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古典概型
高二数学必修3知识点整理:古典概型

【导语】以下是⽆忧考为⼤家推荐的有关⾼⼆数学必修3知识点整理:古典概型,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持! 古典概型的基本概念 1.基本事件:在⼀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个基本结果称为基本事件; 2.等可能基本事件:若在⼀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的可能性都相同,则称这些基本事件为等可能基本事件; 3.古典概型:满⾜以下两个条件的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型①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古典概型的概率:如果⼀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个,那么每⼀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的概率都是 1,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了其中m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发⽣的概率为nP(A)?m.n 知识点⼀:古典概型的基本概念 *例1: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试题考查⼀次试验中⽤列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果,⽽画树状图是列举法的基本⽅法. 解题思路:为了了解基本事件,我们可以按照字典排序的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列出来.或者利⽤树状图将它们之间的关系列出来.解答过程:解法⼀: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 A?{a,b},B?{a,c},C?{a,d}D?{b,c},E?{b,d},F?{c,d} 解法⼆:树状图 解题后的思考:⽤树状图求解⼀次试验中的基本事件数⽐较直观、形象,可做到不重不漏.掌握列举法,学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例2:(1)向⼀个圆⾯内随机地投射⼀个点,如该点落在圆内任意⼀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2)如图,某同学随机地向⼀靶⼼射击,这⼀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古典概型的概念.应明确什么是古典概型及其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解题思路:结合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可进⾏判定解决.解答过程: 答:(1)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限的,虽然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古典概型的第⼀个条件. (2)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古典概型的第⼆个条件. 解题后的思考:判定是不是古典概型,主要看两个⽅⾯,⼀是实验结果是不是有限的;另⼀个就是每个事件是不是等可能的. ***例3:单选题是标准化考试中常⽤的题型,⼀般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个正确答案.如果考⽣掌握了考查的内容,他可以选择正确的答案.假设考⽣不会做,他随机的选择⼀个答案,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古典概型概率的求解运算. 解题思路:解本题的关键,即讨论这个问题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古典概型.如果考⽣掌握了全部或部分考查内容,这都不满⾜古典概型的第2个条件——等可能性,因此,只有在假定考⽣不会做,随机地选择了⼀个答案的情况下,才可将此问题看作古典概型. 解答过程:这是⼀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4个:选择A、选择B、选择C、选择D,即基本事件共有4个,考⽣随机地选择⼀个答案是选择A,B,C,D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从⽽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P(答对\答对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1==0.25 基本事件的总数4解题后的思考:运⽤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概率时,⼀定要先判定该试题是不是古典概型,然后明确试验的总的基本事件数,和事件A发⽣的基本事件数,再借助于概率公式运算.⼩结:本知识点的例题主要考查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概念的基本理解.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是解决概率问题的第⼀个关键点;理解⼀次试验中的所有基本事件数,和事件A发⽣的基本事件数,是解决概率问题的第⼆个关键点. 知识点⼆:古典概型的运⽤ *例4:同时掷两个骰⼦,计算:(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4)为什么要把两个骰⼦标上记号?如果不标记号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典概型的基本运算问题. 解题思路:先分析“同时掷两个骰⼦的所有事件数”,然后分析事件A: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基本事件数,最后结合概率公式运算.同时可以运⽤举⼀反三的思想⾃⾏设问、解答. 解答过程: 解:(1)掷⼀个骰⼦的结果有6种,我们把两个骰⼦标上记号1,2以便区分,由于1号骰⼦的结果都可与2号骰⼦的任意⼀个结果配对,我们⽤⼀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组成同时掷两个骰⼦的⼀个结果(如表),其中第⼀个数表⽰掷1号骰⼦的结果,第⼆个数表⽰掷2号骰⼦的结果.(可由列表法得到)1号骰⼦2号骰⼦1(1,1)(2,1)(3,1)(4,1)(5,1)(6,1)2(1,2)(2,2)(3,2) (4,2)(5,2)(6,2)3(1,3)(2,3)(3,3)(4,3)(5,3)(6,3)4(1,4)(2,4)(3,4)(4,4)(5,4)(6,4)5(1,5)(2,5)(3,5)(4,5) (5,5)(6,5)6(1,6)(2,6)(3,6)(4,6)(5,6)(6,6)123456由表中可知同时掷两个骰⼦的结果共有36种.(2)在上⾯的结果中,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4种,分别为:(1,4),(2,3),(3,2),(4,1) (3)由于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的,其中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4种,因此,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P(A)=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41== 基本事件的总数369(4)如果不标上记号,类似于(1,2)和(2,1)的结果将没有区别.这时,所有可能的结果将是: (1,1)(1,2)(1,3)(1,4)(1,5)(1,6)(2,2)(2,3)(2,4)(2,5)(2,6)(3,3)(3,4)(3,5)(3,6)(4,4)(4,5)(4,6)(5,5) (5,6)(6,6)共有21种,和是5的结果有2个,它们是(1,4)(2,3),则所求的概率为 P(A)=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2= 基本事件的总数21这就需要我们考察两种解法是否满⾜古典概型的要求了.可以通过展⽰两个不同的骰⼦所抛掷出来的点,感受第⼆种⽅法构造的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事件. 解题后的思考:考查同学们运⽤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时应注意验证所构造的基本事件是否满⾜古典概型的第⼆个条件. 对于同时抛掷的问题,我们要将骰⼦编号,因为这样就能反映出所有的情况,不⾄于把(1,2)和(2,1)看作相同的情况,保证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我们也可将此试验通过先后抛掷来解决,这样就有顺序了,则基本事件的出现也是等可能的. **例5:从含有两件正品a1,a2和⼀件次品b1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件,每次取出后不放回,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件次品的概率.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不放回抽样的古典概型概率的运⽤ 解题思路:⾸先注意到该题中取出的过程是有顺序的.同时明⽩⼀次试验指的是“不放回的,连续的取两次”. 先列举出试验中的所有基本事件数,然后求事件A的基本事件数,利⽤概率公式求解.解答过程: 解法1:每次取出⼀个,取后不放回地连续取两次,其⼀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6个,即(a1,a2),(a1,b1),(a2,a1),(a2,b1),(b1,a1),(b1,a2).其中⼩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第2次取出的产品. ⽤A表⽰“取出的两件中,恰好有⼀件次品”这⼀事件,则A=[(a1,b1),(a2,b1),(b1,a1),(b1,a2)]事件A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P(A)= 42=63解法2:可以看作不放回3次⽆顺序抽样,先按抽取顺序(x,y)记录结果,则x有3种可能,y有2种可能,但(x,y),(y,x)是相同的,所以试验的所有结果有3×2÷2=3种,按同样的⽅法,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2×1÷1=2,因此P(B)= 23解题后的思考:关于不放回抽样,计算基本事件的个数时,既可以看作是有顺序的,也可以看作是⽆顺序的,其结果是⼀样的,但⽆论选择哪⼀种⽅式,观察的⾓度必须⼀致,否则会导致错误. ***例6:从含有两件正品a1,a2和⼀件次品b1的三件产品中,每次任取⼀件,每次取出后放回,连续取两次,求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有⼀件次品的概率.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放回抽样的概率问题. 解题思路:⾸先注意到该题中取出的过程是有顺序的.同时明⽩⼀次试验指的是“有放回的,连续的取两次”. 解答过程:每次取出⼀个后放回,连续取两次,其⼀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9个,即 (a1,a1),(a1,a2)和(a1,b1)(a2,a1),(a2,b1)和(a2,a2)(b1,a1),(b1,a2)和(b1,b1) 其中⼩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第2次取出的产品.⽤A表⽰“取出的两件中,恰好有⼀件次品”这⼀事件,则A=[(b1,a1),(b1,a2),(a2,b1),(a1,b1)]事件A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此P(A)= 4.9解题后的思考:对于有放回抽样的概率问题我们要理解每次取的时候,总数是不变的,且同⼀个体可被重复抽取,同时,在求基本事件数时,要做到不重不漏.⼩结: (1)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公式是⾮常重要的⼀个公式,要深刻体会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的运⽤,为我们学好概率奠定基础. (2)体会求解不放回和有放回概率的题型. 知识点三:随机数产⽣的⽅法及随机模拟试验的步骤 **例7:某篮球爱好者,做投篮练习,假设其每次投篮命中的概率是40%,那么在连续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是多少?思路分析: 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似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 解题思路:其投篮的可能结果有有限个,但是每个结果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所以不能⽤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计算,我们⽤计算机或计算器做模拟试验可以模拟投篮命中的概率为40%.解答过程: 我们通过设计模拟试验的⽅法来解决问题,利⽤计算机或计算器可以⽣产0到9之间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我们⽤1,2,3,4表⽰投中,⽤5,6,7,8,9,0表⽰未投中,这样可以体现投中的概率是40%.因为是投篮三次,所以每三个随机数作为⼀组. 例如:产⽣20组随机数: 812,932,569,683,271,989,730,537,925,488907,113,966,191,431,257,393,027,556,458 这就相当于做了20次试验,在这组数中,如果恰有两个数在1,2,3,4中,则表⽰恰有两次投中,它们分别是812,932,271,191,393,即共有5个数,我们得到了三次投篮中恰有两次投中的概率近似为解题后的思考: (1)利⽤计算机或计算器做随机模拟试验,可以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的求解问题.(2)对于上述试验,如果亲⼿做⼤量重复试验的话,花费的时间太多,因此利⽤计算机或计算器做随机模拟试验可以⼤⼤节省时间. (3)随机函数(RANDBETWEEN)(a,b)产⽣从整数a到整数b的取整数值的随机数. ⼩结:能够简单的体会模拟试验求解⾮古典概型概率的⽅法和步骤.⾼考对这部分内容不作更多的要求,了解即可.5=25%.20 【同步练习题】 1.(2014•惠州调研)⼀个袋中装有2个红球和2个⽩球,现从袋中取出1个球,然后放回袋中再取出1个球,则取出的2个球同⾊的概率为()A.12;B.13;C.14;D.25 答案:A[把红球标记为红1、红2,⽩球标记为⽩1、⽩2,本试验的基本事件共有16个,其中2个球同⾊的事件有8个:红1,红1,红1、红2,红2、红1,红2、红2,⽩1、⽩1,⽩1、⽩2,⽩2、⽩1,⽩2、⽩2,故所求概率为P=816=12.] 2.(2013•江西⾼考)集合A={2,3},B={1,2,3},从A,B中各任意取⼀个数,则这两数之和等于4的概率是 ()A.23B.12C.13D.16 答案:C[从A,B中各任取⼀个数有(2,1),(2,2),(2,3),(3,1),(3,2),(3,3),共6种情况,其中两个数之和为4的有(2,2),(3,1),故所求概率为26=13.故选C.] 3.(2014•宿州质检)⼀颗质地均匀的正⽅体骰⼦,其六个⾯上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将这⼀颗骰⼦连续抛掷三次,观察向上的点数,则三次点数依次构成等差数列的概率为()A.112B.118C.136D.7108 答案:A[基本事件总数为6×6×6,事件“三次点数依次成等差数列”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1,1),(1,2,3),(3,2,1),(2,2,2),(1,3,5),(5,3,1),(2,3,4),(4,3,2),(3,3,3),(2,4,6),(6,4,2),(3,4,5),(5,4,3),(4,4,4),(4,5,6),(6,5,4),(5,5,5),(6,6,6)共18个,所求事件的概率P=186×6×6=112.] 4.(2013•安徽⾼考)若某公司从五位⼤学毕业⽣甲、⼄、丙、丁、戊中录⽤三⼈,这五⼈被录⽤的机会均等,则甲或⼄被录⽤的概率为 ()A.23B.25C.35D.910 答案:D[五⼈录⽤三⼈共有10种不同⽅式,分别为:{丙,丁,戊},{⼄,丁,戊},{⼄,丙,戊},{⼄,丙,丁},{甲,丁,戊},{甲,丙,戊},{甲,丙,丁},{甲,⼄,戊},{甲,⼄,丁},{甲,⼄,丙}. 其中含甲或⼄的情况有9种,故选D.] 5.(理)(2014•安徽⽰范⾼中联考)在棱长分别为1,2,3的长⽅体上随机选取两个相异顶点,若每个顶点被选取的概率相同,则选到两个顶点的距离⼤于3的概率为()A.47B.37C.27D.314 答案:B[从8个顶点中任取两点有C28=28种取法,其线段长分别为1,2,3,5,10,13,14.①其中12条棱长度都⼩于等于3;②其中4条,棱长为1,2的⾯对⾓线长度为5<3;故长度⼤于3的有28-12-4=12,故两点距离⼤于3的概率为12C28=37,故选B.]。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十一章 计数原理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五节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第五节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一、基础知识1.古典概型(1)古典概型的特征:①有限性: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的,即只有有限个不同的基本事件;,②等可能性: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2)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的基本步骤:①判断本次试验的结果是否是等可能的,设出所求的事件为A ;②分别计算基本事件的总数n 和所求的事件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 ; ③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P (A )=mn ,求出事件A 的概率.(3)频率的计算公式与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异同 名称 不同点相同点频率计 算公式 频率计算中的m ,n 均随随机试验的变化而变化,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多,它们的比值逐渐趋近于概率值 都计算了一个比值mn古典概型的 概率计算公式mn 是一个定值,对同一个随机事件而言,m ,n 都不会变化2.几何概型(1)概念: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计算公式: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几何概型应用中的关注点1关键是要构造出随机事件对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的几何度量来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2确定基本事件时一定要选准度量,注意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考点一 古典概型[典例精析](1)(2018·全国卷Ⅱ)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哥德巴赫猜想是“每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如30=7+23.在不超过30的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其和等于30的概率是( ) A.112 B.114 C.115D.118(2)(2019·武汉调研)将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投掷两次,得到的点数依次记为a 和b ,则方程ax 2+bx +1=0有实数解的概率是( )A.736B.12C.1936D.518[解析] (1)不超过30的所有素数为2,3,5,7,11,13,17,19,23,29,共10个,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共有C 210=45种情况,而和为30的有7+23,11+19,13+17这3种情况,所以所求概率P =345=115.(2)投掷骰子两次,所得的点数a 和b 满足的关系为⎩⎪⎨⎪⎧1≤a ≤6,a ∈N *,1≤b ≤6,b ∈N *,所以a 和b 的组合有36种.若方程ax 2+bx +1=0有实数解, 则Δ=b 2-4a ≥0,所以b 2≥4a .当b =1时,没有a 符合条件;当b =2时,a 可取1;当b =3时,a 可取1,2;当b =4时,a 可取1,2,3,4;当b =5时,a 可取1,2,3,4,5,6;当b =6时,a 可取1,2,3,4,5,6.满足条件的组合有19种,则方程ax 2+bx +1=0有实数解的概率P =1936.[答案] (1)C (2)C[题组训练]1.(2019·益阳、湘潭调研)已知a ∈{-2,0,1,2,3},b ∈{3,5},则函数f (x )=(a 2-2)e x +b 为减函数的概率是( )A.310B.35C.25D.15解析:选C 若函数f (x )=(a 2-2)e x +b 为减函数,则a 2-2<0,又a ∈{-2,0,1,2,3},故只有a =0,a =1满足题意,又b ∈{3,5},所以函数f (x )=(a 2-2)e x +b 为减函数的概率是2×25×2=25. 2.从分别标有1,2,…,9的9张卡片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2次,每次抽取1张,则抽到的2张卡片上的数奇偶性不同的概率是( )A.518B.49C.59D.79解析:选C 由题意得,所求概率P =5×4×29×8=59.3.将A ,B ,C ,D 这4名同学从左至右随机地排成一排,则“A 与B 相邻且A 与C 之间恰好有1名同学”的概率是( )A.12 B.14 C.16D.18解析:选B A ,B ,C ,D 4名同学排成一排有A 44=24种排法.当A ,C 之间是B 时,有2×2=4种排法,当A ,C 之间是D 时,有2种排法,所以所求概率P =4+224=14.考点二 几何概型类型(一) 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 (2019·濮阳模拟)在[-6,9]内任取一个实数m ,设f (x )=-x 2+mx +m ,则函数f (x )的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的概率等于( )A.215 B.715 C.35D.1115[解析] ∵f (x )=-x 2+mx +m 的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Δ=m 2+4m ≥0,∴m ≤-4或m ≥0,∴在[-6,9]内取一个实数m ,函数f (x )的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的概率P =[-4--6]+9-09--6=1115,故选D. [答案] D类型(二)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2] (1)(2018·潍坊模拟)如图,六边形ABCDEF 是一个正六边形,若在正六边形内任取一点,则该点恰好在图中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14 B.13 C.23D.34(2)(2019·洛阳联考)如图,圆O :x 2+y 2=π2内的正弦曲线y =sin x 与x 轴围成的区域记为M (图中阴影部分),随机往圆O 内投一个点A ,则点A 落在区域M 内的概率是( )A.4π2B.4π3C.2π2 D.2π3 [解析] (1)设正六边形的中心为点O ,BD 与AC 交于点G ,BC =1,则BG =CG ,∠BGC =120°,在△BCG 中,由余弦定理得1=BG 2+BG 2-2BG 2cos 120°,得BG =33,所以S △BCG =12 ×BG ×BG ×sin 120°=12 ×33 ×33 ×32=312,因为S六边形ABCDEF =S △BOC ×6=12×1×1×sin 60°×6=332,所以该点恰好在图中阴影部分的概率P =1-6S △BCG S 六边形ABCDEF =23.(2)由题意知圆O 的面积为π3,正弦曲线y =sin x ,x ∈[-π,π]与x 轴围成的区域记为M ,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得区域M 的面积S =2∫π0 sin x d x =-2cos x |π0 =4,由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随机往圆O 内投一个点A ,则点A 落在区域M 内的概率P =4π3.[答案] (1)C (2)B类型(三) 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3] 已知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底面ABCD 是正方形,P A =AB =2,现在该四棱锥内部或表面任取一点O ,则四棱锥O ABCD 的体积不小于23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 当四棱锥O ABCD 的体积为23时,设O 到平面ABCD 的距离为h ,则13×22×h =23,解得h =1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内作平面EFGH 平行于底面ABCD ,且平面EFGH 与底面ABCD 的距离为12.因为P A ⊥底面ABCD ,且P A =2,所以PH P A =34,又四棱锥P ABCD 与四棱锥P EFGH 相似,所以四棱锥O ABCD 的体积不小于23的概率P =V 四棱锥P EFGH V 四棱锥P ABCD =⎝⎛⎭⎫PH P A 3=⎝⎛⎭⎫343=2764.[答案]2764类型(四) 与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4] 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AB =3,BC =1,以A 为圆心,1为半径作四分之一个圆弧,在∠DAB 内任作射线AP ,则射线AP 与线段BC 有公共点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 连接AC ,如图, 因为tan ∠CAB =BC AB =33,所以∠CAB =π6,满足条件的事件是直线AP 在∠CAB 内,且AP 与AC 相交时,即直线AP 与线段BC 有公共点,所以射线AP 与线段BC 有公共点的概率P =∠CAB ∠DAB =π6π2=13.[答案] 13[题组训练]1.(2019·豫东名校联考)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图所示,点M 是AB 的中点,一只蝴蝶在几何体ADF BCE 内自由飞翔,则它飞入几何体F AMCD 内的概率为( )A.34 B.23 C.13D.12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V F AMCD =13×S 四边形AMCD ×DF =14a 3,V ADF BCE =12a 3,所以它飞入几何体F AMCD 内的概率P =14a 312a 3=12.2.在区间[0,π]上随机取一个数x ,则事件“sin x +cos x ≥22”发生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得⎩⎪⎨⎪⎧sin x +cos x ≥22,0≤x ≤π,即⎩⎪⎨⎪⎧sin ⎝⎛⎭⎫x +π4≥12,0≤x ≤π,解得0≤x ≤7π12,故所求的概率为7π12π=712.答案:7123.(2018·唐山模拟)向圆(x -2)2+(y -3)2=4内随机投掷一点,则该点落在x 轴下方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如图,连接CA ,CB ,依题意,圆心C 到x 轴的距离为3,所以弦AB 的长为2.又圆的半径为2,所以弓形ADB 的面积为12×23π×2-12×2×3=23π-3,所以向圆(x -2)2+(y -3)2=4内随机投掷一点,则该点落在x 轴下方的概率P =16-34π.答案:16-34π[课时跟踪检测]A 级1.(2019·衡水联考)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为此发行了以此为主题的金银纪念币.如图所示是一枚8克圆形金质纪念币,直径22 mm ,面额100元.为了测算图中军旗部分的面积,现用1粒芝麻向硬币内投掷100次,其中恰有30次落在军旗内,据此可估计军旗的面积大约是( )A.363π10 mm 2B.363π5 mm 2C.726π5mm 2D.363π20mm 2 解析:选A 向硬币内投掷100次,恰有30次落在军旗内,所以可估计军旗的面积大约是S =30100×π×112=363π10(mm 2).2.(2019·漳州一模)甲、乙、丙、丁、戊5名同学参加“《论语》知识大赛”,决出第1名到第5名的名次.甲、乙两名参赛者去询问成绩,回答者对甲说“虽然你的成绩比乙好,但是你俩都没得到第一名”;对乙说“你当然不会是最差的”,从上述回答分析,丙是第一名的概率是( )A.15B.13C.14D.16解析:选B 由于甲和乙都不可能是第一名,所以第一名只可能是丙、丁或戊.又因为所有的限制条件对丙、丁或戊都没有影响,所以这三个人获得第一名是等可能事件,所以丙是第一名的概率是13.3.(2019·郑州模拟)现有5人参加抽奖活动,每人依次从装有5张奖票(其中3张为中奖票)的箱子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一张,直到3张中奖票都被抽出时活动结束,则活动恰好在第4人抽完结束的概率为( )A.110B.15C.310D.25解析:选C 将5张奖票不放回地依次取出共有A 55=120(种)不同的取法,若活动恰好在第四次抽奖结束,则前三次共抽到2张中奖票,第四次抽到最后一张中奖票,共有C 23C 12A 33=36(种)取法,所以P =36120=310. 4.(2019·长沙模拟)如图是一个边长为8的正方形苗圃图案,中间黑色大圆与正方形的内切圆共圆心,圆与圆之间是相切的,且中间黑色大圆的半径是黑色小圆半径的2倍.若在正方形图案上随机取一点,则该点取自黑色区域的概率为( )A.π8 B.π16 C.1-π8D.1-π16解析:选C 正方形的面积为82,正方形的内切圆半径为4,中间黑色大圆的半径为2,黑色小圆的半径为1,所以白色区域的面积为π×42-π×22-4×π×12=8π,所以黑色区域的面积为82-8π.在正方形图案上随机取一点,则该点取自黑色区域的概率为P =82-8π82=1-π8.5.(2019·郑州模拟)已知圆C :x 2+y 2=1,直线l :y =k (x +2),在[-1,1]上随机选取一个数k ,则事件“直线l 与圆C 相离”发生的概率为( )A.12 B.2-22C.3-33D.2-32解析:选C 圆C :x 2+y 2=1的圆心C (0,0),半径r =1,圆心到直线l :y =k (x +2)的距离d =|0×k -0+2k |k 2+-12=2|k |k 2+1,直线l 与圆C 相离时d >r ,即2|k |k 2+1>1,解得k <-33或k >33,故所求的概率P =2×⎝⎛⎭⎫1-331--1=3-33.6.从1~9这9个自然数中任取7个不同的数,则这7个数的平均数是5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从1~9这9个自然数中任取7个不同的数的取法共有C 79=36种,从(1,9),(2,8),(3,7),(4,6)中任选3组,有C 34=4种选法,故这7个数的平均数是5的概率P =436=19. 答案:197.一个三位数的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依次为a ,b ,c ,当且仅当有两个数字的和等于第三个数字时称这个三位数为“好数”(如213,134),若a ,b ,c ∈{1,2,3,4},且a ,b ,c 互不相同,则这个三位数为“好数”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从1,2,3,4中任选3个互不相同的数并进行全排列,共组成A 34=24个三位数,而“好数”的三个位置上的数字为1,2,3或1,3,4,所以共组成2A 33=12个“好数”,故所求概率P =1224=12. 答案:128.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展现了一种相互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按照太极图的构图方法,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O 被函数y =3sin π6x 的图象分割为两个对称的鱼形图案,其中小圆的半径均为1,现在大圆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大圆的直径为函数y =3sin π6x 的最小正周期T ,又T =2ππ6=12,所以大圆的面积S =π·⎝⎛⎭⎫1222=36π,一个小圆的面积S ′=π·12=π,故在大圆内随机取一点,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P =2S ′S =2π36π=118.答案:1189.(2018·天津高考)已知某校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人数分别为240,160,160.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7名同学去某敬老院参加献爱心活动.(1)应从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中分别抽取多少人?(2)设抽出的7名同学分别用A ,B ,C ,D ,E ,F ,G 表示,现从中随机抽取2名同学承担敬老院的卫生工作.①试用所给字母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②设M 为事件“抽取的2名同学来自同一年级”,求事件M 发生的概率.解:(1)因为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人数之比为3∶2∶2,由于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7名同学,所以应从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中分别抽取3人,2人,2人.(2)①从抽取的7名同学中随机抽取2名同学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 ,B },{A ,C },{A ,D },{A ,E },{A ,F },{A ,G },{B ,C },{B ,D },{B ,E },{B ,F },{B ,G },{C ,D },{C ,E },{C ,F },{C ,G },{D ,E },{D ,F },{D ,G },{E ,F },{E ,G },{F ,G },共21种.②由①,不妨设抽出的7名同学中,来自甲年级的是A ,B ,C ,来自乙年级的是D ,E ,来自丙年级的是F ,G ,则从抽出的7名同学中随机抽取的2名同学来自同一年级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 ,B },{A ,C },{B ,C },{D ,E },{F ,G },共5种.所以事件M 发生的概率P (M =521.10.在某大型活动中,甲、乙等五名志愿者被随机地分到A ,B ,C ,D 四个不同的岗位服务,每个岗位至少有一名志愿者.(1)求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 (2)求甲、乙两人不在同一个岗位服务的概率; (3)求五名志愿者中仅有一人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解:(1)记“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为事件E A ,那么P (E A )=A 33C 25A 44=140,即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是140.(2)记“甲、乙两人同时参加同一岗位服务”为事件E ,那么P (E )=A 44C 25A 44=110,所以甲、乙两人不在同一岗位服务的概率是P (E )=1-P (E )=910.(3)因为有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P 2=C 25A 33C 25A 44=14,所以仅有一人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P 1=1-P 2=34.B 级1.(2019·太原联考)甲、乙二人约定7:10在某处会面,甲在7:00~7:20内某一时刻随机到达,乙在7:05~7:20内某一时刻随机到达,则甲至少需等待乙5分钟的概率是( )A.18B.14C.38D.58解析:选C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x ,y 分别表示甲、乙二人到达的时刻,则坐标系中每个点(x ,y )可对应甲、乙二人到达时刻的可能性,则甲至少等待乙5分钟应满足的条件是⎩⎪⎨⎪⎧y -x ≥5,0≤x ≤20,5≤y ≤20,其构成的区域为如图阴影部分,则所求的概率P =12×15×1520×15=38.2.(2019·开封模拟)如图,某建筑工地搭建的脚手架局部类似于一个2×2×3的长方体框架,一个建筑工人欲从A 处沿脚手架攀登至B 处,则其最近的行走路线中不连续向上攀登的概率为( )A.17 B.27 C.37D.47解析:选B 根据题意,最近路线就是不能走回头路,不能走重复的路,∴一共要走3次向上,2次向右,2次向前,共7次,∴最近的行走路线共有A 77=5 040(种).∵不能连续向上,∴先把不向上的次数排列起来,也就是2次向右和2次向前全排列为A 44.接下来,就是把3次向上插到4次不向上之间的空当中,5个位置排3个元素,也就是A 35,则最近的行走路线中不连续向上攀登的路线共有A 44A 35=1 440(种),∴其最近的行走路线中不连续向上攀登的概率P =1 4405 040=27.故选B.3.已知等腰直角△ABC 中,∠C =90°,在∠CAB 内作射线AM ,则使∠CAM <30°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如图,在∠CAB 内作射线AM 0,使∠CAM 0=30°,于是有P (∠CAM <30°)=∠CAM 0∠CAB =3045=23.答案:234.已知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PB ―→+PC ―→+2P A ―→=0,现将一粒黄豆随机撒在△ABC 内,则黄豆落在△PBC 内的概率是( )A.14B.13C.12D.23 解析:选C 以PB ,P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BDC ,连接PD 交BC 于点O ,则PB ―→+PC ―→=PD ―→.∵PB ―→+PC ―→+2P A ―→=0,∴PB ―→+PC ―→=-2P A ―→,即PD ―→=-2P A ―→,由此可得,P 是BC 边上的中线AO 的中点,点P 到BC 的距离等于点A 到BC 的距离的12,∴S △PBC =12S △ABC ,∴将一粒黄豆随机撒在△ABC 内,黄豆落在△PBC 内的概率P =S △PBC S △ABC =12. 5.点集Ω={(x ,y )|0≤x ≤e ,0≤y ≤e},A ={(x ,y )|y ≥e x ,(x ,y )∈Ω},在点集Ω中任取一个元素a ,则a ∈A 的概率为( )A.1eB.1e 2C.e -1eD.e 2-1e2 解析:选B 如图,根据题意可知Ω表示的平面区域为正方形BCDO ,面积为e 2,A 表示的区域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10 (e -e x )d x =(e x -e x )|10=(e -e)-(-1)=1,根据几何概型可知a ∈A 的概率P =1e2.故选B.6.如图,来自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此图由三个半圆构成,三个半圆的直径分别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BC ,直角边AB ,AC .△ABC 的三边所围成的区域记为Ⅱ,黑色部分记为Ⅱ,其余部分记为Ⅱ.在整个图形中随机取一点,此点取自Ⅱ,Ⅱ,Ⅱ的概率分别记为p 1,p 2,p 3,则( )A.p 1=p 2B.p 1=p 3C.p 2=p 3D.p 1=p 2+p 3解析:选A 不妨设△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2,则BC =22,所以区域Ⅱ的面积即△ABC 的面积,为S 1=12×2×2=2, 区域Ⅱ的面积S 2=π×12-⎣⎡⎦⎤π×222-2=2,区域Ⅱ的面积S 3=π×222-2=π-2.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p 1=p 2=2π+2,p 3=π-2π+2, 所以p 1≠p 3,p 2≠p 3,p 1≠p 2+p 3,故选A.7.双曲线C :x 2a 2-y 2b2=1(a >0,b >0),其中a ∈{1,2,3,4},b ∈{1,2,3,4},且a ,b 取到其中每个数都是等可能的,则直线l :y =x 与双曲线C 的左、右支各有一个交点的概率为( )A.14B.38C.12D.58解析:选B 直线l :y =x 与双曲线C 的左、右支各有一个交点,则b a>1,总基本事件数为4×4=16,满足条件的(a ,b )的情况有(1,2),(1,3),(1,4),(2,3),(2,4),(3,4),共6个,故概率为38. 8.在区间[0,1]上随机取两个数a ,b ,则函数f (x )=x 2+ax +14b 有零点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函数f (x )=x 2+ax +14b 有零点,则Δ=a 2-b ≥0,∴b ≤a 2,∴函数f (x )=x 2+ax +14b 有零点的概率P =∫10a 2d a 1×1=13. 答案:13。
高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计算公式

3.2.1 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计算公式1.基本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基本结果称为基本事件.2.等可能性事件:若在一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则称这些基本事件为等可能基本事件.3.古典概型的特点:⑴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⑵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⑶不需要通过大量重复的试验,只要通过对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即可.4.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 个,那么每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1n ,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m 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A)= mn.5.从集合的角度来理解古典概型的概率:把一次试验中等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组成全集I ,把事件A 发生的结果组成集合A ,则A 是I 的一个子集,则有P(A) =card(A)card(t).6.古典概型的公式推导如:在20瓶饮料中,有1瓶已经过了保质期,从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保质期的饮料的概率是多少?在20瓶饮料中,有2瓶已经过了保质期了呢?(1/20,2/20=1/10)在n 瓶饮料中,有m 瓶已经过了保质期,从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保质期的饮料的概率是多少?(m/n)假设有n 个等可能基本事件,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m 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分析:有n 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则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多少?答:1/n 事件A 包含了其中m 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多少?答:nm 1⨯公式:假设有n 个等可能基本事件,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m 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nm A P =)(1.连续掷3枚硬币,观察落地后这3枚硬币出现正面还是反面. (1)写出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 (2)求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的总数;(3)“恰有两枚正面向上”这一事件包含哪几个基本事件?分析:理解并运用各定义.解:(1)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Ω={(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正,反),(反,反,正),(反,反,反)};(2)基本事件的总数是8.(3)“恰有两枚正面向上”包含以下3个基本事件:(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2.甲.乙两人做出拳游戏(锤子.剪刀.布),求:(1)平局的概率;(2)甲赢的概率;(3)乙赢的概率.分析:研究此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如果是,基本事件总数n,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各为多少.解:甲有3种不同的出拳方法,每一种出法是等可能的,乙同样有等可能的3种不同出法.一次出拳游戏共有3×3=9种不同的结果,可以认为这9种结果是等可能的.所以一次游戏(试验)是古典概型.它的基本事件总数为9.平局的含义是两人出法相同,例如都出了锤.甲赢的含义是甲出锤且乙出剪,甲出剪且乙出布,甲出布且乙出锤这3种情况.乙赢的含义是乙出锤且甲出剪,乙出剪且甲出布,乙出布且甲出锤这3种情况.设平局为事件A,甲赢为事件B,乙赢为事件C.由图3-2-1容易得到:图3-2-1(1)平局含3个基本事件(图中的△);(2)甲赢含3个基本事件(图中的⊙);(3)乙赢含3个基本事件(图中的※).由古典概率的计算公式,可得P (A )3193==; P (B )3193==; P (C )3193==. 3.甲.乙两个均匀的正方体玩具,各个面上分别刻有1,2,3,4,5,6六个数字,将这两个玩具同时掷一次.(1)若甲上的数字为十位数,乙上的数字为个位数,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数,其中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均相同的数字的概率是多少?(2)两个玩具的数字之和共有多少种不同结果?其中数字之和为12的有多少种情况?数字之和为6的共有多少种情况?分别计算这两种情况的概率.分析:(1)准确求出基本事件总数n 和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 . (2)可采用列表的方法求m .n .解:(1)甲有6种不同的结果,乙也有6种不同的结果,故基本事件总数为6×6=36个.其中十位数字共有6种不同的结果,若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同,十位数字确定后,个位数字也即确定.故共有6×1=6种不同的结果,即概率为61366=. (2)两个玩具同时掷的结果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表.①每次取一件,取后不放回地连续取两次,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空间为 Ω={(a 1,a 2),(a 1,b 1),(a 2,a 1),(a 2,b 1),(b 1,a 1),(b 1,a 2)},其中小括号内左边的字母表示第1次取出的产品,右边的字母表示第2次取出的产品.Ω由6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可以认为这些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用A 表示“取出的两件中,恰好有一件次品”这一事件,则A ={(a 1,b 1),(a 2,b 1),(b 1,a 1),(b 1,a 2)}.事件A 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而P (A )3264==. ②有放回地连续取出两件,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空间Ω={(a 1,a 1),(a 1,a 2),(a 1,b 1),(a 2,a 1),(a 2,a 2),(a 2,b 1),(b 1,a 1),(b 1,a 2),(b 1,b 1)},由9个基本事件组成.由于每一件产品被取到的机会均等,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用B 表示“恰有一件次品”这一事件,则B ={(a 1,b 1),(a 2,b 1),(b 1,a 1),(b 1,a 2)}.事件B 由4个基本事件组成,因而P (B )=94. 4.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⑴掷两枚硬币,可能出现“两个正面”.“两个反面”.“一正一反”3种等可能的结果; ⑵某口袋中装有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的三个红球.两个黑球和一个白球,那么每一种颜色的球被模到的可能相同;⑶从-3,-2,-1,0,1,2,3中任取一个数,则此数小于0与不小于0的可能相同; ⑷分别从3名男生和4名女生中各选取一名代表,那么某个同学当选的可能性相同.解:以上命题均不正确.⑴如果仅考虑这三种结果,则它们不是等可能的,若要是等可能的,则有(正,正),(正,反),(反,正)和(反,反)4种结果,故本小题总是错的;⑵应是摸到每一个球的可能相同,而三种颜色的球的数量是不相同的; ⑶小于0的有3个,而不小于0的有4个;⑷分别从男生和女生中各选取一个人,对男生或女生内部来说是等可能的,而对所有的同学来说男生是3选1,而女生是4选1,显然每个被选取的可能性不同.说明:对硬币的问题,我们不管抛掷是否有先后顺序,还是一起抛掷的,都必须看成有 先后顺序,否则它们就不是等可能的.若先后抛掷n 次或一次抛掷n 枚,基本事件总数都应是2n个.5.将骰子先后抛掷两次,求:⑴向上的点数之和为几的概率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⑵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倍数的概率是多少? ⑶个向上的点数中至少有一个是6点的概率? ⑷两个点数中有2或3的的概率;⑸第一次得到的点数比第二次的点数大的概率. 解:将骰子先后抛掷两次,得到的点数情况如下表:统计向上点数和的情况如下:⑴向上点数之和是7的概率最大,最大值是636 = 16;⑵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倍数的有(1,4),(2,3),(3,2),(4,1),(4,6),(5,5),(6,4)7个,⑶至少有一个是6点的共有11个,则其概率为1136;⑷两个点数之和是2的倍数或是3的倍数,按列计算,有2+6+6+2+2+2=20个,其概率为2036 = 59;⑹去掉相等的共有6个,剩下的一半是前面的数字大,一半是后面的数字大,有15个,其概率为1536 = 512.说明:⑴骰子问题与硬币问题一样,都要考虑先后顺序,且n 个骰子的基本事件总数是2n;⑵当基本事件总数不大时,用枚举法较方便;⑶若能用一个表格来表示这些问题,可使问题直观明了.6.从数字1,2,3,4,5中任取2个,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试求: ⑴这个两位数是5的倍数的概率; ⑵这个两位数是偶数的概率; ⑶这个两位数大于40的概率.解:“从数字1,2,3,4,5中任取2个,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共有基本事件总数5×4=20个.⑴设事件A 为“这个两位数是5的倍数”,则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为:个位数字是5,共有4个, ∴P(A)= 420 =15;⑵设事件B 为“这个两位数是偶数” 则事件B 包含的基本事件为:个位数字是2或4,共有8个, ∴P(A)= 820 =25;⑶设事件C 为“这个两位数大于40” 则事件C 包含的基本事件为:个十位数字是4或5,也有8个, ∴P(A)= 820 =25.说明:⑴数字问题要考虑先后顺序;⑵常把问题转换成个位数或首位数的问题,学会用到分类讨论的思想;⑶若含有0,还要考虑0不能在首位的特殊要求,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7.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中一次摸出两只球. ⑴摸出的两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⑵摸出的两只球是一白一黑的概率是多少?解:从中摸出两球,可分有先后顺序(有序)和无先后顺序(无序)两种情况.设摸出的2只球都是白球的事件为A ,一白一黑的事件为B .有序:从5只球中摸出2只球,其基本事件总数为5×4=20. ⑴摸到2只白球的基本事件数是3×2=6,∴P(A)=620 =310;⑵摸到1只白球和一只黑球的基本事件数是(先白后黑)3×2 +(先黑后白)2×3 =12, ∴P(A)=1220 =35.无序:从5只球中摸出2只球,其基本事件总数为5×42=10.⑴摸到2只白球的基本事件数是3×2 2=3 ∴P(A)= 310;⑵摸到1只白球和一只黑球的基本事件数是3×2 =6, ∴P(A)=610 =35.说明:某些摸球问题是否考虑先后顺序,对问题的答案没有区别,但必须正确理解题意. 8.袋中有红.黄.白色球各一个,每次任取一个,有放回抽三次,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三次颜色各不同;(2)三种颜色不全相同;(3)三次取出的球无红色或无黄色; 解:基本事件有3327=个,是等可能的,(1)记“三次颜色各不相同”为A ,332()279A P A ==; (2)记“三种颜色不全相同”为B ,2738()279P B -==; (3)记“三次取出的球无红色或无黄色”为C ,332215()279P C +-==; 9.将一枚骰子先后掷两次,求所得的点数之和为6的概率。
高中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高中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高中数学中,概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常用古典概型来计算事件的概率。
古典概型是指在同等条件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这里介绍高中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1. 古典概型的定义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古典概型的定义。
古典概型是指在同等条件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比如掷一枚骰子,每个点数的概率都相等。
这就是古典概型。
2. 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对于古典概型,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计算事件的概率。
公式如下:P(A) = n(A) / n(S)其中,P(A) 表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n(A) 表示事件 A 中元素的个数,n(S) 表示样本空间中元素的个数。
例如,掷一枚骰子,求点数为 3 的概率。
这个事件的样本空间为 {1, 2, 3, 4, 5, 6},其中点数为 3 的元素个数为 1,样本空间的元素个数为 6。
因此,点数为 3 的概率为:P(点数为 3) = 1 / 6又例如,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出一张牌,求抽到黑桃的概率。
这个事件的样本空间为 52 张牌,其中黑桃牌的个数为 13 张,因此,抽到黑桃的概率为:P(抽到黑桃) = 13 / 52 = 1 / 43. 古典概型的应用古典概型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可以用它来计算各种事件的概率。
比如掷硬币、抽扑克牌、摇色子等等。
下面举一个例子。
假设有一个装有 5 个红球和 3 个蓝球的盒子。
现在从盒子中任取 2 个球,求取出的球都是红球的概率。
这个问题可以用古典概型来解决。
首先,样本空间中元素的个数为:n(S) = C(8, 2) = 28其中,C(n, m) 表示从 n 个元素中取出 m 个元素的组合数。
在这个问题中,从 8 个球中取出 2 个球的组合数为 28。
接着,事件中元素的个数为:n(A) = C(5, 2) = 10其中,从 5 个红球中取出 2 个红球的组合数为 10。
因此,取出的球都是红球的概率为:P(取出的球都是红球) = n(A) / n(S) = 10 / 28 = 5 / 144. 总结古典概型是解决概率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高中高三数学古典概型教案

高中高三数学古典概型教案教学目标:
1. 理解古典概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概率计算。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1. 古典概型的定义和特点。
2. 古典概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概率计算和概率分布。
教学难点:
1. 复杂问题的古典概型解题方法。
2. 概率计算过程中的逻辑性。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相关教材和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古典概型的概念和应用,并提出学习目标。
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 古典概型的定义和特点。
2. 古典概型的应用举例。
3. 概率计算公式和概率分布。
三、示范演练(15分钟)
教师通过几个案例演示古典概型的解题方法和计算过程。
四、分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几个古典概型的实际问题。
五、小结(5分钟)
教师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总结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古典概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练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古典概型(一)

古典概型(一)高中数学 1.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特点.2.掌握利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解决简单的概率计算问题.导语 研究随机现象,最重要的是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数值)称为事件的概率(probability),事件A的概率用P(A)表示.我们知道,通过试验和观察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些事件的概率估计,但这种方法耗时多,而且得到的仅是概率的近似值.能否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直接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呢?一、古典概型的定义问题1 我们讨论过彩票摇号试验、抛掷一枚均匀硬币的试验及掷一枚质地均匀骰子的试验,它们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提示 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是有限个,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知识梳理 一般地,若试验E具有以下特征:(1)有限性:样本空间的样本点只有有限个;(2)等可能性: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称试验E为古典概型试验,其数学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例1 下列概率模型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1)从区间[1,10]内任意取出一个实数,求取到实数2的概率;(2)向上抛掷一枚不均匀的旧硬币,求正面朝上的概率;(3)从1,2,3,…,100这100个整数中任意取出一个整数,求取到偶数的概率.解 (1)不是古典概型,因为区间[1,10]中有无限多个实数,取出的实数有无限多种结果,与古典概型定义中“所有可能结果只有有限个”矛盾.(2)不是古典概型,因为硬币不均匀导致“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与古典概型定义中“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矛盾.(3)是古典概型,因为在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的,而且每个整数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反思感悟 古典概型需满足两个条件(1)样本点总数有限.(2)各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跟踪训练1 下列问题中是古典概型的是( )A .种下一粒杨树种子,求其能长成大树的概率B .掷一枚质地不均匀的骰子,求掷出1点的概率C .在区间[1,4]上任取一数,求这个数大于1.5的概率D .同时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求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答案 D解析 A ,B 两项中的样本点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C 项中样本点的个数是无限多个;D 项中样本点的出现是等可能的,且是有限个.故选D.二、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问题2 在掷骰子的试验中,记A 事件为“点数为偶数”,A 事件包含哪些样本点?A 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多少?提示 A ={2,4,6}.对于抛掷骰子试验,出现各个点的可能性相同,记出现1点,2点,…,6点的事件分别为A 1,A 2,…,A 6,记事件“出现偶数点”为B ,则P (A 1)=P (A 2)=…=P (A 6),又P (A 1)+P (A 2)+…+P (A 6)=P (必然事件)=1,所以P (A 1)=P (A 2)=…=P (A 6)=,P (B )==.163612知识梳理 一般地,设试验E 是古典概型,样本空间Ω包含n 个样本点,事件A 包含其中的k 个样本点,则定义事件A 的概率P (A )==.kn n (A )n (Ω)例2 一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等的1个白球和已编有不同号码的3个黑球,从中摸出2个球.求:(1)样本空间的样本点的总数n ;(2)事件“摸出2个黑球”包含的样本点的个数;(3)摸出2个黑球的概率.解 由于4个球的大小相等,摸出每个球的可能性是均等的,所以是古典概型.(1)将黑球编号为黑1,黑2,黑3,从装有4个球的口袋内摸出2个球,样本空间Ω={(黑1,黑2),(黑1,黑3),(黑1,白),(黑2,黑3),(黑2,白),(黑3,白)},共有6个样本点,所以n =6.(2)事件“摸出2个黑球”={(黑1,黑2),(黑2,黑3),(黑1,黑3)},共有3个样本点.(3)样本点总数n =6,事件“摸出两个黑球”包含的样本点个数m =3,故P ==,即摸出36122个黑球的概率为.12反思感悟 利用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计算概率的步骤(1)确定样本空间的样本点的总数n .(2)确定所求事件A 包含的样本点的个数m .(3)P (A )=.mn 跟踪训练2 为美化环境,从红、黄、白、紫4种颜色的花中任选2种花种在一个花坛中,余下的2种花种在另一个花坛中,则红色和紫色的花不在同一花坛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23解析 从4种颜色的花中任选2种颜色的花种在一个花坛中,余下2种颜色的花种在另一花坛的种数有:红黄—白紫、红白—黄紫、红紫—白黄、黄白—红紫、黄紫—红白、白紫—红黄,共6种,其中红色和紫色的花不在同一花坛的种数有红黄—白紫、红白—黄紫、黄紫—红白、白紫—红黄,共4种,故所求概率为P ==.4623三、较复杂的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例3 先后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1)求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2)求掷出两个4点的概率;(3)求点数之和能被3整除的概率.解 如图所示,从图中容易看出样本点与所描点一一对应,共36个,且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1)记“点数之和为7”为事件A ,从图中可以看出,事件A 包含的样本点共有6个:(6,1),(5,2),(4,3),(3,4),(2,5),(1,6).故P (A )==.63616(2)记“掷出两个4点”为事件B ,从图中可以看出,事件B 包含的样本点只有1个,即(4,4).故P (B )=.136(3)记“点数之和能被3整除”为事件C ,则事件C 包含的样本点共12个:(1,2),(2,1),(1,5),(5,1),(2,4),(4,2),(3,3),(3,6),(6,3),(4,5),(5,4),(6,6).故P (C )==.123613反思感悟 在求概率时,若事件可以表示成有序数对的形式,则可以把全体样本点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表示,即采用图表的形式可以准确地找出样本点的个数.故采用数形结合法求概率可以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形象、直观,更方便.跟踪训练3 某旅游爱好者计划从3个亚洲国家A 1,A 2,A 3和3个欧洲国家B 1,B 2,B 3中选择2个国家去旅游.(1)若从这6个国家中任选2个,求这2个国家都是亚洲国家的概率;(2)若从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中各任选1个,求这2个国家包括A 1但不包括B 1的概率.解 (1)由题意知,从6个国家中任选2个国家,其一切可能的结果有(A 1,A 2),(A 1,A 3),(A 1,B 1),(A 1,B 2),(A 1,B 3),(A 2,A 3),(A 2,B 1),(A 2,B 2),(A 2,B 3),(A 3,B 1),(A 3,B 2),(A 3,B 3),(B 1,B 2),(B 1,B 3),(B 2,B 3),共15个.所选2个国家都是亚洲国家的事件所包含的样本点有(A 1,A 2),(A 1,A 3),(A 2,A 3),共3个,则所求事件的概率为P ==.31515(2)从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中各任选1个,其一切可能的结果有(A 1,B 1),(A 1,B 2),(A 1,B 3),(A 2,B 1),(A 2,B 2),(A 2,B 3),(A 3,B 1),(A 3,B 2),(A 3,B 3),共9个.包括A 1但不包括B 1的事件所包含的样本点有(A 1,B 2),(A 1,B 3),共2个,则所求事件的概率为P =.291.知识清单:(1)古典概型.(2)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2.方法归纳:常用列举法(列表法、树状图)求样本点的总数.3.常见误区:在列举样本点的个数时,要按照一定顺序,做到不重、不漏.1.(多选)下列试验是古典概型的是( )A .在适宜的条件下种一粒种子,发芽的概率B .口袋里有2个白球和2个黑球,这4个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取一球为白球的概率C .向一个圆面内部随机地投一个点,该点落在圆心的概率D .10个人站成一排,其中甲、乙相邻的概率答案 BD解析 A 不是等可能事件,C 不满足有限性.2.在50瓶牛奶中,有5瓶已经过了保质期,从中任取一瓶,取到已经过保质期的牛奶的概率是( )A .0.02 B .0.05C .0.1 D .0.9答案 C解析 由题意知,该题是一个古典概型,因为在50瓶牛奶中任取1瓶有50种不同的取法,取到已过保质期的牛奶有5种不同的取法,根据古典概型公式求得概率是=0.1.故选C.5503.将一枚骰子先后投掷两次,两次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倍数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736解析 将一枚骰子投掷两次,样本点个数为36,且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中“将一枚骰子投掷两次,两次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倍数”所包含的样本点有(1,4),(4,1),(2,3),(3,2),(5,5),(6,4),(4,6),共7个,故“将一枚骰子先后投掷两次,两次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倍数”的概率为.7364.从1,2,3,4,5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的数,则其和为5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0.2解析 两数之和等于5有两种情况(1,4)和(2,3),总的样本点有:(1,2),(1,3),(1,4),(1,5),(2,3),(2,4),(2,5),(3,4),(3,5),(4,5),共10个,且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所以P ==0.2.210课时对点练1.下列是古典概型的是( )A .任意抛掷两枚骰子,所得点数之和作为样本点B .求任意的一个正整数平方的个位数字是1的概率,将取出的正整数作为样本点C .在甲、乙、丙、丁4名志愿者中,任选一名志愿者去参加跳高项目,求甲被选中的概率D .抛掷一枚均匀硬币至首次出现正面为止,抛掷的次数作为样本点答案 C解析 A 项中由于点数的和出现的可能性不相等,故A 不是;B 项中的样本点的个数是无限的,故B 不是;C 项中满足古典概型的有限性和等可能性,故C 是古典概型;D 项中样本点既不是有限个也不具有等可能性,故D 不是.2.一个家庭有两个小孩,则所有可能的样本点有( )A .(男,女),(男,男),(女,女)B .(男,女),(女,男)C .(男,男),(男,女),(女,男),(女,女)D .(男,男),(女,女)答案 C解析 两个孩子出生有先后之分.3.若书架上放的工具书、故事书、图画书分别是5本、3本、2本,则随机抽出一本是故事书的概率为( )A. B. C. D.153103512答案 B解析 样本点总数为10,“抽出一本是故事书”包含3个样本点,所以其概率为.3104.甲、乙、丙三名同学站成一排,甲站在中间的概率是( )A. B. C. D.16121323答案 C解析 样本点有:(甲,乙,丙)、(甲,丙,乙)、(乙,甲,丙)、(乙,丙,甲)、(丙,甲,乙)、(丙,乙,甲),共6个.甲站在中间的样本点包括:(乙,甲,丙)、(丙,甲,乙),共2个,所以甲站在中间的概率P ==.26135.4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从这4张卡片中随机抽取2张,则取出的2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概率为( )A. B. C. D.13122334答案 C解析 试验的样本空间Ω={(1,2),(1,3),(1,4),(2,3),(2,4),(3,4)},共6个样本点,且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同,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有4个样本点,所以所求概率为.236.(多选)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四位同学各自发表了以下见解,其中正确的有( )A .“出现点数为奇数”的概率等于“出现点数为偶数”的概率B .只要连掷6次,一定会“出现1点”C .投掷前默念几次“出现6点”,投掷结果“出现6点”的可能性就会加大D .连续投掷3次,出现的点数之和不可能等于19答案 AD解析 掷一枚骰子,出现奇数点和出现偶数点的概率都是,故A 正确;“出现1点”是随12机事件,故B 错误;概率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为人的意念而改变,故C 错误;连续掷3次,若每次都出现最大点数6,则三次之和为18,故D 正确.7.在1,2,3,4四个数中,可重复地选取两个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14解析 用列举法知,可重复地选取两个数共有16个样本点,且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的有(1,2),(2,1),(2,4),(4,2)共4个样本点,故所求的概率为=.416148.从1,2,3,4,5这5个数字中不放回地任取两数,则两数都是奇数的概率是________.若有放回地任取两数,则两数都是偶数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310425解析 从5个数字中不放回地任取两数,样本点有(1,2),(1,3),(1,4),(1,5),(2,3),(2,4),(2,5),(3,4),(3,5),(4,5),共10个,且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因为都为奇数的样本点有(1,3),(1,5),(3,5),共3个,所以所求概率P =.从5个数字中有放回的任取两数,310样本点共有25个,且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为偶数的样本点有(2,4),(4,2),(2,2),(4,4)共4个,故概率P =.4259.袋中有大小相同的5个白球,3个黑球和3个红球,每球有一个区别于其它球的编号,从中摸出一个球.(1)有多少种不同的摸法?如果把每个球的编号看作是一个样本点概率模型,该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2)若按球的颜色为样本点,有多少个样本点?以这些样本点建立概率模型,该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解 (1)由于共有11个球,且每个球有不同的编号,故共有11种不同的摸法.又因为所有球大小相同,因此每个球被摸中的可能性相等,故以球的编号为样本点的概率模型为古典概型.(2)由于11个球共有3种颜色,因此共有3个样本点,分别记为A :“摸到白球”,B :“摸到黑球”,C :“摸到红球”.因为所有球大小相同,所以一次摸球每个球被摸中的可能性均为.111因为白球有5个,所以一次摸球摸中白球的可能性为.511同理可知,摸中黑球、红球的可能性均为.311显然这三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不相等,所以以颜色为样本点的概率模型不是古典概型.10.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中一次摸出2只球.(1)共有多少个样本点?(2)摸出的2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解 (1)分别记白球为1,2,3号,黑球为4,5号,从中摸出2只球,有如下样本点(摸到1,2号球用(1,2)表示):(1,2),(1,3),(1,4),(1,5),(2,3),(2,4),(2,5),(3,4),(3,5),(4,5).因此,共有10个样本点.(2)上述10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同,且只有3个样本点是摸到两只白球(记为事件A ),即(1,2),(1,3),(2,3),故P (A )=.故摸出2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为.31031011.一个袋中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现从袋中取出1个球,然后放回袋中再取出1个球,则取出的2个球同色的概率为( )A. B. C. D.12131425答案 A解析 把2个红球分别标记为红1、红2,2个白球分别标记为白1、白2,本试验样本空间所包含的样本点共有16个,其中取出的2个球同色包含的样本点有8个:(红1,红1),(红1,红2),(红2,红1),(红2,红2),(白1,白1),(白1,白2),(白2,白1),(白2,白2).故所求概率P ==.8161212.从集合A ={-1,1,2}中随机选取一个数记为k ,从集合B ={-2,1,2}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 ,则直线y =kx +b 不经过第三象限的概率为( )A. B. C. D.29134959答案 A解析 直线y =kx +b 不经过第三象限,即Error!选取出的两个数记为(k ,b ),则该试验的样本空间Ω={(-1,-2),(-1,1),(-1,2),(1,-2),(1,1),(1,2),(2,-2),(2,1),(2,2)},共9个样本点,符合题意的有(-1,1),(-1,2),共2个样本点,所以所求概率为.2913.每年3月为学雷锋活动月,某班有青年志愿者5名,其中男生3人,女生2人,现需选出2名青年志愿者到社区做公益宣传活动,则选出的2名青年志愿者性别相同的概率为( )A. B. 3525C. D.15310答案 B解析 设3名男生分别用A ,B ,C 表示,2名女生分别用a ,b 表示,则从5人中选出2名青年志愿者的样本空间Ω={(A ,B ),(A ,C ),(A ,a ),(A ,b ),(B ,C ),(B ,a ),(B ,b ),(C ,a ),(C ,b ),(a ,b )},共有10个样本点,其中选出的2名志愿者性别相同包含的样本点有(A ,B ),(A ,C ),(B ,C ),(a ,b ),共有4个,则选出的2名青年志愿者性别相同的概率P ==.4102514.一次掷两枚均匀的骰子,得到的点数为m 和n ,则关于x 的方程x 2+(m +n )x +4=0无实数根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112解析 总的样本点个数为36,且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因为方程无实根,所以Δ=(m +n )2-16<0.即m +n <4,其中有(1,1),(1,2),(2,1),共3个样本点.所以所求概率为=.33611215.甲、乙两人玩猜数字游戏,先由甲心中想一个数字,记为a ,再由乙猜甲刚才所想的数字,把乙猜的数字记为b ,其中a ,b ∈{1,2,3,4,5,6},若|a -b |≤1,就称甲、乙“心有灵犀”.现任意找两人玩这个游戏,则他们“心有灵犀”的概率为( )A. B. C. D.192971849答案 D解析 记“|a -b |≤1”为事件A ,由于a ,b ∈{1,2,3,4,5,6},则事件A 包含的样本点有:(1,1),(1,2),(2,1),(2,2),(2,3),(3,2),(3,3),(3,4),(4,3),(4,4),(4,5),(5,4),(5,5),(5,6),(6,5),(6,6),共16个,而依题意得,样本点总数为36,且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因此他们“心有灵犀”的概率P ==.16364916.某区的区大代表中有教师6人,分别来自甲、乙、丙、丁四个学校,其中甲校教师记为A 1,A 2,乙校教师记为B 1,B 2,丙校教师记为C ,丁校教师记为D .现从这6名教师代表中选出3名教师组成十九大报告宣讲团,要求甲、乙、丙、丁四个学校中,每校至多选出1名.(1)请列出十九大报告宣讲团组成人员的全部样本点;(2)求教师A 1被选中的概率;(3)求宣讲团中没有乙校教师代表的概率.解 (1)从6名教师代表中选出3名教师组成十九大报告宣讲团,组成人员的全部样本点有12个,分别为:(A 1,B 1,C ),(A 1,B 1,D ),(A 1,B 2,C ),(A 1,B 2,D ),(A 1,C ,D ),(A 2,B 1,C ),(A 2,B 1,D ),(A 2,B 2,C ),(A 2,B 2,D ),(A 2,C ,D ),(B 1,C ,D ),(B 2,C ,D ).(2)组成人员的全部样本点中,A 1被选中的样本点有(A 1,B 1,C ),(A 1,B 1,D ),(A 1,B 2,C ),(A 1,B 2,D ),(A 1,C ,D ),共5个,所以教师A 1被选中的概率为P =.512(3)宣讲团中没有乙校教师代表的样本点有(A 1,C ,D ),(A 2,C ,D ),共2个,所以宣讲团中没有乙校教师代表的概率为P ==.21216。
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十章 10 1 10 1 3

10.1.3古典概型(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1.了解概率的含义.2.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古典概型.3.能计算古典概型中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重点:古典概型的定义及其概率公式.教学难点:会用列举法计算随机事件所包含的样本点数及其发生的概率.知识点一概率对随机事件发生□01可能性大小的度量(数值)称为事件的概率,事件A的概率用□02P(A)表示.知识点二古典概型的概念如果试验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01有限性:样本空间的样本点只有有限个;(2)□02等可能性: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我们将具有以上两个特征的试验称为古典概型试验,其数学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知识点三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一般地,设试验E是古典概型,样本空间Ω包含n个样本点,事件A包含其中的k个样本点,则定义事件A的概率□01P(A)=k n=n(A)n(Ω).其中,n(A)和n(Ω)分别表示事件A和样本空间Ω包含的样本点个数.1.从集合的角度理解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用集合的观点来考察事件A的概率,有利于帮助我们生动、形象地理解事件A与基本事件的关系,有利于理解公式P(A)=kn.如图所示.把一次试验中等可能出现的n个结果组成一个集合I,其中每一个结果就是I 中的一个元素,把含m个结果的事件A看作含有m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是集合I的一个子集,故有P(A)=k n.2.求解古典概型问题的一般思路(1)明确试验的条件及要观察的结果,用适当的符号(字母、数字、数组等)表示试验的可能结果(借助图表可以帮助我们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的可能结果).(2)根据实际问题情境判断样本点的等可能性.(3)计算样本点总个数n及事件A包含的样本点个数k,求出事件A的概率.P(A)=事件A包含的样本点个数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总数=kn.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一次试验的结果所包含的样本点的个数为有限个,则该试验符合古典概型.()(2)从装有三个大球、一个小球的袋中,取出一球的试验是古典概型.()(3)若一个古典概型的样本点总数为n,则每一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均为1n.()答案(1)×(2)×(3)√2.做一做(1)下列关于古典概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试验样本空间的样本点只有有限个;②每个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③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④样本点的总数为n,随机事件A若包含k个样本点,则P(A)=k n.A.②④B.①③④C.①④D.③④(2)掷一枚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则掷得奇数点的概率是()A.12 B.16C.13 D.14(3)从甲、乙、丙三人中任选两人担任课代表,甲被选中的概率为()A.12 B.13C.23D.1答案(1)B(2)A(3)C题型一样本点的计数方法例1(1)4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从这4张卡片中随机抽取2张,则取出的2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所有样本点数为()A.2 B.3C.4 D.6(2)连续掷3枚硬币,观察这3枚硬币落在地面上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①写出这个试验的所有样本点;②求这个试验的样本点的总数;③“恰有两枚硬币正面朝上”这一事件包含哪些样本点?[解析](1)用列举法列举出“数字之和为奇数”的可能结果为(1,2),(1,4),(2,3),(3,4),共4种可能.(2)①这个试验包含的样本点有:(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正,反,反),(反,正,反),(反,反,正),(反,反,反).②这个试验包含的样本点的总数是8.③“恰有两枚硬币正面朝上”这一事件包含以下3个样本点:(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答案](1)C(2)见解析样本点的两个探求方法(1)列举法:把试验的全部结果一一列举出来.此方法适合于较为简单的试验问题.(2)树状图法:树状图法是使用树状的图形把样本点列举出来的一种方法,树状图法便于分析样本点间的结构关系,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可以作为一种分析问题的主要手段,树状图法适用于较复杂的试验的题目.口袋中有2个白球和2个黑球,这4个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4个人按顺序依次从中摸出一球,求样本点的总数.解把2个白球和2个黑球分别编号为1,2,3,4,所有可能结果如树状图所示,共24个样本点.题型二古典概型的判定例2袋中有大小相同的3个白球,2个红球,2个黄球,每个球有一个区别于其他球的编号,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1)把每个球的编号看作一个样本点建立的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2)把球的颜色作为划分样本点的依据,有多少个样本点?以这些样本点建立的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解](1)因为样本点个数有限,而且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同,所以是古典概型.(2)把球的颜色作为划分样本点的依据,可得到“取得一个白色球”“取得一个红色球”“取得一个黄色球”,共3个样本点.这些样本点个数有限,但“取得一个白色球”的概率与“取得一个红色球”或“取得一个黄色球”的概率不相等,即不满足等可能性,故不是古典概型.判断一个试验是古典概型的依据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样本点的有限性和等可能性.下列概率模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从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所有点中任取一点;②某射手射击一次,可能命中0环,1环,2环,…,10环;③某小组有男生5人,女生3人,从中任选1人做演讲;④一只使用中的灯泡的寿命长短;⑤中秋节前夕,某市工商部门调查辖区内某品牌的月饼质量,给该品牌月饼评“优”或“差”.其中属于古典概型的是________. 答案 ③解析 ①不属于.原因是所有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有无限多个,不满足有限性;②不属于.原因是命中0环,1环,…,10环的概率不一定相同,不满足等可能性;③属于.原因是显然满足有限性,且任选1人与学生的性别无关,是等可能的;④不属于.原因是灯泡的寿命是任何一个非负实数,有无限多种可能,不满足有限性;⑤不属于.原因是该品牌月饼被评为“优”或“差”的概率不一定相同,不满足等可能性.题型三 古典概型的求法例3 从1,2,3,4,5这5个数字中任取三个不同的数字,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事件A ={三个数字中不含1或5}; (2)事件B ={三个数字中含1或5}.[解] 这个试验的样本空间Ω={(1,2,3),(1,2,4),(1,2,5),(1,3,4),(1,3,5),(1,4,5),(2,3,4),(2,3,5),(2,4,5),(3,4,5)},样本点总数n =10,这10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1)因为事件A ={(2,3,4)}, 所以事件A 包含的样本点数m =1. 所以P (A )=m n =110.(2)因为事件B ={(1,2,3),(1,2,4),(1,2,5),(1,3,4),(1,3,5),(1,4,5),(2,3,5),(2,4,5),(3,4,5)},所以事件B 包含的样本点数m =9. 所以P (B )=m n =910.1.古典概型概率的求法步骤(1)确定等可能样本点总数n ; (2)确定所求事件包含的样本点数m ;(3)P(A)=m n.2.使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的注意点(1)首先确定是否为古典概型;(2)A事件是什么,包含的样本点有哪些.甲、乙两人玩一种游戏,每次由甲、乙各出1到5根手指头,若和为偶数则甲赢,否则乙赢.(1)若以A表示事件“和为6”,求P(A);(2)若以B表示事件“和大于4且小于9”,求P(B);(3)这个游戏公平吗?请说明理由.解将所有的样本点列表如下:甲乙1234 5 1(1,1)(1,2)(1,3)(1,4)(1,5) 2(2,1)(2,2)(2,3)(2,4)(2,5) 3(3,1)(3,2)(3,3)(3,4)(3,5) 4(4,1)(4,2)(4,3)(4,4)(4,5) 5(5,1)(5,2)(5,3)(5,4)(5,5)由上表可知,该试验共有25个等可能发生的样本点,属于古典概型.(1)事件A包含了(1,5),(2,4),(3,3),(4,2),(5,1),共5个样本点,故P(A)=5 25=15.(2)事件B包含了(1,4),(1,5),(2,3),(2,4),(2,5),(3,2),(3,3),(3,4),(3,5),(4,1),(4,2),(4,3),(4,4),(5,1),(5,2),(5,3),共16个样本点,所以P(B)=1625.(3)这个游戏不公平.因为“和为偶数”的概率为1325,“和为奇数”的概率是1225,二者不相等,所以游戏不公平.题型四较复杂的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例4有A,B,C,D四位贵宾,应分别坐在a,b,c,d四个席位上,现在这四人均未留意,在四个席位上随便就坐时.(1)求这四人恰好都坐在自己席位上的概率;(2)求这四人恰好都没坐在自己席位上的概率;(3)求这四人恰好有1位坐在自己席位上的概率.[解]将A,B,C,D四位贵宾就座情况用下面图形表示出来:如上图所示,共24个等可能发生的样本点,属于古典概型.(1)设事件A为“这四人恰好都坐在自己席位上”,则事件A只包含1个样本点,所以P(A)=124.(2)设事件B为“这四人恰好都没坐在自己席位上”,则事件B包含9个样本点,所以P(B)=924=3 8.(3)设事件C为“这四人恰好有1位坐在自己席位上”,则事件C包含8个样本点,所以P(C)=824=1 3.(1)当样本点个数没有很明显的规律,并且涉及的样本点又不是太多时,我们可借助树状图法直观地将其表示出来,这是进行列举的常用方法.树状图可以清晰准确地列出所有的样本点,并且画出一个树枝之后可猜想其余的情况.(2)在求概率时,若样本点可以表示成有序数对的形式,则可以把全部样本点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表示,即采用图表的形式可以准确地找出样本点的个数.故采用数形结合法求概率可以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形象、直观,给问题的解决带来方便.现有8名奥运会志愿者,其中志愿者A 1,A 2,A 3通晓日语,B 1,B 2,B 3通晓俄语,C 1,C 2通晓韩语,从中选出通晓日语、俄语和韩语的志愿者各1名,组成一个小组.(1)求A 1被选中的概率;(2)求B 1和C 1不全被选中的概率.解 (1)从8人中选出日语、俄语和韩语志愿者各1名,这个试验的样本空间Ω={(A 1,B 1,C 1),(A 1,B 1,C 2),(A 1,B 2,C 1),(A 1,B 2,C 2),(A 1,B 3,C 1),(A 1,B 3,C 2),(A 2,B 1,C 1),(A 2,B 1,C 2),(A 2,B 2,C 1),(A 2,B 2,C 2),(A 2,B 3,C 1),(A 2,B 3,C 2),(A 3,B 1,C 1),(A 3,B 1,C 2),(A 3,B 2,C 1),(A 3,B 2,C 2),(A 3,B 3,C 1),(A 3,B 3,C 2)},共18个样本点.由于每一个样本点被抽取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些样本点的发生是等可能的.用M 表示“A 1被选中”这一事件,则M ={(A 1,B 1,C 1),(A 1,B 1,C 2),(A 1,B 2,C 1),(A 1,B 2,C 2),(A 1,B 3,C 1),(A 1,B 3,C 2)},共6个样本点,因此P (M )=618=13.(2)用N 表示“B 1和C 1不全被选中”这一事件,则其对立事件N -表示“B 1,C 1全被选中”这一事件,由于N -={(A 1,B 1,C 1),(A 2,B 1,C 1),(A 3,B 1,C 1)},共有3个样本点,而N ∪N -=Ω,且N ∩N -=∅,故事件N 包含的样本点个数为18-3=15,所以P(N)=1518=5 6.1.若书架上放有中文书5本,英文书3本,日文书2本,由书架上抽出一本外文书的概率为()A.15 B.310C.25 D.12答案 D解析由题意知书架上共有10本书,其中外文书为英文书和日文书的和,即3+2=5(本).所以由书架上抽出一本外文书的概率P=510=12,故选D.2.有5支彩笔(除颜色外无差别),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绿、紫.从这5支彩笔中任取2支不同颜色的彩笔,则取出的2支彩笔中含有红色彩笔的概率为()A.45 B.35 C.25 D.15答案 C解析从5支彩笔中任取2支不同颜色的彩笔,这个试验的样本空间Ω={(红,黄),(红,蓝),(红,绿),(红,紫),(黄,蓝),(黄,绿),(黄,紫),(蓝,绿),(蓝,紫),(绿,紫)},共10个样本点,这10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而取出的2支彩笔中含有红色彩笔包含的样本点有(红,黄),(红,蓝),(红,绿),(红,紫),共4个,故所求概率P=410=2 5.3.甲、乙、丙三人在3天节日中值班,每人值班1天,则甲紧接着排在乙的前面值班的概率是()A.16 B.14 C.13 D.12答案 C解析因为甲、乙、丙三人在3天节日中,每人值班1天,所以样本空间Ω={甲乙丙,甲丙乙,乙甲丙,乙丙甲,丙甲乙,丙乙甲},共6个样本点,而甲紧接着排在乙的前面值班的情况为{甲乙丙,丙甲乙},共2个样本点.所以甲紧接着排在乙的前面值班的概率是13.选C.4.三张卡片上分别写上字母E,E,B,将三张卡片随机地排成一行,恰好排成英文单词BEE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1 3解析三张卡片的排列方法有BE1E2,BE2E1,E1BE2,E1E2B,E2E1B,E2BE1,共6种,这6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其中恰好排成英文单词BEE的有2种,故恰好排成英文单词BEE的概率为13.5.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中一次摸出2只球.(1)共有多少个样本点?(2)摸出的2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解(1)分别记白球为1,2,3号,黑球为4,5号,从中摸出2只球,有如下样本点(摸到1,2号球用(1,2)表示):(1,2),(1,3),(1,4),(1,5),(2,3),(2,4),(2,5),(3,4),(3,5),(4,5).因此,共有10个样本点.(2)上述10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同,且只有3个样本点是摸到两只白球(记为事件A),即(1,2),(1,3),(2,3),故P(A)=310.故摸出2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为310.。
高中数学必修三古典概型的几种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必修三古典概型的几种解题技巧古典概型是高中数学必修三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思维模式。
在解题时,可以运用一些特定的技巧来简化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下面就是古典概型的一些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排列组合原理在解古典概型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排列组合原理。
排列是指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次序排成一列。
排列的计算公式是A(n,m) = n!/(n-m)!,其中“!”表示阶乘。
运用排列组合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问题,快速计算出结果,提高解题效率。
还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排列或组合的形式,从而更容易求解。
二、分步计数法在解古典概型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分步计数法。
分步计数法是一种将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子问题,然后计算每个子问题的结果并求和的方法。
通过分解问题,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求解复杂的古典概型问题。
当问题中存在多个步骤或多个子问题时,我们可以首先计算每个步骤或子问题的结果,然后将它们的结果相乘或相加,得到最终的解答。
这样可以大大简化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三、利用对立事件在解古典概型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对立事件的方法。
对立事件是指与某事件相对立的另一个事件。
在古典概型中,我们可以利用对立事件的思维模式,简化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四、利用分组思想在解古典概型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分组思想。
分组思想是指将问题中的元素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则进行分组,从而简化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五、利用概率加法和乘法规则在解古典概型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概率加法和乘法规则。
概率加法和乘法规则是指根据问题中的不同情况,运用加法或乘法规则来计算概率的方法。
概率加法规则是指当事件A和事件B互斥时,它们的概率之和等于它们的并集的概率。
概率乘法规则是指当事件A和事件B相互独立时,它们的概率之积等于它们的交集的概率。
利用概率加法和乘法规则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问题,快速计算出结果,提高解题效率。
通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情况,然后分别计算每种情况的概率,并用加法或乘法规则求解最终的概率。
高中数学高考总复习---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知识讲解及考点梳理

1.如果试验的结果构成的区域的几何度量可用长度表示,则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2.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 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而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则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内的某个指定区域 中的点,这样的概率模型就可以用几何概型来求解。
位数字也即确定.故共有 6×1=6 种不同的结果,即概率为
.
(2)两个玩具的数字之和共有 2,3,4,5,6,7,8,9,10,11,12 共 11 种不同结果.
从中可以看出,出现 12 的只有一种情况,概率为 .出现数字之和为 6 的共有(1,5),(2,
4),(3,3),(4,2),(5,1)五种情况,所以其概率为 . 【总结升华】使用枚举法要注意排列的方法,做到不漏不重.
(3)应用公式
求值。
5.古典概型中求基本事件数的方法: (1)穷举法; (2)树形图; (3)排列组合法。利用排列组合知识中的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必须做到不 重复不遗漏。 知识点二、几何概型 1. 定义: 事件 A 理解为区域Ω的某一子区域 A,A 的概率只与子区域 A 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 或体积)成正比,而与 A 的位置和形状无关。满足以上条件的试验称为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的两个特点: (1)无限性,即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无限的; (2)等可能性,即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 3.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随机事件 A 的概率可以用“事件 A 包含的基本事件所占的图形面积(体积、长度)”与 “试验的基本事件所占总面积(体积、长度)”之比来表示。
举一反三: 【变式】某校要从艺术节活动中所产生的 4 名书法比赛一等奖的同学和 2 名绘画比赛一等 奖的同学中选出 2 名志愿者,参加广州亚运会的服务工作。求:(1)选出的 2 名志愿者都 是获得书法比赛一等奖的同学的概率;(2)选出的 2 名志愿者中 1 名是获得书法比赛一等 奖,另 1 名是获得绘画比赛一等奖的同学的概率. 【解析】把 4 名获书法比赛一等奖的同学编号为 1,2,3,4 . 2 名获绘画比赛一等奖的同 学编号为 5,6.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古典概型

②从1,2,3,…,10中任取一个数,求取到1的概率;
③在正方形ABCD内画一点P,求点P恰好为正方形中心的概率;
④向上抛掷一枚不均匀的硬币,求出现反面朝上的概率.
A.1
B.2
C.3
D.4
【解析】 古典概型的特征是样本空间中样本点的个数是有限的,并且每 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等,故②是古典概型;①和③中的样本空间中的样本 点个数不是有限的,故不是古典概型;④由于硬币质地不均匀,样本点发生的 可能性不相等,故④不是古典概型.故选A.
平局的含义是两人出法相同,例如都出了锤.甲赢的含义是甲出锤且乙出 剪,甲出剪且乙出布,甲出布且乙出锤这3种情况.乙赢的含义是乙出锤且甲出 剪,乙出剪且甲出布,乙出布且甲出锤这3种情况.
设平局为事件A,甲赢为事件B,乙赢为事件C.
由图容易得到: (1)平局含3个基本事件(图中的△); (2)甲赢含3个基本事件(图中的⊙); (3)乙赢含3个基本事件(图中的※). 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P(A)=39=13,P(B)=39=13,P(C)=39=13.
答:该试验的基本事件是“出现正面向上”和“出现反面向上 ”.由于该 硬币质地不均匀,故P(出现正面向上)≠P(出现反面向上),从而两个基本事件出 现的可能性不同.
课时学案
题型一 古典概型的判断
例1 (1)下列试验中是古典概型的是( B ) A.在适宜的条件下,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 B.口袋里有2个白球和2个黑球,这4个球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从中任 取一球 C.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一个点,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 D.射击运动员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试验结果为命中10环,命中9环,…, 命中0环
【解析】 共有(a1,a2),(a1,b),(a2,b)三个基本事件. 设A={恰有一件次品},则A含(a1,b),(a2,b)两个基本事件. 故P(A)=23.
高中数学古典概型讲解

高中数学古典概型讲解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对高中数学中的古典概型进行详细讲解。
古典概型是概率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它涉及到随机现象中的等可能性和排列组合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古典概型的定义,掌握其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概率的基本概念,如事件的独立性、条件概率等,并对排列组合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但可能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实例,以直观和逻辑并重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典概型的相关内容。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将采用不同难度的问题设计,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古典概型的定义,掌握古典概型的特征和判断方法;(2)掌握排列组合在古典概型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学会运用古典概型的计算方法,准确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4)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古典概型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培养其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4)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价值认识;(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积极、主动、探究的态度,使其具备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3)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中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培养其严谨、理性的思维品质;(4)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事实,遵循规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古典概型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3.2概念汇总:古典概型

1 / 1
3.2 古典概型
1.古典概型有两个特征: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各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即它们发生的概率相同.
我们称具有这两个特征的概率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2.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P (A )=总的基本事件个数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A . 3.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在“等可能性”概念的基础上,很多实际问题符合或近似符合这两个条件,可以作为古典概型来看待.
4.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
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 (A )=
总的基本事件个数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A。
高中数学必修二 10 1 3 古典概型(含答案)

第十章概率10.1.3 古典概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试验是古典概型的是()A.种下一粒大豆观察它是否发芽B.从规格直径为(250 0.6)mm的一批产品中任意抽一根,测量其直径C.抛一枚硬币,观察其正面或反面出现的情况D.某人射击中靶或不中靶【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古典概型的定义判断.【详解】只有C具有古典概型两特点.【点睛】本题考查古典概型的定义,在这个型下,随机实验所有可能的结果是有限的,并且每个基本结果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2.袋中有2个红球,2个白球,2个黑球,从里面任意摸2个小球,不是基本事件的为()A.{正好2个红球} B.{正好2个黑球}C.{正好2个白球} D.{至少1个红球}【答案】D【解析】袋中有2个红球,2个白球,2个黑球,从中任意摸2个,其基本事件可能是2个红球,2个白球,2个黑球,1红1白,1红1黑,1白1黑而至少1个红球中包含1红1白,1红1黑,2个红球三个基本事件,故不是基本事件,故选D3.《周易》是我国古代典籍,用“卦”描述了天地世间万象变化.如图是一个八卦图,包含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每一卦由三个爻组成,其中“”表示一个阳爻,“”表示一个阴爻).若从含有两个及以上阳爻的卦中任取两卦,这两卦的六个爻中都恰有两个阳爻的概率为()A.13B.12C.23D.34【答案】B【分析】基本事件总数为6个,都恰有两个阳爻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3个,由此求出概率.【详解】解:由图可知,含有两个及以上阳爻的卦有巽、离、兑、乾四卦,取出两卦的基本事件有(巽,离),(巽,兑),(巽,乾),(离,兑),(离,乾),(兑,乾)共6个,其中符合条件的基本事件有(巽,离),(巽,兑),(离,兑)共3个,所以,所求的概率3162 P==.故选:B.【点睛】本题渗透传统文化,考查概率、计数原理等基本知识,考查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属于基础题.4.在5件产品中,有3件一等品和2件二等品,从中任取2件,以为概率的事件是()A.恰有1件一等品B.至少有一件一等品C.至多有一件一等品D.都不是一等品【答案】C【分析】将3件一等品编号为1,2,3,2件二等品的编号为4,5,列举出从中任取2件的所有基本事件的总数,分别计算选项的概率,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将3件一等品编号为1,2,3,2件二等品编号为4,5,从中任取2件有10种取法:(1,2),(1,3),(1,4),(1,5),(2,3),(2,4),(2,5),(3,4),(3,5),(4,5).其中恰含有1件一等品的取法有:(1,4),(1,5),(2,4),(2,5),(3,4),(3,5),恰有1件一等品的概率为P1=,恰有2件一等品的取法有:(1,2),(1,3),(2,3).故恰有2件一等品的概率为P2=,其对立事件是“至多有一件一等品”,概率为P3=1-P2=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典概型及其概率的计算问题,其中明确古典概型的基本概念,以及古典的概型及概率的计算公式,合理作出计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5.袋中有2个红球5个白球,取出一个白球放回,再取出红球的概率是()A.12B.27C.16D.17【答案】B【分析】取出一个白球再放回,相当于情况不变.用红球个数除以球的总数即为摸到红球的概率.【详解】解:所有机会均等的可能有7种,摸到红球的可能有2种,因此取出红球的概率为27,故选B.【点睛】本题考察古典概型,概率等于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6.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若干个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小球,若袋中有2个红球,且从袋中任取一球,取到红球的概率为15,则袋中球的总个数为()A.5B.8C.10D.12【答案】C【分析】设袋中球的总个数为n,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出关于n的等式,由此可求得n的值. 【详解】设袋中球的总个数为n,由题意可得215n=,解得10n=.故选:C.7.如图所示,有一个正十二面体,12个面上分别写有1~12这12个整数,投掷这个正十二面体一次,则向上一面的数字是2的倍数或3的倍数的概率为()A.23B.13C.12D.16【答案】A【分析】求得向上一面的数字是2的倍数或3的倍数的数字,即可根据古典概型概率求解.【详解】正十二面体,12个面上分别写有1~12这12个整数,投掷这个正十二面体一次,则向上一面的数字是2的倍数或3的倍数的数字为2,3,4,6,8,9,10,12.所以由古典概型概率可知向上一面的数字是2的倍数或3的倍数的概率为82 12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古典概型概率的求法,利用列举法求古典概型概率,属于基础题. 8.下列关于古典概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③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④基本事件的总数为n,随机事件A若包含k个基本事件,则()kP An=.A.②④B.③④C.①④D.①③④【答案】D【分析】利用随机试验的概念及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直接求解.【详解】在①中,由随机试验的定义知: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故①正确;在②中,由随机试验的定义知: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故②错误;在③中,由随机试验的定义知: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故③正确;在④中,基本事件总数为n ,随机事件A 若包含k 个基本事件,则由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知P (A )kn=,故④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随机试验的概念及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的合理运用.9.对数的发明是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可以改进数字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已知{1,3}M =,{1,3,5,7,9}N =,若从集合M ,N 中各任取一个数x ,y ,则3log ()xy 为整数的概率为( )A .15B .25C .35D .45【答案】C 【分析】 基本事件总数2510n,利用列举法求出3log ()xy 为整数包含的基本事件有6个,再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即可求解.【详解】{1,3}M =,{1,3,5,7,9}N =,若从集合M ,N 中各任取一个数x ,y , 基本事件总数2510n,3log ()xy 为整数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1,()1,3,()1,9,()3,1,()3,3,()3,9,共有6个,∴3log ()xy 为整数的概率为63105p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分步计数原理、列举法求基本事件个数、对数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10.从2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中任选2人参加社区服务,则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概率为 A .0.6 B .0.5C .0.4D .0.3【答案】D【解析】分析:分别求出事件“2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中任选2人参加社区服务”的总可能及事件“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总可能,代入概率公式可求得概率.详解:设2名男同学为12,A A ,3名女同学为123,,B B B ,从以上5名同学中任选2人总共有12111213212223121323,,,,,,,,,A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B B B B B 共10种可能,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情况共有121323,,B B B B B B 共三种可能 则选中的2人都是女同学的概率为30.310P ==, 故选D.点睛:应用古典概型求某事件的步骤:第一步,判断本试验的结果是否为等可能事件,设出事件A ;第二步,分别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n 与所求事件A 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 ;第三步,利用公式()mP A n=求出事件A 的概率. 11.袋中有5个球(3个白球,2个黑球)现每次取一球,无放回抽取2次,则在第一次抽到白球的条件下,第二次抽到白球的概率为( ) A .3/5 B .3/4C .1/2D .3/10【答案】C 【分析】先记事件A 为“第一次取到白球”,事件B 为“第二次取到白球”,则事件AB 为“两次都取到白球”,根据题意得到()P A 与()P AB ,再由条件概率,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记事件A 为“第一次取到白球”,事件B 为“第二次取到白球”, 则事件AB 为“两次都取到白球”, 依题意知3()5P A =,3263()542010P AB =⨯==, 所以,在第一次取到白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白球的概率是3110()325P B A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熟记条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方差可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B .抽样调查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C .一组数据的众数有且只有一个D .抛掷一枚图钉针尖朝上的概率,不能用列举法求得 【答案】C 【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的说法,可以判断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对于A ,方差可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故选项A 正确;对于B ,抽样调查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故选项B 正确; 对于C ,一组数据的众数有一个或者几个,故选项C 错误;对于D ,抛掷一枚图钉,针尖朝上和针尖朝下的可能性不相等,所以针尖朝上不是一个基本事件,所以不能用列举法求得,故选项D 正确;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组数据的方差、众数,考查了抽样方式,属于基础题.二、拓展提升13.设有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0x ax b ++=.(Ⅰ)若a 是从0,1,2,3四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b 是从0,1,2三个数中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Ⅱ)若a 是从区间[]0,3任取的一个数,b 是从区间[]0,2任取的一个数,求上述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答案】(Ⅰ)34(Ⅱ)23【分析】(1)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可知基本事件共12个,方程2220x ax b ++=当0,0a b ≥≥时有实根的充要条件为a b ≥,满足条件的事件中包含9个基本事件,由古典概型公式得到事件A 发生的概率.(2)本题是一个几何概型,试验的全部约束所构成的区域为{(,)|03a b a ,02}b .构成事件A 的区域为{(,)|03a b a ,02b ,}a b .根据几何概型公式得到结果. 【详解】解:设事件A 为“方程2220x ax b ++=有实数根”.当0,0a b ≥≥时,方程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为a b ≥. (Ⅰ)基本事件共12个:(0,0),(0,1),(0,2),(1,0),(1,1),(1,2),(2,0),(2,1),(2,2),(3,0),(3,1),(3,2).其中第一个数表示a 的取值,第二个数表示b 的取值.事件A 中包含9个基本事件,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93()124P A ==. (Ⅱ)实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03,02}a b a b ≤≤≤≤.构成事件A 的区域为{(,)|03,02,}a b a b a b ≤≤≤≤≥,所求的概率为132422()323P A ⨯-⨯==⨯ 【点睛】本题考查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放在一起的目的是把两种概型加以比较,属于基础题.14.交通指数是指交通拥堵指数的简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记交通指数为T ,其范围为[]0,10,分别有五个级别:2)[0,T ∈,畅通;[)2,4T ∈,基本畅通;[)4,6T ∈,轻度拥堵;[)6,8T ∈,中度拥堵;[]8,10T ∈,严重拥堵.在晚高峰时段(2T ≥),从某市交通指挥中心选取了市区20个交通路段,依据其交通指数数据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1)求出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的路段的个数;(2)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的路段中共抽取6个路段,求依次抽取的三个级别路段的个数;(3)从(2)中抽取的6个路段中任取2个,求至少有1个路段为轻度拥堵的概率.【答案】(1)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的路段的个数分别为6,9,3;(2)从交通指数在[4,6),[6,8),[8,10]的路段中分别抽取的个数为2,3,1;(3)35【分析】(1)根据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各组的频率,可以求出频率,再根据频数等于频率乘以样本容量,求出频数;(2)根据(1)求出拥堵路段的个数,求出每层之间的占有比例,然后求出每层的个数;(3)先求出从(2)中抽取的6个路段中任取2个,有多少种可能情况,然后求出至少有1个路段为轻度拥堵有多少种可能情况,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出. 【详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这20个交通路段中, 轻度拥堵的路段有(0.1+0.2)×1×20=6(个), 中度拥堵的路段有(0.25+0.2)×1×20=9(个), 严重拥堵的路段有(0.1+0.05)×1×20=3(个). (2)由(1)知,拥堵路段共有6+9+3=18(个),按分层抽样,从18个路段抽取6个,则抽取的三个级别路段的个数分别为66218⨯=,69318⨯=,63118⨯=,即从交通指数在[4,6),[6,8),[8,10]的路段中分别抽取的个数为2,3,1.(3)记抽取的2个轻度拥堵路段为1A ,2A ,抽取的3个中度拥堵路段为1B ,2B ,3B ,抽取的1个严重拥堵路段为1C ,则从这6个路段中抽取2个路段的所有可能情况为:()()()()12111213,,,,,,,,A A A B A B A B()()()()()()()()()()()1121222321121311232131,,,,,,,,,,,,,,,,,,,,,A C A B A B A B A C B B B B B C B B B C B C ,共15种,其中至少有1个路段为轻度拥堵的情况为:()()()()()()121112131121,,,,,,,,,,,,A A A B A B A B A C A B()()()222321,,,,,A B A B A C ,共9种.所以所抽取的2个路段中至少有1个路段为轻度拥堵的概率为93155=. 【点睛】本题考查了频率直方图的应用、分层抽样、古典概型概率的求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频率直方图所表示的意义要了解,分层抽样的原则要知道,要能识别古典概型.15.编号为1,2的两个纸箱中各有6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从1,2两个纸箱中各摸出一个小球,分别为,x y ,求满足条件2y x = 的概率.【答案】112. 【分析】利用古典概型公式求解. 【详解】从1,2两个纸箱中各摸出一个小球的事件总数有36种. 又2y x =,其中{},1,2,3,4,5,6x y , 满足条件的有()()()1,2,2,4,3,6, 故所求概率313612P.。
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3.2古典概型

验,如果这2个元素没有顺序,那么这次试验共有
nn-1 2
个
基本事件;如果这2个元素有顺序,那么这次试验有n(n-1)
个基本事件.可以作为结论记住(不要求证明),在选择题或
填空题中可以直接应用.
计算基本事件个数的常用法
1.列举法 列举法也称枚举法.对于一些情境比较简单,基本事件 个数不是很多的概率问题,计算时只需一一列举即可得出随 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但列举时必须按一定顺序,做到 不重不漏.
球,d,e为黑球.
列表如下:
a
b
c
d
e
a
(a,b) (a,c) (a,d) (a,e)
b (b,a)
(b,c) (b,d) (b,e)
c (c,a) (c,b)
(c,d) (c,e)
d (d,a) (d,b) (d,c)
(d,e)
e (e,a) (e,b) (e,c) (e,d)
由于每次取两个球,每次所取两个球不相同,而摸(b,a) 与(a,b)是相同的事件,故共有10个基本事件.
新课引入 “三门问题”是美国一个经典的电视游戏节目,内容如 下:现有三扇门,其中一扇后面有一辆汽车,另外两扇门后 各有一只羊,参赛者选中车门就得车,选中羊门就得羊,首 先参赛者选一扇门,然.后主持人故意打开剩下两门中的一 扇羊门(主持人知道车在何处),接着主持人给参赛者选择机 会,是坚持原门还是换另一扇门?
[解析] 第1个概率模型不是古典概型,因为从区间[1,10] 内任意取出一个数,有无数个对象可取,所以不满足“有限 性”.
第2个概率模型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结果只有10个, 而且每个数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即满足有限性和等可能 性;
第3个概率模型不是古典概型,而是以后将学的几何概 型;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三章 概率§1.4 古典概型(Classical Probability)

§1.4 古典概型(Classical Probability)一、排列与组合公式的复习1. 两大计数原理: 乘法原理,加法原理(简单介绍)。
2. 排列、组合的定义及计算公式(1)排列:())( ),1()2)(1(!! n r r n n n n r n n A r n ≤+---=-= , 特例,全排列!n A n n =。
(2)组合: )( ,!)1()2)(1(!n r r r n n n n r A r n C r n r n≤+---==⎪⎪⎭⎫ ⎝⎛= 特例,1,0==-n r n n r n C C C 。
3. 从n 个不同的球中摸取r 个球,(1)有放回计序(重复排列):rn 种取法;(2)无放回⎪⎩⎪⎨⎧种取法;不计序(组合):种取法;计序(排列):r n r n C A 二、 古典概型(等可能概型)(Classical probability)1. 古典概型 “概型”是指某种概率模型。
“古典概型”是一种最简单、最直观的概率模型。
它具有下述特征:(1)样本空间的元素(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不妨设为n 个,记为{}n e e e S ,,,21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即有{}{}{})()()(21n e P e P e P === 。
称这种数学模型为古典概型(Classical probability)或等可能概型。
它在概率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比较简单,既直观,又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它概括了许多实际内容,有很广泛的应用。
2. 等可能概型中事件概率的计算:设在古典概型中,试验E 共有n 个基本事件,事件A 包含了k 个基本事件,则事件A 的概率为基本事件总数的有利事件数中的基本事件总数中所含的基本事件数A S A n k A P ===)(. (A 中所含的基本事件数,习惯上常常称为是A 的有利事件数),不难验证,上述的概率)(∙P 的确具有非负性、规范性和有限可加性.)(【注】讲课时可以简单证明这个公式)求解古典概率问题,一般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判明问题性质,分辨所解的问题,是不是古典概率问题.如果问题所及的试验,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1)试验的样本空间的元素只有有限个;(2)试验中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同.那么,我们就可断定它是一个古典概率问题.二是掌握古典概率的计算公式.如果样本空间包含的样本点的总数为n ,事件A 包含的样本点数(即A 的有利场合的数目)为k ,那么事件A 的概率是 P(A)=n k =样本点总数包含的样本点数事件A =样本点总数的有利场合数A . 三是根据公式要求,确定n 和k 的数值. 这是解题的关键性一步,计算方法灵活多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古典概率一种解法大体都是围绕n 和k 的计算而展开的.三、几类基本问题:抛硬币、掷骰(t óu)子、摸球、取数等随机试验,在概率问题的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这些随机试验,是人们从大量的随机现象中筛选出来的理想化的概率模型.它们的内容生动形象,结构清楚明确,富有直观性和典型性,便于深入浅出地反映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规律. 另一方面,这种模型化的处理方法,思想活泼,应用广泛,具有极大的普遍性,不少复杂问题的解决,常常可以归结为某种简单的模型. 因此,有目的地考察并掌握若干常见的概率模型,有助于我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丰富解题的技能和技巧,从根本上提高解答概率题的能力.本部分主要讨论古典概率中的五类基本问题(摸球问题、分球入盒问题、随机取数问题、抽签问题和分组问题),给出它们的一般解法,指出它们的典型意义,介绍它们的常见应用.例1(摸球问题) 一袋中有8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球,其中5个黑色球,三个白色球。
高中数学 必修2(人教版)10.1.3古典概型

1
3
A.5
B.10
3
1
C.5
D.2
解析:样本点总数为10,“抽出一本是物理书”包含3个样本 点,所以其概率为130,故选B.
答案:B
4.在20瓶饮料中,有2瓶已过了保质期.从中任取1瓶,取到 已过保质期的饮料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样本点数共有20个,事件发生占2个,故所求概率为
2 20
=110.
2.在古典概型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称这 些基本事件为等可能基本事件.
[教材答疑]
1.教材P233思考 在10.1.1节中,我们讨论过彩票摇号试验、抛掷一枚均匀硬币 的试验及掷一枚质地均匀骰子的试验.它们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提示:共同特征:(1)有限性:样本空间的样本点只有有限 个; (2)等可能性: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答案:110
题型一 古典概型的判断——自主完成 1.下列概率模型中,是古典概型的个数为( ) ①从集合{x∈R|1≤x≤10}中任取一个数,求取到4的概率; ②从集合{x∈Z|1≤x≤10}中任取一个数,求取到4的概率; ③从装有2个白球和3个红球的盒子中任取2个球(除颜色外其 他均相同),求取到一白一红的概率; ④向上抛掷一枚质地不均匀的硬币,求出现正面向上的概 率. A.1 B.2 C.3 D.4
2.下列试验是古典概型的为________. ①从6名同学中选出4人参加数学竞赛,每人被选中的可能性 大小 ②同时掷两颗骰子,点数和为6的概率 ③近三天中有一天降雨的概率 ④10人站成一排,其中甲、乙相邻的概率
解析:①②④是古典概型,因为符合古典概型的定义和特 点.③不是古典概型,因为不符合等可能性,降雨受多方面因素 影响.
(1,4),(1,5),(1,6),(2,3),(2,4),(2,5),(2,6),(3,4),(3,5), (3,6),(4,5),(4,6),(5,6)},共有15个样本点.
高中数学古典概型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概率
3
1.事件的概率 对随机事件发生_可__能__性___大小的度量(数值)称为事件的概率,事件A的概 率用__P_事件特征 ①有限性:样本空间的样本点只有_有__限__个___; ②等可能性: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__相__等__.
B.每个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C.每个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D.已知样本空间中的样本点个数为n,若随机事件A包含k个样本点,则
事件A发生的概率P(A)=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概率
38
解析:B中所说的事件不一定是基本事件,所以B不正确;根据古典概型 的特点及计算公式可知A,C,D正确.故选ACD.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章 概率
33
解决有序和无序问题应注意两点
(1)关于不放回抽样,计算样本点个数时,既可以看作是有顺序的,也可 以看作是无顺序的,其最后结果是一致的.但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式,观 察的角度必须一致,否则会产生错误.
(2)关于有放回抽样,应注意在连续取出两次的过程中,因为先后顺序不 同,所以(a,b),(b,a)不是同一个样本点.解题的关键是要清楚无论是 “不放回抽取”还是“有放回抽取”,每一件产品被取出的机会都是相 等的.
下一页
第十章 概率
13
【解】 (1)这个试验的结果只有两个:“发芽”与“不发芽”,具备了 有限性.而“发芽”与“不发芽”这两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不一定相等, 即不一定具备等可能性,因此该试验不一定是古典概型. (2)属于有放回抽样,依次摸出的球可以重复,所有可能的结果有无限个, 因此该试验不是古典概型. (3)从5名同学中任意抽取1名,有5种等可能发生的结果,因此该试验是 古典概型.
高中数学古典概型公式(一)

高中数学古典概型公式(一)高中数学古典概型公式一、排列排列是从给定的元素中选取若干个进行组合,且考虑元素的顺序。
下面是排列的公式:1.全排列公式:–公式:A n n=n!–说明:n个元素的全排列有n!种情况。
–举例:考虑3个不同的元素A、B和C,它们的全排列为:ABC, ACB, BAC, BCA, CAB, CBA,共6种情况。
2.部分排列公式:–公式:A n m=n!(n−m)!–说明:从n个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进行排列。
–举例:假设有5个人要从10个座位中选出3个座位坐,共=10×9×8=720种选座方式。
有A103=10!(10−3)!二、组合组合是从给定的元素中选取若干个进行组合,不考虑元素的顺序。
下面是组合的公式:1.组合公式:–公式:C n m=n!m!(n−m)!–说明:从n个元素中选取m个元素进行组合。
–举例:假设有8个人要从10个人中选出2个人组队,共有C102=10!2!(10−2)!=10!2!8!=45种组队方式。
三、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是一种在代数中常用的展开方法,用于展开一个二项式的幂。
下面是二项式定理的公式:1.二项式定理公式:–公式:(a+b)n=C n0⋅a n+C n1⋅a n−1⋅b1+C n2⋅a n−2⋅b2+⋯+C n n⋅b n–说明:展开一个二项式(a+b)n,其中a和b为实数。
–举例:展开(x+y)4,可得(x+y)4=C40⋅x4+C41⋅x3⋅y1+C42⋅x2⋅y2+C43⋅x1⋅y3+C44⋅y4=x4+4x3y+6x2y2+4xy3+y4。
以上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古典概型公式。
排列公式用于计算有序的情况,组合公式用于计算无序的情况,而二项式定理用于展开二项式的幂。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计算排列、组合和展开二项式等问题。
高中数学必修三古典概型的几种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必修三古典概型的几种解题技巧高中数学必修三古典概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涵盖了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等内容。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古典概型的问题常常是解题困难的地方,因此需要一些解题技巧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古典概型的问题。
本文就将介绍古典概型的几种解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1. 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和应用在古典概型中,排列和组合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排列是指从一组元素中按照一定顺序取出一部分元素,组成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就是一种排列。
而组合则是从一组元素中取出一部分元素,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这个取出的元素的集合就是一种组合。
在解决古典概型的问题时,学生首先要清楚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并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排列还是组合的方法。
如果问题需要考虑元素的顺序,就应该使用排列的方法;而如果问题不考虑元素的顺序,就应该使用组合的方法。
掌握这一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解决古典概型的问题。
2. 使用数列的思想解决排列和组合的问题在解决古典概型的问题时,有时候可以使用数列的思想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排列和组合的问题中,可以将问题中的元素看作数列中的元素,然后根据数列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问题,并且可以减少一些繁杂的计算,提高解题速度。
二项式定理是古典概型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排列和组合的个数。
在解决古典概型的问题时,可以运用二项式定理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学生也应该掌握二项式定理的基本性质,以便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
4. 利用化简和递推的方法解决古典概型的问题在解决古典概型的问题时,学生应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等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化简和递推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希望以上几种解题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典概型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点数 1 2 3 4 5 6
上述试验的特点是:
1、有限性:
一次试验中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
2、等可能性: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具有以上两个特征的试验称为古典 概型(Classical Probability Model)
判断下列试验是不是古典概型
事件,则事件 A发生的概率 PA m
n
即PA
:
(1)恰好出现2次是正面的概率 (2)最后两次出现正面的概率
例2:现有一批产品共10件,其中8件是 正品,2件是次品
(1)若从中取1件,然后放回,再取1件, 再放回,再取1件,求连续3次取到的都是 正品的概率.
如果有三个答案是正确的,则正确答案可以是(A、 B、C)(A、C、D)(A、B、D)(B、C、D)4 种
所有四个都正确,则正确答案只有1种。
正确答案的所有可能结果有4+6+4+1=15种,从 这15种答案中任选一种的可能性只有1/15,因此更 难猜对。
假设储蓄卡的密码由4个数字组成,每个 数字可以是0,1,2…,9十个数字中的 任意一个。假设一个人完全忘记了自己 的储蓄卡密码,问他到自动提款机上随 机试一次密码就能取到钱的概 率是多少?
练习 把一枚骰子抛6次,设正面出现的点数为x 1、求出x的可能取值情况 2、下列事件由哪些基本事件组成 (1)x的取值为2的倍数(记为事件A) (2) x的取值大于3(记为事件B) (3) x的取值为不超过2(记为事件C)
(1)x的取值为2的倍数(记为事件A) (2)x的取值大于3(记为事件B) (3)x的取值为不超过2(记为事件C) 解: (1) 点数 1 2 3 4 5 6
Classical Probability Model
从事件发生与否的角度可将事件分为哪几类?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考察两个试验:
(1)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 (2)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的试验.
在这两个试验中,可能的结果分别有哪些?
(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结果只有2个,即 “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
(2)若从中一次取3件,求取出的3件都 是正品的概率.
题后小结:
求古典概型概率的步骤: (1)判断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
n (2)写出基本事件空间 ,求
(3)写出事件 A ,求 m
(4)代入公式PA m 求概率
n
单选题是标准化考试中常用的题型,一 般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 个正确答案。如果考生掌握了考察的内 容,它可以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假设 考生不会做,他随机的选择一个答案, 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所
有正确答案,同学们可能有一种
感觉,如果不知道正确答案,更
难猜对,试求不定项选择题猜对
的概率。
我们探讨正确答案的所有结果:
如果只要一个正确答案是对的,则有4种;
如果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则正确答案可以是(A、 B)(A、C)(A、D)(B、C)(B、D) (C、D)6 种
可以运用极大似然法的思想解决。假设他每道题都是 随机选择答案的,可以估计出他答对17道题的概率为
1 17 5.821011 4
可以发现这个概率是很小的;如果掌握了一定的知 识,绝大多数的题他是会做的,那么他答对17道题 的概率会比较大,所以他应该掌握了一定的知识。
探究
在标准化的考试中既有单选题又 有不定向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
求随机抽取10个学生中至少有2个在同一月 份出生的概率
解:这个人随机试一个密码,相当做1次随机试验, 试验的基本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10 000种, 它们分别是0000,0001,0002,…,9998,9999.由 于是随机地试密码,相当于试验的每一个结果试等可 能的.所以
P(“试一次密码就能取到钱”)
=
“试一次密码就能取到钱”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10000
在于检验这个试验是否同时具有有限性和等 可能性,缺一不可。
1、若一个古典概型有 n 个基本事件,
则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多少?
2、若某个随机事件A 包含m 个基本 事件,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多少?
古典概型的概率
1、若一个古典概型有 n 个基本事件,
则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 P 1 n
2、若某个随机事件A 包含m 个基本
解:这是一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 只有4个:选择A、选择B、选择C、选择D,即 基本事件只有4个,考生随机的选择一个答案是 选择A、B、C、D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由古典 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P ( “答对” )= “答对”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4
=1/4=0.25
假设有20道单选题,如果有一个考生答对了17道题, 他是随机选择的可能性大,还是他掌握了一定的知 识的可能性大? 答:他应该掌握了一定的知识
(2)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结果只有6个, 即“1点”、“2点”、“3点”、“4点”、 “5点”和“6点”.
它们都是随机事件,我们把这类随机事件称 为基本事件.
基本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 基本结果称为基本事件(elementary event)。
基本事件
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 任何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1/10000 =0.0001
答:随机试一次密码就能取到钱概率是0.0001.
叙述事件A出现的概率和事件A不出现的概 率之间的关系
设事件A和B是两个随机事件,把满足下列条 件的A和B叫作对立事件(opposite event)
(1) A B (2) A B
事件A不出现记做事件 A,则P( A) P( A) 1
1、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N 2、上体育课时某人练习投篮是否投中。N
3、掷两颗骰子,设其点数之和为 ,
则 2,3,4,5,6,7,8,9,10,11,12。N
4、在圆面内任意取一点。 N
5、从规格直径为300 1mm的一批合格
产品中任意抽一根,测量其直径,观察
测量结果。 N
题后小结: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