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复习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共21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共21张PPT)

C.50
D.272
16 3 2、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核外有______ 8 6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______个电子,最外层上有______个电子。该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得___到__(“得到”或“失去”)电子。
+16 28 6
四.离子的形成 钠 + 氯气 Na Cl2
课题3元素
一、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 概念: 讲种类,不讲个数。
金属元素:Fe、Cu、Al、Au…… 分类: 非金属元素:O、H、N、Cl……
意义:
稀有气体元素;He、Ne、Ar…… 宏观: 表示一种元素或一种物质 微观: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符号: 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若几种元素的 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这样的符 号叫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钠原子Na +11 2 8 1
失 电 子 钠离子Na+ +11 2 8
点燃 氯化钠 NaCl
氯原子Cl
+17 2 8 7
得 电 子
+17 2 8 8 氯离子Cl-
Na+Cl- 氯化钠
Na Cl
四.离子的形成
概念: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如:O2- 、S2-、 F-
分类: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如:H+ 、Na+、Mg2+、Al3+
芦老师的课堂
复习课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对于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A r):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 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就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 原 子 区 别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D�D�D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 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2O) 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H2) + 氧气(O2) 水(H2O) 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例:二氧化硫、水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课题3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 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静置,让水中的不溶性固体颗粒下沉到底部。 2、过滤 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辽宁铁岭市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

辽宁铁岭市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2.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H2O B.H2C.O D.2H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B.碳、硫、磷的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所以氧化反应就是化合反应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D.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5.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6.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钠B.镁C.铝D.铁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B.酒精 + 氧气−−→水+ 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C.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糖水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②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③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④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⑤氧气和臭氧(O3)的质量相同——所含分子数目相同;⑥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④⑤⑥9.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复习题(答案解析)(1)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复习题(答案解析)(1)

一、解答题1.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甲是___。

(2)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

(3)请写出水通电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4)从上图二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可分,______不可分。

(5)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的观点说明下列事实:①打开食醋的瓶盖,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原因是________。

②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_____。

解析:原子氯化钠或NaCl 水分子或H2O H2O H2 + O2分解反应分子原子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1)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重组为新分子,故填原子。

(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新微粒,故水的化学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 H2 +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故是分解反应。

(4)由图二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而原子没有改变。

(5)①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故打开醋瓶的瓶盖时,醋分子运动到了人的鼻子里,故可以闻到醋味;②分子之间有间隙,且温度越高间隙越大,故水烧开后会将壶盖顶起。

2.如下图分别是①水蒸气液化,②水通电分解,③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2)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____。

(3)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

解析:①是分子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了②是分子改变了,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原子个数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解析】本题考查了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和化学反应的实质。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2.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3.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4.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5.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12B.有2个电子层C.该粒子是原子D.属于相对稳定结构6.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钠B.镁C.铝D.铁7.下列是一些对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C.用水银体温针测量体温一一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情况下间隔减小8.已知A-、B2-、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它们对应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B>C>D>E B.B>A>C>D>EC.C>D>E>A>B D.E>D>C>A>B9.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a
9
元素周期表
1.7个横行,即7个周期。 18纵行,16个族(8,9,10纵行共组1个族)。
2.由元素周期表可以得到的信息: a.原子序数=质子数 b.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所在周期数
3.从元素周期表的一个格可以得到的信 息:a. 该原子的名称 b.该原子的元素符号 c.该原子的原子序数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
3
离子
•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知道, • 1.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 2.原子核带正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数 • 3.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做高速运动,不稳定,容易得失电子,形成了带电荷的原子,即离子。
a
4
1.在化学反应中: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
液态非金属:“水”字旁
气态非金属:“气”字头
a
8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含义 “O” 既表示 氧元素,又表示1个氧原子。 “H” 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1个氢原子。 “2H” 只能表示2个氢原子。
2.H O的含义: a.表示水这种物质 b.表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一个水2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3.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如热胀冷缩,物质三态的变化,由于分子之间空隙的变化,分子本身的体积大 小不变。
a
2
•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 分子
分裂
原子 重新组合
新的分子(新的 物质)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而在化学变 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形成新的分子。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课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课

化学
(1)观察元素周期表,可发现ⅥA族的元素是 非金属 (填
“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填“得
到”或“失去”)电子。
返回
化学
(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到第三周期、第ⅢA族的元素是 铝(或Al) ,它形成的离子为 Al3+ (填离子符号)。
(3)氟离子(F?)的质子数是9,则氟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10 。
返回
化学
☞易错点3 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的应用 8.(粤教版教材创新题,传统文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为相对 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g C.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 D.铷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A.水分子受热分解成H2和O2
B.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分子变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返回
化学
3.(2020秋佛山南海区期末)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在厨房外能闻到饭菜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温度计测体温的原理是微粒间有间隙,温度越高,间隙越大 D.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
返回
化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下面表格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B
C
D
E
A.核内质子数B>E B.原子序数C>B C.B、C同周期 D.A、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返回
化学
10.(2021清远一模)钪(S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如图为钪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C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复习《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复习《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复习《第三单元》试题一、单选题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能灭火,一氧化碳能作燃料——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热胀冷缩——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缘故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D.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2.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B.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C.镁属于非金属元素D.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3.硅和储都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已知储原子序数为32,相对原子质量为72.59。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4B.硅、锗均属于金属元素,能导电C.①为32D.硅元素、锗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4.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铂元素的符号为Pt B.铂属于非金属元素C.铂原子核内中子数为78D.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5.1g5.下列哪一组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具有密切的关系A.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B.元素的种类、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C.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微粒的种类D.元素的种类、元素的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C.氢原子和氯原子保持氯化氢的化学性质D.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7.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A.都属于阳离子B.都属于阴离子C.属于一种原子D.属于一种元素8.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金刚石、冰水混合物、石油B.氮气、氧气、纯碱C.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牛奶D.钢、氧化镁、空气9.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四种粒子代表的物质中共有两种具有可燃性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710.锶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安徽芜湖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安徽芜湖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氧气和液态氧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解析:BA、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故解释正确;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起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造成的,故解释不正确;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解释正确;D、氧气和液态氧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故解释正确;故选B。

2.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水比冰更容易被压缩——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不同B解析:B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含有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等不同种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液体分子的间隔比固体分子的间隔较大,所以液体比固体更容易压缩,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3.从下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D解析:D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分别为8、10,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均为2层,电子层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均为2+8=10,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两种微粒的质子数分别为8、10,分别为氧元素、氖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种类---直流电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字表达式::水(H2)氢气(H2)+ 氧气(2)化学方程式:2H2 2H2↑+ 2↑产生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2 :1质量比1 :8E检验: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时密度最大,为1g/3化学性质:通电分解字表达式:水(H2)氢气(H2)+ 氧气(2)化学方程式:2H2 2H2↑+2↑3、氢气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字表达式:氢气(H2)+ 氧气(2)水(H2)化学方程式:2H2 + 2 2H2 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红磷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水、高锰酸钾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例:二氧化硫、水等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题2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解析)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等质量的钠、镁、铝、钙四种金属中,含原子数最少的金属是A.钠B.镁C.铝D.钙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酒精挥发B.冰雪融化C.玻璃破碎D.过氧化氢分解N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4.与铵根离子(+4H O D.LiFA.+Na B.-OH C.2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一—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D.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所占体积明显变小一—分子数目变少6.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不带电,所以不带电的微粒都是分子和原子B.H2O和的H2O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任何情况下不能再分D.O2-、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所以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锈蚀都是氧化反应B.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并在通风橱内进行C.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为道尔顿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8.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离子(Cl﹣)核内有17个质子B.镁离子与氯离子的电子层数相等C.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易失去电子D.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和氯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直接构成9.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离子,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m=nB.m=n+xC.m=n-xD.m=x-n10.下列是一些对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C.用水银体温针测量体温一一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情况下间隔减小11.从下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二、填空题1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______(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邯郸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复习(含解析)

邯郸市第一中学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简答题专项知识点复习(含解析)

一、解答题1.观察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写元素名称),其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

(2)上图中X的值为_____;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原子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3)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构成此物质的阴离子的符号为_____。

(4)碳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其+2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解析:氧 8 10 Ne MgCl2 Cl¯ 12.01 CO【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等。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则其原子的质子数为8.(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2+8=10,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是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原子的元素是. Ne(3)12号元素与17号元素分别是镁元素和氯元素,镁元素和氯元素分别显+2价、﹣1价,其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构成此物质的阴离子是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其+2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O;【点睛】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上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2.老师在讲授“分子和原子”内容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问:(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2)B烧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解析:探究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对比试验(1)氨水易挥发,氨气分子不断运动,且氨水呈碱性,所以可使酚酞变红色,即A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C溶液不变色;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2)B烧杯起着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说明了空气中的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氨分子才能使酚酞变红,故B烧杯的作用是对比试验。

青岛为明学校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复习题(答案解析)

青岛为明学校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复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根据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同一种元素B.都是同一种粒子C.都显电性D.都达到了稳定结构D解析:D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它们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此选项错误;B、①质子数=原子序数,9号元素是氟元素,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故①是氟离子;②质子数=原子序数,10号元素是氖元素,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氖原子;③质子数=原子序数,11号元素是钠元素,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表示钠离子,故它们是不同种粒子,此选项错误;C、由B可知,①③是离子,离子都带有电荷,①③显电性;②是原子,不显电性,此选项错误;D、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①②③都达到了稳定结构,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从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D.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B解析:BA、由图示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既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A的描述正确;B、该图示可知汞、氧气都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但并不是所有的分解反应生成物都是单质,如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同时生成水,故B描述错误;C、由图示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因此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而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故C描述正确;D、由图示可知:氧化汞与氧气由分子构成,而汞由原子构成,因此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描述正确;故选:B。

3.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显电性B.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C.“零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D.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B解析:B【分析】根据“四中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四中子”是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微粒中无质子,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则知它不是某种元素,而只有中子,又知中子不带电.据此分析即可.由题意可知:A、由于中子不显电性,该微粒中只有中子,所以不显电性。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复习(培优专题)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选择题专项知识点复习(培优专题)

一、选择题1.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解析:DA、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菠萝蜜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选项解释正确。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①→②→③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既有吸热又有放热B.②→③的过程中水没有发生分解C.t1→t2是冰融化成水的过程,水分子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③,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②>③B解析:B解:①是冰状态,②是水状态,③是水蒸气状态。

A、①→②→③过程是冰吸热变成水,再吸热变成水蒸气,没有放热,故错误;B、②→③的过程是水变成水蒸气,没有发生分解,故正确;C、分子永远不停地运动,因此t1→t2是冰融化成水的过程,水分子始终在运动,错误;D、①是冰状态,②是水状态,③是水蒸气状态,水分子运动速率②<③,水分子间隔②<①<③,故错误。

3.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NaOH溶于水放热——离子扩散过程吸收的热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B.金属很难被压缩——分子间没有间隔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白磷、红磷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磷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解析:BA、NaOH溶于水放热,是因为离子扩散过程吸收的热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故解释正确;B、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故解释错误;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含有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等不同种分子,故解释正确;D、白磷、红磷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磷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解释正确;故选:B。

安徽芜湖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填空题专项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安徽芜湖市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三章填空题专项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_____。

O(或氧)水分子(或H2O)最外层电子数解析:O(或氧)水分子(或H2O)最外层电子数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或氧);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因此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或H2O);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2.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以下是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粒子与第二周期___________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填名称)。

(2)第8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电子,形成___________(填符号)。

(3)每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在结构上的规律是___________(填写一条即可)。

AC锂得到O2-最外层电子数自左往右由1依次增大到8(合理即可)解析:AC 锂得到 O2-最外层电子数自左往右由1依次增大到8(合理即可)(1)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A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粒子与第二周期锂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填:AC;锂。

(2)第8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形成氧离子O2-,故填:得到;O2-。

(3)每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在结构上的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自左往右由1依次增大到8,故填:最外层电子数自左往右由1依次增大到8(合理即可)。

3.(1)下图形象地表示甲、乙两种变化,其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A 甲、乙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B 通过对甲图的比较分析,请从微观角度解释②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

C 乙中与分子构成的不同点为_____。

D 乙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第三章复习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三章复习 1. 水的组成2. 氢气的性质和制法3. 核外电子排布知识4. 化合价二. 重点和难点1.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2. 化合价的应用三. 教学过程第一节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一)在自然界的分布1. 江河湖海中、地层中、大气中、动植物体中。

(人体中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 物质是水;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2. 水与工业、农业工业:⑴ 工业原料,⑵洗涤、溶解、冷却、加热物质,⑶发电,⑷ 航运。

农业:灌溉农田。

生活:⑴饮用,⑵ 洗涤,⑶ 活动。

3. 保护水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 。

水源污染的原因:⑴ 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⑵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⑶ 农 业生产中施用的 农药 、化肥 随雨水流入河中。

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第 二 节 水 的 组 成(一)水的物理性质1.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的液体。

2. 在101千帕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

3. 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克/ 厘 米3 。

(二)水的组成1. 电解水的反应现象:⑴ 正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为1:2 ;⑵ 正极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⑶ 负极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2. 电解水的表达式: 分解反应水氢气氧气通电通电−→−−+−→−−+H O H O 2223. 电解水的结论:(水的化学式为H 2O ,化学名称为氧化氢 )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⑵一个水分子是由2 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电解水的实验验证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水是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第三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氢气的实验室制法1. 原料:(即药品、反应物、试剂)⑴锌(银白色固体),⑵稀硫酸(无色液体)2. 反应原理: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锌+硫酸→硫酸锌+氢气Zn + H2SO4 →ZnSO4+H2 反应现象:有气泡放出3. 实验装置:简易装置:见图3-6 和图3-7 反应不能控制。

4. 收集方法:⑴向下排空气法⑵排水法5. 放置方法:倒放在桌子上6. 注意事项:⑴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插到液面以下,⑵往试管中装药品时,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⑶导管不能伸入过长,应刚刚露出塞子即可,⑷制取氢气时酸液应用稀硫酸或稀盐酸,不能用浓酸。

(二)置换反应(镁反应速度快,铁反应速度慢。

)实验室制取氢气也可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用镁、铁、铝代替锌,其表达式如下:铁和稀硫酸反应:铁+硫酸→硫酸亚铁+氢气镁和稀硫酸反应:镁+硫酸→硫酸镁+氢气铝和稀硫酸反应:铝+硫酸→硫酸铝+氢气锌和稀盐酸反应:锌+盐酸→氯化锌+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铁+盐酸→氯化铁+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镁+盐酸→氯化镁+氢气铝和稀盐酸反应:铝+盐酸→氯化铝+氢气1.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2. 判断方法: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且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

3. 表示式:A + BC →AC + B(三)原子团1. 定义: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

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原子团。

2. 种类:⑴ZnSO4 (硫酸根)⑵CaCO3(碳酸根)⑶KNO3 (硝酸根)⑷NH4Cl (铵根)⑸KClO3 (氯酸根)⑹NaOH (氢氧根)⑺K3PO4 (磷酸根)⑻KMnO4 (高锰酸根)⑼K2MnO4(锰酸根)注意:⑴原子团不能单独存在,它存在于化合物中。

⑵原子团至少含两种原子。

⑶原子团在少数反应中也能分离。

第四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氢气的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的气体2. 比空气轻(氢气的密度为0.089 克/ 升)3. 难溶于水4. 氢气 →无色液体(液氢)→ 雪状固体( 固 氢 )。

(二)化学性质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起反应。

1. 氢气的可燃性:氢气与氧气反应 ⑴ 纯净的氢气点燃 → 平静燃烧表达式:氢气+氧气点燃−→−− 水 化合反应 反应现象:火焰为淡蓝色,放热,烧杯内壁有水珠或水滴生成。

⑵ 不纯的氢气点燃 → 爆炸(了解爆炸的原因 )表达式:氢气+ 氧气点燃−→−−水 化合反应 氢气的爆炸极限:4% ~ 74.2%实际上,任何可燃气体或可燃的粉尘如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我们在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 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若听到的声音很小,表明氢气已纯净。

(若听不到任何声音,表明试管内为空气)2. 氢气的还原性: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操作步骤:⑴ 检验氢气的纯度,⑵ 把氧化铜平铺或斜铺在试管底部,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⑶ 把导管插入试管底部上方,先通一会氢气,然后再加热,⑷ 当黑色固体全部变为红色时,先熄灭酒精灯,然后继续通入氢气至到试管冷却。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

例如在上面反应中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

例如:氢气 + 氧化铜加热−→−−铜 + 水 氢气 → 得氧 →发生氧化反应→ 被氧化→ 是还原剂 → 具有还原性 氧化铜→失氧 → 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是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三)用途 :1. 密度小:制氢气球 。

2. 可燃性:作高能燃料、氢氧焰、制盐酸 。

3. 还原性:制金属材料、制高纯度硅 。

第 五 节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的 初 步 知 识(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状况: 高速运动 分层排布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电子能量:逐渐升高 离核距离:逐渐增大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1. 画法:画圆圈,标核电,弧线呈扇面,数字一条线 。

2. 表示意义:以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⑴弧线表示电子层⑵“2”表示第一层上排有两个电子。

⑶“6”表示第二层上排有6个电子。

3.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⑴先排内层,后排外层。

⑵第一层上最多排2个电子。

⑶第二层上最多排8个电子。

⑷最外层上最多排8个电子。

所以,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三)离子化合物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例如镁离子(Mg2+)铵根离子(NH4+)2. 离子的分类:⑴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

例如钠离子(Na+)⑵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例如氧离子(O2-)3. 离子的表示方法:⑴阳离子:是在元素符号右上方标“+”,然后在正号前面标出元素的一个原子失电子的数目,电子数为1 时,“1”必须省略。

如铝离子(Al3+)、Na+、Mg2+、Cu2+ 、、Fe2+、Fe3+、NH4+、Zn2+、Ag+、H+等。

⑵阴离子:是在元素符号右上方标“-”,然后在负号的前面标出元素的一个原子得电子的数目,电子数为“1”时,必须省略。

如硫离子(S2-)、氯离子(Cl-)、Cl-、O2-、S2-、F-、OH- 、NO3-、SO42-、CO32-等。

4. 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

例如氯化钾、氯化钠等。

离子化合物一般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

5. 离子化合物的构成粒子→离子。

如氯化钠是由大量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四)共价化合物1. 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如氯化氢、水、二氧化碳等。

2. 共价化合物的构成粒子→分子。

如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

共价化合物一般是由几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如CO2 、H2SO4等。

第六节化合价(一)化合价1. 定义: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2. 表示:符号+数字例如:铝的化合价为+3 ,氧的化合价为-2。

3. 化合价的实质:4.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⑴在化合物里氧显-2价,氢显+1价;⑵金属元素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常显负价;⑶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⑷一种元素在不同条件下能显不同的化合价;⑸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二)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1. 根据化学式可求出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理论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2. 据化合价可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方法:⑴最小公倍法(见书)⑵交叉法:A. 写出组成物质的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正左负右)。

B. 求出两种元素化合价绝对值的最简比。

C . 把最简比交叉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D . 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

(三)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从右往左读)1. 化合物中元素没有变价时,读作“某化某”。

H2O(氧化氢)、Na2O(氧化钠)、KCl(氯化钾)等2. 化合物中元素有变价时,读作“几某化几某”。

CO2 、CO 、SO2、SO3、Fe3O4、MnO2 、P2O5等3. 化合物中有氢氧根时,读作“氢氧化某”。

NaOH(氢氧化钠)、Ca(OH)2(氢氧化钙)、Mg(OH)2(氢氧化镁)4. 化合物中有酸根时,读作“某酸某”。

K2SO4(硫酸钾)、CaCO3(碳酸钙)、MgSO4(硫酸镁)5. 当铁元素显+2价时,在“铁”的前面加“亚”字。

FeCl2(氯化亚铁)、FeSO4(硫酸亚铁)、FeO(氧化亚铁)例1. 实验测得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又知氢气和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密度分别为0.0899g·L-1和1.429g·L-1。

求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又知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求水的化学式。

分析:已知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又要知道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就可求出水的化学式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0.0899):(1×1.429)=1:8即水中氢和氧两元素质量比为1:8,其原子的个数比为2:1设水的化学式为H2X O X,则有X=1,水的化学式为H2O。

例2. 在Fe、Fe2+、Fe3+和三种微粒中,一定相同的是()A. 电子层数B. 核外电子数C. 所带电荷数D. 核电荷数分析:三种微粒是铁原子、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核内的质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不同,所带电荷数不同。

答案为D。

例3. 某元素在其氯化物和硫化物中均显+4价,已知该元素的氯化物与硫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7:38,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试求:⑴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⑵该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分析:某元素为R,化合价为+4价,其氯化物为RCl4 ,硫化物为RS2。

设其相对原子质量为r,(r +35.5×4):(r +32×2)=77:38,r=12,该元素为碳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