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初探

合集下载

浅谈新时代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初探思路

浅谈新时代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初探思路

浅谈新时代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初探思路新时代农村初中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

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成长需求,需要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学术能力和实践技能。

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时代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初探思路。

一、注重个性化德育个性化德育需要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潜力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德育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教育的核心思想,从而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二、立足实践德育实践是培养学生德育素质的必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和意义,体验社会生活的乐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在进行实践活动时,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三、注重科技德育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校德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

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科技工具与道德教育的融合,使学生更好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快捷。

四、打造沉浸式德育沉浸式德育是一种基于情境、由表达带动学习的教育模式。

通过多样化情境模拟、情景演绎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和认识。

通过灵活的情境设置和人际交往,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深化自身的道德修养。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可以初探新时代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思路,从而为德育工作提供更加实际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先进性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提高德育工作质量,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活动育人”途径初探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活动育人”途径初探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活动育人”途径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如何通过更加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念,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活动育人的内涵和实践经验,可以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可以更加具体地探讨活动育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1.2 问题提出在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成为了小学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小学德育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成为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而本文旨在探索以活动育人为主要途径的小学德育工作模式,通过对此模式的研究,可以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活动育人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意义在于,活动育人是一种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品质和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

在新形势下,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受众群体分化和社会环境多元化等特点下,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

以活动育人为主要途径的创新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研究小学德育工作中活动育人的意义也在于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

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理论层面上对活动育人进行深入探讨,更在于提供实际可行的指导方案,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初探

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初探

确定 班集 体 的奋斗 目标 。 逐步 培 养学 生 的集体 荣 誉感
为个人 原 因损 害 集体 利益 , 他 们从 小 就有 集体 荣誉 感 , 学 生 地 位 , 证 学 生 独 立 自主 地 行 使 、 配 自己 的 权 利 , 养 学 生 让 让 保 支 培 逐 步 培 养起 集 体 荣誉 感 , 知道 个人 要 为 班级 争 光 , 班级 获 得 的 自我 教 育 的 能 力 。 师 可 以把 开展 活 动 的 主 动 权 交 给 学 生 , 而 教 诱
WE 1 A A G N L O H N D
学 科 讲 坛
张 晓春
的 育
们 , 会极 大地 伤 害
划, 不断 的 用 生动 的 、 近 生 活 的 实例 来 充 实它 。然 而班 主任 是 他 们 的 自尊 心 , 们 下 次 不 敢再 跟 老 师进 行 交 流 了 。 循 善 诱 贴 他 循

育, 抓住教学 中的德育契机 , 时渗透德 育教育。 结合本人的 心 灵 的 创 伤 。 适 现
教 学 实践 , 面谈 谈 如 何在 小学 低 年 级 中开展 德 育教 育 。 下

四 、 重 学 生 的 人 格 。 高 其 自我 教 育 能 力 尊 提
学 生 是 一 个 活 生 生 的 独 立 主 体 , 独 立 自主 性 是 其 基 本 的 低年 级 学 生一般 很喜 欢 集体 活动 , 师要 从 小在 他 们 心 目中 老 行为特征 。 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 高 教 提 确 立 “ 体 ” 一概 念 , 集 这 让他 们 懂得 集体 的利 益 高 于一 切 , 不要 因 其 自我 教 育的 能 力 。 我 们 在 德 育 过 程 中始 终 坚 持 学 生 的 主 体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初探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初探
位 ,落 到 实 处 ,只 有 通 过 在 课 堂 中渗 透 ,在 活 动 中培 养 ,在 生 活 中锻 炼 ,才能 不 断提 高 德 育 : 作 的 实效 性 。 _ [


加 强 队 伍 建 设 活 动 中 的 组 织 者 、 引导 者 、参 与 者 ,德育 是 “ 以心 育 心 , 以德 育德 ,以 人格 育 人 格 ” 。 教 师 的德 育 直 接 关 系 到 学 校 德 育 1 作 的 成 效 ,因 此 , 二 抓好 队伍 建设 是 增强 德 育 实 效 的基 础 。 为此 ,学 校 要 以 “ 行 风 、修 师 德 、树 师 表 ” 为 正 宗 旨 ,以 “ 岗 、敬 业 、奉 献 ” 为 主 题 , 以 “ 爱 勤奋 钻 研 业 务 ,提 高 教 育 水 平 ” 为 重 点 ,进 一 步 加 强 师 德 建
育 的 有 序 进 行 , 使 一 系 列 措 施 制 度 化 、 规 范 化 、长 期

教 育 观 、人 才 观 和 价 值 观 。学 校 要 经 常 开 展 以思 想政 治 教 育 、法制 纪 律 教 育 、爱 岗 敬 业 为 主 要 内容 的 职 业 道 德 教 育 活 动 ,注 重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引 领 教 师 争
害我 ” ……这 些 文 明广 告 语 幽 默 、生 动 、高 稚 ,不 仅
提 高 了 学 生 参 与环 保 的 积 极 性 , 更 达 到 了 学 生 自我 教 育 的 目的 。
在 开 展 德 育 活 动 过 程 中 ,紧 密 联 系 学 生 周 围 的人 和事 ,贴 近生 活 ,贴 近 实 际 ,让 学 生看 得 见 ,摸 得 着 , 感 到 可 亲 、可 敬 、可 学 。特 别是 现 在 学 生 中独 生 子 女 日益 增 多 ,许 多 孩 子 依 赖心 强 ,动 手 能 力 差 , “ 来 饭 张 口 ,衣来 伸 手 ”,不 少孩 子 被 视 为 “ 皇 帝 ”、 “ 小 小 公主” ,据 此 ,学校 可 开 展 “ 动 技 能 大 赛 ”,如 系鞋 劳 带 、叠 衣 服 、削 苹 果 、缝纽 扣 、包 水 饺 、挑 水 等 。通 过 活 动 ,让 学 生 掌 握 一 些 简 单 的 劳 动技 能 ,让 学 生 不 断 体 验 生 活 ,激 发 学 生 的 劳 动兴 趣 。 同时 再 给 予 相 应 教 育 ,逐 步 使 学 生 改 掉 陋 习 ,能够 从 事 力 所 能 及 的家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德育工作初探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德育工作初探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德育工作初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它对学校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是我国新时代教育工作发展的根本任务,凸显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特点。

从立德树人的内涵来看,立德是指学校要坚持德育为先,要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感化学生和激励学生;而树人则是指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来塑造学生、改变学生并发展学生。

由此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必须重视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和新特点学校德育工作要突出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方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工作,秉持守正创新的工作原则,注重对学生政治启蒙和价值观教育,增强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这些新要求也体现出新时代我国学生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首先,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德育为根”的新提法强调了德育教育要贯穿于智育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始终,也体现了“三全育人”的要求;其次,德育教育的方向更加明确,它进一步强调了德育的政治方向,其意识形态属性更明显,同时也指出了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最后,提升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更加迫切,也就是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需要重视创新方法、丰富内容、提升德育的实效性,这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学校和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做出相应的改变。

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一)德育观念有待更新观念会直接影响行为,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工作的开展。

虽然党和政府一直在强调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从部分学校和教师的思想认识来看,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依然存在。

学校德育教育研究初探

学校德育教育研究初探

学校德育教育研究初探摘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思考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只有了解了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误区与不足,才能把德育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学校德育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德育教育;误区;强化方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五育并举,德育为先。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德育工作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所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德育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已被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因此,我们特别需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思考。

我们只有加强德育研究才能了解目前德育工作的误区与不足,把德育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1学校德育工作的误区1)学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受限制。

目前,有这样的一种状况,那就是各级学校领导强调“德育为首”,而行动上却是“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厚此薄彼,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品格的培养。

2)德育内容空泛、陈旧,不适应经济飞速发展新形势下的要求,可操作性不强,作用不大。

3)德育目标过于理想,不切实际,好高骛远,脱离了学生实际的道德认知水平,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公德教育。

4)德育教育的方式过于简单,一直以来,我国学校往往以德育课的形式来开展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科目化、课程化,把德育等同于知识科学教育,把德育像传授科学知识一般传授给学生,熟不知灌输式生硬的说教如同隔靴搔痒,作用不大。

2 学校德育工作的强化方法2.1加强基础建设,规范学校管理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全员管理,发动全校师生都参与到德育管理中来,不仅校长、班主任要管德育,全体教职员工也要管德育,学生自己也要进行自我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2)全程管理,就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时时处处有人管理,而不是阵风式的管理。

3)分层次管理,就是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对象都应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因地制宜才能事半功倍。

通过管理方法的改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活动育人”途径初探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活动育人”途径初探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活动育人”途径初探一、总则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活动育人”途径初探,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指南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小学德育工作实际,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原则、内容、途径和要求,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指导。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放在首位,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坚持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资源,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5.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与时俱进。

6. 坚持依法治教。

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确保德育工作依法进行,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7. 坚持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活动育人”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生贡献力量。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小学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心的小学生,使其具备以下素质:(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3)关爱他人,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4)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身心健康,热爱生活,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6)热爱劳动,勤于动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7)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幼儿园德育教育初探

幼儿园德育教育初探

摘要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期的熏陶和教育在一个人性格中留下深深的印迹。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素质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培养年轻一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德育对人才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是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将来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人的素质培养要从小开始,因此,从小向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师德育教育An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Qin LifeiAbstract Child period is an important period when a person's personality is shaped,and education in this period will impress on a person's personality.China's modernized construction pro-pose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alents, so mor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alent training. Children are the main force for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so their moral quality determines the future social conduct.A person's moral quality should be cultivated from child period, so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 child;teacher;moral educationAuthor's address Affiliated Kindergarten of Baise Senior High School for Nationalities,533000,Baise,Guangxi,China1前言幼儿教育纲要明确了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一项内容。

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初探

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初探

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初探沛县孟庄中学:王庆 2012.11德育是教育之本,人才的培养最根本的就是德育。

德育对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换言之,即学校的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而后者是根本的落脚点所在。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关键阶段,因此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中学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而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关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班级文化营造、加强情感沟通交流,注意方式方法选择,对于提高德育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结合自身管理班级的经历,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做一点初浅的探讨和分析: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树立德育工作全新理念按照现代教育学观点,教师是教育行为的主导,而学生则是教育行为的主体,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协同活动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

这一教学理念同样适用于班主任德育工作,即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要建立平等、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这一关系的确立,将为提高德育工作效果带来积极的因素。

具体而言,要树立三种德育工作新理念:1、树立平等的理念。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作为平等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出现在教育活动中,享有平等的地位,每个人都有表达愿望、情感的权利,交往双方应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想法、尊重对方的见解。

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知识经验和人生阅历均丰富于学生,因此应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培养道德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树立互动的理念。

在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性的,特别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做思想工作,内容枯燥、老生常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和抵触情绪。

师生互动关系的确立,可以使师生在德育工作中传递双方的情感、观点、思想,师生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理解的交互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道德认知和体验。

抓后进,促德育,共成长——德育工作中如何转化后进生初探

抓后进,促德育,共成长——德育工作中如何转化后进生初探

端正态度 。爱护后进 ,坚定转 化信念 步 能从 学 校领 导那 里转 达给 家长 ,那效 果无 疑是 显著 的 。有些 后进 作 为德 育工 作者 ,首 先 应该 端正 教育 指导 思想 ,破 除 片面 追求 生 的成 因 ,主要是 家庭 和社会 的不 良影 响造 成 的 ,如有 的家长 对孩 升学率 的观念 ,树立爱护后进生的思想 ,增加对后进生的感情投 子管教不严,听之任之 ,有的则不善管教 ,对孩子限制过死 ,孩子 入,把转化一名后进生当作与培养一名优秀生同样光荣的事情。对 在家像只可怜的小老鼠,到校就变成了可怕的小老虎,教师难 以管
大多 数父 母对 后进 生 的学 习 “ 常关心 ” ,如果 家 长听 到 的是 方 面 的力量 协 同作 战 ,处理好 以下 四个关 系 。 非 “ 消息 ” ,其 结果 可想 而 知 :要么 引起 学生 和家 长 的矛盾 ,要 么 坏 1处 理好 学校 领导 与社会 ,教 师的 关 系 . 产 生 家庭 和学校 的矛 盾 。无 论哪 一点 ,都 对后 进生 的教 育不 利 ,同 在综合治理,搞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过程 中,学校领导对 “ 防 时 ,如 果后 进生 置身 于家庭 和学 校 的双重 阴影 下 ,必然 会导 致他 们 差 ”, “ 转差”工作一定要有足够的重视。要做到以 “ 防”为主, 去 社会 上 找 “ 安慰 ” 的空 间 ,这 也不 可避 免地 影 响到学 校 和家庭 , 从低年级抓起 ,切不可只到了高年级 ,甚至毕业班才 “ 临时抱佛
向一种 矛盾 不 可调和 的状 态 ,造 成 一些 消极 影响
[ 关键词]不良态度往往会使后进生对 自己得 出悲观的结论 ,从而 第三、运用形成性评价,正确进行补救教育 ,促进后进生学习 产生一种失落感 ,自卑感和对他们的畏惧感 ,并伴随种种不良心理 能力 的形 成 和发展 。后 进生 学 习成 绩 差 的原 因之 一是 知识 和思 维 中 反应 ,如痛苦 ,孤苦,消极 ,失去信心,厌倦学校生活等。 的某个环节的中断。对此,教师不能对后进生盲目补课 ,要对症下 教 师在 情感 上 ,态 度上 厌烦 和疏 远 后进 生 ,必然 引发 与激 化 师 药 ,补缺补漏 ,并在此过程和基础上 ,有计划 ,有步骤地发展后 生之间的矛盾,使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 ,在行为上就容易出现不尊 进 生 的各 项 能力 ,尤其 是 思维 能力 。在这 过程 中 ,教师应 该 注意 两 重老师 ,甚至于和老师 “ 对着干”的现象 。其次 ,班 上的其他同 点 :一 是应 有 耐 心 和毅 力 ;二 是 引导 后 进 生 的远 景 动 机 。这 是 教 学 ,往往容易受到老师态度的影响,甚至有 的教师明确要求优秀学 师 ,特别 是德 育工 作者 的首要 职责 。 生不 要 与后 进生 交往 ,造 成学 生之 间 的隔 阂和疏 远 ,使 同学 之间 的 三、发 动力 量,协 同作战 。处理四个关 系 关系变得紧张 ,这些不仅阻碍和影响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 后进生的问题长期存在 ,而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更是一个 比较严 更 加激化 后 进生 与班集 体 的矛盾 。 重 的 问题 。作 为德育 工作 者要 解决 后进 生 问题 ,需 要 动员全 社会 各

中学德育工作实施途径初探

中学德育工作实施途径初探

中学德育工作实施途径初探发布时间:2021-09-30T01:09:42.175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5月15期作者: 1崔良斌 2董丽莎[导读] 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东、西方思想文化思潮的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1崔良斌 2董丽莎1陕西省商州区高级中学陕西商洛 7260002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一小学陕西商洛 726000一、实施背景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东、西方思想文化思潮的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大量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

树人的关键在德育,而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德育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工作。

二、工作目标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以落实《中学生守则》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科教育与德育相融合,针对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和引导他们爱党、爱国、爱民,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通过学校德育课程化的具体实践,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推进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力争使德育工作成为学校的特色工作。

三、德育工作实施途径(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德育师资水平1.完善德育师风建设体系,优化管理平台。

学校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处、团委和年级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学校的德育工作。

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坚守 “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信念,引领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营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工作氛围。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初探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初探
的环 节 , 致 高职学生 毕业 后不 能适应 社会 的全 面需 要。 导 积极 探索 心理容 易失衡。 处于 自我意 识成 熟过 程 中的高职 大学 生 , 渴望 自我评 价水 平 高 职院校 德育 工作 实效性 , 高职 学生 思想特 点 , 变思想 工作 摸清 转 的提高 ,渴望 在人 际交 往 中得 到尊 重 ,得到社 会 的认可 。但在 人 际交 往过 程 中 , 自己总是 觉得学 历 不高 ,掌握 专业 技能 吃力 、技 高 职 院校学 生 思想行 为 特 点 。 目前高 职主 要从 事 的是 专科层 次 教育 ,入 学 门槛普 遍较 低 , 不如人,这种 自卑情绪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化解和引导,就会长期 学生 在高 考时分 数不 高 , 自身基本 素质 参差 不齐 。 入学后 所表 现 出 聚 集 而导 致 心 理失 衡 ,表 现在 行 为上 就 会 产生 孤 僻 、厌 学 、冷 理念 , 因材而 施教 , 能有效 提高 高职 学生 的整体 思想 道德水 平 。 才
高职院校德 育工作 实效性初探
文/董 卫 军
摘 要:由于高职 院校 自 身发展 的特殊性 , 其德 育工作是 一个 非常重要但又相对 薄弱的环 节。 高职院校 学生在政治 态度 、 价 值取向 、 行为特点 、 习精神 、 学 职业意识 、 心理需 求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特 点, 这要 求德育 工作者必须有 的放 矢地规 范德育 内容 、 更新德 育观念 、转换德育思路 、优化德 育环境 、改进德育评价手段 、实现德育 目 的多元化 。 标


来 的行 为特点 、 习态度 、 学 心理意愿 等方 面有着 以下 明显 的特点 。 对 漠 、 颓 废 等 现 象 。
此, 要取得高职学生德育工作 的实效性 , 首先必须把握他们的特殊

当前研究生的思想现状和德育教育工作初探——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

当前研究生的思想现状和德育教育工作初探——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
2、 值 取 向 功 利 化 价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 他们在个人 、 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公私
的改善。其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学习知识 , 追求真理 , 为了国家的 建设 、 民族的振兴做出贡 献; 另一 方面是为了自己的 全面发展和幸福 , 得到社会 的认可 , 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 获得较 高的待遇和报酬过上美 好的生活。在就业 去向上 , 愿到大城市去, 到待遇高的地方去。
1 自我 意识 强化 、
新形势下研究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表现为 自我 意识强化 , 他们 更加追求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 , 追求自我完善。我校研究 生年龄多在
构建适合时代特点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
1调 整 思 想教 育 的 内容 . 出 爱 国主 义和 集 体 主 义教 育 、 突
3 集体 参 与 意 识 淡漠 化 、
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 , 同时重视 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 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法制教育、 婚恋价值观教育、 科 学素质养成教育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教育内容体系。 2 引导 研 究 生参 加 以 学 术 活动 为 栽 体 的 集体 活 动 、
育 工作 的 思路 应 是调 整 思想 教 育的 内容 , 出 爱 国主 义和 集 体 主 义教 育 ; 导研 究 生 参加 以 学术 活 动 为载 体 的集 体 活动 ; 格 规 范 管 理 制 度 ; 突 引 严
树立“ 大德 育 ” 念 , 观 开辟 多种 教 育 渠道 , 挥 整体 合 力 。 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求, 提出了如何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做法。 当 前我 校 研 究 生思 想 现 状


化的重要原 因。研究生思想 教育工作的目标不能 忽视 这一客观条件 , 不考虑学生本身的情况 , 片面提出过高的目标要求。相 反, 我们应 当在

真心育人持之以恒——后进生德育教育初探

真心育人持之以恒——后进生德育教育初探

34神州教育真心育人持之以恒——后进生德育教育初探郝素珍 宋天富青州市谭坊初级中学摘要:现今,教育上的领导不止一次的在会议上提到:教育工作德育为先。

这便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该是一种充满爱心的智慧教育的诠释。

教育过程也是一个发掘爱的过程,教育中的爱也会因它的自然性和真实性而透析出教育的智慧。

师爱让我们的教育真实;师爱让我们的教育生辉。

关键词:德育;爱心;耐心;赞赏在现今的德育工作中,眼高手低,俯不下身来抓教育工作的有之;假大空的德育教育有之;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象有之,致使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德育目标成为空谈。

鉴于此,我校把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并推出了“德育导师制度”,让教师为一些“后进生”的心灵导航,为他们的成长加油,也为这些学生找到知心人。

在我有幸担任德育导师工作的这几年中,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视角去接触到一些“后进生”,关注到他们的成长。

这一路上,我曾经急躁过,曾经喜悦过,曾经自豪过,也曾笑过,哭过,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因为我坚信:付出总会有收获,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信心。

1、认真抓好切入点,用爱心打开心门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师德的集中体现,又是教师育人的动力源泉;既是感化学生的基石,又是教育学生的催化剂。

我们教师与学生沟通,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爱生之心。

“教师的爱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力量”,他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形成、职业的选择和人生道路。

教师以爱育人、以情动人,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你的关心,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就会缩短。

小邱是我的受导学生,性格开朗天真,但由于家里比较富裕,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导致她养成了懒惰、散漫的不良习惯。

在刚开始接触她时,我没有急于找她的缺点,而是像朋友间聊天似的谈谈彼此的第一印象如何?谈我们之间是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聊我们的星座等等,就是这一次的聊天,马上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不仅成为了朋友,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她竟然以“成长妈妈”来称呼我!我和她的关系一下子从“师生”变成了“母女”,相互间的距离感马上就消失了,也就是这么一个温馨的称呼,让我马上就打开了她心理上的防御,让我对她一次次的受导帮助变得十分轻松愉快。

优化组合 巧妙运用——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初探

优化组合 巧妙运用——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初探

知识和教育教学 的基本规律 , 提高工作 的实效性 、 科学 性, 从而更好地教育好学生。 第三, 具有社会科学 、 人文科学以及现代化科技知 识, 深谙 电脑 技术和应用 能力 , 做到博学 多闻 、 文理兼 通, 以深化专业知识 , 适应教育新形势 的需要 。 四 、 具 有 较 强 的教 育教 学能 力 要 第一 , 熟练地掌握教材 的能力 。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 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 是提 高教学质量 的重要保 证。 熟练地掌握教材 , 是能 正确分析 教材 , 就 准确把握教材 的 重 点 、 点 、 识 点 、 想 以及 教 材 的 内在 联 系 和 知 难 知 思 识 结构 , 并能在此 基础上 , 对教材 进行恰 当的取舍 、 补 充、 简化和调整 , 从而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第二, 组织课堂教学 , 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课堂 教 学 是 传 授 知 识 的重 要 途 径 。科 技 高 度 发 达 的 2 世 l 纪, 电化教学 、 多媒体 教学等 为教 学添加新 的内容 , 但 课 堂教学仍 将是处在主要 地位 ,只不过教学手段更现 代 化而已。作为思想政 治教师 , 要懂得如何分析教材 , 把握好教学 的目的 、 重点 、 点。 难 要懂得如何备课 , 选择 教学方法 , 运用 教学手段 。同时通过观察 、 了解 、 考核等 手段 了解学 生接受知识 的情况 , 改进教学工作 , 达到教 学过程 的最优化。 第三 , 较强的组织能力 , 包括组织课外 活动和社会 实践 的能力 。 组织 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 社会实践是贯 彻 理 论 联 系 实 际原 则 的重 要 形 式 ,也 是 对 课 堂教 学 的 重要补充。社会实践有利于扩大和巩 固知识 , 培养学生 的能力 。 思想政治教师应具有组织学生参观访问、 社会 调查 、 集会演讲 、 知识竞赛 、 观看电视 电影的能力。 第四 , 具有较高的语 言表达能力 。 政治教学的课堂 语言的优劣 , 直接关 系到教学效果 的好 坏。因此 , 治 政 教师一定要加强语言艺术 的修养 ,课堂教学 的语 言要

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初探

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初探

形 势 下 , 中 学生加 强德 育教 育 , 从 如 下 几 方 面抓 起 : 对 应
的 主 体 能 力 , 严 重 地 影 响 了 他 们 的 健 康 成 长 和 教 学 的 已
实 际效 果 。 我 们 要 为 现 代 化 建 设 输 送 合 格 人 才 ,必 须 重 视 中学
培 养 中 学 生 的 主 体 意 识 , 形 成 独 立 鲜 明 的 世 界 观 、人 生
观 、 生观 。 人
所 谓 主 体 意 识 就 是 排 除 客 观 环 境 的 干 扰 , 以 自己 的 立 场 、 点来 衡量 事 物 的是 与 非 。每 个 人都 是 一个 主体 , 观
每 个 主 体 都 有 自己 的 思 想 和 思 维 方 式 。 是 , 当 前 的 教 可 在
育 教 学 过 程 中 ,相 当 多 的 教 师 忽 视 了 学 生 主 体 意 识 的 培
学德 育 工 作 总 的 看来 在 思 想 教 育 、 德 教 育 、 理 教育 、 道 心 法 律 教 育 上 取 得 了 一 定 成 就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提 高 了 中 学
学 生 怎样 做人 。 就要 求 教师 在 教 书方 面既 要传 授 知识 , 这 又 要 培养 学 生技 能 和发 展 学生 的 智力 和 体 力 。在 育人 方 面既 要 培养 学生 的 优 良品质 , 其形 成 科 学 的世 界 观 、 使 人
生 的 觉 悟 , 进 了 中 学 生 人 格 的 发 展 。 中 学 德 育 现 状 无 促 但
疑 离 时 代 要 求 尚 有 很 大 距 离 。 我 认 为 , 形 势 下 , 中 学 新 对 德育 工 作 的探 究 , 从 如 下 几方 面着 手 。 应

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

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

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面对新的教育环境和学生成长需求,如何构建有效的德育网络,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维互动,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的重要性、实施策略及其可能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德育网络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责任分工。

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构建三维互动德育网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梳理国内外在德育网络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炼出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文章的核心部分将详细阐述构建三维互动德育网络的具体策略和实施步骤。

包括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衔接与互补;推动学校与社会的联动与融合,实现德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构建德育网络平台,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

文章还将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文章将总结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建设的成效与影响,评估其对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的作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期望能够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参与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学校德育的现状与挑战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学校德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也必须正视学校德育面临的诸多现状与挑战。

从现状来看,学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形式化、单一化的问题。

很多学校过于注重德育课程的开展,而忽视了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德育内容往往停留在理论传授层面,缺乏实践性和体验性,导致学生难以真正内化德育理念。

德育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综合评估。

面对的挑战则更为严峻。

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初探

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初探

责任 感 , 努 力为人 民服 务 , 要使 学生成 为有理 想 、 有 道德 、 有 文化 、 有 纪律 的一代 新 人 。 这 充分说 明 了德 育教 育 在整 个教 育教 学 中的 重要 地位 。作 为基 础 学科 的音 乐 , 怎样 才能 在教 学 中更 好 的渗 透 德 育教 育 呢?我 在 下 面的 几个 方 面做 了点 滴 的尝试 :


节, 让 学 生在 革命歌 曲的音 乐 中, 牢记 革命传 统 , 懂得 今 天 的幸 福 生活 来之 不 易 , 从 而 转化 为为 祖 国的 建设 事业 而努 力 学 习的责 任 感和 自觉感 . 又可 以培 养 学生 不畏艰 难 、 艰 苦奋 斗 、 刻 苦 钻研 的献 身精神 。 三、 在 教 学过 程 中进行 德 育渗 透 。 在教 学过程 中, 我采 取灵 活 多样 的教 学 方法 潜移 默化 的对 学 生进行 德 育教 育 。例 如 : 每 节课 的 乐理知 识 若光 靠老 师 口头传授 是 起 不到很 大的作 用 的 , 这 时侯 我 就 引导 学 生进 行 讨论 , 共 同思考 、 总结 。 这样 不但 可 以培 养学 生 的思 维能 力 、 口头表 达 能 力 , 还 可 以培齐 他们 团体合 作 的精神 。 拿 教 学 方法 来说 , 我们 采 取 小组合 作 学 习法 。这种 学 习 法共 享一 个 观念 : 学 生们 一起 学 习 , 既要 为别人 的 学 习 负责 , 又要 为 自己的 学 习 负责 .学 生在 既 有利 于 自己又有 利 于他人 的前 提 下进 行 学 习。 在 这种 情境 中 , 学 生会 意识 到 个人 目标 与 小组 目标之 间是 相 互依 赖 的 ,只有 在 小组 其他 成 员都 成功 的前 提 下 自己才能取 得 成功 。 还 可 以让他 们从 小养成 严 肃看待 他 人 学 习成绩 的好 习惯 。 四、 利 用音 乐活 动和 其他 形 式进 行德 育教 育 。德 育渗 透 不能 只局 限在 课 堂 上 . 应 与课 外 学 习有 机 结 合 , 如 开展 一 些音 乐活 动课 和 音 乐主 题 活动 。 例如: 在 校 举 办的” 庆 六一” 文 艺汇 演 中 , 我 负责 大 合 唱 的排 练 , 歌 曲是 《 一 只短 笛轻 轻地 吹 》 、 《 嘀哩 嘀 哩》 , 从 排 练 一 直到演出。 我 始 终 贯 穿 学生 要 注 意体 会 作 品 中” 热爱 大 自然和 赞 美 家 乡幸福 田 园生 活” 的 思想 , 并 努 力把 这 种 思 想通 过歌 声表 达 出来 , 以感 染欣 赏者 。 我 想 这样 必要 的 活动 开展 的好 坏 , 也将在 一 定程 度 上影 响 着上课 的质量 。学 习歌 曲《 小乌鸦 爱妈 妈》 后, 我给 学生布 置 了一 个 家庭 作 业 , 放 学后 帮助妈 妈做 一 件力 所 能及 又有 意 义的 事 , 从 而 体验 妈妈 劳动 的艰 辛 , 渗 透作 为儿 女要 理 解 父母 、 孝顺 父母 的思 想 , 培 养 了学 生的 良好 品质 。 总之 , 德 育教 育在 音 乐教 育教 学 中有 着 重要 的 地位 , 我们 要 注 意策 略性 。 要提 高渗透 的 自觉 性 , 把 握渗 透 的可 行性 , 注重渗 透 的反 复 性 我相 信 只要在 教 学 中结合 学生 思想 实际和 知识 的接 受 能力, 有机渗透、 潜 移默 化 , 就 可 以达到 德 育 、 智 育 的双 从 教 育 目 的 。我 在 以后 的教 学 中将继 续 尝试 、 探 究德 育教 育在 音 乐教 育领 域 中的 作 用 , 为提 高全 民族 的音 乐文 化素 养和 培 养创 新精 神 的优 秀人 才做 出积极 的努 力 。

陶行知德育思想初探

陶行知德育思想初探

No. 3, 2019Genera3, No. 75二0—九年第三期(总第75期)谨茨陶科夂史(特利)陶行知德育思想初探张启华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民主 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

他怀着“人民第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献身精神,从中国的国 情出发,既反对“沿袭陈法”的传统教育,又反对“仪型他国”的洋化教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研 究和创造中,总结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思想体 系,本文仅就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包括德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他的德育 思想和实践,植根于中国土壤而又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息息相通,具有中国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与革新创造精神,对于加强和改善我们今天的德育 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办育才学校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教育学生“每天四问”:一问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学问有 没有进步;三问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道德有没有进步。

这四问是全面的进德修业,这当中,他特别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他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处。

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①为此他提出教育上的“人格防”,要求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深入理解德育首要地位,正确处理德智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人们思想上筑起抵御和平演变的“钢 铁长城”,都是有益的。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陶行知指出,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人做真人”。

他曾反复强调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 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②“教人做真人”既是陶行知的教育目的,也是他的德育目标。

“做真人”是陶先生的人生准则,是他终身奉行、追求的目标。

所谓“真人”,是对假人、伪人而言的。

1913年陶行知在《伪君子篇》中,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伪君子”、“假好人”的丑恶表演及其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篇•德育天地.
德育工作初探
姚梅花',刘少成2
(1.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甘肃古浪;2.甘肃省古浪县古丰冰沟墩完全小学,甘肃古浪)
摘要:德育是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特结合自身多年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特从以下三点进行深入剖析和广泛探索,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德育工作有效性起到锦上添花之效果。

关键词:德育工作;新时代;变化;原则;问题
德育工作在学校各项事业推动中具有独特作用,同样,德育水平高低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尤其是在新时代,德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概括经验教训,把握德育规律,对于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下,我国德育新变化
随着社会稳步、持续和深入开展,我国德育在环境、制度、理念、内容、陈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1.新时代特点
新时代德育树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在这一阶段下,德育呈现内容独立、局部改革、分配管理等特点。

2.新时代下德育工作特点
新时代提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

尤其是重大性教育政策文件的颁布和实施,促使德育工作发生根本性变化。

教育环境、目标和策略都发生深刻变化,逐步呈现多元化和主题化特点,内容延伸到学校管理各个层面。

学校和学生关系进一步明确。

3.世界教育浪潮下德育工作特点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党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德育发展注入无限生机活力。

德育日趋独立,在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上具有独特性,使其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办学规模和层次高速发展。

各级学校纷纷开设德育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师资队伍逐步扩大.教学策略更加科学,教育理念更加先进。

在制度完善和措施的推动下,学校教育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新时代下,我国德育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
新时代下的德育工作要具备何种理念?德育和外部环境是何种关系?德育和实践是何种联系?德育应遵循何种原则?德育未来发展是何种趋势?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思考和提高感悟。

1.德育工作要以公平和公正为前提,以实用和创新为驱动力,以开放包容为有力保障,以彰显特色为发展途径,以班级化和社会相结合为发展趋势。

2.以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优化作为德育工作的外部驱动力。

3.统筹兼顾德育研究、实践发展和管理三大方面良性互动。

4.以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为德育工作发展导向。

5.国际化是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新时代下,我国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时代进步,我国德育工作取得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变化,师资队伍逐步扩大,学生整体素质显著提高:然而,我们也要清醒意识到:目前,我国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主要凸显在以下几点:
1.德育定位和范畴急需理清和拓展
在德育定位和范畴上,尽管教育部规范德育管理范畴,然而一些学校德育工作附属在语文或者思想品德工作中,德育独立性没有被人们真正认可。

此外,在定位上比较模糊,但可以借鉴国外有关做法。

2.过于重视填鸭式教学,忽视能力培养
如何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关系是每位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德育工作更不能例外。

德育工作面临学校管理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使学生获取更多专业知识还是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础上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培养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环境。

从现阶段,许多学校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填鸭式教学,忽视能力培养。

3.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策略和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优化
课程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尽管在内容编排上取得共识,然而在不同内容衔接和层层递进上,分歧比较突出。

如何构建一种体系完整、层次分明、内容科学是现阶段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现阶段德育工作更加复杂和多变,需要高素质、高水平和贴近学校发展需求的人才。

教学策略上依旧重视理论传授,忽视启发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

总之,以上三点只是作者的浅薄之见,德育教师在借鉴时要结合学生层次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和自身教育特点不同灵活和综合运用,效果方能凸显o此外,德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绝非一朝一夕所致,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德育教师深入研究、勇于实践和积极反思.那么,学生品德一定能得到显著提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马玲俊.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思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
[2]郭伏红.论中学班主任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改革与加强[D].湖南师范大学,2004.
[3]张静.高中教师班主任工作意愿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瞿红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中德育工作的情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 2010.
[5]蒋冬梅.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6]刘晓武.试论班主任工作在“三结合”德育环境中的构建
[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
•编辑冯志强
-2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