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异氟醚吸入性麻醉对肺血分流的影响
03 %丁卡因混合液 8 2 l阻滞平 面上界达 .3 ~1m ,
。术 中
每小时经硬膜外管追加混合液 5 l m。全麻诱导 : 静注芬太尼 2 /g丙 泊 酚 2 Wk 及 维 库 溴 铵 0 1 gk 后 直 视 下 气 管 t k、 c m g .m / g
插 管 , 多 功 能麻 醉 机 进 行 麻 醉 和 机 械 通 气 , 问 断 追 加 维 用 并
2 结 果
均有不同程度 的下降 , 甚至发生 低氧血症 , 设想异氟醚 可 故
能 有 增 加 肺 内分 流 的作 用 , 并据 此 进 行 了 临 床 观察 。 1 资 料 和 方 法
11 病例选择 .
择期上腹部 手术病人 4 , 中男 l , 0例 其 8例
女 2例, 龄2 6 2 年 5~ 0岁 , S A AI ~ Ⅱ级 。 随机 分 为 两 组 , 异 氟醚组( A组 ) 对 照 组 ( 和 B组 )各 2 例 。两 组 病 人 性别 、 , 0 年
库溴铵维持肌松 。两组 吸人 6 %NO~4 %o3rn后 , 0 2 0 20 i a 实
验 组 开 始 吸 人 1 6 异 氟 醚 , 照 组 不 变 。 手 术 结 束 前 .% 对 3mn实 验 组 停 吸 异氟 醚 , 续 吸人 6 %N O一4 %O ; 术 0 ii 继 0 2 0 2手
1m /g 用 多 功 能 麻 醉 机 监 测 心 电 图 ( C 、 脉 压 0 lk。 E G) 动 ( A ) 右心 室 压 力 ( V ) 脉 搏 血 氧 饱 和 度 (0 z 、 e O MP 、 RP 、 SO )Pt z C 及 麻 醉 气 体 浓 度 , 丹 麦 产 加 速 度 仪 监 测 肌 松 程 度 , 美 国 用 用 N r一4 全 自动 血 气 分 析 仪 血 气 分 析 。 根 据 血 气 分 析 结 o a 型 果 计 算 分 流量 , 肺 内分 流 标 准 模 型 公 式 计 算 肺 内分 流 率 依 ( sQ) 。 Q/ t… 1 统计学处差异均无显著性 手术
麻醉药理问答题总结
麻醉药理问答题总结麻醉药理问答题总结1.全麻四个分期:镇痛期:从麻醉开始到意识消失,痛、触、听觉依次消失;兴奋期:从意识消失到眼睑反射消失,病人出现兴奋状态,例如:各种反射亢进、血压上升等。
外科麻醉期(维持期):从兴奋期末到自主呼吸接近停止。
病人由兴奋转入安静,肌张力逐渐减弱。
延髓麻醉期(麻醉中毒期):病人所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2.当吸入浓度恒定时,易溶性麻醉药经肺循环迅速从肺泡被移走,大量溶解在血液中。
醒;②苯二氮卓类药过量中毒的诊断和解救。
对于可疑为药物中毒的昏迷病人,可用此鉴别。
如果有效,基本上肯定是苯二氮卓类中毒;③对ICU中长时间用苯二氮卓类控制躁动、施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如果要求恢复意识,停用机械通气,可用此药拮抗苯二氮卓类作用。
11.巴比妥类的不良反应主要有:①后遗效应;②呼吸抑制;③耐受性、依赖性;④变态反应。
PA、Pa、Pbr上升慢,则麻醉诱导期延长,苏醒也慢。
3.血/气分配系数小者,如难溶性的N2O,PA、Pa、Pbr上升快则麻醉诱导期短,苏醒快。
3.血容量扩充剂主要用途和不良反应有哪些?血容量扩充剂:是一类高分子物质构成的胶体溶液,具有近似或高于生理值的胶体渗透压,进入血液后可起暂时替代和扩充血浆容量的作用。
不良反应:1.类变态反应或变态反应2.降低机体抵抗力3.凝血障碍4.热源反应5.肝功能损害5.麻醉前用药:1.防止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心率减慢;2.抑制腺体分泌(唾液腺、呼吸道腺体等);3.一定程度防止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4.降低胃肠道张力,减少肠蠕动。
6.拮抗新斯的明引起的心率减慢:非去极化性肌松药(泮库溴胺、哌库溴胺)过量(呼吸抑制),可用新斯的明解救,但可引起心动过缓。
可事先或同时使用阿托品对抗。
7.试述局麻药中毒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表现: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的早期表现有头昏、眼花、耳鸣、目眩等,如不尽快发现及处理可导致神志很快消失。
外科门诊手术室麻醉方案
在选择门诊麻醉方法时要考虑麻醉的质量、安全性、效率、设备和药物的费用等。
理想的门诊麻醉方法应该是起效迅速平稳、能在手术中提供遗忘和镇痛、恢复期短、不良反应少。
另外,不同麻醉医师和病人的偏好也决定麻醉方法的选择。
各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门诊手术,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尚无统一理想的门诊麻醉方法。
全麻病人的氧饱和度都保持正常,而镇静病人有明显的氧饱和度下降,有些选用镇静的病人由于过分活动干扰手术操作而改成全麻。
尽管常选用硬膜外、骶管阻滞或腰麻,但其残留的阻滞作用常导致病人离院延迟。
周围神经阻滞能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目前联合周围神经阻滞和静脉镇静方法使用越来越多。
区域麻醉后在恢复室内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是6%,而全麻后的发生率则是14%。
镇静下区域麻醉后的恢复时间也比全麻后短。
与脊麻有关的不良反应是头痛,但全麻后也会发生头痛,尤其是使用细的脊麻穿刺针后,两者的发病率是相似的。
虽然通常腰麻后头痛的发病率高于全麻,但全麻后咽喉痛和恶心的发病率高于腰麻。
没有研究表明区域麻醉或静脉镇静比全身麻醉更加安全。
门诊麻醉所需要麻醉、监护和复苏设备与住院病人一样。
标准的门诊手术术中监测包括胸前听诊器、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全麻需选用呼吸气二氧化碳监测。
一、清醒镇静很多病人在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下手术时都要求镇静,并且要求对手术没有记忆。
清醒镇静是指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或联合使用两种方法,对意识水平的浅抑制,保留病人维持呼吸道通畅和对躯体刺激和语言指令做出反应的能力。
而深度镇静的定义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或者联合使用两种方法,产生的一种可控制的意识抑制状态,保护性反射的部分丧失,不能对语言指令做出有意识的反应。
对不适合作门诊全麻的病人,可以在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辅以镇静的状态下进行,但镇静后有更多发生并发症的危险。
在一项10万例麻醉的研究中,监护下镇静(MAC)的死亡率最高(10000例麻醉中发生209例死亡)。
MAC指麻醉医生对接受局部麻醉的病人或接受诊断或治疗手术的病人进行监护,在监护的过程中可能使用镇痛药、镇静-抗焦虑药或其他药物。
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
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麻醉科(528000) 李恒杨承祥高润兴苏应准郭永澍目的:评定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能否施行控制性降压,并与异氟醚复合硝普钠相比较,观察前者能否为颅脑手术病人提供一个更清晰术野,同时判断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行控制性降压能否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从而为神经外科改善手术环境提供一个更有效的麻醉方法和技术。
方法:采用随机的病人与手术者双盲的实验方法。
选择40例ASA I~Ⅱ级神经外科需行控制性降压的手术病人,年龄20~60岁,性别不限,均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疾患,无高血压,无水电解质异常,无发热,近2周内未服用影响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的药物。
所有病人入室前8小时禁食禁饮。
术前30min肌注咪唑安定0.05~0.10 mg/kg。
入室后在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丌放静脉通路后,在30min内输入6%中分子羟已基淀粉溶液8~10 ml/kg。
以咪唑安定0.1~0.15 mg mg/kg,芬太尼3~5μg/kg,异丙酚1~2 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插管后接ciceroEM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调整呼吸参数使PetC02维持在4.6~5.3 kPa之问,以异氟醚吸入来维持麻醉,所有病人控制呼气木异氟醚浓度为1.5±0.2%,维库溴铵0.04~0.06 mg/kg.h 静脉持续输注至术毕。
按降压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
硝普钠(I)组:从1.0μg/kg·min的速度开始给予硝普钠,每隔30s增加0.5 μg/kg·min直至血压达到预定目标血压。
瑞芬太尼(II)组:从0.2 μg/kg·min的速度丌始给予瑞芬太尼,每隔30s增加1.0μg/kg·min 直至血压达到预定目标。
围术期监测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记录麻醉时间、降压时间、液体出入量、出血量、尿量。
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异氟醚吸入麻醉下...
中文摘要刖舌体温保持恒定是机体维持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
围术期由于内脏和肢体长时间、大面积的暴露,大量输液和麻醉药物的影响,使病人经常出现体温降低。
近来一些前瞻性随机试验表明浅低温可产生很多不利结果。
例如:术中失血量的增加、术后增加心脏病的发作【1]、术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2】、术后感染率的增加等。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麻醉诱导后耗氧量和代谢热的改变,检测中心体温下降的程度,平均皮温的改变程度。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神经外科择期手术40例,病人ASA分级I~II级,年龄20~67岁,脑膜瘤13例,神经胶质瘤16例,垂体瘤9例,动脉瘤2例。
术中无须输血且非下丘脑部位的手术。
无肥胖及患有甲状腺疾病、家族性自主神经异常、雷诺氏综合征等患者。
二、麻醉方法手术室的温度调节在21℃。
病人术前都服用抗高血压或治疗心绞痛等慢性疾病的药物。
术前30分钟所有病人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O.19。
麻醉诱导用药为芬太尼5ug/kg、咪唑安定40ue2kg、哌库溴铵O.1~0.16mg/kg、异丙酚1.5~2.25mg/kg。
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吸入0.6~I.6%的异氟醚,笑气和氧气比为1:1。
呼吸频率为12次/分,潮气量为8~10ml/kg,吸呼比为1:2。
间断注入哌库溴铵O.04mg/kg以维持肌松。
术中不使用利尿性脱水剂,术中所输液体均在室温下保存。
三、监测方法使用DatexOhmetaS/5监测仪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
使用Mallinckrodt温度监测仪监测鼻咽温和手术室温度,使用DatexOhmetaS/5监测仪临测前胸、上臂中段、大腿中段矛Nd,flN中段温度,平均体表温度=0.3X(t胸部+t前臂)十0.2X(t大腿+td,Jl退)131,DatexOhmeta气体监测仪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每分呼出气量和吸呼氧浓度。
计算吸呼氧浓度差,耗氧量(ml·rain。
)=每分呼出气量×吸呼氧浓度差,产热量(kcal·h’1)=耗氧量(ml·min‘1)×60min×4.82kcal·1000ml。
异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利多卡因两种给药方法对胃癌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异氟醚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利多卡因两种给药方法对胃癌手术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范承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麻醉科前言目的随着对局麻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深入及微泵输注技术的出现,对硬膜外给药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国内外学者经过系列研究证实,硬膜外微泵持续输注的给药方式能取得与间断推注给药方式相同的麻醉效果,并且具有保证麻醉效能持续性及稳定性的优点。
[1]对于胃癌病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不同给药方式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
本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间断推注给药法与微泵持续输注给药法对胃癌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吸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上的探索。
方法选择30例胃癌择期手术病人,男17例,女13例,年龄42~58岁,体重46~85kg,ASAⅠ~Ⅱ级。
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及心肺肝肾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无高血压史,无内分泌系统疾患,无精神神经机能病变。
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为异氟醚吸入全麻+硬膜外利多卡因间断推注给药组,Ⅱ组为异氟醚吸入全麻+硬膜外利多卡因微泵持续输注给药组。
术前30min肌注安定0.2mg/kg和阿托品0.01mg/kg。
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液路,以20ml/kg/h补液,晶:胶=1:1。
病人均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后,选择T8~9椎间隙,用18G硬膜外穿刺针以直入法行硬膜外穿刺,出现落空感,注气无阻力,确认进入硬膜外腔后,将硬膜外导管向头侧置入3cm,撤出穿刺针,回吸无脑脊液、血液后固定硬膜外导管,病人取平卧位。
硬膜外注入试验量1.5%利多卡因(批号040707,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产)4ml,5min 后排除全脊麻,Ⅰ组、Ⅱ组病人用注射器30秒内向硬膜外推注 1.5%利多卡因0.1ml/kg。
两组病人均于首次量注入后15min以针刺法测试麻醉平面,确定麻醉平面后面罩吸氧去氮5min,静注芬太尼2~3μg/kg、异丙酚1.5~2mg/kg和阿曲库铵0.5~0.6mg/k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
围术期可导致血压升高的十类药物
预防措施:在使用中药注射剂类药物前,应仔细询问患 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谨慎评估患者情况,避免在血压 不稳定时使用。同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及 时发现并处理血压升高的情况。
生物制品类药物
生物制品类药物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在围术期使用时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的代谢平衡、免疫系统等来达到治疗目 的,但对于某些患者,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或免疫系统异常,进而影响血压。
雄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男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 育等疾病。然而,雄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导致水钠潴留 ,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此外,雄激素类药物还可能影 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加 重血压升高的情况。
05
中药及其他类药物
中药注射剂类药物
中药注射剂类药物如丹参、红花、参附等,在围术期 使用时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 是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但对于已经存在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会加重病情, 影响手术效果。
静脉麻醉药
总结词
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依托咪酯等,在围术期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详细描述
静脉麻醉药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作用,同时也会刺激交感神经 兴奋,导致血压升高。此外,静脉麻醉药还可能对外周血管产生直接收缩作用 ,从而升高血压。
麻醉性镇痛药
总结词
麻醉性镇痛药如芬太尼、瑞芬太尼等,在围术期同样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雌激素类药物
雌激素类药物如雌二醇、雌三醇等,在围术 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雌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 、不孕不育等疾病。然而,雌激素类药物也 可能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起血压升高。此 外,雌激素类药物还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和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加重血压
吸入麻醉药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吸入麻醉药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柳垂亮1, 李玉娟2, 石永勇1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广州 510120;2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广州 510120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如氟烷、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等,是临床广泛使用的全麻药,除了麻醉作用外,还有许多非麻醉的药理性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们对心、脑、脊髓、肺、肝、肾等多种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均有保护作用,其抗损伤的机制为多途径的,具有效果显著、不加重组织缺血损害和发生血栓的风险、便于在临床上安全方便实施等特点,将为临床上脏器IRI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
1 吸入麻醉药对IRI的保护作用1.1 吸入麻醉药抗心脏IRI自从1996年Spieckermann发现吸入麻醉药氟烷能延长狗对心肌缺血的耐受性,吸入麻醉药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经过大量的离体或整体的动物实验已证实,吸入麻醉药氟烷、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和吸入气体疝气均能显著地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了50%[1]。
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证明了吸入麻醉药的心脏保护作用,在主动脉阻断前吸入异氟醚、七氟醚和安氟醚,能改善心肌功能,减少肌钙蛋白的释放[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无论是否使用心肺转流技术,地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均比全凭静脉麻醉咪唑安定和异丙酚降低了肌钙蛋白的释放,改善了心室功能,减少了住院时间[2]。
吸入麻醉药在缺血前使用可诱导心脏保护作用最明显,称为吸入麻醉药预处理(anesthetic-induced preconditioning, APC)。
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IPC)曾被认为是抑制继发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有效的内源性保护机制,而APC不但能模拟IPC的保护效果,而且在转录水平具有更均一和可预测的心脏保护表型,使APC在临床应用更加可靠和安全。
丙泊酚复合异氟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应激激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
丙泊酚复合异氟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应激激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5例手术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72例行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73例行丙泊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血压与心率各指标均差异不大(P>0.05),T2时段观察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心率(HR)分别为(100±3、59±5、51±4),T3时段为(97±6、57±4、52±5),显著低于T0和T1时段;对照组T2时段SBP、DBP 与HR分别为(116±7、64±5、63±5),T3时段为(115±5、62±6、62±5),诱导后两组血压与心率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且组间各指标差异大(P<0.05)。
结论丙泊酚复合异氟醚麻醉可有效控制术者麻醉后的应激反应,且该种麻醉手段更利于保持术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标签:丙泊酚;异氟醚;腹腔镜应激激素;血流动力学妇科腹腔镜技术因人工气腹和头低足高位可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故多采用全身麻醉[1],而全麻诱导期的麻醉深度是影响插管反应的关键。
同时,由于腹腔镜手术需行CO2气腹,易导致患者呼吸与循环系统出现程度不一的影响,因此,全麻诱导期的药物择取尤为重要。
我院本次对接诊的145例需全麻的腹腔镜术者分别给予了不同的复合麻醉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1~6月收治的145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72例行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73例行丙泊酚复合异氟醚麻醉。
致使两组手术原因有宫外孕、盆腔粘与肿物与子宫肌瘤等。
两组起止年龄在17~55岁,平均年龄为(34.3±3.4)岁。
小儿异氟醚吸入全麻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小儿异氟醚吸入全麻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小儿异氟醚吸入全麻技术在小儿麻醉中应用广泛,然而,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仍未得到广泛的认识和注意。
因此,对小儿异氟醚吸入全麻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小儿异氟醚吸入全麻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和心脏超声监测。
其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主要包括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顿压和心排出量等参数的监测。
异氟醚在麻醉中会引起心率的反复波动,使患者处于心率不稳定的状态。
因此,在全麻过程中,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持患者的心率稳定。
此外,异氟醚对心脏收缩力的影响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有心脏疾病的小儿患者。
中心静脉压用于监测心脏负荷情况,肺动脉嵌顿压则主要用于评估心脏前负荷和肺组织的水肿程度。
心排出量监测是评估远端心血管组织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为防止低血压、心脏停顿及其他并发症提供参考。
除了血流动力学参数监测,心脏超声监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心脏超声监测可实时反映心功能变化,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血管问题。
在全麻过程中,可利用超声探头描绘心脏结构和运动状态,如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等参数,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状况,为手术过程中的治疗提供指导。
小儿异氟醚吸入全麻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和意义。
首先,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为手术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血管问题,避免由于手术导致的并发症。
其次,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医生可了解异氟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制定更合理的麻醉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再次,血流动力学监测还可为手术后的康复提供参考和建议。
总之,小儿异氟醚吸入全麻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小儿麻醉的主要手段之一。
与此同时,对其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监测也备受关注。
在运用异氟醚进行小儿全麻时,我们需要重视和加强对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麻醉保障。
小儿异氟醚吸入全麻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小儿异氟醚吸入全麻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07-09-13 15:34:00 ] 编辑:studa20作者:李毅海于建宏梁立升王高【摘要】目的监测小儿异氟醚吸入全麻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方法46例小儿均采用异氟醚吸入全麻,观察插管时、插管后5 min、切皮时及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显示插管时EVI、SI、CI均明显降低,SVRI、MAP、HR明显升高,其余各项指标和各时相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
结论异氟醚对小儿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适于小儿全身麻醉。
【关键词】异氟醚血流动力学小儿异氟醚血/气分配系数为1.48,对心血管的抑制较氟烷轻[1]。
笔者观察异氟醚用于小儿吸入全麻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6例先天性腭裂患儿,男34例,女12例。
ASA Ⅰ~Ⅱ级。
年龄3~12岁,体重13~34 kg。
手术时间(87.4±39.8)min。
全部患儿无循环系统疾病。
1.2 方法术前30 min肌注鲁米那钠2 mg/kg、东莨菪碱0.015mg/kg、入室后连接Bomed NC—COM—3型无创心功能监测仪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
用NAKOMED麻醉机异氟醚蒸发器吸入。
麻醉诱导时蒸发器浓度开放至3%,氧流量3 L/min,面罩离开患儿面部1 cm左右吸入诱导,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开放静脉通路,视自主呼吸情况用面罩辅助通气。
尔后静注阿曲可林0.06 mg/kg,肌松完全后行气管内插管。
麻醉维持期保持氧流量不变(3 L/min),依麻醉深浅和患儿反应调整蒸发器浓度,一般吸入浓度在1.5%~2%,除按需追加肌松药外,不加用其他麻醉药。
于麻醉前、插管时、插管后5 min、切皮时、术中30 min、术中1 h等不同时相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
监测指标包括胸腔液体指数(TFI)、平均动脉压(MAP)、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室做功指数(LCWI)、心率(HR)、射血速率指数(EVI)和心脏指数(CI)。
异氟醚吸入麻醉下阿曲库铵不同输注方式肌松效应的比较的开题报告
异氟醚吸入麻醉下阿曲库铵不同输注方式肌松效应的比较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已成为外科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异氟醚和阿曲库铵是常用的麻醉和肌松药物。
异氟醚作为一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具有快速进入和退出的特点,且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小。
阿曲库铵是一种非去极化型肌松药物,能迅速引起肌肉松弛,使手术过程更加方便和安全。
研究发现,异氟醚和阿曲库铵的配合使用能有效减轻手术刺激和产生更好的麻醉效果。
然而,阿曲库铵的输注方式对肌松效应也有一定影响。
常见的输注方式包括持续输注和间歇输注。
持续输注通常会导致肌松效应的过度,导致术中并发症,而间歇输注则可能会导致肌松效应不足。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以获得最佳的肌松效应,是外科手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异氟醚吸入麻醉下不同阿曲库铵输注方式对肌松效应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输注方式,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年龄在18-65岁的ASA I-II级行择期膀胱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持续输注组和间歇输注组。
所有患者均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
持续输注组在肌松诱导后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曲库铵,并在手术期间持续输注定量的阿曲库铵以维持肌松效应。
间歇输注组在肌松诱导后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曲库铵,但在手术期间仅在需要时进行间歇性给药。
记录各组的肌松效应、手术时间、呼吸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预期结果:相信本次研究可以得出异氟醚吸入麻醉下不同阿曲库铵输注方式对肌松效应的影响,旨在提供更好的输注方式,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参考。
同时,这些结果也可以为异氟醚和阿曲库铵的联合应用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临床诊疗指导和支持。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罗玉琳【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02(018)012【摘要】目的:评价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时,机体对伤害性应激反应.方法:40例颌面部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静脉麻醉组20例(微泵持续输入异丙酚加芬太尼)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吸入异氟醚1.5%~2%).在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分钟,切皮后1分钟,手术探查时和病变器官切除时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异丙酚静脉麻醉组与异氟醚麻醉组在各测定时点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血流动力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对机体的应激反应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结果相似,均能较好地抑制机体对创伤性刺激的应激反应.【总页数】2页(P1063-1064)【作者】罗玉琳【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40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变化的临床观察 [J], 李勇军;丁桂华;李德亮;王力征;朱蓟勇;薛兰芳;彭晓燕;杨吉生2.通络地龟汤对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非杓型血压和尿钠排泄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研究 [J], 庞欣欣;石秀杰;张雅歌;彭紫凝;邢玉凤;韩佳瑞3.不同麻前给药配合乳化七氟烷对矮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无创血压影响的对比 [J], 杜垣逸;ALANCIA CAROL Clifton;刘娜;范玉莹;贾昊天;葛瑞东;李秀云;邹希明;刘云4.国产咪达唑仑复合静脉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J], 张岩;冯志徐;郎堡;邵维忠;杨瑞雪;吴伟胜5.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J], 张双;刘淑华;刘立杰;刘晓静;刘永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浓度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小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低浓度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小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陆巍峰;陈玲玲【期刊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年(卷),期】2010(026)009【摘要】目的研究低流量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小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1~5岁小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异氟醚组(I组),每组20例.分别测量呼气末麻醉药浓度为0MAC(T0)、0.5MAC(T1)、1.0MAC(T2)和1.5MAC(T3)稳定5 min后的每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HR及MAP.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两组MAP和SVR均有降低(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T2时,SVR和MAP进一步降低,HR略增快和SI略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 组Cl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T3时,S组的HR显著快于Ⅰ组,而SI下降与T0近似;SVR和MAP两组无进一步降低.结论低浓度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小儿心肌无明显抑制,仅降低MAP和SVR,七氟醚增快HR作用大于异氟醚.【总页数】3页(P770-772)【作者】陆巍峰;陈玲玲【作者单位】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麻醉科;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七氟醚与异氟醚在小儿腔镜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 [J], 贾飞;刘雁2.七氟醚与异氟醚在小儿腔镜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 [J], 贾飞;刘雁3.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范作雷4.探究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异丙酚静脉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患儿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质量的影响 [J], 王晓峰; 刘广博; 陈晓曼; 杜明文5.探究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异丙酚静脉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患儿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质量的影响 [J], 王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吸入麻醉药对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吸入麻醉药对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孟宪慧;李恒;孙凯【期刊名称】《医药论坛杂志》【年(卷),期】2006(27)23【摘要】目的研究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异氟醚和恩氟烷对缺血再注心肌功能、代谢自由基的影响。
方法SD大鼠10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3组,每组8只。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
按给药方式又分为对照组、七氟醚组、氟烷组、异氟醚组。
实验结束后测定心率(HR)、灌脉流量(CF)、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 ismutase,SOD)活性、心肌丙二醛含量、高能磷酸盐(ATP)含量等。
结果①恩氟烷、异氟醚具有明显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恩氟烷能促进缺血再灌注心肌冠脉流量的恢复。
②各用药组明显降低左心室发展压、左心室压力升高速率,升高LVEDP(P<0.05);缺血再灌注后,七氟醚、恩氟烷、异氟醚组的左心室发展压分别恢复到基础值的78%,62%,59%(P<0.01),左心室压力升高速率分别恢复到基础值的76%,67%,74%(P<0.01);与对照组恢复的左心室发展压(27%)、左心室压力升高速率(13%)相比,具有差异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③各用药组均能提高心肌ATP含量,缺血后心肌ATP下降较慢,复灌后恢复较快。
④复灌后用药组SOD活性较高;丙二醛生成量下降(P<0.05)。
结论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心肌收缩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缺血再灌注后,能明显促进心肌功能与代谢的恢复,而且能提高冠状动脉流量、SOD酶活性。
【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吸入麻醉药;心肌再灌注损伤;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三磷酸腺苷【作者】孟宪慧;李恒;孙凯【作者单位】河南省胸科医院麻醉科;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相关文献】1.吸入麻醉药心肌缺血保护机理的研究进展 [J], 王钧2.吸入麻醉药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比较 [J], 朱家军;王大亮;王永万;徐海龙;刘金东3.吸入麻醉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杨英;杨俊;杨简;刘晓雯;王辉波4.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在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宋其泰5.吸入麻醉药对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J], 宫茜; 洪慧侃; 袁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化异氟醚局部麻醉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乳化异氟醚局部麻醉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局部麻醉是在特定的局部区域应用药物,通过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区域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达到疼痛控制和手术治疗的目的。
传统的局部麻醉药物主要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具有快速、长效、安全等优点。
然而,这些药物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对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使用限制等。
乳化异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局部麻醉药物,其以乳化剂为介质,将异氟醚包裹在其中,通过皮下或局部注射的方式应用于局部麻醉。
与传统的局部麻醉药物相比,乳化异氟醚具有起效快、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手术治疗和疼痛控制。
因此,对乳化异氟醚局部麻醉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乳化异氟醚在局部麻醉中的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具体目的包括:1. 探究乳化异氟醚的药理特性,包括起效快、作用时间等。
2. 通过动物试验,验证乳化异氟醚局部麻醉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
3. 探究乳化异氟醚在手术治疗和疼痛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三、研究方法1. 乳化异氟醚的药理特性实验:采用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乳化异氟醚的药理特性,包括起效快、作用时间、作用机制等。
主要实验方法包括离体灌流实验、小鼠行为实验、电子显微镜观察等。
2. 动物试验:采用小鼠进行动物试验,对乳化异氟醚进进行局部麻醉,观察其作用效果,包括疼痛阈值变化、运动功能的影响等。
同时观察乳化异氟醚的安全性,包括对心脏、神经系统的影响等。
3. 临床验证:在医院选择手术患者,采用乳化异氟醚进行局部麻醉,比较其与传统麻醉药物的作用效果及安全性。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能够探究乳化异氟醚的局部麻醉作用机理,证明其在作用效果和安全性方面的优越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推广乳化异氟醚在局部麻醉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临床手术和疼痛治疗提供新的选择和思路,同时对于局部麻醉药物的开发和研究也具有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局部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异氟醚经氧合器吸入在体外循环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异氟醚经氧合器吸入在体外循环手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韩乐强【期刊名称】《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30)6【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快通道麻醉方法.方法:对68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异氟醚采用自行设计的氧合器吸入的方法进行麻醉;对照组34例,则常规大剂量芬太尼的方法行静脉麻醉.观察其对机体单位体表面积耗氧量(VO2)、平均动脉压最高值(P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肺复苏的影响,并统计患者的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两组进行比较,评估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VO2、SaO2 、PMAP、住院时间,心肺复苏情况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苏醒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异氟醚经氧合器吸入麻醉方法是一种麻醉平稳、安全可靠、且缩短患者苏醒时间,节省住院费用的简便易行的快通道麻醉方法.【总页数】3页(P32-34)【作者】韩乐强【作者单位】蓬莱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山东,蓬莱,26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相关文献】1.小剂量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吸入快通道麻醉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J], 高鸿;安裕文;方开云;田强;陆巍2.常温体外循环中经氧合器吸入异氟醚的临床观察 [J], 李宝珠;栾永;安刚3.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J], 徐哲锋4.异氟醚异丙酚依托咪酯芬太尼和潘库溴胺在体外循环麻醉中的联合应用 [J], 吴光祺;李卫东;许斌兵;何静;扬帆5.在体外循环手术中西京鼓泡式氧合器的临床估计 [J], 吴金宝;徐新根;殷凤珍;刁文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丙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芬太尼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异丙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芬太尼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袁振涛
【期刊名称】《滨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24)4
【摘要】目的:比较异丙酚与异氟醚分别复合芬太尼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胸腹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Ⅰ组)和异氟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组(Ⅱ组).分别观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时间.结果:Ⅰ、Ⅱ组在诱导3 min时SP、DP、HR较诱导前均明显下降(P<0.01),而Ⅱ组插管后较诱导前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Ⅰ组.苏醒时间Ⅰ组较Ⅱ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Ⅰ组较Ⅱ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苏醒更快.
【总页数】2页(P326-327)
【作者】袁振涛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1
【相关文献】
1.脑瘤手术中吸入异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J], 唐继敏;陈萍;陈敦敏
2.异氟醚吸入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血糖和血脂影响的观察 [J], 柯少凡;刘风
3.脑瘤手术中吸入异氟醚或异丙酚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J], 李玉忠;吴霭青
4.瑞捷-异丙酚静脉麻醉与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苏醒质量的比较 [J], 范海鹏;赵鲁夕
5.异丙酚与异氟醚分别伍用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比较 [J], 田志海;赵诚;陈朝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氟醚控制性降压期间血流动力的变化—与硝普钠对比分析
异氟醚控制性降压期间血流动力的变化—与硝普钠对比分析王保国;王恩真
【期刊名称】《临床麻醉学杂志》
【年(卷),期】1990(6)3
【摘要】本文用心阻抗血流图对比研究了异氟醚、硝普钠控制性降压期间血流动力的变化。
结果表明,50~60%N_2O-O_2-异氟醚麻醉下加深异氟醚施行控制性降压(n=20)中,MAP、TPR、TTI分别下降40.7~43.8%、42.8~43.8%、42.1~44.1%、SV、CI、HI无明显下降,HR增加12~17%,ECG缺血性改善较少,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下SNP降压(n=22)中,MAP、TTI和TPR的变化与异氟醚相似,但HR增快明显,SV下降和ECG缺血性改变较多,且存在反跳性TPR升高和CI减少。
结论:异氟醚降压在一定程度上优于SNP,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5页(P134-138)
【作者】王保国;王恩真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2
【相关文献】
1.异氟醚复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 [J], 易东音
2.硝普钠复合美托洛尔控制性降压期间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J],
3.神经外科术中硝普钠控制性降压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J], 焦希平;邢燕;王保国
4.硝普钠复合异丙酚及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J], 陈艾芳;吴莉;龚玉华
5.异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比较 [J], 刘建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5-12-25T16:17:25.9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作者:李金兰
[导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采用异氟醚吸入进行麻醉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国临床手术之中。
李金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异氟醚吸入进行麻醉对于血流动力学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产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 年7
月-2014年7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切除手术患者共60 例,对患者采用异氟醚吸入进行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心率HR 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指标BIS、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AEP 和血浆肾素活性PRA 的值变化。
结果: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BIS、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AEP 和血浆肾素活性PRA 等指标在T1 到T2 时发生迅速下降,和
T0 时进行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3 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又达到了基线的水平。
结论:采用异氟醚吸入对患者进行麻醉,对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血流动力学具有比较小的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比较平稳,因此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异氟醚;麻醉;血流动力学;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207-02
采用异氟醚吸入进行麻醉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国临床手术之中,采用异氟醚吸入进行麻醉会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1]。
本次研究选取2013 年7 月-2014 年7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 例胃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选取2013 年7 月-2014 年7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 例胃切除手术患者,其中33 例患者为男性,27 例患者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4.2±4.6)岁,采用异氟醚吸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
1.2 麻醉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进入手术室之后采用10ml·kg-1·h-1的顺式阿曲库铵进行开放上肢静脉输注。
连接多功能BIS 监测仪、A-line 麻醉深度监测仪与心电监测仪。
患者在静卧5min之后,记录患者清醒时候的HR、BP 作为基础值。
等到两脑电监测仪的基线稳定2min 之后,给予患者面罩进行吸氧。
先静注2μg/kg的舒芬太尼开始诱导,在患者入睡之后,BIS 的值达到50-60、AEP的值达到35-45 之后即进行0.6mg/kg 罗库溴铵的推注,气管内的插管之后进行VT 10ml/kg,RR 12 次/分的机械通气。
让患者以0.8-1.3MAC 氧气、氧化亚氮和异氟醚进行维持麻醉,吸入浓度60%的氧化亚氮,1L/min 新鲜气体流量,在腹膜关闭之后吸入停止,缝皮的时候以8L/min 的氧气进行洗肺。
所有的患者以2μg·kg-1·h-1的速度采用芬太尼微量输注泵进行输注。
在患者关腹腔之前停止输注,以0.8mg·kg-1·h-1的速度对舒芬太尼微量输注泵进行输注。
手术之中根据肌松监测仪进行调控,在患者关腹腔之前停止输注。
在进行麻醉的期间根据BIS 与AEP(35-45 与50-60时进行插管、20-30与50-60 时进行切皮、15-25 与45-55 时进行探查、25-35 与55-60时进行关腹)来调控异氟醚吸入的浓度[3]。
1.3 观察的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之前(T0)、患者麻醉诱导插管之后(T1)、患者手术结束之前的10min(T2)、手术之后拔管(T3)这4 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指标BIS、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AEP 和血浆肾素活性PRA 的值。
2 结果2.1 血流动力学指标: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指标在T1 到T2 时发生迅速下降,和T0 时进行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
3 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又达到了基线的水平,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如下表:3 讨论RAS 为体内循环维持稳定、水电解质平衡、血压调节比较重要的系统,并且Ang Ⅱ也为反应机体进行应激反应重要指标的一个。
血流动力学为生物流体力学中的一大分支,血压为临床中最为直观评价血流动力学的指标。
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血液流变性发生变化[4]。
现在,在我国临床手术之中采用异氟醚吸入进行麻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采用异氟醚吸入进行麻醉对于血流动力学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产生的影响变得十分重要[5]。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BIS、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AEP 和血浆肾素活性PRA 等指标在T1到T2 时发生迅速下降,和T0 时进行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3 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又达到了基线的水平。
表明了异氟醚吸入对于RAS、血流动力学产生的抑制作用只是临时的,会伴随异氟醚吸入的停止而迅速恢复。
通过研究表明,异氟醚吸入进行麻醉具有没有精神症状、时效短、安全、起效快、苏醒迅速、平稳等优点,临床采用的剂量对于呼吸抑制比较短暂、轻微,对于循环功能的影响比较小,不会产生急性耐受、手术之后呕吐、恶心的发生率比较低等优点,并且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比较小,所有在临床上异氟醚吸入进行麻醉应用比较广泛。
综上所述,采用异氟醚吸入对患者进行麻醉,对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血流动力学具有比较小的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比较平稳,因此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蔡宏达,杨华凌,林财珠.丙泊酚或异氟醚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02):93-95.[2] 张昊.乳化异氟醚静脉麻醉对小型猪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3.[3] 王晓宁.异丙酚和异氟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影响的比较[D].中国医科大学,2005.[4] 鲍瑞军,张佩军,张庆.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44):61-63.[5] 罗玉琳.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2):1063-
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