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回肠与乙状结肠尿流改道再造膀胱:10年资料回顾
膀胱切除MainzII尿流改道术25例临床疗效观察
发肿瘤 1 1例 , 复发 1 4例 。病 理 分 型, 移 行细胞癌 2 2例 ( 病理分期 中 1 0例 , 、1 2 9例 ,43例 ) 鳞 状细胞癌 1例 ( T , 宫颈癌 转 移 ) 腺 癌 2例 。术 前 均 行 经 腹 B 超 , , I U、T、 道膀 胱 镜检 及活 检。诊 断浸 V C 尿 润性膀胱癌 。 手术方法 : 下腹正中切 口, 向左绕脐 , 根治切除膀 胱 , 细止 血 , 仔 双侧输尿 管距 膀胱 2~3m 切 断 , 时 结 扎 输 尿 管 断 e 暂 端, 使其 扩 张 以利 吻合 。男 性不 缝 闭 尿 道, 经尿道放置 F2 o y氏尿 管行盆 腔 0Fl e 引 流 。 距 腹 膜 返 折 上 5~8 m, 3 — e 取 0 3c 6 m长之乙状结肠及 直肠作倒 “ ” 折 u形 叠, 自对系膜缘 纵行 剖开 , 保持 肠管 的 仍 连续性 , 缝合肠管相邻 的边缘形 成贮 尿囊 后壁 。右侧输尿管 自腹膜后穿至左侧 , 末 端切成斜 面与左侧 输尿 管下段行 端侧 吻 合 , 自贮 尿 囊后 壁 缝合 缘 一侧 上 角 汇 再 入, 在黏 膜 下 潜 行 3 m 做 抗 返 流 吻合 。 e 双侧输尿管均 放置单 “ ” , J 管 自左侧输 尿 管 口引 出 。距 肛 缘 1 e 放 置 F 2 0m 4多 孔 肛管 , 和两 条单 “ ” 一 同 自肛 门引 出 , J管 各管妥善 固定。检 查 输 尿管 无 扭 曲 , 单 “” J 管位 置合 适 后 , 层缝 合前 壁 , 成 单 形 低压贮 尿 囊 , 尿囊 右 上角 固定 于骶 骨 贮 岬 。术 后 1 0~1 单 “ ” 及 肛 管 一 并 4天 J管 拨 除 。术 后 4天 开 始 进 全 流 无 渣 饮 食 , 术 后 13 6个 月 、 年分 别化验 肾功及 血 电 、、 1 解质 , 同时 行 B超 检 查 了解 有 无 肾 积 水 。
手术讲解模板: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
手术资料: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
手术步骤:
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 处皮肤剪一圆孔,“十”字形剪开腱膜和 肌肉,直达腹腔。将“回肠膀胱”的远段 自此通道拖出,用丝线将回肠固定于腹膜 及腹外斜肌腱膜,留下约4cm的肠段凸出 于皮肤外。用丝线将肠管做外翻缝合,形 成约2cm长的乳头。并将2根输尿管导者;伴有上尿路肿 瘤、结石或肾脏其他严重疾病者。
2.腹部外伤、手术或炎症所致的肠 粘连者,腹腔结核、肿瘤、炎症或回肠已 广泛切除者。
3.其他系统存在的严重疾病有可能 导致手术危险者。
4.手术部位存在皮肤病或感染灶, 妇女行经期,均应暂缓手术。
手术资料: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
并发症: 除注意肠吻合技术外须注意病儿的全身营 养状况,术后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有利 于预防肠瘘的形成。
手术资料: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
并发症: 3.肠梗阻
手术资料: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
并发症: 肠梗阻多因肠粘连引起。
手术资料: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
并发症: 4.急性肾盂肾炎
手术资料: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
手术资料: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
手术步骤: 善固定。留置腹腔引流管,缝合腹部切口 (图12.22.4.1-6)。
手术资料: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
注意事项:
1.游离回肠袢前,应先弄清肠系膜血液供 应情况,游离段回肠至少应有1~2根主要 动脉供血,以保证回肠段不发生缺血甚至 坏死。
手术资料: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
术前准备: 1.有肠道蛔虫感染者,应先行驱虫治疗。
手术资料: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
术前准备: 2.术前肠道准备及灌肠。
手术资料:回肠膀胱尿流改道术
术前准备: 3.如有严重贫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术 前应先行纠正。
膀胱全切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护理
膀胱全切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的护理【摘要】目的:控讨膀胱全切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对8例因膀胱全切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
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无重大并发症发征。
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和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各种引流管道通畅及预防肠道并发症,加强新膀胱排尿机能的训练等,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全切术;乙状结肠膀胱;护理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具有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无返流、自控排尿良好等优点,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1]。
我科自2007年4月~2009年1月采用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病人8例,在术前术后的护理中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39~62岁,平均52岁。
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首次诊断2例,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复发6例。
病理ⅰ级1例,ⅱ级5例,ⅲ级2例。
1.2 手术方式行膀胱全切除,截取乙状结肠长约30cm,肠腔内注入稀碘伏保留,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用稀碘含有冲洗游离肠袢,结肠带去带处理,自两输尿管断端各插入f7双j管,分别将两侧输尿管连同双j管拖至新膀胱,并置入膀胱造瘘管,用3~0可吸收逢线缝合新膀胱。
自尿道外口插入f22三腔气囊导尿管入新膀胱,将双j管末端用丝线缝扎并与气囊导尿管末端结扎,以便术后拔除。
将新膀胱底与后尿道吻合,于双侧盆底置一硅胶引流管并妥善固定。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行本手术涉及泌尿和消化两个系统,病人开始不易接受,产生高度紧张、恐惧的情绪。
护士要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讲解手术的方法、简要过程及此方法的优点,并动员同种病例治愈的病人介绍体会。
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
2.1.2 术前营养支持术前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对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促进术后恢复是非常必要的。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与回肠膀胱术比较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与回肠膀胱术比较庄伟、刘为安、李毅宁、陈宝琨、颜醒愚、孙建国、陈家壁、苏学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福建省泉州市中山北路34号,362000)【摘要】目的比较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和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我科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68例的患者资料,其中行原位回肠膀胱重建35例(新膀胱组)、回肠膀胱术33例(Bricker组)。
比较2组术中术后一般情况、近远期并发症、肿瘤复发情况。
结果68例患者中获随访64例,随访率94.1%。
平均随访时间新膀胱组37个月,Bricker组34个月。
2种术式术中失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肠梗阻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相近,但手术时间(5.41±0.99h VS 4.51±1.28h)、住院时间(34.50±8.87d VS 21.24±8.99d)、术后尿瘘(37%VS 12%)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肾积水、尿囊结石、输尿管吻合口梗阻率及术后肿瘤复发方面无差异。
结论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较回肠膀胱术虽早期并发症较多,但处理较容易,不增加患者手术创伤,不影响肿瘤根治效果,避免腹部造口,值得优先采用。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Orthotopic Neobladder)作为根治性膀胱切除后恢复尿路的新术式,极大改善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回肠膀胱术一起,分列为膀胱全切术后新旧尿流改道方式的代表。
但随着粘贴尿袋的出现和改进,相对复杂和并发症较多的原位尿流改道和膀胱重建手术是否比Bricker回肠膀胱术更具有优越性仍引发争议。
本文比较2002.12-2007.12间在我科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或Bricker回肠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间,我科行膀胱癌根治术治疗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76例,剔除合并糖尿病6例,严重呼吸道、心血管疾病2例外剩余68例进入研究对象组。
膀胱癌行尿流改道改良Sigma术10例
[文章编号]1000-2057(2008)03-0232-02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 ciences)2008∶28(3)膀胱癌手术要求能根治肿瘤,新膀胱具备容量大、内压低,肠道蠕动时保持内压波动小,能自控排尿,尿流改道方式患者乐于接受。
2005年6月~2007年1月我院对膀胱癌10例患者行改良Sigma 直肠膀胱术。
手术简单易于掌握、省时、术后患者无需集尿袋或间断导尿,无肾功能损害及严重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管理方便,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融入社会生活。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膀胱癌行改良Sigma 术式处理膀胱全切10例,年龄57~79岁,男7例,女3例。
以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经膀胱镜检查发现位于三角区或膀胱颈部肿瘤,活检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1例男性患者后尿道黏膜肿瘤侵犯。
1例女性既往宫颈癌放疗史10余年,膀胱镜检查见肿瘤侵犯双侧输尿管开口,双侧肾积水,肾功能不全,先行双侧肾造瘘,5个月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再行全膀胱切除。
1例因脓血便,纤维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腺癌,CT 示肿瘤侵犯膀胱。
行剖腹探查,作乙状结肠切除,探查膀胱见后壁广泛浸润,行全膀胱切除。
远端乙状结肠输尿管种植,袖套状输尿管抗反流,降结肠游离后与直肠腹膜返折处端侧吻合。
其余CT 证实肿瘤未突破浆膜层,盆腔淋巴结不肿大,静脉肾盂造影上尿路无肿瘤生长。
1.2方法术前钡灌肠了解直肠乙状结肠无器质病变,直肠灌注水5~3无失禁,直肠指检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
术前3天流质饮食,丁胺卡那霉素、甲硝唑口服,术前天口服蕃泻叶,术晨清洁灌肠,术中常规备血。
常规行膀胱全切除(尿道累及者加尿道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双侧输尿管各插入单J 管,以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为中点,沿结肠带向远近侧各剖开10~12cm 。
剖开肠管作倒V 字折叠,将相邻的肠壁后缘作侧侧可吸收线两层缝合形成代膀胱后壁。
膀胱癌尿流改道手术的应用现状
膀胱癌尿流改道手术的应用现状易贤林;程继文【摘要】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致死性疾病,其标准治疗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膀胱全切后需行膀胱重建及尿流改道。
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回肠通道术、原位新膀胱重建术仍是目前尿流改道的主要术式,但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回肠通道术(经典的Briker尿流改道术)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方式;原位新膀胱重建术更接近生理排尿,是相对理想的改道方式;输尿管腹壁造口术适用于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有肿瘤转移的患者。
人工或组织工程膀胱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7(057)004【总页数】3页(P108-110)【关键词】膀胱癌;尿流改道;进展【作者】易贤林;程继文【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1]。
美国男性中,膀胱癌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排第四位,这还不包括膀胱原位癌数据在内,为80岁以上男性的第四位死因。
美国癌症协会预测美国2015年新发膀胱癌人数超过70 000人,占所有新发肿瘤的7%[2]。
我国90%以上膀胱癌组织类型是移行细胞癌,大部分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NM分期中的Tis、Ta、T1),但有14%~45%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NM分期中的T2以上)[1]。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致死性疾病,其标准治疗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膀胱全切后需行膀胱重建及尿流改道,但二者尚无统一的标准化术式。
自Hayes于200多年前首次对膀胱全切患者行尿流改道以来,尿流改道术一直在不断的改进。
现就尿流改道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尿流改道手术大致经过不可控性尿流改道皮肤造口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和原位新膀胱术三个阶段的发展。
1.1 不可控性尿流改道皮肤造口术 1811年Hayes首次行膀胱全切后输尿管双侧腹直肌外侧皮肤造口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较此后出现的Bricker术等肠道代膀胱流出道术,具有操作更简便、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对腹腔内脏干扰少、无电解质紊乱等优点,适用于有远处转移、全身状态不能耐受手术、肠管无法利用等姑息性膀胱全切患者。
膀胱全切除术后尿流改道和膀胱替代
保 存 尿 道 括 约 肌 及 其 神 经 支 配 是 防 止 尿 失 禁
的 重 要 措 施 。 男 性 尿 道 括 约 肌 为 慢 颤 搐 横 纹 肌 纤
维, 自尿 道 球 部 沿 膜 部 伸 展 至 前 列 腺 和 膀 胱 区 。 蹄 铁形 肌攀 环绕 尿道 膜部 及 前侧 方 , 侧 相对 缺损 , 背
新膀胱 术 的 适应 征 为 :1 肛 门 括 约 肌 必 须健 全 ; ( ) ( ) 影 响 肿 瘤 手 术 ;3 经 详 细 说 明 术 后 可 能 发 生 2不 () 的 问 题 , 者 自愿 ;4 瘤 期 很 少 受 到 限 制 。 理 想 的 患 () 新膀 胱 术 应 具 备 下 述 条 件 : 1 容 量 适 当 , 应 性 () 顺 好 ;2 吸 收 及 分 泌 功 能 低 下 ; 3 无 排 尿 困 难 及 尿 () () 失 禁 ;4 并 发 症 少 ; () 目前 常 用 方 法 是 回 肠 或 结 肠 去 管 重 建 或 用 去 带 结 肠 段 , 有 采 用 胃 壁 形 成 贮 尿 亦 囊 。 使 用 小 肠 或 结 肠 去 管 重 建 , 作 较 复 杂 , 收 操 吸 面积大 , 液较 多 , 并 发感 染 、 氯 血性 酸 中毒 、 粘 可 高 结石形成 等 。去带 结 肠所 需肠 段短 , 作 较 简 单 , 操
很 不 满 意 。 1 5 年 Brc e 90 ik r设 计 了 回 肠 膀 胱 术 , 避 免 了造 口狭 窄 , 需 佩 戴 腹 壁 尿 袋 。 1 但 9世 纪 7 年 0 代 Ko k 首 先 设 计 了 用 去 管 重 建 腹 壁 可 控 膀 胱 , c 由 患 者 间 歇 导 尿 , 需 佩 戴 腹 壁 尿 袋 。 回 肠 膀 胱 和 腹 不 壁 可 控 膀 胱 术 适 用 于 年 老 体 弱 、 道 括 约 肌 不 健 尿 全 、 道 狭 窄 以 及 需 切 除 尿 道 者 。 1 7 年 Ca y 尿 99 me
肠造口康复治疗发展史
肠造口康复治疗发展史肠造口(intestinal stoma)俗称人工肛,是指因治疗需要,外科医生在患者腹壁上人为开口,并把一段肠管拉出腹壁,用于排泄粪便和尿液。
最常见的肠造口是结肠造口和回肠末端造口。
全球每年由于结直肠癌、炎症、外伤、先天性畸形等疾病需行肠造口治疗者达数十万之多。
肠造口手术虽然早在16世纪就已开始,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造口术仅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造口手术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甚至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因此,应重视造口术。
一、结肠造口的历史1710年Alexis Littre医生(法国)设想在左髂窝经腹行结肠造口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
后来,他在一具死于先天性肛门闭锁的6天男婴尸体上试行了手术,可惜当时未获得皇家科学基金支持,试验中止。
1776年H.Pillore医生(法国)为一例直肠癌所致的完全性肠梗阻病人施行选择性盲肠造口术。
术后发生腹胀,他用一套针行远端肠管减压,后又发生粪性腹膜炎。
更不幸的是,插套针之前,他让患者口服水银。
术后28天,病人死亡,尸解发现骨盆深部有一段小肠因水银重力挤压致坏疽。
这就是外科造口治疗的正式开始。
1793年Duret(法国),一个在海军和陆军医院工作过的医生,为一个出生3天的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婴儿成功地施行了选择性腰部结肠造口术。
术后患者带着人工肛门生存45年。
Duret医生术前对自己的手术没有十分把握,他从一位贫民家里要来一具15天的死婴,在尸体上操练一遍手术,得到足够信心后才给上述那个出生3天的婴儿作结肠造口。
结肠造口成功了,但收集粪便的工具和方法却不多。
最初提到使用“人工肛袋”(其实是一个“小皮囊”)的人是Daguesceau医生(1795),他为一位被木板车刺伤的农夫作了左腹股沟部的结肠造口术。
那位农夫自制了一个收集装置,能方便地将粪便收集到一个“小皮囊”中,患者带着“小皮囊”活到81岁。
1797年Finit医生为一例乙状结肠癌伴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于脐上正中行横结肠造口,术后肠梗阻缓解,但患者已有肝转移,术后28天死于恶液质。
尿流改道早期术后小肠梗阻的多因素分析
尿流改道早期术后小肠梗阻的多因素分析高金龙;王晓雄;洪宝发【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06(014)004【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早期术后小肠梗阻(EPSBO)发生率的潜在因素.方法 1996年1月~2005年1月,因膀胱癌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171例,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EPSBO发生率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未输血的OR值为6.470,95%CI:1.394~30.021,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如:性别、年龄、术式、手术时间、腹腔内应用防粘连剂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统计学显示,术中未输血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EPSBO发生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年龄、术式、手术时间等不是影响EPSBO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内应用防粘连剂未显示出对EPSBO的保护作用.【总页数】3页(P371-373)【作者】高金龙;王晓雄;洪宝发【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原位回肠和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管理现状 [J], 李丹娜;王剑松;王海峰;杨倩蓉;王留芳;杨娇(综述);杨明莹(审校)2.渐进性活动训练预防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患者小肠梗阻的对照研究 [J], 周玉虹;丛冰3.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J], 黄应龙;王剑松;于跃平;王海峰;丁明霞;李宁;李丹娜;左毅刚4.经直肠超声探查对膀胱癌根治并原位尿流改道术后局部复发早期诊断的价值 [J], 李凡5.预后营养指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后早期并发症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J], 王大明;于德新;谢栋栋;丁德茂;毕良宽;张涛;闵捷;张志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分析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分析作者:公洪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研究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的选择标准和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70例由于膀胱肿瘤而采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患者,其中37例患者行回肠膀胱术,33例患者性回肠新膀胱术。
然后分析了这两种尿流改道术的适应证和并发症。
结果本次研究的70例患者均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
在回肠膀胱术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肠梗阻、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近期并发症;而回肠新膀胱术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
在回肠新膀胱术中,出现尿失禁患者有2例,需间接导尿或压腹排尿的患者有3例,其余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均可自行排尿。
采用膀胱镜进行术后复查,没有发现尿道肿瘤复发。
结论相对接受非可控性尿流改道者,接受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有着较高的生活质量。
然而临床治疗中,具体尿流改道方式还需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选择,尽可能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尿流改道术;术式选择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复复发或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方法就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1]。
然而患者在膀胱全切后选择的尿流改道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2]。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0例由于膀胱肿瘤而采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患者。
现做如下报告:1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患者资料共7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平均52.8岁。
本组患者有37例患者行回肠膀胱术,33例患者行回肠新膀胱术。
临床表现有无痛性肉眼血尿,或者尿路刺激症状。
在术后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有62例患者为高级尿路上皮癌,5例患者为鳞状细胞癌,1例肉瘤,2例腺癌。
本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1.2 方法回肠膀胱术: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在和回盲部相距10cm-15cm的位置,取一段约20cm长的带系膜使其从回肠袢游离出来。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尿流改道术的临床观察
Cln c le pe i n e o i m a r c u p u h f r u i a y d v so i ia x re c fS g e t m o c o r n r i i i n
・
18 ・ 9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 0 8年 第 2 4卷第 4期
文章 编 号 :0 92 1 ( 0 8 0 —9 —2 1 0 —8 1 2 0 ) 41 80
乙状 结 肠 直 肠 膀 胱 尿 流 改 道 术 的 临 床 观 察
汪 泽厚 , 孙
斌 , 高标 , 志 勇 , 周 姚 洪 泉 , 广新 , 潘 郭和 清 , 贤初 , 富川 李 冯
by s r e ns a a int . u g o nd p te s
Ke r s ywo d :Bld e e p a ms s r ey;Coo a d rn o l s / u g r l n,sg i/ u g r imod s r e y;Urn r ie so ia yd v r in
Ab ta t src :0b e t e To i v s iaet eciia u c meo ima rc u p u h a o tn n o m f jci v n e t t h l c lo to f g e t m o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ac n ie tf r o g n s
W _ N G - o A Ze h u,SUN B ,ZH 0 U Gao b ao,e l —i ta
( p rme t f U oo y, e ea s i l fAi F re B iig 1 0 4 , h n ) De a t n r lg G n r l o Hop t r oc , ejn 0 1 2 C ia a o
原位回肠和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原位回肠和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目的:探讨在选择一种手术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少、符合原膀胱尿动力学水平和尿控状态的原位新膀胱重建材料方面,回肠和乙状结肠之间的优劣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ile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等数据库,搜索关于原位回肠和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尿动力学检测和昼夜尿控率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9月。
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基本特征和数据提取,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
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项,前瞻性队列研究1项,回顾性队列研究14项,共1387例患者。
对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回肠组和乙状结肠组在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RR=1.054,P=0.664;RR=1.075,P=0.607)。
在尿动力学检测对比方面,回肠组新膀胱最大容量(WMD=49.515,P=0.000)和顺应性(WMD=21.638,P=0.000)明显高于乙状结肠组,充盈期膀胱压明显低于乙状结肠组(WMD=-2.481,P=0.000);乙状结肠组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回肠组(WMD=5.924,P=0.000);两组间最大尿流率无明显差异(WMD=0.093,P=0.717)。
在昼夜尿控率方面,两组日间尿控率无明显差异(RR=0.771,P=0.087),但两组日间尿控率均明显高于夜间尿控率(RR=0.494,P=0.000;RR=0.438,P=0.000),且回肠组夜间尿控率明显高于乙状结肠组(RR=0.701,P=0.000)。
结论:在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的基础上,尽管乙状结肠新膀胱可能为患者提供了更满意的排尿感,但回肠新膀胱更易满足容积大、顺应性好、充盈期压力小和尿控率高的理想特点,故而本研究认为回肠比乙状结肠更适合用于原位新膀胱重建。
膀胱癌根治原位尿流改道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膀胱癌根治原位尿流改道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杨明莹;王剑松;李佳;古启启;王云娥
【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8(005)006
【摘要】目的总结膀胱癌根治术后原位尿流改道的图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71例行膀胱癌根治术后原位尿流改道患者术前心理疏导、综合评估,术后予以各种引流管道护理、功能锻炼和指导.结果无护理并发症发生.66例获随访,9例保留血管神经束的男性患中性功能满意6例(66.7%).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增强了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减少了手术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P136-137)
【作者】杨明莹;王剑松;李佳;古启启;王云娥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昆明,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昆明,65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14;R473.6
【相关文献】
1.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尿流改道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J], 李莉
2.膀胱癌原位尿流改道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 [J], 吴秀荣
3.经直肠超声探查对膀胱癌根治并原位尿流改道术后局部复发早期诊断的价值 [J], 李凡
4.膀胱癌根治术后原位回肠、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效果比较 [J], 王图超;罗洪;李良成;杨胜邦;胡志雄;潘凯;郭贵华
5.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护理观察 [J], 余力锐;王俊;黄麟雅;刘起颖;杨明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进一步重视尿流改道和膀胱重建手术的临床研究
多年 来 发 表 了此 类 文 章 上 百 篇 , 容 富 有 创 造 性 , 内 近 所 谓 非 管 状 化 原 则 是 将 肠 管 剖 开 , 新 折 叠 缝 合 , 重 根
期 效 果 都 很 好 。 可 控 性 尿 流 改 道 和 膀 胱 重 建 的 临 床 据 L pa e定 律 , 加 了容 积 , a lc 增 降低 了 内压 , 由于 切 断
进 。近 2 O多年 来 有 了突 飞 猛 进 的 发 展 , 可 控 性 尿 建 立储 尿 囊 , 用 材 料 包 括 胃、 仅 应 回肠 、 结 肠 、 回 乙状 结
流改道方 法 即有 4 O余 种 。 我 国 泌 尿 外 科 同 道 近 1 肠 和 直 肠 , 用 最 多 的 是 回 肠 、 结 肠 和 乙状 结 肠 。 O 应 回
尿 液 外 溢 , 种 技 术 远 期 效 果 最 好 ? ( ) 何 减 少 胃 、 这 可 使 非 管 状 化 回 肠 储 尿 囊 内压 一 般 在 1 m H 哪 4如 5c z O 肠 储 尿 囊 尿 液 自吸 收 对 肾脏 功 能 的 负担 ? ( ) 何 减 以下 , 肠 储 尿 囊 在 3 m O 以 下 。Ko k储 尿 囊 5如 结 0c H。 c
研 究 已经 进 入 一 个 崭 新 的 阶段 , 亦 存 在 许 多 有 争 论 了肠 管 环 形 肌 , 弱 了收 缩 力 量 , 由于 肠 壁 折 叠 缝 但 减 并 和 没 有 解 决 的 问 题 , 如 :( ) 尿 囊 应 用 哪 一 段 肠 合 后 不 同部 位 、 同 方 向肠 壁 蠕 动 对 囊 内压 力 的 相 互 例 1储 不 管 最 好 ? ( ) 种 抗 返 流 措 施 最 好 ? ( ) 控 膀 胱 抗 抵 消 , 储 尿 囊 保 持 低 压 、 压 状 态 , 加 了 顺 应 性 。 2哪 3 可 使 稳 增
手术讲解模板:尿流改道术
手术资料:尿流改道术
手术步骤:
善固定。留置腹腔引流管,缝合腹部切口(图12.22.4.1-6)。
手术资料:尿流改道术
注意事项:
1.游离回肠袢前,应先弄清肠系膜血液供 应情况,游离段回肠至少应有1~2根主要 动脉供血,以保证回肠段不发生缺血甚至 坏死。
手术资料:尿流改道术
注意事项:
2.输尿管与回肠一般采用端侧直接吻合, 亦可采用将输尿管断端呈乳头式塞入回肠 后固定,后者术后漏尿机会较少,但发生 狭窄机会较直接吻合多。如双侧输尿管显 著增粗,可将双侧输尿管末段劈开,用40平制或5-0铬制肠线缝合拼成一个管口与 回肠段近断端做端端吻合。
手术资料:尿流改道术
手术步骤:
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 处皮肤剪一圆孔,“十”字形剪开腱膜和 肌肉,直达腹腔。将“回肠膀胱”的远段 自此通道拖出,用丝线将回肠固定于腹膜 及腹外斜肌腱膜,留下约4cm的肠段凸出 于皮肤外。用丝线将肠管做外翻缝合,形 成约2cm长的乳头。并将2根输尿管导管及 “回肠膀胱”引流管妥
尿流改道术
手术资料:尿流改道术
尿流改道术
科室:泌尿外科 部位:尿道
手术资料:尿流改道术
麻醉: 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尿流改道术
概述:
尿流改道术用于输尿管和膀胱疾病的手术 治疗。 尿路改道手术是改变尿液从尿道 口正常排出的手术。尿路改道手术可分为 临时性和永久性两类。
手术资料:尿流改道术
概述:
尿路改道手术除了肾、输尿管、膀胱、尿 道造口术(或造瘘术)外,常采用的有以 下几种方式:①利用一段游离的肠管在腹 壁造口,作为尿流的通道。如回肠膀胱术 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可控回肠膀胱术。 ②尿粪合流手术,如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 术。③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尿流不改道, 而使用肠管做膀胱替代性手术,如回肠代 膀胱术。
膀胱癌根治术原位尿流改道的临床进展
存率 , 肿 瘤 周 围 侵 犯 是 否 影 响 生 存 率 尚有 争 议 。 三、 原 位 新 膀 胱 术 后 尿 道 复 发 率 大宗 病 例 长 期 随 访 结 果 表 明原 位 新 膀 胱 术 后 尿 道 复 发 率并 不明显升 高 , 远 期复 发率 为 1 . 2 ~7 。S t e i n等 l _ g ] 对 多医学中心 7 6 8例 膀 胱 全 切 中 3 9 7例 作 原 位 尿 流 改 道 者 随
访 1 3年 和 3 7 3例 作 通 道 式 改 道 者 随 访 1 9年 , 总 尿 道 复 发 率 为 6 , 其 中原 位 尿 流 改 道 组 为 4 , 通道式改道组为 8 , 经
法 。膀 胱 全 切 后 如 何 重 建 储 尿 和 排 尿 更 接 近 正 常 生 理 功 能 的“ 新 膀胱 ” 并 能 保 护 肾 功 能 的 下 尿 路 是 泌 尿 外 科 学 者 一 直 探 索 的 问 题 。近 2 O多 年 发 展 起 来 的 原 位 尿 流 改 道 ( 原 位 新 膀胱) , 与通道式 B r i c k e r 膀 胱 和 经 腹 壁 控 尿 的 Ko c k膀 胱 等 比较 , 临床疗效满意 , 术 后 自我 形 象 好 , 并 发 症 并 不 高 于 后 两 者,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胃、 回肠 、 回结肠 、 右半结 肠 、 左 半结肠 、 乙状结肠均 可用来 制作 新膀 胱 , 目前 得 到 广 泛 应 用 的是 回 肠 新 膀 胱 L 】 ] , 乙 状 结 肠 新 膀 胱 也 得 到 了 重 视L 2 ] 。
膀 胱 癌 根 治 术 原 位 尿 流 改 道 的 临 床 进 展
柯 昌 兴 王 剑 松
d o i : 1 0 . 3 8 7 0 / j . i s s n . 1 6 7 4 — 4 6 2 4 . 2 0 1 3 . 0 4 . 0 1 8
膀胱癌尿流改道
膀胱癌尿流改道作者:盛勇斌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73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496-01【摘要】目的:探讨膀胱手术与尿流改道的观察。
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回肠膀胱术后进行尿流改道。
结果:本组80例手术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
随访1-10年,最长者10年,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69/75)、60%(39/65)、13%(3/23)。
结论:理想的尿流改道应接近于正常的生理排尿,无或很少有上尿路感染,对肾功能及内环境无或仅有轻微影响,手术操作简单,远期效果可靠。
【关键词】膀胱手术,尿流改道,观察。
膀胱腺癌是少见的肿瘤,在尿路肿瘤中,腺癌可以单独发生于膀胱,也可以与其他种类的肿瘤混合发生,例如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或者癌肉瘤,纯膀胱腺癌约占膀胱上皮癌的2%,生物学行为较特殊,有明显的浸润性、弥漫性和转移性,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
我院根据这一情况于2001年6月至2011年9月对80例膀胱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进行治疗后疗效显著,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般资料:本组80例,男62例,女18例,全部病例均以血尿就诊,病史平均6个月左右,有膀胱癌手术史7例,全部病例均行膀胱镜检查活检确诊。
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或伴有尿路刺激症状。
所有病人术后均行病理检查,其中高级尿路上皮癌67例,鳞状细胞癌7例,腺癌4例,肉瘤2例。
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1.2 手术方法:(1)回肠膀胱术(Bricker手术):根治性膀胱全切后,距离回盲部10~15cm处,取一长约20cm的带系膜游离回肠袢。
恢复回肠的连续性及缝合回肠系膜,关闭游离回肠袢近端。
双侧输尿管与之端侧吻合,常规置输尿管支架管。
回肠远端于右下腹壁造瘘。
(2)回肠新膀胱术:根治性膀胱全切后,距离回盲部15~20cm处取一长约40cm带蒂回肠段,重建回肠连续性,关闭肠系膜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