再加入粉状氯化钠至溶液饱和为止,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3)氨解作用:在干燥的试管中滴加苯胺5滴,慢慢滴加乙酰氯8滴,待反应结束后再加入5ml水并用玻璃棒搅匀,观察现象?用乙酸酐代替乙酰氯重复上述三个试验,比较反应现象及快慢程度。

2.酰胺的水解作用(1)碱性水解:取0.1g乙酰胺和1ml20%naoh放入一小试管中,混合均匀,小火加热至沸,用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所产生气体的性质。

(2)酸性水解:取0.1g乙酰胺和2ml10%h2so4一起放入一小试管混合均匀,沸水浴加热2min,闻气味,放冷并加入20%naoh至陈碱性,再加热,用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所产生气体的性质。

实验7 乙酸乙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从有机酸合成酯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2. 掌握蒸馏、分液漏斗的使用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三、仪器与药品无水乙醇、冰醋酸、浓h2so4、饱和na2co3、饱和nacl、饱和cacl2、无水mgso4、电热套、球形冷凝管、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四、实验步骤1.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9.5ml(0.2mol)无水乙醇和6ml(0.1mol)冰醋酸,再小心加入2.5ml浓h2so4,混匀后,加入沸石,装上冷凝管。

2.小心加热反应瓶,缓慢回流1/2h,冷却反应物,将回流改成蒸馏装置,接受瓶用冷水冷却,蒸出生成的乙酸乙酯,直到镏出液约为反应物总体积的1/2为止。

3.在镏出液中慢慢加入饱和na2co3,振荡,至不再有co2气体产生为止。

4.将混合液转入分液漏斗,分去水溶液,有机层用5ml饱和nacl洗涤,再用5mlcacl2洗涤,最后用水洗涤一次,分去下层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