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及其现代性
论文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小人物“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小人物”摘要“小人物”这一题材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文学史上的卓越代表,继普希金与果戈里之后,他也关注了“小人物”这一形象系列。
在他的小说中,展现了19世纪俄国新旧交替时期“小人物”的心灵与精神的焦虑,突出了“小人物”精神痛苦的整体发展过程。
并且陀氏笔下的这些“小人物”,大都身份普通、地位低下但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心地善良但有时表现又很复杂,物质生活的贫乏和精神压抑是造成他们绝境的主要原因,在他们的身上呈现出了精神分裂、内心分裂的特点。
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小人物”的特殊性,不仅在于他以极端精神性的敏感来感受“小人物”的人生痛苦,还在于“小人物”们表现出的紧张激烈性的心理冲突。
无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苦难的冷静剖析,还是对人物心灵的拷问,都显示出了他笔下“小人物”灵魂的深。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小人物”精神特质绝境“Small Potatoes” in Dostoevsky’s NovelsAbstract “small potatoes” this subject in the 19th century Russian literature occupie s a pivotal position, Dostoevsky is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Russian literature in the 19th century, after Pushkin and Gogol, he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image series of “small potatoes” . In his Novels, it shows the 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a nxieties of “small potatoes” in the 19th century Russia, highlighting the whol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ir mental pain.And most of these “small potatoes” in Tuo's works are ordinary in status, low in status and have strong self-esteem,they are kind-hearted but sometimes very complicated, the lack of material life and spiritual repress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of their despair, which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iritual division and spiritual division. The particularity of Dostoevsky's “small potatoes” li es not only in his extreme spiritual sensitivity to feel the life pain of “small potatoes” , but also in the intense psychological conflict of “small potatoes”. No matter Dostoevsky's calm analysis of suffering or his torture of hearts of “small potatoes”, all show the depth of their souls.Key words Dostoevsky “small potatoes”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desperate situation目录引言 (1)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 (2)(一)进退无门的小人物 (2)(二)自我牺牲的小人物 (3)(三)铤而走险的小人物 (4)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小人物”的精神特质 (5)(一)精神特质 (5)(二)由精神到行为 (7)(三)精神变态 (9)三、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小人物”的绝境 (9)(一)物质的绝境 (10)(二)精神的绝境 (11)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与其他“小人物” (12)(一)普希金笔下小人物的身份之“小” (12)(二)果戈里笔下小人物的物质之“小” (13)(三)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小人物的精神之“小” (13)小结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5)引言陀思妥耶夫斯基,被鲁迅称作为“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因为陀氏拥有别的作家无法比拟的力量,可以“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
【免费下载】 陀思妥耶夫斯基资料整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资料整理目录1、人物简介2、特色及生平重要事件1、贫穷 伴随他的一生2、死亡体验和苦役3、神圣的病癫痫4、另一种疾病赌博3、最重要作品及简介1、罪与罚2、卡拉马佐夫兄弟四、艺术特色**复调小说五、陀思妥耶夫斯基精神1、尼.别尔嘉耶夫:2、黑塞:3、其他(来自豆瓣评论、新浪博客、天涯论坛)六、陀思妥耶夫斯基与XXX1.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 2.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基尔凯廓尔 3.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波德莱尔与福楼拜 4.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夫卡七、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宗教八、参考文献一、人物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
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
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
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夜》(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几个中篇小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
后者认为上述小说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态心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幻想情调”使小说脱离了当时的进步文学。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
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从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滑到“性恶论”,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义和宗教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温顺妥协反对向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的矛盾世界观。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1821-1881)出生于一个军医家庭,他父亲后来晋升为八等文官,并获得贵族身份。
父亲是个粗暴专横的人,决心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对他们又极为苛刻,剥夺他们一切少年时应有的乐趣。
7个孩子一同挤在医院里三间医生宿舍里,从来不准他们单独外出,也不给一点零用钱,没有一个朋友。
他想让孩子们能够自小适应艰苦和不幸,作好承受生活的职责义务的准备。
弗多尔(作家)16岁时被送进军事工程学校念书,大哥因身体较差未能进入,作家更感孤独。
父亲不愿再供给他钱,作家几乎连生活必需品(书籍、靴子)都无法购买。
父亲安置了两个大孩子后,又把其他三人寄养在姨妈处(其妻已被他折磨死了),随后关闭了私人诊所,同两个幼女隐居到以前购置的小田庄里生活。
他酗酒,对农奴又很残暴,终于被群殴致死。
弗多尔完成了学业后,在工程局绘图处谋得差事,加上父亲留下的部分产业,年收入达5千卢布。
但他沉迷于撞球戏之类的赌博之中,输掉了好多钱,结果债台高筑。
他觉得绘图工作单调无聊,辞职不干,专心从事文学工作。
处女作《穷人》使他一鸣惊人。
作品写成后,由他的朋友(一个新进作家)拿给涅克拉索夫看,两人通宵阅读,深受感动。
凌晨时分,他们敲开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门,泪眼婆娑地热烈拥抱作家,认为他是继果戈理之后俄国文坛的另一颗巨星。
小说又得到了别林斯基的高度评价,一举成名。
不过这些人并不能完全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划时代性,这点须由巴赫金来总结(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三联书店,1992年版;《巴赫金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6版)《穷人》中的杰符什金与一个假设的对话者问答驳难。
《双重人格》(《同貌人》)则由虚拟的并不露面的对话者变为人格分裂——两个代表人格不同方面的形象的思想交锋。
这两部小说基本奠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个性。
公务员高略德金地位略高于杰符什金,是个副股长,但同样属于“小人物”系列。
他在官场、社交场受尽人们的奚落嘲弄,他也想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往上爬,但又缺乏胆量,内心深处又觉得这样做不对,不符合道德要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文学的巨匠,被誉为西方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作为一位文学才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充满了哲学、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作品中透露着他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以下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1.《罪与罚》:这部小说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探讨了犯罪、贫困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小说的主人公罗迪翁·罗日金斯基是一名贫困的学生,为了生活所迫而杀死了一位老妇人。
故事深入描绘了罪犯的心理和情感斗争,展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2.《白痴》:这部小说代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爱情和人性的深刻探索。
作品的主题涉及爱、妒忌和拒绝。
主人公米谢尔·托夫斯基是一名癫痫病人,他爱上了一个名叫尼娜的女孩,但她却爱上了他的朋友帕拉申科。
小说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不可预测性。
3.《地下室手记》:这部小说涉及哲学、社会和人类心理偏差。
讲述了一个孤独的退休公务员,他的日子被痛苦的怨恨和自我贬低所占据。
小说中的主人公对生活的悲观态度和对理性的怀疑对后来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4.《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一部完整的作品。
它是一部巨大的、深具象征意义的小说,透露了作者对人性和宗教的深刻理解。
小说主要涉及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家庭纷争,但重点在于人性的探究和对宗教和神秘主义的包容和怀疑。
5.《简爱》(翻译作品):这本书是由陀思妥耶夫斯基翻译的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讲述了一个叫简·爱的年轻女子的故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翻译为这部作品增添了深刻的哲学和心理元素,揭示了作者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理解。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是文学世界的经典之一,他的思想和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仍然在今天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他的小说的主题和人物深入人心,具有强烈的共鸣力和启示作用。
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韦伯对现代性的批判
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韦伯对现代性的批判郑云翔(一)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卡玛拉佐夫兄弟》中的《宗教大法官》部分,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在《宗教大法官》中,他剖析了耶稣拒绝魔鬼的三个诱惑的内涵,认为:这三个诱惑在现代社会正逐渐被接受,造成现代社会的堕落。
第一个诱惑:耶稣为什么没有让石头变成食物?因为食物为代表的物质利益不是人们真正需要的,耶稣要带给人们的是心灵的粮食、心灵的自由,以促进人们灵性生命的成长和强壮。
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以神的教导来摆脱堕落与罪恶的处境,而不仅仅是食物为代表的物质利益。
可大法官指出:人们事实上迫切需要的是食物而不是心灵的自由,现代科学做的正是把石头变成食物。
在现代,人们把物质欲望的满足当作人生幸福的最高理想,为了追求物质财富,通过科技使人类物质文明空前发展,却抛弃了生命的意义和灵魂的自由,接受了魔鬼的第一个诱惑。
第二个诱惑:人性中的软弱,使人必然屈服于奇迹、神秘、权威。
人们总想试探神,如果神能行神迹奇事来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就信神,否则就不信。
信仰不再是人归向神,而变成神服务于人的迷信。
基督教作为一种理性的宗教,靠的是圣经和耶稣的教导,以及人们对它的理解、领会和信靠。
耶稣虽然行过神迹奇事,但他总吩咐不要传扬这些神迹奇事,他并不高举神迹奇事,而是更注重讲神的教训,侧重在改变人的心灵时也赐福于人,而不侧重在行神迹奇事改变人的外在生活条件。
新约出来之后,神的启示已经完全,传播福音已经没有必要依靠神迹和神秘的因素了。
大法官认为,由于人性的脆弱,当你把理性宗教放在他面前时,人们是不能接受的。
对于意志薄弱的人,当他们不靠理性思考接受纯粹的宗教,而沉迷于神秘的奇迹和权威时,用欺骗就成为必要的手段。
现代社会里,一些教会过于看重医病赶鬼等神迹奇事给人带来的身体和物质的好处,会众常常祷告的是让神行神迹奇事来满足人的物质欲望和需求,而忽视福音对灵性改造的教训。
第三个诱惑:人类渴望结成一个世界性的整体,要实现世界的统一,追逐世俗的权势和荣华。
第八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安娜的功绩
他们共同生活了14年,有一儿一女。 安娜在丈夫死后一直守节,当时她35岁,但
她认为自己的女人生活已经结束了,便献身于 维护他的声望的工作。她出版了他的作品全集, 1906年收集了有关陀氏的五千多种书目,在莫 斯科历史博物馆开辟了陀氏手稿、遗物和肖像 展室。创建了陀氏中学。
这类人物有索尼娅、杜尼娅(《罪与罚》),娜斯塔 西娅(《白痴》),卡杰琳娜(《卡拉马佐夫兄 弟》),瓦尔瓦娜、杰符什金(《穷人》),娜塔莎、 尼丽、彼得罗维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地 下人”(《地下室手记》)等。
这类小人物的共同特征是热爱苦难,自我牺牲,既谦 卑又高傲,表现出一种病态的顺从,残酷地折磨自己, 在自虐式的牺牲中得到一种辛酸的满足和痛苦的享受。
小人物的文学传统
从文学传统看,陀氏的小人物直接继承了普希 金开创的写小人物的传统,与普希金和果戈理 的小人物所不同的是:
他更加突出了小人物自虐、病态的特点,并且 大量描写被欺凌的妇女与儿童形象,宣扬宽恕 和解、忍耐顺从的理想,主张用基督的爱来拯 救社会。
陀氏与狄更斯比较
共同点都是描写城市小人物,城市贫困和城市 畸形,宣扬基督的爱。
安娜之死
1918年,安娜远离家庭和朋友,住在克里米亚。 正值德俄战争时期,她收不到儿子寄的生活费, 经常吃不饱,简直要饿死了。
6月1日,她买到两磅冒着热气的面包,全吃下 去了,当晚腹痛剧烈,诊断为急性肠炎。6月9 日去世,终年73岁。
6、疯狂的赌博
陀氏一生有两大激情,爱情和赌博。 1871年陀氏彻底戒赌了。这是在又一次赌光之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有着他自己独特的艺术,在独特的心理现实主义的关照下,用独特的叙事方式挖掘典型环境中典型“小人物”之“地下室人”,在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挣扎,用独特的视角展开双重人格,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苦难问题和复调艺术,以及卡夫卡和陀氏。
关键词:心理现实主义、地下室人、双重人格、苦难问题、复调艺术绪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曾说过,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才华,他是“最伟大的天才”,“就艺术表现力而言,他的才华恐怕只有莎士比亚堪与媲美”。
连对他批判最为尖锐的革命作家,也是无法否认的。
村上春树也说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无限爱心刻画出被上帝抛弃的人,在创造上帝的人被上帝所抛弃这种绝对凄惨的自相矛盾之中,他发现了人本身的尊贵。
”但他的颓废又让托尔斯泰叹息“不能奉为后世楷模”。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有有长篇小说《穷人》(1846)、《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罪与罚》(1866)、《赌徒》(1866)、《白痴》(1868)、《群魔》(又译《鬼》,1871~1872)、《少年》(1875)、《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以及长篇纪实小说《死屋手记》(1861~1862);中篇小说《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夜》(1848)、《脆弱的心》(1848)、《地下室手记》(1865)等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了二十世纪很多作家,包括鲁迅、、、,。
他和、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教授汪介之认为:“屠格涅夫以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诗意的笔调展现美好。
托尔斯泰具有思想家的灵性,能洞悉社会的全貌。
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人性的发掘,逼视着人性的阴暗面。
他沉郁的风格,与他的经历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主要创作过程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的作品经历了一个孕育和生长的过程,形成一种独特类型的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早期作品基本上还是属于传统的、注重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小说类型,深受果戈理风格的影响,并承继了他对小人物的怜悯和同情。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和托尔斯泰并称的伟大作家。
就其深刻的思想内容、无与伦比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洞察力和表现力,对世界产生历久不衰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言,他在整个俄罗斯文学中是独一无二的。
他是一个写城市下层平民和犯罪心理的能手。
贫困不幸、犯罪、上帝是他作品内容的核心。
他把战场设在人的心灵深处,表现人的道德感的交战。
因为他要解决的是人的道德问题。
其作品有《穷人》、《同貌人》、《群魔》、《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现代主义是一种同传统的创作方法相对立的西方资产阶级文艺思潮。
始于十九世纪末,确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包括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新小说派、未来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意识流、黑色幽默等各种流派,文学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是表现“现代意识”,即危机感和荒诞感。
第二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四种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了深刻反映,表现异化的主题。
第三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其艺术特征是: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
按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的说法,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三大发现:一是思想观念成了艺术描写的主要成分;二是创造了人物形象的全新结构,主人公的意识不为作家的框架所限,和作家具有平等地位;三是小说的全面对话性。
后两个方面是巴赫金所论述的“复调结构”。
作家和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像乐曲中的不同声部,互相对话,共同奏成交响曲。
由此可见,无论是思想观念作为艺术描写的主要成分,还是他的“复调小说”结构,都表现出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特征。
另外,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利用现代主义文学手法,即意识流手法,大量地创作了意识流小说。
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了心理描写的范围。
如《同貌人》通过同貌人揭示了人的灵魂深处人的性格的两重性,并表现了人的异化现象。
小说注重对人的复杂精神世界的表现,并对许多病态的心理、人格分裂、幻觉等作了深刻的描写。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及其现代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及其现代性作者:张磊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06期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小人物;现代性摘要:归纳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小人物的特色,对其类型进行划分,发掘这些形象所具备的现代性因素,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性所在。
中图分类号: I0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10)060689 05“Small Potatoes” By Dostoyevsky and It s ModernityZHANG Lei(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3, China)Key words: Dostoevsky; small potatoes; modernityAbstract: Summariz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potatoes” by Dostoevsk y,classify their types, explore the modern factors these images have, and reveal Dostoevsky’s classic nature.“小人物”形象在19世纪俄罗斯小说中是一个几乎所有作家都曾描写过的人物系列。
从普希金的《驿站长》开始,对小人物卑微命运的关注从未脱离负有历史使命感的俄罗斯作家的视野。
他们或在作品中重点描写小人物被侮辱被损害的悲惨命运,或重在揭发官僚制度对小人物生命力的扼杀,其目的都是控诉社会的不公,“揭开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19世纪俄罗斯的一流作家也没有忽略对这类人物序列的描写,但是他笔下的小人物除了具备传统序列的特点之外,还有自己鲜明的印记——那就是他们除了被侮辱被损害的遭遇之外,还具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思考、反抗和救赎。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形象分析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形象分析作者:袁月来源:《文学教育》2021年第02期内容摘要:几乎所有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大家都曾尝试探究“小人物”主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下简称“陀氏”)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其创作是对小人物主题的升华。
陀氏深入挖掘“小人物”心理,揭示这种人物心理产生的主观原因和社会根源。
本文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穷人》《罪与罚》为例,再探“小人物”形象,探析其共性,此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题。
关键词:《穷人》《罪与罚》小人物共性陀思妥耶夫斯基“小人物”,即生活在社会底层、被欺辱歧视的人们。
陀氏是俄国文学史上一个以底层人民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家。
他把目光看向底层人民,集中注意力于一大批地位低下、被欺凌欺辱的小人物身上,竭力展示貧民窟里“小人物”的悲惨与不幸。
陀氏的创作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延续,而且扩大了对一个主要问题--“小人物”主题的研究,将其进一步延伸为“被欺凌与被侮辱者”主题。
i一.善良与懦弱十九世纪中期的俄国危机四伏,是俄国最黑暗的时期。
农奴制改革,封建农奴制度土崩瓦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人们遭受着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生活困苦,饥寒交迫,身体和精神承受双重负担。
ii陀氏在其作品中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反映了人们遭受的社会现实的痛苦,揭示了人的精神的分裂,在专制统治和资本主义笼罩下,难以生存的“小人物”悲惨、困苦、矛盾。
《穷人》正是创作于19世纪沙皇统治下的俄国。
陀氏在该社会背景下创作了主人公杰武什金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穷人》中,杰武什金是一个身份卑微的抄写员,深爱着可怜的孤女瓦莲卡,因担心人言可畏,不敢与瓦莲卡有过多接触,只能趁礼拜天做弥撒时才能一睹芳容。
他愤懑于社会的不公,但又无力反抗且不敢轻易改变自己及周围的一切事物。
他性格懦弱,稍受打击就失去自信,心怀对社会和生活的不满。
他为瓦莲卡付出诸多,然而“小人物”终究敌不过社会现实,瓦莲卡最终还是不得不嫁给了有钱的贝科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物塑造、心理探索、复调结构等方面在文学史上的继承性与开拓性特色—以小说《罪与罚》为例
简析陀氏的人物塑造、心理探索、复调结构等方面在文学史上的继承性与开拓性特色——以小说《罪与罚》为例摘要:以小说《罪与罚》为例,分别从人物塑造、心理探索、复调结构等方面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学史上的继承性与开拓性特色。
在人物塑造上陀氏继承并发展了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继承了普希金、果戈理的“小人物”文学传统,着力表现城市贫民的病态,塑造病态人物;并在心理探索中运用梦境幻觉、变态心理、无意识行为等多种艺术手法交融,来表现人物紧张、尖锐的深层心理,代表作《罪与罚》在浓缩的时空中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内容,显示出作者“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巨大才华。
同时,陀氏还丰富了“复调小说”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继承性与开拓性;《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中后期杰出的俄国作家,他以思想的复杂、艺术的创新构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19世纪俄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座高峰。
创作中,他在人物塑造、心理探索、复调结构等方面继承与开拓,形成特色,并在代表作《罪与罚》大量表达。
一、人物塑造方面的继承性与开拓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继承并发展19世纪俄国作家批判现实主义特征,将普遍社会意识问题探索这一心理探索过程推向极至;继承了普希金、果戈理的“小人物”文学传统,着力表现城市的病态,塑造病态人物,形成独树一帜的病态主题。
〔一〕批判现实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俄国作家,尤其是19世纪作家,他们着力探索的主题是普遍的社会意识问题,人的意识的发展、变化及与之相应的意义在小说家们的视野中占着首要地位。
表现于创作中就是对俄罗斯的道德意识的不懈追求与探索。
在这种探索与追求中,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历程中的几座里程碑。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将这一心理探索过程推向极至的继承者,但同时,他在小说《罪与罚》等作品中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活动、心理流程、下意识、潜意识等,与同时代的俄国小说相比,又表达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白痴人物分析
梅什金公爵
托茨基: 叶潘钦:
娜斯塔霞·菲利波夫娜
加尼亚:六七岁,略高于中等身材,一头浓密的淡黄色头发,面颊下陷,疏疏落 落地长着一点尖尖地、几乎全白的小胡子。他有一双大大的、聚精会神的碧 眼,流露出一种平静而忧郁的眼神,充满一种奇怪的表情。有些人一眼看去, 就会猜出他会有癫痫症。
写作背景
俄国在废除农奴制之后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俄国 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最重要的问题,是其政治思想斗争 的焦点。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一斗争背景下,主要从众生 道德心理的角度表现资产阶级社会关系以及各个阶层的物 质生活和精神面貌。从而表现19世纪农奴改革后俄国特殊 的时代特征,并提出俄国发展中的根本问题。于1868年写 成的《白痴》这部作品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成熟期的代 表作之一。继十年流放、苦役生活之后,陀氏深切感受到 生活的真实可怕。十年间的经历使其扩大了视野,了解了 民间疾苦,从而深化了其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但是由于 1848年欧洲革命的失败以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的破 产,陀氏早期的矛盾思想更加尖锐,抛弃了社会主义、反 对暴力、反对革命进而趋向反动。在《白痴》中,这一矛 盾的反映就更加明显,一方面陀氏真实的反映了十九世纪 六十年代俄国的现实社会,通过对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挖掘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作家 反对暴力革命极力宣扬“美拯救世界”的思想,因而塑造
人们对他的评价: 在发育、心灵、性格,也许甚至在智慧方面,完全是一个孩子
有一颗仁爱之心 纯净无瑕 乐于助人
❖ 娜斯塔霞·菲利波夫娜:(女主)
绝世女子 倾城美貌 身世凄惨——孤儿 境遇凄凉——与托茨基同居 有自己的思想,并未因生活在奢侈中而随波逐流,而是是金 钱如粪土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是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作品不仅在文学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而且在思想和主题上也为后来的现代主义作家提供了灵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以其复杂的叙事结构和多重的视角为现代主义文学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的作品常常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让读者能够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内心的种种挣扎和犹豫通过写实的手法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他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叙事方式对后来的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等作品都采用了类似的叙事手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探讨了人类的内心世界和道德观念的问题,为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丰富的主题素材。
他的作品经常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罪恶和良知之间的冲突。
《地下室》中的主人公以自我怀疑和自我毁灭为特点,展现了现代人内心的孤独和绝望。
这种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为现代主义作家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表达空间,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人类内心的奥秘。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还经常涉及社会和政治问题,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社会批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小说中经常描绘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困境和人性的扭曲,如《贫民窟》和《群魔》等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引发了读者对社会不公和人性败坏的反思。
这种社会批判意识对后来的现代主义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弗朗茨·卡夫卡的作品中对官僚主义和权力滥用的揭示,以及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对极权主义社会的警示等。
总的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复杂的叙事结构、深入的人性剖析以及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为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1、本文概述《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一文旨在深入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心理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大师,其作品以其深刻的心理描写和对人性的独特见解而闻名。
本文将从心理现实主义的角度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如何在小说中运用心理描写技术来刻画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的,以及这种心理现实主义艺术是如何影响和丰富小说的主题和深度的。
本文将首先界定心理现实主义的概念,然后结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具体作品,分析其心理现实主义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冲突、道德选择等方面。
本文将概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现实主义艺术的意义、影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现实主义艺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作品以及这位伟大作家的创作特点。
2、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心理现实主义特征深入探究人性的复杂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往往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不仅关注人物的外在行为,还关注人物的内在动机和心理变化。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探索赋予了他的作品心理现实主义的特征。
现实与心理的交织: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现实生活中的困难与人物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他通过描绘人物的生活环境,反映了社会现实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也展示了个体心理如何影响他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反应。
这种现实与心理的交织,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色彩。
道德与心理学的冲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许多作品都探讨了道德与个人欲望之间的冲突。
他通过对人物道德选择的刻画,刻画了个体在道德与心理欲望之间的斗争。
这种对道德冲突和心理冲突的深入分析,反映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心理现实主义特征。
心理描写的细腻和真实: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其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而闻名,这使他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人物的心理细节,生动地描绘他们的内心世界。
这种对心理状态的真实再现,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人物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心理现实主义效果。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文素材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文素材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素材:1、《死屋手记》(1821)人物:维尔希宁,女友莉莎,住房等。
情节:一栋旧屋子无人居住,房客们陆续搬走了。
这里每年换租客,只有新的房客到来,这栋旧屋才能得到修缮。
作者生活在上流社会,和贵族交往密切。
对那些没有信仰和良心的人极端鄙视。
小说描写了当时社会和贵族生活中的种种黑暗,它揭示了贵族阶级同劳动人民尖锐的矛盾。
书中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两个男人在一座公寓楼里的经历,讲述了“我”被几个地主诱骗到公寓里干粗活,受尽欺凌,后又被赶出去,遇见住户彼得洛夫,他介绍“我”去做非法勾当,却使“我”陷入了更加不幸的境地……整部作品充满着浓重的抒情气氛,以细腻的笔触,广阔的生活画面,再现了沙俄农村的真实面貌。
而且这种细腻是与全书的宏伟气势相辅相成的,是作者极力刻画的贵族精神的表现,而且也为进一步探索贵族阶级的内心世界打开了窗口。
2、《罪与罚》(1821)人物:拉斯柯尔尼科夫,娜塔丽娅,彼得洛夫等。
情节:一次偶然的机会,拉斯柯尔尼科夫在舞会上遇到了有夫之妇娜塔丽娅,她的丈夫彼得洛夫正是他曾经留学过的法国里昂中学的同学。
这一偶然的相遇使拉斯柯尔尼科夫和娜塔丽娅一见钟情。
在随后的交往中,两人产生了爱情。
此时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渴望通过与娜塔丽娅的结合来恢复名誉,他竭力促成了两人的婚姻。
但是娜塔丽娅最终选择了离开,和已经丧失了理智的彼得洛夫一起生活。
娜塔丽娅向警方告发了拉斯柯尔尼科夫,认为是他诱奸了自己,使得彼得洛夫开枪杀害了拉斯柯尔尼科夫。
拉斯柯尔尼科夫在临刑前最后一刻想起了自己的孩子,自己永远爱他们,可惜他看到的都是孩子哭泣的脸庞。
拉斯柯尔尼科夫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遗憾。
《罪与罚》被公认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之一。
作者深刻而细致地描写了地主贵族知识分子的变态灵魂及其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
对知识分子心理的描绘,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文章采用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描写具体生动。
拯救“白痴”,拯救爱——《白痴》人物形象分析
拯救“白痴”,拯救爱——《白痴》人物形象分析《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十九世纪60年代写的一部重要的小说,主要以废除了农奴制之后处于重重矛盾中的俄国为背景。
描述了由仁爱、宽容、同情心等高尚的人格道德塑成的梅什金对身边的人和事的态度,以及他独特的行事方式,呈现了一个处于矛盾中、急需拯救的社会。
作品还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社会环境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洞见。
“白痴”这个形象,包含了深刻的内容,在他身上深刻表达了爱和宽恕对人和社会的拯救,也展现了一个“真正美好的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基督教徒,是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他把耶稣基督看成是道德与精神美的化身,基督的仁爱道德也深深地影响着他。
他的众多创作都强调用“爱”来救赎,如果说人因为罪而要受到炼狱的惩罚,那真正能拯救人灵魂的则要依仗“爱”的力量。
他的这个宗教理想在他的诸多作品人物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里面的人物大多是基督耶稣的虔诚信仰者,心地善良纯洁、命运坎坷。
如《罪与罚》中的索尼娅、杜尼雅,《穷人》中的杰佛什金以及《白痴》中的梅什金等。
梅什金公爵在作品中总是以“白痴”的形象出现,他的爱,表现出来更多的是高尚的“仁爱”,对于“情爱”他却是个名副其实的白痴。
梅什金的仁爱不仅表现在他对人的怜悯、同情,还表现在他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的容忍、谦让,即表现一种用爱心在现实中“受难”的形象。
在梅什金还没有回到俄国仍在瑞士的小村庄的时候,他“有过另一种幸福。
”这种幸福其实就是他付出的仁爱得到了回报——一种拯救的实现,即是对处于苦难漩涡中玛丽的同情与帮助,使得玛丽在快乐幸福中结束她的生命。
玛丽受到法国掮客的奸污,被全村人包括自己的母亲所歧视孤立,甚至是抛弃。
然而梅什金对待脆弱、可怜、不幸的玛丽则是充满了热情,他将当时他唯一值钱的小钻石别针当了,把所有的钱给了玛丽,作为对她物质上的资助,而在精神上,他极力与她交朋友,鼓励她,同时鼓励其他的小孩子与她交朋友,帮助玛丽从中也苦难中、孤独中走出来。
陀氏作品文化现代性探析
陀氏作品文化现代性探析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下简称“陀氏”)是19世纪中后期杰出的俄国作家,他与他的创作历来被人们视为文学史上一个复杂的现象。
陀氏作品的现代性历来为人们所关注。
现代性是一种意识,任一时代身份建构意识的一部分。
马歇尔·伯曼认为其“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具有“反对自身的欣然的态度,随时质疑和否定自己所说的一切,将自己变成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声音,并超越自身伸展至无尽的领域,表现和抓住那一切都包含其对立面”的世界。
这是一种主观层面上的定义,而卡林内斯库更侧重于客观方面定义现代性,将其看成一个时间/历史概念,指在独一无二的历史现时性中对现时的理解。
在陀氏的文学作品中这种文化现代性是通过“复调”艺术手法的运用和“地狱——炼狱——天堂”这一时空结构的建构体现出来。
1 “复调”艺术所表现的文化现代性在同一叙事中并行着两个甚至更多的声音的叙述方式可以借用音乐术语称之为“复调”式叙述。
复调式叙述的出现,不仅是叙事艺术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作为叙事语境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出现危机的一个征兆。
通过对社会主要思想的分析,陀氏作品展现了现代人的信仰危机。
从而艺术地展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以来,资产阶级理论的社会缺陷。
在他的笔下没有终结性的独白话语。
它所展示出来人物在“意识”、“思想”、“历史”层面的心理斗争是出于对按照理性和科学原则就能建成完美社会表示怀疑与否定。
比方说对于使“杀人”、“暴力”成为天经地义的虚无主义伦理的揭示和追问:《罪与罚》拉斯科里尼科夫信奉拿破仑,按照尼采的超人哲学谋杀了一个于社会无益的老太婆;《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万正是用“无所不可”的哲学怂恿斯乜尔加科夫谋杀亲爹,还认为即使德米特里杀死父亲,那也不过是“一条爬虫吃掉另一条爬虫”。
难道只是因为这些人于社会无益就可以牺牲掉?陀氏作品往往通过作为复调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表现人物乃至社会的危机: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意识分裂为几个人物,如伊凡关于上帝问题的思考与斗争幻化为阿辽沙、斯梅尔佳科夫两个人物形象,他们俩一个代表伊凡的人性善,一个代表伊凡的人性恶:“一方面他不忍心看见孩子的泪水;另一方面又毫无人性地唆使杀父的恶行,还想嫁祸于兄,趁机夺嫂;他一方面具有人道的叛逆精神;另一方面却主张‘一切可为’,不人道地妨害别人;他一方面崇尚思想;另一方面又贪爱金钱美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白痴》人物分析
人物:罗戈任
人物分析与简介——罗戈任
(1)重要人物, 贯穿始终。
(2)与小说男女 主角关系密切。
(3)理解作者宗 教思想的一个窗口。
·富家子弟,继承了父亲的大笔遗产、
· 没有受过教育,生性粗野、又不学无术
· 狂爱女主人公纳斯塔西,用十万卢布试图 买下她。
·纳斯塔西娅并不爱他。她几次随他而去,可 是罗戈任始终未能得到她。
· 最后在极端私有心理的支配下,杀害了纳 斯塔西娅,酿成悲剧。
纳斯塔西娅
梅什金公爵
罗戈任
罗戈任与纳斯塔西娅
关系密切:例如,罗戈任为得 到她所花费的十万卢布被菲利波芙 娜扔进火里的桥段。 (1)衬出纳斯塔西娅鲜明强烈的 性格与情感 (2)将纳斯塔西娅内心强烈的斗 争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从他的作品《白痴》中 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浓重宗教色 彩的作家,他深受东正教传统教义 的影响,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也一 览无余。无论如何,他赋予了各个 他笔下的人物以生命,将他的思想、 宗教信仰注入人物之中,让我们的 心灵也得以思考与涤荡。
(1)既是情敌而后又结为兄弟的 发杂关系
(2)性格特征的鲜明对比
(3)结尾处女主人公死后两人的 表现也是本书的一个高潮
罗戈任身上折射出怎样的宗教思想?
(1)按照基督教教义:不可杀人,更不可杀 害自己的兄弟;所以为他为了约束自己,而 与公爵结为兄弟。
(2)东正教的忍耐、顺从:在与纳斯塔西 娅朝夕相处的时候,竟没有对她强行非礼 。 (3)东正教义的原罪救赎说:纳斯塔西娅 被他刺死以后,他没有畏罪潜逃,,等待十五 年苦役,在苦难中净化自己的灵魂的赎罪之 路.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小人物”形象的嬗变共4页文档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小人物”形象的嬗变“小人物”形象的艺术刻画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就社会地位而言“小人物”是与统治者权贵们相对而言,处于社会底层或边缘的人们。
“小人物”承载着作家对那个黑暗时代的社会阶层小官吏、小职员、小知识分子等底层社会民众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关心与思考,但是“小人物”形象成功的背后又潜存着作家们一定的局限性。
一、“小人物”形象的崛起19世纪30年代正值俄罗斯社会变革期,在俄国社会掀起了一股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思潮。
革命活动却没有唤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这引起了普希金的关注,于是将触笔伸向了底层民众的灵魂深处,开创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
从此,“小人物”的描写便贯穿于19世纪俄国文学界。
作者以故事叙述人的身份描写他三次遇到驿站长维林命运的变化。
主人公是个十四品的小文官,年迈体衰,与女儿杜妮亚相依为命。
后来女儿被一位贵族军官拐骗,他徒步去彼得堡想“把迷途的羔羊带回家来”,可是被拒之门外。
至此,维林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含恨而终。
小说以深刻的思想、严谨的结构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描述驿站长凄苦的一生,批判了俄国森严的等级制度,揭示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善良且懦弱的性格是导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
在维林身上,作者寄寓了一定的同情和怜悯,但也表现了作者对其懦弱忍让和卑躬屈膝的深刻反思。
然而,普希金的伟大不只是塑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而且作为一个贵族能够跨越阶级刻画出一个平凡的人物形象,通过维林几次寻找女儿的过程逐步展示了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沙皇时代底层人民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可见当时作者思想之进步。
二、“小人物”形象的发展四十年代后,果戈理进一步发展了“小人物”的主题。
作者曾在彼得堡当过小职员,但薪俸微薄,常靠借钱度日。
在那里他目睹了腐败黑暗的专制统治下的人情冷漠,对小人物的卑微地位和悲惨命运予以深切的同情,并用文字抨击并讽刺了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6期V oI.38№.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 our nal o f A nh ui N o r m a l U niver ait y(H u m.&.So c.Sci.)2010年11月N O V.2010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及其现代性.张磊(安t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关■词:陀岳妥耶夫斯基I小人物I现代性摘要:归蚋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小人物的特色,对其类型进行划分。
发掘这些形象所具备的现代性因素,揭示陀忌妥耶夫斯鲞的经典性所在.中圈分类号:1042文献标志码:A文章■号:1001—243512010)06—0689一05。
‰¨Pot atoes”B y l知m oy evsk y m ini I t s M oder n!t yZ H A N G L ei(School of C h i n ese L anguage an d Li t e ra t ure,A nh ui N or m al U ni ver s i t y,W uhu A nhu i 241003,C A i na)K.y-甜由l D o s t oe v s k yl sm al I pot at o es m oder ni t yA bs t r ac t:S um m ar i ze char act er i s t i cs of。
s m al l pot at oe s”by D ost oevsky.cl ass i f y t hei r t ype s.expl or e t he m oder n f act or s t h ese i m age s have.a nd r eveal D o st o ev sky’s cl as s i c n at u r e.。
小人物”形象在19世纪俄罗斯小说中是一个几乎所有作家都曾描写过的人物系列。
从普希金的《驿站长》开始,对小人物卑微命运的关注从未脱离负有历史使命感的俄罗斯作家的视野。
他们或在作品中重点描写小人物被侮辱被损害的悲惨命运,或重在揭发官僚制度对小人物生命力的扼杀,其目的都是控诉社会的不公.。
揭开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陀恩妥耶夫斯基作为19世纪俄罗斯的一流作家也没有忽略对这类人物序列的描写,但是他笔下的小人物除了具备传统序列的特点之外,还有自己鲜明的印记——那就是他们除了被侮辱被损害的遭遇之外,还具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思考、反抗和救赎。
在寻找精神家园的漫漫黑夜中,他们是走在十字架下荆棘之路的芸芸众生。
俄国宗教哲学家谢尼布尔加科夫说过t 。
每个人的内心在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实质上表明此人在他身上所相信的是什么.不相信的又是什么.与此同时也表明了他本人在其内心所体验到的是什么。
州¨陀氏在作品中塑造的众多小人物形象中就融人了自我的深刻体验.灌注着他对上帝的激情思考。
作家把信仰上帝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敌视和嘲弄。
乃至最后的皈依用众多形态各异的人物加以多角度展现,从而使他笔下的小人物像一段段乐章演奏出一部低沉回旋而又直指人心的信仰交响乐。
在这部交响乐中.小人物几乎就是每段乐章的主音符,构成乐章的主旋律。
因此观察剖析他笔下的小人物是我们进入陀氏艺术世界.探寻其神秘之美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作家笔下小人物的类型与特征陀氏笔下的小人物.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三个类型来予以考察。
首先从共时态考察他的小人物,我们可以发现在面对残酷境遇的压迫时,他们都不限于传统小人物的无奈呼号,不限于控诉社会的不公对待.而更是表现出思考的特性。
思考的果实就是各具特色的思想。
正如巴赫金所总结的:“我们是在思想中并通过思想看到主人公,又在主人公身上并通过主人公看到思想。
-C z]在社会的罪恶中思考恶的根源.恶的形成。
并在普恶人性中进行抉择,努力去过真正的生活。
这一切可以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揭示的小人物的本质特征。
但是小人物们的这种思考和幻想在陀氏早期和中晚期嗽囊日■:2010一06-0l作●■介:张磊(1976一).女.江苏南京人.讲师.硬士.研究向-文艺芙学.西文学.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8卷的创作中是有变化的:早期人物所带有的幻想和思考是其形象不同于一般传统人物的特色之处,而中晚期陀氏致力于区分幻想和实践,希图通过实践达到真正的基督之爱。
从历时态考察,我们可以发现陀氏笔下的小人物自身亦有一动态的发展过程。
从杰弗什金一高略德金一地下室人一拉斯科尔尼科夫一娜斯塔霞一加尼亚一斯麦尔佳科夫一伊凡一梅诗金一索尼娅一阿廖沙这砦小人物形象发展来看,他们自身也经历了从忍受苦难到人格分裂、再到宗教净化的历程。
这个历程正好印证了陀氏自我宗教观念的发展:从对人间苦难的观照上升到对宗教信仰的质询。
最后归于伦理意义的善性不灭普世情怀。
正如王志耕所言:“作家要在这些小人物身上发掘出大人物的潜质。
发掘出在世俗秩序中处于底层的人内心世界的神性同构。
-L a:sJ这种“神惟同构”随着作者对人性和神性的深入思考而赋予了变化中的小人物形象。
使其呈现为三种类型:柔弱的幻想家,愤怒的反抗者,谦卑的基督徒。
(一)柔弱的幻想家从《驿站长》里的维林到《外套》中的巴什马奇金,普希金和果戈理都曾对“小人物”进行传神刻画。
然而不同于他们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侧重于通过小人物的眼睛来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侧重于描绘他们在观察体验世界时精神意识层面所产生的幻想和思考。
例如《穷人》中的杰弗什金在与瓦莲卡的书信往来中倾诉自己生活的苦闷和贫穷.自己周嗣穷人的悲惨境遇。
以及在这种境遇下发生的一连串思索。
《同貌人》中高略德金一方面幻想自己的升迁之路.一方面又时时加以掩饰,在幻觉中让小高略德金代替自己实施现实中种种羞于实践的行为,以达到某种曲折的自我实现。
《地下室手记》中的地下室人更是沉迷于“二二得四”与“人的任性”等命题的质疑与辩驳中.愤怒于既定规则对人的多样性的否定。
他认为二二得四已经不是生活,却恰恰是死亡的开始,表现出在精神层面上与“正常世界”的格格不入。
这些小人物面对强大而又无力反抗的现实时,只有通过幻想来慰藉痛苦的心灵,在思考中尽情表达自己反抗的愿望。
他们的反抗多数停留在意识纷争的层面而少有具体的实践行为。
从这个角度又可见。
多余人”的某种流韵遗响。
与传统小人物相比,这些处于陀氏创作初期的小人物一方面未能完全脱离传统的影响,表现为对传统形象安于现状、妥协怯懦的性格继承;另一方面义体现出某种超越传统、在精神和意识层面上进行反抗的特色。
这一点在地下室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同时,幻想和思考所带来的内外审视又表现在几乎所有的陀氏小人物身上。
这种幻想和思考的特色促使小人物以某种独特的眼光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和世界。
这种审视恰恰是他们特有的反抗方式,也正是他们不同于传统小人物的特点所在,因此这些小人物具有了崭新的意义——一方面他们的审视凸显了外部世界强大且残酷的压迫力量与个人处于其中的无力和渺小;另一方面这种审视也展现了他们矛盾纠结的内心:既想安于现状,又时刻感到痛苦,既想奋起反抗.又不得不妥协恭顺。
于是他们那一颗颗时时处于屈辱、不安、矛盾、愤怒、分裂的心灵便成为陀氏所凝神关注的“更高意义上的现实”。
此外,这种幻想性的思考和精神上的反抗还是陀氏走向十字架的荆棘道路之伊始。
对上帝存在与否的思考伴随了作家整整一生:“我是时代的孩童.直到现在,甚至直到进入坟墓都是一个没有信仰和充满怀疑的孩童。
这种对信仰的渴望使我过去和现在经受了多少可怕的折磨啊。
”¨这种深沉长久的精神苦痛之根基,就是对信仰的神圣认定和对人类的无疆之爱。
同时这一根基也成为陀氏最终走向上帝的引路牌,虽然这一路荆棘密布.险象环生。
(二)愤怒的反抗者如果说杰弗什金一高略德金一地下室人这类小人物尚且停留在幻想中的反抗层面,那么拉斯科尔尼科夫~娜斯塔霞一加尼亚一斯麦尔佳科夫则体现出行动的特质。
《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在“平凡的”和“不平凡的人”的比较中决定奋起反抗自己面临的可悲境遇。
他要做不平凡的人,自由地实现自我意志,结果却在实现杀人的“自由意志”后陷人更痛楚的精神分裂中。
娜斯塔霞和加尼亚同为《白痴》中的人物。
前者被大贵族收养后施以数年的玩弄最后被抛弃于是她在生日晚宴上以嘲笑、侮辱、报复他人表达自己忍受到极点的被欺凌被损害的愤怒。
后者是一个没落家庭的儿子.以表面的忍耐、恭顺、谦卑来隐藏自己的野心和欲望。
在婚姻选择中,他既服从于权威的安排,又觊觎将军之女阿格拉第6期张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及其现代性雅,妄图通过交换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至此,小人物形象已走出柔弱的幻想家状态而走向对恶的揭发和反思,甚至是某种恶行的直接实施者。
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就在与伊凡的谈话中。
明确r自己的思考并付诸于具体行动,把这种反抗发展到极致,做出了弑父的行为。
在这个类型的小人物形象中,作者重点描绘他们深心中的风暴般的激情和由此产生的极端行为。
他们由于体认到社会罪恶对自我人生起到了不可推卸的毒害作用.产生了强烈的愤怒,最终选择了以恶抗恶的方式来实现自我的存在。
陀氏刻画这些小人物的反抗,一面呈现出环境对恶所产生的激发作用,另一面又写出人物灵魂深处的撕裂纷争。
人性的善恶交陈和转瞬即变的极端心理体验。
正如鲁迅所指出的.陀氏“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
”[5](三)谦卑的基督徒在由梅诗金一索尼娅一阿廖沙等所构成的第三类系列形象身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对宗教的信仰和期待灌注其中,在宗教救赎的背景下完成对这类人物的塑造.体现出作者的普世情怀。
《白痴》中的梅诗金公爵以基督的形象再临人间,虽然无力拯救他人和自我,却给周围人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精神震荡,使他们终于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人”;《罪与罚》中的索尼娅,则以无限的牺牲精神来感召拉斯科尔尼科夫走上了流放西伯利亚、亦是救赎自我心灵的上帝之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阿辽沙,在佐西马长老的引导下。
对上帝的信仰经历了崇拜一怀疑一坚定的发展过程.表现出基督徒自身的精神发展。
而谦卑。
则是打在他们身上共有的精神印记。
毋庸置疑,这一类形象在陀氏的作品中或许是最不光彩照人、最苍白无力的系列,但是.他们精神j二的谦卑博爱圣洁宁静.却映照出陀氏的救赎理想。
没有他们的存在,陀氏的神殿将缺乏照亮荆棘之路的火光,缺乏圣母玛利亚悲悯众生的眼神。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类型的小人物并非相互隔绝.而是并行不悖。
互相渗透.互为支撑.逐层发展的。
第一类小人物特有的幻想性导致其自我人格的分裂状态,陀氏由此发展出双重人格的创作主题。
第二类小人物则在这种人格分裂的状态下以一定的行动来表现对既定命运的某种抗争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