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邸教学设计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公开课教案第【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临安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感概,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
设计理念: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情况孩子们都不理解,所以,我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诵读和情感”两条线索展开,期间穿插时代背景,最终为“感自诵读来,情自心中发”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个目标的确立,注重了学习的梯度。
第一目标的确立是理解诗的意思,是对古诗的初步解读;目标二是体会古诗之意味,是精细解读;目标三是挖掘古诗之意蕴,尝试习作,为深度解读。
) 教学流程:一、看图想象,引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醉”的篆书体。
2、仔细观察,放飞思想,你想到了什么?3、是呀,我为什么写“醉”呢?我们一块看大屏幕。
(出示《题安林邸》范读)(此环节是抓住古诗的要旨,通过对“醉”字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初步解读古诗提出要求。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可以进行交流。
A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B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有个性化体验)3、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帮助体会古诗更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示儿有一个字概括了诗人感情是?悲。
(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的离开了。
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去品读宋代诗人林升的爱国名作——《题临安邸》。
2、板书课题。
二、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2、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的上的诗。
3、这是一首题壁诗。
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就好像今天的人们上网络发个帖子一样。
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供旅客题诗。
【设计意图:设计“题解”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4、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
1、指名朗读,正确流利。
读诗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2、有板有眼,读出韵律,读出节奏。
在字里行间。
)2、指导书写“熏”字。
(三)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合作学习方法:(1)齐读古诗。
(2)共同研究,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再读一遍古诗。
(4)分配任务,每人汇报一句诗意。
2、学生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师:这个小组的汇报流程完整,诗句意思简单明了。
4、教师总结诗词大意。
(①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
②西湖边上的歌舞什么时候能够停止?③暖洋洋的的风吹得游人沉醉其中。
④简直把杭州当作是汴州了。
)师:现在这首古诗我们已经读通,读懂了,接下来要做的是读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的能力](一)学习前两句。
题临安邸教案
题临安邸教案教案名称:临安邸教学案教学科目:历史文化适用年级:初中、高中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临安邸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2. 探讨临安邸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
3. 分析临安邸对于南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投影仪。
2. 临安邸相关的图片、地图和资料。
3. 学生练习册,用于课堂活动和讨论。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 (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临安邸的背景和地理位置,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临安邸的历史与文化 (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演示和图片展示临安邸的历史景点和文化遗址,介绍临安邸在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临安邸对于南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步骤三:活动和讨论 (20分钟)1. 学生们分组,在小组内共同研究和探讨临安邸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发言人,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3.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互相交流。
4. 教师提供相关的资料和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步骤四:小结和归纳 (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进行小结,阐述临安邸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临安邸对于南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3.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这样的历史文化遗址。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 (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临安邸的历史和文化,撰写研究报告。
2.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临安邸,加深对于历史文化遗址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发言和研究报告是否能够准确描述临安邸的历史和文化。
3. 学生对于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态度和思考。
题临安邸教案
题临安邸教案题临安邸教案临安邸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案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临安邸教案的历史背景、教学理念和对教育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一、历史背景南宋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秩序混乱,教育事业陷入低谷。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临安邸开始思考如何改革教育,培养优秀的人才。
他深知教育是国家兴盛的根本,因此决心制定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理念临安邸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注重实践、注重启发和注重德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他主张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此外,临安邸还非常注重德育,他认为德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三、对教育的影响临安邸的教案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教学理念引领了中国古代教育的改革方向,推动了教育思想的进步。
其次,他的教案对教师培养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临安邸提出的实践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后来的教育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再次,临安邸注重德育的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对后来的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临安邸教案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的教学理念和对教育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临安邸的教学理念中汲取营养,不断探索适合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培养出更多有用之才。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官方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掌握临安邸建筑的空间布局和修建特点。
3.通过对临安邸的观察与反思,认识到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
二. 教学内容1.宋代官方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临安邸的建筑特色和历史背景3.临安邸的空间布局和建筑材料4.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三. 教学重点1.掌握临安邸的建筑特色和历史背景。
2.了解临安邸的空间布局和建筑材料。
3.认识到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
四. 教学方法1.项目导向学习法2.案例学习法3.分组研究法4.思维导图法5.视频教学法第一步:导入1.教师通过大屏幕或PPT展示景区的图片,展开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围绕景区的自由话题讨论。
2.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慢慢将话题引向正题,引出今日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讲解1.通过PPT或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介绍宋代官方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以及临安邸的建筑特色和历史背景。
2.通过项目导向学习法,引导学生对临安邸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其空间布局和建筑材料;3.通过案例学习法,展示设计在项目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设计背景和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三步:研究1.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对临安邸的空间布局和建筑材料进行研究和讨论。
2.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对临安邸的建筑特色进行梳理和总结。
3.教师通过分组研究法,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共同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
第四步:总结1.教师通过总结,梳理、归纳今日学习的重点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展示,展示他们对临安邸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五步:检验1.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和反馈。
2.教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今日学习的掌握程度和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认识。
1.版权开放的文献、照片及图片等素材资源2.宣传片、短片、视频资料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七. 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考评,并及时反馈。
题临安邸教案
题临安邸教案临安邸教案一、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临安邸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辨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临安邸的热爱和关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临安邸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 分析临安邸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辨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堂教案、教具、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临安邸的照片、视频等,唤起学生对临安邸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临安邸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有什么地位和影响?”2. 梳理知识(10分钟)让学生自由讨论临安邸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并将其记录在黑板上。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分析临安邸的影响(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临安邸的建筑、文物等,并让学生观察,分析临安邸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临安邸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对后来的建筑有哪些影响?临安邸的文化内涵对后来的文学、艺术有哪些启示?”4. 分组研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每个小组做报告,让全班学生进行评论和评价。
5. 整合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传承和保护临安邸的文化遗产?” “我们有什么责任和义务?”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临安邸的文章,表达自己对临安邸的理解和观点。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案围绕临安邸展开,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分组研究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辨和创新能力,并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责任感。
但是,教学时间有限,希望下次能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出现的形式新诗,学习赏析这一形式新诗的具体语言表达方式。
2.通过学习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3.让学生了解杭州的文化和历史,让他们领略杭州的风情和文化。
二、教学重点1.了解和掌握形式新诗的特点和语言表现方式。
2.培养学生全面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常识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对形式新诗进行评价和赏析。
2.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故事背景和诗歌内容,向学生介绍形式新诗的特点和语言表达方式。
2.讨论法:通过讨论形式新诗的表现方式和情感体验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朗诵法:通过让学生诵读和欣赏形式新诗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艺术素养。
五、教学内容和流程设计1.课前准备:向学生介绍故事背景和主题,让他们对题材有初步了解。
2.呈现诗歌:请学生听李清照的《题临安邸》,并让他们读一遍,了解诗歌的全貌。
3.解读诗歌:通过对诗歌的赏析,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对诗歌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4.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诵读诗歌,让他们切身体验到杭州的风情和文化。
5.总结回顾:通过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期提高其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故事背景和诗歌的情节和主题,让学生对形式新诗有了初步了解。
通过讨论形式新诗的表现方式和情感体验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朗诵形式新诗和欣赏形式新诗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艺术素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紧,有些学生没有机会亲自体验诗歌的情感体验,这一点需要在下次课上特别强调。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简介:本课设计,紧扣住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带着学生读中理解、感悟情感、熟读成诵。
遵循古诗教学的基本规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点,在朗读与表达中让学生“言”“意”得以生长。
同时基于学生学情,引入背景资料和同类诗词,让学生通过资料、通过诵读走近诗人的时代生活,走进诗人的内心,进而体会情感。
课文简析:《古诗三首》是统编本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课紧扣“爱国情怀”单元主题,由《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分别为宋朝和清朝不同年代的诗作,但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本课要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其中“杭、恃、拘”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祭、熏”笔画较多,“哀、乃”容易与“衰、及”混淆,书写时容易多笔少画,要注意辨析。
《示儿》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题临安邸》是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创作的一组诗,共315首,教材选的是其中一首,此诗是诗人在镇江应道士所邀为祭风神、雷神而作,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
由于时代隔阂,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一开始会停留在字面上,对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感体会不深。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之后,借助注释、结合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同类诗词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1. 认识“乃、熏”2个生字,会写“祭、乃、熏、杭”4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题临安邸的教案
题临安邸的教案教案标题:题临安邸的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题临安邸,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题临安邸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习理解题临安邸的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
3. 分析题临安邸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题临安邸中的文化隐喻和象征意义。
2. 分析题临安邸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教学准备:1. 题临安邸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2. 课件或投影仪。
3. 学生阅读材料和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临安邸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地位。
2. 引发学生对临安邸的兴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测。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临安邸的起源和建筑特点。
2. 分析题临安邸中的诗词内容和艺术特色。
3. 解读题临安邸中的文化隐喻和象征意义。
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临安邸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
3. 引导学生分析题临安邸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临安邸的内容。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展示,展示他们对临安邸的理解和感受。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临安邸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整理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成果,总结临安邸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临安邸或相关文化展览。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写一篇关于临安邸的文章或诗歌。
3.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其他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临安邸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 学生的展示和写作成果。
题临安邸-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题临安邸-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课程简介本教案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次课程教学,课程名称为“题临安邸”。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人墨客诗化颂扬乡土风景的传统;2.理解和感受天人合一的意境;3.教育学生重视家乡风景,热爱祖国;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文是一首唐代思乡诗,作者为宋之问。
诗中通过描绘临安邸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乡土风景的热爱和思念。
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意境。
2.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古代文人墨客诗化颂扬乡土风景的传统;2.学生理解和感受天人合一的意境。
3.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领会天人合一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可将《江南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相关诗歌谈起,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墨客诗化颂扬乡土风景的传统。
2. 阅读理解(2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可以通过多次阅读加深学生的理解。
3. 课文注释(15分钟)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句子进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并要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天人合一的意境,例如描画临安邸的具体环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演绎天人合一、通过体现“山水留情”的理念表达天人合一等。
5. 朗读示范(10分钟)请几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诵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强对课文和天人合一意境的理解,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诗歌,使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诗化风景,对学生有较好的美育意识的启发。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理解天人合一的意境,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和时间分配的协调。
2024《题临安邸》新教案范文3篇
2024《题临安邸》新教案范文3篇教案《题临安邸》——宋代建筑与文化的探秘之旅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题临安邸》这首诗。
2. 学生能够描述宋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3. 学生能够探讨宋代文化对现代建筑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2. 将宋代建筑特点与诗歌内容相结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宋代建筑和文化背景。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3. 视觉辅助:展示宋代建筑图片和现代建筑对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宋代诗歌。
2. 展示宋代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二、诗歌解析1. 齐读《题临安邸》,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宋代建筑与文化1. 介绍宋代建筑的特点,如斗拱、飞檐、彩画等。
2. 讨论宋代建筑在诗歌中的体现,如“楼高不见章台路”、“烟柳画桥”等。
四、现代建筑与文化的影响1. 展示现代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 讨论宋代建筑和文化对现代建筑和文化的影响。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宋代建筑与文化的短文,要求结合《题临安邸》这首诗。
课后作业:1. 背诵《题临安邸》。
2. 写一篇关于宋代建筑与文化的短文,要求结合《题临安邸》这首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题临安邸》这首诗,描述宋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并探讨宋代文化对现代建筑和文化的影响。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宋代建筑和文化的认识。
教案《题临安邸》——宋代建筑与文化的探秘之旅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题临安邸》这首诗。
2. 学生能够描述宋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3. 学生能够探讨宋代文化对现代建筑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2. 将宋代建筑特点与诗歌内容相结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宋代建筑和文化背景。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实录导入上课。
孩子们好,请坐。
点评:老师整节课都是称呼孩子们,听起来非常亲切。
古语云,诗言志,歌咏言。
自古以来,诗歌都是人类心灵的窗户。
无数爱国诗人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孩子们,你们了解哪些爱国诗歌呢?谁能来说一说,你来。
点评:这几句导入很精彩。
生:我想起了以前学的从军行。
会背的孩子可以跟着一起背一背。
生跟着齐朗诵。
点评:学生的朗读功底非常好,可见老师平时下了不少功夫。
真好,请坐。
谁还知道哪些爱国诗歌?生背夏日绝句。
那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首流传千古的爱国诗歌,南宋诗人林升的代表作。
请孩子们齐读课题。
临安是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杭州。
请孩子们读课题的时候注意断词。
再来。
(手势引导)邸(画出)是这一课的生字,我们齐读两遍。
那邸是什么意思呢?提问。
生答。
看样子你做了不少的准备功夫。
题呢?题又是什么意思?生答:题是指写的意思。
是呀,古人都有题诗的习惯。
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写在临安一家客栈墙壁上的一首诗。
那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请孩子们翻到162页,第21课。
点评:教师身体放低前倾,亲切温和。
导入环节通过回顾学生们学过的两首爱国古诗入手,一开始其实就点明了这节课的主题:爱国,而看完这节课后回头才发现,这个主题思想贯穿了整节课,环环相扣,令人感叹其设计之精妙。
初读自己读一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练习吧!好,谁愿意来读给我们听一听?其他孩子要注意听清他有没有读准字音。
生读。
你把这里面的平翘舌音读得特别准。
我希望待会儿孩子们读的时候也能注意读准平翘舌音。
点评:具体的点评语+引导语。
谁还想再来读一读。
生读。
点评:学生停连节奏读得特别好。
不仅读准了字音,还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题临安邸,预备起。
古诗呢,如同音乐一样,有着它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要读出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优秀教案第【1】篇〗《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会写“邸、熏、杭、汴”四个生字。
指导朗读、背诵全诗并能默写,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在听和读中去体会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
在读、唱、舞中巩固加深等。
3、情感与价值:启发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会背写全诗,并理解诗歌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准备好录音、提前预习诗词。
教学安排:一课时。
课前组织:齐唱《中华民谣》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一曲《中华民谣》,感叹的是“青山依旧,人却已去”,唱尽了“时光匆匆,岁月流连”,作词者引用了一首古诗中的的原句?那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学生答)。
二、新课学习:(一)作家简介:师:对,这是哪首诗里面的呢?——《题临安邸》(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并继续发问,那是谁写的啊?——(林升)板书。
师:谁来说说林升是个什么样的人?(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林升:字梦屏,南宋士人,擅长诗文。
)(二)生字指导:师:看来同学们都做好了预习工作。
同学们能写吗?生:“能”师:“我也相信大家能,其实不妨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能。
我已经提前写好了这首诗,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帮我评改一下”请一位学生指出教师的错字。
教师引导其实这几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这首诗要掌握的生字。
请拿出课堂笔记本,跟我一起来写下。
边拼边写。
之后请学生说一说查资料的情况。
组上词语。
拿出声音男女交换拼读。
邸、熏、杭、汴(时间估计:5分钟设计目的:主要是解决生字问题)(三)疑难攻关:(写作背景、全诗译文、中心思想、关键解析)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关于此诗的语音介绍。
之后结合你的对本诗的预习,来说一说你对本诗中心思想的理解和不解之处。
(另听到诗人朗读诗的时候,请同学们不妨小声跟读一下)(时间:5分钟)1、中心思想分析:学生甲:通过预习以及刚才的语音介绍,我明白了——全诗的中心思想:——全诗写了西湖美景及权贵丑态,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权贵们的无比愤怒和对国家无穷忧虑。
题临安邸教案
题临安邸教案教案:课题: 临安邸教学目标:1. 了解临安邸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学习临安邸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3. 探讨临安邸对中国建筑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临安邸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a. 介绍临安邸是中国南宋时期的皇家宫殿。
b. 讲解临安邸曾经作为宋朝临安军事政治中心的重要地位。
c. 强调临安邸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2. 临安邸的建筑特点和风格:a. 分析临安邸建筑的整体布局和构造特点。
b. 描述临安邸建筑的屋顶、门窗和装饰特色。
c. 解释临安邸的园林景观和水系规划。
3. 临安邸对中国建筑史的影响:a. 探讨临安邸对后世宫殿建筑的影响和借鉴。
b. 分析临安邸对江南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
c. 总结临安邸在中国建筑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教学步骤:1. 导入:以图片、视频或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临安邸。
2. 呈现:通过PPT或板书展示临安邸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3. 分析:指导学生分析临安邸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4. 讨论:组织学生就临安邸对中国建筑史的影响展开讨论。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临安邸在中国建筑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6. 拓展: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研究,了解更多有关临安邸的知识。
7. 辅助活动:组织参观当地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学生对临安邸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展示临安邸的PPT。
2. 与临安邸相关的书籍或资料。
3. 访问当地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发言和思考,评估他们对临安邸的理解和认识。
2. 书面作业:布置与临安邸相关的小组或个人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课堂组织: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确保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2. 教学语言: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过多的专业术语,以便学生易于理解。
3. 视觉辅助: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工具,增强学生对临安邸的感性认知。
《题临安邸》教案(通用5篇)
《题临安邸》教案(通用5篇)《题临安邸》篇1《题临安邸》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讽喻诗,诗人的讽刺、谩骂不着痕迹。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题临安邸》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题临安邸》教案一、播放《示儿》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中原失地)3、有谁知道,中原失地是被谁占领了吗?(金国)师述:是啊,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在陆游临死的时候,中原已被金兵占领了整整83年,而且北宋的两个皇帝徽宗、钦宗也被金兵抓起走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宁的对照图。
二、出示地图师述:这就是被金兵占领的土地,占去了宋朝的一半,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
同学们,你们说这大片的被占领的土地,该不该收回来?师述:然而陆游在《示儿》中所说的“王师北定中原日”,那些“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来,看一看,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还有南宋的皇帝都必须干什么去了?三、出示《题临安邸》1、师读书中⑴介绍诗人及背景。
2、同学们,看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3、听朗读。
4、男生读,女生读。
5、教师范读6、全班齐读。
7、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我觉得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确切,大家说好不好?(对,游山玩水的家伙,寻欢作乐的家伙)8、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9、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说话)10、你怎样理解这一句话?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11、是啊,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同学公益事业看两幅图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3. 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4. 2.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句诗:欲把西湖比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是写哪里的?没错,写的都是杭州的诗,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杭州有关的诗《题临安邸》。
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临安:杭州)3.简介作者:林升:林升,字云友,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二.一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自读要求:(1)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试着读出诗的节奏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生字,重点指导“邸”的读音,“熏”的写法。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三.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1. 大屏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古诗,联系上下文理解“临安”“邸”“汴州”等词的意思。
题临安邸教案一等奖
题临安邸教案一等奖
一、课题:读读《临安邸》。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临安邸;
2.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之一个重要体现;
3.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及尊重之情意;
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点。
1.重点介绍临安邸的特点;
2.开展学生针对临安邸的讨论和反思;
3.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及尊重。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以视频呈现临安邸,分析其建筑群的起源及其特点;
2.讨论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临安邸的特点,共同反思历史;
3.角色扮演:让学生以考古科学家的角色,介绍临安邸,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感悟;
4.分析总结:引导学生完成对临安邸文化的思考与分析,提出自己的结论及感受;
5.小结总结:整理总结出临安邸的特点,使学生意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价值及文化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
临安邸:
特点:
1.独特的地域风格;
2.精致精细的雕刻建筑;
3.传承着中华文化之精髓。
题临安邸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题临安邸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临安邸群文阅读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临安邸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阅读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和分析临安邸群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辨析并评价临安邸群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发展;3. 运用创造性思维撰写与临安邸群文相关的作文;4.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同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对临安邸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难点:运用创造性思维撰写与临安邸群文相关的作文。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临安邸群文的相关资料和分析文献、作文写作指导材料。
2. 学生准备:阅读临安邸群文的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临安邸群文的相关图片或简要介绍,引发学生对该文化遗产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理解(25分钟)教师分发临安邸群文的相关材料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并回答以下问题:1. 临安邸群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是什么?2. 描述一位在临安邸群文中发展得比较充分的人物形象。
3. 以你理解的临安邸群文为素材,写一段自由发挥的故事情节。
第三步:讨论和分享(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对临安邸群文的理解和作文创作。
学生可以表达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并互相交流反馈。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引导和辅助,确保学生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
第四步:作文撰写(3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和思考的结果,运用创造性思维撰写与临安邸群文相关的作文。
作文题目:《临安邸群文中的我》要求:结合对临安邸群文的理解,以第一人称展示你与临安邸群文的故事和互动经历。
第五步:作文展示与评价(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和交流反馈。
教师给予合理的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改进。
五、课堂延伸教师可邀请临安邸群文的相关专家或文化传承人进行线下交流或线上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对临安邸群文的认知。
六、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强调临安邸群文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意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理念】1、语文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途径之一就是整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与学方式的整合,在整合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最大程度的提升。
2、语文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应该实现最高程度的统一。
预设不充分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课堂。
充分的预设能为生成提供宽广的平台与深厚的知识背景,即时的生成能为预设增添灵动的色彩和跳跃的节奏。
3、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
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哪首诗?谁来背给大家听?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3、是啊,在临终之前,陆游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题临安邸》,从中去寻找答案。
4、来,读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熟读诗文。
现在,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注意生字的音、形、义;2、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
歌曲题临安邸教案
歌曲题临安邸教案教案标题:《临安邸》歌曲教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演唱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临安邸》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3. 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
4. 进行歌曲的集体演唱和个别表演。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临安邸》歌曲,让学生对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有初步了解。
歌曲学习:2. 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 逐句解析歌词,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4. 分段学习歌曲的曲调和节奏,指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表演练习: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组合,进行歌曲的集体演唱。
6. 指导学生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引导他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
7. 鼓励学生进行个别表演,展示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总结评价:8. 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进步。
9.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鼓励,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他古典诗词歌曲,进行个人或小组演唱。
11. 组织音乐会或文艺汇演,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教学资源:1. 《临安邸》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等资源。
3. 课堂展示用的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评价学生的歌曲演唱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
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今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一诗中,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题临安邸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临安邸教学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
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宋朝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学们还记得吗?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遗民遗在哪里?王师又在何处?简介南宋的历史。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那么这些王师到了江南之后,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皇帝都必须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3、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
(指导熏、邸的书写)
指名读诗歌,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三、品读想象感悟诗情
1、品读暖风熏得游人醉。
(1)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来暖风不仅指杭州的气候好,更重要是指达官贵人的吃喝玩乐之
风。
(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烂醉如泥)
(2)沉醉在什么里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他们该不该沉醉其中呢?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补充资料《清明上河图》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
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今天,我把这幅图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
(出示《清明上河图》),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
2、品读直把杭州作汴州
你从这句诗歌中你感受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请把他没有说出来的话写下来。
3、感情朗读。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题临安邸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