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研】《题临安邸》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内容简析:《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喻诗。
表现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到临安后,依然穷奢极欲,置国耻家难于不顾而终日沉湎于酒色香风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及江南面临的命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学习准备:课件,搜集有关南宋的资料,岳飞的《满江红》。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解读诗题。
(大屏幕出示诗题)师:同学们还记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吗?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吧!生:(吟诵诗)师:在这首诗中南宋的遗民生活怎样?生:他们生活在金兵铁蹄下,急切盼望王师来收复失地,但望眼欲穿,王师就是不见踪影。
(大屏幕显示诗)师:是啊!“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那么“王师”最后来了吗?生:陆游去世前王师还是没有来。
师: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老师板书诗题)看一看南宋的“王师”究竟干什么去了?看一看,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还有南宋的皇帝干什么去了?先读诗题。
生:(读诗题)。
师:你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诗题吗?生:林升题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诗。
师:你讲得很清楚,我们一起来正确地读一读诗题吧!二、初读正音,自学知意师:这究竟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请看大屏幕。
(出示诗)能正确、流利地读吗?请自由练习一下吧!(生自由练习读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诗)。
师:(以评代讲)她的“暖”、“醉”、“汴”读得准,我们也能像她那样正确地读一读吗?(生齐读古诗)。
师:古诗词最讲究韵律美,对仗工整,节奏分明,我们能读出诗的韵味吗?我们先要知道诗中讲了什么,才能正确断句。
同学们用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一下诗意吗!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生自学古诗,师巡视指点学法)师: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生: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的歌舞,不知何才能罢休,暖洋洋地风把游人吹醉了,他们简直把杭州当作了汴州。
12古诗《题临安邸》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熏、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
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二、课前预习布置1.自学生字;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题临安邸2.介绍诗人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
四、读诗句1.大声朗读诗句。
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七、悟诗情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
“熏”与“醉”的解析)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
作:当作。
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
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
)3.填空《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统治者()。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第【1】篇〗1、运用资料,深层理解。
充分运用资料,帮学生理解词句,顺利走进诗境中去。
如为帮助学生理解“游人”介绍了北宋的沦陷,南宋建立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这些游人就是那些忘掉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统治者。
在为帮助学生理解:“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一句中介绍了汴州的资料,以及《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这些资料的引入不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不从肤浅字面解读,而且把学生带入诗情中去,学生才能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的层次。
如对“游人”的理解,以及对“醉”字解读,对“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深层感悟都起了一定作用。
2、创设情境,想象入情。
诗人在诗中借景物的描写,即: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了当年虚假的繁华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
”为了把学生带入此景中,我用课件创设情境,出示《清明上河图》,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讲解,让学生看到了当时汴州的繁华和兴盛。
看到昔日的国泰民安的宋朝,想到遗民的生活,学生感到着急、担忧、愤怒、质问声脱口而出:“西湖歌舞几时休”。
此时学生的情感在创设的情境中以及想像中完全走进诗中去了,没有游离于诗之外。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学反思第【2】篇〗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这堂课中,为达成学习目标,充分整合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这两首诗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但是这两首诗所反映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但是如果把两首诗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两幅对比强烈的画面,在学生心中就会引起强烈震撼。
另外课结束听歌曲《满江红》更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共鸣。
课堂气氛顿时豪气冲天,壮怀激烈,此举用时虽短,用意颇深,大有“一唱雄鸡天下”的痛快。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及评析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及评析《题临安邸》优质课教学设计及评析【教材分析】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州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
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
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心既痛苦又愤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3.通过反复诵读,从“试读——仿读——悟读”过程中层层推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诗能力,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书写诗中生字“邸、熏、杭、汴”,并在在欣赏、实践、评价中感悟和积累写字与评析方法。
5、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借助教材注释,正确理解古诗大意,通过重点诗句和字词的感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是在领悟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教学过程】一、回顾古诗《示儿》,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背诵学过的爱国诗歌,体会到“言为志,歌为咏”,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反映。
使学生容易进入到诗人林升的内心世界。
二、解释诗题,简介作者师生合作理解诗题,交流对林升的认识。
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林升诗歌的热情。
三、熟读古诗,初步感知1.复习学诗方法:(1)读古诗,初感知;(2)看注释,知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
使学生对学诗方法重新认识。
2、学生试读古诗,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正音。
再齐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因为南宋距离现在久远,学生难于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我首先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对比,让学生理解当时的宋朝大片土地已经被金兵占领(包括北宋都城汴州)。
通过默读“时代背景”,让学生对当时诗人的写作背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方法和能力,我让学生根据注释并运用工具书等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反思第【2】篇〗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去欣赏庐山的山峰,站在诗人的角度,把自己当作诗人,走进庐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
这样,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来感悟诗中所蕴含道理的就很容易。
我先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字面上的意思,让他们明白诗人会写下“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来是自己处在庐山的群山之中”。
我让学生模拟表演试试看,把自己身藏在学校的树林中,看能否看清整个校园的面貌。
这样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当然就明白了诗人所写的意思。
最后我引导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的内在含义。
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然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评价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是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有生活中我们常常是自己犯了错误还不知道错在哪里而是等到老师或者同学点穿以后在猛然醒悟。
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学生自学体会了诗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让学生一诗人的身份去体验,切身感受和再现到诗人写诗的情景,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同时也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反思第【3】篇〗教学反思陆游和林升同是南宋爱国诗人,《示儿》和《题临安邸》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是“悲”,一个是“愤”,凝结了诗魂。
“悲”的是国家不能统一,“愤”的是为了国家能够统一,所以将这两首古诗安排一课时来讲,《己亥杂诗》单独安排一课时来讲。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12古诗三首《题临安邸》(部编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题临安邸》(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题临安邸》,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掌握诗文的基本意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古诗《题临安邸》:宋林升所作,描绘了临安城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字词讲解:解析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题临安邸》,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中的关键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临安城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文:学生跟读、自读古诗《题临安邸》,教师指导发音、节奏。
3. 解析诗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5. 巩固知识: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6. 朗读背诵:学生集体朗读、背诵诗文,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板书设计:《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古诗《题临安邸》全文,注意字迹工整。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临安城的短文。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古诗《题临安邸》 教学反思
古诗《题临安邸》教学反思《题临安邸》是宋代陆游的一首咏史之作,表达了他对家国沦陷的痛苦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以下是对《题临安邸》教学的一些反思:背景介绍:在教学开始时,我注重介绍陆游的生平背景和他所处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南宋灭亡的背景。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临安邸》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基础。
诗歌背景解释:解释《题临安邸》的背景,特别是诗歌中表达的对家国的痛苦和对时局的反感。
通过介绍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陆游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情感渲染。
诗歌结构分析:对《题临安邸》的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包括韵律、格律等方面。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表达方式。
词语解释:强调对一些古文中生僻词汇的解释,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中每个词语的含义。
陆游的诗歌常常包含深刻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需要特别关注这些方面。
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歌中表达的痛苦和愤怒情感,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或朗读,更好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历史背景融入:由于《题临安邸》涉及对时局的反感,我在教学中融入了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时代特色,增强对历史的认识。
文学风格讲解:介绍陆游的文学风格,包括他在文学上的独特贡献。
通过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
讨论与分享: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题临安邸》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互相交流,拓展学生对于诗歌的多角度理解,促使更深层次的思考。
写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例如对时局的感想或写一篇与诗歌相关的短文。
通过写作,巩固对诗歌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安排时间进行课后反思,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改进点。
这有助于提高未来教学的效果。
通过对《题临安邸》的教学反思,我期望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陆游的思想和情感,同时通过这首诗歌感受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氛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过程】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
播放《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3、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同学们对比一下,就知道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领了多少。
(出示地图)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
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
4、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板书:权贵)南宋的皇帝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板书诗题)生齐读二、品悟:走进诗文。
1、出示《题临安邸》,师介绍当时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
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陆游和林升同是南宋爱国诗人,《示儿》和《题临安邸》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是“悲”,一个是“愤”,凝结了诗魂。
“悲”的是国家不能统一,“愤”的是为了国家能够统一,所以将这两首古诗安排一课时来讲,《己亥杂诗》单独安排一课时来讲。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学生对学习古诗不感兴趣,古诗教学收效甚微。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通过认真解读新课标,从中悟出了一些方法并把它们应用于这课教学上,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
在具体方法上包括: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重视学生对作品的诵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语言感觉力结合了起来;从作品意象入手体验作品的情感意蕴;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如:PPT演示、、范读、读一读等方式,渲染意境。
本课教学也存在着缺陷,那就是对学生课外诵读的培养不够。
因为课外阅读记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课外诵读的不断积累,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亦可以使其心灵得到陶冶净化。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记诵古诗的情况。
其次是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默读的训练不够,本课教学默读时间有点少了,因为默读是体验作品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改善,在反思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新的飞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反思第【2】篇〗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去欣赏庐山的山峰,站在诗人的角度,把自己当作诗人,走进庐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
这样,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来感悟诗中所蕴含道理的就很容易。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熏”1个生字,会写“熏、杭”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题临安邸》,背诵古诗。
3.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熏”1个生字,会写“熏、杭”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题临安邸》,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本单元是围绕单元主题——爱国情怀展开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请同学们齐诵。
师:这是陆游的临终绝笔,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盼望的是哪一天?(“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那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么王师他们都干什么去了呢?今天我们将在林升的这首《题临安邸》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字:熏范书,放回文中再读诗(自由读、指名)。
作者介绍。
诗题:师: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诗题:题临安邸。
借助注释帮助你理解,说说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是一首题写在南宋都城临安的旅店墙壁上的诗。
)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诗题: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题壁诗,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生背)由于古代印刷能力有限,这样写在墙面上的诗歌,大大的提高了诗歌的阅读量,能被更多的人看到,是一种非常好的“发表”方式。
师:我在小时候读这首诗,总觉得它带有一种轻柔、恬淡的气息,所以格外喜欢它。
而且它描绘的地点也很美,在哪里?(杭州)是啊,杭州是个好地方,被称为人间天堂。
白居易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苏轼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欧阳修说,何人赏解西湖好,佳景无时。
那么在这首诗中,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令你看到了怎样的杭州、听到了怎样的杭州,触摸到了怎样的杭州呢?(再读,回答)生:从山外青山楼外楼,看什么样的景色?(山外还有山:绿(读出青翠)层层叠叠、隐隐约约(读出朦胧);多么秀丽的景色(读出秀丽)!楼外还有楼:亭台楼阁,鳞次栉比。
人教版语文《题临安邸》教案
教案设计:《题临安邸》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题临安邸》全诗,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掌握诗歌中关键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诗人的情感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林升爱国情怀的共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培养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题临安邸》的字面意义和深层情感,掌握诗歌中的关键意象。
难点: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体会林升的爱国情怀,以及将这份情感转化为个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材料:《题临安邸》原文及注释、林升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南宋末年历史背景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具准备:黑板、粉笔、PPT课件、音频朗读材料、历史地图。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题临安邸》全诗,尝试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并搜集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故事导入:以简短的故事形式介绍林升的生平,特别是他作为南宋末年爱国诗人的身份和时代背景,为理解《题临安邸》的情感基调做铺垫。
设疑激趣: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南宋末年的诗人,面对国家的危亡,你会写下怎样的诗句来表达你的情感?”引发学生思考,引入《题临安邸》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约10分钟)朗读指导:播放《题临安邸》的音频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情感氛围。
自主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注意停顿、重音,尝试体会诗人的情感。
初步解读: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字面意义的理解,教师适时补充和纠正。
(三)深入解读(约20分钟)关键词解析:选取诗歌中的关键词,如“临安邸”、“暖风”、“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含义,并讨论这些词汇在诗歌中的作用。
通过关键词的解析,逐步揭示诗歌的深层情感,即林升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批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题临安邸》【教学反思】
《题临安邸》【教学反思】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古诗文的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就在于考察学生能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在教学《题临安邸》时,尤其在理解古诗题目时,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来理解题目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把诗题的意思弄明白了。
课文中对于“临安”和“汴州”两个地名的介绍,非常清晰,学生读完马上明白这两个地方的特殊含义,这对于理解古诗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可见,课文中的注释对于学生理解古诗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这一学习习惯。
二、查阅资料,克服难点。
本单元的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较甚远,尤其是古诗,它的内容高度凝炼,情感含蓄深邃,加上年代久远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不是一件易事。
这就需要借助查找的资料来帮助理解,这也是本单元要训练的语文要素。
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1.课前搜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背景资料,学生通过阅读背景资料,感知古诗的写作背景,为感受古诗的深刻内涵奠定基础。
2.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背景资料,感受当时社会金兵横行,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的悲惨现实,结合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让学生充分感受百姓的流离失所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望,通过观看岳飞《满江红》的朗诵视频,感受爱国志士的爱国热情。
三、欲抑先扬,对比鲜明这首诗最突出的写法就是以乐景表哀情,诗中前两句几个意象道尽了临安的美景,当朝权贵的纸醉金迷,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可是这样虚假的繁荣背景下,是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家仇国恨。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尽情想象杭州美景,感受大都市的繁华,然后揭示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在这一鲜明的对比中去体会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怒和控诉,从而理解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3. 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4. 2.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句诗:欲把西湖比西,淡妆浓抹总相宜。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是写哪里的?没错,写的都是杭州的诗,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杭州有关的诗《题临安邸》。
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临安:杭州)3.简介作者:林升:林升,字云友,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
二.一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自读要求:(1)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试着读出诗的节奏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生字,重点指导“邸”的读音,“熏”的写法。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三.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1. 大屏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古诗,联系上下文理解“临安”“邸”“汴州”等词的意思。
《题临安邸》经典教案
《题临安邸》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题临安邸》的基本内容、作者及背景知识。
o理解诗中的意象、语言特色及表现手法。
o学会朗读并背诵《题临安邸》。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的意象与情感。
o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诗中表现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o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o掌握《题临安邸》的基本内容和诗歌特色。
o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难点:o深入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历史背景。
o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诗歌,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o研读《题临安邸》原文及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林升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o准备课件,包括诗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等内容。
o收集与《题临安邸》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辅助教学。
2.学生准备:o预习《题临安邸》课文,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o收集与《题临安邸》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诗歌鉴赏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o教师展示一幅南宋临安城(今杭州)的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南宋历史的兴趣。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幅图片展示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吗?有没有了解过南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和感受。
2.新课讲解(15分钟)o教师简要介绍南宋的历史背景和《题临安邸》的作者林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环境。
o朗读《题临安邸》原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o逐句讲解诗歌的意象、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o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3.深入探究(15分钟)o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如:“诗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和‘西湖歌舞几时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o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教学反思
题临安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哪首诗?谁来背给大家听?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3、是啊,在临终之前,陆游苦苦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那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题临安邸》,从中去寻找答案。
4、来,读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熟读诗文。
现在,我们来做个热身运动。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注意生字的音、形、义;2、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情况。
看样子大家都学得差不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邸、熏、杭、汴四个生字)响亮地喊出它们名字!①学生齐读。
②个别汇报。
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学生讲解字结构、意思、组词、书写时注意、形近字。
)③全班齐读。
2、检查朗读诗句情况。
你们真厉害,轻而易举就扫除了这四个拦路虎。
接下来,我要看看谁能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我们已经能够将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可是,要想把它读出感情来还得下番苦功。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a、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理解“休、醉、直、作”等词语的意思。
b、结合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
《题临安邸》 教学设计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题临安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诵和背诵《题临安邸》。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如“邸”“熏”“醉”等。
2、难点(1)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理解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批判。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大意。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南宋时期的地图,简单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南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诗人林升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详细讲述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在临安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历史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奠定基础。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邸”“熏”“醉”等生字生词。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游人”指的是谁?“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让学生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现状?6、情感体会(1)再次朗读诗歌,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题临安邸课后反思和不足
题临安邸课后反思和不足一、反思教学目标在《题临安邸》的教学中,我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环保意识,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二、反思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导入、小组合作、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反思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出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有些学生对于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和情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四、反思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方面,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
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但是,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改进措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与诗歌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加强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024《题临安邸》新教案范文3篇
2024《题临安邸》新教案范文3篇教案《题临安邸》——宋代建筑与文化的探秘之旅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题临安邸》这首诗。
2. 学生能够描述宋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3. 学生能够探讨宋代文化对现代建筑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2. 将宋代建筑特点与诗歌内容相结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宋代建筑和文化背景。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3. 视觉辅助:展示宋代建筑图片和现代建筑对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宋代诗歌。
2. 展示宋代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二、诗歌解析1. 齐读《题临安邸》,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讲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宋代建筑与文化1. 介绍宋代建筑的特点,如斗拱、飞檐、彩画等。
2. 讨论宋代建筑在诗歌中的体现,如“楼高不见章台路”、“烟柳画桥”等。
四、现代建筑与文化的影响1. 展示现代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 讨论宋代建筑和文化对现代建筑和文化的影响。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宋代建筑与文化的短文,要求结合《题临安邸》这首诗。
课后作业:1. 背诵《题临安邸》。
2. 写一篇关于宋代建筑与文化的短文,要求结合《题临安邸》这首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题临安邸》这首诗,描述宋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并探讨宋代文化对现代建筑和文化的影响。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宋代建筑和文化的认识。
教案《题临安邸》——宋代建筑与文化的探秘之旅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题临安邸》这首诗。
2. 学生能够描述宋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3. 学生能够探讨宋代文化对现代建筑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2. 将宋代建筑特点与诗歌内容相结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宋代建筑和文化背景。
题临安邸课后反思
题临安邸课后反思
在《题临安邸》这首古诗的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以下是我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1、古诗背景的介绍:在开始讲解诗文之前,我首先介绍了这首诗的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时代、个人经历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2、诗文解析:在解析诗文的过程中,我注重讲解每个词、每个句子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我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3、课堂互动:在授课过程中,我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朗诵练习:我让学生多次朗诵这首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朗诵过程中,我还纠正了学生的发音和语调,以提高他们的朗诵水平。
5、课堂氛围: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通过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我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6、作业布置:我布置了一些与这首诗相关的作业,包括默写、翻译和理解题。
通过这些作业,学生可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堂《题临安邸》古诗的教学过程是顺利的。
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朗诵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他们也通过互动和作业等方式积极参与到了学习中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对于某些词句的深层含义,我可能解释得不够深入;对于学生的朗诵练习,我也应该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这些不足之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理解诗文深刻含义,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有个性化体验)3、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帮助体会古诗更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示儿有一个字概括了诗人感情是?悲。
(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的离开了。
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去品读宋代诗人林升的爱国名作——《题临安邸》。
2、板书课题。
二、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2、题写在杭州一家客栈的墙壁的上的诗。
3、这是一首题壁诗。
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就好像今天的人们上网络发个帖子一样。
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供旅客题诗。
【设计意图:设计“题解”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4、齐读课题。
(二)熟读古诗。
1、指名朗读,正确流利。
读诗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2、有板有眼,读出韵律,读出节奏。
在字里行间。
)2、指导书写“熏”字。
(三)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合作学习方法:(1)齐读古诗。
(2)共同研究,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再读一遍古诗。
(4)分配任务,每人汇报一句诗意。
2、学生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注: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师:这个小组的汇报流程完整,诗句意思简单明了。
4、教师总结诗词大意。
(①青山之外还是青山,楼阁之外还是楼阁。
②西湖边上的歌舞什么时候能够停止?③暖洋洋的的风吹得游人沉醉其中。
④简直把杭州当作是汴州了。
)师:现在这首古诗我们已经读通,读懂了,接下来要做的是读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的能力](一)学习前两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及反思
21、古诗三首
【教材分析】
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州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
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
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心既痛苦又愤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3.通过反复诵读,从“试读——仿读——悟读”过程中层层推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诗能力,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书写诗中生字“邸、熏、杭、汴”,并在在欣赏、实践、评价中感悟和积累写字与评析方法。
5、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借助教材注释,正确理解古诗大意,通过重点诗句和字词的感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是在领悟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古诗《出塞》,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背诵学过的爱国诗歌,体会到“言为志,歌为咏”,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反映。
使学生容易进入到诗人林升的内心世界。
二、解释诗题,简介作者
师生合作理解诗题,交流对林升的认识。
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林升诗歌的热情。
三、熟读古诗,初步感知
1.复习学诗方法:(1)读古诗,初感知;(2)看注释,知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
使学生对学诗方法重新认识。
2、学生试读古诗,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正音。
再齐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因为南宋距离现在久远,学生难于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我首先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对比,让学生理解当时的宋朝大片土地已经被金兵占领(包括北宋都城汴州)。
通过默读“时代背景”,让学生对当时诗人的写作背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方法和能力,我让学生根据注释并运用工具书等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适时学生汇报诗意,检查自觉效果。
)
五、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1.第一句:通过“山外青山”是怎样的山,“楼外楼”是怎样的楼,锻炼
学生语感,体会杭州城的繁华、美丽,并指导学生读出赞叹的语气。
2、第二句:这么美丽,繁华的地方,权贵们在干什么呢?
诗人为什么说:“西湖的轻歌曼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第三句:先让学生理解“暖风”和“游人”的意思,同时我设计了通过“暖风熏得游人醉”和“暖风吹得游人醉”这两句的比较,和深刻理解“醉”(指导“酒醉”和“沉醉”两种形态读诗及用“醉”写四字词),使学生体会到权贵们纵情声色,不顾国家及百姓死活写得维妙维肖。
4、第四句诗我通过介绍杭州及通过《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杭州和汴州一样的繁华,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诗人的担心,气愤、怨恨。
(我紧紧扣住这首诗中“西湖歌舞几时休?”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诗人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同时进行小结: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后,再次提出你想对权贵们说些什么?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
六、吟诵全诗,再现诗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我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和背诵环节,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
七、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写好的生字“邸、熏、杭、汴”问:书写这四个字,应注意什么?
2、教师结合名家(米芾)的话小结:(1)笔画到位,字在中间。
(2)结构匀称,大小适中。
(3)描练结合,形神合一。
3、学生练习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1写前明确写字要求:写字时的正确坐姿足安,身直,头正,臂开。
执笔姿势:握笔“四个点”,握笔要松,落笔要轻,行笔要慢、沉稳有力。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在巡视指导时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
4、小组互评,取长补短。
师:刚才老师看了同学们写字,很多同学都写得很认真。
现在请同学们评一评,比一比。
推选写得好的参加全班交流。
(评一评,比一比,也是一种激励,可引领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
5、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点评。
6、欣赏书法作品,激发兴趣。
师:漂亮的书法就像一幅画,又如一首诗,让人回味无穷我们用心地把这首诗写一遍,好不好?老师相信这一次一定会写得更好。
7、学生写后对比,看看自己写得怎样?(教师适当的对学生进行鼓励)
八、课堂总结
1、听名人书法故事。
2、读名言,老师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苟且偷生
暖风熏得游人醉,}愤怒、忧虑
直把杭州作汴州。
→醉生梦死
【教学反思】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
古诗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字词的字面理解上,还应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古诗中蕴涵的深刻情感,想象到古诗的丰富画面。
但是,由于古诗的内容高度凝炼,情感含蓄深邃,加上年代久远和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学生接触
古诗文不多,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所以我课前搜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背景资料(由于不能事先布置学生预习,由老师代为搜集,经过整合,然后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背景资料,感知古诗的写作背景,为感受古诗的深刻内涵奠定基础。
一、《题临安邸》一诗在教学上怎样进行突破?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运用资料,深层理解。
充分运用资料,帮学生理解词句,顺利走进诗境中去。
如为帮助学生理解“游人”介绍了北宋的沦陷,南宋建立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这些游人就是那些忘掉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统治者。
在为帮助学生理解:“直把杭州作汴州”这一句中介绍了汴州的资料,以及《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这些资料的引入不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不从肤浅字面解读,而且把学生带入诗情中去,学生才能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的层次。
如对“游人”的理解,以及对“醉”字解读,对“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深层感悟都起了一定作用。
2.将背景资料整合进来
儿童学习古诗相对于一般的课文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难进入古诗中的情境,所以教师要注意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背景材料。
在这节课中,我向学生介绍了南、北宋的历史,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湖的风景如此之美,诗人林升为什么还要发出“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感叹。
3.将图片资料整合进来。
学生对“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话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他们简直就把杭州当作汴州。
但是,为什么他们把杭州当作汴州?汴州是个什么样呢?这对学生
来说,是个疑惑之处。
在理解这句诗的时候,我出示了《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到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这样一来,学生体会到杭州在这群贪图享乐的权贵们的手中,也将和汴州有着同样的命运。
这样,对诗句的理解也就深了一个层次。
二、指导规范书写生字。
1、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写字的认识。
从我自己本身学写字的历程和经验来说,要想写好字必须有个好心态,严肃认真,脚踏实地,这样才有可能把字写好,这是前提。
孩子们年龄小,喜欢玩,要他们做到安静认真还有些困难,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要严格管理,慢慢培养孩子们的习惯,如:坐姿、执笔方式、学会读帖等,这一切都要训练。
2、激发学习兴趣,让兴趣带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要做到的。
在这节课上,我就利用学生熟知的《米芾学书》、《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来教育激励他们写好字,也是教学的良好手段。
3、取法乎上,学会临帖。
学写字必须学会临帖,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规律,没有捷径可走,写字不和做数学题一样有简便方法,它的简便方法就是日积月累。
让孩子们学会临帖,纠正其不美的笔画是必须要做的,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学临帖,由于孩子们没有这样的习惯,或者不适应这样的方法,可能做得不够好,我们应该严格要求,帮助孩子们养成善于读帖、临帖的学字习惯。
4、适时点评,感受写字的快乐。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每一名学生写字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老师的及时指导与评价,让他弄清症结所在,及时修正,效果更好。
以上是我的教学思路及意图,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虽已完成,但整节课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诗意的理解上耗时多,以致学生诵读时间不够,生字书写的指导也不到位……总之,希望各位同仁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助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无止境!。