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运用数学知识,推导出凸透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凸透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

难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学推导。

2. 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器材:1. 凸透镜。

2. 光屏。

3. 蜡烛。

4. 测量工具(如刻度尺)。

环境:1. 光线充足的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引发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好奇心。

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介绍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推导凸透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推导出凸透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

4. 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数学表达式。

2. 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凸透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探讨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案详解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案详解

本文将详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案,其中包括具体教学目标、实施步骤、教学策略等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

为了加深教学效果,本文将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逐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本质和实际应用。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凸透镜的基本定义和特点。

2.理解光线在凸透镜中的传播规律。

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4.通过实验和案例了解凸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步骤及教学策略1.导入环节:引入问题(10分钟)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凸透镜的形状,并引导学生讨论凸透镜有哪些特点,以及我们对凸透镜的了解有哪些局限性。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凸透镜有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2.理论介绍:凸透镜的定义和特点(15分钟)教师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凸透镜的定义、特点以及光线在凸透镜内的折射规律。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凸透镜的形状和光学特性。

3.实验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和方法(3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结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4.案例分析:凸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凸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案例分析,比如在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凸透镜所起到的作用和应用技巧,从而让学生对凸透镜有更深入的认识。

5.综合小结:梳理凸透镜成像规律(15分钟)教师可以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回顾,梳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强调和讲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和互动,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四年级科学《凸透镜》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凸透镜》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凸透镜》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四年级科学《凸透镜》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凸透镜》教学设计(精选2篇)四年级科学《凸透镜》教学设计篇1【教材】青岛版五年制课本四年级科学教材【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是WTT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学生在学习第1节“透镜”,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成像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结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这样加深学生对凸透镜规律,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材这样处理,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

二、教法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第一次进行全过程探究,本节课需要两个课时,第1课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学生猜想时一般不懂怎样去猜想,有时猜想与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所以我们关键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猜想,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猜想情景,并且引导学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乱猜想。

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透镜》的教学设计3篇

《透镜》的教学设计3篇

《透镜》的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方法过程目标1.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你玩过这个游戏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教师:我们现在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箭头,就用我们的小水珠先离得近一些来观察箭头,然后逐渐离开,注意你在移动过程中,你看到的像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一开始我看到正立的、放大的箭头,后来我把凸透镜向上移,看到箭头变小了,而且是倒像。

教师:其实小水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也就是凸透镜,成放大的像,但凸透镜总能成放大的像吗?学生:不是的。

教师:的确通过上节的学习和我们刚才的小游戏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

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有时成倒立的像,有时成正立的像。

那么凸透镜的成像的不同和什么有关系呢?凸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一)提出问题教师:同一凸透镜为什么会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猜猜看:这些结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二)猜想教师:问题提出来了,我们想想看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教师:凸透镜到箭头的距离在变,结果看到的像就不一样。

教师:同学把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并排放着,分别通过两个凸透镜来看箭头,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学生:一开始我移动凸透镜看到两个箭头一起放大,再移动,小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是放大、倒立的,而大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仍然是放大、正立的。

教师: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使你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这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教师:凸透镜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原因可能是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还可能与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是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本章内容包括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成像类型(如放大、缩小、倒立、正立等)和应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光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凸透镜成像方面,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难,如对成像原理的理解、成像类型的区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成像类型及应用。

2.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及成像类型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3.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凸透镜、蜡烛、光屏、白板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用于观察和实验。

3.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火焰在光屏上的成像,引发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向学生介绍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如光线传播、折射等,同时呈现凸透镜成像的类型和特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5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和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学习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器材准备: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生:(学生思考、回答)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用放大镜先看书本上的文字,然后再用放大镜看远处的同学和老师。

你发现了什么吗?请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

生:描述看到的现象。

如:看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缩小的,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正立的等。

(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师: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从刚才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凸透镜,但观察到的现象却有很大不同:有时是正立的,有时是倒立的、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情况的了解思考一下,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提炼学生问题中的知识点,确定本课的探究课题: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设师:通过我们已经了解的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和你的日常生活经验,你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讨论。

(说明: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并且让学生充分讨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相关推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教案篇1【三维目标】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

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

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2、难点: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用具】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用小玩具按照课本P61图3-47所示的方法做一个实验,移动放大镜或白纸板的位置,会在白纸上看到怎样的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征。

教师:对你所观察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我们知道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4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4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4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凸透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师:我手里有个照相机,会使用照相机的同学请举手!请你给一位同学先拍一张全身像、再拍一张较大的半身像。

其他同学观察照相机和被照同学的距离有没有变化。

(学生拍照后,教师利用电脑将两张照片展现在大屏幕上。

)师:这两张照片的大小不同,可能是因为刚才拍照时什么发生了改变引起的?生:被照的同学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师:我们再做两个实验:请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较大的凸透镜,先靠近课本看书上的字,再伸直手臂看大屏幕,观察两次成像情况。

(学生实验后,请一位同学说出这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师:刚才实验时凸透镜两次成像不同,可能是由于什么条件不同造成的?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二)进行新课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板书:【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生:可能跟物距有关。

生: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板书:【猜想】①可能跟物距有关;②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师:同学们的猜想都非常好,我们今天用实验只研究一下凸透镜所成的像跟物距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学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分析、数学推导和实例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思考。

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明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3. 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 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正确性。

6.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如放大镜、照相机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凸透镜、光屏、蜡烛等实验器材。

2. 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3. 课后作业及相关练习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第二部分为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第二课时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进行实例讲解和课后作业布置。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提醒学生遵守实验规程。

2. 在数学推导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关键步骤。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案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案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简单的成像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教学难点: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凸透镜、物体、屏幕等。

2.教学素材:凸透镜成像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现象,引出本课的主题。

2.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及规律,如物体与凸透镜的关系、凸透镜的焦距等。

3.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利用凸透镜、物体和屏幕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加深理解。

4.练习与讨论:提供一些简单的凸透镜成像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并进行讨论和答疑。

5.拓展应用:介绍凸透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6.总结与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下节课内容进行预告。

五、课堂实践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你们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吗?学生A:是不是物体到焦点的距离等于物像距离?老师:很好,你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老师开始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概念及规律)老师:凸透镜成像的关键是要理解凸透镜的焦距,焦距是光线经过透镜后聚焦的距离。

物体与凸透镜的位置关系也是决定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老师进行实验演示)老师:现在我们用凸透镜对着这个物体进行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成像的过程。

学生B:老师,我看到了一个倒立的像。

老师:是的,倒立的像是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解决一些简单的凸透镜成像问题。

(学生进行练习并进行讨论)学生C: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老师:近视眼镜是通过凹透镜来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帮助近视患者看清楚远处的景物。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8篇

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8篇八年级物理透镜教案1一、教案分析本节接上一节透镜的内容介绍凸透镜在生活中的三个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得到透镜成像的具体的感性认识,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到透镜成像的各自特点及异同,为下一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作准备。

可以说这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

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发动学生自制模拟照相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学生调节投影仪,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调动学生进行自制“水滴放大镜”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还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1、提前几天发动学生自制模拟照相机,为新课作准备。

首先确定制作的学生人员,然后共同准备制作的器材:凸透镜、硬纸板、半透明塑料纸、双面胶。

再集中讲述制作要点后让学生自主结伴课余或回家制作,完成者经教师验收后自行准备好。

2、提前让学生课余动手触摸投影仪的镜头,感受其形状特征。

3、教师准备学生用的凸透镜备用、自带照相机。

说明:课前准备不仅可以确保学生制品胜利完成,还可以节省上课时间,同时可以在学生间为上课内容作宣传。

而学生课余动手触摸投影仪的镜头却非多余,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物体往往不细观察,他们对投影仪的镜头由凸透镜制成大半无知。

注:模拟照相机的凸透镜一部分由教师提供,另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准备。

三、教学过程1、照相机展示自带照相机让学生观察其镜头,并说明是凸透镜。

由于部分同学课前用凸透镜自制模拟照相机,已为本节课作了宣传,所以许多学生已知照相机镜头为凸透镜,然后请制作者展示其作品,同学轮流利用它们观察窗外景物,其余同学用凸透镜观察远处物体。

在学生得到其感性认识后讲述照相机原理。

说明:以学生自制模拟照相机作为教具有许多好处。

首先它能增加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欲望。

其次能突破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知识应用的神秘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同时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受并掌握所学知识,避免教师无味的讲述。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3.提升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提问学生:他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凸透镜。

)教师引导:都是凸透镜,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像不同?凸透镜成像有怎样的规律?引出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环节二:新课教学多媒体展示: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特征,提出问题: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情况有何不同?(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较近,成放大的实像。

)教师讲解: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与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和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与假设:学生大胆猜想,有的认为可能与物距有关,有的认为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展示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白色硬纸板、光具座),介绍光具座的作用:可以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度,并且可测量物距和像距。

提出问题: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如何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记录表格?提示学生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和透镜的焦距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的变化时,重点关注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情况。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由组长反馈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在多媒体上出示实验记录表和具体实验步骤:①每组选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记录其焦距,再组装实验器材,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②将烛焰向凸透镜由远及近移动,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完整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的变化规律,多测几组,并记录。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组装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八年级物理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9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中力图体现:学习知识是一种探究的活动。

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构建,以更利于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与创新,学习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体验性目标1.经历: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反应:能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3.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教学准备凸透镜、光具座、蜡烛、火柴、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

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一)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二)演示: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

让学生观察灯丝的像与灯丝相比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下,在像上开口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1.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倒立?什么情况像明亮、清晰?2.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像与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3.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回答: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

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

“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

“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

4.什么是物距、像距?灯丝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三)设问: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能猜想一下吗?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篇一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中考的一个考点。

在透镜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尽管我们都通过实验研究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实际练习时仍会因规律遗忘感到做题困难。

现介绍几招记忆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方法一:列表记忆法(f为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成像规律表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1. 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是物体在焦点以外。

当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像和物体一定在凸透镜的异侧,并且像是倒立的。

2. 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是: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像和物体一定是在透镜的同侧,并且像是正立、放大的。

3. 从表中看出,有三个“没有”:①没有正立的实像;②没有倒立的虚像;③没有缩小的虚像。

方法二:数轴记忆法说明:1. 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即物距u等于焦距f)时,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因为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射出,平行光不能相交,所以不能成像。

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外时成实像,当物体放在焦点以内时成虚像,即物体成像以焦点F 分为界点,分成虚像和成实像的区域,物体的位置分别在成虚像和实像的区域时,所成的像就对应数轴图上的规律。

2. 2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2倍焦距处成等大的实像,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实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的实像。

方法三:口诀记忆法由列表和图像记忆法中可以归纳出下面的简单口诀: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与物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虚像与物同侧正,物远像近像变小。

方法四:图像法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涉及到四幅图,如下:光路图法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虽然说可以从本质上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找到成像的原因,但是由于现在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图不要求掌握,只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因此,同学们只需对此方法简单了解。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3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3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2. 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能够使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a. 凸透镜的定义和结构特点;b. 凸透镜的分类:双凸透镜和凸面镜;c.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a.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b. 物高和像高的关系;c. 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a. 绘制光线追迹图;b.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分类(10分钟)- 通过展示凸透镜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和形状;- 解释凸透镜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双凸透镜和凸面镜的特点和区别;- 讲解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结合图示进行说明。

Step 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5分钟)- 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本原理,即物距和像距的关系、物高和像高的关系、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 示意图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Step 3: 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的方法(20分钟)- 通过示范和实例演练,教学如何绘制凸透镜的光线追迹图;- 给学生几个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物距、像距、焦距等。

Step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 点评练习题,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提供额外练习题,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熟练使用。

Step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提问和回答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问题;- 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正确的回答和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资源:- 凸透镜实物或图片;- 包含凸透镜成像问题的练习题。

课堂作业: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并提交解题过程和答案。

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和相关实验方法,例如使用凸透镜进行放大实验等。

《凸透镜》课堂教案

《凸透镜》课堂教案

《凸透镜》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定义、形状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平面、放大率等。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凸透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凸透镜的定义和形状2.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3. 凸透镜的放大率4. 凸透镜的应用5. 凸透镜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的定义、形状、光学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凸透镜的放大率计算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凸透镜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凸透镜的光学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凸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引出凸透镜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凸透镜的定义、形状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3. 实验演示:进行凸透镜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凸透镜的放大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凸透镜的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凸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凸透镜定义和光学性质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凸透镜放大率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光学仪器制造厂,了解凸透镜的生产工艺。

3. 开展凸透镜创新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实验设计: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化实验方案,确保实验效果。

3. 反思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凸透镜》课堂教案

《凸透镜》课堂教案

《凸透镜》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定义、形状和特点。

2. 掌握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会聚光线、成实像等。

3. 学会使用凸透镜进行简单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的定义、形状和特点;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凸透镜的光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凸透镜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凸透镜的作用。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凸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凸透镜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等。

2. 教学课件和图片。

3. 教学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凸透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这样的透镜吗?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凸透镜。

2. 探究凸透镜的形状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凸透镜,发现它的中间比边缘厚,两边呈弯曲状。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凸透镜,感受其形状特点。

3. 学习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发现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

教师讲解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

4. 凸透镜应用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凸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凸透镜的作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收获。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和光学性质。

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利用了凸透镜的原理?如何设计一个凸透镜实验?7. 作业布置请学生完成凸透镜形状特点和光学性质的练习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凸透镜幼儿园自然教案

凸透镜幼儿园自然教案

凸透镜幼儿园自然教案凸透镜幼儿园自然教案1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和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3、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一一凸透镜及支架、纸屏、蜡烛及烛台、胶带、火柴等。

2、挂图或投影片一一凸透镜的应用(重点是照相机和幻灯机)3、学生准备: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放大镜由哪儿部分构成?(2)放大镜除了有放大作用,还有什么作用?(聚光作用,即将平行光会聚一点。

)(3)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凸透镜(1)讲述:像放大镜的镜片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

(2)板书课题:凸透镜。

2、指导学生认识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1)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凸透镜有放大和聚光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每个组都有凸透镜,右手拿看凸透镜的柄,左手拿一张白纸,使凸透镜一面朝向窗外的风景,另一面朝向白纸;左有移动凸透镜,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

你发现有什么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①在纸上看到了什么?(窗外物体的像)②像是什么样的?(倒立的,彩色的,比实际的物体小)(4)讨论:以上实验说明凸透镜有什么作用?(5)教师小结:实验说明,通过凸透镜可以在纸屏上得到物体的像。

凸透镜的这种作用简称为“成像作用”。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讲述:下面,我们要用蜡烛、凸透镜、纸屏做个实验。

试一试,怎样在纸屏上得到蜡烛的像?(2)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实验结果:①蜡烛、凸透镜、纸屏怎样排列,才能在纸屏上得到蜡烛的像?②蜡烛的像是什么样的?(倒立的)与蜡烛相比,是大还是小呢?(希望实验结果有比蜡烛大的像,也有比蜡烛小的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放大镜的作用;能够找出放大镜在生活中
一些用途;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2.喜欢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奥秘,从中体验到乐趣,愿意合作交流,
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凸透镜的基本结构、特点,了解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及其成像规律。

二、活动准备:凸度大小不一的凸透镜2片,实验用手持放大镜1只,支架1个,纸屏1张,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以上材料为每组学生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

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
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放大镜聚光的作用)(二)初步研究放大镜
1.师生交流放大镜种类
2.学生观察放大镜,看看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

”(板书课题:凸透镜)
3.认识凸透镜的结构
(三)探究凸透镜的作用
1.小组交流凸透镜的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板书:放大、聚光)
(在交流中提示学生使用凸透镜的注意事项)
3.你能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吗?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问
题?
生:注意不要让火烧着衣服。

生:实验完后要填写实验记录。

生:要先制定好实验方案。

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开始实验。

生:(1)将蜡烛和纸屏固定在桌子的两端。

(2)凸透镜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烛焰、凸透镜、纸屏在同一高度。

(3)左右慢慢移动凸透镜,直到纸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的像。

师:谁能语言来描述一下刚才看到的现象?
生: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倒立的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师:大家想一想,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生:利用凸透镜可以成倒像。

(板书:成像)
4.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运用了凸透镜?
学生交流(望远镜、老花镜、照相机……)
(四)应用小结
1.学生挑选材料,制作凸透镜;(用滴管将水滴在字上,学生解释现象,教师用图呈现拓展;)
2.大家知道了凸透镜的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你想知道生活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吗?请同学课下继续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