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戊型肝炎
肝炎病毒病原生物学
HBcAg抗原很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 HBc,但无中和作用。
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 IgM则表示HBV在肝内 处于复制状态。 HBeAg:HBeAg可作为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 急性乙型肝炎进入恢复期时HBeAg消失,抗HBe阳性;但
抗HBe亦见于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
微生物学检查法
实验室诊断不依靠分离病毒,而采用下述方法: (一) 病毒检测: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早期,取粪 便用免疫电镜检测HAV颗粒;用放射免疫 (RIA) 或酶 免疫 (EIA) 法检测HAV 的抗原。 (二) 血清学检查:检测抗HAV常用RIA和EIA法。 检测抗HAV IgM有助于早期诊断;测抗HAV IgG有助 于流行病学调查;测粪便中抗HAV IgA也有助于诊断。 (三) 病毒核酸检测:应用 cDNA-RNA分子杂交技 术及PCR技术检测HAV的RNA,方法特异、敏感。用 斑点杂交法可检出10-9mg核酸。
生物学性状
易感动物和细胞培养
只有黑猩猩对HBV易感,接种后可发生与人类相 似的急慢性感染。 体外细胞培养尚未成功。近年来应用基因克隆技术, 可使HBV基因转移给小鼠或转染细胞株。将病毒DNA 导入肝癌细胞后,病毒可复制并在细胞中表达 HBsAg、 HBcAg和HBeAg。有此细胞株可持续地产生Dane颗 粒。这些细胞培养可用于抗HBV药物的筛选、疫苗制 备及HBV致病机制研究等。HAV口小肠淋巴结内增殖
潜伏期
血(病毒血症)
排毒高峰
肝细胞内增殖
致病(出现临床症状)。
急性期 排毒量 Ab
机体的免疫应答也参与了肝脏的损伤,即抗HAV在 肝脏与HAV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或Tc(CTL)对感染 病毒肝细胞的攻击所致。
致病性与免疫性
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方法
► (一)一般治疗:包括平时习惯、生活作风
等方面。
► (二)保肝药
针灸治疗
► (三)中医治疗
单验方
► (四)膳食因素 (四)膳食因素
治疗原则
► 甲、戊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 戊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
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 急性期应进行隔离,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 急性期应进行隔离,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 ► 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 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 肝功能正常1 个月后可恢复工作。 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
易感人群
► 主要流行于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 主要流行于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 ►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病; 我国各省、 自治区均有发病; ► 易感人群为抗HEV阴性者; 易感人群为抗HEV阴性者 阴性者; ► 人类对HEV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为主; 人类对HEV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为主; HEV普遍易感 ► 原有HBV感染者或晚期孕妇感染HEV后病死 原有HBV感染者或晚期孕妇感染 感染者或晚期孕妇感染HEV后病死
多伴有发热、乏力, 消化道症状明显, 多伴有发热、乏力, 消化道症状明显,部分病 人有肝脾肿大,伴有肝区叩击痛。 人有肝脾肿大,伴有肝区叩击痛。病程一般 不超过6个月。 不超过6个月。 ► 黄疸型病人可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 黄疸型病人可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 ► 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 )、天冬氨酸 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 )、 转氨酶(AST)显著升高 显著升高, 转氨酶(AST)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时直接 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等多种类型。
它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给他人。
肝炎病毒感染后,可能引发肝脏炎症,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对预防和控制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一、肝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 病因:肝炎主要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乙型和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2. 传播途径: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几种:a. 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毒品、医疗器械不洁等。
b. 性接触传播:与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可导致传播。
c.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d. 食物和水源传播:食用不洁净的食物或饮用污染的水可能导致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播。
二、肝炎的预防和控制1. 接种疫苗:乙型肝炎是目前唯一有疫苗可预防的肝炎类型。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疫苗,并按照规定的接种时间和剂次完成接种。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和体液,避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等。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肝炎病毒感染。
4. 避免性行为不安全: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性传播的风险。
5.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鱼片、生肉等可能存在肝炎病毒的食物。
6. 避免使用共用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
7. 孕妇防范:孕妇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如果发现感染,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管理。
三、肝炎的早期症状和诊断1. 早期症状:肝炎的早期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黄疸等。
但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定期体检十分重要。
2. 诊断方法:肝炎的诊断主要通过血液检查来确定是否感染肝炎病毒。
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肝功能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检测等。
传染病防治: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
传染病防治: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虽然引起甲型病毒性肝炎(HA)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E)的病原不同,但两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非常相似,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仅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不会演变为慢性。
(一)病原学HAV是一种单股线状正链RNA病毒,基因组长约7.5kb,仅含一个读码框架,现归属于小RNA病毒科中的肝病毒属(hepatovirus)o HAV颗粒为球形正20面体,直径为27nm,无包膜结构。
HE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全长约7.5kb,含3个读码框架,现归类于戊型肝炎病毒属(HePeVirUS),但该属暂不归任何科。
病毒颗粒为圆球状,直径为27~34nm,无包膜。
HEV至少可分为四个基因型。
I型多见于亚洲和非洲,II型主要见于墨西哥和几个非洲国家。
I型和II型又称为H类,即仅分离于离于人类。
HI型分布广泛(但不包括非洲国家),多分离于急性散发病例和/或猪,IV型分布于亚洲国家,也分离于病人和/或猪。
In型和IV型又称为Z类,主要天然宿主为猪,但已从猪以外的多种动物,如鹿、驴等中分离到该毒株。
因此,戊型肝炎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中国HEV病毒株主要为I型,一部分为IV 型。
(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HA和基因型I和口型HE的主要传染源。
III和IV型HE的主要传染源为猪和患者,鹿、牛、鸡、羊、啮齿动物也可能是HEV的自然宿主,成为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但不易引起戊型肝炎爆发性流行。
2、传播途径HA和HE主要传播途径均为粪-口途径。
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HA的主要传播方式,食入被HAV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是爆发性流行的最主要传播方式,如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就是食用了HAV污染的启东毛蜡引起的。
与HA不同,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不易传播HE。
3、易感人群人对HAV普遍易感,但多发于儿童,由于抗HAVIgG可通过胎盘从母体传给胎儿,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一般不发生HAV感染。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抗HAV抗体阳性率增加,易感性亦随之下降。
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组 全身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累及肝脏。
目前已发现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即甲、 乙、丙、丁、戊型,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 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其中除乙型肝粪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4 型均为RNA病毒,而且4型之间也有较大差 异。
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
甲型肝炎以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甲型肝炎病后免疫 力一般认为维持终身。
乙型肝炎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且为无黄疽型多见, 感染后对有同一亚型HBsAg的病毒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 对其他亚型免疫力不完全。30岁以后,我国近半数的人可 检出抗-HBs,故HBV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
2.慢性活动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情继续发展,病程超过一年仍有明 显的症状,全身乏力、消瘦、面部及下肢浮肿等,可有黄疸、 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腹水及进行性脾大等。肝功能反复 不正常,或波动明显。肝大明显,质地较硬。部分病人可有肝 外脏器损害,如关节炎、肾炎、脉管炎、皮疹及干燥综合征等。
三、重型肝炎 (hepatitis gravis)
2.蛋白代谢功能检测 慢性活动型肝炎和肝硬化时血清白蛋白降低, 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降低或倒置,对诊 断有一定价值。
3.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测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检查,血清胆红素定量 和直接胆红素定量等,有助于确定有无黄疸及性质、程度等, 用于诊断。
4.其他 凝血酶原时间长短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有助临床观察病 情轻重。
1.急性重型肝炎 多数以通常的急性黄疸型开始,病情急剧恶化, 黄疸迅速加深,肝脏明显缩小。于起病10日内出现精神症状, 如烦躁、错乱、谵妄、嗜睡、扑翼样震颤、昏迷、抽搐等,后 期多因肝、肾功能衰竭、脑水肿及脑疝等死亡。病程不超过3 周。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 -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这些病毒分别属于不同病毒科,性状显著不同,但均以肝细胞为唯一复制场所,引起病毒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发展成慢性肝炎或者慢性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血源性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还可致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和肝癌有关;丁型肝炎病毒为缺陷病毒,必须在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故其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同。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是甲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小RNA病毒科肝病毒属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结构:与肠道病毒相似,所以曾把它归属到肠道病毒里,后基因测序归到此属。
球形,27-32nm,单正链RNA,20面体,无包膜。
电镜下两种颗粒同时存在实心:有感染性,有抗原性空心:无感染性,有抗原性2、抗原性: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3、动物模型:黑猩猩、狨猴、猕猴。
细胞培养:在人与猴肝、肾细胞内增殖特点:增殖缓慢;无CPE;无血凝4、我国研制HA V减毒活疫苗(H2株)为宿主适应性突变株,抗原性优于国外F减毒株5、抵抗力:较强,对热、消毒剂抵抗力强,对uv 敏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传染源:病人(潜伏后期、急性早期传染性最强)→途径:粪—口传播,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可造成爆发流行2、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病理损伤有关,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损伤了肝细胞。
临床表现潜伏期15-50天,平均30天,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多为隐性感染,主要是疲乏、食欲减退、恶心、黄疸、肝脾肿大等。
病程4-8周,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不转为慢性。
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检查▪测抗原——及早,发病1W后只有半数(+)▪测抗体:➢——HA V- IgM——新近感染➢——HA V- IgG——既往感染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和型抗HA V——疫苗效果▪防治▪一般预防▪减毒活疫苗▪丙球—紧急预防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
5种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过程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性疾病病毒分型正式命名的5种肝炎己肝病毒(HFV):现已被否定庚肝病毒(HGV/GBV-C),TT病毒和SEN病毒:不属于肝炎病毒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类粪口途径甲型和戊型肝炎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或流行,无慢性肝炎肠道外传播即输血注射及母婴传播乙、丙和丁型肝炎,多为散发,无季节性,有慢性化倾向,部分病例可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危害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尤其甲肝和乙肝一、甲肝流行过程1.传染源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为30天,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无HAV慢性病毒携带者。
急性期患者:人感染HAV后2~4周甲肝病毒即随粪便排出,持续约3周,排毒高峰在潜伏期末、临床症状初期及黄疸出现后的1~2天。
甲肝病毒临床感染包括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和重型肝炎。
亚临床感染者:指感染HAV后,即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无肝功能损害,但从粪便中排出病毒且具有免疫学反应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经食物传播经食用受污染的贝壳类水产品经产、供、销环节污染的食物经水传播卫生条件差的国家和地区特点:发病者多饮用同一水源,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日常生活接触传播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极为罕见婴幼儿期甲肝的易感性最高(尤其8月~2岁)人群易感性是影响甲肝流行的关键因素如果人群中抗-HAV水平低于40%时,一旦输入甲肝传染源并存在传播条件,即可发生甲肝流行;当人群抗体达到80%左右时,则可以形成免疫屏障,即使存在传染源与传播因素,流行也会被终止。
接种甲肝疫苗降低人群易感性的重要措施二、乙肝流行过程1.传染源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其中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的意义较大乙肝病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的潜伏期一般为50~150天,平均60~90天,极少数也可短至2周或长达9个月,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病毒感染量、感染途径和机体状态。
甲丙戊型肝炎
戊 肝
●
临床特点
集聚现象;
① HEV体外抵抗力及传染性较HAV低,发病无家庭
暴发流行较多见
② 急性黄疸型感染的发生率高于甲肝,且黄疸较深;
③ 临床症状及肝损害程度较甲肝重;
④ 老年人及孕妇感染后易发展为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Etiology
summary
A RNA
E
C
D
B DNA
Enterically transmited Acute infection
1. Sy T, et al. Int J Med Sci. 2006;3:41-46. 2. Ghany MG, et al. Hepatology. 2009;49:1335-1374.
1. Sievert W, et al. Liver Int. 2011;31 Suppl 2:61-80. 2. Baatarkhuu O, et al. Liver Int. 2008;28(10):1389-95.
神经肌肉
• 肌无力 / 肌痛 • 周围神经病 • 关节炎 / 关节痛
肾脏
• 肾小球肾炎 • 肾病综合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肢端硬皮综合症
内分泌
•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 糖尿病
唾液
• 唾液腺炎
Hadziyannis S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1998;10:12-21.
极高的慢性率是HCV感染的一个明显特征
包膜蛋白区的快速选择性变异
导致准种现象的产生以及优势株群的不断转换,
使得HCV能不断地逃避宿主的免疫清除作用;
导致HCV缺陷颗粒的产生,吸收可能的中和
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汇总总结
病毒性肝炎知识点汇总总结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不同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可能导致炎症、肝功能异常和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其他不常见的病毒型。
病毒性肝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以下是关于病毒性肝炎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炎。
该病毒通过经口途径传播,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饮用水和食物传播。
甲型肝炎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演变为慢性感染。
甲型肝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乏力和黄疸。
预防措施包括饮用清洁的饮用水、避免食用未经煮沸的食物和接种疫苗。
二、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
该病毒通过接触感染的血液或体液传播,主要通过性接触、输血或共用针头传播。
乙型肝炎可能是一种急性疾病,也可能是一种慢性疾病,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避免非安全的性行为和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针头。
三、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
该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血液或体液传播,主要通过输血、注射毒品或共用针头传播。
丙型肝炎可能是一种急性疾病,也可能是一种慢性疾病,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目前尚无可预防和治愈丙型肝炎的疫苗,但可以通过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头的行为来预防。
四、戊型肝炎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该病毒主要通过经口途径传播,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饮用水和食物传播。
戊型肝炎通常是一种急性疾病,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演变为慢性感染。
戊型肝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痛、呕吐和黄疸。
预防措施包括饮用清洁的饮用水、避免食用未经煮沸的食物和接种疫苗。
五、其他病毒性肝炎除了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不常见的病毒型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这些病毒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了解这些少见型病毒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六、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因不同病毒类型而有所不同。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之间的区别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之间的区别
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
肝炎有多种毒株,最常见的是A,B,C,D和E。
肝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可以发展为更严重的疾病,如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
请记住,尽管肝炎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但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肝炎,例如药物和酒精等有毒物质以及自身免疫反应。
要记住什么?
•结局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一个人患有的肝炎的类型,临床表现,尤其是症状发展和注意到的时间以及及时治疗。
•某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患有肝炎,直到开始出现诸如肝衰竭之类的可怕症状。
•甲型肝炎通常会在2个月内消退,没有长期影响。
实际上,患者康复后将具有终身免疫力。
•患有乙型肝炎的大多数成年人都可以在90天之内康复,并且具有终生免疫能力。
•问题在于婴幼儿,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会发展成慢性感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肝硬化和肝癌。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丙型肝炎导致慢性病,至少有5%的丙型肝炎患者会经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4-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4-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永康市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前言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分别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病。
它们主要经粪-口传播,不但终年散发,还常出现水源性或食物源性的暴发流行。
甲肝、戊肝传播途径容易实现,发病的后果也较为严重,为有效控制甲肝、戊肝的暴发或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诊断标准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分级标准根据甲肝、戊肝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等为依据将疫情分为四级,即:一般(IV 级)、较大(III 级)、重大(II 级)和特别重大(I 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3.1 一般疫情(IV 级)我市范围 7 天内发病 5-9 例,或出现 1 个暴发点(暴发点指: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
3.2 较大疫情(III 级)我市范围 7 天内出现 2 个暴发点,或 7 天内发病 10-19 例。
1/ 133.3 重大疫情(II 级)我市范围 7 天内出现 3 个暴发点,或 7 天内发现 20-49 例病例。
3.4 特别重大疫情(I 级)我市范围 7 天内出现 5 个以上暴发点,或 7 天内发现 50 例以上病例。
4.应急措施按照《永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应急处置。
4.1 报告 4.1 报告 4.1.1 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4.1.2 报告:按照《永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部报告和对外报告的要求进行疫情报告。
4.1.3 网络报告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疫情发生地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疫情发生地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报告。
《甲型、戊型肝炎》课件
鉴别诊断
乙型肝炎
甲型和戊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的临 床表现相似,但乙型肝炎病毒的 传播途径与甲型和戊型肝炎不同
,且抗体检测结果不同。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甲型和戊型 肝炎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且抗体检测结果不同。
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抗体 检测结果均与甲型和戊型肝炎不同 。
止疾病传播。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应注意按照 正确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并注
意观察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05
甲型、戊型肝炎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甲型肝炎爆发事件
详细描述
易感染人群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 ,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 。
总结词:大规模疫情、易感染人 群、预防措施
甲型肝炎爆发事件通常涉及大量 人群,由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 径传播,因此在卫生条件差、水 源污染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
03
甲型、戊型肝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休息
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 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 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 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 矿物质。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 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针对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使用 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传播方式
甲型肝炎病毒
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通过摄入被病 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戊型肝炎病毒
与甲型肝炎病毒相似,也是通过消化 道传播,但戊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更 强,在环境中更稳定。
临床表现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相关试题及答案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相关试题及答案1,甲型肝炎患者使用过的餐(饮)具的消毒方法是煮沸消毒A.10分钟B.15分钟C.20分钟D.30分钟E.60分钟解析:消毒时,应自水沸腾后开始计算时间,-般为15~20min。
对肝炎患者污染的器械与物品,应煮沸30min。
答案:D2.戊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A.粪一口传播B.接触传播C.蚊叮咬传播D.体液传播E.呼吸道传橘解析:戌肝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多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食物污染平时生活接触、输血传播。
答案:A3.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有A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爽病毒B.甲型肝炎病毒、成型肝爽病毒C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D.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E.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解析: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体液传播、垂直传播或性传播。
答案B4.主要经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为A.HAV、HBV、HCVB.HAV、HBV、HDVC.HCV、HEVD.HBV、HCV、HDVE.HAV、HBV解析:肝炎病毒主要有5种,其中甲型肝炎病毒与戊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传播;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均由输血、血制品或注射器污染而经血液传播。
答案:D5.不需要进行血液-体液隔离的疾病是A.乙型肝炎B.艾滋病C.钩端螺旋体病D.疟疾E.甲型肝炎解析:甲型肝炎应进行消化道隔离。
血液一体液隔离:为防止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体液而发生的疾病传播;此类隔离包括的疾病:艾滋病、乙型肝炎(含表面抗原携带者)、非甲非乙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疟疾。
答案:E6.对甲型肝炎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下述错误的是A.实行消化道隔离B.病人的餐具应用250~500mg/L有效氯浸泡30minC.废弃物应进行焚烧D.接触甲肝病人前、后可用0.5%氯己定消毒双手E.不耐热的被污染物品可用过氧乙酸(按0.1g/m3)熏蒸解析:不耐热的被污染物品应用过氧乙酸(按1g/m)熏蒸。
2023年肝炎诊断与防治中国指南
2023年肝炎诊断与防治中国指南引言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2023年肝炎的诊断和防治指导。
内容包括针对不同肝炎类型的诊断方法、防治措施以及相关药物治疗建议。
肝炎类型1. 乙型肝炎(HBV)2. 丙型肝炎(HCV)3. 甲型肝炎(HAV)4. 戊型肝炎(HEV)5. 其他罕见肝炎类型诊断方法临床表现- 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黄疸、肝硬化等- 丙型肝炎:多数无明显症状,肝功能异常、肝脏病变等- 甲型肝炎: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 戊型肝炎: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实验室诊断- 血清学标记物测定:HBsAg、Anti-HBc、Anti-HCV、HAV抗体、HEV抗体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HBV DNA、HCV RNA等- 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肝脏CT、MRI等防治措施- 接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等-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惯:避免共用针头、遵守饮食卫生等- 定期体检和筛查:早期发现和干预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肝炎- 合理用药:根据肝炎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 应避免过度饮酒和长期服用肝毒性药物药物治疗建议- 乙型肝炎治疗:采用抗病毒治疗,如核苷/酸类似物等- 丙型肝炎治疗: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如NS5A抑制剂、NS3/4A蛋白酶抑制剂等- 甲型肝炎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戊型肝炎无特效药物治疗,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结论本指南提供了2023年肝炎的诊断和防治指南,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肝炎疾病。
请医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诊断和防治措施,以提高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 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案应根据医务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和最新研究结果做出独立决策,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关于戊肝的知识点
关于戊肝的知识点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甲肝乙肝,却很少听说过戊肝。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主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症状与甲肝相似,但比甲肝症状更重。
2012-2019年戊肝报告发病数已连续八年超过甲肝,病死率1%-5%,约为甲肝的10倍!戊肝已然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新发传染病,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1、什么是戊肝?戊肝全称“戊型肝炎”,属于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
病原是戊型肝炎病毒(HEV)。
2、戊肝病毒是怎么传播的?戊肝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因此,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可有效预防戊肝。
3、戊肝的症状戊型肝炎病人感染初期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发热,黄疸,有时伴有呕吐腹泻。
体症主要有肝脾肿大,肝区压痛,叩击痛,其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
生化检验可见胆红素异常,转氨酶异常,血清学检验戊型肝炎IgM抗体阳性,恢复期IgG抗体升高。
在罕见情况下,急性戊肝会造成暴发性肝炎(急性肝衰竭)和死亡。
暴发性肝炎在怀孕期间的发病率最高。
怀孕妇女最易患戊肝导致的产科并发症并死亡,在最后三个月孕晚期,戊肝造成的死亡率可高达20%4、如何预防戊肝?接种戊肝疫苗是预防急性肝炎的有效措施,属于国家非免疫规划疫苗,市民自愿、自费接种。
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戊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戊型肝炎及预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适用于16岁及以上人群,按照0-1-6程序接种。
保护效力时长达30年以上。
5、建议哪些人群接种戊肝疫苗?戊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较高和(或)易因感染戊肝病毒而导致严重医学或公共卫生后果的人群,包括但不限于慢肝(慢性肝炎)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餐饮人员、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等。
6、温馨提醒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不含痛觉神经,因此肝癌大部分发现时都是中晚期。
40岁以上、有乙肝感染或肝癌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体检一次,做好健康监测,不要等肝脏疼痛才重视。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一、填空题(共10题)1、甲肝病人粪便中的病毒浓度高峰发生在。
(出现症状前1~2周)2、我省目前开展的甲戊肝聚集性病例监测工作中判断形成甲肝聚集性病例的最长潜伏期为天。
(42天)3、甲肝病毒为单股正链病毒。
(RNA)4、临床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感染诊断最常用的检测指标为。
(抗HAV-IgM)5、监测HAV远期感染或疫苗免疫效果通常需检测指标。
(抗HAV-IgG)6、与乙肝病毒感染后不同,甲肝病毒感染后一般不转为。
(慢性携带者)7、临床上检测甲肝和戊肝IgM抗体最常采用方法。
(ELISA)8、根据我省病毒性肝炎监测方案,发生甲肝爆发后,血清标本采集的数量原则上爆发病例≤20例要达到。
(100%)9、儿童感染甲肝后多表现为感染。
(隐性)10、目前临床诊断戊肝最常用的方法是检测血清中。
(抗HEV-IgM)二、单选题(共10题)1、甲肝病毒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无法灭活?(B)A 100℃5分钟B 60℃1小时C 较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D 75%的酒精长时间浸泡2、根据山东省病毒性肝炎监测方案要求,15岁以下甲肝血清标本采集率需达到。
(B)A 80%B 90%C 95%D 100%3、临床甲肝急性感染诊断最重要的血清免疫学检测指标为:(B)A 抗HAV-IgGB 抗HAV-IgMC 抗HAV-AbD HAV-RNA4、用于甲肝人群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的常用检测指标为。
(B)A 抗HAV-IgM B抗HAV-IgG或抗HAV总抗体C HAV-RNAD 以上均不是5、甲肝和戊肝的血清标本应在摄氏度以下冷藏保存和带冰送检。
(B)A 0B 4C 8D 106、关于甲肝病毒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A 形态结构与肠道病毒相似B 经粪-口途径传播C 感染易变成慢性D 感染后免疫力牢固7、ELISA方法检测甲肝和戊肝IgM原理为。
(D)A 抗原夹心法B 间接法C抗体夹心法D免疫捕获法8、诊断急性戊肝感染特异性最好的指标为:。
预防肝炎病毒感染的控制制度及程序[2]
预防肝炎病毒感染的控制制度及程序1、甲型、戊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
其控制措施执行有关规定。
2、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病毒在医院主要经血(输血及血制品、插入性操作及皮肤黏膜破损等)和母婴垂直传播。
其控制措施如下:(1)注射应一人一针,采血应一人一针一条止血带,一用一销毁。
(2)病人用过的棉签、棉球要集中回收在医疗垃圾袋内。
装标本的试管、容器,用前应检查,防止渗漏和隘洒。
(3)所有病人进行插入性操作前,应常规进行HBSAG、抗-HCV检查。
(4)对肝炎病人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严禁共用牙刷、剃须刀及其他易被血液或已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5)产房、ICU、血液净化室、手术室、内窥镜室、导管室对病毒性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的管理分别执行有关规定。
(6)口腔科耐热的器材一律采用高效消毒、干燥后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热的物品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
(7)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消毒后统一排到污水排放系统。
医院的病理标本、人体组织、器官、输血器(袋)等应装入医疗垃圾袋、封口后严格交接。
(8)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注册的医疗机构负责采,供血(包括血制品)适应症。
(9)对需要输血治疗的乙肝易感者(指Hbsag、抗-HBs、HBc均为阴性者,要给予乙肝疫苗预防注射。
3 、母婴垂直传播的控制(1)对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同时阳性的产妇,应当安排隔离待产室和产房,专床分娩。
新生儿应至隔离婴儿室或专门婴儿床,应使用单独的医疗、卫生、生活用品,所用医疗器械和用品,应灭菌或高效消毒,废弃物应装专用垃圾袋焚毁。
(2)所有的新生儿出生后均应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3)要加强围产期和产后的卫生护理。
产妇分娩前应清洗会阴,分娩后尽可能清除新生儿口腔及咽喉部的内容物。
有乳头破损的病毒性肝炎产妇,应暂停喂奶。
(4)医务人员被乙肝病菌或HBV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刺(割)伤时,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应在24h内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按0、1、6月间隔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10ug、10u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孟庆华 教授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水源或食品污染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之 列为乙类传染病。
2
国内外疫情动态及流行概况
甲肝和戊肝在全球分布十分广泛,
我国是甲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一
般人群的抗-HAV流行率约为80%。 近年来,甲肝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007年为1.66/10万,已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 织规定的低流行区水平。
10
流行病学
一、甲型肝炎 传染源: 主要为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后者数量远 较前者多,患者中以儿童多见。 粪便排毒期在起病前两周至血清丙氨酸转氨 酶高峰期后一周。 急性黄疸型患者,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
11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 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 较多见 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 食水产品最易引起
26
其他原因的肝炎
治疗原则
甲、戊型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
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急性期应进行隔离,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 卧床休息。 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 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
27
治疗原则
清淡易消化食物。 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每日1-1.5g/kg),
29
控制处理原则
(二)报告程序 任何医疗单位和个人发现甲肝/戊肝病例后,按照传 染病法要求进行网络直报。 爆发或可疑爆发疫情,除进行网络直报外,应尽快 向病人居住地的疾病控制机构进行电话报告。 区县CDC核实疫情后立即向市CDC电话报告。 报告时限要求:散发病例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暴发疫情2小时内以电话方式向CDC报告。
流行均由粪便污染水源所致。
15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 主要流行于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病; 易感人群为抗HEV阴性者; 人类对HEV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为主; 原有HBV感染者或晚期孕妇感染HEV后病死率高。
16
诊断标准
一、甲型肝炎 1、流行病学资料 病前曾去过甲肝流行区,有进食未煮熟海产 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水史。多发生于冬 春季,儿童多见。
12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及免疫力
感染后免疫力持久
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
13
流行病学
二、戊型肝炎 传染源 : 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隐性感染多见,显性感染主要发生于成年人; 传染期从发病前9天至发病后8天,此期内患 粪便中可检出戊型肝炎病毒。
14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散发病例多由不洁食物或饮品所引起,暴发
21
诊断标准
2.临床诊断 潜伏期15~75天,平均为40天。 起病较急,发热,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肝区叩 击痛阳性。 黄疸型病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似浓茶样, 淤胆多见,可有肝脾肿大。 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期经过明显,病程6 个月以内。 实验室检查ALT 、AST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时直 TBil、DBil均升高。PT明显延长或PTA明显降低者 有发展为重型肝炎的倾向。
31
控制处理原则
(四)样品的采集、医务人员的防护要求、预 防院内感染要点 1、血标本: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无菌采集 静脉血液5ml。 2、防护措施:按照粪口途径传染疾病采取相 应防护措施。建议对医护人员接种疫苗。
32
控制处理原则
3、预防控制:对于散发病例,地段保健科在
接卡24-48小时内对重点人群进行初次访视。 初访内容包括核实户口、核实诊断、填写调 查表、登记密切接触者、指导隔离消毒。复 访时间距初访日期3日,复访内容包括疾病转 归、防疫措施落实情况和有无续发病例。
17
诊断标准
2、临床诊断 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为30天。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约占90%以上。起病较急,多伴 有发热、乏力, 消化道症状明显,部分病人有肝脾 肿大,伴有肝区叩击痛。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黄疸型病人可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 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 均升高。
是通过污染的食物传播。 奥运会期间存在从国外、省外的传入和本地 发生病例的风险。 要加强疫情监测,做好餐饮人员健康体检, 做好食品卫生检查,可以切断传播的途径。
5
病原学
一、甲型肝炎 1973 Feistone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从甲肝病 人粪便中找到;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 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100 ℃5 分钟灭活,对氯、甲醛、紫外线均 较敏感; 发病有家庭聚集现象,传染性高于 HEV。
33
控制处理原则
4、疫情处理:发生确诊痢疾病例爆发疫情后,
由病例住址所属的区县疾控中心及医疗保健 部门共同处理疫情,填写病例调查表并进行 相关采样。将病人居家或安排处所隔离治疗, 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隔离,对可能遭受污染的 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34
控制处理原则
疫情控制措施包括:(1)隔离传染源:对病例
和带菌者进行居家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对 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尤其对可能造成污染的 卫生间、厨房进行终点消毒;(2)保护易感人 群:对传染源周围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养 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接触;也可以采取 疫苗接种的措施。
35
谢
谢
36
24
戊肝与甲肝临床特点比较
甲肝 成人感染率 戊肝 高 低 高 少见
儿童感染率 淤胆型肝炎 病情恢复 快 孕妇及老年感染 不易发生重型肝 炎,病死率较低 预防型疫苗 有 患病后终身免疫 有
低 多见 慢 易发生重型肝炎, 病死率高 无 无
25
鉴别诊断
黄疸 溶血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
中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 酒精性肝损害等
6
直径27-28nm,无包膜,球形,32个壳粒组成的20面体
7
病原学
二、戊型肝炎 单股线状正链 RNA病毒,2个亚型; 基因结构:全长7.2-7.6×103,编码24002532个氨基酸,由5'端非结构区(NS)和 3'端结构区组成(S)。 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猴和黑猩猩(食蟹、 恒河、非洲绿、罗、短尾、绢毛、须绒); 细胞,不能大量培养。
3
国内外疫情动态及流行概况
以流行为主,多发生于雨季或洪水后,多由
水源被粪便污染所致。 我市戊肝的报告发病率高于甲肝,2007年为 3.112/10万。 在全国处于较高的水平,这与我市的临床诊 断水平、网络报告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4
奥运期间该病的主要危险影响因素
甲、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在北京主要
18
诊断标准
3、病原学诊断 有急性肝炎临床表现并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均 可确诊为甲型肝炎:抗HAV IgM阳性;抗 HAV IgG急性期阴性,恢复期阳性;粪便中 检出HAV颗粒或抗原或HAV RNA。抗HAVIgM阴性而抗-HAVIgG阳性则提示过去 感染。
19Leabharlann 20诊断标准二、戊型肝炎 1.流行病学资料 病前曾去过戊肝流行区,有进食未煮熟海产 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水史。多发生于冬 春季,爆发以水为多见,多累及成年人。
补足热量。 药物不宜太多,对症治疗,以免加重肝脏负 担。 老年戊肝病人,黄疸深,病程长,并发症较 多,需特别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肝 细胞修复和再生。
28
控制处理原则
(一)疫情性质 散发疫情: 指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 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暴发疫情: 指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 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8
抗原抗体系统
一、甲型肝炎 抗HAV-IgM: 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抗HAV-IgG: 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的标志
9
抗原抗体系统
二、戊型肝炎 抗HEV-IgM: 是近期内HEV感染的标志,有早期诊断价 值。 抗HEV-IgG: 可长期(一年)存在,可用于诊断或流行病学 调查。
30
控制处理原则
(三)病人隔离处置、转运原则 隔离期为自发病日起3周,可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隔离后,对其居住和活动场所尽早进行终末消毒。 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污染的医疗器械及物 品均应进行消毒处理。 基层疾病控制机构应对肝炎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 调查。 对于餐饮服务业人员、保育员等,痊愈后,半年内 无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持续正常,且肝炎病毒传染 性标志阴性者,方可恢复原工作。
22
诊断标准
老年性戊型肝炎在老年肝炎中较多见,黄疸
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症状不一定典型, 易被误诊为梗阻性黄疸;临床以合并胆汁淤 积多见,并发症较多,病死率也较高。预后 较差。
23
诊断标准
3.病原学诊断 具备急性肝炎临床表现,同时血HEV RNA阳性, 或粪便HEV RNA阳性或检出HEV颗粒,可确诊为 戊型肝炎。抗HEV IgG高滴度,或由阴性转为阳性, 或由低滴度到高滴度,或由高滴度到低滴度甚至转 阴,均可诊断为HEV感染。抗HEV IgM阳性,可作 为诊断参考,但须排除假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