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指导下的整本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是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由于整本书能提供完整、系统的学习情境,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独到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依据新课标的指导,不畏惧实际教学的各种难题,切实有效地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整本书阅读内容和目标的确立《西游记》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以奇幻的想象、趣味的笔法,讲述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曲折经历,奏响了惩恶扬善的主旋律,鼓励无数后人只要拥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哪怕路途再艰险,也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在确立了以《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内容后,基于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四基四能,依据学生实际,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设置《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知识。
能够基本梳理出作品的主要内容,有相应的文学知识积累。
2.生成阅读能力。
(1)能够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开展交流,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2)能够辩证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思辨能力。
(3)能够发现并思考作品中有疑虑的地方,提高质疑问难能力。
3.提升阅读素养。
(1)在持续投入阅读和圈画批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任务活动实践中积累名著阅读经验和方法。
(3)在交流与分享中获得精神成长,传承文化精髓。
二、整本书阅读任务和活动的设计任务一:取之“精炼”学习活动一:自读文本。
经过讨论,师生根据全书内容制定共读计划:《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每天阅读五回,预计二十天读完。
我们借助连环画和影视作品,从学生熟悉的角度进行导读推荐,帮助学生快速地建立与《西游记》的情感链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个体访谈和阶段小结等方式监督推动学生的持续阅读,及时加强学生阅读完整本书的信心。
学习活动二:梳理概要。
小学高年段学生在阅读《西游记》原版名著上仍会存在一些障碍,简单梳理文本的内容,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地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的重点。
学习任务群指导下的整本阅读教学设计——以《雷雨》的整本书阅读为例
丨阅读鉴赏丨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刊2019耳02月059学习任务群指导下的整本阅读教学设计----以《雷雨》的整本书阅读为例◎许姗姗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的概 念,在课程结构上要求高中生以语文核心素养为 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 群。
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 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 素养的指导下,提出新的课程结构,设计包括“整 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 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18 个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 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以上列举为必修部分的 7个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语文教 师应该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 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 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从语文学 科核心素养角度出发,而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 讨”任务群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 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 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由此可见,通过本任 务群的落实,可以为学生提供相较单篇而言,更为 完整的学习情境,避免语文学习中的碎片化倾向,从而真正通过多重阅读方式领略到作品的魅力。
而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将这一学习任务群的目 标转化为单元的目标,课堂的目标?这其中的重要 一环,便应该是以一本书为例,通过教学设计和教 学资源整合,让学生真正先走入一本书,了解领悟 其魅力的方法,从而走出一本书,能有阅读鉴赏能 力与阅读方法的不断精进和更新。
一、通读指导——以阅读任务设计为驱动《雷雨》是高考要考察的名著中的唯一一部戏 剧作品。
在教学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学生去 看看戏剧,增加戏剧观感上的体验,抑或设置表演 机会,增加学生自我感知戏剧语言和作品冲突的机 会。
初中任务群阅读教案
初中任务群阅读教案1. 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习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
4. 学会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习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阅读材料,提前发放给学生。
2. 学生准备阅读笔记,记录阅读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生分享阅读材料的选择过程,互相了解阅读背景。
二、自主阅读(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生划记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撰写阅读笔记,记录阅读心得。
三、分享与交流(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2. 各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3. 教师引导学生就文章的深层含义、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阅读活动的收获,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2. 学生表示将继续坚持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的质量,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分享与交流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解答。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提高素养。
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三步教学实践
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三步教学实践目录一、内容概述 (1)二、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 (1)1. 阅读兴趣的培养 (3)2. 知识技能的掌握 (3)3. 思想感情的升华 (4)三、设计教学活动与任务 (5)1. 情境导入 (6)2. 阅读策略的指导 (7)3. 小组合作与交流 (8)4. 创意表达与展示 (9)四、实施教学过程与评估 (10)1. 第一步 (12)2. 第二步 (12)3. 第三步 (14)4.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15)五、总结与展望 (16)一、内容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档旨在通过三步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应用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我们将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进行梳理,明确其目标和意义。
我们将从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融入到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将通过对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小学低年级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模式,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我们要紧密围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确保教学目标和内容符合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求,体现出课程标准的指导性。
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我们要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整本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除了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还应注重通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对自然、社会、家庭的热爱之情。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中高年级整本阅读教学策略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中高年级整本阅读教学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指出:应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教材内容。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习任务群的一种基本类型。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应围绕整本书阅读内容,设计一些任务。
以这些学习任务群为驱动,学生就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阅读整本书。
与此同时,整本书阅读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也会愈发显著。
一、自主型阅读任务学习任务群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高效阅读整本书的一种行动指南。
为了指引学生深度阅读整本书,教师应围绕整本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学情设计一些关于挖掘背景知识、品读文本细节以及感悟文本思想的自主型阅读任务。
(一)知背景背景资料是学生准确、深入理解整本书内容的前提与基础。
在阅读整本书时,如果学生对整本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认识不清晰、理解不透彻,那么,他们的阅读往往会比较浅显。
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引领学生挖掘整本书背景资料的学习任务。
以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为例,教师设计了一项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一些关于《三国演义》创作背景的资料。
通过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学生就会了解到: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这是一个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时代。
作者内心深处非常渴望和平,向往国泰民安。
以这些背景资料为基石,学生就能够逐渐走进作者的视角。
《三国演义》中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的局面,并不是作者的“理想国”,国家和平统一、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作者的向往。
在学习任务群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对整本书的背景知识有更多了解。
同时,当学生对作者创作这本书的社会背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之后,就能够更为准确、深入地理解整本书的主题、主旨。
(二)品细节品读细节是阅读整本书的一个关键环节。
但是,因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的现象。
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引言: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关键的。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技巧。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背景介绍随着技术的发展,学生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在阅读上,他们更加倾向于选择碎片化的阅读方式。
这导致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二、教学目标设定1. 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培养他们持续阅读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对不同文体和题材的阅读欲望。
3. 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1. 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选取一本适合全班学生阅读的书籍。
可以是小说、传记、科普书等,确保内容的多样性。
2. 分组阅读任务: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整本书的一个章节或一部分内容。
每个小组需要自主选择阅读的节奏,并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问题记录下来。
3. 合作互助学习: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理解。
他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4. 注重阅读反思:学生每个阶段需要写下自己的反思和感悟,总结阅读中的收获和困惑,并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和讨论。
5. 结合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每个章节的阅读内容展开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理解引导。
四、评估方法1. 阶段性评估:每个阶段结束后,教师可以使用小组讨论和学生的阅读反思作为评估材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进行评估。
2. 作品展示: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如口头报告、PPT、绘画等。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以《骆驼祥子》主题探究为例
师道二○二一年第一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整本书阅读”着力避免的是以往单篇阅读导致的浅层化、碎片化,它最终追求的是学生在真实阅读、深度阅读后,有自己的真实思考、深度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真实感悟、深度感悟。
这不光是指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视野,而且承载着阅读方法与技巧,承载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程实施以来,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已日益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识和接受。
然而我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老大难”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切实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导致学生不清楚自己的阅读理解是否深入,是否全面,阅读还是停留在表层,效果不尽人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要求一线教师“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正因两者目标指向的高度一致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规定的18个学习任务群中,专门设计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任务群。
这种新的学习形式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息———通过设计“学习任务群”驱动学生进行整本书课外阅读,是追求有效阅读指导,切实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可行之法。
本文就此结合经典著作《骆驼祥子》,尝试论述如何实践“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整本书课外阅读指导。
一、《骆驼祥子》整本书课外阅读与基于主题探究的“学习任务群”《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
故事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出现在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尽管学生之前已经在教材中接触过老舍先生的不少作品,对其人其文都比较熟悉,但这些作品都是单篇文章,且或温馨或幽默。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阅读的教学提示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应以学生的自 主阅读活动为主,运用多种阅读 策略和阅读方法,理解整本书的 概况,把握整体与部分、部分与
部分的关系。
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教师需要开展多样的阅读实践活 动,有助于在持续的思考过程中 将学生带入书本世界,在与作者 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完成对思
维品质的锻炼。
01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应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
合性,整本书阅读教学应遵循这些原则。
阅读实践活动串联学习任务
02
教师需利用阅读实践活动将不同学习任务串联起来,重构教学
内容与结构,增强学习任务群的整体性。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
03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灵活调整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素养。
整本书阅读的任务群归属
“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强 调学生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完整阅读一整本课外 读物。
阅读的连续性与深入性
注重阅读的连续性以及深入性,旨在提高学生整 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
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与价值
阅读教学的挑战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需准确把握任务群和整本书阅读的深层内涵与价值 。
推荐《西游记》
学生在阅读《西游记》后,教师可以推荐不同版 本的《西游记》影视视频,观看后再进行对比, 分析著作与影视的异同。
提高阅读兴趣
教师开展共读、故事朗诵会、阅读分享等活动, 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丰盈学生的阅 读感受,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设计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 给导演写一封信” 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领略文学著作的魅力,激励学生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看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设计指导
神话涉及自然、人类、超自然等领域的解释,涵盖了多个方面。
U(学生将理解)
神话的解释
神话故事是先民解释人与 自然关系的产物,不同人 物形象寄托了先民不同的 理想和愿望。
神话的阅读理解
在阅读理解神话故事时, 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 历,深入理解神话的意义 和价值。
神话的创作与表演
通过分析神话人物形象和 情节,可以了解先民对人 生、道德、政治等方面的 态度和看法。
任务设计
教师需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 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整 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
实践活动
学习任务群强调实践性,注重学生 的自主学习和建构,发展语文核心 素养。
核心任务的设计原则
核心任务
学习任务设计需具备驱动力和整合力,注 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建构,发展语文核心 素养。
核心任务的作用
言表达产生影响。
郭诗韬老师《十万个为什么》的教学解读
阅读学习价值
郭诗韬老师分析《十万个为什 么》的阅读学习价值,认为需 要运用一些阅读策略和方法。
文本解读
需要细读文本,了解不同文本 类型的特点,目的在于更快速 地梳理答案和关键信息。
任务驱动阅读
需要组织实践性的分享活动, 让知识能够活用起来、交互起 来,组织核心任务进行设计。
神话故事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让 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刺激自己的 想象力。
神话语言内涵丰富
神话故事的语言内涵丰富,对书面叙 事的语言表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儿童可以汲取语言营养
儿童可以从神话故事中汲取丰富的语 言营养,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 积极影响。
神话给儿童信心
01
02
03
04
神话的信心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解读与实施
__ • 我们的理由是:____ • 我们是这样产生共同意见的:_____
五、与研究其他国家的同学交流一下,看 看他们的结论又是如何的。
1.研究国家:____ 他们的结论:____ 他们的理由:____
2.研究国家:____ 他们的结论:____ 他们的理由:____
国家的形象代表物是这样认识的:
• 我所研究的国家:___ • 我认为这个国家的形象代表物是:___
_ • 我的理由是:_____
三、我与跟我研究同一个国家的同学一起 讨论交流,他们的意见是:
1._____ 2._____ 3._____
• 【建立学习“群”】
• 四、与同学们商量讨论后,我们一致的意 见是这样的:
• 【学习任务确定】 • 一、我选择研究的国家是:___
• 【必读书籍】
• 《法国儿童小说选》《日本儿童小说选》 《美国儿童小说选》《俄罗斯儿童小说选》 (选择完国家后勾选相应国家的读物。)
• 【推荐书籍】
• 1.法国:《少年励志小说馆》1~2辑、 《尤利斯的妙之旅》《小王子》《海底两 万里》《两棵树》《月光之鸟阿尔塞班》 等。
除去必读书籍和推荐书籍,我还读了关于 ___的其他书籍或者资料:___ _ 从这些书籍或者资料,我获得了关于这个 国家的这些信息(独属于这个国家的) (可选择填满,也可以有多少就写多少, 如果有需要可以粘贴资料):
1._____ 2._____ 3._____
• 【完成任务】 • 二、结合上面的资料,我对于我所研究的
• 2.日本:《活宝三人组》系列、《那份温 暖永不散去》《栓牛的山茶树》《窗边的 小豆豆》等儿童小说以及日本的系列绘本。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设计指导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设计指导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学习任务群带来的实践挑战就是如何设计出具有驱动力、整合力和发展力的学习任务。
今天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例,做一简单讨论。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这段话实际上是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定位。
这样的目标价值追求,依赖于教师针对具体的书目,在科学制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切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
要设计出一个具有驱动力、整合力和发展力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以确保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阅读趣味,习得阅读策略,积累阅读经验,生发独立见解,成为积极自主的阅读者和学习者,教师需要有步骤地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有策略地做实整本书教学解读整本书教学解读,一般先从整本书的内容主题入手分析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再结合课标、教材等明确阅读学习的价值,然后从学生角度讨论兴趣点、生长点和挑战等,明确基本读法。
也就是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读明白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内容+主题+语言特点);二是想清楚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课标依据+教材意图+学生需要);三是讨论怎样读这本书(兴趣激发+困难挑战+策略运用)。
在讨论怎样读这本书的时候,同时就在酝酿学习任务的设计了。
例如,许璐薇老师进行《中国神话故事》的教学解读时,分析了这本书的内容和主题后,这样分析其学习价值(有修改):1.神话给儿童信心。
在儿童的心中,一提到神话英雄,总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崇拜和模仿。
他们往往能战胜自然,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
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在这些英雄身上汲取力量。
2.神话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儿童,天生就有想象潜能,而神话刚好可以满足童年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一个个鲜活的精怪形象,既满足孩子异想天开的好奇心,又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刺激他们的想象力。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解与教学应用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解与教学应用整本书阅读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探索与讨论,当下已成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之一。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是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不甚清楚,教师需要从课程的角度来理解整本书阅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从教学的角度教会学生阅读整本书。
一、关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理解整本书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提供复杂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思考和表达。
整本书阅读是以“联系”为本质的对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1. 学以为己:“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课程目标从义教新课标的提示可以看出,课程目标是从“阅读能力”“阅读经验”“阅读习惯”三个角度来设计的。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
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提取信息、整合解释、反思评价等方面的阅读能力都会有所发展。
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经验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应该为了解释问题而阅读,为了解决问题而阅读;学习与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怎么解决,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都可以到书中去找答案。
学生应该为了未来而阅读,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成为这样的人需要读什么书、做什么事,应该顺着怎样的轨道前行,也可以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这些是整本书阅读对每一个学生具体而真实的作用。
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受到书中人物的影响,其精神得以成长。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有多重关联。
整本书能够提供相对整体、复杂的学习情境,能够很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部编小语六上《爱的教育》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交流讨论
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体验同龄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
快速浏览
学生们需要快速浏览《爱的教育》这本书,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穿越到书中
五个阶段性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小说内容和主旨,提高阅读综合素养。
阶段性任务
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相辅相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拓展视野
通过拓展视野,引导学生关注课堂以外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04
CHAPTER
阅读策略与评价
详细阅读
在课堂小结环节中,教师需业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人物,并编辑他的“朋友圈”,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说人物的理解和认识。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THANKS
联结生活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对《爱的教育》中的人物和故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联结。
02
CHAPTER
制订阅读目标
学生应学习如何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概括故事情节,并能够简要描述印象最深的人物与场景。
学习梳理作品内容
关注小说中人物与环境的描写,推测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小说形象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关注人物与环境描写
运用思维导图记录成长历程,梳理人物关系, 探究人物间的情感脉络;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记录成长历程
针对感兴趣的人物与情节,交流阅读心得,体验同龄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
交流阅读心得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路径《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路径——以《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整本书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将其纳入课程设计与教学范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红色经典整本书承载着历史的回溯、精神的传承等众多功能,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爱党爱国热情,传承英雄遗志,厚植红色基因。
本文以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之一《小英雄雨来》为例,以通读、细读、分享、延读四大任务为驱动探讨红色经典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让红色经典更好地实现红色传承,达成“以文化人”“文道合一”的教学效果。
任务一:通读——初识英雄新课标反复强调,语文学科需要创设真实具体的学习情境,要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增强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因此,在导读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完成真实生活任务的体验,激发和维持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依据课程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从易到难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与英雄对话,感知英雄时代初读此书前,教师可以提出话题,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是蜘蛛侠、超人等数耳熟能详的虚构电影人物,也可以是学生能想到的保家卫国的战士、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等现实生活中的英雄。
教师总结,这些人身上都有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人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这一设计遵循学生态度和品德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在一场英雄对话的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质,达到育人目的。
2.问英雄出处,拉近英雄距离小英雄雨来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学生阅读时存在认知上的差距。
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查阅、整理时代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走近人物的故事,为整本书阅读打下基础。
3.三代共读,激发读英雄兴趣《小英雄雨来》早在70多年前就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雨来的故事是中国几代人的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读,爸爸妈妈读,爷爷奶奶读或讲,回望激情岁月,引发共鸣,找到亲情的连接点,激发阅读兴趣,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
部编小语五下《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部编小语五下《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整本书目:《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学习情境:目前有许多和大家同龄的同学对电视剧版的《西游记》十分感兴趣,同时也想尝试去阅读原著,了解书里的内容,但是他们觉得有点难度,因此他们希望有一本关于 《西游记》的导读书籍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原著内容和思想价值,加深对这部传世经典的理解,提高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致。
由于同学们大多都没有出版书籍的经验,因此现在请大家以副主编的身份协助主编出版 《西游记》导读手册书,在这本书中,大家需要根据主编的要求来完成相关任务,引导读者 了解西游故事的大致内容,让读者们深入了解《西游记》塑造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
核心任务:以副主编的身份写一本《西游记》导读手册。
拓展资源:董宇 《神话文学作品<西游记>中人物形象解议》、金业妖 《论 <西游记>的环境描写》、86年版《西游记》电视剧《三打白骨精》片段、魏文哲的《话说西游记》。
学习目标:1.掌握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学会梳理故事情节及探究情节规律,撰写故事梗概。
2.运用辩证思维,全面分析人物形象,并学会跨界比较人物形象异同。
3.通过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元素的基础上,运用想象能力创设“八十二难”,并通过引申和分析归纳出小说的多元主旨和艺术价值,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5.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会团队协作,在支架引导下运用各种途径搜集和检索所需的信息和资料,系统地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进一步增强阅读文本、鉴赏名著、读写结合等学科能力。
学习过程:任务一:完成《导读手册》“情节梳理”章节学习活动1:绘制西游路线图1.出示主编的话:在这一部分,读者们想大致地了解 《西游记》的相关情节及西游的路线,形成对该小说的整体感知。
因此,在这一任务中,你需要绘制西游路线图,让读者们渐渐了解《西游记》。
2.小组讨论:绘制西游记路线图的要求3. 提供支架:学习活动2: 撰写故事梗概1.出示主编的话:读者对西游路线和大致故事情节有了整体的感知后 , 还想要了解一些精彩的故事情节,尤其是一波三折的故事,能让读者感受古典小说的非凡创作魅力。
学习任务群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
学习任务群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一直是一个比较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 ( 2022 年版)》明确了可以把名著阅读作为独立的学习任务群来呈 现。
通过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 际问题,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最终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一、设置具体任务情境学习任务是在真实情境中有着明确教学 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因此,设置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就是开展名著阅读任务群教学的基础。
例如,《海底两万里》是初一年级下半学期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名著必读书目,其不但具有科幻小说的特点,如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严谨的科学知识,也有深刻的人文思考蕴涵其中。
但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却存在着“读不完”“读不细”“读不透"的问题。
在此情景下,笔者设置了一个具体任务情境:阅读凡尔纳科幻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海底两万里》并举办“奇人奇旅”图文展,为图文展准备图片,内容包括航海路线图、鹦鹉螺号潜水艇构造图 、航海日志、知识小报、人物卡片。
有了这个有趣的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阅读 《海底两万里》的兴趣,也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指向性,学习更有目标感。
二、设计多种类型的学习任务形成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设计要能够借由这本名著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有目标性。
学习任务也要有逻辑性、趣味性和创新性,让学生从“被动读”变为“主动读”,从“死记硬背”变为学会“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整体的任务群,也要注重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到不重复,能从不同角度去提升学生的能力和 素养。
还是以 《海底两万里》为例,它是一部经典的科幻小说,在科幻小说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只是粗略看懂了情节,对于这本科幻小说的特点缺少认识,对整本书独特的价值也无法领悟。
所以在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任务:任务一:填写航海日志,系统地梳理这本书的主要情节和这些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任务二:画出航行路线图,使学生形成对两万里海底旅行更直观的印象,感受这部小说创作基于现实世界的特点;任务三:选择书中的知识制作知识小报,明确本书的科学性;任务四:画出潜水艇构造图,让学生感受潜水艇设计的精妙;任务五:制作尼摩艇长人物名片,重点感受尼摩艇长的特点和品质,任务六:布置展厅,引发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深度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任务群指导下的整本阅读教学设计作者:许姗姗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9年第02期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在课程结构上要求高中生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提出新的课程结构,设计包括“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18个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以上列举为必修部分的7个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语文教师应该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出发,而其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由此可见,通过本任务群的落实,可以为学生提供相较单篇而言,更为完整的学习情境,避免语文学习中的碎片化倾向,从而真正通过多重阅读方式领略到作品的魅力。
而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将这一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转化为单元的目标,课堂的目标?这其中的重要一环,便应该是以一本书为例,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整合,让学生真正先走入一本书,了解领悟其魅力的方法,从而走出一本书,能有阅读鉴赏能力与阅读方法的不断精进和更新。
一、通读指导——以阅读任务设计为驱动《雷雨》是高考要考察的名著中的唯一一部戏剧作品。
在教学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学生去看看戏剧,增加戏剧观感上的体验,抑或设置表演机会,增加学生自我感知戏剧语言和作品冲突的机会。
这也是很多学校都在进行的教学尝试。
而在日常的教学中,看戏和演戏恐怕并不能成为常态,不可回避的,依然是针对这部作品本身的研究。
而这种研究的前提是,学生需要阅读剧本,了解原著的内容,提取相关信息,之后的研讨应该是建立在这样“了解”的基础上。
因此,教师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戏剧的过程中,结合通读指导中的相关阅读任务,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提取信息并理解思考,以期为之后的表达探究打好基础。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给出驱动任务如下:在学生通读的基础上,考虑到雷雨独特的戏剧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段的表演和欣赏,此后用任务做驱动,细化为每一幕中的任務点和能力点,这样让学生在通读的过程中,除了有“面”的观览,还有“点”的观照。
也为之后的探究式讨论做好了铺垫。
二、精读探究——以构建整本书阅读经验为旨归(一)人物:寻找缝隙,让人物圆形化在文艺理论的范畴曾有“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概念:“扁平人物在十七世纪叫‘性格’人物,现在他们有时被称为类型或漫画人物。
在最纯粹的形式中,他们依循着一个单纯的理念和性质而被创造出来:假使超过一种因素,我们的弧线即趋向圆形。
”[1]可见圆形人物就像一个几何体,有多个面,有层次感,有空间感;而扁平人物只展示一个面,一切都向这一个面聚拢。
学生读名著最大的问题就是给人物贴上一个“扁平化”的标签,而此时教师若能带领学生寻找到某些看似被“标签化”的人物身上的裂隙,指导学生理解人物的丰富性,对于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对于思维的提升无疑都极具指导意义。
如《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一般被认为是“封建暴君,资本家的自私冷酷”,周萍的性格也会被学生认为是“自私怯懦”标本典范,这些人无疑按照学生简单的思维方式会被认定为“坏人”。
基于这样的学情,教师在人物讨论课上一开始给出如下讨论问题:在《雷雨》的众多悲剧人物中:1.你最同情哪一个角色?2.你最想“审判”哪一个角色?3.你最想为哪一个人物“申辩”?既然是坏人,自然需要被“审判”,因此学生基本都将周朴园和周萍列入到被“审判”的角色。
这自然成立,文学解读本就是多元的,但是有没有另外的一种解读可能性呢?以周朴园为例,教师给学生补充了《雷雨》中会被大部分学生在通读阶段忽略的片段:朴(走回沙发坐下,寂寞地)怎么这屋子一个人也没有?仆是,老爷,一个人也没有。
朴今天早上没有一个客来。
仆是,老爷。
外面下着很大的雨,有家的都在家里呆着。
朴(呵欠,感到更深的空洞)家里的人也只有我一个人还在醒着。
仆是,差不多都睡了。
朴好,你去吧。
仆您不要什么东西么?朴我不要什么。
[仆人由中门下,朴园站起来,在厅中来回沉闷地踱着,又停在右边柜前,拿起侍萍的相片。
开了中间的灯。
][冲]由饭厅上。
冲(没想到父亲在这儿)爸!朴(露喜色)你--你没有睡?冲嗯。
朴找我么?冲不,我以为母亲在这儿。
朴(失望)哦——你母亲在楼上。
冲没有吧,我在她的门上敲了半天,她的门锁着。
——是的,那也许。
——爸,我走了。
朴冲儿,(冲立)不要走。
冲爸,您有事?朴没有。
(慈爱地)你现在怎么还不睡?冲(服从地)是,爸,我睡晚了,我就睡。
朴你今天吃完饭把克大夫给的药吃了么?冲吃了。
朴打了球没有?冲嗯。
朴快活么?冲嗯。
朴(立起,拉起他的手)为什么,你怕我么?冲是,爸爸。
朴(干涩地)你像是有点不满意我,是么?冲(窘迫)我,我说不出来,爸。
[半晌。
][朴园走回沙发,坐下叹一口气。
招冲来,冲走近。
]朴(寂寞地)今天——呃,爸爸有一点觉得自己老了。
(停)你知道么?冲(冷淡地)不,不知道,爸。
朴(忽然)你怕你爸爸有一天死了,没有人照顾你,你不怕么?冲(无表情地)嗯,怕。
朴(想自己的儿子亲近他,可亲地)你今天早上说要拿你的学费帮一个人,你说说看,我也许答应你。
冲(悔怨地)那是我糊涂,以後我不会这样说话了。
[半晌。
]朴(恳求地)后天我们就搬新房子,你不喜欢么?冲嗯。
[半晌。
]朴(责备地望着冲)你对我说话很少。
冲(无神地)嗯,我--我说不出,您平时总像不愿意见我们似的。
(嗫嚅地)您今天有点奇怪,我——我——朴(不愿他向下说)嗯,你去吧!冲是,爸爸。
[冲由饭厅下。
][朴园失望地看着他儿子下去,立起,拿起侍萍的相片,寂寞地呆望着四周。
关上立灯,面前书房。
]以及戏剧序幕部分的一段:一位苍白的老年人走进来,穿着很考究的旧皮大衣,进门脱下帽子,头发斑白,眼睛平静而忧郁,他的下颏有苍白的短须,脸上满是皱纹。
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进门后他取下来,放在眼镜盒内,手有些颤。
他搓弄一下子,衰弱地咳嗽。
以上的选段中周朴园与周冲的谈话里,父亲的寒暄却被儿子看作是责怪和责备,或者质问,这是父子关系可悲的错位。
而联系到序幕周朴园的描写,我们也会发现,周朴园在整部剧中的表现,毫无疑问是体现了冷酷伪善贪婪,唯利是图,专横独断的一面,但是这样一个“万恶的资本家”或者“封建的暴君”也是一个“凡人”,他也会苍老,也会衰弱,也受到了命运的捉弄。
整部《雷雨》剧本描写周朴园的形象,主要是三个情节:对侍萍的忏悔,对蘩漪的专横,对罢工的处理。
“周朴园在让蘩漪喝药时表现的,说专横也好,说叫她服从也好,其实是儒家文化和儒家社会里‘父亲’的形象。
父親是严格的,但严格要求来源于责任感……因为周朴园让蘩漪喝药显然并不是迫害的前奏,他把她的病放在心上,正如他把这个家庭每个成员的问题放在心上。
在担负如此沉重的里里外外的责任的情况下,周朴园牺牲了自己的生活上的快乐和情趣。
”在这样的分析下,学生能意识到人物身上自有其成为今日模样的理由,也试着不再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分析简单的给人物贴标签。
再次回到教学一开始的问题,在《雷雨》中你最同情哪一个角色?附几篇学生习作如下:《雷雨》中,我最同情的人是周朴园。
首先,尽管他对侍萍始终抱有歉意和怀念,对繁漪的病确实有所关怀,却在“资本家”与“一家之主”的身份的镣铐下成为了自己欲望的奴隶,表现出冷酷与虚伪。
其次,尽管他渴望亲近自己的儿子,却最终得不到儿子们对他的尊重与爱,而是作为指挥者,施暴者与“父亲”的角色渐行渐远。
最后,尽管他逃离了其他人或死或疯或失踪的命运,却只能苍老而衰弱地看着物是人非,无法像其他人一样永远逃离那段过去。
(g1711 盖艺轩)《雷雨》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就是周萍,他是我认为命运最悲惨的。
作为唯一一个自戕者,他的生活也没有了一丝希望,因为四风作为他生命中最后的希望已经死了。
他没有能力对自己的过去负责,没有勇气去承担自己的过错,寄一切希望于未来与新事物,那希望是很容易破灭的。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没有做过周萍呢?我们一些人总是愿意去接受一个新鲜事物,一切从头开始来尽量忘却我们的过去,又一些人则活在回忆里,被痛苦的现实打倒了。
周萍的故事则告诉我们,这两种人生都是不行的,唯有负责的接受过去,积极地迎接将来才能成就美好人生。
(g1711 杜昂睿)“曹禺对周萍的定位极为明确“一个情感和矛盾的奴隶”,他对自己的情感是无法控制的,与蘩漪一样,他时而有火炽的热情,但较之繁漪强悍的内心,他内心只软弱将感情视为冲动。
原本火炽的感情无错,柔软的内心也无错,但一旦外界环境变化,便将自己往昔的感情转瞬丢弃,视之为冲动,并逃避责任,这便是典型的怯懦者。
在这样的矛盾个性中,他有时显得有点可怜,有时又极可恨,极莫名,但也可以理解,因为怯懦者的形象在每个个体中都存在,即使勇敢者也会有逃避之举。
因为逃避虽然最无能,但不用忧心失败的后果,也可以在无意义的自我谴责中,获得了赎罪感和自我怜悯,成为安抚自己的方式。
周萍便是将逃避过度放大的文学形象,他性格的悲剧性有他的个体原因,譬如强势的父亲往往会使子女懦弱,但也极具广泛性,从而使读者掩卷沉思,垂头自省。
”(g1711 张晏晨)这样的解读才是有效的解读,才真正实现了读者与作者的深度对话,与文本的深度对话。
(二)语言:体味经典场景用精读导泛读戏剧语言包括剧作家的“提示语言”,对话、独白、旁白,和“潜台词”。
在这其中,“提示语言”最容易理解,如《雷雨》中作家对于繁漪的人物形象提示:“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
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的下面。
有时为心中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青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抑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
”这段台词鲜明地提醒了蘩漪的人物形象集中特点是“果敢阴鸷”,而她的“脸色苍白”与戏剧中的“吃药”环节暗合,“忧郁”与“痛苦”也表明了她被“囚禁”在周家的不得自由的灵魂所承受的种种煎熬。
与之相对的,学生在理解起来有较大问题的应该属戏剧语言的性格化以及语言背后的“潜台词”。
但对于戏剧而言,这又是理解人物或主题之根本。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经典场景或一个片段为例,带领学生仔细研读其中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