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比长短比高矮二年级上册
高矮长短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比高矮,比长短与老师比高矮时,可能很容易比较得出来,但同学与同学相差不明显的情况下就男比较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得教给他们比高矮,比长短的方法了。
教学目标:1、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比较高矮,长短。
2、初步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方法,能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内容:比高矮,比长短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
2、理解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要站在同一起点上进行。
教学知识点:1、掌握比高矮。
2、掌握比长短。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情境引入(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比一比高矮,谁有兴趣?请来。
(2)教师指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同学与同学比高矮。
(4)老师在白极上贴了俩只小兔子,一高一低,指名上来拿,谁拿到手,就给谁。
老师却不费劲就拿到了。
(说明老师高,同学门矮)2、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学习《比高低,比长短》(齐读题目)二、探究与体验(一)比高矮1、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高低吗?指名比高矮,并互相说说,谁高谁矮。
2、总结比高矮的方法(1)让比高矮的两人站在同一水平面上。
(2)观察两人的头顶的高低来判断谁高谁矮。
3、归纳总结比较事物高矮时,可以把事物直立在水平面上,观察顶端确定高矮。
(二)比长短1、教师拿出长短不一的铅笔,和长短不一的圆珠笔和粉笔比较,哪个长?哪个短?2、再拿出小棒、小绳,让同学们比较。
3、总结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1)用眼睛直接观察判断。
(2)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看顶端确定长短。
(3)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确定长短。
三、实践与应用1、请几位学生进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队。
(指名同学给队伍整理)2、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矮?为什么?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五、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说一说。
小学数学1—6年级课时划分
人教精品教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1课时)课题一: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3课时)课题一:比多少课题二:比长短课题三:比高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课题一:1-5的认识课题二:比大小课题三:几和几(以上共3课时)课题四:1-5的加法课题五:减法的初步认识(共5课时)课题六: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共2课时)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课题一:认识物体课题二:平面图形的认识第五单元分类(2课时)课题一:分类(一)课题二;分类(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课题一:6和7的认识(一)课题二:6和7的认识(二)课题三:6、7的加减法(一)课题四:6、7的加减法(二) (以上共5课时)课题五:8和9的认识课题六:8、9的组成课题七:8、9的加减法(以上共5课时)课题八:10的认识课题九:10的加减法课题十:填未知加数(以上共4课时)课题十一:连加课题十二:连减课题十三:加减混合(以上共4课时)课题十四: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共1课时)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课题一:11-20各数的认识(共2课时)课题二: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共2课时)第八单元认识钟表(2课时)课题一:认识钟表——整时课题二:认识钟表——半时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课题一:9加几(共3课时)课题二:8、7、6加几(共4课时)课题三:5、4、3、2加几(共3课时)课题四: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共1课时)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4课时)课题一:上、下前、后课题二:左、右课题三:位置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课题一:十几减9 (共3课时)课题二:十几减几(共4课时)课题三:解决问题(共2课时)课题四:整理与复习(共3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2课时)课题一:图形的拼组(一)课题二:图形的拼组(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课题一:数数数的组成(共2课时)课题二:读数写数(共2课时)课题三: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共2课时)课题四: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共1课时)课题五: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共1课时)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共1课时)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4课时)课题一:认识人民币(一)课题二:认识人民币(二)(以上共2课时)课题三: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课题四: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二)(以上共2课时)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课题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共3课时)课题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一)课题三: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二)(以上共4课时)课题四: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一)课题五: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二)课题六:解决问题(以上共6课时)课题七: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七单元认识时间(3课时)课题一:认识时间(一)课题二:认识时间(二)(以上共3课时)实践活动:小小商店(共1课时)第八单元找规律(4课时)课题一:找规律(一)课题二:找规律(二)课题三:找规律(三)第九单元统计(3课时)课题一:统计(一)课题二:统计(二)第十单元总复习(5课时)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4课时)课题一:统一长度单位课题二:认识厘米课题三:认识米课题四:认识线段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课题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课题四: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课题五:解决问题(以上共5课时)课题六:连加、连减课题七:加减混合课题八:加、减法估算(以上共4课时)课题九: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我长高了(共1课时)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课题一:角的初步认识课题二:直角的初步认识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3课时)课题一:.乘法的初步认识课题二: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共3课时)课题三:5的乘法口诀(共2课时)课题四:2、3、4的乘法口诀课题五:乘加、乘减课题六:用数学(共4课时)课题七:6的乘法口诀(共3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五单元观察物体(4课时)课题一:观察物体课题二:对称课题三:镜面对称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3课时)课题一:7的乘法口诀课题二:“倍”的认识(共5课时)课题三:8和乘法口诀(共3课时)课题四:9的乘法口诀(共4课时)课题五: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看一看摆一摆(共1课时)第七单元统计(3课时)课题一: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一)课题二:数学广角(二)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4课时)课题一:解决问题(一)课题二:解决问题(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3课时)课题一:平均分(一)课题二:平均分(二)(以上共2课时)课题三: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题四:除法的初步认识(二)(以上共3课时)课题五:除法计算(一)课题六:除法计算(二)课题七: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题八: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以上共7课时)课题九: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共3课时)课题一:锐角和钝角课题二:平移课题三:旋转(以上共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共1课时)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9课时)课题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共3课时)课题二:解决问题(一)课题三:解决问题(二)(以上共4课时)课题四: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课题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题二:比较数的大小课题三:10000以内数的认识课题四: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课题五:比较大小、近似数课题六: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第六单元克和千克(2课时)课题一:克和千克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6课时)课题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课题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课题三:估算(以上共6课时)实践活动:有多重(共1课时)第八单元统计(3课时)课题一:统计(一)课题二:统计(二)第九单元找规律(4课时)课题一:找规律(一)课题二:找规律(二)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7课时)课题一:毫米的认识课题二:分米的认识课题三:千米的认识(以上共4课时)课题四:吨的认识(共3课时)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共3课时)课题二:连续退位减法(一)课题三:连续退位减法(二) (共3课时)课题四:加减法的验算(共2课时)课题五: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三单元四边形(6课时)课题一:四边形的认识课题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题三:周长的认识课题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题五:估计第四单元有余数除法(5课时)课题一:有余数除法(一)课题二:有余数除法(二)课题三:有余数除法(三)第五单元时、分、秒(2课时)课题一:秒的认识课题二:时间的简单计算(以上共2课时)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共1课时)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课题一: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共3课时)课题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课题三: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课题四: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课题五: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以上共5课时)课题六: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题七: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以上共4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课题一: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题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课题三:分数的简单计算第八单元可能性(4课时)课题一:可能性课题二:可能性大小第九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共2课时)实践活动:掷一掷(共1课时)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5课时)课题一:认识方向(一)课题二:方向与路线(一)课题三:认识方向(二)课题四:方向与路线(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课题一:口算除法课题二:除法估算(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笔算除法(一)课题四:笔算除法(二)课题五:除法的验算课题六: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一)课题七: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二)(以上共9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三单元统计(4课时)课题一:简单的数据分析(共2课时)课题二:平均数(共2课时)第四单元年、月、日(4课时)课题一:年、月、日课题二:24时计时法(以上共4课时)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共1课时)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课题一:口算乘法课题二:乘法的估算(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笔算乘法(一)课题四:笔算乘法(二)(以上共4课时)课题五: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六单元面积(7课时)课题一:面积和面积单位)课题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题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题四: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课题一:认识小数课题二:小数大小的比较课题三: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八单元解决问题(3课时)课题一:解决问题(一)课题二:解决问题(二)(以上共3课时)实践活动:设计校园(共1课时)第九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一)课题二:数学广角(二)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0课时)课题一:亿以内数的认识课题二:亿以内数的写法课题三: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题四:求近似数课题五: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课题六:亿以上数的认识课题七:计算工具的认识课题八:用计算器计算(以上共10课时)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共1课时)第二单元角的度量(4课时)课题一:直线、射线和角课题二:角的度量课题三:角的分类和画角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课题一:口算乘法(共2课时)课题二:笔算乘法(一)课题三:笔算乘法(二)课题四:速度、时间和路程课题五:积的变化规律课题六:估算(共7课时)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课题一:垂直与平行(一)课题二:垂直与平行(二)课题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课题一:口算除法(共2课时)课题二:笔算除法(一)课题三:笔算除法(二)课题四:笔算除法(三)课题五:笔算除法(四)课题六:商的变化规律(以上共12课时)课题七: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六单元统计(2课时)课题一:统计(一)课题二:统计(二) (以上共2课时)实践活动:你寄过卡片吗?(共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4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一)课题二:数学广角(二)第八单元总复习(5课时)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6课时)课题一:混合运算(一)课题二:混合运算(二)课题三:四则运算课题四:有关0的四则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4课时)课题一:位置与方向(一)课题二:位置与方向(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0课时)课题一:加法运算定律课题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乘法运算定律(一)课题四:乘法运算定律(二)(以上共3课时)课题五:简便计算(一)课题六:简便计算(二)课题七:简便计算(三)(以上共4课时)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共1课时)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课题一: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课题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共3课时)课题三:小数的性质课题四:小数的大小比较课题五: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共3课时)课题六:生活中的小数(共3课时)课题七: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案(共4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五单元三角形(6课时)课题一:三角形的特性课题二:三角形的分类课题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共4课时)课题四:图形的拼组(共2课时)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课题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题二: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课题三: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第七单元统计(4课时)课题一:折线统计图第八单元数学广角(4课时)课题一:植树问题(一)课题二:植树问题(二)(以上共4课时)实践活动:小管家(共1课时)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8课时)课题一:小数乘整数课题二:小数乘小数课题三:倍数是小数的乘法课题四:积的近似数课题五:连乘、.乘加、乘减课题六: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1课时)课题一:小数除以整数课题二:一个数除以小数课题三:循环小数课题四:解决问题第三单元观察物体(3课时)课题一:观察物体(一)课题二:观察物体(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6课时)课题一:用字母表示数课题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方程的意义课题四:解方程(一)课题五:解方程(二)课题六: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课题七:稍复杂的方程(一)课题八:稍复杂的方程(二)课题九:稍复杂的方程(三) (以上共12课时)课题十: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量一量找规律(共1课时)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课题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题二:三角形的面积课题三:梯形的面积课题四:组合图形的面积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课题一:可能性(一)课题二:可能性(二)课题三:中位数(以上共4课时)实践活动:铺一铺(共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3课时)课题一:数字编码(一)课题二:数字编码(二)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课题一:轴对称图形课题二:旋转(一)课题三:旋转(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6课时)课题一:因数和倍数(共2课时)课题二:2、5的倍数的特征课题三:3的倍数的特征(共3课时)课题四:质数和合数(共1课时)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课题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共2课时)课题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共2课时)课题三:体积和体积单位课题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课题五: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题六:容积和容积单位课题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以上共7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粉刷围墙(共1课时)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课题一:分数的意义课题二:分数与除法(共4课时)课题三:真分数与假分数(共3课时)课题四:分数的基本性质(共2课时)课题五:最大公因数课题六:约分(共4课时)课题七:最小公倍数课题八:通分(共4课时)课题九:分数大小比较练习课题十:分数化小数(共2课时)课题十一: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课题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共2课时)课题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共3课时)课题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共2课时)第六单元统计(3课时)课题一:众数课题二:复式折线统计图(以上共3课时)实践活动:打电话(共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2课时)课题一:位置(一)课题二:位置(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2课时)课题一:分数乘整数课题二:分数乘分数课题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以上共5课时)课题四: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一)课题五: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二) (以上共4课时)课题六:倒数的认识(共1课时)课题七: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3课时)课题一:分数除以整数课题二:一个数除以分数课题三: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以上共5课时)课题四: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课题五: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 (以上共3课时)课题六:比的意义课题七:比的基本性质课题八:比的应用(以上共3课时)课题九: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四单元圆(8课时)课题一:圆的认识(共3课时)课题二:圆的周长(共2课时)课题三:圆的面积(共2课时)课题四: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确定起跑线(共1课时)第五单元百分数(15课时)课题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共2课时)课题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题三: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以上共2课时)课题四:.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课题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课题六: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课题七:折扣课题八:纳税课题九:利率(以上共9课时)课题十: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六单元统计(2课时)课题一:扇形统计图(共2课时)实践活动:合理存款(共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3课时)课题一:认识负数(一)课题二:认识负数(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9课时)课题一:圆柱的认识课题二:圆柱的表面积课题三:圆柱的体积(以上共6课时)课题四:圆锥的认识课题五:圆锥的体积(以上共2课时)课题六: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三单元比例(14课时)课题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共4课时)课题二:解比例课题三:成正比例的量课题四:正比例关系图像课题五:成反比例的量(以上共4课时)课题六:比例尺课题七:比例尺的应用课题八: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题九:用比例解决问题(以上共5课时)课题十: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自行车里的数学(共1课时)第四单元统计(2课时)课题一:统计(共2课时)实践活动:节约用水(共1课时)第五单元数学广角(3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一)课题二:数学广角(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27课时)课题一:数的认识课题二:数的运算课题三:式与方程课题四:常见的量课题五:比和比例课题六:数学思考(一)课题七:数学思考(二)(以上共10课时)课题八:图形与变换课题九:图形与位置(以上共9课时)课题十:统计(共4课时)课题十一:有趣的平衡(共4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体验物体长短、高矮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能够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
2. 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并进行比较。
3. 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难点: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运用观察、操作、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采用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铅笔、练习本、教学课件。
2. 学具:每人一组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3. 课堂作业:练习册相关题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组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新知:(1)介绍长度单位:米、厘米,并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比较。
(3)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3.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选择一组物体,进行测量、比较,并用语言描述。
4.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用语言描述其长短、高矮。
2. 家长协助孩子测量家庭中的物体长度,并进行比较,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等。
《比高矮》教案与教学反思
《比高矮》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比高矮》选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身边的事物比较高度,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能够用比较符号表达高矮关系;理解比较高矮的相对性,培养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用比较符号表示高矮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较高矮的方法,用比较符号表示高矮关系。
难点:理解比较高矮的相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尺子、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同学,说说谁最高,谁最矮,引出比较高矮的主题。
(2)提问:我们在比较物体的高度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2. 例题讲解(1)展示教材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2)讲解比较符号“>”和“<”,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高矮关系。
3. 随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比较高矮的方法。
(2)小组交流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高矮比较方法:直观比较工具比较(尺子)符号表示(>、<)2. 注意事项:比较的两个物体需在同一平面内比较的高度需从同一水平线开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尺子测量自己的身高,并与同桌比较。
(2)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三件不同高度的物品,用比较符号表示它们的高矮关系。
2. 答案:(1)学生测量身高,记录数据。
(2)例如:书>铅笔>橡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了比较高矮的方法,用比较符号表示高矮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比较高矮的相对性。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比较高矮,并记录下来。
《比高矮、长短》课件
妹妹站在两块砖上 和哥哥一样高!
高
矮
4 比一比。
高
可以根据树的高矮,
矮
比影子的长短,也可
以直接比影子的长短。 短
长
比树的高矮,比影子的长短。 可以比பைடு நூலகம்么?怎样比?
比一比
高、矮
长、短
1.比较物体的高矮时,一定把它们放在同一水平线上,
然后观察哪个顶端突出,突出的那个就高,相反的则矮。
2.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要把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另一
哪个长?哪个短?
没有用过的新的长, 用过的旧的短。
长 短
哪个长?哪个短? 一端对齐再比呦!
可以怎样比较呢?
长
短
1 哪座房高?哪座房矮? 高
矮
2 比长短。
哪条绳子长?哪条绳子短?
短 长
2 比长短。 哪条绳子最长?哪条绳子最短?
看似三条绳子一样长呦!
最短 最长
3 比高矮。
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端突出的长,相反的则短。
1 比高矮。
谁的个子高?
高
1 比高矮。
哪棵树高?哪棵树矮?
矮
高
1 比高矮。
哪棵树高?哪棵树矮?
矮
高
你能很快比较出老师与小朋友们的高矮吗?
老师是大人,我们是小孩, 不用比就知道。不信我站
在老师身边你们看啊!
老师高,小朋友矮。
小朋友们的个子差不多,你能想出 办法比较他们的高矮吗?
比高矮时一定要站 在同一水平线上吆!
男孩高,女孩矮。
小组同学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个子矮的站在前面,个子高的站在后面。 高矮是相对 而言的呀!
《比高矮、长短》
1.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 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2.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长短高矮》教案
《长短高矮》教案《长短高矮》教案1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教学目的: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仪器:实物教学过程:一、复习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高矮"。
(1)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2)比一比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
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4、小结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长短高矮》教案2《长短高矮》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数学《比长短比高矮》课件
小班数学《比长短比高矮》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比长短比高矮》。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长度和高度的差异,学会使用比较词汇“长”、“短”、“高”、“矮”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比较词汇“长”、“短”、“高”、“矮”,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词汇“长”、“短”、“高”、“矮”,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卡片、小玩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2. 讲解知识点:教师通过课件讲解“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和技巧。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 stepstep 解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比较长短和高矮,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长短比高矮1. 比较词汇:长、短、高、矮2. 比较方法:观察、触摸、测量3. 表达方式:语言表达、图形表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比较词汇“长”、“短”、“高”、“矮”描述下列物体。
答案:长、短、高、矮2. 作业题目:请找出生活中长短和高矮不同的物体,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但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运用比较词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比长短比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理解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高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2. 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高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难点: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物体长短、高矮。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小棒、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物体的长短、高矮。
2. 学习比较方法:引导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学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练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高矮,总结比较方法。
5. 课堂练习: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
2. 运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物体长短、高矮,提高动手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长短、高矮。
2. 学习比较方法:引导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学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练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高矮,总结比较方法。
5. 课堂练习: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长短 比高矮》教学建议
《比长短比高矮》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教科书第9~13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的第5~9题。
2.教学长短。
(1)本节课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2)教师给每组提供一种物品,可以是几根纸条、几根绳、几枝铅笔,也可以是几把尺子等。
每种物品最好是长短不一的。
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看能发现什么,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再在全班汇报,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从而引出长短的概念。
在观察时学生可能会发现有的物品的颜色不同,有的物品的大小不同,对于这些发现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以保护学生观察的兴趣。
但不要作为观察重点。
(3)接着通过让学生想想怎么知道这些物品有长有短的,再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不同的方法:①看出来的。
②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戳在桌上(或手上)比出来的。
③把两根绳(红、绿色)拉直,发现红的两头都比绿的两头短,判断出绿的长……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4)最后做一个比长短的游戏,体验比长短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长短概念的认识。
游戏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比的物品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是书上提供的几种,也可以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
3.教学高矮。
(1)先找出几个身高相差比较大的同学,进行两两比较,让学生说说谁高谁矮,初步感知人有高有矮。
然后,请两位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让学生判断高矮。
这时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就应让学生探究比较的方法。
可以分小组进行,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都有哪些不同的方法,为在全班交流做准备。
(2)第10页的排队游戏,可以先以三个同学为一组进行,然后再逐渐增加小组人数。
每次排好队后,可以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4.关于练习一中第5~9题的教学建议。
第5题,不限制学生比的方法,只要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
第6题,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也可以将题里的图做成多媒体课件,演示蛇伸直后与鳄鱼比较的情况,来验证蛇比鳄鱼长。
比长短高矮人教课标版
比长短高矮人教课标版1.2.3 比长短高矮|人教课标版教学目的:1、养先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气,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先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树立比拟的看法。
在比拟的进程中,差异比拟清楚的,可以直接感知失掉结论,差异不清楚的,就要应用数量停止描写,再比拟。
3、先生在不同的解题战略进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宜的方法,培育先生的优化看法。
教学重、难点:在比拟进程中,差异比拟清楚的,可以直接感知失掉结论;差异不清楚的,就要应用数量停止描写再比拟。
教学预备:师生共同预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师预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反的汽水和豆奶教学进程:一、情境导入〔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无能呢,为什么呢?由于他观察事物十分细心,粗大的差异也能看出来。
明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肉体,看谁观察最细心!二、自动探求1、活动之一教员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先生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画它们呢?2、活动之二A:教员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冤家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B:请每个小冤家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相互说〕3、活动之三师:请每个小冤家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4、活动之四1、教员恣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先生下台比高矮,并请小冤家说一说:谁高,谁矮?2、教员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窗: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团体,谁最高,谁最矮?〔先生随意回答〕教员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相对的。
5、活动之五1、比拟谁喝的多师:明天,教员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冤家来喝,谁想来?先请大家比拟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冤家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冤家:〔1〕你以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冤家有什么看法?〔2〕小组讨论:想一想,究竟是谁喝得多?为什么?教员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拟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三、独立思索:〔先生评价〕A:让两个先生下台比拟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先生踮着脚〕先生马上会叫:〝不公允〞。
《比长短,比高矮》教学设计
《比长短,比高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
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
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问: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老师出示二根长短不同的铅笔,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
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板书:。
比。
长,短。
请每个小朋友动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比长短比高矮
学习内容
课本第9~10页,第12~13页练习一第5~8页。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课文讲解
长短、高矮都属于比物体长度的问题。
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高矮。
因此,课本把它们安排在一起进行学习。
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第9页的主题图是一个观察操作活动。
有两个同学把纸条平放在桌上一端对齐进行比较;有三个同学把铅笔戳在桌上进行比较。
接着,比较两个铅笔的长度,得出“长”、“短”的概念。
第10页的主题图是一个比身高的活动。
同学们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方法。
如直接比的方法,作记号比身高的方法等。
辅导精要
打开课本,让孩子说一说比长短的图意。
比纸条。
有两个同学拿出4根纸条比长短,引导孩子指着图上的纸条说,第一根纸条比第二根长,第二根纸条比第三根短,第三根纸条比第四根长;反过来,第四根纸条比第三根短,第三根纸条比第二根长,第二根纸条比第一根短。
也可以说,第一根纸条比第二根长,第二根纸条比第一根短;……。
还可以任意选择两根纸条比长短。
比铅笔。
有三个同学拿出3根铅笔比长短,让孩子自己说比较结果。
建立概念。
比较两根铅笔,第一根长,第二根短。
在“长”、“短”字作记号。
让孩子指着这俩字读几遍,记住字形。
指导孩子书写“长”、“短”。
“做一做”,图中有各种活动,两个同学比两臂伸平后的长度,两个同学比绳子,家长和同学比手掌,一个同学自己比两只手掌,得出一样长的结论。
在孩子知道物品有长有短之后,再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孩子可能会说出一些不同的方法:①看出来的。
②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戳在桌上(或手上)比出来的。
③把两根绳(红、绿色)拉直,发现红的两头都比绿的两头短,判断出绿的长……。
不管孩子用哪种方法,只要有道理,我们都应给予肯定。
家长要学会听孩子说,孩子的话没说完,大人不能打断,也不能随意插话,哪怕是孩子说错了。
孩子的说话也是学习的一个过程,更重要的,不可打断他人说话是一种文明礼貌。
让孩子说比高矮的图意。
两个同学比高矮,另一个同学在做裁判,左边的同学高,右边的同学矮。
他们在直接比。
还有两个同学也在比高矮,他们用作记号的方法进行比较,男生比女生高,女生比男生矮。
识记“高”、“矮”字形。
在课文中对“高”、“矮”字作记号。
让孩子指着这俩字读几遍,记住字形。
指导孩子书写“高”、“矮”。
“做一做”,是一个排队活动。
通过排队,看谁最高,谁最矮,再说一说谁高,谁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高矮是比较得出的结果。
让孩子体会比身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在这里也可以做个全家总动员,大家一起来排队,由孩子做指挥员,在实际活动中比高矮。
习题解析
第5题,第二根铅笔最长,在它的后面画√。
要比较的几种东西下面衬着方格,它们有的是一端对齐的,为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提供条件。
第6题,蛇比鳄鱼长,在它的后面画√。
这道题,在判断时,运用了简单的推理:因为蛇和鳄鱼的头尾是对齐的,蛇的身子是卷曲的,如果蛇把身子伸直肯定比鳄鱼长,也就是鳄鱼比蛇短。
第7题,鹿最高,在它的后面画√。
这是一道联系孩子生活实际的题。
孩子一般都喜欢动物,对一些常见的动物的高矮都有一些常识,通过判断图中的三种动物的高矮,可以巩固这些常识。
第8题,左边的同学高,可在他的脚下画√;右边同学摆的木块高,可在它摆的下面画√。
孩子独立完成练习后,家长可与他多交流,让他把学会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
拓展与提高
1.第5题,还可问:最短的物体是什么?两者比较,谁长,谁短?特别是要有意识与数据结合,如削笔刀长4格,橡皮长2格,削笔刀比橡皮长,橡皮比削笔刀短;削笔刀长4格,铅笔长7格,削笔刀比铅笔短,铅笔比削笔刀长;……。
2.家长与孩子一起比跳远,认识“远”、“近”。
3.拿两个书比较,认识“厚”、“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