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宜居星球探索(4)
世界各国利用卫星技术探测宜居星球的例子
世界各国利用卫星技术探测宜居星球的例子一、NASA的开普勒号卫星开普勒号卫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一颗太空望远镜,其主要任务是寻找太阳系外的行星。
开普勒号卫星通过观测恒星的亮度变化来发现行星,从而有助于找到宜居的星球。
该卫星于2009年发射,至今已发现了数千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候选者。
二、欧洲空间局的GAIA卫星GAIA卫星是欧洲空间局(ESA)发射的一颗天文观测卫星,其任务是测量银河系中数十亿颗恒星的位置、距离和运动。
通过对恒星的观测,GAIA卫星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哪些星系可能存在宜居行星,并提供关于这些行星的基本信息。
三、中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天问一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20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火星的气候、地质特征以及是否存在液态水等条件,从而为未来人类在火星上建立宜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四、俄罗斯的探月计划俄罗斯也计划利用卫星技术进行探测宜居星球的研究。
他们的探月计划旨在研究月球的地质特征、水资源以及有无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
通过对月球的观测,俄罗斯科学家希望能够找到宜居的星球候选者。
五、印度的阿德尼斯计划阿德尼斯计划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发起的一项计划,旨在使用卫星技术来寻找宜居星球。
该计划计划将发射一系列卫星,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来观测地外行星的大气成分、温度等参数,以确定是否存在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六、日本的小行星探测计划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计划发射一系列探测器,探索小行星的构成以及其中是否存在适合人类居住的资源。
通过对小行星的观测,日本科学家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宜居星球的信息。
七、法国的太空望远镜计划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CNES)计划发射一颗太空望远镜,用于观测太阳系外的行星。
该望远镜将使用先进的探测技术,通过观测行星的大气成分、温度等参数,来判断是否存在宜居星球。
八、澳大利亚的宜居行星项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展一项名为"宜居行星项目"的研究,通过对银河系中数千颗恒星的观测,他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多潜在的宜居星球候选者,并进一步研究这些行星的特征。
探索星球课件ppt
星球探索的历史
早期的天文观测
深空探测器和探测器
人类对星球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代的 天文观测,人们通过肉眼观察和记录 天空中的星星和行星。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 已经能够发射深空探测器和探测器, 对太阳系以外的星球进行探测和研究 。
太空时代的到来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火箭技术和卫 星技术的出现,人类开始进入太空时 代,能够更近距离地探测和观测星球 。
PART 03
行星探索的成果与发现
REPORTING
行星探测器介绍
探测器类型
轨道探测器、着陆探测器、飞越探测器等。
探测器功能
观测行星表面、探测行星大气、研究行星磁场等 。
探测器技术
遥感技术、无线电传输技术、深空导航技术等。
行星大气研究
大气组成
研究行星大气的化学成分,了解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和比例。
大气结构
高效能源系统
采用更高效、持久的能源系统,如核聚变能源,以支持更长时间的探 测任务。
星球探测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新型推进系统
研发更高效、环保的推进系统,如离子推进器,以缩短探测器的 旅行时间。
高清遥感技术
利用更先进的高清遥感技术,获取更详细、准确的星球表面信息。
自动化数据分析
发展自动化数据分析技术,快速处理和解析探测数据,提高科学产 出。
人类登陆其他星球的可能性
技术可行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登陆其他星球的技术可行性将逐渐 提高。
经济可行性
随着太空旅游的商业化,人类登陆其他星球的经济成本将 逐渐降低。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将有助于降低技术难度和成本,共同推进人类登 陆其他星球的计划。
对宇宙生命的探索与发现
行星探索追寻宜居行星的踪迹
行星探索追寻宜居行星的踪迹地球是我们人类独特的家园,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我们对太空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特别是对于宜居行星的探索,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人类追寻宜居行星的踪迹,并展望未来对宜居行星的探索。
一、寻找宜居行星的必要性宜居行星是指具备类似地球一样的生命存在条件的行星。
随着地球资源的枯竭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寻找宜居行星成为人类未来生存的质保。
而同时,宜居行星的发现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以及生命在宇宙中的普遍性。
二、远程观测与探测任务为了寻找宜居行星,科学家和航天机构开始利用远程观测和探测技术,望远镜成为了他们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通过天文观测,科学家们可以分析行星的光谱,了解行星的成分和大气条件,从而判断是否可能存在有利于生命存活的宜居环境。
此外,我们还通过探测器向其他星球和行星发送探测器,获取更直接的观测数据。
三、最具希望的宜居行星在近年来的探测中,有几颗行星被科学家认为可能具备宜居条件。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地球外太阳系的系外行星TRAPPIST-1。
TRAPPIST-1是一颗距离地球约40光年的红矮星,周围环绕着至少七颗行星。
这些行星离恒星较近,但由于恒星较小,它们都位于TRAPPIST-1的宜居带内。
这意味着这些行星表面的温度可能适宜液态水的存在,从而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科学家利用观测数据和计算模型推测,在这些行星上可能存在气候适宜和水文循环的条件,因此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四、宜居行星的探索之路宜居行星的探索之路漫长而艰难,但科学家们正不断努力迈向未知的领域。
未来的宜居行星探索将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太空望远镜的发展:未来发射的太空望远镜将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广的视场,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观测远离地球的行星,提供更多的宜居性信息。
2. 行星表面探测:除了远程观测,科学家们也将继续发展行星探测器,试图登陆行星表面,获取更直接的数据。
《探索宜居星球: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及证据》
探索宜居星球: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及证据
引言
地外生命一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地球之外
是否存在其他生命形式充满好奇与想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而一些证据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太阳系内的寻找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通过探测器、卫星和探测器在太阳系的各个天体
上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其中,火星、土星卫星的冰封月球和木星卫星的岩石矿物质成分等都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
自1992年发现第一颗系外行星以来,关于系外行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科学家们发现宇宙中存在大量类地行星,这些行星也可能具备类似地球的宜居条件。
地外生命存在的证据
金星大气层中的磷化氢
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磷化氢,这是地球上微生物可能存
活的一种环境条件。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水在月球上的发现
科学家们在月球的南极发现了水的存在。
虽然这并不直接说明地外生命存在,
但表明太阳系内可能存在更复杂的生物学环境。
结论
地外生命的存在可能性正在逐渐被科学界所认可。
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表
明地外生命存在,但各种相关研究和发现都在逐步揭开宇宙中生命的奥秘。
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和科学探索,我们或许能够在未来发现更多关于地外生命的真相。
以上是关于《探索宜居星球: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及证据》的论述,希朹读
者通过此文了解到了地外生命的探索历程和相关研究成果,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漫话宜居星球探索(2)
漫话宜居星球探索(2)胡经国四、恒星类型通常,恒星分类是依据光谱和光度效应进行的二元(二维)分类。
在通俗的简化分类中,前者可由恒星的颜色区分,而后者则大致分为“巨星”和“矮星”。
例如,太阳是一颗“黄矮星”;常见的名称还有“蓝巨星”和“红巨星”等。
1、恒星按光谱分类根据维恩定律,恒星的颜色与温度有直接关系。
天文学家可以由恒星的光谱得知恒星的性质。
因此,天文学家自19世纪,便开始根据恒星光谱的吸收线,按光谱类型对恒星进行分类。
天体物理学就是由此发展起来的。
依据恒星光谱,恒星从温度最高的O型,到温度低到分子可以存在于恒星大气层中的M型,这样可以分成好几种类型。
其中,最主要的恒星类型,可利用“Oh,Be A Fine Girl, Kiss Me”(哦,是一个好女孩,吻我)(也有将“girl”改为“guy,家伙”的)这句英文来记忆(还有许多其它形式的口诀记忆)。
其中,每个单词开头的大写字母,便是一种恒星类型的代号。
各种罕见的光谱也各有特殊的分类,其中比较常见的是L和T,适用于比M型温度更低和质量更小的恒星和棕矮星。
每个类型由高温至低温依序以数字0到9来标示,再细分10个小类。
该分类法与温度高低相当符合,但是还没有恒星被分类到温度最高的O0和O1。
下面是恒星的光谱类型、表面温度和颜色:恒星光谱类型恒星表面温度恒星表面颜色O型恒星30000~60000 K蓝B型恒星10000~30000 K蓝白A型恒星7500~10000 K 白F型恒星6000~7500 K黄白G型恒星5000~6000 K黄(太阳属于此类型)K型恒星3500~5000 K橙黄M型恒星2000~3500 K红注:其中K表示绝对零度:-273.16℃。
2、恒星按光谱和光度效应二元分类恒星分类,还有加上“光度效应”,对应于恒星大小的二元(二维)分类法:光度从0级(超巨星)经由III级(巨星)到V级(矮星)和VII级(白矮星)。
光度级数越小的恒星越明亮,光度级数越大的恒星相对越暗。
4-7探索宇宙(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7节探索宇宙【知识点分析】一.星座1.星星数目:全天用肉眼可以直接观测到的星星大概有 6000多颗。
2.古时的命名:(1)早在5000年前,古代巴比伦人为了便于认识星星,把天空中的一些亮星用想象的线连接起来,并赋予神话中的形象,称之为星座。
(2)古代希腊人把天空分成 48个星座。
(3)古代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二十八宿”3.现在的命名: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
4. 北天星空南天星空5.重要的星座示意6.北极星与方向(1)在北半球,北极星是指北最好的参照物。
我们在晚上,如果找到了北极星,也就找到了正北的方向。
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2)北极星与北斗星的位置关系:(3)方法:先找到大熊座(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斗”状),再把北斗星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
(4)北斗七星的朝向:春天斗柄朝东,夏天斗柄朝南,秋天斗柄朝西,冬天斗柄朝北(晚上8、9点)。
7.星等(1)概念:表示星星的明暗程度。
(2)大小:星等越小,亮度越大。
6等星是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太阳的亮度是-26.7星等。
二.银河系和宇宙1.银河系: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几千亿颗。
由于各恒星之间距离很远,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银河系的直径约 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约3万光年,银河系很大,但在整个宇宙中,银河系也是微不足道的。
目前,人们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千亿个左右,这些天体系统被称为河外星系。
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阔无垠的宇宙。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科学家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3颗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行星。
下图为其中一颗行星与其绕转的恒星所组成的星系,该星系相当于宇宙结构层次中的()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B【解析】其中一颗行星绕着恒星转,因此该星系相当于宇宙结构层次中的太阳系,B符合题意。
地球之外:太空中还有哪些宜居星球
1.引言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但科学家发现,在宇宙中还有许多类似地球的宜居星球。
这些星球不仅可以为我们探索外太空提供参考,还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新家园。
2.宜居星球的特征宜居星球必须具备多种特征才能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首先,它必须在恒星的“宜居区”内,也就是距离恒星不太远也不太近,使得温度适宜。
其次,它必须拥有大气层,保护星球表面免受宇宙辐射的影响。
第三,它必须有液态水存在,因为水是生命的基础。
最后,它必须有稳定的地质环境,以避免频繁的自然灾害。
3.已知的宜居星球目前,科学家已经确认了一些宜居星球的存在。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织女座的Kepler-452b。
该星球与地球非常相似,其大小和质量与地球几乎相同,轨道周期也与地球类似。
此外,Kepler-452b也在其恒星的“宜居区”内。
另一个已知的宜居星球是TRAPPIST-1e。
该星球位于距离地球40光年的距离,在恒星的“宜居区”内,大小和质量与地球相似,可能有液态水存在。
4.未来的探测计划尽管已经发现了一些宜居星球,但科学家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
未来的太空探测计划将致力于寻找更多类似地球的宜居星球。
例如,NASA的下一代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将于2021年发射升空,预计将揭示更多宜居星球的存在。
5.人类在宜居星球上的生存问题即使找到了类似地球的宜居星球,人类在上面生存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解决宇宙飞船的长途航行问题,以及如何在新星球上建造适合人类生活的基础设施。
其次,我们需要解决自给自足的食品和能源问题,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宇宙辐射的影响。
6.总结尽管我们离在宜居星球上生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科学家的探索不断推进,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如果我们能够解决所有的技术和生存问题,未来的宜居星球可能会成为人类的新家园,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宇宙行星;追寻宇宙中最适宜居住的星球(宇宙中有哪些行星适合人类居住)
宇宙行星;追寻宇宙中最适宜居住的星球
在茫茫宇宙中,星球无数,每颗行星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条件。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宇宙中最适宜居住的星球充满了好奇和探寻的欲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也日益深入,寻找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做着努力。
在我们所知的宇宙中,地球是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但是,地球作为宇宙中最适宜居住的星球之一,也并非永恒不变的。
随着人类工业化和过度开发,地球面临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威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因此,人类开始积极寻找其他可能适宜居住的星球,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探索宇宙,寻找具备类似地球条件的行星。
他们通过望远镜观测、探测器探测等方式,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宜居星球,如距离地球较近的火星、木星卫星欧罗巴、土星卫星土卫二等。
这些星球可能具备液态水、适宜温度等条件,是人类未来可能居住的目标。
然而,要将这些星球变成人类的家园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
从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人类还无法轻易实现在其他星球的定居。
除了技术上的挑战外,还需要考虑星球上的资源是否丰富、大气是否适宜呼吸等因素。
因此,未来人类对于宇宙中最适宜居住的星球的探索仍然任重道远。
总的来说,追寻宇宙中最适宜居住的星球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和目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不断拓展,相信有一天人类会找到适合居住的星球,并实现在宇宙中的新篇章。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需要珍惜地球这颗独一无二的星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让生命得以延续,让探索宇宙的梦想变为现实。
寻找宜居行星的作文
寻找宜居行星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课就是物理课了,老师讲的最没兴趣的就是关于外太空的事!他说,宇宙里有很多星球,有的像火球,有的像冰球,有的像大石头。
我老爱凝望夜空,想像着一些星球上会不会住着外星人?他们会是什么样子?会像电影里那样长着三只眼睛吗?他们会开着宇宙飞船来地球玩吗?
老师说,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宜居星球”,那是更合适人类长期居住的地方。
如果他们能找到像地球一样有水、有空气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搬到新的星球去住啦!
我更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船,飞到遥远的外太空,去探索这些神秘的星球。
我想找到像地球一样的星球,然后在上面种花种树,盖房子,和外星人做朋友。
我还想知道,这些星球上会不会有神奇的动物?它们会像地球上的动物一样,有毛茸茸的皮毛和亮闪闪的眼睛吗?它们吃什么?会和人类融洽相处吗?
真希望有一天,我能登上宇宙飞船,去探索宜居星球,和外星人一起玩耍!我会带他们来地球看看,让他们也体验一下地球上美丽的风景和美味的食物。
我会告诉他们,地球是美丽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它,让它永远迷人。
《地球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宜居星球奥秘
《地球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宜居星球奥秘当我们仰望星空,心中总会涌起对宇宙的无限遐想。
在那浩瀚的宇宙中,是否存在着像地球一样适合生命栖息的星球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地球为何能成为生命的摇篮,也就是地球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
地球处于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
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这被称为“宜居带”。
如果距离太阳太近,就像水星那样,会面临高温炙烤,水无法以液态形式存在,生命所需的化学反应也难以进行;要是距离太阳太远,像海王星那样,温度过低,同样无法形成液态水,而且能源供应也会严重不足。
地球与太阳的这种“黄金距离”,使得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恰到好处,能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大部分水以液态形式存在。
液态水被认为是生命存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它在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生命的“流动血液”。
地球拥有适宜的大气层。
大气层就像一层温暖的“被子”,为地球保温。
它不仅能阻挡来自太阳的有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还能调节温度,使得昼夜温差不会过大。
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氧气对于大多数生物的呼吸作用至关重要,而二氧化碳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同时,大气层还能通过对流和环流等方式,实现热量和水汽的分布与交换,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地球的磁场也是生命存在的重要保障。
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也就是太阳风,会对行星产生冲击。
地球的磁场能够偏转这些带电粒子,使其绕过地球,从而避免了太阳风对大气层的剥离和对生物的直接伤害。
如果没有磁场的保护,大气层可能会逐渐被侵蚀,生命将暴露在强烈的宇宙辐射之下,生存变得极为艰难。
地球的地质活动相对稳定而活跃。
板块运动塑造了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形成了高山、平原、峡谷和深海等多样的地形地貌,为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环境。
火山活动不仅带来了地球内部的热能和矿物质,还为早期生命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的化学物质和能源。
地震虽然会带来破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释放。
地球的引力大小适中。
宜居星球的作文
The Quest for a Habitable PlanetAs humanity's quest for knowledge and exploration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concept of a habitable planet beyond Earth has become a fascinating and important topic. The idea of finding a planet that can support human life raises questions about what makes a planet habitable and what the implications would be for our species.The search for a habitable planet involves considering a range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planet's distance from its star, atmosphere, temperature, and water availability. A planet must be in the right distance from its star to maintain a stable temperature and have an atmosphere that can protect it from harmful radiation. Additionally, the planet must have a liquid water cycle to support life as we know it.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a habitable planet is Mars. Mars has an atmosphere, although it is much thinner than Earth's, and there is evidence of water having existed on its surface in the past. However, Mars' temperature is too low and its atmosphere too thin to support human life without extensive terraforming and engineering efforts.Beyond Mars, scientists are also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y of habitable planets in other solar systems. The Kepler space telescope has discovered thousands of exoplanets, and some of these may have the potential to support life. However, the distances involved and the challenges of interstellar travel make exploring these planets a daunting task.The quest for a habitable planet raises important ethical and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Should we attempt to colonize other planets, potentially disrupting the native ecosystems? How should we approach the idea of terraforming planets to make them habitable for humans? These questions will need 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as we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habitable planets beyond Earth.In conclusion, the search for a habitable planet is an exciting and challenging quest. It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astrophysics, ecology, and ethics. As we continue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universe and the possibilities it holds, the quest for a habitable planet remains a fundamental question that could reshape our understanding of our place in the universe.宜居星球的探索随着人类对知识和探索的不断拓展,寻找地球以外的宜居星球已成为一个引人入胜且重要的话题。
星球大气条件限制了宜居性
星球大气条件限制了宜居性地球上的大气条件决定了其宜居性,也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生存所需。
同样,对于其他行星或星球来说,其大气条件也是影响其宜居性的重要因素。
在探索宇宙中其他星球的宜居性时,我们必须考虑大气条件对于生命的限制。
大气对于行星宜居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大气层能够提供给行星上的生命必需的氧气和水分,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
所以,一个行星的大气是否富含氧气、是否有水汽存在,直接决定了这个行星是否有可能宜居。
例如,地球的大气中含有丰富的氧气,而水分的存在更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础。
然而,其他星球上的大气可能没有足够的氧气和水分,导致其宜居性受到限制。
除了氧气和水分外,大气还能影响行星表面的温度。
通过保持热量的辐射和吸收,大气层能够调节行星的温度,维持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
对于生命来说,温度的稳定性非常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生命的存在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金星的大气层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导致金星的大气层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使得其表面温度非常高,高达近500摄氏度,远超过了生命可以承受的范围。
相反,火星的大气很稀薄,无法保持足够的热量,导致其表面温度过低,非常寒冷。
因此,大气层在温度稳定性方面对于宜居性的限制是明显的。
此外,大气层还能保护行星上的生命免受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等来自外界的危害。
地球的大气层能够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尤其是紫外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体免受伤害。
然而,如果行星的大气层过于稀薄,或者没有足够的保护层,那么来自太空的辐射将直接照射到行星表面,对生命的安全构成威胁。
这就是为什么月球上的生命无法存在的原因之一,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来保护生物体免受太空的辐射。
最后,大气层中的气候和季节也会对一个行星的宜居性产生影响。
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复杂的气候系统,通过气流的循环和水循环等机制,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多样化和季节交替。
这种多样性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而如果一个星球的大气系统没有类似的机制,气候可能会极端不稳定,不利于生物体的繁衍和生存。
如何在太阳系外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如何在太阳系外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
自从我们首次踏足月球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完全符合条件的星球,但是科学家们仍然在努力寻找太阳系外的宜居行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科学原理,帮助我们在太阳系外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1.确定宜居行星的条件要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宜居行星的条件。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一个宜居行星应该具备以下条件:距离恒星适中,有液态水存在,大气层稳定,并且有适宜生命存在的化学物质。
这些条件有助于维持适宜的温度、氧气供应和保护生命免受宇宙辐射的伤害。
2.利用行星搜索技术为了找到宜居行星,科学家们使用了各种行星搜索技术。
其中最常用的是凌星法和多普勒光谱学。
凌星法是通过观测一个恒星的亮度变化来判断是否有行星经过恒星前方的方法。
多普勒光谱学则是通过测量恒星的频谱来检测行星的存在。
这些技术已经帮助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太阳系外行星,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完全符合条件的宜居行星。
3.寻找适合生命存在的特征除了寻找符合宜居行星条件的星球外,科学家们还在寻找适合生命存在的特征。
例如,他们会寻找大气中存在的生命指示物质,如甲烷和氧气。
这些物质可能是生命存在的迹象。
此外,科学家们还会关注行星表面的地质特征,如火山、海洋和地壳运动等,因为这些特征可能提供了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4.使用探测器进行探测为了进一步研究太阳系外的行星,科学家们已经开始计划和发射探测器。
例如,NASA的“开普勒”任务旨在寻找宜居行星,而欧洲航天局的“行星探测器”任务旨在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层和地表特征。
这些探测器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太阳系外行星的特征,为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提供更多的信息。
5.发展太空旅行技术除了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外,我们还需要发展太空旅行技术,以便能够到达这些星球。
目前,最接近的恒星系统是离我们约4.24光年的半人马座Alpha星系,但即使使用目前最快的太空飞行器,也需要几十万年才能到达那里。
太阳系外星球的宜居性
太阳系外星球的宜居性太阳系外的宇宙广袤无垠,遍布着众多星系和恒星。
人类对于宜居性星球的憧憬从未停止,科学家们也一直在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太阳系外星球。
本文将就太阳系外星球的宜居性进行探讨,分析它们可能的特征以及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一、金属丰富和稳定的恒星宜居性星球的一大关键是恒星的特性。
恒星的类型和稳定性直接影响了行星的宜居性。
相比于太阳系中的恒星,金属丰富度更高的恒星更为理想,因为金属元素对于行星的形成和生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恒星的稳定性也非常关键,过度活跃或过于平静的恒星都可能影响行星的宜居性。
二、适宜的行星轨道和大小宜居性行星应该具备适宜的轨道和大小。
行星位于恒星的宜居带内时,表面温度适宜,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
而行星的大小也很重要,太过大的行星可能无法使大气层保持稳定,而太小的行星可能无法容纳足够的大气层和水资源。
三、稳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行星的大气层和液态水同样对宜居性至关重要。
稳定的大气层可以提供保护层,避免宇宙辐射对生命的伤害。
同时,适量的大气层还能调节行星的温度,维持适宜的生存条件。
而液态水则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为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四、地球相似性和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人类对宜居性星球的向往源于对地球相似性的追求。
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和生态系统给予我们了对宜居性的定义和期望。
相似的大气组成、地表条件以及主要的化学反应过程都可以提供适宜生命存在的基础。
五、寻找太阳系外宜居性的挑战与前景目前,科学家们通过多种手段寻找太阳系外宜居性星球。
例如使用行星探测器、天文望远镜以及通过分析恒星辐射等方式。
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理想的宜居性行星,但对于太阳系外宜居性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
人类对于太阳系外星球的宜居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和行星形成的规律,还能够拓宽我们对生命的定义和认知。
此外,太阳系外宜居性的发现也为人类未来探索外太空和移民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探索星系中的宜居星球》
1.引言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寻找宜居星球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才有了我们多样而繁荣的生命。
然而,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人口不断增长的挑战,让我们开始寻找其他宜居星球供人类居住。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已知的宜居星球,以及未来可能的探索方向。
2.TRAPPIST-1星系TRAPPIST-1星系是一个距离地球约40光年的星系,以其拥有多颗宜居行星而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
目前已经发现了7颗绕着TRAPPIST-1恒星运行的行星,其中有三颗被认为可能存在液态水和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这些行星的质量和大小与地球相似,且轨道距离恒星适中,使得它们能够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
3.开普勒22b行星开普勒22b行星是由NASA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2011年发现的一颗位于太阳系外的行星。
它的质量和半径与地球相似,且轨道距离恒星使得它可能存在液态水的条件。
虽然目前对开普勒22b的了解还比较有限,但科学家们对于它是否具备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4.银河系中的宜居星系除了以上提到的特定宜居星球,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银河系中的其他星系来寻找宜居星球。
据估计,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着数十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其中一部分是可能拥有宜居行星的。
通过观测这些恒星的光谱和行星的轨道特征,我们可以推测它们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
5.探索方法与未来展望为了更好地探索宜居星球,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发展和改进各种技术手段。
例如,下一代太空望远镜将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和观测能力,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远离地球的行星。
此外,科学家们也探索着其他探测方法,如利用行星的大气层成分和温度等特征来判断是否有生命存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宇宙的深入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会发现更多的宜居星球。
然而,即使找到了这些星球,将人类迁移到其他星球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我们需要解决诸如适应新环境、建立基础设施和保护生态平衡等问题。
天文学中星球宜居性的研究
天文学中星球宜居性的研究地球是我们所知的最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
然而,我们仅仅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不知道其他星系中是否存在其他宜居星球。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天文学家们对大量的行星和卫星进行了探测和分析,以寻找类似于地球的星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宜居性。
简单来说,宜居性是指符合一定条件的环境,使得生命能够在该环境中繁衍生息。
这些条件包括气温、大气成分、水分存在等等因素。
因此,寻找宜居行星需要探测到这些行星的物理特征以及大气组成。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观测行星的变星现象来测量行星的大小和轨道距离。
如果行星轨道在恒星光谱带中,那么可以通过测量恒星的辐射强度来推算出行星大气的组成。
如果存在水蒸气或甲烷气体,那么会在光谱中显示出来。
另外,行星的密度和质量也能为人们提供一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这个行星是否可能存在大量的水。
水被认为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行星上有足够的水,那么就有可能存在生命。
目前,已经发现了几百个宜居系外行星。
其中最著名的是TRAPPIST-1行星系。
该行星系包含了7个行星,地球是它们中间的一个尺寸,轨道距离也类似。
另外,这个行星系的恒星非常暗淡,宜居区离恒星很近,这使得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极高。
除了TRAPPIST-1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宜居系外行星,比如Proxima Centauri b、Kepler-438b等等。
这些行星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未来探索宇宙的目标。
当然,寻找宜居行星的工作并没有结束。
未来,我们还需要运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去探测隐藏在地球以外的宜居星球。
总之,天文学家研究宜居行星的意义非常大。
通过寻找宜居行星,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生命在不同环境中的可能性,还能为未来的外星生命探索和殖民奠定基础。
漫话宜居星球探索(1)
漫话宜居星球探索(1)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宜居星球探索,这是一个超新的、探索性极强的、引人入胜的自然科学前沿课题。
它关系到地球人类的生存、未来和发展。
它已经倍受全世界各界人们的广泛而深切的关注。
本文作者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了这篇介绍宜居星球探索的现状和成果以及相关科技知识的文章。
其目的在于供读者朋友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参考。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本文目录一、宜居星球探索的最新成果二、地球相似度与行星宜居度及其评价结果三、赫罗图与恒星演化四、恒星类型五、红矮星系六、红矮星Gliese 581星系七、开普勒(Kepler)计划八、最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七个星球九、十大可能发现外星生命的地方十、银河系还有600亿个“地球”下面是正文一、宜居星球探索的最新成果据报道(20111128),一支由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对多个可能宜居的行星和卫星进行了综合评估,设计出了行星宜居度指数和地球相似度指数两大指标体系,对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星球进行了可能性排序。
其中,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和系外(这里指太阳系外)行星Gliese 581g,分别位居这两大指标排序之首,被认为是最宜居的外星世界。
该研究团队的科学家们利用设计出来的上述两种评估指标体系,对宜居星球进行综合评估。
这两种指标体系分别为:行星宜居度指数和地球相似度指数。
根据科学家们的评估结果,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和系外行星Gliese 581g,分别位居两大指标排序之首,被认为是最宜居的外星世界。
系外行星Gliese 581g位于天秤座内,距离地球大约20.5光年。
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天体生物学》杂志。
该项研究成果论文联合作者、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科学家德克·舒尔慈·马库奇博士介绍说:“第一个问题是,在其它星球上是否能够找到类似于地球的环境,因为我们根据经验知道,这样的环境适宜于生命存在。
第二个问题是,系外行星上是否存在某种环境,适宜于其他形式的生命存在。
探索宜居星球的意义何在?最可能在哪里?
探索宜居星球的意义何在?最可能在哪⾥?全世界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及天⽂家每夜在世界各地对着浩瀚⽆涯的天空只是注视着,⽬标就是找到“新”的星球(当然还有追踪⼀些对地球有潜在危害的⼩⾏星的⽬的),尤其是适合⼈类宜居或当地可能已有⽣命的星球。
先找到闪闪发亮的恒星,再依照地球距离太阳的宜居距离并参照那个恒星与太阳发热能量的⽐例来推算出是否适合⽣命体的存在?美国的太空船已经飞到了矮⾏星冥王星(PLUTO)的附近,那⾥还有许多未知的柯伊伯带(Kuiper belt)星体存在,如乌神星、闵神星及妊神星等,还有更远的奥尔特云(OORT CLOUD)地带,⽽太阳系的边缘被估计在2光年左右(1光年是光⾶⾏⼀年的距离,约接近于每秒3亿⽶的距离,⽽且光的前进还可能不是直线运动),还是个有待探索的未解之谜。
太阳系外最适合宜居的星球之⼆是距离地球20.5光年以上的GLIESE 667星系,其中编号C的红矮星有六颗⾏星中的两颗581g及581d很适合⽣存,主要是温度合适,因为667C的⼤⼩只有太阳的1/3,亮度只有1%,距离也合适。
(虽然我们都知道⽣命的诞⽣不只是因为温度的原因,相关的湿度、主要⽓体组成分⼦(如氢、氧、⼆氧化碳、氮等)、⼟壤因素、⽔等,都很重要。
)即使未来⼏⼗年,⼈类⾃制的飞⾏⽕箭、中继太空站或载⼈飞⾏器很发达了,若想要⼀次运载100⼈次以上的能⼒还是很有限的,加上到太阳系外的宜居星球,估计都得⽤现在飞⾏器速度的好⼏倍加速,也得花上⼏⼗年甚⾄⼏百年的时间才能飞到,⼈没有那种活不到⽬的地就死在半道的勇⽓的。
因此太阳系外宜居星球的探索,只能说是为了科研⼈员的⼯作⽽不断的在更新,不断在⼀些全球性⾼端科研杂志上发表的机会,但于事⽆补。
不论从地球或从地外太空站跟踪发现到的宜居星球,其实都是以前的故事了,因为利⽤望远镜来接受反射光⽽判断出的结果,都是之前的事,例如22年光年之外的星球的⼀切外观及⼤⽓条件,其实都已经是22光年之前的景象,如今如何了,其实我们并不知道。
漫话宜居星球探索(8)
Word文档格式样板胡经国3、木卫三⑴、木卫三及其基本信息木卫三(Ganymede,盖尼米得或加尼米德)是围绕木星运转的一颗卫星,公转周期约为7天。
按距离木星从近到远排序,木卫三在木星所有卫星中排第七,在伽利略卫星中排第三。
它与木卫二及木卫一保持着1∶2∶4的轨道共振关系。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其直径大于水星,质量约为水星的一半。
木卫三既是木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
它的表面主要由硅酸盐和水冰组成。
但是,在其表面以下200千米,被认为存在着一个由盐水构成的海洋,这个海洋夹在木卫三的冰层之间。
跟木卫二和其它靠近大型行星的卫星一样,木卫三也受到潮汐热的作用。
这使得它表面以下的某一地层保持着足够的热量,从而促使液态水的形成。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
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
其中的少量磁圈,与木星的更为庞大的磁场相交迭,从而产生了向外扩散的场线。
木卫三拥有一层稀薄的含氧大气层。
其中含有原子氧,氧气和臭氧,同时原子氢也是大气的组成成分之一。
木卫三上是否拥有电离层尚未确定。
木卫三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
人们推测,在木卫三表面之下200千米处,存在一个被夹在两层冰体之间的咸水海洋。
木卫三表面存在两种主要地形。
其中,较暗的地区约占星体总面积的1/3,其间密布着撞击坑(陨石坑),地质年龄估计有40亿年之久。
其余地区较为明亮,纵横交错分布着大量的槽沟和山脊,其地质年龄较前者稍小。
明亮地区的破碎地质构造的产生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有可能是由潮汐热所导致的构造活动所造成的。
木卫三的基本信息如下:平均半径:2631.2千米(地球的0.413倍)表面积:87000000平方千米(地球的0.171倍)体积:7.6×1010立方千米(地球的0.0704倍)质量:1.4819×1023千克(地球的0.025倍)平均密度:1.942克/立方厘米表面引力:1.428 米/秒2逃逸速度:2.741千米/秒(6130mph)(1mph=1.609344 km/h,mph为每小时英里数或英里每小时)公转周期:7.15455296天(0.019588年)公转速度:平均10.880千米/秒轨道倾角:2.21°(黄道夹角)自转周期:与公转同步转轴倾角:0~0.33°反照率:0.43±0.02表面温度:最高70K,平均110K,最低152K视星等:4.61等命名:盖尼米得(加尼米德)⑵、木卫三生命探索研究发现,在木卫三表面崎岖冰层下,可能存在液态的咸水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话宜居星球探索(4)胡经国七、开普勒(Kepler)计划1、开普勒计划的由来与启动开普勒计划于30年前首次提出,但是直到1999年第一颗“凌日”星球HD209458b被发现不久,该项目才获得通过。
该计划之所以命名为“开普勒”,是为了纪念17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他在1609~1618年,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
欧洲第2艘自动转移飞行器,也将用他的名字命名。
在整个“开普勒计划”项目中,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负责完成具体发射;艾姆斯研究中心负责地面系统研发、任务操作以及科学数据分析;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及其任务的研发;鲍尔航天科技公司负责研制“开普勒”并为任务操作提供支持。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2003),美国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已决定于2006年10月启动“开普勒计划”,向太空中发射一套最先进的行星探测系统。
“开普勒计划”主要研究员、美国哈佛·斯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萨塞罗夫,在接受采访时预测,一旦“开普勒计划”启动成功,4年之内人类至少可以发现10颗“类地球行星”。
萨塞罗夫称,天文学家们一般通过两种方法来寻找行星的踪迹。
第一种是“观察恒星摆动法”。
当一颗行星环绕恒星运动时,其引力作用会使恒星偏离中心,产生摆动。
第二种是“阴影观测法”,主要探测小行星的踪迹。
当太阳系外有一颗行星,穿过它围绕运转的恒星和地球上天文望远镜的中间时,理论上讲从天文望远镜中看到的恒星将会变暗,也就是说在恒星的光亮上会出现小影斑。
然而,在地球上使用“阴影观测法”寻找“第二地球”的成功几率有如摸彩。
为此,NASA决定于2006年10月正式启动“开普勒计划”,向太空中发射一枚专门检测银河系中行星穿越恒星时出现“阴影信号”的太空望远镜。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家格雷格·拉夫林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在所有新发现的银河系恒星系统中,有1/4的恒星系统可能存在着地球大小的行星,寻找到第二颗地球的概率非常之大。
”2、开普勒探测器及其发射开普来探测器将搭载口径为0.95米的测光斯密特望远镜,其视场可达105度,用以监视因行星“凌日”而导致的目标恒星的亮度变化。
该探测器星体设计寿命约为3.5年,预计于2009年发射。
该探测器运行轨道选择类似于斯必泽望远镜,是所谓的“Earth-trailing”的日心轨道,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开太阳、地球以及月球的干扰,还能有效地减少探测器本身所受的力矩。
2009年,美国东部时间3月6日22时50分(北京时间7日11时50分),美国航空航天局用“德尔塔”-2火箭,发射了第一个专门用于寻找类地行星的空间望远镜-“开普勒”(Kepler)。
65分钟后,它进入了距地球大约721公里高的预定轨道,并将在这一轨道试运行2个月,随后正式开始执行探索任务。
3、类地行星的概念所谓类地行星是指类似于地球的行星。
它由岩石构成,围绕像太阳的恒星运行,可能孕育着生命,因而具有研究意义。
现在,人类找到了三类太阳系外行星大量存在的明显证据。
目前,科学家们的挑战是要找到类地行星,比如,大小为地球的一半到两倍之间的行星,尤其是那些在恒星周围宜居带内的行星;在该宜居带内,行星表面有液态水存在。
4、开普勒计划的任务开普勒计划(Kepler)旨在搜索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系统。
作为第一架有能力探测系外地球大小行星的探测器和NASA发现计划的一部分,开普勒的主要任务包括:①、测出在不同行星系统宜居带中类地行星的比例;②、确定这些行星的轨道特性分布;③、确定多星系统中行星的数目;④、确定轨道尺度、行星反照率大小、质量、性质以及短周期巨行星的密度;⑤、用其它手段在已知行星系统中进一步探索新的行星;⑥、确定行星系统中恒星的性质。
除此以外,开普勒计划还担负着为未来的“起源计划”铺路的重任,如确定行星系统中恒星的共性、探讨待测天区等。
另据介绍,开普勒计划的任务,是寻找与地球相似的星球,解答“地球是否是孤独的”的这个人类亘古以来就面临的难题,看看银河系中是否有宜居带或者其附近的数百个地球大小和比地球小的行星,即恒星宜居带中不太冷、不太热、存在液态水的行星,并确定银河系数千亿恒星中的一部分可能拥有这种行星。
简单地说,这项任务就是要找到我们所知道的生命有可能存在的地方。
这很有可能改变人类对宇宙的看法,有望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
找到宜居行星只是寻找外星生命的第一步。
如果发现许多类地行星,当然意味着生命可能在银河系内普遍存在;如果没有发现或发现很少类地行星,则表明地球可能是唯一的生命行星。
专家预计,开普勒计划可发现50颗以上的类地行星。
5、美国首探类地行星美国航天局天体物理学部主任乔恩·莫尔斯认为,类地行星必然存在。
这类行星应当围绕着类似于太阳的恒星转动,距离不太远也不太近,其温度可保证星球表面存在液态水,这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华盛顿卡内基学会的艾伦博士说,银河系约有三分之一类似太阳的恒星,有比地球大几倍的行星,比地球小的行星可能更多。
每颗类似太阳的恒星都有一颗行星围绕,这意味着银河系中可能有1000亿颗与地球同级别的行星。
其中,一部分行星位于含有液态水的“宜居带”。
自1995年以来,共发现了337颗围绕恒星转动的系外行星。
但是,它们全都比地球大很多,所处位置的条件也无法满足生命存在。
少数几颗行星所在的行星系统环境,类似于地球所在的太阳系。
许多发现的行星只是所谓的“热木星”,即只是在几天之内沿紧贴的热轨道绕其恒星运转的。
大多数行星都是根据所谓的摇摆定律发现的,即只要发现恒星周边轨道上有万有引力存在,就推论有相对应的行星存在。
行星距其恒星越近,万有引力越大,也就越容易被观测到。
另据报道,截至2009年3月3日,人类已发现了342颗太阳系外行星。
不过,其中绝大多数属于类木行星,即体积比较大,表面是气体,类似于木星的行星,据信其中没有一颗适于生命存在。
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目前的探测方式和技术水平决定的,并不能说明太阳系外不存在类地行星或有生命存在且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
据悉,目前已经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总数达到了700余颗。
但是,由于定义“类地星球”的标准过窄,大多数行星都被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
因此,科学家呼吁放宽寻找类地行星的标准,以确保不错过一个发现地外文明的机会。
开普勒探测器将对大量的恒星进行探测,探究行星系统的结构和差异。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对大量的恒星进行测量,以便确定在各种各样的恒星可居住地域内或附近陆地和较大行星的百分比;确定这些行星轨道形状及其大小的分布状态;估计在行星系统内有多少行星;运用其他技术识别每个已发现行星系统的附加成员;确定为行星系统提供地点的那些恒星的特性。
开普勒探测器最早发现的行星,很可能是所谓的“高温木星”。
这类行星让科学家们很感兴趣,原因是其尺寸与木星相当,但却处在与水星相当的轨道上。
再接下来很可能是“高温海王星”。
而最难探测、也最令人激动的当属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
6、系外行星探测方法多种多样太阳系外有多少个地球?直到现在也几乎没有答案,原因就在于目前的天文观测还不足以探测到这些“特殊”的行星。
⑴、系外行星探测常用方法目前,探测太阳系外行星常用方法有:①、天体测量天体测量是用空间干涉仪精确地测量恒星的位置。
因为,当恒星周围存在行星时,将引起母恒星相对于远方背景的星象摆动。
②、辐射测量辐射测量是直接测量行星的热辐射。
其困难是,行星的热辐射大多被恒星的辐射所掩盖,就如同在明亮的探照灯下去寻找一只萤火虫。
为了区别母恒星及其行星的热辐射,一般用光学干涉仪消除来自恒星的光,此后就有可能获得来自该恒星附近的行星辐射源的辐射。
③、“凌日”测量当行星从其母恒星前飞过时,会阻挡了一部分恒星的光,即出现行星“凌日”现象。
据此,就可确定这颗母恒星周围存在的行星,并可根据“凌日”的间隔和亮度等来确定行星的轨道、温度和大小等。
这就像人们看到远处有一只亮着头灯的汽车,当一只小虫从汽车前经过时,可通过光线变化推断虫子的大小。
④、速度测量速度测量是沿着观测者和目标恒星之间的矢径测量恒星速度。
因为,恒星的“矢向速度”会因围绕其运行的行星而变化。
⑵、“凌日”测量的应用2006年12月27日欧洲发射的“科罗”(COROT)天文卫星,和2009年美国发射的“开普勒”,都是采用“凌日”测量方法来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
其中,前者已经发现了7颗“凌日”的行星。
但是,“开普勒”将围绕太阳旋转,而不是像“科罗”一样围绕地球旋转。
这意味着,它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搜寻目标行星的踪迹。
一般,用以下3个参数来描述行星“凌日”的特征,即:“凌日”的重现周期、“凌日”的间隔以及恒星亮度的相对变化量。
根据“凌日”现象的周期性,能确定这颗恒星周围是否存在行星;根据行星“凌日”时亮度变化的大小,能确定行星的大小;根据行星“凌日”的间隔,能计算出行星的轨道以及估计行星的温度。
“开普勒”探测行星的秘诀是:从地球方向上看,当恒星系统中的行星运行到“开普勒”与恒星之间时,由于行星遮挡了一部分恒星发出的光,会使“开普勒”光度计接收到的恒星亮度变弱,变化范围大约是5~40,连续大约2~16小时。
“开普勒”可根据一颗恒星亮度的周期性微弱变化,判断其周围可能存在行星,并推算出行星的大小等参数。
行星越大,遮挡的光线就越多。
所以,通过观测“凌日”的深度(恒星亮度减弱的程度),即可掌握光线变暗的程度,就可计算出行星的大小;通过测量“凌日”行星的公转周期,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就可大致计算出行星轨道大小。
不过,对于每颗行星需要至少观测到3次“凌日”,才能确定其轨道周期,并确定光线变暗不是由其它某种现象(比如该恒星上的耀斑)造成的。
若潜在的行星轨道周期很短(几天或几周),则意味着它距其母星非常近;而轨道周期很长(几年),则意味着它更接近于该恒星引力控制范围的边缘。
距离过近或过远,会使行星上过热或过冷,无法支持生命的出现和生存。
“开普勒”可以探测到的亮度微弱变化,可以小到十万分之一左右。
同时,在了解恒星的运行轨道大小和温度的基础上,可计算出行星特定的温度。
对这些基本情况的了解,将告诉人们某颗行星是否具有宜居性。
这一技术方法,在10年前就被科学家采用了。
并且,帮助天文学家发现了300多颗较大的行星。
而“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特点,是把目标对准更小的行星,即像地球一般大小的宜居行星。
它们都围绕其母恒星运转。
7、“开普勒”得天独厚靠轨道耗资近6亿美元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将在太空运行至少 3.5年。
探测银河系中天鹅星座与天琴星座之间的一小块天区(10度角宽约20个满月的宇宙空间)。
通过检测其间10万多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其距离在586.8光年到2999.2光年之间)每半个小时的亮度变化,研究行星穿越其恒星面前时产生的“穿越”现象,从而寻找围绕在这些恒星周围的类地行星迹象,并描述它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