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新课标) (2)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精品《全册导学案答案》
(最新)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导学案精品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课堂练习1.D 2.A 3.D 4.C 5.B 6.D7.(1)水星、金星(2)火星木星木星(3)质量体积小行星带8.A G D B F H E C(从左至右,从上而下)能力提高1.(1)水星天王星海王星土星(2)A H G F(3)略(4)略(5)地月系地球银河系2.(1)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高低大小第二节课堂练习1.C 2.C 3.D 4.B 5.D 6.B7.(1)光球温度耀斑 11 (2)增多正负(3)开始正相关,然后负相关8.(1)B (2)电离磁暴(3)A (4)C 日冕层能力提高1.C 2.D 3.C 4.D 5.C第三节(1)课堂练习1.C 2.B 3.B 4.B 5.D 6.AD 7.B 8.A 9.C 10.A 11.C能力提高1.(1)A(2)DA(3)CD(4)A(5)BC2.(1)B 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享有偏转(2)长江中上游山区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长江泥沙量增加,长江口泥沙沉积加剧。
(3)水道越来越浅,最后成为陆地;北汊流量、流速小,泥沙沉积多(4)C D将位于新的北汊附近,汊口岛屿、沙洲阻挡水流,泥沙淤积多(5)崇明岛汊将要消失,现南汊流量更集中,且位于右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泥沙不易沉积,因此上海港前途更好第三节(2)课堂练习1.B 2.B 3.C 4.B 5.B 6 .C 7 .D8.(1)6 22 5 (2)83°26′ 8 (3)C (4)顺(5)东南9.(1)夏至 23°26′N,180°(2)晨 4(3)8 24(4)B(5)A10.(1)180° 60°E (2)22 4能力提高1 C2 B3 D 4.(1)略(2)7 1 (3)10 40 12 05.(1)多 12 (2)0(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4)一个回归年第三节(3)课堂练习1.AC 2.C 3.C 4.D 5.A 6.D7.(1)6 22(2)180°昼(3)CD、AB(4)11°43′N 0° 78°17′以北(5)6 30 18 333338.(1)12 22(2)略(3)23°26'S南回归线南北两侧昼最长、夜最短12 0 24 A 点能力提高1.(1)图略昏线(2)23°26′S 90°E 90°W(3)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4)23°54′ 34°47′2.(1)略(2)散射(3)A C (4)两地球第四节1.C 2.B 3.D 4.A 5.D 6.B 7.B8.(1)横纵(2)地壳地幔地核(3)33 莫霍界面(4)消失骤减古登堡(5)状态不同(固、液)能力提高1.(1)太平洋(2)北海道九州岛(3)横滨东北(4)②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B5、B6、D7、C8、B9、D(二)综合题1、(1)B 白天云层反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很高;夜间云层使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降得很低,故日较差小。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
出示:市区与郊区示意图
师:请大家思考并完成以下内容:
1.用“冷”和“热”标注市区和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生:(可能的答案)市区热,郊区冷。
2.分析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温度差异的原因。
生:(可能的答案)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5.理解大气运动的受力状况,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的大小及风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原理。
【教学难点】
1.运用事实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2.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边的度假小屋发生一起谋杀案。警察根据线索很快抓住两个嫌疑犯甲和乙。警察问他们案发当晚两个人在哪里,甲说:“当晚我在海边漫步,海风迎面吹来,让我觉得心旷神怡,整个晚上我都在吹海风。”乙说:“我站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想心事,感觉凉风从后背袭来,阴风阵阵,确实让人害怕。”
(板书)大气水平运动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示意图,思考:
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
生:(可能的答案)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
2.仅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应该是?
生:(可能的答案)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同。
3.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速的关系?
生:(可能的答案)与风速成正比。
请大家思考一下,两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点是什么?
生:(可能的回答)夜晚的风向不同
师:两个人的说辞不同,可见他们中有人说了谎,说谎的人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凶手。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找出真正的凶手吧!
高中地理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2 湘教版必修1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2 湘教版必修1编写:高一地理备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弄清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基本概念。
知道时区的划分,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
预习内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产生昼夜交替(二)产生时差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得_______地区见到日出的时刻有早有晚,相对位置_______的地点比位置_______的地点的时刻早。
2、地方时:①含义:因_______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②时差:经度每隔15°的地方时相差_______。
3、区时:①区时规定:每个时区_______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区时。
②北京时间: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③区时换算:每往东1个时区,区时_______(加、减1小时),往西相反。
④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_______1天,反之,___天。
(三)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________________。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偏转,南半球向偏转,赤道上偏。
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弄清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等基本概念。
2.理解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知道时区的划分,能够利用已知条件计算地方时和经度,以及区时的简单计算;会判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
学习重、难点: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学习过程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产生时差探究1 地方时理解地方时的产生,完成下列要求:(1)什么叫地方时?为什么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时间可能不一样?地方时应如何计算?(2)先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和纽约。
烟花三月旅游节期间,扬州玩具厂的工作人员下午2点上班后要给美国纽约的客商打电话,以落实玩具出口合同,这个时间与客商联系合适吗?你认为什么时候与客商通电话比较合理?(3)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是否相同?(考察对概念的理解)(4)生活中使用地方时是否方便?使用地方时,常会造成时间上的混乱。
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细化】1.能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特点,并用图示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能运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并说明地球上消灭生命的客观缘由。
预习案Ⅰ阅读教材及其他帮助材料,完成下列学问梳理。
1.夜晚我们看到的“星星”有哪些类型? 观看它们的情形各有何特点?2.用简图表示天体系统的层次,简要说明地球在各层次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Ⅱ预习自测1下列属于天体的有( )①太阳、月球②星云、③陨石④流星体⑤天空中的热气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2.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 ①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②宇宙中级别最高和最低的天体系统——总星系和地月系③相互吸引的两颗恒星或两颗行星④沿同一轨道运行的流星群或小行星带⑤大熊座、小熊座和狮子座⑥相互吸引且相互绕转的大小天体A.②⑥B.③⑥C.④⑥D.②③⑤【我的怀疑】探究案探究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典型案例1】1、推断下列属于天体的是______________。
① 北斗七星②飞行在太空中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③ 高空飞行的大型客机④ 待放射的“嫦娥二号”卫星⑤ 天空中飘动的云⑥没有燃烧尽的流星降落到地面上形成的陨石[方法总结]天体的推断方法:2、推断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 地球和月球② 牛郎星和织女星③ 北斗七星④ 河外星系⑤ 太阳[方法总结]天体系统的推断方法:【迁移案例1】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通用12篇)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篇1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能力目标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标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
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全册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高考预测本节知识常以天文现象和航天工程为载体,考察地球的普通与特殊性。
重点放在利用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来分析问题。
二、自学自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物质组成、、、、等天体组成。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的现象,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太阳系图(1)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运动特征:性、性、性。
(3)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有相同之处。
2.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的宇宙环境,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适宜的、适合生物呼吸的、的存在。
三.考点讲解考点一: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成因分析(1)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就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而言。
在太阳系中,太阳及大小行星的运动特征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具体表现如下:(2)自身条件: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四、堂内练习1.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大多都是()A.星空 B.恒星 C.行星D.彗星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 .人类的家园---地球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轮廓模糊的星云D.已发射到宇宙中的人造卫星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东方天空上演了一幕“众星捧月”的天文奇观——肉眼可见的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依次由高到低排列。
由于天文学家对这一奇观作了预测,许多天文爱好者大饱了眼福。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3~5题3. “众星捧月”这一天文奇观中,能体现出______级天体系统。
()A.1B.2C. 3D. 44.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A.金星和火星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D.火星和木星5.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A.金星和火星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D.火星和木星6.近日,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类地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合生命居住,与地球相比,该行星()①质量与地球相似②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③有卫星环绕④离中心恒星的距离适中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7. 下列对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运动没有规律可循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五、课后练习1.地球不同于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它的特殊性在于()A.与太阳的距离合适 B.体积大小适中C.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D.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陨星②恒星③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④蟹状星云⑤哈雷彗星⑥狮子座流星雨⑦总星系A.①④⑥⑦B.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一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分析:(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渗透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尤其是四大循环及地理过程。
(2)在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地理要素整体性的角度,解释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是选择性必修 1 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本部分内容是地理必修第一册的拓展与延伸,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是在学习了前几章大气、水、地貌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讲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从整体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并从宏观角度探讨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这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学习第二节差异性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为安徽省马鞍ft市高二学生,对安徽省本土自然环境较为熟悉,之前已经学习“大气、水、地貌”以及生物学的相关内容,为理解自然环境要素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奠定基础。
同时,在学习“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的运动”、“水的运动”时已经初步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但之前的学习内容相对宏观抽象,对具体的区域地理案例分析较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欠佳,加之本节内容的综合性、理论性较强。
因此,需要使用案例及相关熟悉的资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同化与整合。
四、教学目标1.人地协调观: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综合思维:掌握和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与区域综合的视角认识自然环境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产生的整体功能。
3.区域认知: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规律,解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地理实践力:通过处理材料信息,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2.3.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一中2014年高中地理 2.3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导学目标】1、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和移动规律。
2、通过读图、绘图,能说出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与季节移动。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学习过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2)意义:促进了_________间、_________间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因素。
2、单圈环流的形成(1)假设条件:①地表均匀②地球不自转③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赤道)(2)形成因素:___________(3)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3)形成过程:赤道地区暖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形成气压带,极地地区冷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形成气压带。
在高空,赤道地区形成气压,极地地区形成气压,这样在北半球的赤道和极地之间,就形成了闭合的单圈环流。
(4)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在不停的。
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发生。
北半球偏,南半球偏,赤道上偏。
3、三圈环流的形成(北半球)(1)假设条件:①地表均匀②地球自转③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赤道)(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环流)结论: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圈环流。
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假设条件:①地表均匀②地球自转③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移动原因: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 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 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 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自主学习】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一)内力作用(1)能量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的热能。
(2)表现形式:表现为、、等。
(3)对地表影响:使地球表面变得。
(二)外力作用(1)能量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
(2)表现形式: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和等作用.(3)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全球分为板块,板块处于不断之中。
板块内部比较,板块交界带活动比较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2、类型(1)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形成褶皱。
它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般来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中间向下凹陷的叫。
(2)断层地貌: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 ,两侧的岩层沿产生显著的,称为断层。
【合作探究】探究一:1、在陆洋碰撞地带(消亡边界),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说明?2、在陆陆碰撞地带(消亡边界),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说明?3、在板块张裂地带(生长边界),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说明?探究二:读教材相关内容及P39图2—-14与2——15,试对下列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答案:C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新教材导学案)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导学案姓名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并能解释相关实际现象;2.掌握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解释具体地理问题等;3.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4.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5.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作用力;6.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7.学会判读等压线图,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某一点的风向。
第一课时【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阅读教材P34“大气的受热过程”标题下的第一段,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
2、阅读教材P34“大气的受热过程”标题下的第二三段,了解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到达地面的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太阳辐射在到达地面之后又发生哪些转化,据此填写下图。
3、阅读教材P34页书下注解(1)判断太阳、地面、大气的温度关系?温度: > >(2)判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波长关系:波长: > >太阳辐射为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为辐射。
4、阅读34页最后一段说明:为什么说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阅读教材P3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标题下的两段文字:(1)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2)大气辐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____________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3)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4)大气逆辐射为什么会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5)教材P35活动月球上,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 ℃;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 ℃。
对比月球与地球的情况,月球上昼夜温差如此之大,关键在于月球的白天缺少大气的________ 和________等环节,无法对太阳辐射进行________作用,造成白天气温________,而月球的夜晚缺少_______________环节,无法对地面进行__________作用。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属性,掌握常用地图的制作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还应该了解地球形状的变化及其对不同场景的影响,重点掌握地图上的元素、符号及其含义,熟悉不同比例尺的含义,并通过绘制等方式进一步掌握地图的要素。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变化,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然地理概况、气候变化、生物资源、地理环境问题等方面。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多种类型的图表并掌握其表达方式和含义,了解不同地域气候特征,熟悉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等。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演变历程以及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口和城市问题,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相关的人口统计学知识,掌握各种人口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其统计方法,分析人口发展趋势,认识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等。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理论,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掌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等。
第五章中国的工业和交通- 本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影响,掌握中国工业化和交通现代化的规划方案。
-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中国工业化和交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工业和交通发展的互动关系,掌握建设现代工业和交通的方法和对策。
总结- 通过对以上各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高一地理必修一的课程内容。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地理基本概念、基本思维方法、调查资料的获取与处理技能、以及基本的地图技能。
扬州市宝应县山阳中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温度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
4、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花岗岩B.石灰岩C.大理岩D.玄武岩
二、综合题:
1、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
(1)写出ab
Cd
(2)写出①②③④代表的含义:
1、地球内部分为、、三层,它们之间的分界面分别是、。
2、岩石圈的范围是,与地壳是否一致?。
3、岩石按成因分为、、三种。
沉积岩最大的特点是、。
4、地壳物质循环是指
。意义主要有
。
新知探究:
【探究活动1】地球的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是什么?
内部圈层有没有岩石圈?
【探究活动2】表叙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它们形成的过程有什么不同?沉积研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①
②
③
④
地理导学案
பைடு நூலகம்课题
第2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昌寿海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及主要特点,特别是岩石圈的范围。
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特点、区别及典型代表。
3、理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意义。
学习重、难点
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日期
班级
学习过程
教师复备
前置性补偿:
[探究活动1]
【探究活动3】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直接转化为沉积岩吗?沉积岩、变质岩可以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吗?其它呢?地壳物质循环的主要意义?画出地壳物质循环的简图
形成性检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学案(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
2.特点: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
3.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①含义: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②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③主要反映: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2)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图表点拨]教材P19图2.3,该图展示出:(1)岩层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压力,岩层出现弯曲,从而发生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2)岩层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张力,岩层被拉伸、断裂,从而发生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3)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2)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3)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
(√)(4)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5)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①含义: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
②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③影响: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4)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
2.5.1 海水的性质导学案(2)-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五节第一课时海水的性质导学案1海水盐度的意义,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意义、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海水密度的意义,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图表等材料,分析海水的盐度、温度、密度等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区域图文材料,掌握区域内海水盐度、温度、密度的特点,并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促进人地协调。
1.海洋概况(1)海洋:地球上互相连通的广阔水域。
(2)洋:海洋的______部分,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0%。
【答案】中心(3)海:海洋的______部分,主要分布在大陆的边缘。
【答案】边缘2.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性质主要指海水的、和。
从宏观上看,世界大洋的盐度、温度和密度分布的特征是:在表层大致沿分布,即东西方向上的变化 ,而在经向,即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却十分 :在垂直方向上,基本呈分布,且随深度的增加,水平方向上的差异逐渐 ,深层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分布。
【答案】盐度、温度、密度;纬向呈带状;小,显著;层状;缩小;均匀二、海水的盐度1.含义:海水盐度是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来量度。
2.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
【答案】35‰3.海水中主要的溶解盐类: (味咸)和 (味苦)。
【答案】氯化钠、氯化镁4.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因海区所处位置不同而有差异。
赤道附近盐度稍低, 盐度较高,高纬度海区盐度偏低,从赤道向两极呈现 形分布。
一般而言,降水 、 强烈的海域海水盐度偏高,降水 或有大量 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偏低。
盐度最高,超过40, 盐度最低,平均只有7‰-8‰。
【答案】副热带海区,马鞍,稀少、蒸发,丰沛、径流,红海、波罗的海5.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寒暖流结冰、融冰淡水注入6.海水盐度的垂直分布规律(1)浅表层盐度比较均匀。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1高效导学案《地理必修1高效导学案参考答案》
地理必修1高效导学案参考答案(四、第一节)学习任务一:小试牛刀1.B2.学习任务二:小试牛刀 1.A 2.C学习任务三:小试牛刀D【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8:B B D B C D DC二、综合题9.(1)清洁、可再生;(2)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环境污染。
(3)下降城市交通建设用地;自然灾害损毁;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10.(1)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
区位优势:位置临海,海运便利;接近国外石油供应地;接近我围石油需求市场。
(2)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增产困难;国内石油消费增长加快,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3)线路短,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加大石油进口的安全性参考答案(四、第二节)学习任务一:小试牛刀 D 学习任务二:小试牛刀 C学习任务三:小试牛刀(1)自然原因:6、7月,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常出现持续强降雨。
淮河上游干支流多,来水量大;下游地势低洼,淮河缺少天然入海水道,排水不畅,容易产生洪灾。
人为原因:流域内破坏植被、围湖造田。
(2)春季,气温回升快,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盛夏,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严重;(3)中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修建蓄洪区;下游加固大堤、退田还湖、开挖新的入海通道。
【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5:B C C A B 6—10:D A C B A 11—14:A BD AC AD二、综合题15. (1)北方冬麦区冬春季节降水少;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今年北方冬麦区的降水较常年少;北方地多水少,水土矛盾突出;春季是冬小麦生长的旺盛期,需水量大。
(2)ABCDE (3)7、8月原因:该地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形成伏旱。
(4)位于东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且变率大;位于河流下游,中上游来水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一旦受灾,损失大。
(5)干旱灾害在我国地区分布广,东部季风区危害较严重,干旱出现频繁,季节性明显。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篇1: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的“三圈环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后也是晕头转向。
因此我们决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思路本次实验按照实验准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示――教师总结这5步完成。
在实验准备阶段,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最后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展示,教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三、教学准备(1)地球仪。
每个班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地理认识。
(2)硬纸条。
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
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
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具体强化。
(3)透明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
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
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②合作互助。
材料准备齐后,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模型。
第一步,赤道地区受热最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所以在赤道附近有上升的垂直气流;而极地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所以极地附近有下沉的垂直气流。
第二步,赤道地区空气上升后,高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后,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宇宙的物质组成,并通过收集信息,区分各种天体。
2、能描述出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根据图表资料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能够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请在课前用15分钟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完成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
Ⅰ知识准备1.光年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走过的距离,大约是94605亿千米。
2.冥王星出列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的原因: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它被划为矮行星。
Ⅱ教材助读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2)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系(2)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3)光年是计量单位,1光年表示。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是由、、、、流星、行星际物质等组成;2、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为、、、、、、;其中在与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3、八大行星运动特征:运动方向:;轨道平面:;运动轨迹:。
4、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八大行星分为:、巨行星、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
Ⅲ预习自测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人类的家园——地球 B.河外星系C. 天空中飘动的云D.总星系2、天体系统的层次,由低到高排列顺序准确的是()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3、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的原因是( ) A .日地距离适中 B.卫星个数适当C.地壳运动的缓慢性和稳定性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当1.请同学们用5分钟认真思考学始于疑的4个问题。
2.请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质疑探究。
3.试着完成本节知识网络图1.什么是天体及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的层次是如何划分的?3.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是如何划分的?小行星带位于那两个行星轨道之间?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有哪些?问题一:根据段2和“图2”,说出什么是天体系统?水星和金星能否构成天体系统?为什么?问题二:把“图2”转化成“图4”设计出你能用几种方法标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找)Ⅱ 质疑探究 ——志存探究 学无止境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出来,等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探究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编制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针对训练:1、下列可称为天体的是 ( )A .北极星B .地面上奔驰的汽车C .太阳系D .按航线飞行的飞机2.下列天体系统中比河外星系低一级的是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总星系问题一:读课本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从而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问题二:分析课本P5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结合图4图5说明地球为什么是一个普通的行星问题一: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问题二:阅读、理解教材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问题三:想一想,一个星球存在生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火星有生命存在吗?请陈述你的理由。
、、、、、、、、、、、、、、、、1、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 )探究点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 探究点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Ⅳ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 反馈矫正Ⅲ 我的知识网络图 ——归纳总结 窜连整合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A .金星B .火星C .月球D .太阳 2.小行星带位于 ( )A .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B .火星与地球轨道之间C .木星与土星轨道之间D .地球与木星轨道之间 3.下列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星云由众多恒星组成,属于天体系统B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C .总星系是目前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D .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完成时间不超过5分钟,完成后再参考答案查找问题完成时间不超过2分钟,成后再参考答案查找问题。
的为中等难度题, 为难度较大题 为能力题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 ) A .地球、火星 B .地球、木星 C .火星、土星 D .木星、金星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球三者关系的是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1年01月27日报道,一颗小行星10月8日在印度尼西亚上空的地球大气层中爆炸,释放出的能量有三枚原子弹那么大。
读“太阳系成员示意图”,完成3—4题。
3.这颗小行星来自A .①和②之间B .②和③之间C .③和④之间D .④和⑤之间 4.以下不是八颗行星绕日公转运动共同特点的是A .共面性B .同向性C .近圆性D .类地性省以致善——反思静悟 体验成功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可见光1、请在课前用15分钟通读教材;勾划课本并熟记基础知识。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完成教材助读和预习自测。
Ⅰ知识准备学习目标1、理解记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能够列表总结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结合具体生产、生活实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做学习的主人。
激发探究关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兴趣。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
2.太阳风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来自太阳并以200-800km/s的速度运动的等离子流。
3.我国太阳能最少的地区成都平原是我国太阳能最少的地区Ⅱ教材助读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主要由__________组成的炽热气体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 K。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这种现象被称为。
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________ _。
2.阅读课本图1.7,结合现实生活举例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3.做课本P9页活动题。
(进一步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说说你对太阳活动的理解。
2.黑子:发生在层中,黑子温度比周围区域低Ⅲ预习自测1.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由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B.太阳内部进行着一连串的核裂变反应C.太阳表面的温度处处皆为6000KD.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2、太阳能量来自于 ( )A.原子核裂变反应B.原子核聚变反应C.可燃气体的燃烧D.黑子的增多3.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④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太阳辐射加强,地面得到的能量增多 B.使地球上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使地球上传输的短波信号加强 D.使地球上降水以11年为周期呈正相关关系变化1.请同学们用5分钟认真思考学始于疑的4个问题。
2.请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质疑探究。
3.试着完成本节知识网络图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编制人: 审核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1、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 太阳辐射对地球有哪些方面的影响?3、 太阳黑子和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那个层,太阳活动的变化周期是多少?4、 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问题一: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发布有什么规律?问题二:描述图1.9所示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
问题三: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
针对训练:1. 读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回答:(1)我国140千卡 / 厘米2的年太阳等辐射值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 、 、 再折向到西藏南部。
(2)为什么四川盆地的太阳总辐射量特别少?(3)为什么西藏西南部太阳总辐射量特别高?问题一:读课本P11“太阳黑字数的变化图”,完成后面的三个活动题。
问题二:探索: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变化的Ⅱ 质疑探究——志存探究 学无止境探究点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探究点二: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规律Ⅲ 我的知识网络图——归纳总结 窜连整合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1.如建立四座同等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其地点分别是:①青藏高原 ②北疆 ③东北平原 ④成都平原则年总发电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②④③①D. ④②①③ 2.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 )①引起潮汐现象 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产生“磁暴”现象 ④诱发降水量变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光球层上产生黑子和耀斑,二者周期相同B .从太阳活动极大年到相邻的太阳活动极小年之间的平均周期为11年C .太阳活动发出电磁波扰动对流层大气,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D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扰动产生“磁暴”现象1.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A.两极地区出现极光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D.引发"磁暴",影响短波通讯Ⅳ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 反馈矫正省以致善——反思静悟 体验成功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2.直接导致地球上极光现象的太阳活动是A.日珥B.黑子C.耀斑D.太阳风3.下列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①鸽子飞行失踪②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短暂的中断③狮子座流星雨④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⑤两极地区美丽"极光"的产生⑥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④⑤⑥4.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A.黑子和耀斑B.耀斑和日珥C.黑子和日珥D.耀斑和黑子5.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④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B.①②④6.读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