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华语电影字幕英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外国电影片名汉译
⑩ Ii . 5 bd1.
参考文献 :
[ 陈嘉主编 , 《 1 ] 英国文学史》[ ,北京:商务 出版社,18. MI 94 【 钱 之德 译 ,王 尔德戏 剧选 [ ,广 州 :花城 出版社 ,18. 2 ] M】 93 [ 文美 惠主编 , 越传 统 的新起 点 ,北京 :中国社 会科 学 出版社 3 1 超
过 去来判断人 。” 他夫人却说: “ 一个人的过去就表示 了他的一切。
过 去时判断人 的唯一 方法 ,” 这样通过切 弗利 太太的讨论 ,一方面
风格 。 王尔德无疑在戏剧创作方面获得了巨大 的成 功,英 国剧作家萧伯
他们摆 出了各 自不同的立场 ,表面 上在说切 弗利 ,实质 上是在暗示切 纳看 了一 八九五年一 月三日在伦敦干 草市场 皇家剧 院演 出的 《 理想的 尔突恩夫人在 发现丈夫的过去之后,将采 取什么样 的态度 ,也暗示切 丈夫》之 后,曾对王 尔德 的戏剧才华给 予了高度评价 :王尔德在干草 尔突恩夫人极端的性格特征;而切尔突恩潜意识之中为 自己辩 护,以 市场的新剧是一个危 险的主题 ,因为他有本领 能使得他 的批评家们都 摆 脱往 日所犯 的错误。正是对 剧中暗含之 处的描 写使读 者领悟到其中 变得迟 钝。就 我所 能肯定的,我是伦敦 的仅有 的一个人 ,不能 随意坐 的弦外之音 ,更好地 突出了人物性格,使剧 中人物呈现出立体、完整、 下来和写出王尔德的剧本的。对我 来说,在 一定 意义上 ,王尔德是唯 鲜活 的感觉 。 王尔德重视用色彩来突 出人物的特征 ,他对切弗利太太的描写是
一
非常熟练的剧作家。
注释:
这样 的 猩红 嘴
① O c r i d , A I e l u b n ( n l n : O f r s a W 1 e n d a H s a d E g a d xod 的线,威尼斯 式的红头发,鹰 钩鼻,细长 的脖 子,胭脂衬得脸 色更加 U i e s t r s , 2 0 ) 2 n v r i yP e s 0 1 1. 苍 白,灰绿色 的眼珠 转个不停。 ” 首先 ,她 的全貌给人一种放 荡、 ② I i .1. bd 4 轻佻 的感 觉,薄嘴唇、红嘴巴显示 出她的尖刻、不厚道 ,灰绿 色的眼 珠让人感觉到她的狡猾多于她的灵活。她的这种浓妆艳抹暗含着她的 绝望,她 没有生活 目标,这样 就将 一个女冒险家的形象勾勒得惟妙惟 肖。而在 描写梅白尔小姐时是这样的: “ 她像个苹果花,她具有一切 ③ Ii. bd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最新年文档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1 引言电影是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融合多种艺术手段,能传播信息、抒发感情、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使观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如今大量影片被引进国内,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产大片也走向国际舞台。
那么如何让观众在观赏国外影片时获得与本国观众同样的艺术享受,影片的翻译工作便成了关注的焦点。
一部好电影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对话以及绚丽多彩的画面外,与其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有着直接的联系。
片名是影片的品牌商标,看似简单却是作者颇费神思的产物,寥寥数词凝聚整个作品的精髓,起着导视的作用,是一部电影的“眼睛”,因此译者要善于“画龙点睛”。
2 接受美学与电影片名的翻译2.1 接受美学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当代西方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康茨坦大学的姚斯和伊瑟尔两位教授。
其核心理论是以读者为研究中心,从“视野融合”的角度,通过考察文学接受和产生效果的过程来揭示文学的本质和特征。
接受美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文学历史能动的创立者。
它强调接受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强调接受者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对艺术作品的调节机制,扬弃了“文本中心论”的主张,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
2.2 接受美学在翻译中的应用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更是一种文学接受和建构的过程,既然翻译的宗旨是沟通信息,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桥梁纽带,那么进行双语转换就必须认真考虑译语读者这个审美主体。
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阅读译本的过程不是译者与译本单向地向读者灌输形象和意义,不是读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读者积极参与,与译本、译者形成辩证的对话关系。
奈达的接受美学论主要探讨接受美学对翻译过程和翻译技巧的重要影响,是合理可信的,通过与接受美学的结合,他可以有更大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秦洪武,1999)。
接受美学在转变传统的文学翻译观的同时开拓了注意语言与阅读过程的关系这一广阔的领域,使人们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考虑读者与作品的关系,为应用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接受美学视角下电影名的翻译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电影名的翻译研究影响观众理解电影名的文化因素主要有:一是由读者以往的审美经验所构成的文学解读视野,即“个人期待视野”;二是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经验所构成的文学解读视野,即“公共期待视野”.这两者是接受美学的核心,也是让观众接受一部电影的重要环节。
许多成功的译名文本,都是以读者为中心,用未定性的文本,让读者进行具有个人特色的具体化解读,从而实现文本的再创造。
比如《魂断蓝桥》这一经典片名,“蓝桥”这一意象源于中国古代“尾生抱柱”的故事,相传尾生与一个美丽的姑娘相约于兰峪水上的“蓝桥”见面,尾生如约而至,姑娘却久等不来,水涨桥面,尾生抱柱而死于桥下。
由此,人们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这一片名对中国古代典故进行吸收、转换和化用,体现了文本间性,扩大了电影片名研究的视野,深化了观众对电影片名的理解,符合中国人的生死观和爱情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广大中国观众才对该片名口耳相传。
它不仅能构建出生死别离、情人间阴阳两隔的凄惨意境,而且能引发读者无尽的想象;另一方面,“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忧郁、抑郁,这种东西方文化融合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名的内涵,并积极地影响到观众和读者的期待视野。
因此,不同的民族,其民族心理、审美取向都有很大差异。
翻译时必须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不能忽略民族的接受心理。
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着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试比较第67届奥斯卡最佳电影《Forrest Gump》和第85 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电影《Lincoln》两部电影的中文翻译:前者译为《阿甘正传》 ---这一译名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翻译原则,降低了原电影名在翻译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了译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影片的史诗性及趣味性融为一体,既保留了原名中的Gump的音“甘”,又套用了鲁迅先生的名着《阿Q正传》。
目的论和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肖申克的救赎个案研究
目的论和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肖申克的救赎个案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目的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并以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为个案进行深入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字幕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因此,如何在保持原作精神的让目标语观众能够顺利接受并理解电影内容,成为了字幕翻译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目的论和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阐述了两者在字幕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随后,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详细分析了目的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在字幕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翻译策略的选择、语言风格的把握、文化因素的处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部影片字幕翻译的个案研究,本文旨在揭示目的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在提升电影字幕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其他电影字幕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理论框架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目的论和接受美学的理论框架,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实践与策略。
目的论,作为一种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方法、翻译策略和翻译结果的选择。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目的论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观众的文化背景、观影习惯以及电影的整体传播效果,以实现字幕翻译的最佳目的。
接受美学,则侧重于从接受者的角度出发,研究翻译作品如何被接受者理解和接受。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接受美学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观众的语言习惯、审美期待和文化背景,以确保字幕翻译能够准确地传达原片的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符合观众的接受能力和审美需求。
将目的论和接受美学相结合,可以为电影字幕翻译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指导。
在本文的个案研究中,我们将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字幕翻译为例,分析译者在实践中如何运用目的论和接受美学的原则,实现字幕翻译的最佳效果。
通过深入剖析字幕翻译的具体策略和技巧,本文旨在为电影字幕翻译的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接受理论视角下电影《孔子》的字幕翻译
企业导报2015年第16期接受理论视角下电影《孔子》的字幕翻译卢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430073)摘要:影视字幕翻译的关注度与日俱增,然而其特殊性也对译者提出了较高要求。
字幕翻译要求译者考虑目的语观众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同时还需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本文从接受理论出发,以电影《孔子》为例探讨字幕翻译策略,从而实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翻译策略;文化交流;传播一、背景介绍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电影在国际交流中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龚吉惠,2008)。
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交际中崭露头角,日益兴盛,影视字幕翻译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钱绍昌教授(2001)指出字幕翻译属于文学翻译范畴,两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共性。
然而,由于字幕翻译的特殊性,对影视字幕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视字幕需要在有限的时空限制之内,传达影视剧所包含的语义信息,从而帮助目的语观众更好地克服文化障碍,理解影片的文化内涵。
电影《孔子》旨在再现孔子思想性的一生,向人们讲述孔子秉持的“礼,乐,仁,和”的儒家思想,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
笔者将从电影《孔子》的字幕翻译中选取相关案例,从接受理论指导之下探讨电影中的字幕翻译策略,加以分析和解释。
二、文献综述(一)字幕翻译研究。
1993年,Neder-gaard-Larsen 指出字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它是原声口语的浓缩书面语译文。
钱绍昌(2000)强调作为理解影视剧译入语工具,字幕翻译有五个特殊性,即聆听性,瞬间性,通俗性,无注性。
由此可见,字幕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单纯对换,它更注重翻译过程中文化的交融。
字幕翻译需在有限的时间范围之内,向不熟悉源语言的目的读者传达相关信息。
因此,作为中介的译者,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杨洋(2005)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之上,处理好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从而缩小因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上的差异。
接受美学理论关照下影视字幕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接受美学理论关照下影视字幕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王卓摘要:影视字幕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由于其与剧情同步播放、停留时间较短,同时由于其本身的商业性,需要获得大众的认可,因此其翻译既需要语言的“雅”,也需要语言的“俗”,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
因此无法采用传统的“信、达、雅”的翻译策略。
接受美学理论就改变了传统翻译理论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将翻译研究的视角转向了译者和译本,认为译者既是原文读者,又是原文的二次创造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需求。
本文以国产电影《英雄》和《功夫之王》中为例,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即应该采用归化、异化、省译相结合的方式,避免过度归化造成源语文化信息的丟失、或是过度异化妨碍译入语观众的理解、又或者过度冗余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以期为我国的影视字幕翻译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影视字幕;文化负载词;接受美学理论;翻译策略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外影视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进军国际市场,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电影已经成为人们快速地获取异域信息、领略异域风情的重要媒介手段之一[1]。
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距,外国观众在欣赏中国的影视大片时,常常由于文化上的理解困难而影响对剧情发展的理解,从而影响了观众对于中国影视的正面评价。
因此,如何使外国观众跨越文化的差异、领略到中国电影的魅力便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可以说,影视字幕翻译的好坏已经成为决定电影成败的试金石。
翻译不仅仅是不同文字之间的翻译,更是一种跨文化行为。
影视字幕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由于其与剧情同步播放、停留时间较短,同时由于其本身的商业性,需要获得大众的认可,因此其翻译既需要语言的“雅”,也需要语言的“俗”,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
因此无法采用传统的“信、达、雅”的翻译策略。
为了将中国优秀影视更好的推向国际市场,我们要结合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提高翻译质量。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
第 2期
2 0 1 4年 3月
( P h i l o s . &S o c . S c i . E d i t . ) V o 1 . 3 4 N o . 2 Ma r . 2 0 1 4
语 言学 研究 ・
接 受 美 学 视 角 下 的 电影 字 幕 翻 译
常霜林
( 华 北水 利水 电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4 5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1 - 。 1 8
基 金项 目 : 河 南省 高等学校 人文社 会科 学研 究项 目( 2 0 1 2 一 G H- 3 1 9 ) 作 者简 介 : 常霜林 ( 1 9 8 5 一 ) , 女, 河南开封人 , 硕士, 研 究 方向为翻 译理论 与 实践 。
于三 者之 间 的 动态 交 流 , 通 过 读 者 填 补 作 品 中“ 未 定点 ” 和“ 空 白” 而实现 。鉴 于一 部 电影 的成 败 很 大
作是“ 翻译过 的 目的语字幕” , 其实不然。事实上, 电影 字幕 的接受 过 程是 多 层 面的 活 动 , 因为 电影 文
本本身 就是 一种 包 含有 像 可 视 的镜 头 画 面 、 可 闻 的
策略 。
关键词: 字幕翻译 ; 接受美学; 译者; 期待视域 ; 潜在读者
中图分类 号 : H 0 5 9 文 献标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3 - 0 9 6 4 ( 2 0 1 4) 0 2 01 - 0 9 05 -
在 中 国改革 开 放 和 经济 全 球 化 的 背景 下 , 中外
一
、
接 受美学框 架下 的 电影 字幕 接受 过程
作 为一 种 新 的文 艺批 评 理论 , 接受 美 学起 源 于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电影片名中的中国元素英译
103赵振华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电影片名中的中国元素英译【作者简介】赵振华,女,广西桂林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认知隐喻与翻译方向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认知隐喻学视角下的宋词隐喻英译研究》(基金号:YB201444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院级科研课题《桂林唐代山水诗词的认知英译研究》(基金号:YJ1131)成果。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影的迅速发展,许多华语电影被英译投入海外市场。
电影的英译不仅是语言沟通问题,更事关中西文化交流,中国电影走向世界需要英译这座“桥梁”。
电影片名是电影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好的英译片名既能吸引观众,无形中提高票房收入,又能促进中西方异质文化的沟通。
一些华语电影多用一些中国元素词汇命名,片名来源于中国的名著、人名、四字格词语、古典诗词等,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这些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对于欧美国家观众而言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异质文化,即具有迷人的东方色彩,又晦涩难懂。
这种富有中国元素的电影片名翻译是电影译介的难点。
近年来这类电影片名的翻译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优秀的华语电影因为片名翻译不当而在国外发行放映时或是遭遇票房滑铁卢,或是与一些国际电影大奖失之交臂。
文章以接受美学翻译理论为视角,以目的语观众的可接受性出发,并例举一些中国元素片名翻译成功和失败的实例,探讨此类片名翻译即能体现中国文化价值又能迎合目的语观众审美需要的有效方法。
一、 电影片名中的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是中国特有的地域文化代表,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象征,更进一步说,基于约定成俗和文化认同原则,中国元素中的“元素”和“中国”能电影《青红》剧照建立对应关系,并具有高识别性,它是中国世界特征体现和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
[1]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翻译艺术却是十分微妙的。
电影片名有时只是由一个富有中国元素的字、词或者词组组成,但这些中国元素不仅仅能表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又能作为一种异域文化出现在外国观众视野中,具有很强的感官冲击力,给观众带来了好奇感和神秘感。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影视字幕翻译作者:徐晓萌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7期摘要:现代社会中,影视翻译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影视字幕翻译应紧随时代潮流,不断调整翻译策略。
本课题从接受美学视角下对影视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强调字幕翻译过程中注重观众的主体地位,以美剧“吸血鬼日记”剧本台词为翻译文本,通过选取“吸血鬼日记”中的字幕翻译例句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从中归纳总结出影视字幕翻译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字幕翻译;接受美学;文化差异;语言差异;情景变换作者简介:徐晓萌,山东泰安人,现就读于聊城大学,为2011级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专业为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2时代在发展,观众的影视鉴赏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相应地观众对影视作品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正影响和改变着大众的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影视作品已成为各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桥梁之一。
而外国影视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听感受的冲击,更是在向我们展示不同社会习惯和文化风俗。
在观看的同时,我们能够深深地感受着异国的思想理念及价值观。
如今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观众对外文电视剧、电影需求量与日俱增,而译制片的所带来的效果则远远超过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所带来的效果。
基于这种情况,影视翻译也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
为了观众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真实的国外影视作品效果,影视字幕翻译应紧随时代潮流,取精华,去糟粕,不断发展和创新。
力争使自己的母语翻译同样能给观众带来原版效果,为观众呈上更多的视听盛宴。
而这就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
对影视作品来说,能获得观众喜爱和认可是最重要的。
我们的翻译,便应从此着手。
译者应从观众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其生活喜好、收视习惯、审美要求等,相信这样下来的影视翻译,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以美剧“吸血鬼日记”剧本台词为翻译文本,通过选取“吸血鬼日记”中的字幕翻译例句进行分析和讨论,从接受美学这一新角度来探讨字幕翻译,以期从中归纳总结出影视字幕翻译策略及方法,对我国的影视字幕翻译事业尽点绵薄之力。
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彭晓希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28)6
【摘要】电影片名好比影片的门楣,好的译名能够使影片锦上添花,使观众欣欣然想先睹为快.而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观众是一个能动的主体,观众对译名的阅读和接受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文章从语言、文化的差异及观众效应,即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等角度,阐释了电影片名的翻译问题.
【总页数】2页(P189-190)
【作者】彭晓希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湖南,4100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1
【相关文献】
1.接受美学视域下的进口电影片名翻译探析 [J], 袁滔
2.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J], 万书霞;徐艳
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研究 [J], 万书霞;徐艳;
4.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以2015年部分热映电影为例 [J], 邓小丽
5.叙事理论视角下的人名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J], 周亮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目的论视角下中国影片的字幕英译
学号:毕业论文题目:目的论视角下中国影片的字幕英译——以?把戏年华?的字幕翻译为例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ovies from theSkopostheorie——A Case Study of“In the Mood for Love〞作者届别2014届系别外国语言文学系专业英语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完成时间二〇一四年五月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ovies fromthe Skopostheorie—A Case Study of “In the Mood for Love〞A Thesis Submittedto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 Literature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Bachelor of Arts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upervised byMs. Zeng JianpingNanhu College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eyang, HunanMay, 2014摘要电影作为一种有力的传播文化工具,日益影响我们的生活。
电影字幕翻译在日益涌入的外文电影和大量的翻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字幕是促进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沟通手段。
本文尝试从目的论的角度对字幕翻译进展研究,以?把戏年华?为例,对这部影片的字幕翻译进展分析。
论文简要介绍目的论的开展历程及其原那么根底上,探讨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目的,结合例证通过对具体影片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和缩减法,以供有兴趣的学者在影视字幕翻译领域做出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翻译功能目的论、字幕翻译、把戏年华AbstractFilm affect our lives asa powerfultool forthe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Subtitletranslation playsan 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 in theforeignfilmsand translation filed, Subtitleare an importantmeans of municationto promotecultural exchanges.Taking In the Mood for Love as an example, the thesis attemptsto study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Based upon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basic rules, the thesis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 of subtitle translation.Intergrated with some examples from Chinese version of In the Mood for Love, it proposes three possib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liberal translation and amplification, and it aims to give inspiration to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subtitle translation research.Key words:Skopostheorie; subtitle translation;In the Mood for Love目录摘要iiAbstract ii引言11目的论概述21.1目的论的开展21.2目的论的定义21.3目的论的原那么32字幕翻译介绍42.1字幕翻译的定义42.2字幕翻译特点42.3字幕翻译的意义53目的论视角下的?把戏年华?字幕翻译策略5 3.1直译法53.2意译法63.3缩减法7结语8参考文献8致词9引言目的论是由德国的一些翻译学者始创的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的倡导者们试图把翻译从源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译入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
从观众接受性角度分析电影字幕英译策略
从观众接受性角度分析电影字幕英译策略作者:张斐斐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1期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的今天,为了使外国观众能够观赏中国电影并从中了解中国文化,除了电影配音外,电影字幕成為另一重要的沟通手段。
本文以观众接受性角度为视角、以电影《金陵十三钗》英译为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分析字幕翻译策略。
进行电影字幕翻译时,浓缩、替换、增减、改写以及异化的策略有助于帮助异语观众在理解电影内容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字幕翻译;观众接受性;金陵十三钗一、电影字幕翻译综览在我国,电影字幕翻译是一个新的翻译领域。
因此,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对其进行研究。
从语言学家的角度来看,字幕可分为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
语内字幕是:字幕语言和声音语言是同一种语言,然而,声音语言可能是某种方言,比如粤语和闽南语。
语际字幕是指:字幕语言与声音语言不是一种语言,比如汉语和英语,其他语言使用者可以通过这种字幕无障碍地观看节目。
本篇论文主要讨论了语际字幕,它涉及电影字幕的翻译以及屏幕下方同步出现的源语言。
与其它形式的翻译相比,字幕翻译更能实现不同读者的交流目的。
电影字幕翻译具有即时性、普及性、同步性、无注解四个主要特点,但同时,字幕翻译也受到时空的限制。
一方面,我们需要使字幕,声音观众的阅读速度趋于一致,因此字幕具有时间限制。
(Zoe De Linde&Neil Kay 1999:6)另一方面,屏幕的大小和演员的对话长度决定着字幕的长度和字体的大小。
过长的字幕会占用屏幕很大的空间,也会破坏影片的视觉效果。
因此,字幕具有空间限制。
基于此,字幕翻译人员就应当在翻译时应当采取简洁明了的策略。
二、观众的接受能力接受能力理论是东德历史学家H.R.姚斯和W·伊瑟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所提出的一种审美思想。
这套理论强调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效果并且关注读者接受文学作品的整个过程。
相关专家认为接受性是指目标读者是否非常理解译文,以及译文是否易于理解。
接受美学理论和电影片名的翻译
影视文
莉
【 摘要】本文以 接受美学 论为 理 指导, 倡导以 观众为中 心的英文电 名汉 影片 译原则, 对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过程中的两种倾向, “ 即: 忠实” 观众就是上帝” 和“ 进行了批判, 主张 应充分考虑所译电影的信息传播价值、 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等特点, 采取 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以达到较为完美的翻译效果。
色的罪恶》中国观众可能会感到茫然, , 不知 道该片讲的是何内容。 而该片讲述的是一个 律师在成功为30名死刑犯辩护后, 最后却成 [关健词】接受美学 理论 忠实 观众就是上帝 信息 传播价 文 值 化价 了第三十一名死刑犯。 在充分了解了本片的 审美价值 商业价值 内容后, 把片名译为 第三十一名死刑犯):q ( 直切主题, 比前一种译法能更好地反映故事 的主旨, 因此更加妥贴。 张科荣在《 译者主体性与影视片名的翻 首先,观众就是上帝” “ 是一种庸俗社会 电影片名的文化价值是指片名所承载 译》 一文中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过程中译者 学的观点。 它忽略了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之 的文化信息。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 电影是某 的主体性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固然 , 在 间的差别。 电影就其票房收入而言, 可以理 作为电 片名翻译过程中, 译者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 解为一种商品, 但它和物质的商品又有着很 种文化现象和意识潮流的社会产物。 片名自然而然会反映某种特定民 要, 但是正如张先生所言, 翻译是一种动态 大差别。 “ 它除了包含商品的因素外, 更重要 影的眼睛, 英文电影所浓缩的便是该国 的跨文化交际过程, 而不是一种以文本形式 的是其精神因素。 电影欣赏的过程是一种审 族文化的特点。 的文化和意识,在原电影片名的命名过程 在此过程中观众或多或少的获 出现的静态的终端产品” 电影片名的汉 美体验过程, [1]。 中, 作者自然会使用一些富有本国特色的文 因此观众对某部影 译更是如此, 译入语片名必须经观众的审美 得审美享受和精神激励。 短语和典故。 鉴于中国文化和英语 体验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因此本文以新兴 片的接受和挑选商品是两种在范围和程度 化词语 、 国家文化的差异的存在, 这就给翻译者提 的接受美学理论为研究的基础, 大力提倡以 上都不同的概念, 不能等同视之。 出了一道必须思考的问题:即文化背景差异 观众为中心的英汉片名的翻译方法, 接受美 第二, 这种观点倾向于以观众多寡来衡 问题该如何解决。 这里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以 学认为, 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 量片名翻译的优劣, 而很多情况下这种衡量 直 读者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而接受的过程是 尺度有失偏颇。 由于观众具有广泛而复杂的 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对于文化差异太大, 读者的一种审美体验过程, 离开了读者的接 特点, 其欣赏水平参差不齐。因此, 片名翻译 译会给中国观众造成理解困难容易造成误 要采取文化转换的方法 , 将其译 受, 文学作品的美学特质不可能得到完整的 质量和观众人数之间不成比例的现象屡屡 解的片名, 体现, 实际上读者在读任何作品是都带有一 出现。 所以, 决不可仅仅以票房收入来指导 成中国观众易于理解接受的符合其审美特 点的片名。 比如, 电影Third Man一片, 最初 定的期待视野, 不能被看作是固定的、不变 片名翻译。 ( , 第三, 这种观点忽略了观众对影片的接 译为 第三者》 这一片名中国观众乍一看, 的或封闭的立场【 2]0 即婚外情。 而影片 要坚持以观众为中心的翻译方法, 就要 受以及影片对观众的影响之间的辩证关系。 会以为是部家庭伦理片, 本身讲述的则是一次车祸, 第三者” 而“ 指的 绝非仅仅以娱乐为 对所谓的“ 忠实(fa ithfulne ss )” 进行批判性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击者, 与婚外情毫无 研究。 传统上, 每当我们提到翻译, 首先映入 目的, 以票房收入为最高追求。 它同时还具 是当时在灾难现场的目 但是“ 第三者” 一词在汉语里则用来特 脑海的便是“ 忠实”在这种“ 。 忠实” 方针指导 有多种更重要的功能, 如信息传播功能、 教 关系。 因此把该片译为 下, 我们过多地强调原文和译文的重要性而 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等等。 这种观点仅仅从电 指介入他人婚姻生活的人, 第三者》 容易造成误解, 如果变通译为 黑 《 忽略了译文接受者的感受。而接受美学理论 影的娱乐功能出发而忽略了其多方面的其 《 或 黑狱之魂》 更贴切, 既概括了电 则为我们在翻译方面大有启示。 接受美学理 他功能, 因此是偏面的。 此外电影和观众之 狱亡魂》 《 3]。 影片 论认为, 任何译作, 如果没有接受者的参与 间的关系是双向的而非单项的线形的, 片面 影的大意又不至于引起误解【 又如, 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翻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 地过度强调观众对影片的影响是有害的。 Dragon Heart就不宜 译粼 龙的 心乳因为 东 时应该始终把译入文接受者的接受能力、 文 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实践中的具 西方在龙的文化意象理解上是截然相反的。 龙不过是一种低等爬 化水平以及心理感受放在极其重要的考虑 体运用依据接受美学理论, 英文电影片名 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 虫,5恶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龙却是帝 牙 来位置。 在电影片名翻译时 , 亦应当将接受 翻译应该坚持以观众为中心 , 充分考虑所译 王、 尊贵的象征。 鉴于这种文化的差异, 本片 电影的信息传播价值、 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者即观众放在首位位置来考虑。 X 但是我们必须把上述提倡把观众放在 和商业价值等特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方 被灵活巧妙的译粼 魔幻屠龙) 4] 。 在上述电影片名的四大功能里, 审美价 中心位置的片名翻译原则和所谓的“ 观众就 法, 如:音译、 逐字翻译、 自由翻译、 创造性翻 值的作用不可小觑, 正是这一价值赋予了片 是上帝” 的口号区分开来。 尽管“ 观众就是上 译等等。 中, 其 一部电影的四个基本价值特 名独一无二的特性, 而这一特性又给予我们 帝” 的观点反驳了在翻译过程中完全忽略译 点是相辅相成的, 而商业价值的实现是建筑 的感官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为了让观众能更 作接受者的所谓“ 忠实”具有积极意义, , 但 在其他三个价值实现的基础之上的。 译者在翻译过程 缺乏科学性和现实性。 所谓电影片名的信息传播价值是指 , 好的感受片名的审美价值 。
从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影片_乱世佳人_的字幕汉译
译界的看法并不一致。鲁迅(1984:275)认为,“我们译书,首 以下两种功能:作为语际转换的常规手段和作为语际转换的
先要决定给大众中怎样的读者。将这些大众,粗粗分起来: 变通手段。变通手段是对语际转换非常规条件的某种经过权
甲:有很受了教育的;乙,有略能识字的;丙,有识字无几的。” 衡的解决办法或对策。刘宓庆先生将目前汉英互译可用的变
的特点在于其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由 共获 13 项奥斯卡提名,8 项奥斯卡奖,轰动了世界影坛。影
于以上五种特殊性的存在,从而产生了影视翻译的特殊要求。 片以恢弘的气势,绚丽的色调,逼真的战争场面演绎了古老的
《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一文中也指出:“字幕翻译的最高境界 南方最后的辉煌传奇故事。《乱世佳人》影片译本很多,既有
166
9 2 0 0 9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艺术殿堂
影视语言口语体很多,人物常用熟语或俚语来传达自己 段加以扩展和组合,形成纷繁复杂的长句;汉语句法重“意合”,
的心情。有些英语熟语和某些汉语熟语无论在意义、形象或 结构形式比较松散,但语意层次分明,词句较简洁。因此在英
风格上都比较相似或近似,翻译时可采取等值互借方法。但 译汉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汉语的简练优势。字幕翻译尤其如
一、引言
结构有许多的空白和不确定因素,需要读者去想象、加工,使
影视作品的翻译是国内外影视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影 之具体化。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尽力保留原文设计的空白
视翻译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配音法和字幕法。“配音”从狭义 点和不确定因素,让观众感到新颖,审美距离缩小甚至消除,
上仅指以译语为角色对口型配音。(叶长缨)字幕法指将视听 最终形成一种新的视野。
艺术殿堂
从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影片《乱世佳人》的字幕汉译
浅谈接受美学视角下国产电影字幕英译的翻译策略—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浅谈接受美学视角下国产电影字幕英译的翻译策略—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摘要:作为一种日益流行的大众文化形式,电影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一条对外文化传播的有效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大量优秀的国外电影的同时,中国积极出口国产影片,中国电影字幕的翻译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翻译活动。
字幕翻译在中国电影走出去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贴切的电影台词英译文有助于外国观众了解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目标语受众对字幕的接受度决定着这部电影能否得到外国观众的认可。
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下,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探讨中国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接受美学;字幕翻译;接受度1.引言2019年,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推出了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影片一经上映就席卷了国内各大影院的票房,被大众舆论称为“国漫之光”,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在国内大获成功后,《哪吒》走出国门,采取英文字幕和英文配音的方式在北美上映,入围了2020年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对今天的影视和传媒界有着很好的启示。
电影主人公哪吒作为反叛型超级英雄虽看起来反叛传统却依然保留着最中正的热血和感动,有着勇于奉献和担当的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
此外,电影对哪吒的心路历程也有着非常细腻且具有说服力的刻画,所以翻译这一功能在字幕的展现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贴切的电影台词英译文能更好地让外国人读懂中国文化。
字幕翻译具有跨专业性、大众性、瞬时性、空间性和跨文化性等特点,只有观影者通过字幕充分感受到电影传达的内容,塑造的人物性格等,一部电影才能赢得观众的喜爱,从而有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
正如英国第四频道(Channel 4 Television)字幕翻译专家海泽尔·摩根(Morgan,2001: 161)所言,“一部好的字幕不能拯救一部糟糕的影片,但一部质量低下的字幕肯定会毁了一部好影片。
接受美学理论关照下影视字幕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接受美学理论关照下影视字幕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作者:王卓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9期摘要:影视字幕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由于其与剧情同步播放、停留时间较短,同时由于其本身的商业性,需要获得大众的认可,因此其翻译既需要语言的“雅”,也需要语言的“俗”,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
因此无法采用传统的“信、达、雅”的翻译策略。
接受美学理论就改变了传统翻译理论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将翻译研究的视角转向了译者和译本,认为译者既是原文读者,又是原文的二次创造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需求。
本文以国产电影《英雄》和《功夫之王》中为例,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即应该采用归化、异化、省译相结合的方式,避免过度归化造成源语文化信息的丢失、或是过度异化妨碍译入语观众的理解、又或者过度冗余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以期为我国的影视字幕翻译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影视字幕;文化负载词;接受美学理论;翻译策略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外影视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进军国际市场,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电影已经成为人们快速地获取异域信息、领略异域风情的重要媒介手段之一[1]。
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距,外国观众在欣赏中国的影视大片时,常常由于文化上的理解困难而影响对剧情发展的理解,从而影响了观众对于中国影视的正面评价。
因此,如何使外国观众跨越文化的差异、领略到中国电影的魅力便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可以说,影视字幕翻译的好坏已经成为决定电影成败的试金石。
翻译不仅仅是不同文字之间的翻译,更是一种跨文化行为。
影视字幕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由于其与剧情同步播放、停留时间较短,同时由于其本身的商业性,需要获得大众的认可,因此其翻译既需要语言的“雅”,也需要语言的“俗”,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
因此无法采用传统的“信、达、雅”的翻译策略。
为了将中国优秀影视更好的推向国际市场,我们要结合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提高翻译质量。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作者:彭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5期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研究生 430079摘要:电影片名好比影片的门楣,能使影片锦上添花,使现众欣欣然想先睹为快。
而在电影片名翻译中,观众是一个能动的主体,观众对译名的阅读和接受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
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的几个原则即观众的审美经验、期待视野和观众参与等角度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
关键词:电影片名观众接受美学翻译【中图分类号】I2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5-0030-1 引言电影是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融合多种艺术手段,能传播信息、抒发感情、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使观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如今大量影片被引进国内,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产大片也走向国际舞台。
那么如何让观众在观赏国外影片时获得与本国观众同样的艺术享受,影片的翻译工作便成了关注的焦点。
一部好电影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对话以及绚丽多彩的画面外,与其寓意深刻、回味无穷的片名有着直接的联系。
片名是影片的品牌商标,看似简单却是作者颇费神思的产物,寥寥数词凝聚整个作品的精髓,起着导视的作用,是一部电影的“眼睛”,因此译者要善于“画龙点睛”。
2 接受美学与电影片名的翻译2.1 接受美学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当代西方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康茨坦大学的姚斯和伊瑟尔两位教授。
其核心理论是以读者为研究中心,从“视野融合”的角度,通过考察文学接受和产生效果的过程来揭示文学的本质和特征。
接受美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认为读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文学历史能动的创立者。
它强调接受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强调接受者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对艺术作品的调节机制,扬弃了“文本中心论”的主张,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
2.2 接受美学在翻译中的应用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更是一种文学接受和建构的过程,既然翻译的宗旨是沟通信息,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桥梁纽带,那么进行双语转换就必须认真考虑译语读者这个审美主体。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汉英电影翻译
收稿日期:2013-01-20作者简介:谢红秀(1982-),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理工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汉英电影翻译谢红秀1冯卉卉2(1.湖南理工学院公共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2.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接受美学扬弃了“文本中心论”,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倡导把文学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放到研究的首位,肯定读者对作品的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建构意义。
电影是一种属于大众化的传播媒介。
任何高水平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很好的语言驾驭能力、文化理解力和艺术理解力,还要预见译语观众的期待视野,考虑他们的情感需求、语言和文化审美习惯等,让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的审美体验融为一体,而这些正是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魅力。
关键词:接受美学;期待视野;译语观众;电影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13)02-0142-04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自从诞生以来,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一个重要部分。
电影艺术是帮助世界各地人民了解并欣赏多元文化的桥梁。
近年来,华语电影慢慢走上国际市场。
根据已有资料,电影《卧虎藏龙》在2001年获得了第73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也是亚洲电影和华语片首部获得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卧虎藏龙》作为一部讲述中国故事的影片,能得到西方观众的认可,在海内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地道的英文字幕功不可没。
我们必须肯定的是华语影片对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展示中国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是否具备英文片名及字幕,是华语电影能否角逐于国内外各大电影节和赢得海外市场的基本条件。
华语影片在进行海外推广前,首先要进行影片的译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影片片名及对白字幕的翻译。
好的翻译能吸引观众眼球、提升票房收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糟糕的翻译也会成为华语影片进军海外市场的绊脚石,制约华语电影走出国门、进军海外主流电影市场。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华语电影字幕英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华语电影字幕英译
刘馨
【期刊名称】《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1
【摘要】华语电影字幕的翻译既要考虑到观众的"期待视野"和可接受性,又要实现向异域文化观众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华语电影字幕翻译的规律、原则和方法.
【总页数】3页(P40-41,55)
【作者】刘馨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11
【相关文献】
1.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 [J], 常霜林
2.接受美学视角下美版《甄嬛传》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J], 朱陈军;曹培;王庭婷
3.接受美学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 [J], 谢双双
4.变译理论视角下华语电影字幕英译研究——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例 [J], 胡俊;何子云
5.接受美学视角下文化负载词英译方法——以电影《芳华》字幕翻译为例 [J], 管莹莹;陈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
1 、 矮 受 葬 掌 茸 龟 鬻 乏 翻 译
、
接 受 美 学 理 论
起 源 于2 0 世 纪 中 期 的 德 国 , 由 康 茨 坦 斯 大 学 文 艺学教授 姚斯 ( Ha n s Ro b e r t J a u s s ) 最先提 出的 “ 接
在承认观众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尊重源语文本的背景文化信息的传递原作品语言风格的再现以及审美情趣的展二接受美学理论视角下的华语电影字幕英1接受美学与电影翻译引言一接受美学理论华语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跨越国界的传播中传递着汉语言文化艺术的信息
接 受 美学 视 角 下 的华 语 电影 字 幕 英 译
口刘 馨
受美学 ” ( Re c e p t i o n A e s t h e t i c) , 是以 “ 阐释学”
为主要 哲学 来源, 以受众 、接 受者或 读者 为核 心的理 论 。 该 理 论 认 为 文 本 及 其 语 言 结 构 并 非 理 解 作 品 意 义 的 真 正 依 据 ,作 者 也 绝 对 不 是 阐 释 作 品 的 中 心 。 只 有 参 与 阅 读 的 读 者 才 具 备 释 义 的 真 正 权 利 。 没 有
读 者 介 入 的 作 品 并 不 具 备 完 整 的 价 值 及 意 义 。 这 种 推翻 了之前 “ 文 本 、 作 者 中心 论 ” 文 学 批 评 理 论 的 现 代 学 说 研 究 读 者 的 积 极 性 与 创 造 性 , 以 读 者 的 审
美经 验为 视 角 ,拓 宽 了审 美 的释 义 ,是 一种 读 者美 学。 姚斯 提 出的 “ 期 待 视 野 ” 理 论 认 为 读 者 自 身 的 文 化 素 养 、 兴 趣 爱 好 、 人 生 体 验 、 审 美 经 验 等 方 面 构 成 了对 文 本 意 义 水 平 的 欣 赏 需 求 ,即 所 谓 的 “ 审
规 律 、原 则 和 方 法 。
【 关 键 词 】接 受美 学 ;期 待 视 野 ;华 语 电 影 ;翻 译
【中 图分 类 号 】 L ] 5 l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C N 2 2 —1 2 8 5( 2 0 l 5 ) 0 1 — 0 0 4 0 — 0 2 【 D 0 I 】1 0 . 1 3 8 6 7 / j . c n k 1 . 1 6 7 4 — 5 4 4 2 . 1 0
(吉 林 艺 术 学 院 , 吉 林 长 春 , 1 3 0 0 2 1)
【 摘 要 】华 语 电 影 字 幕 的 翻 译 既 要 考 虑 到 观 众 的 “ 期 待 视 野 ” 和 可 接 受 性 ,又 要 实 现 向 异 域 文 化 观 众 传 播 中 国 文 化 的 重 要 意 义 。 本 文从 接 受美 学 的 角 度 探 讨 华 语 电影 字幕 翻 译 的
一
上 )的 形 态 存 在 ,或 是 以 狭 窄 的 文 学 期 待 视 野 ( 建 立 在 已 有 的 审 美 经 验 之 上 )的 形 态 存 在 , 或 是 二 者 相 互渗 透 结合 。 “ 期 待 视 野 ” 是 读 者 和 作 者 、 作 品 之 间 相 互 关 联 、 融 合 的 桥 梁 。 只 有 被 读 者 阅 读 后 的 审 美 客 体 文 本 才 有 可 能 实 现 其 审 美 价 值 与 社 会 意 义 。 作 者 在 创 作 时 要 充 分 考 虑 到 作 品 面 向 对 象 的 接 受 水 平 、 审 美 趣 味 。对 读 者 的 期 待 视 野 合 理 预 测 。 从 读 者 对 作 品 的 接 受 程 度 中 可 以 分 析 作 者 的 预 测 与 读 者 期 待 视 野 的 审 美 差 距 ,调 整 作 者 的 创 作 构 思 。
美期 待 ”。 在 文学 阅读 视域 中 “ 期 待 视 野 ” 或 是 以 宽 泛的生活期待 视野 ( 建 立 在 已 有 的 生 活 经 验 之
接 受美 学认 为 文本 的 意义 及价 值 皆以读 者 为 中 心 。 因 而 在 影 视 翻 译 过 程 中 存 在 两 个 接 受 主 体 及 接 受 活 动 : 译 者 作 为 源 语 字 幕 的 读 者 或 是 接 受 者 受 到 自身 的 民族 、 文化 背景 等 方面 的影 响 ,在 对 目的语 字 幕 转化 的再 创 作 过程 中 需要 考虑 到 另 一个 接 受主 体一 一 译 文读 者 ( 观众 ) 的 限 制 因 素 。 译 者 在 影 视 字 幕 翻 译 的 过 程 中 应 考 虑 到 观 众 的 期 待 视 野 , 实 现 源 语 对 白与 译 者 、 目 的 语 字 幕 与 观 众 视 野 的 融 合 。 在 翻 译 中 ,作 为 源 语 读 者 的 译 者 属 于 主 导 ,而 观 众 作 为译 文读者 处于参照位 置。 对 于 同 一 部 影 片 ,不 同 的 观 众 会 有 不 同 的 观 点 与 评 论 。 电 影 面 向大 众 传 播 , 译 者 翻 译 的 字 幕 要 适 应 不 同 观 众 的 审 美 水 平 。 满 足 观 众 的 欣 赏 期 待 、 情 感 需 求 , 还 要 考 虑 到 异 语 观 众 的 思 维 方 式 、 价 值 观 念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 并 结 合 当 代 社 会 思 想 意 识 , 引 导 观 众 对 源 语 作 品 进 行 深 层 次 理 解 。 在 承 认 观 众 的 重 要 性 同 时 ,也 要 尊 重 源 语 文 本 的 背 景 文 化 信 息 的 传 递 , 原 作 品 语 言 风 格 的 再 现 , 以 及 审 美 情 趣 的 展
弓f 言
华 语 电 影 ,作 为 一 种 文 化 载 体 ,在 跨 越 国 界 的 传 播 中传 递 着 汉 语 言 文 化 、 艺 术 的 信 息 。 近 年 来 越 来 越 多 的 华 语 电 影 在 国 际 电 影 节 上 崭 露 头 角 , 华 语 对 白 电 影 也 纷 纷 配 上 英 语 字 幕 , 使 字 幕 的 翻 译 成 为 其 开 拓 海 外 市 场 与 进 军 国 际 电 影 节 必 备 的 基 本 条 件 。 接 受 美 学 理 论 的 提 出 使 作 为 译 语 字 幕 读 者 的 观 众 与 作 为 源 语 读 者 的 译 者 同 样 进 入 翻 译 研 究 的 视 野 范 围 。 译 者 在 调 动 自 身 文 化 素 养 与 审 美 经 验 进 行 汉 语 对 白翻 译 的 同 时 ,也 要 充 分 考 虑 到 英 语 字 幕 观 众 的欣 赏期 待 、文化 背 景等 方面 信 息 ,最大 化 削减 源 语 对 白 与 目 的 语 字 幕 观 众 间 的 文 化 差 异 。提 高 译 语 观 众 对 华 语 电 影 的可 接 受 程 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