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7-04-13T14:49:16.73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作者:何嫦青
[导读] 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
衡阳县妇幼保健院湖南衡阳 4212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病因为母妊高征、早产、难产、新生儿溶血病、脓皮疹、上呼吸道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血肿等。按随机数字进行分组:100例研究组和10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对照组加用白蛋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娩方法、血型。(2)研究组和对照组出生体重、黄疽出现时间及胎龄。(3)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平均胆红素值。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出生体重、分娩方法、血型比较无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出生体重、黄疽出现时间及胎龄分别为(3.05±1.22kg、3.13±0.58天、35.01±1.28周)、(3.07±1.36kg、3.15±0.66天、35.11±1.37周),比较无差异(P>0.05)。(3)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平均胆红素值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疗效,加速新生儿的退黄。
【关键词】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围产期新生儿的常见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疾病早期造成患儿惊厥、角弓反张,远期可遗留神经后遗症,造成听力障碍、脑瘫、智力发育迟缓[1]。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为1.18%~16%。日本学者报道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5.6%,美国学者报道为3.2%。我国每年活产婴儿1800万~2000万,流行病学显示在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广东6.3%、广西9.2%、贵阳3.77%。引起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有溶血、围产因素、感染性疾病、体质量丢失、基因缺陷、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陷[2]。由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害大,发病率高,早期对患儿进行积极的干预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鲁米那、尼可刹米、尼可刹米、茵桅黄注射液退黄等,取得一定疗效[3]。最近研究显示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可以加速新生儿退黄,改善新生儿结局。因此本文拟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分析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病因为母妊高征、早产、难产、新生儿溶血病、脓皮疹、上呼吸道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血肿等。按随机数字进行分组:100例研究组和10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对照组加用白蛋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研究组平均年龄、性别、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1±0.4天、男性30例、女性20例、294.5±50.4umol/L),对照组平均年龄、性别、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3±0.5天、男性31例、女性19例、301.7±59.7umol/L),两组年龄,性别,总胆红素及病因水平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1)性别不限,符合1998年美国儿科协会制定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标准。(2)患儿父母知情同意。(3)自愿参加试验。
1.3 排除标准(1)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恶性肿瘤者。(3)G-6-PD缺乏症。
1.4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为(1)新生儿黄疽光疗,采用单面蓝光。(2)鲁米那(国药准字H20083156,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5mg/kg.d,早晚一次,服用4天。(3)尼可刹米(国药准字H41021044,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0mg/kg.d,早晚一次,服用4天。(4)茵桅黄注射液(国药准字Z13020772,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茵桅黄注射液4ml静脉滴注。(5)积极纠酸,考虑感染者加用抗菌药物。
1.4.1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白蛋白(国药准字S1*******,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1g/k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1.4.2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国药准字S1*******,生产企业:哈尔滨派斯菲科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00mgk/g?d,用1~5天。
1.5 观察指标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娩方法、血型。(2)研究组和对照组出生体重、黄疽出现时间及胎龄。(3)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平均胆红素值。
1.6 统计学 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娩方法、血型研究组和对照组出生体重、分娩方法、血型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和健康,幸存者有超过80%的比例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核黄疸),是造成脑瘫、智力迟缓的重要因素。还有学者指出因早产儿肝酶系统发育不完善,代谢能力下降,因此出现黄疽时间更早,持续时间也更长。血清胆红素浓度在9~20mgdl/即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此外极低体重、低体温、酸中毒也是加重胆红素脑病的诱因。因此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早期采取紧急、迅速、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可逆转急性神经损伤,从而降低病死率、不良预后[3]。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母亲方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心脏病、肾脏病、催产素、安定、地塞米松的使用。(2)分娩方式:产钳助产、
胎头牵引、臀位助产[4]。(3)胎儿、新生儿:胎盘异常、宫内发育迟缓、第一胎、药物的使用中如水合氯醛、维生素K、消炎痛、头孢曲松等。(4)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溶血,主要发生在0型产妇、胎儿A型或B型。Rh溶血病,主要原因为胎儿Rh+红细胞进入Rh-的母体循环,导致母体产生抗-D的抗体。(5)G-6-DP缺乏症:G-6-DP缺乏症将使红细胞易破坏,导致高胆,感染、病理产,因而发生溶血,G-6-DP缺乏症在热带、亚热带疟疾地方性流行地区最流行[5]。(6)新生儿窒息:如孕妇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位、胎盘、脐带异,产前用过镇静剂等。(7)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及其它病因。在上述众多因素中,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疽出现更早、更快、更严重[6]。
目前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药物众多,常规治疗方法有鲁米那、尼可刹米、尼可刹米、茵桅黄注射液退黄等。本次研究中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主要起到以下作用:(1)改善体内内环境紊乱、微循环障碍和脑血流量[7]。(2)选用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以助胆红素的结合、排泄,减轻其脑神经细胞毒性[8]。(3)减轻颅内出血的危险,减少神经细胞损伤。(4)减少急性期体内的细胞因子,降低炎症指标。同样有学者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单纯白蛋白治疗,研究组加用丙球,结果显示白蛋白加丙球组患儿平均总胆红素高值明显降低[9]。但是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球属于血制品,治疗费用相对比较贵。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平均胆红素值比较有差异(P<0.05)。因此,本文认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疗效,加速新生儿的退黄。
参考文献:
[1]吴玫,陈大鹏,熊英.新生儿换血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3,(08):1193-1194.
[2]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余加林,吴仕孝.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14,41(12):897-899.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丁国芳.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13,(03):59-62.
[5]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37-444.
[6]李贵南,胡月圆,杨慧,等.新生儿日龄与胆红素脑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04):245-248.
[7]俞善昌.新生儿胆红素中毒性病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5,15(1):3-5.
[8]毛健.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病机制与临床评价[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16(6):520-523.
[9]刘新晖,李贵南,胡月圆,等.胆红素脑病与胆红素/血浆白蛋白比值关系探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5):3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