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合集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为 2 mg d 。如果血清 白蛋 白浓度 降低 ,则结合胆 5 /L
红素的能力降低 ,从而核黄疸症的危险性增加。2 0
世纪 5 年代用磺胺异聪唑治疗的早产儿发生核黄疸症 O 的危险性增 加 ,因为此药可从 白蛋 白取 代下胆红素 , 因而 可促进胆红素进八脑组织。2 0世纪 7 年代加入 0 生理盐水 中的一种 叫苯 甲醇的防腐剂 ,通过同样机理 亦可引起核黄 疸症 。脑组织对胆红素 神经毒性 的易感 性依据细胞类型 、脑 成熟程度与脑组织代谢 的差异而
充剂 ,常用起始 剂量为 0 2 . mmOIk / q.一 日 3次 。 54 氟 化物 .
或红细胞结构缺损等婴儿。某些种族的高胆红素血
好 发倾 向原 因尚不 明 了。 病理性高胆红 素血症 的另一原因是肝脏摄取胆红
CF患儿倾向于高糖食物并大量服用糖浆剂药 物 ,因 此 ,需 要 注 意 1 卫生 ,推 荐 使 用 氟补 充 3腔
3 % 与7 %。 3 3
如果胆红索 未与 白蛋 白结合或 呈非结合状 态 ,
或者已有血脑屏障损伤 ,则胆红素可进八脑组织。 白 蛋白结合胆红素的比率为每克白蛋白可结合 1 q m 胆 红素 , 晟高可选 82 q m 。因此血清白蛋白浓度为 3 / q d L的新生儿 ,其与 白蛋 白结合的胆红素血清 浓度 约
黄疸的治疗可能’极小 ,但反过来这种现象又导致几 I 生 乎被遗忘但有 时可致死 的核黄疸症 的报道 增多。本文
并且结台 胆红 素 的能力有限 , 因而 导致 生理性
疸产生 ,即使足月婴儿,其 出生头 5天血清胆红 } 浓度也较高 ( 早产儿及亚洲某些足月产婴儿血清 红素浓度升高可持续 1周 ) ,其后数 周可降至成 L 水平 。足月产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峰浓度平均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得护理一、概述(1)定义新生儿黄疸就是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加强对新生儿黄疸得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加强护理。

(2)胆红素代谢与新生儿代谢得特点胆红素得代谢1、胆红素得来源与生成胆红素得来源与生成2、胆红素得来源不外以下几种:①大部分胆红素就是由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而来,由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得辅基血红素降解而产生得胆红素得量约占人体胆红素总量得75%;②小部分胆红素来自组织(特别就是肝细胞)中非血红蛋白得血红素蛋白质(如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过氧化氢酶等)得血红素辅基得分解;③极小部分胆红素就是由造血过程中,骨髓内作为造血原料得血红蛋白或血红素,在未成为成熟细胞成分之前有少量分解,即无效造血所产生得胆红素。

3、胆红素得生成过程包括:①衰老得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被破坏,首先除去珠蛋白而分离出血红素;②血红素在单核吞噬细胞内微粒体得血红素加氧酶得作用下,形成胆绿素,③胆绿素在胆绿素还原酶催化下生成胆红素。

胆红素可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浆内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得形式存在与运输。

除白蛋白外,α1-球蛋白也可与胆红素结合。

一般说白蛋白与胆红素得结合就是可逆得。

当血浆胆红素浓度正常时,1分子白蛋白通常结合 1 分子胆红素,而当血浆胆红素增多时则可结合 2 分子胆红素。

正常成人每100ml 血浆中得白蛋白结合胆红素得能力约为20-25mg ,所以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结合胆红素得潜力很大。

由于胆红素与白蛋白较紧密地结合成复合体,一方面改变了胆红素得脂溶性,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它自由通过各种生物膜得能力,不致有大量游离胆红素进入组织细胞而产生毒性作用。

4、肝对胆红素得摄取、转化及排泄当胆红素随血液运输到肝后,由于肝细胞具有极强得摄取胆红素得能力,故可迅速被肝细胞摄取。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临床新进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临床新进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临床新进展摘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类型,患儿发病后需及时入院接受检查与治疗,防止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患儿生活质量及机体健康产生威胁。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与进步,该疾病治疗有了新的突破,更好的保障了患儿生存质量。

本文主要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临床新进展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的疾病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新进展New clinical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hyperbilirubinemiaJiang Chuan-yan.(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Three Gorg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Wanzhou, Chongqing 404000)Abstract: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is a common and multiple disease type in clinic.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the children need to be admitted to hospital for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in time to prevent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equelae and threaten the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the children.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clinical medicine, there is a new breakthrough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which can better protect the quality oflife of childre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new clinical progress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disease treatment.Key words:Newborn; Hyperbilirubinemia; Treatment; New progress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因红细胞破坏增多、肠肝循环增加、肝脏清除胆红素能力不足产生的生理性黄疸疾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约为 20%-5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不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核黄疸,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

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黄疸类型,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较多,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能力较低,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

2.溶血性疾病: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包括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等,这些疾病导致红细胞破坏,释放大量胆红素,加重肝脏负担。

3.感染:新生儿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等可导致红细胞破坏,使胆红素生成增多。

4.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等,这些疾病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5.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水杨酸类等可导致新生儿黄疸。

6.母乳性黄疸:母乳中存在某些成分,如激素、酶等,可影响胆红素的代谢。

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方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具体方法如下:1.病史:了解患儿出生情况、喂养史、家族史等。

2.临床表现:观察患儿的皮肤、巩膜黄染程度,评估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等。

3.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测定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依据。

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即为高胆红素血症。

此外,还需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

4.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有助于了解肝脏、胆囊、胆管等器官的病变。

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措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应根据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和患儿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50例

第3 d尿 量增加 日约 1 源自 ml头面部 浮肿 渐消 , OO , 双 下 肢水肿 明显消 退 。 5 , 第 d 头面 部 、 双下 肢足 背浮
肿 基 本 消 退 , 量 日约 1 5 m[腹 水 征 阴 性 , 尿 尿 3O , 查
参 、 灵脾 、 茅 、 仙 仙 金樱 子、 丝 子 ; 子 、 菟 附 干姜 、 桂 枝温 阳利 水 , 于水肿 早期 . 消 即停 ; 用 肿 僵蚕 、 黄柏 具 有兴 奋 肾上腺 皮质 功 能 的作 用 , 激 素减量 时 在
每 日 1 , 用 1d 次 连 0 。强 的 松 3 rg晨 顿 服 。用 药 0 a
用 苡 仁 、 豆 、 小 豆 、 苓 、 苓 、 腹 皮 、 姜 扁 赤 猪 云 大 生
皮、 自茅根 、 车前 子 . 其是 自茅根 利尿 不伤 阴 , 尤 用
于 病 程 始 终 ; 阴朴 肾药 常 用 生 地 、 地 、 母 、 滋 熟 知 沙
维普资讯
44 8
陕西 中医 20 02年第 2 3卷第 6 期
中西 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5 O例
广 西 中医学 院第二 附属 医 院( 3 0 1 孛 小 兰 张小梅 50 1)
摘 要: 目的 : 察 中 西 医 结 夸 治 疗 新 生 儿 高 表 结 合 胆 红 素 血 症 , 观 以预 防 高 胆 红 素 对 脑
挛 、 加 肾血 流量 的作 用 , 于整个 治疗 过程 } 增 用 赤 芍、 丹参 、 母 草 、 归 、 益 当 三七 粉 括 血化 瘀 , 减少 血
小 板 凝 集 、 维 蛋 白沉 积 ; 公 英 、 蓝 根 、 翘 、 纤 蒲 板 连
加 用 ; 衣 有 消 除 蛋 白尿 、 过 敏 、 脒 肾 血 管 痉 蝉 抗 解

2014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标准_方案_指南)

2014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标准_方案_指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0):745-748.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4.10.006 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十分常见的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 [1]。

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高危因素的评估以及正确及时的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干预标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2],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3]。

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的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和修订。

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的"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4],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概念概念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对于胎龄≥35周的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 等[5]所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 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 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

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 峰值超过342μmol/L(20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μmol/L(25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 TSB峰值超过510μmol/L(30mg/dl)。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联合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新生儿,可采 用光疗、换血、药物等联合治
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营养支持
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营养摄入, 有利于提高其免疫力和治疗效
果。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低 血糖、低钙血症等,确保新生
儿安全度过治疗期。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阻塞性黄疸
多由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引起,表现 为白陶土样大便、肝脾肿大等,血清胆红素以结 合胆红素为主。
感染性黄疸
多由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引起,可伴有 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血清胆红素水平可高可 低。
其他疾病引起的黄疸
如新生儿肝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需结合病史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预防措施建议
010203加强 Nhomakorabea产期保健
对孕妇进行定期产前检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 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 危险因素。
早期筛查和监测
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胆 红素水平监测,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高胆红素血症 。
合理喂养和排便
鼓励母乳喂养,促进新生 儿肠道蠕动和排便,有助 于降低胆红素水平。
处理方法介绍
辅助诊断技术应用示范
80%
经皮胆红素测定仪
无创、便捷地监测新生儿胆红素 水平,适用于筛查和动态观察。
100%
血清学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等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或病原 体,辅助诊断相关疾病。
80%
基因检测
针对遗传性黄疸相关基因进行检 测,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结果判读和报告出具流程
结果判读
根据实验室检查和辅助诊断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程度和预后。

三种蓝光方法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应

三种蓝光方法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应

作者单位: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四科马媚媚:女,本科,主管护师三种蓝光方法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应探讨马媚媚肖艾青成柳李艳段秀丽摘要目的:探讨三种蓝光方法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并符合光疗指征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A 组采用LED 冷光源蓝光仪照射治疗,B 组采用传统单面蓝光仪照射治疗,C 组采用传统双面蓝光仪照射治疗,比较三组患儿黄疸消退情况及副作用。

结果:A 组、C 组退黄效果均优于B 组,但A 组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副作用并无增多。

结论:LED 冷光源蓝光照射操作简单方便,退黄效果好,可在新生儿病房尤其是重症监护室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LED 蓝光;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23.035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多发病,多发生在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皮肤、巩膜黄染,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特点,亦称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方法。

光疗通过转变胆红素产生异构体,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不经过肝脏的结合,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1]。

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光源已由日光、冷白光、日光灯、蓝光灯、卤灯发展到近几年推出的绿光、蓝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等[2]。

为减少传统光源的蓝光治疗所导致的发热、烦躁、呕吐、腹泻、皮疹等副作用,我院自2009年起引进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新生儿LED 冷光源蓝光治疗仪,发现LED 冷光源蓝光治疗仪与传统蓝光治疗仪比较不但退黄效果好,而且能有效减少传统光源蓝光治疗所导致的发热、腹泻、皮疹等副作用。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依据《实用新生儿学》的诊断标准[1],选择2011年3 10月我院新生儿三科(新生儿普通病房)和新生儿四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0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均符合以下条件:(1)均为足月儿,孕周37 41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丁国芳光疗的优越性,并没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红素,而是使循环中10-20%胆红素转化为水解的异构体,使其比原有亲脂性的胆红素IX-α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于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推荐干预标准,35-36w/2000-2500g 的早产儿进行光疗的标准是:A. 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5mg/dlB. 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水平≥7mg/dl一、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是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

在生后的最初4-5天,大多数新生儿都有一个血清胆红素上升的高峰时期,从出生时脐血胆红素26μmol/L (1.5mg/dl)至生后4-5天的102-205μmol/L (6-12mg/dl)。

即使在正常情况下血清胆红素水平也超过成人。

成人胆红素>34μmol/L (2mg/dl)可以看到皮肤、巩膜的黄染,新生儿由于毛细血管丰富,胆红素>86-120μmol/L (5-7mg/dl)才出现黄疸。

观察和检测新生儿黄疸应每天在适当自然光线下观察裸体的新生儿,在大多数病例可以早期观察到皮肤和巩膜的黄疸。

检查者用拇指按压身体较硬部位的皮肤表面,如:前额,胸前,或大腿等,主要是使皮肤变白有助于观察潜在的黄色。

利用皮肤反射可以使用经皮测胆红素仪作为在婴儿室评估临床黄疸程度的另一种方法。

经皮测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标准化的技术和设备可用于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筛查。

经皮测胆红素仪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在白种人比非白种人更好。

临床观察和经皮测胆红素都证实足月儿皮肤黄疸从面部开始向下进展,在胆红素水平6-8mg/dl时可以观察到巩膜和面部的黄疸,137-171μmol/L (8-10mg/dl)时肩部和躯干出现黄疸,下肢有明显的黄疸为171-205μmol/L (10-12 mg/dl)水平。

看到全身黄疸估计血清胆红素在205-256μmol/L(12-15mg/dl)水平。

蓝光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103例护理体会

蓝光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103例护理体会

蓝光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103例护理体会【摘要】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病理性黄疸以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为主,治疗不及时将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1]。

造成新生儿智力、听力、神经系统的损害,重者甚至死亡。

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光疗效果好,方法简便安全,现已作为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治疗方法[2]。

其机制是胆红素分子能吸收光线包括蓝光、绿光、紫外线,其中波长为425—475nm的蓝光最易被胆红素吸收。

因此临床上多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索血症。

本文就103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55—021 临床资料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住院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103例中,男54例,女49例,年龄最大者28天,最小为1天,平均日龄6.5天。

血清胆红素定量171-308umol/l,患儿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光疗后复查血清胆红素均下降至正常范围,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

1.1诊断标准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umol/l(12.9mg/dl),早产儿大于257umol/l(15mg/dl),或者每日上升大于85umol/l,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3]。

1.2方法光照疗法(光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胆红素是一种对光不稳定的化学物质,在光的作用下,未结合胆红素由有毒、脂溶性转化为一种无毒、水溶性的异构体,从肝胆及尿液排出体外而退黄,用波长为425一475 nm 的蓝光照射,可采用单面或双照射法,我们采用后者,配合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以加速胆红素结合,照射时间1-4天。

2 护理体会光疗时细心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保证光疗的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效果,并可避免或减轻光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除了高胆红素血症以外还 包括合并同族免疫性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窒息、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低白蛋 白血症等。
➢ 胆红素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典型 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脑干听 觉诱发电位可以辅助诊断,头颅MRI表现为急性期基 底神经节苍白球T1WI高信号,数周后可转变为T2WI高 信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见各波潜伏期延长 ,甚至听力丧失;BAEP早期改变常呈可逆性。
精选ppt
8
精选ppt
9
2.光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光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一般6-12 h监测一次。对于溶血症或TSB接 近换血水平的患儿需在光疗开始后4-6 h内 监测。当光疗结束后12-18 h应监测TSB水 平,以防反跳。
精选ppt
10
(二)换血疗法
1.换血指征:
(1)出生胎龄≥35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可参照2004年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换血参考标准(图3,出生体重<2500 g的早产儿换血标准可参考表1。在准备换血的同时先给予 患儿强光疗4~6 h,若TSB水平未下降甚至持续上升,或 对于免疫性溶血患儿在光疗后TSB下降幅度未达到3450umol/L(2-3 mg/d1)立即给予换血。
(1)换血过程中应注意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心率、 血压和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注意严格无菌操 作。
(2)注意监测血气、血糖、电解质、血钙、血常规。
(3)换血时需等容量匀速地抽出和输入血液。一般控 制全程在90-120 min内。
(4)换血后可发生TSB反弹,应继续光疗,并每4 h监 测TSB。如果监测TSB超过换血前水平应再次换 血。

苯巴比妥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的疗效观察

苯巴比妥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的疗效观察

苯巴比妥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与观察苯巴比妥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的疗效。

方法: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患儿8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苯巴比妥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治疗期间都无严重副作用发生。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都下降(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也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苯巴比妥配合蓝光治疗效果好,方法简便、安全,副作用少,是治疗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首选疗法,易于临床推广。

标签:苯巴比妥;蓝光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增加,排泄减少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及全身其他组织黄染的现象,俗称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症状[1]。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安全和经济的手段,但是疗效不太显著。

本文具体探讨了苯巴比妥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2年6月到2014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患儿80例,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的诊断标准;家长知情同意;Apgar 评分>8分。

排除标准:婴儿肝炎综合症;先天性胆道闭锁;遗传代谢性疾病;红细胞增多症、溶血症及各种畸形。

其中男45例,女35例;日龄2~28天,平均日龄为14.02±2.19天;出生体重3015.65±152.52g;足月儿60例,早产儿18例,过产儿2例;采用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每天光照8~12小时,休息12~16小时。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苯巴比妥,剂量为5 mg/(kg.d),分2~3次口服,连服5d。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28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茵栀黄口服液+苯巴比妥)和对照组(茵栀黄口服液)各144例。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9.86%(P<0.05)。

治疗前两组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胆红素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且观察组胆红素值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茵栀黄口服液;苯巴比妥【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142-0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

80%早产儿和60%足月儿在出生1周内均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1]。

光疗、换血和药物治疗等是其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对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用了茵栀黄口服液和苯巴比妥联合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44)和对照组(n=144)。

其中观察组男75例,女69例,日龄7h~25d,平均日龄(10.95±2.38)d;对照组男73例,女71例,日龄8h~26d,平均日龄(11.21±2.45)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07,10mL)5mL,每日2次。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全文)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十分常见的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并非罕见[1]。

高胆红素血症的监测、高危因素的评估以及正确及时的处理对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干预标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经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3]。

针对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时间的普遍缩短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仍时有发生等情况,有必要对2009年"专家共识"进行补充和修订。

此次修订,既参考美国儿科学会(AAP)2004年发表的"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4],又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概念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对于胎龄≥35周的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Bhutani等[5]所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AAP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图1)。

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

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342 μmol/L (20 mg/dl);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 μmol/L(25 mg/dl);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 μmol/L(30 mg/dl)。

2.急性胆红素脑病:急性胆红素脑病是基于临床的诊断,主要见于TSB>342 μmol/L(20 mg/dl)和(或)上升速度>8.5 μmol/L (0.5 mg/dl)、>35周的新生儿。

间断性光疗联合药物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症疗效观察

间断性光疗联合药物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症疗效观察

间断性光疗联合药物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症疗效观察刘炜【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0(13)13【摘要】目的观察间断性光疗联合药物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症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用间断性光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性光疗联合药物治疗。

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总胆红素(TBil)、未结合胆红素(UCB)水平;比较2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不良反应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儿总有效率TBil、UCB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光疗时间及不良反应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30.0%(χ^2=6.646,P<0.05)。

结论间断性光疗联合药物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症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TBil水平,缩短光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总页数】2页(P85-86)【作者】刘炜【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相关文献】1.光导纤维光疗毯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2.间断性光疗联合药物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症的疗效3.两种光疗方法治疗175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4.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茵栀黄颗粒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5.间歇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50例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3月份到2011年3月份来我院就诊的60例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29例。

对照采用鲁米那5mg/(kg?d),地塞米松1mg/(kg?d),补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蓝光照射1~2天,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4.52%、9.68%、25.8和74.2%;观察组分别为79.31%、13.79%、6.7以及93.1%。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单凭药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低于持续蓝光治疗的效果。

结论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基础上持续蓝光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药物治疗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升高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大多属于生理性黄疸。

但临床医生仍应警惕少数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以防过高的血清胆红素造成神经系统损害。

所以,必须在新生儿早期充分地识别并监测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经过,严密观察和追踪,以确保及时地评估和治疗[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概念包括两方面内容:广义上讲,由于新生儿时期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不足,以及过多的肝肠循环促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或胆红素摄取结合有缺陷,使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一定的范围。

而传统观念上的高胆红素水平炒股现行生理性黄疸的标准,属于病理性黄疸的范畴。

为了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选取2010年3月份到2011年3月份来我院就诊的60例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1.1选取2010年3月份到2011年3月份来我院就诊的60例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29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7-04-13T14:49:16.73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作者:何嫦青
[导读] 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

衡阳县妇幼保健院湖南衡阳 4212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病因为母妊高征、早产、难产、新生儿溶血病、脓皮疹、上呼吸道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血肿等。

按随机数字进行分组:100例研究组和10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对照组加用白蛋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娩方法、血型。

(2)研究组和对照组出生体重、黄疽出现时间及胎龄。

(3)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平均胆红素值。

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出生体重、分娩方法、血型比较无差异(P>0.05)。

(2)研究组和对照组出生体重、黄疽出现时间及胎龄分别为(3.05±1.22kg、3.13±0.58天、35.01±1.28周)、(3.07±1.36kg、3.15±0.66天、35.11±1.37周),比较无差异(P>0.05)。

(3)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平均胆红素值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疗效,加速新生儿的退黄。

【关键词】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围产期新生儿的常见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疾病早期造成患儿惊厥、角弓反张,远期可遗留神经后遗症,造成听力障碍、脑瘫、智力发育迟缓[1]。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为1.18%~16%。

日本学者报道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5.6%,美国学者报道为3.2%。

我国每年活产婴儿1800万~2000万,流行病学显示在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广东6.3%、广西9.2%、贵阳3.77%。

引起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有溶血、围产因素、感染性疾病、体质量丢失、基因缺陷、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陷[2]。

由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害大,发病率高,早期对患儿进行积极的干预成为研究的重点。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鲁米那、尼可刹米、尼可刹米、茵桅黄注射液退黄等,取得一定疗效[3]。

最近研究显示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可以加速新生儿退黄,改善新生儿结局。

因此本文拟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分析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病因为母妊高征、早产、难产、新生儿溶血病、脓皮疹、上呼吸道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血肿等。

按随机数字进行分组:100例研究组和10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对照组加用白蛋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研究组平均年龄、性别、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1±0.4天、男性30例、女性20例、294.5±50.4umol/L),对照组平均年龄、性别、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3±0.5天、男性31例、女性19例、301.7±59.7umol/L),两组年龄,性别,总胆红素及病因水平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1)性别不限,符合1998年美国儿科协会制定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标准。

(2)患儿父母知情同意。

(3)自愿参加试验。

1.3 排除标准(1)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2)恶性肿瘤者。

(3)G-6-PD缺乏症。

1.4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为(1)新生儿黄疽光疗,采用单面蓝光。

(2)鲁米那(国药准字H20083156,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5mg/kg.d,早晚一次,服用4天。

(3)尼可刹米(国药准字H41021044,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0mg/kg.d,早晚一次,服用4天。

(4)茵桅黄注射液(国药准字Z13020772,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茵桅黄注射液4ml静脉滴注。

(5)积极纠酸,考虑感染者加用抗菌药物。

1.4.1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白蛋白(国药准字S1*******,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1g/k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

1.4.2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国药准字S1*******,生产企业:哈尔滨派斯菲科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00mgk/g?d,用1~5天。

1.5 观察指标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娩方法、血型。

(2)研究组和对照组出生体重、黄疽出现时间及胎龄。

(3)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平均胆红素值。

1.6 统计学 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娩方法、血型研究组和对照组出生体重、分娩方法、血型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和健康,幸存者有超过80%的比例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核黄疸),是造成脑瘫、智力迟缓的重要因素。

还有学者指出因早产儿肝酶系统发育不完善,代谢能力下降,因此出现黄疽时间更早,持续时间也更长。

血清胆红素浓度在9~20mgdl/即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此外极低体重、低体温、酸中毒也是加重胆红素脑病的诱因。

因此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早期采取紧急、迅速、个体化的干预措施,可逆转急性神经损伤,从而降低病死率、不良预后[3]。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众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母亲方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心脏病、肾脏病、催产素、安定、地塞米松的使用。

(2)分娩方式:产钳助产、
胎头牵引、臀位助产[4]。

(3)胎儿、新生儿:胎盘异常、宫内发育迟缓、第一胎、药物的使用中如水合氯醛、维生素K、消炎痛、头孢曲松等。

(4)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溶血,主要发生在0型产妇、胎儿A型或B型。

Rh溶血病,主要原因为胎儿Rh+红细胞进入Rh-的母体循环,导致母体产生抗-D的抗体。

(5)G-6-DP缺乏症:G-6-DP缺乏症将使红细胞易破坏,导致高胆,感染、病理产,因而发生溶血,G-6-DP缺乏症在热带、亚热带疟疾地方性流行地区最流行[5]。

(6)新生儿窒息:如孕妇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位、胎盘、脐带异,产前用过镇静剂等。

(7)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及其它病因。

在上述众多因素中,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疽出现更早、更快、更严重[6]。

目前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药物众多,常规治疗方法有鲁米那、尼可刹米、尼可刹米、茵桅黄注射液退黄等。

本次研究中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

主要起到以下作用:(1)改善体内内环境紊乱、微循环障碍和脑血流量[7]。

(2)选用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以助胆红素的结合、排泄,减轻其脑神经细胞毒性[8]。

(3)减轻颅内出血的危险,减少神经细胞损伤。

(4)减少急性期体内的细胞因子,降低炎症指标。

同样有学者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单纯白蛋白治疗,研究组加用丙球,结果显示白蛋白加丙球组患儿平均总胆红素高值明显降低[9]。

但是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球属于血制品,治疗费用相对比较贵。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平均胆红素值比较有差异(P<0.05)。

因此,本文认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疗效,加速新生儿的退黄。

参考文献:
[1]吴玫,陈大鹏,熊英.新生儿换血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3,(08):1193-1194.
[2]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余加林,吴仕孝.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14,41(12):897-899.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丁国芳.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13,(03):59-62.
[5]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37-444.
[6]李贵南,胡月圆,杨慧,等.新生儿日龄与胆红素脑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4,(04):245-248.
[7]俞善昌.新生儿胆红素中毒性病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5,15(1):3-5.
[8]毛健.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病机制与临床评价[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16(6):520-523.
[9]刘新晖,李贵南,胡月圆,等.胆红素脑病与胆红素/血浆白蛋白比值关系探讨[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5):322-3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