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_黄甫全

合集下载

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黄甫全(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课程与教学系)[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儿童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

在课程研制视野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有“优化课程的空间结构”、“优化课程的时间结构”以及“创新课程材料包”等。

[关键词]教育;课程;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三类课题:第一层面的第一类课题是信息技术如何改造和创新课程。

其实质就是课程信息化,它是教育技术专家们站在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立场上所特别关注的问题,追求的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单向整合。

第一层面的第二类课题是课程创新中如何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

其实质是信息技术课程化,它是课程专家们站在课程变迁创新立场上所格外重视的问题,追求的是“课程 信息技术”的单向整合。

第二层面的第三类课题则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互动性双向整合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整体化和一体化。

实质是建构信息文化背景里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它是人们立足于旨在实现人与文化整合同一的当代文化哲学立场上所深入探究的问题,追求的是以教育情境中人的学习为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

实质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既包含了“信息技术→课程”和“课程→信息技术”的两种单向整合,又是一种深化和提高。

教育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已经分别就“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和“课程→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探讨,分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为人们深入地挖掘、探讨和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课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的意义、方法和实施过程。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合作机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再次,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2. 网络教学:利用互联网和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实现远程教学和自主学习。

3. 电子教材:将传统纸质教材转化为电子教材,利用电子书、电子课件等形式进行教学,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4. 虚拟实验:利用虚拟实验软件和设备,模拟真实实验环境,提供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5. 游戏化学习:利用游戏化学习平台和游戏化学习设计,将学习过程变成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过程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般的实施过程:1. 教师培训: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2. 教学设计: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学习活动等。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爱莲说》的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爱莲说》的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东莲花院乡初级中学朱红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和学生在它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语文学科的《爱莲说》一课为例,完整地叙述了教师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全过程,从而阐明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点的整合;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Learn from IT),教师和学生在它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

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整个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和课程(如英语、数学、语文等)的整合一般都是依据以上的这种模式。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不能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应着眼于如何培养学生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如何从现有的信息中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占为己用的能力。

因此,根据这种模式,我就初中语文的《爱莲说》一课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性研究,希望能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优势,结合语文教学,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试图去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它不但大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层的影响,从而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

信息、知识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之一,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水平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水平一样重要的,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能够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适宜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能够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的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的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

另外,教师也能够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协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它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使用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表达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在此前提下实现学科教学内容、手段。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过程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并且要对课程教学内容实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学习,不但仅是教师用来演示;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实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但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实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其整合方法的应用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其整合方法的应用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其整合方法的应用研究龚新衍、章净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摘要】国家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然而对于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

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同时对其整合方法作了应用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整合方法;能力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

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

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1. 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设计教学活动,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课程内容,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课堂讨论和研究,以及使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作业和测验。

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个性化学习与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推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3. 项目学习与信息技术融合项目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可以为项目学习提供支持,例如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项目成果,以及通过在线协作平台进行团队合作。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项目学习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1. 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例如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及互动式学习工具。

这些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增强学生参与度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通过在线讨论和协作平台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种参与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

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挑战1. 教师培训与支持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来。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1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1

1.形成信息化课程理念这也就是形成信息化课程哲学,这样的哲学包括一般的理念和个性化的理念两个部分,个性化部分具有地方和学校甚至开发者的特征。

信息化课程理念有社会、个人、知识和自然等资源,其中信息文化哲学、学习心理学、信息技术以及生态主义是主要资源。

2.研制信息化课程目标信息化课程目标,是以当代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基础,以社会、个人、知识和自然发展需要为资源并突出信息文化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学习结果及其规格的基本标准。

在我国,至今缺乏一套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严重地制约着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的研制。

这需要我们一方面投人力量建构我国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另一方面在尽可能开发已有教育目标理论资源基础上,研制信息化课程目标。

3.选择信息化内容这是指在选择一般文化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信息文化发展方向的信息技术的精华,重点是突出信息技术与一般文化内容之间关联性的内容。

4.建构信息化课程结构信息化课程结构有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

在形式层面,信息化课程是以学生学习为本课程,这要求我国信息化课程结构从已有“学科”结构走向“学习领域”的结构。

这也是世界范围课程改革中“结构”重建的新趋势,就连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将课程设置由过去的“学科”革新为“学习领域”。

在实质层面,需要在各个“学习领域”贯穿信息文化的内容。

5.实现学习经验转化在我国课程中,一直是“内容”观念占据支配地位,缺乏“经验”的观念。

“内容”被异化为与学习者分离的特殊文化,教育过程被异化为从外部将“内容”灌输给儿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正在努力建构一种“内容一经验”观念,通过课程组织新方式,实现从“内容”向“经验”的转化。

“学习经验就是学习者与其能作出反应的环境中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7]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内容与学习者的适切性,基于信息技术将内容整合融入学习环境的各种条件之中,这些条件必须是学习者感兴趣并能作出反应的。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些原则
2 . 1 进 行 信 息技 术 和课 程 的 整合 应 当运 用 先 进
要大力进 行宣传信 息技术与课 程的整合 ,
广泛开展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广大教师应 当
从思 想上 认识 到信 息技 术与 课程 整合 的重 要
性 ,要认真加强 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同时要 过去 以学生 的理解和接受 ,教师 的经验 ,教学 促进 创新 人才 的培 养 ,能够使 教学 结 构 能够认识到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的紧迫性 。要建 的教材 、内容为 主的课程 ,转变为一种包括教 得 到优化 ,学生的学习得到改善 是信息 技术 和 立和健全在职教师的进修制度和培训制度 t建 学 活动 、学 习活动 、课程体 系调整 、学生 的反 课 程整合的根本 目。因此 ,在信息 技术与课 程 立 激励机制 ,对于在整合 中做 出显著成果 ,并 馈 和经验在 内的课程观 。 整 合的过程 中,要 以构建主义理论 、先进 的教 且要对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要给予适 当的 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教师要 自 觉地进行学 习, 努力提升 自身综合素质。 3 . 1 . 2整合所需的硬件力求可行、实用 信息 技术 与课 程进 行整合 所需 的基 础设 施要力求可行 、实用 ,量力而行 。一方面硬件 建设可以采取 电脑公司 、社会 、学校相结合 的 方式进行 ,另一方面 ,学校可 以 自己筹集 资金 进行硬件设备的购买 。除此之 外,加大提高硬 件设备 的 利用率 ,科学 合理地 规划硬 件设 备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3 . 1 整 合 的 外 部 条 件 应 当积 极 进 行 创 造 3 . 1 . 1 整 合 的 先 决 条 件 就 是 强 化 认 识
信息处理 能力 的培养 。教师要 改变传统 的师 生

最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

最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我国,80年代初也已经有了相当积极的探索。

在这20多年中,计算机技术本身突飞猛进,其应用更是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学校的主业,即各学科课程的教学,没有享受到多少计算机带来的效益。

但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理论探索,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概念逐渐清晰起来,近几年来,更被看做是改革传统教学弊端的重要举措。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是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不仅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促进课程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更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乡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乡镇学校也配制了多媒体教室,这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很多学校的公开课开展得如火如荼。

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老师们不但出现了整合认识上的误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课改的步伐。

本文将针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普遍存在的三大现状作出一些思考,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与各位同仁共勉之。

现状一:许多教师认为:既然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那么只要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就是整合,或者觉得在教学中用的信息技术越多,课越好;教学中运用的信息技术越先进,课越灵光。

结果出现滥用技术,从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

这显然背离了课程整合的初衷,干扰和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正常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既作为一种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教学之中,而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也不是让信息技术喧宾夺主唱主角,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真正“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件程整合的基本理论

信息技术与课件程整合的基本理论
近年来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 的发展趋势。
0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 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通过与环境互动主动构建知识,教师作为 引导者,提供资源和环境促进学生学习。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构建 的,而非通过教师传授获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知识体系。教师则应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真实的学习
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和意义建构。
多元智能理论
总结词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包括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 间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
详细描述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智能组合,这 些智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在学习和发展中。因此,教 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学 习方式和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可以为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支持,例如利用 多媒体资源发展语言智能,通过计算机编程发展逻辑数学智能等。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够培养学生的 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 理、应用和评价能力,为学生的未来 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历史背景
20世纪90年代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信 息技术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出 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初步的整
合形式。
21世纪初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渐成为教育 改革的重要方向,出现了多种整合 模式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依据各学科的具体实际来进行,即要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

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 .知识点切入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人点来进行。

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人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人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学校应建立各门学科的信息技术媒体资源库,并对所有的资源建立详细的目录,保证所有师生都能方便查找和利用这些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如小学语文中《蚕姑娘》、《回声》、《水妈妈的孩子》、《风》、《看月食》等课程的教学。

2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 .思维训练核心策略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一般品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逆向性等进行有效的培养。

当前,许多教学软件都可以在思维训练方面提供良好的支持。

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协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几何画板自己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数学现象和规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度、圆周率的存在及计算等。

4 .情感驱动策略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行业正在加速转型,融合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

信息技术(IT)和课程整合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改善学习环境,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因此,本文将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紧密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以应对当今教育行业挑战。

首先,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用于课程整合的研究中。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完整的学习体系,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引入知识。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可以使用电子计算器来解决数学问题,而不是通过手动算法。

此外,学生可以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网络知识库和各种学习工具,以便更好地理解更复杂的课程概念。

其次,信息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教师管理课程整合的工作中。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管理系统(TMS),结合教学材料、网络资源和其他管理工具,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库,从而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课程。

同样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管理系统来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以使之更加相关、有趣。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课程整合的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一个封闭的虚拟学习环境(VLE),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在线学习机会,让学生不用再去教室上课,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环境,让课堂更加有趣和富有吸引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最后,信息技术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相应地调整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各种学习工具,评估学生在现实环境中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调整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储存和分析学生的实时学习数据,根据学习情况调整和优化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涉及到多个方面。

只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一、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为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现实环境,提供以实物形式相应的信息内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

具体而言,我国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快速的把新技术和教学活动相结合,大量的使用和研发教育技术设备,尽可能的扩大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

此外,各类信息技术也正在被普遍运用到影像媒体教育,远程教学,信息管理及课程设计等方面。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平台和软件应用也都被普及到教学中担任重要的角色,比如在文字教学环境下,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在视频教学环境下,视频传播服务可以为学生设计丰富的视频教学资源和讨论软件;在音频教学方面,像论坛、聊天室等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全面的互动教学环境。

二、课程整合与教学策略把课程整合到信息技术应用中也正成为教育界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因为它可以在更有效的方式中链接学习者和教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实效性,更好的传授知识。

具体而言,课程整合与教学策略包含三个过程。

第一,通过信息技术让课程模式和教学策略聚合在一起,改变课程的呈现方式,更具体化的展示知识点,增强学习者与教师的交流。

第二,不断探索最适宜的教学环境,不断探索和开发支持课程整合的新技术,使教学更加灵活和多元化。

第三,加强对课程整合的分析研究,尽可能发挥课程整合技术在促进教师教学技术发展和学科学习及应用能力培养上的独特作用。

三、关键技术与挑战虽然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仍然有阻碍课程整合的关键技术存在,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到安全性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可靠性也必须有所改善,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整合中也需要大量的研究,尤其是识别、语音交互等技术,在使用课程整合技术进行教学时,也必须考虑该技术所带来的潜在挑战。

最后,各级学校、教育机构也必须进一步改善它们的教育信息技术和管理机制,以确保课程整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更好的将课程整合到教学中,实现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随着信息技术逐渐流入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将其视为教育改革的机遇,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可以帮助教育者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策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富有实效性的学习环境。

本文就浅谈一下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

一、了解不同档次的技术设备和解决措施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中,学校的基本网络设备的建设是首要任务。

这是因为良好的网络设施提供了教育者开设在线学习和参与实践教学的场所。

同时,学校需要了解不同档次的技术设备和解决措施,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技术设备和软件。

此外,应注意对教师教学用电脑的保护,以防出现电脑病毒或其他电脑灾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规定教师信息学能力和技术能力的考核标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中,学校应该规定教师信息学能力和技术能力的考核标准。

未来教学中要全面发挥教师的作用,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信息技术能力、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点,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考核:1、通过课程咨询的形式,检查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

2、通过视频上课的形式,观察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

三、提高信息技术学员的持续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中,学校应通过全程培训、研讨会和其他方式,提高信息技术学员的持续学习能力,以便在适应新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因此要确保在线培训或其他形式的持续学习渠道。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学习与教育结合的课程来促进持续学习,以及把开设更多的相关学习课程当成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四、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培养方向,制定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方案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很多特定目标和充分的方法。

因此,学校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以制定针对性的整合策略。

针对不同的课程和学生培养方向,学校可以制定不同的整合策略,这可以帮助教育者实现课程和教育目标的高效率、高质量的开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的重要性、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1. 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例如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教学平台等。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和工具,设计更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在线学习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设计。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信息素养。

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需要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培养信息搜索、筛选和分析的能力。

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方法1. 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

例如,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可以明确信息技术的应用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可以选择适合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可以选择适合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方法等。

2. 创设信息技术环境学校可以建设信息技术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应用平台和设备。

例如,建设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等,配备教学软件和硬件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的使用条件。

3.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活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学习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能面临的挑战1. 技术设备和资源的不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一定的技术设备和资源支持,例如计算机、网络等。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策略摘要信息技术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种有效的策略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这些策略包括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合理利用各类教育软件和平台、结合现实案例进行教学等。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策略,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策略,教育软件,教育平台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不同,不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也有所不同。

因此,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培训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到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教育软件的使用方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时可以随时寻求帮助。

合理利用各类教育软件和平台现今有各种各样的教育软件和平台可供选择,如电子教材、在线学习平台等。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选择适合的教育软件和平台。

例如,对于某些理论类的知识,可以选择使用电子教材进行讲解;而对于一些实践类的内容,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和讨论。

合理利用各类教育软件和平台,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结合现实案例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为教学提供实际的案例。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哪些基本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哪些基本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哪些基本方式?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践改革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作了很多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教师们在实践中寻找整合点,大胆开展实践活动,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来促进学科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

我们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整合形式。

1.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常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要为一节课制作一个课件,课件使用的灵活性不大,而且在实施教学前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

其实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

我们从1999年起就尝试利用这些功能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低年级利用智能ABC打字,中年级利用Excel来进行数学数据分析、利用图表工具学习制作统计图表,高年级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验算、利用画图工具来学习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均是充分挖掘了计算机中现有的工具进行学科教学。

这样,既达到了学习、应用技术的目的,又较好地促进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保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以往教学这部分内容往往把重点放在统计图表的认识和绘制上。

结果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去画图制表,却对统计图表的意义和如何利用这些图表获得有效信息研究得较少。

而后者恰是统计知识教学的主要目标。

利用计算机中的图表工具,只要输入相应的数据,计算机在几秒钟之内便自动产生统计图,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产生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这样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推断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整合教学,既达到了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分析与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的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又达到了学会用图表工具制作统计图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还培养了良好的环保意识,激发了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教育研究 2002年第7期(总第111期)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文章编号] 1003-1553(2002)07-0024-06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黄甫全(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课程与教学系,广东广州 510631)[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儿童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

在课程研制视野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有“优化课程的空间结构”、“优化课程的时间结构”以及“创新课程材料包”等。

[关键词]教育;课程;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一、引 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三类课题:第一层面的第一类课题是信息技术如何改造和创新课程。

其实质就是课程信息化,它是教育技术专家们站在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立场上所特别关注的问题,追求的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单向整合。

第一层面的第二类课题是课程创新中如何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

其实质是信息技术课程化,它是课程专家们站在课程变迁创新立场上所格外重视的问题,追求的是“课程→信息技术”的单向整合。

第二层面的第三类课题则是怎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互动性双向整合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整体化和一体化。

实质是建构信息文化背景里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它是人们立足于旨在实现人与文化整合同一的当代文化哲学立场上所深入探究的问题,追求的是以教育情境中人的学习为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

实质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既包含了“信息技术→课程”和“课程→信息技术”的两种单向整合,又是一种深化和提高。

教育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已经分别就“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和“课程→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了长期的卓有成效的探讨,分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为人们深入地挖掘、探讨和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双向整合”课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面对这一课题,人们需要在探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实质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有哪些”的问题。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教育情境中一种具体的活动,其实质作为自身内的存在,实际上有着来自历史的、社会的、人的和现实的规定性。

通过历史的、社会的、人的以及现实研究的考察,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或开发)理论和实践,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儿童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型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具有信息化、学习化、民主化和文化化等丰富的内涵。

24[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广东省“九五”普教科研基金(粤教研[2000]1号-22-071)的资助。

硕士研究生黄黎明为本文的撰写收集了部分文献资料,特此致谢。

DOI:10.13811/ k i.eer.2002.07.007根据其实质含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课程研制的整合”。

所谓“课程研制的整合”原理,指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生出信息化课程文化。

“课程研制(cur riculum dev elopment)是进行课程规划,并把课程设计投入教育活动中实施并进行评估、反馈和修改完善的过程,包括课程规划或设计(planning or desig n)、课程实施(im plementation)与课程评价(ev alua tio n)三个基本阶段。

”[1]在课程规划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确定信息化的理论取向、目标取向、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经验的选择和组织方式等,设计出信息化的新课程方案;在课程实施阶段,采取多种教育活动方式,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以信息化新课程方案为根据,开展信息化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学习,让一定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内化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成果;在课程评价阶段,建构起信息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研制过程的状态,特别是对课程实施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以确认和推进信息化课程文化。

信息化课程文化,是以学生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文化。

所以需要在此指出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须强调学习者参与课程研制。

在已有课程研制的理论和实践中,学习者仅仅被动地参与了课程实施,甚至仅仅被动地参与了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活动”,很少参与课程评价,并几乎被排斥在课程规划或设计之外。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所谓学习者参与课程研制,就是学习者要全程参与规划、实施和评价等课程研制的全过程,成为名副其实的课程规划者、课程实施者和课程评价者,从过去被动地教授内容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课程研制者。

这样,教师与学生同时成为课程研制的主体,就可以尝试解决当前我国课程研制中教育技术专家、教育理论专家、学科专家与教师、学生分离甚至对立的问题,让技术专家、理论专家、学科专家、教师和学生一起研制课程。

在全国性和地区性层面的课程研制中,以技术专家、理论专家和学科专家为主,教师和学生为辅;而在学校层面的课程研制中,则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各种专家是指导者、帮助者和咨询者。

“课程研制的整合”原理为我们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

策略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根据形势发展而研制的行动方针、措施以及活动手段、方式和方法。

它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定向于大范围行动过程具有一般性的宏观策略,另一个是定向于具体活动进程具有特殊性的微观策略。

这里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只涉及宏观策略层次,指的是依据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以及教育和课程理论,为了满足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按照系统论的系统结构基本原理提出的加强和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行动路向和基本措施。

根据系统理论,“课程研制”无疑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的动态系统,既有共时态的空间性结构要素,也有历时态的时间性结构要素,还包括物质性载体要素。

在“课程研制”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分别从这三个维度的要素优化切入,其基本策略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优化课程的空间结构,二是优化课程的时间结构,三是创新课程材料包。

二、优化课程的空间结构研究表明,“从课程系统的空间立体结构来看,课程要素有课程研制者、课程学习者、课程内容和环境。

”[2]从课程系统的共时态结构维度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就包括基于课程研制者的整合,基于学习者的整合,基于课程内容的整合,基于环境的整合,以及以学习为本的课程空间要素组合关系的整合。

1.关于课程研制者课程研制者主要包括有关的教育行政官员、课程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学校校长与教师。

在这方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就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他们的信息化课程研制的素养。

具体说来,就是分别以各种培训和研究形式,使他们分别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形成信息素养和课程素养,在此基础上形成并逐步提高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能和能力,在各个层面上研制开发出信息化课程。

2.关于课程学习者课程学习者主要是学生。

对于他们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就是营造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和氛围,建立有关制度确立学生的课程研制者地位,培养他们的课程整合的意识、行为和能力,组织他们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在整合实践中开展学习。

3.关于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学习对象,来源于社会文化。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课程内容必然要通过选择而不断更新。

对于课程内容的生成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需要至少有三方面的途径:一是确立和加强25信息技术内容的地位;二是其他有价值的内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三是为那些无法用信息技术符号加以表达的内容保留必需的空间,比如“缄默”知识或“意会”知识。

信息化只是当代的一种特殊条件,对于来源于“全时空”的课程内容来说,是有一定限度的。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认识并处理好这样的限度,才是真正的信息化;反之让信息化泛化,就会走向反面。

4.关于环境在当代,作为课程要素的环境,实质上是影响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各种空间里、各种时间进程中的影响人的学习的各种文化因素。

从空间上看,环境是一种特殊的实体性存在,包括教室(实验室、教学场地)环境、宿舍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其中社区环境包括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包括宿舍环境和教室(实验室、教学场地)环境。

而从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功能实现与持存状态来看,教学环境就包含着生理文化环境、心理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交往文化环境、符号文化环境和活动文化环境等。

在目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和实践中,基于环境整合的策略基本上是被忽视了的,信息技术的建设还仅仅被看成是教育教学设备的添置。

正因为如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环境具有比较大的开发空间。

对环境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就是从促进功能性的生理文化、心理文化、物质文化、交往文化、符号文化以及活动文化等环境信息化出发,统一地组织开展实体性的教室(实验室、教学场地)环境、宿舍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的建设,其中以信息化校园环境建设为核心。

5.关于以人的学习为本的课程空间结构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说,在基于课程的四个空间要素整合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采取“以人的学习为本的课程空间结构”的整合策略,这实质就是优化并建构信息化学习的课程空间性要素之间的关系。

我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李克东教授提出,“数字化学习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3]按照这一思路,优化并建构课程空间性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数字化学习来实现:一是L-about IT,亦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对象的学习,主要包括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的学习,可以采取“科目课程”、“关联课程”、“广域课程”“跨学科课程”等模式。

二是L-from IT,亦即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授活动的主要媒体,创设信息化特殊情境而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可以采取“情境—探究”模式等。

三是L-with IT,亦即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劳作(wo rk)”的工具而进行的学习,可以采取“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远程协商”、“专题探索—网站开发”等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