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总复习教案:必修3 第17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3 第17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7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夯实基础【P147】一、邓小平理论【基础梳理】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
②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重难突破】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思想路线上看: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道路选择上看: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
从统一战线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
【真题演练】【例1】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C)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的主要功绩是使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区别于毛泽东时代封闭发展的计划经济,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邓小平理论继承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二者的共同点;D项是继承了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内容,不是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梳理】创立时代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
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提出: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
写入党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地位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1
最后,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并联系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心得,要求不少于800字。通过写作,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这些理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讨论主题可以包括:
1.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方面的体现;
3.科学发展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和导入环节的图片、视频资料,展开思考和分析。我会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不足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充分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案例
必修三第课《新期间的理论探究》教学设计事例本课内容主要解说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以邓小平易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过不停地探究,总结出来的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它们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到现在仍旧发挥侧重要作用。
因此,在这节课的解说过程中,我联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了以下两个事例。
事例一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三大是本课要点,也是本课难点。
教师指引:请同学们赏识相关中共十三大的音像资料,联合课本文字介绍掌握十三大的时间及其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十二大此后改革开放全面睁开,从乡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系统改革到各方面系统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保证党和国家沿着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道路持续行进,中共在年召开了十三大。
一九八七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依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在认识国情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归纳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其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归纳。
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其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作必需剖析,便于学生掌握该难点。
教师叙述时要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经过的《对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策》中提出的,十三大使这一理论在认识上行进了一大步。
设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特别的经济范围,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开端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伍,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成立社会主义必定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两层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一定从这个实质出发,而不可以超越这个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知识点_0
高中历史必修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知识点知识点一伟大的转折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3)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着重阐述了毛泽东___实事求是___的观点,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内容(1)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实事求是_____的思想路线。
(2)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社会主义现代化____建设上来。
3.意义:我国的____改革开放____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凡是(1)两个凡是的实质,是继续坚持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它使国家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了徘徊局面。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知识点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过程(1)明确提出:中共十二大①时间:__1982______年。
②内容:邓小平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标志形成:中共十三大①时间:____1987____年。
②内容: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___初级阶段_____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___的基本路线。
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3)成熟并形成体系:南方讲话①时间:_1992____年。
②内容: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_____发展生产力_____,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是非标准: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体系完善:中共十四大①时间:__1992____年。
②内容: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_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_。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案-18_新时期的理论探索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
2.“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
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历史意义。
4.说说“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历史意义。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主题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1.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2)实行两种制度: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障港、澳、台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3)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重要意义(1)“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造成的不良后果。
(3)“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邓小平文选》中写道: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
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虽是地方政府,但同其他省、市以及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不同,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
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
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1)“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两制分别是指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答案前提:一个中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时期理论探索的主要成果和意义。
c.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4.教学评价设计:
a.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期中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b.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的评价和指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c.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自我监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阐述其主要观点,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等。
2.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强调其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
3.讲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以及如何指导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理论在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理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此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逐渐增强,有利于培养其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三位伟人历史活动和理论成果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使学生明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学习者
分析
1.本节课我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我省提出的“金种子”工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系列活动的精神;
2.本节课我采用活动式、归纳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做到详略得当,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通过材料或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得出结论,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史料,通过史料、图片等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大屏幕展示视频《改革开放30年成就》;
4.学生先阅读教材,然后分组讨论归纳对邓小平的评价;
5.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6.《小试牛刀》,巩固提高。
【设计意图】
1.注重发挥史料作用,注重“论从史出”;进益求精,多归纳、多总结;
2.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3.我将这节课设计为通过伟人们的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崇高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身体验伟人们的不易和伟大,从而感染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接受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必修3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3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作为人教版必修3历史课程的一部分,本节课程主要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具体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张描绘中国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2. 知识解读•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逐一讲解,并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思想的时代特征和理论贡献;•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3. 课堂演练•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challenges 和解决方法;•在小组内进行小结和讲解,展示每个小组讨论的成果。
4.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鼓励学生思考这些理论对自己的人生、事业和学习有着怎样的启示和帮助。
•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国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瞄准了历史课程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理论讲解、课堂演练和小组讨论等多个教学环节,本课程从多个角度让学生接触、理解和积累知识。
但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点:1.认真准备教学环节,严格控制讲解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2.引导学生思考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3.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对自己的人生、事业和学习等方面的的启示和帮助。
人教版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尚情操,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3.增强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认同,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设想实施: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理论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设想实施: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思考、表达,提高批判性思维。
同时,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教育学生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整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提高,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仍有待加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青春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渐形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科学发展观在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18《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4.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可选择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讨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生动形象地展现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发展和完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以及其在新时代中国的重大意义。
3.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心得体会。
2.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思考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4.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分配任务,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性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和交流分享。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分析解决,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逻辑结构和理论创新。
人教版历史必修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案
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0、(09-10高二期中)下图是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的《双猫图》,画面右上方的题词
是:“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案:D
11、(2010·苏、锡、常、镇模拟)(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
”“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
”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
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
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材料三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
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
高中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人教版必修三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重点和难点: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导课一、课题问答:1、新时期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新的理论有哪些?二、邓小平理论导入:1、以歌词和文字为素材,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感受歌词的春天的意境。
问题: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2、缅怀伟人:图片和文字材料简介新课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本目以中心问题讨论的方式来完成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问题一:文革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去?1978年邓小平的一次重要讲话和党的一次会议给迷茫中的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学生看书整理出: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指导学生回顾会议的内容、意义。
可引导学生从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这三个角度分析,以便于深刻领会。
为下面内容的学习作好思想准备。
3、邓小平理论的其它内容邓小平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外,还包括很多方面。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总复习教案:必修3 第17讲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7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夯实基础【P147一、邓小平理论【基础梳理】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
②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过程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重难突破】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思想路线上看: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道路选择上看: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
从统一战线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
【真题演练】【例1】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C)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的主要功绩是使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区别于毛泽东时代封闭发展的计划经济,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邓小平理论继承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二者的共同点;D项是继承了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内容,不是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梳理】创立时代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
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提出: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
写入党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内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一】
高中历史必修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分析其对党的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内容。
(2)通过课堂讨论,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知道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们要坚持邓小平的正确理论,指导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的了解,看到思想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中的两个“春天”分别指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什么历史事件?两个“春天”具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新课学习一、伟大的转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在欢庆之时,又心存疑虑。
因为,十年浩劫所留下的后果十分严重,要在短时期内消除这场内乱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是十分艰难的。
展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3、导入新课:《春天的故事》歌词中的“老人”引入新课。
4、讲述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
1、“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2、真理标准的讨论:“两个凡是”,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二、邓小平理论
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1997年中共“15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三、“三个代表”思想:
2002年中共“16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高二历史必修三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案一、学法指导1.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变化了国内外形势,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它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围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讲述了伟大转折的宣言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国度里,社会主义红旗不仅不倒,而且更高地举了起来,这个事实本身就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
邓小平理论和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邓小平理论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使社会主义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制,是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之路。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分析1.邓小平理论的提出(1)形成的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必要性)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可能性)(2)形成过程:①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转折③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⑤92年南方讲话: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⑦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①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②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③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⑤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⑥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⑦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4)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历史地位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
夯实基础【P
147
一、邓小平理论
【基础梳理】
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
②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过程
地位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重难突破】
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从思想路线上看: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道路选择上看: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
从统一战线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
【真题演练】
【例1】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C)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的主要功绩是使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区别于毛泽东时代封闭发展的计划经济,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邓小平理论继承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二者的共同点;D项是继承了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内容,不是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基础梳理】
创立
时代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
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提出: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
写入党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内涵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